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多篇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多篇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多篇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1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意境、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體的基礎之上的。我認為,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下述幾個方面是要特別注意的。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內涵

有的教師為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他們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體的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形式,錄音、錄像、投影,製作的課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這樣的教學,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實際效果一般,甚至學生的注意力被無用信息牽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賞的音樂的內涵,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違背了媒體的運用應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教學規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視情況製作情節mtv

在中學音樂欣賞教材中,不少音樂作品是根據文學名著或民間傳説改編而成的,這類作品往往篇幅較長,學生由於欣賞水平、能力的侷限,往往聽了幾分鐘後就思想開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內容。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耐心地聽完全曲,就選取與該音樂作品相關的電影片斷或製作相關內容的動畫,再配上背景音樂製成情節mtv播放。我認為,這樣的課件弊大於利。孰不知,音樂的最大特點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如果教師把音樂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內容中,這有違藝術欣賞教學的規律,會限制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再則,若教學每首樂曲都製作這樣的課件,費時費力,不切實際。因此,要從課堂實效出發,真正做到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內涵,想像音樂意境,參與音樂創作。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增加課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否則,是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還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將要達到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舉的例子、要説的話都詳盡地製作在課件中。教學時,教師只要動動鼠標,不用寫也不用多説,完全讓課件代替了教師。在這種缺乏師生交流的教學中,音樂對學生的感染力會大打折扣。因此,不宜製作那種從頭放到尾的課件,而應在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師生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能現場聆聽教師的示範與講解,因為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

多媒體教學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它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同時,在具體施教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反饋情況進行調整,可增加課件的智能化、互動性,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多媒體教學的精髓,我們應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的結合點,各展所長,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2

國小階段的孩子對於直觀、形象、感染力強的客觀事物比較敏感,樂於接受,而作為現代教育技術重要手段之一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恰恰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心理需要,並且能適應他們理性思維能力不強,學習的持久力弱等特點。因此,多媒體教學軟件是促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的必然會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產生一種衝擊。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走向成熟。各學科都在不同程度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運用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認為,“學習情境是指學習者認識自己和學習過程得以實現的環境,也指任何影響學習者或過程的因素或條件”。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該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有探求新知識的慾望,而這種興趣的激起,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

由於生理和心理髮展的原因,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往往較短,特別是在講解、分析某個難點動作時,由於精神不集中,學生聽的就比較模糊。但是,如果讓他們看卡通片,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整節課下來他們都會興致勃勃,這是因為動畫鮮豔的色彩和生動的故事情節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看完後印象特別深刻。因此,我們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藉助動畫錄像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讓同學們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提供直觀感受

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點就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通過畫面、圖片、聲音等綜合性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並引導學生髮展思維,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以往口授形式則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多媒體豐富的畫面、文字和聲音等視聽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內容,而且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想象、理解和思考。特別是科學學科中,許多科學現象、科學事物以及變化都可以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從而使教學達到更高的效果,實現了教學的優化而在傳統的課堂中,由於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3

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此談談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心得體會。

第一、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如國小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一文,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的看到大榕樹,降低教學的難度,省時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裏上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第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4

一、找準最佳切入點。

所謂最佳切入點是指在最適宜的地方運用。課堂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手段,有利於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深化。如教第十一冊第3課古詩《暮江吟》時,為了啟發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我先讓學生找出詩句中難理解的詞“瑟瑟”和“可憐”,然後演示課件,讓學生在動聽樂曲配音中聽詩歌朗讀,觀察詩歌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學生看音像課件,並與課文對照,化難為易。教學中認真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欣賞大自然從黃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賞夕陽照射下江上半紅半綠的景色,領會深秋夜晚實在非常可愛,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瑟”實則是“綠”的意思,“可憐”則是“可愛”的意思。這樣,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又如教第13課《草原》,學生未見過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因而課文中“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等重點句學生較難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草原的風光課件,把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帶進了課堂,稍一引導觀察,學生立即明白“並不茫茫”的意思是不朦朧,“流入雲際”實質上是因為草原廣大,遠望去,草原與天相接,那翠綠色的小草和天相擁抱,就有“流入雲際”之意境。這樣,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上理解了課文中較抽象的知識,這對提高學習效果很有益處。

二、抓住最佳時機.

最佳作用時機就是根據不同的教材確定多媒體使用的.時機,以求得“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因為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掌握,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一個愉快的、直觀的學習情景,把學生“帶到”作者所描繪的環境中去,讓他們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效果就最佳。如教第12課《鳥的天堂》一文,課文的第二部分寫的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讚美大榕樹表達的喜愛之情,學習靜態描寫的方法,我先放課件錄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投影幕上的美麗畫面,着重抓住畫中榕樹的枝、葉、根等幾種不同的景物特徵,啟發他們想象當時的情景,從中領略南國翠綠而美麗的榕樹,然後體會“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讚美了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對榕樹的喜愛之情。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根據畫中的景物,一下子就把第二部分的內容理解了。尤其足文中的一些詞語:“一簇”、“堆”、“不留縫隙”、“翠綠”、“顫動”,學生都從直觀現象得到感知,進而理解其意。

三、在必要的時候反覆用。

課件放映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從有限的播放時間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朧的、淺顯的、模糊的,若要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有個清晰的印象,教學時有必要反覆播放課件,再現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以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第三部分重點是學習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動態進行描述。我讓學生先找出本部分描寫動態的句子,然後板書中心詞“到處”、“應接不暇”、“興奮”等。緊接着,我再演示課件,讓學生聽着音樂,仔細觀察屏幕上小鳥活動的情景,細細品味描寫動態的詞語,提出問題:作者昨天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演示榕樹靜態畫面特寫鏡頭),第二天作者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再演示榕樹動態的鏡頭),學生憑藉課件鏡頭直觀的幫助,圖文結合,對榕樹動靜兩幅圖有較深的認識,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掌握了景物的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方法。

四、恰當選擇媒體,當用則用。

在現代教學中,選擇媒體不僅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且要根據教學條件和教學對象,充分考慮各種媒體的作用,利用其優點,讓不同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利用投影就難於表現物體的運動過程及微觀世界,利用計算機技術為主的多媒體就能很輕鬆地解決此問題。但不是説傳統的電教媒體就沒什麼作為了,相反,只要恰當運用,同樣可以表現課堂教學內容。如:國小語文“刻舟求劍”的故事過程。通過在一張大的膠片上繪水紋,在一較小的膠片上繪上小船,在最小的膠片上繪上劍,而後將它們有機組合成動片。在教學中教師演示船的行進,使學生對整個過程一目瞭然,從而理解“刻舟求劍”的含義。此過程製作簡單,操作方便,學生理解起來也較形象直觀。可用計算機演示此過程,學生的注意力會轉移到教學內容以外的事物上,其效果反而不理想。因此,在教學中要走出誤區,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不能代替一切,利用cai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講求實際,真正體現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的優越性,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益為目標,不要單純去追求那些花哩胡哨的外在形式,能用則用,不牽強依附。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5

近年來,隨着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學生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需。我根據教學安排及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多媒體課件。

一、製作高質量課件,體現個人教學風格。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授課靈活多變的方法和特點,我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方便等特點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共製作幻燈片近三百張,並且充分利用英特網和光盤上的共享資源,建立了個人課件素材庫。在製作課件過程中,首先,在透徹瞭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課件製作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素質和提高能力方面。第三,在製作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力求使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精練、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瞭然,比如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製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還可根據需要,將文本框的內容製作成動畫效果,同時設置對象出現的時間和順序二、應用多媒體課件,改善課堂教學結構。

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在多媒體教學中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改善課堂教學結構。為此,在多媒體案例教學中嘗試了“多媒體情景下的法律診所式教學方法”,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法律熱點題,引

導學生查閲有關資料,讓學生分組操作,用課件形式完成對案例的分析診斷,然後組織課堂討論,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了綜合素質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完善多媒體課件,發揮交互性的優勢。

在多媒體教學中,還需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繫。我經常徵求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修改、補充和完善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以滿足教學主體——學生的要求。通過徵求學生的建議,我經常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把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音像資料應用到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侷限性,在更大的範圍內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媒體學習環境

四、應用多媒體教學,促進教育觀念更新。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為了更好地進行多媒體教學,我在課前總是佔用很大一部分時間去收集並設計處理好各種教學信息,對每張幻燈片的內容、形式及技術操作等都進行精心地設計,從而做到課堂上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控制教學,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努力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理論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能力培養,以適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需要。

多媒體運用心得體會篇6

與現代媒體日益頻繁接觸的學生們已不滿足於“黑板+粉筆+書本”的傳統教學模式,隨着創新教育的全面展開和現代教育技術在各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以直觀生動的特點和強大的交互功能,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表現單一的缺陷,利用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飽含激情地帶領學生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品有字書之美味,捂無字書之人生”,那一派暢然,那一種淋漓會令所有人陶醉,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多了一份樂趣,一份光彩,而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增長如飛。

一、藉助錄像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語文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事理、情感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基於這樣認識,語文教學應當弘揚人文精神,這樣要比空洞的説教好得多,最佳做法是:藉助影片,激發興趣,弘揚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學《最後一課》時,利用影片,放一個反映普法戰爭的專題片,讓學生通過直觀來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主人公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如講《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新聞時,先播放反映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記錄片《開國大典》,讓學生目睹當時戰爭情景,他們的心靈被震撼了,一種對人民解放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種強

烈的愛國之情和刻骨的對敵之恨溢於言表。實踐證明,利用影片、幻燈片能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對學生進行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藉助電腦,促進學生形成形象思維

語文教材裏,文學作品的比重較大,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徵是形象性。文學作品之所以扣人心絃,就是寓形象、意境於模糊集合之中,模糊觀念帶有意義的不確定性和意義的空白,比明晰的觀念更有表現力,它的表現力體現在不同讀者可以通過不同的創造性思維和多向思維來完成對作品的理解。因此,閲讀絕不能拘泥於文字。還必須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形象理解。如在教學《春》這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時,可藉助電腦播放一個flash。這樣,文章中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展現在學生面前,能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

境、置身其中的美感。所以,這時學生在理解和背誦課文時也就輕而易舉了。又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我們同樣可以使用電腦讓學生瀏覽蘇州園林的四大名園:滄海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的美景,接着配樂朗誦欣賞,圖文並貌,感受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務必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實踐證明,藉助電腦,能促進學生形成思維,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

三、藉助音樂,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

葉聖陶説過:“我們鑑賞文藝,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音樂為我們開闢了新領域,它使課文能摒棄一切繁文縟節,直抵學生心靈。”課文《黃河頌》的語言本身就具有音樂美,播放激昂的樂曲讓人體會黃河壯闊奔騰的美,博大而浩瀚,吐納天地之靈氣。如在教學朱自請《背影》後,我們播放《懂你》這首歌曲並用多媒體展示《懂你》畫面結束全文,能讓學生置身於濃濃親情之中,再次品味親情,讀懂親情。

實踐證明,音樂能讓學生置身於優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到課文充滿激情、意藴深刻、聲情並茂的情感美。

總而言之,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中,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潛移默化地學習了現代的發散性思維方法,從而改變了傳統性思維固有的死板和狹隘。 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次數不要太多,時間不要太長,俗話説“兵不在多,而在精”。這句話用在多媒體教學上最為恰當,因此在選材上應適時、適量、適度,切忌過多過濫。

(2)在教學中不要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而使之成為程式化,認為教師是一個機器的操作者,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是通過人類操作控制的,都是處於輔助地位,教師的講解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教學的靈魂,是任何教學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充分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多媒體的廣泛應用使教學過程表現為程式化。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掌握現代教育的技術理論,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基本功水平,從而把課堂教學優化到最佳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k1y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