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多篇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多篇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多篇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1

生物課,對於七年級的同學來説是比較陌生的一門課程,但從同學們的觀念上來講已經把他定性為副課。針對這兩個情況,為了讓同學們能認真學習生物知識,上好課,我一開始就做了相應的努力。

作為生物老師,我首先認真學習了教學大綱,刻苦鑽研了課本教材,做到對教學心中有數。對於學生來講,既陌生又枯燥的東西,學起來肯定沒有興趣,也就學不好知識。所以我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上課前我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做好準備。如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和圖片、去田野採集生物標本,或者親手拍攝或錄製一些動植物素材,精心製作,編輯到教案中去,創設了形象直觀的課堂教學環境,每次實驗都要在課前親自做一做,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身邊的許多生命現象就是自己正在學習的生物科學,從而增添了學生學習信心和探索神奇奧妙的生物世界的求知慾。

要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我自己的業務水平非常需要提高,除了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平時要努力學習。同時要進一步分析教材,分散知識難點,讓不常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參與。對於每節課的重點知識要及時鞏固,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理解和掌握。還要做到及時獲取授課的反饋信息,對於部分後進同學要常交流和給予鼓勵、關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2

5月17日上午,我參加了二七區組織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台。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由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來共同研究課堂效果、改進提高課堂效率的工作。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授課和聽課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聽課者的我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後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活動中三位老師執教了《蝙蝠與雷達》一課,雖然是同一篇課文的同一課時,但他們的執教風格與執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在識字環節中,王老師採用了在閲讀中識字的方法。白老師從課題入手,教會學生認識“蝙蝠”兩字並順理成章的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而張老師則採用書空的方式,讓學生跟着老師一起寫,三位老師在課堂上都重視學生的表達,設置了相同的教學環節,説一説,畫一畫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係,學生們通過圖和文字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理解,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從易到難,步步深入,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於課堂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幾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能力!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3

不久前,我有幸觀摩了周老師的教學視頻,看了這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

一、我的教學思路:

part1 情景導入階段

給學生觀看關於“雞的孵化與發育”的短小視頻。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a:養雞場的母雞下的蛋都能孵出小雞嗎?

b:為什麼雞蛋放在平常的櫃子裏不會孵出小雞?

c:剛孵出的小雞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可是剛孵出的麻雀粉紅的皮膚上一根毛也沒有,為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視頻,通過直觀的視覺享受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和智力積極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新課,讓學生培養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10分鐘)

part2 觀察雞卵的結構

a:學生分成小組,課前讓學生製作雞卵的簡單模型。

材料:乳白色塑料袋子、透明塑料袋子、自來水、黃色乒乓球等

要求:製作出的雞卵模型至少要有三個結構,結構越多越好。

b: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所製作的模型,並説出所表示的結構。

c:對學生的模型做出評價,補充模型上沒有展示出來的結構(胚盤、卵殼孔等)。引導學生討論雞卵各結構(卵殼、卵膜、卵白、卵黃)的功能。並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a。

(10分鐘)

part3 雞卵的發育過程

ppt圖片展示雞卵的發育過程,提出“受精作用、體內受精”等概念,並且提出雞卵發育的條件,引導學生解決part1中的問題b。

(2分鐘)

part4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交配、築巢、產卵、育雛概念的形成)

圖片展示:孔雀開屏等。針對圖片中鳥類的各種行為提問學生,鳥類所處階段與行為目的。

(8分鐘)

part5 早成鳥和晚成鳥

早成鳥和晚成鳥概念的提出,並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c。

(2分鐘)

part6 知識鞏固與運用階段

讓學生通過練習題把這節課所學知識牢牢保持在記憶裏,並且學會靈活運用。(5分鐘)

part7 課堂小結 (3分鐘)

二、我的收穫

1、巧妙的情景導入

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額智力積極性,對於教學過程中發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抱有強烈的興趣與動機,主動積極地思考與活動,是誘導學生走向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生動地、活潑地、創造性地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很多人都知道情景導入的重要性,但是卻由於種種原因一些人卻忽視了這一點,或者有情境導入卻設計得不夠巧妙,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巧妙的情景導入所帶來的效果。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當然,我這裏要強調的是“巧妙”二字。周老師僅僅用了幾幅圖,幾句成語,就完完全全地把學生們帶入了課堂。可想而知,把情景導入設計巧妙,不在於使用了多麼高級的教學設備,也不在於插入了多麼精彩的視頻,更不在於多麼複雜的導入過程。而在於導入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的情境導入用了視頻,相比之下,還是周老師的情景導入比較巧妙。她讓學生用四字概括,話題從“花”到“鳥”,我設計中所用的視頻則單調了些。

2、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

近幾年來,各個學科的教師們都提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生物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名生物老師尤其要注重這點。周老師的教學過程對於這一點體現得很到位。例如,她先讓學生對圖片進行排序再提出概念;又如,她先讓學生解剖雞卵,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探究性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對此方面也有所涉及,體現在情境導入的三個問題,但是周老師卻可以把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教學過程要有 “節奏感”

節奏原本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而教學做為人類特殊活動領域,也具有本身特有的節奏.概括的説課堂教學節奏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規律性和重複性的教學變化形式.節奏不同教學效果不同。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包括教師教學的節奏感和學生思路的節奏感。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節奏感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概念的形成、知識轉換、知識的鞏固等細節對學生能否通過教師富有節奏感的引導,形成自己特有的節奏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培養思維的節奏感。周老師在講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之後,通過板書歸納和總結了這一知識點,同時通過一個“杜鵑孵卵”的有趣故事過渡到了下一個知識點。至於課堂教學的節奏感,我覺得在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中還很欠缺,在講課過程中知識的轉換和過渡不自然。以至於整個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這樣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缺陷,例如: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出節奏,很可能在知識的轉換過程中思維造成混亂,造成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低。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要注重這一點。

4、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活化”

有人曾經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課本內容,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可見,知識活化關係到教學的成敗。首先,知識只有活化才能轉化為學科能力。眾所周知,知識不等於能力,知識必須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具有價值。那麼怎麼把知識變為能力,知識活化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其次,知識只有活化才能實現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周老師在課程的最後,列出一些詩歌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釋詩歌中的動物行為。一般的教師會用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周老師這一方法比較新穎,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結合中其它學科的知識來活化生物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有生物,知識處處不離生物”。

5、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培養

教與學是一種師生雙方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授與認識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昇華感情,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培養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結合課堂知識,引導學生的感情進行昇華。缺少這一過程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也是意義有所缺少的教學。我在備課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在這一課堂中,可以增加一個內容,在課堂的最後引導學生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其實是個複雜的活動。它裏面含有太多的學問,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去探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們應當虛心學習,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4

3月23日,我代表三年級數學教師到新城國小去聽課學習。我聽了兩節同課異構的數學課,感受頗深,受益匪淺。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收穫

1、出去聽課確實比在學校閉門造車受益要快要多,要來得直接。

2、真實——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在觀摩課中,如果説學生的每一個答案都是準備好預設好的,而不是適時生成的,雖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節看似完整的課堂教學,其實卻缺少了真實性,多了幾分虛假。聽了兩位教師的課後,我覺得在教學中他們做到了真實,首先新城的林教師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更易暴露思維的真實。例如在他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中,他先採用 14*2得多少,再引入新問題14*12得多少,學生沒學過兩位數乘兩位數怎樣計算,教師順勢就拋出學生的困惑點:你能估一估麼?到底得多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教法上,在點子圖上數點子,並具體説明電子圖的每一行14個表示一套書14本,有12行表示有12套書,點子的個數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在學法上,把很具體又關鍵同時學生能答出來的問題拋給學生思考:你想怎麼數?一個一個數?這樣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即時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樣,此時小組合作才最佳。這是我要學習地方之一。

3、教師素養高,學生習慣好。是我該思考如何去做。老師和學生的書寫習慣很好,數字書寫規範,一筆一劃,等式、豎式用直尺。整個教學穩中前進,也許這是男老師獨有的的魅力,在這一點上,男教師有先天優勢,女教師確實容易着急。這是我要學習地方之二。

二、交流

二中心-張老師、上海道-周老師:小組合作前是否要給學生1-2分鐘安靜思考。做課前一定要有前測。計算中有拆14的,教師不能避而不談,可以告訴學生實際問題,14代表一套書14本,這道題裏不能拆。

三、自我反思

總之,聽了兩位教師的課,我充分認識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這次活動是成功的,成功之處在於兩位教師的穿着,説明教師很投入,很重視。來了這麼多老師,能夠安靜聽完這兩節課,點贊。活動品味高了,有系統,有想法了,計算課很枯燥,往往學生只愛做不愛説,國小計算能力是重點培養,跟着這樣有思考的教研員一定要回去好好想一想,精講多練。青年教師一定不能懶惰,認真做一個主題下的三兩件事,做有思想的研究。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5

2012年10月23—25日,我有幸參加國中生物課跟班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感謝江西師大老師的積極組織以及南昌各校的支持為我的成長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機會。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通過本次學習也感受頗多: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此次跟班聽課,我發現實驗中學萬凌雲老師的生物課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萬凌雲老師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我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我的課堂控制能力還不夠,所以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而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自學去發現,去尋找,去領悟。,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教師自己只是一位引導者,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者。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體現出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洪都中學的劉麗萍老師在《細菌》這一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作細菌模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他們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少問幾個是什麼;讓學生多講一點,自己少講一點;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責備。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師生互動、小組比賽、創設情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四、深挖教材,並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作為一個教育者,上好課的第一步必須是研究教材,備好課。作為本次活動中的幾位教師,從講課內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所授內容的潛心鑽研,從教學目標到具體的落實方法,從重難點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培養了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南昌十九中學的曾苑苑老師所講授的《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這一課當中,曾老師緊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在洗菜時發現菜葉上有菜青蟲,怎麼知道它是一種怎樣的食物?教師引導學生想辦法怎樣去解決,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不但想出了好的辦法,而且間接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本節課,帶着問題。這主要是教師對於本節課內容的準確把握和創造性的使用,沒有侷限於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很巧妙的引入了本節課題。

五、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聯繫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加註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繫,尤其是生物學科,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動手操作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後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實現了實踐性學習的原則,使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轉化日常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南大附中的趙豐碩老師在《廣泛分佈的細菌和真菌》這一課教學中,趙教師講細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時,提出的三個問題都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物知識還原到生活,更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的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6

__年_月_日,我參加了在__中學舉行的國中生物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育才中學的顏秀紅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沙敦中學的郭蘭子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自己去總結沒有分解者的後果,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店子中學的李艾玲老師和馬頭一中學的李昭老師採用的講課模式,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老師。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7

20xx年4月14-15日,我參加臨沂市國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採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學習研討,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篇8

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在商丘市一高集體聽課,上午北京市東城區教研室主任張小屹給我們做了大學聯考語文考試大綱變動情況報告,下午市一高譚世芬老師和市回高趙春華老師進行同課異構活動,講授《登岳陽樓》。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本次新課改中的最大亮點,同時也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兩位老師就杜甫名篇《登岳陽樓》同一篇課題進行了不同的設計,對文本的個人解讀,對教材巧妙的教學處理,都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譚世芬老師重在“緣景明情”從頷聯入手,由景入情,從杜甫晚年心路歷程中讀出杜甫“涕泗橫流”的博大與深沉。課堂簡約清晰,學生積極主動,猶如高山流水;趙春華老師重在聯想想象引導深入探究解讀,課堂充實豐富,樸實詳細,宛如涓涓小溪。兩節課真正體現了同課異構的美妙,充分體現教師的個人的功底和魅力。

執教的兩位老師各顯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盡顯不同的精彩。教材相同,知識點是確定的,老師們用了不同的組合順序。同一個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思維方式。“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

課後,教研室李青峯書記從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如何更有效地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分析了課題選取的原因,也指出了兩位上課老師的課堂的亮點與不足,同時期望今後進行更多的同課異構活動,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心得如下:

一、拓展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二、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台

經驗豐富的教師把自己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年輕教師也積極獻言獻策。思想發生了碰撞,討論的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

三、相互對比,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一節課結束後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課標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後改進和完善的設想。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認識到,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解讀;而應該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構建自己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改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內容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四、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與研討中,我發現了自身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別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的落實到課堂教學上,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的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通過本次活動,我在教學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yklj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