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致橡樹閲讀心得體會

致橡樹閲讀心得體會

致橡樹閲讀心得體會

致橡樹閲讀心得1

深情相對,比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愛情關係,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真誠,高尚的愛應以不捨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

愛一個人是可以愛他到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藉着對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欺騙對方的感情。《致橡樹》遠遠超越了這些,它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愛情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越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

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詩人按照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着重強調了愛的基礎——獨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女性必須具有的。

文章的後幾句話總結了愛情,總結了真正偉大的愛情就必須具備“堅貞、忠誠、互敬”等原則。真正的愛情並不是幾句甜言蜜語,也不是隻愛虛表,而要“愛屋及烏”,愛他的優點,同時,也包容他的缺點,就像舒婷寫的“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閲讀心得2

今天下午在言談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詩——舒婷的《致橡樹》。雖然這不是一首純粹描述愛情的詩句,但是許多人卻從中看出了愛情該有的態度。記得以前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這種努力成長為樹的信念,讓我一度動容。自古以來,女性的形象似乎就被設定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風,長久以來受到壓迫的舊社會的婦女也習慣了依附男人而生。擁有與失去似乎向來不是由女性向導,而只是被動地承受。

也許真的存在那種耐心極好的男人,那就是極品了,不是你我輕易能夠遇到的。男人的確喜歡温柔的女人,但是温柔不是軟弱無力、不是悲泣啼哭,温柔的女人也可以擁有一個堅毅的靈魂。淚水也許會換來男人一時的柔情,但總怕終有一天,這個曾經給予你温暖的手也會因為疲倦而無力地垂下。我想我是不願當這棵菟絲花的,那樣只能努力地依附大樹而生,貪婪地榨取大樹的精力來得到生存,讓大樹的軀幹無法得到伸展。我願意用我的智慧來經營我的感情和生活,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温柔的女人和一個並肩的戰友,擁有自己獨特的和煦而堅定的微笑。當欣賞江山如畫的時候,我願意化為一汪春水,為這副風景增添一抹麗色;當遭遇風浪襲人的時候,我亦可以和你一起迎風而上,而不是委屈地退縮害怕、逃離。

致橡樹閲讀心得3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鋭深刻的詩化哲理,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説,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説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徵着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着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脱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着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裏。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説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致橡樹閲讀心得4

舒婷,原名龔佩瑜,是中國當代著名女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之一,而致橡樹更是引領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愛情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席慕蓉説: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三毛説:一剎真情,不能説是假的,愛情永恆,不能説只有那一剎那。舒婷在致橡樹中表達的愛情更是獨特的。

作者藉助橡樹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表達了女性對愛情的觀點。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她認為愛情不是唐王和玉環是的附庸愛情,而是平等的。自古以來,女性的形象被設定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風,長久以來受到壓迫的舊社會的婦女也習慣了依附男人而生。擁有與失去似乎向來不是由女性向導,而只是被動地承受。她認為在新時代,女性應該,擺脱羈絆,擁有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她認為真正的愛情是堅貞的,即使如曼珠沙華般花開無葉,葉生無花,生生相錯不相見,彷彿永遠分離,它們的心也依然在一起。都市的牢籠困住了你的身軀?快節奏的生活羈絆了你愛的步伐?沒關係!只要跟着心的感覺走,即便遠隔重洋也會近如咫尺。

她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相愛的兩個人比肩而立,風雨同舟,共同堅守。我們共同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愛一個人很容易,愛她一生卻是很難得。現實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也瘞藏着太多的危險。記得有人説過:最初教會你舞步的人不會,不會陪你到散場。我覺得這句話有些偏激。

不過這句話也反映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大難臨頭是所謂的愛情難免不會像無根的浮萍,風兒一吹就散。就像九把刀寫的等一個人咖啡中女主人公思螢與男主人公阿拓之間的故事,在經過風風雨雨之後的他們才找到自己的真愛。這部小説中有這麼一句我深有感觸:沒有經歷過生死的愛情是毫無趣味的。

愛情是純真、熱烈、平等、高尚的,可以感觸的到,卻説不清道不明。

致橡樹閲讀心得5

舒婷的這首詩一直是我向往的愛情境界,可是如今讀來卻另有一番感想。有次看到舒婷的採訪,她説這首詩並不是愛情詩,而是為女人的外表和她的獨立性而寫的。舒婷認為,每一個女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女人應該堅強獨立。我在不久之前仍對她的觀點百分百的認同。可如今當我也經歷了感情磨難,我發現也許是我的理解太片面,太表面了。

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各種關係的社會,女性的覺醒和追求獨立自由是多少年來,多少代女性被壓抑的集體反彈。但是在我們中國大陸婦女解放運動是否矯枉過正?當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追求“自我為中心”時,我們也看到了另一方的反彈,男性和女性成了競爭對手,他們都在爭取有限的資源,都在爭取到底那一個是被動那一個是主動。現代女性很大的糾結就是,事事都在爭取主動的姿態,但傳統價值觀念又讓她覺得自己應該是被動的。

反觀我自己的經歷,我就是如此直白的把這種競爭引進了自己的私生活,甚至當我遵循傳統價值觀念以付出和奉獻為愛時,卻仍然選擇了具有攻擊性的姿態,我恰恰放棄了我之所以成為女人的柔軟,也不自覺的放棄了我身為女人應該得到的關愛與憐惜。當我執着於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被認可時,原來在我自己的心中也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女人來對待。我的咬牙硬撐是件多麼主觀的事,我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時也疏忽了給對方造成的壓力。

如今的我仍然追求《致橡樹》般的愛情關係,但要把作者稱為“這些都還不夠”的部分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蔚籍;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甚至陽光 甚至春雨。遵循我內心的感受,發覺我女性的温柔。

今天下午在言談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詩——舒婷的《致橡樹》。雖然這不是一首純粹描述愛情的詩句,但是許多人卻從中看出了愛情該有的態度。記得以前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這種努力成長為樹的信念,讓我一度動容。自古以來,女性的形象似乎就被設定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風,長久以來受到壓迫的舊社會的婦女也習慣了依附男人而生。擁有與失去似乎向來不是由女性向導,而只是被動地承受。

也許真的存在那種耐心極好的男人,那就是極品了,不是你我輕易能夠遇到的。男人的確喜歡温柔的女人,但是温柔不是軟弱無力、不是悲泣啼哭,温柔的女人也可以擁有一個堅毅的靈魂。淚水也許會換來男人一時的柔情,但總怕終有一天,這個曾經給予你温暖的手也會因為疲倦而無力地垂下。我想我是不願當這棵菟絲花的,那樣只能努力地依附大樹而生,貪婪地榨取大樹的精力來得到生存,讓大樹的軀幹無法得到伸展。我願意用我的智慧來經營我的感情和生活,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温柔的女人和一個並肩的戰友,擁有自己獨特的和煦而堅定的微笑。當欣賞江山如畫的時候,我願意化為一汪春水,為這副風景增添一抹麗色;當遭遇風浪襲人的時候,我亦可以和你一起迎風而上 ,而不是委屈地退縮害怕、逃離。

致橡樹閲讀心得6

如果問,有一首什麼樣的愛情詩可以打動我?我會回答,它不止是有象凌霄花一樣的美麗意象,也不止是有行雲流水一般的語感,也不止像泉源一樣能給人帶來清涼的慰藉,不止日光,不止春雨,甚至霧靄,甚至虹霓。

如果問我找到了這樣的詩嗎?當然,是《致橡樹》。

近來重讀《致橡樹》,感覺歷久彌新。詩人舒婷以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全新的思想內涵,給閲讀者的心海帶來了浪潮般的衝擊,創造了愛情詩中的經典。

在作品問世後的三十多年裏,對於《致橡樹》的藝術性,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作家和評論家對它進行解剖,透析,重構,反思,談得非常非常多,析得非常非常透,憑我的淺薄道行,實在是很難在此方面貢獻什麼新的意見。

不過,在重讀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具有時代特徵的。中國歷史上封建帝制比較長,民主的歷史比較短,很難想象在封建社會裏會出現《致橡樹》這種主旨的文藝作品。那時候,能夠出現“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樣的作品,已經是對於愛情最高境界的描述和追求了。我看過電視劇《白銀谷》,裏面的老太公娶了六七房姨太太,在這樣的婚姻制度下,能夠產生男女平等的愛情嗎?顯然不能。大導演張藝謀曾拍過一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裏面仍然是三妻四妾,這顯然是如《白銀谷》一樣的社會環境,這種社會背景下出現的愛情觀顯然與舒婷的思想距離十萬八千里。從新文化運動到解放這一段時間,中國一直在進行民族解放運動,民族大義超越了個人的“小情小愛”,雖然期間也出現了徐志摩,戴望舒這樣一批傑出的浪漫詩人,但封建殘餘仍廣泛存在,他們對於男女平等愛情觀的呼喚顯然停留在攀援的凌霄花或者痴情的鳥兒或者日光春雨泉源的層面。

現代愛情觀必然產生於完全意義的民主社會之上,當平等自由博愛成為社會的基本制度時,現代的愛情觀便有了生長的土壤,空氣,陽光,雨露,養分和水源。所以,我們看到,在建國以後開始出現了一些具有現代愛情觀的文藝作品,它們對於男女平等的描述和歌頌顯然是前所未有的,是開天闢地石破天驚前無古人的。不過,由於歷史侷限性的原因,當時的一些文藝作品也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時代印跡,體現物質文明的較多,寫人文關懷和春花雪月的較少,所以,這就把創立偉大作品的機會留給了後來的人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社會走向發生了新的變化,民主精神更加張揚,人文關懷被大力提倡,社會日益繁榮,這個時候,作家和詩人們擁有了可以自由馳騁,自由翱翔,自由飛舞,自由宣泄的天地,於是,《致橡樹》這麼精緻,大氣,明麗,雋美的偉大作品便產生了。

我比較閲讀了《致橡樹》和《我願意是激流》,覺得這兩首詩均是偉大而不朽的愛情詩精品。《我》詩誕生了160多年,依舊像是現代年輕人的情書,《致》詩誕生了30多年,依然沒有舊俗落伍之感,它們是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我認為這一點可能是衡量偉大作品最重要的尺度吧。

重讀《致橡樹》,我更多的感悟在詩外,我覺得它既是舒婷的作品,也是中國的作品,它是中國時代進程的產物。在中國,早一點產生不了《致橡樹》,晚一點也產生不了它(因為它已被另外一個舒婷寫出來了),它是時代的產物。我不知道別人在讀此詩時會產生什麼樣具體的思緒,但我知道我自己的感慨是:詩歌是有韻律的史書。

致橡樹閲讀心得7

《致橡樹》可稱得上是美文中的精品。這首詩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和愛情觀。

深情相對,比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愛情關係,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真誠,高尚的愛應以不捨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

愛一個人是可以愛他到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藉着對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欺騙對方的感情。《致橡樹》遠遠超越了這些,它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愛情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越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

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詩人按照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着重強調了愛的基礎——獨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女性必須具有的。

文章的後幾句話總結了愛情,總結了真正偉大的愛情就必須具備“堅貞、忠誠、互敬”等原則。真正的愛情並不是幾句甜言蜜語,也不是隻愛虛表,而要“愛屋及烏”,愛他的優點,同時,也包容他的缺點,就像舒婷寫的“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閲讀心得8

詩人借木棉和橡樹,來呼籲平等,自由,和諧,同甘苦共患難的真情。愛你不是因為你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利益也不是因為你我可以站在更好的舞台,仰望更廣闊的天空。和你在一起不是隻給你帶來新鮮感,也不是隻把我的優點整日的在你面前展示。和你在一起不是單純的為了某一方面,也不是為了讓你現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愛你不和你有很遠的差距,我想和你在一起,無論是風雨還是艱難險阻,都願意給你依靠和陪伴。我希望和你希望是一棵樹,跟緊緊的抓在一起,葉很好的相融,不管我們需要面對什麼,都要對生活用心的微笑和致意,即使沒有人懂,我也要和你終身想依。你的一切我都愛。

詩中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潔的,更是偉大的和高尚的。這樣的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走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致橡樹閲讀心得9

第一次讀到舒婷的《致橡樹》是在高中的課本中,記不起當時老師是怎樣解説這首詩歌的,感覺自是很朦朧,多年後的很多時候,這首詩歌都會很不經意地誦起,當初的朦朧感覺在生活的經歷後被賦予了更多具體的內容。

今下午興致又來便欣賞起配樂朗誦《致橡樹》,更有新的體會。談及“愛”,可以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可以平平淡淡,細水常流,在愛情面前,任何的表現形式都不足為過,但須得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擁有平等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尊重傾慕,情同意合,同甘共苦、冷暖相依。這樣的愛情,絲毫也不比“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來得遜色。

真正的愛,不是讓你為TA尋死覓活,而是通過TA,你更好地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從而更好地愛自己,愛他人。

致橡樹閲讀心得10

張愛玲曾對胡蘭成傾言:“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她在愛情面前,就像茫茫滄海之一粟塵埃,面對廣闊之天空,心是欣喜而卑微的。這種愛情觀,晶瑩剔透如玻璃球,單純美好,不能相守便把愛情藏於塵埃中,但卻是易碎的可悲可憐,心隨時都可能因為他的言行而破碎。如果人們在面對愛情時,多給自己注入勇氣的精神動力,不是以弱態示人博取他人憐憫,而是勇敢地做自己,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活在愛人面前,這就是我最欣賞的愛情的姿態。

童話是學生接觸較多的文學體裁,對童話的閲讀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本課內容淺顯,語言平實,學生理解應該不難。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老師應該引領他們進一步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並能通過朗讀、想象等學習方法品詞悟句,在教學藝術上,努力創設語言運用的情景,激發學生去想象,擴大學生語言運用的容量,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品味。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舒婷在《致橡樹》中表達出了她所讚賞的愛情觀,我認為這首愛的詩歌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她不會炫耀自己的愛,更不會把自己低隱於俗世的塵埃。在她愛的人面前,不該有彼此的高傲威儀,而是不卑不亢,至純至美。詩人希望把自己幻化成一株“木棉”,和心中的橡樹比肩而立,風雨同舟。他們共同分擔“寒潮、風霧、霹靂”,也共同分享“霧靄、虹霓”。這種堅貞的愛不僅是愛他“偉大的身軀”,更是愛他“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她的這首詩是我心中的愛情絕響。中國歷史上描寫愛情的詩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的,抒己之情,《致橡樹》不止把愛情停留在傾述上,更是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她是勇敢的,因為她不會因為愛迷失自我,懂得如何在愛人時又要尊重、愛自己,從而產生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葉相觸是他們靈魂的觸碰,根相依是他們身軀緊緊相擁,風雨飄搖或風景窮盡處冷暖相依,細看人生細水長流。

《致橡樹》所表達的愛是彼此平等的愛。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以自己獨立堅強的人格,憑自己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愛,我們將會更勇敢的享受這份愛情。我愛着你,以不卑不亢的方式。正因為我不卑不亢的愛着你,我才有勇氣和你風雨同舟,追隨你的一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rke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