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校訓心得體會多篇

校訓心得體會多篇

校訓心得體會多篇

校訓心得體會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了。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一年級入學第一天,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走進了教室,開始向我們傳播知識的種子,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還告訴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由於老師當時沒有過多解釋,所以我對這幾個字也是一知半解。直到有一件事,才讓我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還記得去年暑假,我在硬筆班練習書法。由於我比別人多練了幾年,所以字寫得還不錯,也因此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於是,我開始驕傲起來,連作業也有些應付了事,寫得糊里糊塗的。

一天晚上,媽媽不動聲色地把我叫到身邊,温柔地説:“兒子,你喜歡書法嗎?”我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喜歡,我的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名書法家!”媽媽微笑着説:“你有遠大的理想,這樣很好,但是,只有遠大的理想還不夠。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意大利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達芬奇,他的那幅蒙娜麗莎更是舉世聞名。他14歲開始學習畫畫,老師只是讓他天天練習畫雞蛋。一天、兩天、三天……達芬奇開始不耐煩了。他的老師告訴他,畫雞蛋雖然簡單,但是每個雞蛋都長得不一樣,所以想要畫好並不容易,畫雞蛋是為了讓你有紮實的基本功。達芬奇聽了,就靜下心來,不厭其煩地繼續畫雞蛋。一年、兩年、三年……他畫雞蛋的紙都堆成了一座小山。經過勤學苦練,達芬奇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畫家。”

聽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媽媽對我的良苦用心,媽媽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人光有一個理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去奮鬥,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美好的天地。這個道理不就是我們校訓的意思嗎?我以後一定要努力練習書法,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我們做任何事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這八個字將伴隨我茁壯成長!

校訓心得體會篇2

踏進四團國小的大門,駐足而觀,我們會發現校園很美。正前方,花團錦簇間一尊白色雕像令人肅然起敬——和藹的老師正引領學生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祕;雕像後面,是一幢莊嚴的回字形教學大樓,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往左一瞧,幽靜的長廊、悠久的古藤、可愛的蘑菇亭……向裏不斷延伸着,令人神往;抬頭往右瞧,我們會立即看到六個赤色大字赫然在目——校訓:弘正育愛,不禁讓人遐想萬千。

20xx年,我還是一名剛邁出師範大學的學子,帶着對教師夢想的追求,來到了四團國小。正是這幽美的環境吸引了我,我走了進去,開始一關關的面試,濃濃的教育情結感染着我,我留下來了,一晃已經有五個年頭。

回首過往,思緒萬千。五年的教育征途,猶如一幕幕記憶深處的電影,在腦海中循環往復地播放着。五年的跌跌撞撞,雖然有過失意,也有過迷茫,但卻也在不斷地收穫着、成長着。而這一切,離不開剛踏上崗位時,學校精心組織的各種培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番對校訓“弘正育愛”的解讀。

“育愛”取自温家寶總理的題詞“以愛育愛”。“弘正”,即要求師生弘正思行,抗直守正,始終做到:心靈純正、為人正直、處事公正、作風清正、授業學習端正。

這是最終的解讀,於我而言,卻只濃縮成了八個字“授業端正 以愛育愛”,從此,它成了我教育生涯的座右銘。

“授業端正”——教師的職能“傳道、授業、解惑也!”若想無愧於“教師”這一稱謂,必須有其必備的專業技能。一句老話説的好,想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或者一缸水,甚至可以更多。因此,作為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教學技能等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初出茅廬的我,還只是那個滿腦子理論的“書呆子”,怎樣和幼小的孩子打交道,怎樣把知識巧妙地教給學生,怎樣地給予孩子學習的方法……這些都是我需要磨練的內容。有些東西,時間可以讓我們學會。可畢竟我們面對的是祖國的花朵——國小生,不能等待時間來給予,不能等一次次失敗的案例後,才能等着成長。所以,我必須主動出擊。於是,一次次外出聽課,我積極參加,靜心欣賞學習着;一場場報告,我認真記錄,默默思考踐行着;一次次比武的機會,我牢牢地抓住,精心準備、深刻反思着……我努力加快自己成長的步伐,為的就是離“誤人子弟”遠些,離“授業端正”近些,再近些。

的確,這樣的思想促動着不斷地成長。我再也不是那個講台上侷促的毛頭小子。五年的歷練,我經歷了很多,一次次的比武、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蜕變、一次次的成熟……這樣的過程辛苦淡忘,甜蜜愈濃。“區優秀青年教師、區五年級考核一等獎……”的殊榮,證明這一路走來,值得!

當然,教師是一份飽含愛的職業。“以愛育愛”與“授業端正”相較,我覺得不分伯仲。在我看來,教師的愛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默;教師的愛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孩子的心靈,純真且脆弱,需要我們用心的呵護。因此,我向來注重經營寶貴的師生關係。身體不舒服了,我會第一時間察覺,而後妥善照顧處理;和同學鬧彆扭了,我會靜心傾聽孩子心裏的聲音,而後認真調解;考試成績不如意了,我會幫助同學一起分析原因,而後指明日後該注意的事項……因此,我樂意與孩子們打交道,孩子們也樂意與我親近。課後,他們喜歡圍着我講各種有趣的事。每逢節日,還會主動發各種温情的郵件或者短信給我,每當此時,我總覺的自己真的好幸福——播下愛的種子,收穫愛的花朵。

“弘正育愛”是我校的校訓,也是開啟我成長之航的風帆。希望藉着它,我可以“乘風破浪”,走得更遠、更好!

校訓心得體會篇3

想起20xx年我剛踏進新安校園的那一刻,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對未來三年的生活充滿了期待。轉眼間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就已經結束了,在過去的時間裏我學到了很多也對學院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因此,每每説到我們學院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它的創始人,他就是廣東省原副省長,政協副主席,傑出的人民教育家王屏山同志 。從他提出新安學院的辦學理念中就可以知道他是個對教育熱忱到極致的人。“學會做人、打好基礎、培養專長、加強實踐、報效祖國”就是他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校訓。

一所學校的精神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校訓,校訓也直接體現了一所學校的生命和靈魂,同時它也包涵了這所學校的歷史的傳統和文化的積澱也是時刻激勵我們成長的標杆。我們的校訓是“學會做人、打好基礎、培養專長、加強實踐、報效祖國”這麼一個順序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

首先是“學會做人”,俗話説的好“千教萬教教會做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也就是這個理。如果連人都做不好,談什麼做事、做學問。一個品德敗壞的人,他掌握的知識越多,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越大,這就足以説明學會做人有多麼的重要。而且當我們學會做人了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瞭解自己活在這世上是為了什麼?應該怎樣個活法?當我們知道活着為了什麼,生活就有了無限的動力;知道應該怎樣個活法,生活就會很充實而有意義。簡單點説,學會做人能讓你的做事有原則,不違背道德不違反法律。

其次就是“打好基礎,培養專長”,打好基礎是教育的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而我們如果要想培養自己的專長,前提是要打好基礎。達芬奇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就是因為當初他不停的畫蛋,打好了學畫畫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基礎不紮實,高樓又如何平地起呢?有了好的基礎之後,就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專長,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這對我們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將來出來社會,有一定的專長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接受來自各方的考驗,成為一名生活的強者。

然後就是“加強實踐”,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時,不要以為這就是全部,因為理論終究是理論,如果我們在實際當中不會運用,那它還是書本的知識,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加強實踐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在實踐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在哪裏,同時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加強實踐能讓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加強實踐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理解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眼高手底”的尷尬處境。

最後是“報效祖國”我覺得這個不需要有太多的説明,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炎黃子孫的後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國家;但我們更要學會報效祖國。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王屏山同志。他一生都在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即使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也仍然在為教育事業而奔波勞累,他把自己的生命焊接在教育事業上,他就是教育戰線的“焦裕祿”。而他的這些不單單是為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他是在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他肯定沒有想過這些,他只是簡單的想為教育盡一份力而已。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努力踐行校訓,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在校訓的陪伴下我們一定能更好的成長,變的更加出色。

校訓心得體會篇4

在這次的校本培訓中,我收穫頗豐,感想頗深,許多疑問也得到啟發和解決。學科知識是教師的學科專業功底涵養所在,學科知識體現了教師的專業獨特性。雖然很多內容平時也都有所接觸,但是通過這次的培訓活動,讓我更加清晰的瞭解了這些內容,同時也彌補了我知識體系中的不足,從中開拓了我的思路。

下面就本次的培訓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被我忽略的知識聯繫。

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14年來,自以為一直很認真工作,也有較紮實的數學功底。可聽了黃玉香老師的《關注數學本質,提高教學有效性》及郭為民老師的《國小數學教材知識拓展》這兩個講座後,我一下子愣住了,原來還有這麼多的數學知識聯繫是我未曾想過的。 黃老師在講摸球的可能性時,我才清楚:原來,不管前提條件是“放回”還是“不放回”,最後結果摸到的各種球的可能性都與“放回”的可能性是一致的。而突然想到,在教學中常常為了那所謂的條件而講得口乾舌燥。在教學中,往往把一些知識點給分不同層面去教學,而不想一想,也許這是條件變了,而問題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只是老師把它們的聯繫給忽略了。

二、被我定勢化的知識。

一看到“平均分”,頭腦中就是隻有一種想法:所分得的份數必須相同。如果不是黃老師在講座中講到了《分數的意義》中‘把三角形分成三份’,利用了圖形的特點滲透了五年級的通分,我想我會一直自以為的錯下去

?提倡多元化的簡算策略。一提到“簡算”二字,可能很多老師會像我一樣的想法,那就是用運算定律去判斷學生是否進行了簡算,而忽略了最基本算法的優化。

通過這兩次的學習,徹底擊潰了我的所謂思維定勢,讓我更加清楚地認清了各學段知識的聯繫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建立起知識的結構網。

三、被我趕走的孩子思維。

在平常的教學中,為了那少得可憐的四十分鐘,為了那一百來頁的知識,作為老師的我們只能馬不停蹄地趕教學進度,對於一題多解,對於學生那些奇怪的想法,我們常常會點到為止,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郭老師在講座中有講到這樣一道題:找規律,1、2、3、(),如果沒參加這次的培訓,我想,我在教學中也許就只會默認學生的三種想法。看似簡單的一道題,卻有這麼有出人意外的想法,讓我目瞪口呆的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只有讓學生在老師的鼓勵衝擊中才能蹦出更多的精彩,而不是一味地趕。或許我們需要學會‘慢慢走’。

最後,我想説:雖然,我還有很多不足,但相信通過勤懇地耕耘播種,我也能種出純白金的金盞花的。

20xx年8月31日

校訓心得體會篇5

偉大哲人荀子在《勸學》中説道:“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又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意思是説,筆直的木頭烤彎了就能夠做成合乎標準的車輪,即便又曬乾了也不會變形,這是人力加工的結果。同理,一個人要想成才,就必須要加以引導和規範,而這就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大學是立人之地,育才之源,理應以校訓來樹立自己的優良傳統和信念。

校訓,是一種學校文化,是一個大學文化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理念和思想的體現,也是激勵師生奮發進取的基石。歷數中國古今之名校,每一個底藴深厚的大學都會有催人奮進、促人自省的校訓:清華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復旦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類似的典名句都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們薰陶了莘莘學子,也造就了代代風雲人物。他們在內心深處或許一直都是以母校簡練而獨到的校訓而自勉的。上外,作為國內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領頭兵,是培養外語精英的沃土,上外學子理應用高尚的品格和遠大的志向來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用弘揚中西,內外貫通的知識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可以説,上外以“格高志遠,學貫中外”八個字作為校訓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學貫中外”,毋庸置疑,理應成為高校傳播思想的根基。一個“貫”字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通曉古今”,能佐當今之事;“洋為中用”的道理自百餘年前的變革便深入人心。做到中外合璧,融會貫通,才能使學問不落於世界,並弘揚傳統菁華於海內。而這正是我們上外所肩負的重責。

古話有云,“先成人,再成才”。“格高志遠”就是成人的準則,是培養人才的先決條件。知識才學固然重要,品格眼界更能省身明志。那麼什麼樣的品格才算作高格,什麼樣的志向才算是遠志呢?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擁有真正的中國文化,才能真正的“格高志遠”。一百年前的國學大師辜鴻銘先生在他的傳世之作《中國人的`精神》中對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做出了詮釋:深沉、博大、簡樸,而具有靈性。真正的中國人應當藴藏深厚的文化,含蓄而內斂;擁有寬廣的胸懷,豁達而博大;具備樸素的作風,寧靜而致遠;發揮靈性的潛能,靈巧而卓越。當今大學生應該以此為參考和奮鬥的方向,以此作為我們格高志遠的起點。

要做到這些要求,並非易事。但身為人師,我們必須努力為之奮鬥不息。那是因為,我們所教育的對象是中國的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動力。

最後,我想引用梁啟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説》來結束本次演講。希望樑先生的話語,能指引育人者奮鬥的方向,指明學子肩負的歷史使命。“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校訓心得體會篇6

事情每天都有發生,有些事就像那過眼雲煙,轉瞬即逝;有的卻猶如熱鐵烙膚,難以忘卻。入了八月的廣州,燥熱的天氣並沒有給人漸入涼爽的感覺,除了這天氣深深地給記憶劃上了一筆外,四號在黃埔軍校的軍事拓展訓練也早早地註定了要在大家的心上再留下一道痕跡,正如高中、大學時軍訓的畫面,會永遠揮之不去。

迎着久違的清爽,乘坐着早班車,我們出發了。不在乎路途的我們,欣賞着沿途的風景,滿懷憧憬,嘻哈一路,當然,也會有些許忐忑藏於心間。上午先是參觀黃埔舊址,瞻仰先烈前輩,觸發了心靈的震撼與感動,帶着激動,我們轉戰去了訓練常快快地更換好軍裝,站齊了隊伍,正式展開了場地上的訓練。這次的拓展和曾經經歷過的軍訓有所不同,沒有了夾着帽檐頂着太陽軍姿一小時,沒有了正步,沒有了飯前一支歌......主打的是團隊的協作。

期間一共做了兩個團體活動:信任背摔,還有個被稱作挑戰國際記錄的拍數字。在經歷第一個信任背摔時,每個戰友都吼出了對集體的堅信,仰天后摔,接着躺進集體的懷抱,安全着地。我去掉了眼鏡,雖然近視度數一般,不過突然取下,還是不習慣。當我站在上面的那一刻,真心一毫也不擔心我的身重體胖,滿懷着對集體的信任,準備一躺而就,外加上不戴眼鏡讓我有點發暈,後仰的那一瞬,我閉上了雙眼,結果落地安好。雖然一個人攤開一雙手很難接住一個高處倒下的人,但是一羣相互鼓勵相互扺掌的戰友,卻可以萬無一失的完成。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團隊的力量。也許這個遊戲讓我們覺得團隊是存在的,團隊的力量也不能忽視,不過似乎沒有讓大家切身感受到少了團隊的支撐會怎樣。接下來的訓練就讓我們深有感受。“拍數字”,我們第二隊,第一次拍前,大家討論試圖採用聽手掌拍地次數來操作,“疾水衝不了滿杯”,結果第一次違令,第二次中途斷線,下來後,我們討論了場地噪雜環境不允許,聽音也沒有視覺傳輸快準,最終採用了守住自己的號碼,盯住上家,最後幾個人拉抱結合拍30的方法。經過訓練我們一次次刷新成績,儘管最終的團隊自我突破中,大家高度集中的神經出現了斷點,沒能實現拍入六秒的成績,七秒多也是新進步。如果沒有大家,單憑個人,30個散佈着的數字,會拍多久試想便知。團隊的執行力,凝聚力,無需言他,行勝於言。訓練中的感動也是時時存在,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第一隊,他們在80深蹲時,相互打氣,數着數字,那畫面很温馨,團隊一直都在。

拓展僅僅是一天的時間,時間雖短,記憶長存,時時的感悟,團隊精神也會永生。從講解員起先的講解,思考着軍團的努力,終得救民就國,大家的努力,也會讓工作更完善,後又訓練場荷槍實彈,體會着團隊的意義。

脱下軍裝,坐在歸去的班車裏,這一路退後的夜景,逝去的時間,邂逅的黃埔,長存於心,再也無法忘卻。感謝公司讓我們有了這次體驗和感悟,也感謝身邊的戰友,她們以實際行動感染着我,感謝集體,感謝有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vw9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