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篇1

70年前,身為連長的楊根思在志願軍赴朝作戰的動員會上發出戰鬥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一鏗鏘誓言振奮着無數戰士們的豪情,激勵着戰士們赴湯蹈火,一往無前。穿越70載,三個“不相信”精神持續迴響,彌足珍貴的浩然正氣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在新時代煥發着新內涵。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更要發揚三個“不相信”精神,涵養三個“相信”精神,用果敢挺過風雨,用真情凝聚力量,用青春踐行駐紮基層的誓言。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相信“山登絕頂我為峯”的豪邁與進取!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即使敵我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極不對稱,面對陌生的戰場與環境,任務異常艱鉅,但赴朝作戰的勇士們沒有絲毫退縮,做到“腿肚子不抖、腰桿子不彎”,在槍林彈雨中激發鋼鐵鬥志,在彈盡糧絕之際以血肉之軀與敵人誓死搏鬥,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蹟,贏得了偉大的勝利,完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務!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任務量較為繁重,在“最後一公里”,承載着無數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為一名選調生,責無旁貸、義不容辭,要發揚“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的精神,認真學習,積極溝通,涵養“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擔當與勇氣,勇敢向嚴峻的任務進軍,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務,贏取“山登絕頂我為峯”的進步與昂揚。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與開闊!70年前,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人民渴望休養生息與和平安寧,但美國悍然發動戰爭,把戰爭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危急關頭,中華優秀兒女不畏強暴,義無反顧遠赴朝鮮,在艱苦的作戰條件下,以樹葉當衣、以草根為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越 戰越勇,越 戰越強,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克服了不能克服的困難!剛入基層,面臨學生身份和工作方式的轉換,面對無數陌生的面孔,經手紛繁複雜的工作,總會遇到各色各樣的困難。“梅遇霜雪色猶潔,人遭風雨志彌堅”,我們要敢於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決不認輸,敢於向困難叫板死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與開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一定能解決各種難題,實現工作的別開生面。

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相信“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雄赳赳與氣昂昂!哪怕敵人實力強大,哪怕敵人戰備先進,中國人民志願軍依舊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侵略者的圖謀,鄭重地向全世界發出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用勝利贏得了和平與尊重,戰勝了不可戰勝的敵人!一個人在一生中需要戰勝很多“敵人”,這個“敵人”包含着我們自己的內心,在基層工作就要修煉好心態,不慕虛華,腳踏實地,不被外物所擾,堅定自己的內心。只有戰勝了自己,實現自我的知行合一,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勢如破竹般戰勝重重險阻,戰勝看似強大的“敵人”,從而提振選調生的精氣神,用最強音奏響“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雄赳赳與氣昂昂。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篇2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時代發揚。

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歷近代百年的戰爭後,百廢待興、百廢待舉。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不顧中國的嚴厲警告,肆意越過北緯38度緯線,侵襲我國東北地區的領空、領土。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挑釁,中國經過仔細權衡戰略形勢後作出了支援朝鮮的偉大抉擇。3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武裝到牙齒、裝備精良的美軍展開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殊死對抗。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軍民團結一心、密切配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向前,在風霜雨雪中毅然前行,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鋼鐵長城,用生命詮釋着對祖國的忠誠。

這是一場正義之戰、和平之戰,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197653名中國人民戰死朝鮮,湧現出一批批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有捨身堵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有忍受烈火燒身巋然不動的一級英雄邱少雲等大批戰鬥英雄。英雄們用他們的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英雄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英雄們這種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的責任與擔當正是中華民族血性的顯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強了同仇敵愾、保衞國家和建設的決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中國的大國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反對侵略、捍衞和平的意志和決心,中國人民能夠真正地挺胸抬頭站起來了。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70年的櫛風沐雨,70年的風雨兼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轉變,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會隨着時代的發展而黯然失色,在歲月的長河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的中國人翻山越嶺,闖關奪隘,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抗美援朝戰爭為祖國換來幾十年的和平與穩定,我們要始終銘記歷史,銘記英雄。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要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頑強毅力攻堅克難、迎難而上,要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革命初心勇挑重擔、敢作敢為,要胸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民本思想,帶領中國人民一起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篇3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志願軍戰士,憑着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和“保家衞國”的必勝信念,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70年前,中朝兩國攜手勠力經過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換來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書寫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鬥奇蹟。如今,硝煙散去,祥和安寧,然而那段血淚寫就的輝煌未曾磨滅,那些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亦未曾遠去。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青春彰顯的拳拳之“心”,擔當作為,拼搏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上鏗鏘有力地強調:“這一仗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地位,是在雲山、長津湖、龍源裏,志願軍戰士用他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打出來的;是在鬆骨峯、大同江、上甘嶺,中國人民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無畏強暴、不畏強權的精神抗爭來的。今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之年,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面對新時期沒有硝煙的“新戰場”,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幹部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拼搏精神。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唯有涵養“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勇氣,才能直面問題,尋找方法,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唯有以滿腔熱血的激情投身到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基層工作中去,才能以羣眾心為心,急人民羣眾所急、解人民羣眾所需。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播下的星星之“火”,捨生取義,以身報國。“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上甘嶺戰役中,耗時43天,山頭被削低2米,志願軍將士仍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鉚在陣地上;在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戰士忍受零下40度極寒,身着單薄衣褲奮戰數晝夜;在金城戰役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裏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鋼槍”是軍人的生命,“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唯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架起“通過成功的那座橋”,才能堅守“保家衞國”的承諾與初心。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鬥爭長期而複雜的新形勢下,黨員幹部當汲取愛國信念的厚重養分,賡續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對黨絕對忠誠,以對信仰信念的篤定堅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對初心使命的始終堅守,團結向上、砥礪前行。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畢生詮釋的殷殷之“情”,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作家魏巍曾在《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深情地寫道。雄赳赳、氣昂昂義無反顧地奔赴朝鮮戰場背後,體現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忠報國,也是“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的愛民情懷。人民羣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答不答應,始終是衡量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要通過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和人民羣眾的滿意度來檢驗其成效。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夢為夢,以百姓對美好生活之嚮往為嚮往,以體貼温度換羣眾滿意度,以辛苦指數換百姓幸福指數,真切把握社情民意,多做暖人心的事,及時解決羣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常思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把實幹擔當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一棒接着一棒跑,在本職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幹出黨員幹部應有的樣子。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篇4

近日,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雙方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祖國以最高禮遇“過水門”迎接英雄兒女回家,既表達了對抗美援朝英雄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對這段浴血奮戰革命歷史的尊重,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我們崇敬抗美援朝英雄,就是要傳承和弘揚他們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接過時代“接力棒”,點燃“精神火炬”,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愛國旗幟底色鮮亮,奉獻熱潮昂揚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領下砥礪奮進。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民族團結的土壤生髮奮進力量。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各條戰線和廣大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紛紛支援前線,形成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強大民族凝聚力。團結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力量,也是祖國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團結促穩定,穩定聚力量,這種力量既是“扛”的力量,也是“戰”的力量,匯流而成奮進之力。我國“發展答卷”上的“出彩成績”離不開各民族間的和睦相處、深度交融和砥礪同行,團結的力量是最堅實的“頂風船”,戰勝了無數次的風浪,攻克了數不盡的難關,奏響了祖國激流澎湃的奮進樂章。聚萬石而成山,納百川而成海。民族團結是祖國發展的揚帆之風、划行之槳,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風聚槳齊,讓大團結力量為祖國的改革發展事業添油助力、加勁鼓氣,各民族要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幫助下增進手足深情,傳遞温暖力量,凝聚劈山斬石之力,凝心聚力共圓偉大中國夢。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愛國情懷的根脈豐潤精神枝葉。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紅心向黨、戰鬥為國,以血肉之軀的慨然前行點亮了民族之光,不畏艱難、不怕犧牲,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愛國情懷如浪花朵朵,騰躍於時代,直抵人心又照亮未來,催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愛國情懷,潤澤的是理想信念,滋養的是精神風骨,是湧動於民族血脈的磅礴力量,熔鑄成中國發展的道路自信,這種自信鎏金於中華兒女前行的足印中,閃耀出領航時代發展的耀眼光芒。經過歷史發酵的“愛國情懷”散發出精神歷久彌新的芬芳,在時代內涵的豐富下,顯得越發有韌性和力量。無論是戰爭時期搶佔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壯舉,還是新時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請戰書和紅手印,都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彰顯。愛國主義不僅是每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也是祖國繁榮富強的深厚底氣。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為民奉獻的熱潮湧動初心力量。把人民放在心中,心中便充滿了力量。中國人民志願軍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不屈不撓地頑強作戰,正是因為他們的理想信念、他們的職責使命與人民緊緊相連,為民奉獻是他們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準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和最終目標。十四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中國夢,要根植“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在為民奉獻中踐行初心使命,以“熱燙初心”匯聚為民服務的能量。為民奉獻要落實在具體實事中,要做好做強產業,讓羣眾在家門口就能端牢就業“飯碗”,要持續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建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一同打贏脱貧攻堅戰,讓致富花開滿祖國熱土,更開滿人民心田。讓黨心和民心“心心相印”,讓“民生線”和“發展線”相互交織,讓祖國的“發展新顏”和人民的“發展心願”相互映襯,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在凝聚人心的同時釋放活力,在寫好民生答卷的同時寫好發展答卷。

觀看《抗美援朝》心得體會篇5

2020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衞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時強調:“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習總書記的講話中,飽含了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戰羣眾敢於鬥爭、敢於犧牲的大無畏氣概的欽佩與讚揚,抗美援朝精神猶如一座被鮮血點亮的時代座標,讓英雄事蹟世代銘記,讓革命精神代代傳承!

黨羣一心、眾志成城,彰顯黨性與人民性的統?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這種底氣來源於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意識到國家領土安全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脅,黨中央迅速作出抗美援朝偉大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捨生忘死、馳而不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用19萬英雄烈士的鮮活生命托起了民族尊嚴、人民安康。黨為人民,人民愛黨。抗美援朝期間需要金錢、物資與人力支撐時,全國上下湧現出老人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景,青壯年、醫務人員、農民工、普通老百姓送人力、送技術、送軍糧,忠誠的意志、無私的品質、團結的力量,為抗美援朝的勝利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力量。處於和平開放新時代的中國,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但黨愛民、民擁軍的寶貴品質早已融入中華兒女血脈,代代相傳;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新時代依然綻放光彩,熠熠生輝,指引黨領導中華兒女砥礪奮進、一往無前。

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彰顯實踐性與科學性的統?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顯著特徵,是指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重要法寶。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既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又是一次殘酷的鍛鍊;既考驗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的科學性,又通過實踐檢驗了我國的國力和軍力。“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在迫切需要和平環境恢復國力發展生產的大背景下,面對美軍越過三八線,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背景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科學研判、迅速決斷,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偉大決定,先後部署三次戰役,不斷結合實際作出重大戰略調整,確保了我方的戰略主動權,保證了中國領土完整和人民生命安全,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唯有實事求是、科學研判,才能形成正確的抗戰經驗與鬥爭成果,為我國國防安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在今天,“實踐出真知”顯得愈加重要,抗擊疫情、脱貧攻堅、環境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中,每一次科學決策,每一條政策出台,都是黨委政府、專家學者、人民羣眾充分研判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指引中華民族在正確的復興道路上,走得更實、更遠。

同仇敵愾、保家禦侮,彰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創作於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中華大地上70年迴盪,慷慨激昂、歌聲嘹亮。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隨着黨中央一聲令下,彭德懷元帥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挺進三八線,一路直入朝鮮戰場,用鐵膽軍魂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用熾熱的愛國熱情、無私的大愛情懷與美軍頑強抗爭、殊死搏鬥,用數十萬戰士的熱血和生命保衞了朝鮮、守護了祖國,在戰場上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凱歌。70年過去了,同仇敵愾、保家禦侮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早已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精彩寫照和時代縮影,指引着我們走向世界、繼往開來,朝着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賡續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owy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