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做孩子人生的榜樣

做孩子人生的榜樣

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就是説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的品性如何。那孩子的品性是怎麼形成的?是本性使然還是後天環境影響?其實《三字經》已經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道德品質是深受周圍環境影響的,而這些之中最重要的影響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在少工委的家庭教育講座中陸士楨教授和李敏教授也就這個問題談到“6—12歲是孩子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那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引路人”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折射的是我們的道德品質。所以做好榜樣、言傳身教應該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着孩子。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深以為然!

做孩子人生的榜樣

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就是孩子的參照。我們希望孩子能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希望孩子不去做的,自己也不能去做。

父母要求孩子認真學習,自己首先要帶好頭。當我在家中做研究、寫論文、研讀書籍時,我會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媽媽在學習”;當我參加各種進修和培訓時,我會告訴他“媽媽在學習提升”;當我贏得榮譽時,我會向他展示並分享喜悦……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懂得只有努力學習和辛勤付出才會取得好成績。耳濡目染中,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自覺和行動自覺,每天早早地完成作業,養成了閲讀課外書的好習慣。

相反,要求孩子不去做的,自己也絕不能做。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自己身上發生。當我們呵斥孩子不許看電視時,自己卻靠坐在沙發上觀看電視節目,有時甚至還開懷大笑,孩子還能安心看書、寫作業嗎?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許玩手機、平板電腦時,自己卻抱着手機不放,樂此不疲地加入“低頭一族”,孩子能接受我們提出的要求嗎?當我們教育孩子要文明禮貌、態度謙和時,自己卻因瑣事和愛人爭執不休、甚至髒話連篇,孩子身上出現的無禮、暴躁還難以理解嗎?因此,家庭生活中,我和愛人向來堅持以身示教,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從不看電視、玩手機;生活中,注重文明禮貌,態度謙和,“請”、“謝謝”這樣的詞彙儼然成為孩子的言語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我還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共情心理。就拿有一次,孩子要隨手丟掉喝完的飲料瓶,我正好看到不遠處有一位清潔工正在打掃衞生,於是,我趕緊制止了孩子的行為,並對孩子説:“如果你能把這個空瓶子送給前面的阿姨,她會感謝你的。”孩子照我説的做了,他回來告訴我那個阿姨真的誇獎我了,小臉上洋溢着驕傲的神情。我知道以後他都不會隨手亂丟垃圾了,因為他知道了勞動的不易,別人的辛苦。

當然,我不是説我和我的孩子做的有多好,我們只是在不斷地努力,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我給孩子做榜樣,孩子給自己做榜樣,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標籤: 榜樣 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ld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