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聽二泉映月心得體會多篇

聽二泉映月心得體會多篇

聽二泉映月心得體會多篇

聽二泉映月心得體會 篇一

又是一年花好月圓,遙望那高掛的明月,可知那宮闕中的嫦娥還在思念?我輕倚在竹椅下,月下獨賞。

涼風輕襲,心飄搖,硃紅輕飛濺。此時,我既沒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閒情,也沒有蘇軾“高處不勝寒”的悲涼,心中毫無雜念,心若止水。

隨手擰開收音機,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緩緩的,輕輕的,似水若溪,無形中彷彿纏繞在我身邊的薄霧。眼前漸漸模糊了,猶如置身於朦朧的氤氲之中,那樣的輕浮,又是那樣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轉的韻律讓我分不清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我不敢輕舉妄動,生怕會破壞這安詳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樣的環境,只有閒上了眼,敞開了心扉,對月剪影,傾吐心聲。一曲奏罷,我緩緩睜開雙眼,月還是那麼圓,夜還是那樣寧靜,餘音在我的心田裏卻蕩起了一陣漣漪,久久不能平息。但這首曲子怎麼會有絲悲傷之情呢?這種意境難道僅僅是寄託在朦朧的月色之中?

月滿西樓,八月桂花香。收音機裏主持人親切的聲音響起,驚歎,竟是同鄉阿炳的偉作,我細細聽着主持人介紹他的生平,心中開始顫抖。震顫的心絃譜出的樂曲是如此的讓人回憶,讓人心碎。在那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阿炳從沒畏懼!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領略着音樂的寄託。他雖然看不見,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但他的心裏永遠都是充滿着光明,他的行為可以告訴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訴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裏。蛇龍偃蹇,觀闞嵯峨,飄渺笙歌沸。”這一首《念奴嬌。中秋對月》是我的獨愛,現在更是覺得淒涼。阿炳也曾度過了多少個淒涼的春秋?他將自己不斷地磨練,最終破繭成蝶,扇動着夢的翅膀飛向自己心儀的音樂。而相比那些紈絝裝文藝的富家子弟,最終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終挽不住歲月遠逝的芳華。唯剩這水月鏡花的流年,從春到冬一路相伴,終成流世佳作。這麼大的對比又説明了什麼?我是不是應該好好想想呢?

斟上一杯濃茶,捧在手心,輕吹再品。夜風撲面吹落回憶萬千,莫名的情緒悄然溢滿心間。當我還醉倒在唯美的旋律裏,心想着世上還有多少如阿炳一樣的人在艱難地生活,而自己卻享受着錦衣玉食的生活,思緒難以平靜。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淒涼的社會,呷下兩口茶,嚐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質,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縷縷苦澀……

而這篇偉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裏。那淡雅卻包含着無盡悲哀的樂曲洗了我的靈魂,更昇華了我的品質。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靈魂也早已達到讓人無法觸碰的境界!

月下,一縷月光輕輕灑下,為我織下一件銀紗,輕輕披上。今晚,我的夢中定有阿炳。

泉映月聽後感 篇二

我此刻靜靜地坐在電腦前面,沏上了一杯清茶,打開小枱燈,聽着這支《二泉映月》曲子,閉目遐想,體會着阿炳與生活與社會的抗爭,這首曲子滿載着老人生活的艱辛和苦難,包涵着他堅強不屈的意志,更體現着中華民族的骨氣!聽着讓人感動得落淚。淒涼中透露人間冷暖,悲切中反映世事興衰。人生在世,苦亦何多,怨亦何在?幾多哀愁,江水東流。悲切滲透靈魂深處,三疊九折,一曲終了,歲月無痕,人生如歌,只有月華如水,淹沒了奏者和聽者的雙眼。好的音樂,是讓人告別頹廢、恢復信心、意氣風發、才思泉湧最純淨的聖水,洗滌靈魂,沁人靈魂!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於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説,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應對苦難吧!”一箇舊社會的盲人民間藝人靠什麼戰勝苦難的生活?靠什麼度過坎坷的一生?靠什麼創造出世界聞名的二胡曲?靠的是他的精神支柱——音樂。當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時,他拉起了動人的曲子,他彷彿看到什麼?看到了二泉美麗的景色;看到了惠山樹木葱蘢;看到為他日夜操勞的師父……是音樂給了他光明,是音樂給了他完美的世界。當阿炳身患疾病渾身顫抖的時候,他拉起那動人的琴聲。他彷彿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獨慢慢地遠離了他。是音樂安慰他孤寂的心,心絃的琴聲,使他不再感到孤獨,他感到很多人在陪伴着他。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當我感到疲倦時,當我感到孤獨時,聽着這首《二泉映月》,我感到了無比的快慰,感謝阿炳帶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感謝一切喜愛音樂的人們,音樂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亨受。

泉映月聽後感 篇三

聽《二泉映月》,漸漸朝遠方看去,眼前彷彿出現一幅畫面:寧靜的夜晚,月明星稀,月光灑在平靜的湖面上,清風吹過,一位身着破爛一衣裳,微駝着背的中年男生,面朝湖水,坐在一張單凳上,將音樂在他手臂的伸縮之間緩緩升起。

《二泉映月》從一聲長長的歎息開始,之後時而高潮,時而低緩,時而不安,時而平靜。在這緩急之間將他苦難的人生盡顯在我們面前,隨着音樂的響起,樂曲的悲涼便直入人心,彷彿他就坐在我們面前,真切的將他悲涼的人生向我們娓娓到來。這一弦一奏中,盡是阿炳的人生辛酸。他怨恨過,掙扎過,在音樂的變遷中,我們能感覺到他激烈而憤恨的指責,他質問上蒼,他吶喊,他不甘,然而他的指責和質問,在他看來又都是徒勞的。正因他明白,不會有所謂神仙、上帝,更不會有誰來將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到天亮時分,他還得鼓起勇氣踏上他的賣藝乞討之路,繼續他苦難的旅程。音樂在一陣歇斯底里的躁動後,慢慢歸於安靜,柔和。正因生活讓阿炳知道,要改變苦難的生活就務必緊緊抓住自己的命運,改變不幸命運。對於生活,阿炳在經歷諸多凌辱,欺壓後,他依然倔強地抱有一線期望,既使他時常會飢腸漉漉,會居無定所,但在《二泉映月》中,我們覺得到隨着歲月的消逝,看似深沉而凝重的人和事,最後都會歸於平靜,直至人們省去繁華,掠去浮躁,隱沒絢爛,淡化苦難。平靜的樂曲,使處於困境中的阿炳,卻能像一個過來人或局外人的身份着看待過去,平靜如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jkq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