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教師平凡而偉大辛苦而又有樂趣.

你可以入睡前細細回味一天辛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學生一天天的成長中體味事業的平凡而偉大從中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藴;你可以在學生細微的愛心舉動中也可以在來自遠方的問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諦——學會愛……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我們常説愛是教師的天性.不錯做好教師愛必須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顯性的愛更需隱性的愛;有為學生取得成功而喜悦的慈母之愛;更有"恨鐵不成鋼"苦口婆心教導"差生"的嚴父之愛.因為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能喚醒一個沉睡的心靈;愛能激發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師的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屆的行為而應該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愛心不息!

幸運的是我就曾飽經了這份愛國小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鎮上而我們的學校卻在鄉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遲到過.記得那時經常下雨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很容易滑倒但這對於我們來説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要算是過一座獨木橋那橋由兩根很細的木頭拼成僅此而已.每縫下雨天我們幾個膽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過去她知道後就每天在上學時守在橋邊把我們一個個背過去;她知道我們到鎮上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就幫我們購買了很多學習用品誰需要就可以到她那裏去買;為了讓我們勤儉節約她不怕麻煩開辦了小銀行……

今天每當我想到這些不免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我還自豪地講給我的學生聽.我想她的這份愛不正是來自他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嗎!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講台前的教師我可能還不能被稱為師表但每當聽到學生們深情地叫出"老師好!"時我總會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是師表!"因此我有責任盡一個教師的職責.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認識新教育,我領略到了新教育專家的風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彷彿整個人也起了質的變化,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讓人感興趣的兒童課程

“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閲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一個項目,從粉紅到深藍,從毛蟲到蝴蝶,專家為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一個和孩子同步成長的閲讀路徑。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繪本故事,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着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二、吸納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們的課堂

“構築理想課堂”也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項目,目前他們以藉助有效教學框架提高教學效率為主。隨着學習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課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師、學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現。用教材教什麼,即你為這節課制訂怎樣的目標;圍繞核心目標教師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師的教學板塊組成;學生在每個板塊中的個體表現,即學生的學習清單。我們的課堂即圍繞“有效”二字做文章,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

三、教師專業閲讀, 促進專業成長

在學習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張碩果老師、王羽校長的講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好讀書,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並將讀到的悟到的實踐於自己的課堂,反覆磨練。而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藴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閲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核,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所以,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師這樣一個鮮活的成長。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曾有人這樣説,一個失職的醫生,他毀掉的可是一個人,甚至可能會是一個家庭,然而一個失職的老師,他毀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見,教師身負的重任。&l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r最近,我讀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為一名教師,不難;可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卻是很不容易的。

本書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隨着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彷彿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l理想的智育應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r我十分贊同這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它不但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有着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審美情感的薰陶、堅強毅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訓練等。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現在的孩子已儼然成為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已習慣了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不懂得回報和感恩,缺乏動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與別人相處時處處表現出的斤斤計較和以自我為中心……對於這些情況,如何改變,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間有效實施學生的全面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書中還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營造書香校園,大量閲讀書籍。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讀書活動相吻合,大量的閲讀確實會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提升師生們的人文素養。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l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r而吸引。是啊,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育悲劇的產生往往緣於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而只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成功。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l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r因此,我認為,轉變&l後進學生&r的關鍵是幫助他們樹立其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和優秀生一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習慣、智商、學習成績等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一個個有着自己想法、思維的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和富有新鮮感。

當然,加強德育還有必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去,我們經常把學生的品行問題和心理問題混為一談。兩者固然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畢竟還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往往被看作是德性問題,實際卻是心理問題,如學生拿別人的東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問題,但是據研究,許多都是一種心理障礙問題,因為許多學生根本不缺少這些東西,但是他通過拿別人的東西而獲得一種滿足感。如果把這些由於心理問題而犯的錯誤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作為品德敗壞而進行處理,則會大大挫傷學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發展。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等角度正確分析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這就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通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適應環境、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健全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體系。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

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

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説,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r創造&l已經和&r感受與鑑賞&r,&r表現&r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l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r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 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

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裏行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以及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與摯愛。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l書齋式&r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l教育圖景&r,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l教育&r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l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r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l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r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6

前階段我有幸拜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新教育之夢》一書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該書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內容—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方面來寫的,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教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點,以典型的事例提煉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華。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標。

清晰地記得書中這樣一句話&l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r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l愛&r,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東西是他的職業。你不愛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不會愛你。沒有了&l愛&r,你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

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標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好教師,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學生。一轉眼,過去了8年。回憶自己過去的教育歷程,僅用&l平庸&r一詞即可概括。最大的收穫也僅是幾次獲得&l校先進教育工作者&r的稱號,充其量算是一個説得過去的教書匠而已。

記得在書中還有這麼一段話:&l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r。因為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尤其是我們從事的國小教育。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年齡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離開家長和家庭進入一個新環境有太多的不適應,需要我們老師細心的呵護和關愛。面對煩瑣的一日工作,沒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們只有用全身心的愛去安撫、滋潤每一顆幼小的心靈,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你、家長們信任你。我想當我們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精心呵護、關愛下,漸漸地變得聰明能幹、健康快樂的成長時,我們一切的辛勞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幸福!

一種其他職業所不能體會到的特有的幸福!

還記得初任班主任,受&l嚴師出高徒&r的影響,為了維護自己的&l師道尊言&r,我常常臉似玄冰,冷麪説教,動則呵斥,嘲諷並且以&l愛學生,就要愛在心裏&r為自己的行為辯駁。漸漸的,我發現學生與我疏遠了,彷彿有一道看不見的牆橫在我們之間,班級工作也越來越難以開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後,我發覺自己的&l嚴師&r理論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孩子們,我必須來一番徹底的改變。愛孩子,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我選擇了微笑為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着對孩子們的關愛,顯示着對他們的信任,表達着對他們的理解。孩子因緊張答不出問題時,我用微笑表示鼓勵;孩子們做錯事惴惴不安時,我用微笑表示寬容;孩子們有進步時,我用微笑表示肯定與獎勵;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用微笑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顆愛心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也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喜歡上了總是面帶微笑,總能把話説到他們心坎上的李老師。成功了,孩子們第一個給我報喜;受委屈了,找我傾訴;有問題了,找我解決。在與學生和諧的交往中,我體驗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

成長的經歷讓我慢慢知道了怎樣為人師,今天拜讀了朱老師的著作後又讓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教師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擁有濃濃的師愛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日子中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和感性、經驗和理論完美結合的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將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師書中所寫的那樣: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成長,堅信好夢開始的地方是&l理想教育&r,為夢奮鬥的結果必將是&l美夢成真&r!

三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篇7

用“仰望星空,腳踩大地”來形容新教育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新教育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課堂、理想的學生……同時,新教育又是一種紮根實踐,用行動來實現理想的教育創新。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成為眾多教師創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質量的動力。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眾所周知,近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體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實驗也方興未艾。其實無論哪種教育,它們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終極關懷,願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關鍵是怎樣找到一條通往理想教育的適宜的實踐路徑。

在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動是值得我們關注與實踐的: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在這六項行動中,我們可以實踐與探索的還有很多很多,怎樣才是有效的?怎樣才是成功的?在不斷的解構與重組中,我們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質。

1、營造書香校園

我們語文老師也常有這樣的苦惱:在複習的時候,[蓮 山課件 ]生怕漏掉某篇課文、某個知識點,面面俱到,不厭其煩。可是考試總有遺漏,還考察課外的東西。我們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應教給學生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尤其是在他們的寶貴的青春歲月裏。我想,讀書就是最好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一個學校即使什麼都沒有,只有書,也可以成為一個學校。足可見,營造書香校園是一種終極追求。

我們可以嘗試的行動有:

⑴推薦閲讀書目。新教育推薦了張中行先生審定的《中華經典名篇誦讀本》,還有《英文名篇誦讀本》,這些都是很好的借鑑。我們學校也可以推出《古詩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學前和畢業生畢業時,我們應該發送推薦閲讀倡議,做好銜接,宣傳學校。週六可以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自發到校讀書。

⑵開讀書課程。僅僅依靠家庭讀書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將讀書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語文課程可以壓縮,可以調整。另外,中午的時間,也可以開發利用。開放學校圖書館,或者增設讀書自修室,都是一種環境的創設。晚上睡前半小時,也應該配合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閲讀的習慣。

⑶開展讀書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為期可以是一個月,發讀書倡議,搞誦讀、演講、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評選讀書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

⑷創辦文學社。文學社,可以展開讀書指導活動,可以邀請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創辦刊物等,成為文學愛好者的活動。

2、師生共寫隨筆

優秀教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優質課上、領導的表揚上,而是在學生身上,從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們一起相互編織有意義的教於生活,才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們真的應該從原點——學生出發,踐行作為教師的理想。無盡的歲月不會給我們無言的結局,我們的教師一定會書寫着自己的生命傳奇,我們的教室也一定會誕生出卓越的學生。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班級博客、班級日記、個性隨筆、學生成長記錄、課堂敍事、班主任筆記等,只要我們的老師拿出火熱的激情,銘記下我們的教育歷程,我想一定會留下豐厚的痕跡。

3、聆聽窗外聲音

窗外的聲音,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邀請社會名流、企業家,甚至普通勞動者到我們的學校作報告,讓學生有目的地接觸社會,讓學生多通道地聽到成功的聲音。我想,只有開闊視野,才能激發激情,讓學生學有榜樣。惟有打開校門,走出封閉,我們才能領略更多的精彩,學校才是師生成長髮展的動感地帶。

在組織聆聽窗外聲音時,我們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長委員會這個平台,聯繫實踐基地,讓家長關心教育。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節日或紀念日,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進行專業引領。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社團,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指導。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加強對外合作。

4、構建理想課堂

曾經有人把傳統的“老師苦教”比做插秧。多年來,農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為付出的勞動越多,就會收穫的越多。可是這樣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沒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破壞了秧苗自由生長的規律。於是秧苗們擁擠着,無奈着,無法發展。後來人們發現了“拋秧”的方法,減少了勞動量,卻保護了秧苗,給他們帶來自由生長的歡快,也當然地帶來了高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説: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説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這個最後的過程並不是老師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的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

試想,一層樓面,十幾間房子內,集成了各類學科的各種圖片、實物、儀器、模型,學生們在這邊可以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可以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祕,可以動手製作各類航模。或看,或聽,或思,學生知識與能力、實踐和操作將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他要為學生創造生機勃勃的、令學生“忘我”的課堂。

學校教育是為了一時之需還是終生之用?可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在校學的很多東西一輩子都用不上”?學校教育應多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地思考哪些是一個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動外,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gwqe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