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少兒讀物《中華成語故事》讀書筆記

少兒讀物《中華成語故事》讀書筆記

第一篇: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少兒讀物《中華成語故事》讀書筆記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1980年,正是電影的熾熱期,科普讀物讀書筆記。“文-革”之後,中國的電影事業正如日中天。電影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當時人民的精神食糧。電影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愛。我當時正是少年,和大家一樣對於電影知識的瞭解有着渴望。為了普及電影知識,在電影製片廠工作的葉永烈先生受約先後寫過三本有關電影的讀物。《電影》是第三本,側重於電影的發展史。該書1979年成稿,1980年修改,1981年由黑龍江省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印數44200冊,定價只有五角八分。此書列入國家出版局大型綜合性從書“國小生文庫”,出版後受到廣大小讀者的喜愛。

葉永烈先生的《電影》是一本電影的小史。薄薄101頁的小冊子,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電影的發展史。講述了電影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負雜,從單一到多品種,乃至電影的製作、電影的分類、電影的未來發展,都一一涉獵。尤其是第三部分“電影的將來”寫得更是美好。作者當時預測;全息電影、有味電影、汽車電影、電視電影、家庭電影,甚至“用新技術時代武裝電影”,在三十年前提出這樣的展望都是不簡單的。“在將來,電子計算機還將幫助人們拍出更為奇特多變的特技鏡頭,讀書筆記大全《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他還説,“電影是誘人的、動人的,將來的電影一定更誘人、更動人!”

站在三十年後的今天讀這本兒童讀物,在緬懷童年和心焦如渴看露天電影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歎電影事業和經濟建設一樣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改革的洗禮,新技術新工藝已經實現了葉永烈先生的《電影》裏預言的那些電影種類,而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電影更加豐富多彩,誕生出更多的作品,設計出更多的效果。可以説,新技術推動着電影蓬勃發展,立體電影、3d電影、電腦合成的種種鏡頭和影像給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葉永烈先生如果再添加些新的內容,會使這本小書更加完善、豐滿。

筆者得到的這冊小書扉頁上蓋有紅色印章,為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子弟學校圖書館。該校正是我國著名射擊名將趙穎慧的母校,她在這裏讀國小時開始學習氣步-槍射擊。16歲獲得全國八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冠軍,獲得“八運新星”榮譽稱號。當年她也許看過這本小書?書保存得非常好,三十年中不知道多少學生看過,沒有皺摺,平展如新。今年暑假,這所有過輝煌歷史的學校就和周邊三所廠辦學校合併成一所新的國小。這本書,正是在兼併中被圖書館賣出的吧?

三十年啊,國內國際發生了多少事?包括電影事業在內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世事人非,不朽的是人文和知識。這本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的小書依然煥發光彩,有着開卷有益的力量,讓人更加珍愛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二篇:經濟學讀物讀書筆記

大蕭條時期的“救世主”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讀書筆記

提起在西方經濟學界曾引起巨大轟動甚至可以稱為“革命性”的經濟學著作,人們很容易想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於物理學的貢獻;而與之相對的,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愛因斯坦”,,他就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大蕭條時期的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與斯密的《國富論》及馬克思的《資本論》並列為經濟學説史三本同樣偉大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1936年出版的英國凱恩斯的代表作。凱恩斯在經濟學、科學和公共政策等領域的一系列偉大思想都體現在這本最矚目的著作之中,標誌着凱恩斯主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揭示了“凱恩斯時代”的開始。有人把他的理論譽為一場像“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的革命”。 1929年-1933年,西方國家發生了經濟大蕭條,這是一場強烈的震撼西方世界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全面倒退。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工資總額在大蕭條的頭4年中減少了50%以上,農民收入下降了57%。這是一次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蕭條,《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就是由於力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為對傳統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從全新的角度對自由資本主義的缺陷給予瞭解釋,並從宏觀的視角對大量的宏觀概念進行歸納與整合,使得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跳出價格分析的限制。

此書出版之後,凱恩斯理論逐漸取代了傳統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理論,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也紛紛採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並將凱恩斯的理論及建議作為制訂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為了擺脱經濟大蕭條,“看得見的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看不見的手”。就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開始推行對國家經濟全面干預的“羅斯福新政”,各國重新起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經濟干預和調節政策,通過財政、金融和其它手段全面干預國家經濟。

《通論》整本書的語言比較晦澀,但是在有一定經濟學基礎並瞭解了當時的1

歷史背景之後,對這本書的主要觀點還是可以有清晰地把握。《通論》在均衡原理、分析方法上、利息論和政策上分別提出了觀點、理論與方法;從倫理學、法律學與經濟學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着形勢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論述。書中的主要觀點由三部分組成:有效需求原理、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和乘數原理。

凱恩斯不同意傳統的西方經濟理論認為大量的失業僅僅是經濟中的“摩擦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的想法,在他看來,充分就業並不排除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但是大蕭條使他意識到:經濟現實中還往往存在着第三種失業——非自願失業。這是指失業者願意接受等於或低於現行真實工資率的工資,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時的失業。當社會存在非自願失業時,凱恩斯認為經濟就沒有實現充分就業;當經濟中只有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時,社會才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對於這種特殊形式的失業的思考形成了有效需求原理:凱恩斯認為,導致失業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國的就業水平是由有效需求決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而總供給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動,因而就業水平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或有效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家僱傭更多的工人來擴大生產;當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必然供過於求,企業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貨或是降價促銷,這就導致利潤下降和減少工人以縮減成本。因此,就業量由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來決定,又因為短期內的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所以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社會有效需求的大小。

凱恩斯認為,失業源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傾向、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靈活偏好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總需求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之總和,總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不足的結果。心理上的消費傾向使得消費的增長趕不上收入的增長,因而引起消費需求不足。心理上的靈活偏好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使預期的利潤率有偏低的趨勢,從而與利息率不相適應,這就導致了投資需求的不足。凱恩斯還認為,心理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在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中尤為重要,危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心理預期的突然崩潰。

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不存在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因而主張政府

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投資,以實現充分就業。消費傾向在短期內是相對穩定的,因而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從增加投資需求着手。凱恩斯指出,投資的變動會使收入和產出的變動產生一種乘數效應,因而他更主張政府投資,以促使國民收入成倍地增長。

凱恩斯對於古典經濟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派對節儉和儲蓄的觀點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節約下來的錢未必都用於消費和儲蓄,儲蓄的錢也未必都能轉化為資本。收入不能全部用於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還有第三個原因,即持幣偏好——人們傾向於以貨幣形式持有收入或資本。凱恩斯認為人們的持幣偏好基於三種動機:交易動機,即為了應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現金;謹慎動機:為了防止意外,或可能出現的有利進會進行交易的動機;投機動機:持有貨幣,並試圖從中獲利的動機。

對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來説,所需貨幣數量一般取決於經濟活動水平和貨幣收入水平,對利率變動不是很敏感;對投機動機來説,貨幣需求則常隨利率的改變而改變。由此凱恩斯提出了貨幣利率決定貨幣數量的觀點,認為利率決定於人們對貨幣流動偏好和貨幣數量兩者。當貨幣數量一定時,利率水平取決於流動性偏好的強弱。流動偏好強,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就多,從而會抬高利率;流動偏好弱,則會使利率降低。只有當流動偏好不變時,利率水平才取決於貨幣數量的多少。

總結凱恩斯看法,即出現經濟蕭條是因為消費不足和生產需求不足導致的週期性生產過剩,因此,消費的越多,生產力增長就越快,就業就越充分;節約和儲蓄越多,投入生產力的資本就越少,就業就越不充分。由此可見,增加消費是凱恩斯主義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那麼怎樣增加消費呢?凱恩斯主張要儘可能的增加,能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且不用考慮怎樣消費,即使有些消費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好處,其實也很有必要,從這個角度上講,引導個人消費就成了理論的核心。現實中,引導個人增加消費是很困難的,原因是我們上述的持幣偏好,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人們越是不願意消費。因此,凱恩斯提出由國家來增加消費。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運行,需要大量的支出,這就是所謂的財政支出。國家財政支出是一種集體消費,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足以對市場產生質的影響。因此,凱恩斯發現了國家財政支出的

另一個作用:它不僅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手段,而且還可以當作調節經濟的工具。當人們不願意消費或消費不足時,可以通過國家財政支出來彌補,繼而帶動個人消費。

凱恩斯認為傳統的財政政策是盈餘財政政策,把貨幣滯留在國庫裏,就減少了當前消費。所以,他得出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很驚人的結論,即好的財政政策是赤字政策,國家負債消費不是壞事,而是大好事。國家增加消費開支,不僅增加社會的消費需求,而且會帶動社會個人的消費傾向提高。所以,舉債消費雖然看起來浪費,但結果反而會使社會的整體財富增加。凱恩斯認為,如果政治家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可以支出的地方,即使是建造金字塔這樣毫無用處的建築物,甚至是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也可以增加財富。只要國家舉債消費,不管怎樣消費,都是對的。他寫道:

“財政部可以把鈔票裝到舊瓶子裏,埋到廢棄的煤礦中,再用垃圾把煤礦填滿。然後把這個產鈔區的開採權租給個人,讓私人企業把這些鈔票挖出來。這樣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社會財富要增加很多。當然大興土木更合理一些,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實施,那上面的對策也聊勝於無。”

如果説《國富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聖經的話,那麼,《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便是國家干預主義的寶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意義在於為國家干預提出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從而突出了國家干預的必要性。

凱恩斯提出的干預手段與之前的經濟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預的手段不同:凱恩斯倡導以財政政策為主,而不是貨幣政策為主,提出在蕭條時期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開支、減少税收和發行公債。同時,凱恩斯認為國家干預要控制投資,以消除投資對經濟造成的波動性;要推進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費需求。國家干預的手段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這才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政策主張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這一轉變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對整個經濟理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雖然凱恩斯主義的思想影響了很長時期的政府決策,在應對大蕭條時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刺激經濟的方法卻並不適用於任何時期的任何國家,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區別對待。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一直以來以龐大的軍費開支刺激國內的有效需求。就此而言,凱恩斯主義有一定的積

極意義。對於落後的國家,在短時間內解決經濟問題和人民生活問題,刺激經濟的方法也是可取的。一旦達到這個目標,凱恩斯主義政策就會失去其效力。政府需要尋找優化產業機構,提高經濟質量的新途徑。就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凱恩斯主義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第三篇: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李沐和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這話真是太妙了。在中華文化浩渺的煙波裏,成語故事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她是一扇清新的窗,激勵着每一個尋夢者。

在我7歲生日的那一天,媽媽送給我一本《中華成語故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一有空就拿出來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聞雞起舞”這個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西晉時,有個勤奮的孩子叫祖逖。他有很大的志向,很想報效祖國。他有一個叫劉琨的好朋友,兩人都很勤奮努力,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寫毛筆字的事情。每天中午媽媽提醒、督促我寫毛筆字,可是每次寫毛筆字的時候總是提不起精神,字寫得像爬爬蟲。沒有大人的督促就不寫了,能偷懶就偷懶。難怪字寫不好。

再看看祖逖,祖逖雖然不和我們一個朝代,但都生在中國這片大地上,因為他有一種勤奮刻苦的精神,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我也像祖逖一樣堅持不懈還能有做不好的事情嗎?

後來,我下定決心要把字練好,每天中午一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毛筆,專心寫大字。一年多下來來,我堅持不懈,從不間斷。我的字有了很大進步。媽媽也説我越來越懂事了。我沒有告訴媽媽為什麼我變得這麼優秀,只是一個人偷偷的笑了。

一個人如果要想成功,光靠想和説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行動。我想,在學習上我也應該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我要學習祖逖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了理想發奮圖強,勤奮學習。

長大後我也要向像祖逖一樣成為有學問的人。

第四篇: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中華成語故事》裏有好多成語故事,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有些是講品德意志的,像《百折不撓》。故事裏的喬玄為了讓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只好忍痛犧牲了自己十歲的兒子。而且他從不向困難屈服。我覺得他很偉大。

《不為五斗米折腰》裏的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説:“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為五斗米而像這種小人低頭哈腰,我非常敬佩他。

《過門不入》裏的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口,但一次都沒進去過,因為還有很多治水工程等着他去幹呢!我覺得他非常愛國,為了百姓們,他可以一次都不進家門。

還有講為人處世的,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事裏的諸葛亮為了輔佐後主劉禪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曾兩次帶兵北伐,第一次失敗了,但他不放棄,還一直堅持着。第二次終於成功了。但後來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北伐途中。他這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很令我感動。

在《中華成語故事》裏,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主人公的品德意志讓我非常敬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故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裏,記載了我們偉大祖國五千年的歷史,無數位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讀後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所以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叫李陵的騎都尉在和匈奴打了敗仗,投降了。大臣們都譴責他貪生怕死,而司馬遷不以為然:李陵帶去的兵不足五千,他深入敵軍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漢武帝一聽,大怒,把司馬遷下了監獄,處以腐刑。司馬遷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未完成——寫<<史記>>。他在史記中,給好人高度的評價,對受到壓迫的人物表示同情...........<<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故事中的司馬遷雖然被關進了監獄,但他卻沒有放棄,繼續寫史記,造福子孫。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樣的:警-察抓住壞人,給我們安寧;醫生治好病魔,給我們輕鬆;老師幫助我們,給我們智慧;父母生育我們,給我們快樂……..

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有決心,不能三分鐘的熱度。在這一點,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現在想起來,真慚愧啊!

第五篇: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説:晉朝人孫康家裏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讀書。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還有:

暗室求物 傲賢慢士 白面書生 閉户讀書 博覽羣書 布衣韋帶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簞食瓢飲 讀書得間 廢書而歎 焚膏繼晷 腹載五車 滾瓜爛熟 含英咀華 畫荻教子 開卷有益 立地書櫥 兩腳書櫥 磨穿鐵硯 囊螢照讀 牛角掛書 囊螢照書 七行俱下 然荻讀書 三餘讀書 十年寒窗 詩禮之家 十行俱下 書香門第 十年窗下 碩學通儒 書聲琅琅 大璞不完 孫康映雪 徒讀父書 五行並下 韋編三絕 學富五車 尋章摘句 一簞一瓢 一介書生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映月讀書 源頭活水 映雪讀書 招賢納士 晝耕夜誦 折節讀書 暗室求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1qg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