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多篇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多篇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多篇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1

20xx年10月23—25日,我有幸參加國中生物課跟班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感謝江西師大老師的積極組織以及南昌各校的支持為我的成長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機會。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通過本次學習也感受頗多: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此次跟班聽課,我發現實驗中學萬凌雲老師的生物課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萬凌雲老師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我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我的課堂控制能力還不夠,所以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而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自學去發現,去尋找,去領悟。,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教師自己只是一位引導者,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者。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體現出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洪都中學的劉麗萍老師在《細菌》這一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作細菌模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他們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少問幾個是什麼;讓學生多講一點,自己少講一點;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責備。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師生互動、小組比賽、創設情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四、深挖教材,並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作為一個教育者,上好課的第一步必須是研究教材,備好課。作為本次活動中的幾位教師,從講課內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所授內容的.潛心鑽研,從教學目標到具體的落實方法,從重難點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培養了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南昌十九中學的曾苑苑老師所講授的《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這一課當中,曾老師緊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在洗菜時發現菜葉上有菜青蟲,怎麼知道它是一種怎樣的食物?教師引導學生想辦法怎樣去解決,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不但想出了好的辦法,而且間接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本節課,帶着問題。這主要是教師對於本節課內容的準確把握和創造性的使用,沒有侷限於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很巧妙的引入了本節課題。

五、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聯繫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加註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繫,尤其是生物學科,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動手操作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後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實現了實踐性學習的原則,使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轉化日常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南大附中的趙豐碩老師在《廣泛分佈的細菌和真菌》這一課教學中,趙教師講細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時,提出的三個問題都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物知識還原到生活,更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的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2

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國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於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閲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閲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覆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並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佈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佈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複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複習課的導入,不同於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複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複習課的目標不同於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於: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採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複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複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於八年級綜合複習)。

對於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繫,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並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於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繫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於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並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複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裏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複習內容,並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強化基礎知識的紮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於八年級學生要直擊會考,讓學生明確會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繫實際,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佈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複習內容,自己的收穫及存在的問題,並適當佈置課下的複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閲卷後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緻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裏,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儘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後的目標等),並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後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並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或學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麼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敍述規範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並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並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於“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彙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後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於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於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並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後着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並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着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並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閲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着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蔘與的機會,激勵人人蔘與的熱情,提高人人蔘與的能力,增強人人蔘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1月10日至11日,我有幸到鄒城市第一中學觀摩了山東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領略了名師的教學風采。此次活動由山東省第一賽區共18位教師參賽,活動分兩組同時進行,我有幸觀摩了其中9節課,因為各位參賽教師精心挑選和準備,每一堂公開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整個教學觀摩活動下來,我主要有以下體會和感悟:

一、觀摩體會

1、重視課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諸如瞭解講課學校的文化、學生的習慣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等,這明顯體現在上課過程中師生互動上,使教師能夠更好的駕馭課堂教學。

2、博學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相當出彩。有人説生物學科是理科內容,只要老師能給學生講解專業的生物學知識就可以了,但是從這次活動中看某些博學的`老師相當受學生的歡迎,並在互動環節中學生也願意積極配合老師。

3、優秀的導入新課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優秀的教師利用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導入新課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這樣也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配合教師的思路。

4、優秀的“導演”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高效生本課堂中提出,教師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教學中要充分表現出教師的“導”和學生的“演”,關鍵是看這個“導演”的作用,好的“導演”會使一堂課環環相扣、高潮迭起。在“導演”不斷的指導中,“演員”才能不斷的獲取知識和理念。

5、及時正確的點評是指導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探究和結論,教師的及時點評和正確的引導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收穫更多的方法。

6、優秀的教學設計必然包含課堂的探究活動。相同的課題,若設計理念、模型準備和實際操作的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7、三維目標在課堂中的體現。陳教授在中間點評環節中多次提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的形成問題,三維目標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不斷的給學生灌輸思想和理念的一種體現。

8、課堂小結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小結是要將一節課的內容組成串的過程,或者是將整章、整冊、整個學段知識組成串的過程,而不是幾個簡單的題目就可以結束的。

二、啟發

1、一堂好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省優質課是一個地區經過多次遴選,講課老師多次試講和更正的過程,這其中摻雜了太多的老師的辛苦與努力。從最基礎的研究教材和大綱,到與其他老師的集體備課,再到多次試講,伴隨着太多的修正和刪減,大的方面要考慮到對課堂整體的把握,小的方面要考慮到例如時間運用、提問難度等細節的把握。這樣看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能認真對待備課和上課,那麼我們每節課都會變成優質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更促使老師有很大的發展。

2、教與學的關係。教有教法,教無定法,貴在有法。優秀的教師就是一個優秀的“導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出色的完成讓學生做“演員”的作用;這個“導演”要選擇好的方法不僅面向全體學生,更要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這確實要求這個“導演”內功、外功都要出色才行;教師的教態和舉止也是影響學生課堂發揮的很關鍵的一環。

3、關於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問題。關於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導入新課時,激趣式提問,有助於創設愉快的課堂氣氛;新授過程中的提問,促使知識深化,運算簡化,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合理設計教學過程、緊湊的安排教學環節提高學生注意力。

三、以後在教學中應當改進的地方

1、增進同學科老師之間的集體備課,真正形成教學合力,不再各自為戰。

2、認真備學生,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杜絕同層次班級一個教案的教學思路。

3、教學中需要教師能機智的面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有效的增加師生之間合作。

4、教學中準確把握教材難度,有拓展但是不要無目的的隨意拓展,從學生實際出發思考問題。

5、教學中引用多種能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如使用多媒體課件、增加課上探究實驗的趣味性等,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6、對於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下練習,教師必須及時給予督導和檢查,定期的檢測和問題抽查也是不可或缺的。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4

不久前,我有幸觀摩了周老師的教學視頻,看了這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

1、巧妙的情景導入

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額智力積極性,對於教學過程中發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抱有強烈的興趣與動機,主動積極地思考與活動,是誘導學生走向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生動地、活潑地、創造性地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很多人都知道情景導入的重要性,但是卻由於種種原因一些人卻忽視了這一點,或者有情境導入卻設計得不夠巧妙,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巧妙的情景導入所帶來的效果。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當然,我這裏要強調的是“巧妙”二字。周老師僅僅用了幾幅圖,幾句成語,就完完全全地把學生們帶入了課堂。可想而知,把情景導入設計巧妙,不在於使用了多麼高級的教學設備,也不在於插入了多麼精彩的視頻,更不在於多麼複雜的導入過程。而在於導入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的情境導入用了視頻,相比之下,還是周老師的情景導入比較巧妙。她讓學生用四字概括,話題從“花”到“鳥”,我設計中所用的視頻則單調了些。

2、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

近幾年來,各個學科的教師們都提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生物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名生物老師尤其要注重這點。周老師的教學過程對於這一點體現得很到位。例如,她先讓學生對圖片進行排序再提出概念;又如,她先讓學生解剖雞卵,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探究性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對此方面也有所涉及,體現在情境導入的三個問題,但是周老師卻可以把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教學過程要有“節奏感”

節奏原本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而教學做為人類特殊活動領域,也具有本身特有的節奏。概括的説課堂教學節奏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規律性和重複性的教學變化形式。節奏不同教學效果不同。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包括教師教學的節奏感和學生思路的節奏感。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節奏感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概念的形成、知識轉換、知識的鞏固等細節對學生能否通過教師富有節奏感的引導,形成自己特有的節奏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培養思維的節奏感。周老師在講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之後,通過板書歸納和總結了這一知識點,同時通過一個“杜鵑孵卵”的有趣故事過渡到了下一個知識點。至於課堂教學的節奏感,我覺得在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中還很欠缺,在講課過程中知識的轉換和過渡不自然。以至於整個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這樣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缺陷,例如: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出節奏,很可能在知識的轉換過程中思維造成混亂,造成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低。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要注重這一點。

4、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活化”

有人曾經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課本內容,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可見,知識活化關係到教學的成敗。首先,知識只有活化才能轉化為學科能力。眾所周知,知識不等於能力,知識必須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具有價值。那麼怎麼把知識變為能力,知識活化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其次,知識只有活化才能實現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周老師在課程的最後,列出一些詩歌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釋詩歌中的動物行為。一般的教師會用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周老師這一方法比較新穎,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結合中其它學科的知識來活化生物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有生物,知識處處不離生物”。

5、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培養

教與學是一種師生雙方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授與認識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昇華感情,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培養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結合課堂知識,引導學生的感情進行昇華。缺少這一過程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也是意義有所缺少的教學。我在備課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在這一課堂中,可以增加一個內容,在課堂的最後引導學生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其實是個複雜的活動。它裏面含有太多的學問,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去探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們應當虛心學習,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5

昨天上午,不到10點半,我和幾位老師乘車來到了臨沂翔龍金鳳大酒店,每人交了200元錢,安排好了食宿,歇了一下。12點開始午餐,飯後休息了一會,步行來到臨沂十五中,開始了聽課學習,聽了三節課,課題是一樣的,是複習的第一個專題《生物與環境》。

今年我市進行了會考改革,八年級的生物和地理學科在六月份和九年級一起會考,下年的九年級不再考這兩科。連續帶了四年九年級和一年七年級,本來今年帶的是八年級,想輕鬆一下,緊張的會考撲面而來,沒有迴旋的餘地。

三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在講台上展示自己,任憑他人評説,通過聽課,受益非淺。

今天上午不到8點到達十五中,開始了上午的學習。

講課的三位老師説了自己的講課思路和反思。

然後其他幾位老師進行了專業性評課和分析了去年的試題和建議。如下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1、定位要準:目標明確,二輪複習專題要打破四本書的限制,專題不是分開,而是交集。本專題不僅要聯繫到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還要聯繫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教材要優化組合。

2、高效課堂,不僅容量大,還要有效果。課前導入和最後幾分鐘都要利用好,不要耽誤時間。

3、精選題目,精講精練,易綜合不宜簡單。

4、面向全體學生,提醒學生查閲資料。

然後聽了臨沂二十中的田總秀老師的報告:《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名生物教師》,講述了自己教學的做法。

最後密老師講了課程標準和概念教學。會考變化是要用陳述句解釋概念,而不是以前的填空的形式。

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活動,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積累和成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海洋裏,勇於探索的人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6

上週末有幸聽一節課:“有氧呼吸的過程”,感悟良多,寫下來與同仁共享。

一、課堂實錄:

(一)有氧呼吸的過程

1、複習舊知:

2、導入新課:

(1)有氧呼吸的過程

(2)能量多少的區別?

(3)反應物有哪幾種?

(4)氧的來源,酶能否缺少?

(5)有氧呼吸的本質?

(6)atp的水解過程?

(7)散失的能量可惜否?

(8)發生的場所?

(9)糧倉中間的糧食為何易生黴?(引出糧食的正確保存方法:通風,乾燥)

3、有氧呼吸知識小結:

(1)總反應式:

(2)概念: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co2、h2o,同時產生大量能量的過程。

(二)無氧呼吸

1、反應條件:缺氧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反應過程:分兩個階段

2、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叫發酵。

(1)酒精發酵(酵母菌制酒)

(2)乳酸發酵(劇烈運動)

(三)列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學生完成)

(四)知識的實際應用:

1、出血傷口的處理(創可貼,透氣)

2、植物鬆土(呼吸,防水淹,土壤板結)

3、水稻田要露、要曬

4、發酵生產(酒、醬油、醋)

5、破傷風疫苗

6、提倡慢跑(有氧運動)

7、貯藏糧、蔬菜、水果的環境(低温、低氧)

(五)鞏固練習

二、評議

1、上課聲音輕柔,講授知識點時娓娓道來,給人的感覺就象是在講故事;而提問時聲音抑揚頓挫,引領大家層層深入的思考。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老師的提問設計巧妙,問題的連貫性很好、邏輯性嚴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達成了教學目標。還有一個細節引起了我們聽課老師的注意,學生在提問和回答問題時不必起立,像國外大學的自由上課氣氛,學生顯得很自在,而且這樣也節省了時間。

2、上課的節奏掌握得得心應手,提問時給足了學生思考的空間,而且老師還特別仔細傾聽學生的質疑,非常關注學生的思維動態,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而不是拘泥於對教材的處理,敢於讓學生展露錯誤,還藉此作為了課堂資源的延伸。(在一個知識的鞏固練習中,有個學生分析不當且敍述較長,這種情況一般老師因怕完不成教學目標從而都會打斷學生的講述,但老師卻給予了鼓勵的語氣和目光,耐心引導學生解決了疑問。可以想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心情是愉悦的,學習是高效的。)

3、課堂活動和練習的安排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把對知識點的掌握分成了記憶性、理解性、應用性、分析性、綜合歸納性、評價性,像抽絲剝繭般讓學生輕鬆理解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4、最值得稱道的是在本節中,老師大量聯繫自然的、工農業生產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起了學生和聽課老師極大的興趣,極好的體現了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的教學本質。在學生和老師不停的質疑和答疑中,讓我們明白了懷疑和好奇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不拘一格的提問中,我們看到了敢於質疑教材、權威的初生牛犢的勇氣,相信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中國振新的希望。

5、最後也小結一下聽課的體會:這是我隨意去聽的一節課,感覺卻是天然去雕琢(經常聽的一些課彩排了三四次,老師和學生的配合天衣無縫,完美無瑕,卻讓學生和聽課者都味同嚼蠟),這體現了老師專業素養的深厚,對學生的關愛讓人感到其人格魅力的高尚,情景創設到位,真正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的一節優質課。

聽課生物心得體會篇7

通過三月十三號的到松山中學學習新的課程模式的活動,感覺收穫非常大,感受也特別深刻。現將生物課堂教學和小組互動的學習方式的思考與收穫共享如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用種種方式將學生置於新的環境中,激起了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新的認知需求,使學生明確了新的教學內容對自己的認知需求到底是什麼。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複習了舊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有助於學生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和任務,使教學有的放矢。

通過學習我覺得在課堂中應注意以下要求:

一、導入要有趣。

導入應引人入勝,有藝術魅力,切忌刻板乏味。為此,教師的語言要風趣活潑,態度要熱情開朗,引入方式要新穎多樣,引入手段要形象直觀。

二、導入要切題。

導入應從教學一堂課的開頭會影響整堂課的質量,一個好的教學導入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濃烈的探究學習環境,從而迅速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啟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更愛同時,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可以激發教師上課的激情。反之,如果導入環節出了問題,學生將很難進入學習狀態,更調不動他們想説、想參與課堂的慾望。

三、導入要引思。

導入不僅要為學習內容定向,還要為學生的思維定向,使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教學需要的狀態,切忌平淡帶過或機械灌輸。為此,導入要注重創設問題情景,以疑促思;要善於以舊拓新,促進遷移;要讓學生參與活動,發現矛盾,積極思維。

四、導入要簡潔。

導入應簡潔明快、內容恰當,迅速將學生引入學習狀態,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一般導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之內。

在課堂導學和引領方面,一是教師的提問首先要讓學生做出應答反應。因此,教師在提問前必須採取一定的手段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提問前可適當保持一定時間的沉默,來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通過手勢、音氣、音調的變化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是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學氣氛對學生回答老師所提問題的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為了創造一個輕鬆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興奮狀態,老師應採取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進行提問,而不是用強制回答的命令語氣和態度來進行提問。

三是如果教師自問自答的目的不是為了承前啟後或是作為引言來導入新的授課內容的話,教師最好不要自問自答。若代替學生回答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

四是提問後教師要保持沉默,有意識地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一些教師從心理上害怕課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來打破這種沉默,這樣做使學生沒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又怎樣來回答問題呢?

五是有意識地指名讓學生對提問進行回答。這種定向的回答必須是建立在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而並非隨意指定任何學生。

六是一般在提出問題後不要重複自己的問題。因為在重複問題時,往往在用語上會發生微小的變化,導致與開始所提的問題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學生的思考中斷或引起思維混亂。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課堂小組活動的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利用插圖,多媒體,生活中的實例,通過問答、討論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生物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章節均配有與學習資料密切聯繫的插圖,通過對此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瞭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插圖,多媒體,生活中的實例,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探究以瞭解知識的願望,為以下教學鋪平了道路。

二是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充分掌握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小組的共同進步聯繫起來,以點帶面,面面相關,這種形式的評價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表現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gzdw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