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1

總以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態放正,身體健康而已。卻不明白《xx教育》對於人們如此重要,異常是做教師工作的。

學習了《xx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地釋放自我,從而去了解對方的心理,協調自我的人際關係,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發展。

學習了《xx教育》,是我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必須從學校入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僅是學科的學員,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這樣一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教師的心理健康要保證。其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必須具備一是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二是有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較強的環境適應本事,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還影響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心裏健康必須處於較高的水平。

並且,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是正確的選擇,可是要落實到實處。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的選擇和佈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學校的成人教育應定期培訓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學生生活、學習的心理健康保障。

學習了《xx教育》,我明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有雙重方面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不但對教師的自身有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更大,直接影響着學生性格的發展。教師的情緒不好,就會影響課堂效果;教師的失誤確定,學生會產生對抗和偏激的習慣,構成心理障礙。

學習了《xx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是帶有的指示性説教,而是強調學生的體會和交流,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僅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了,才能改善家庭關係,提高師生和諧的關係,從而促進學生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我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自我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及時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淺啊!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2

3月30日,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雖然時間只有一天,而且是在網絡上培訓,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收穫確是豐富且充實的。這次培訓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藴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每個活動都能淨化心靈。在此期間,我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使我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

一、通過專題培訓,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專題培訓,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己,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專題培訓,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專題培訓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説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三、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通過培訓,我更加體會到沒有良好心理索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索質的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説,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的情感,並流需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身的工作壓力,學會自己調節,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讓自己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做一個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3

一、陽光心態,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瞭解到了一個教師是一份承載着重要責任與使命的特殊職業,教師心理健康既關乎教師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職業幸福,又影響着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今天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愈發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無疑成為師德建設的一大障礙,師德問題的背後通常隱藏着某種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擔負着淨化心靈的重任。當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成績為主的考評、家長難以溝通等重重矛盾、壓力集中作用於教師身上時,也容易促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不安、憂鬱等心理感受,長期發展下去,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對教師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態。都説笑一笑,十年少,那麼我們何不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擁有陽光心態的教師,才能創造出陽光的課堂,教出陽光自信的學生。

二、接受風雨,做好預防

校園中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適應,破壞校園氛圍,反校園欺凌工作任重而道遠。紀林芹老師的課程系統闡述了校園欺凌的知識,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發生特點、危害、發生機制以及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國家政策等。身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説的話不説;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早期發現,及時干預,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麼青老師在《創新家校共育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學生培養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劉永勝老師在《新時代,家校協同的思考》中講到,所謂家校協同,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來合格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説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4

在上了大概一學期的大學心理健康這門課,我覺得對我們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過於執着近乎偏執,在這門課程的指導下我避免了走向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誤區。以前我總是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通過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幾種解決方法。習慣糾正法。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所以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白作決定的。比如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週規定一天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

xx國散文家作家、詩人xx説過“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其健康的含義也不僅僅侷限於身體健康,也應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絕對的心理健康,也沒有絕對的心理不健康,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首先,它幫助我樹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總是認為高職大學生以後的職業生涯一定不會比本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那麼耀眼,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之後,我才明白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作為高職大學生的我們,又為什麼要自暴自棄,而不引以為自豪呢!xx也曾多次講:“職業教育怎樣重視都不過分。”由此足見大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這説明我們高職大學生也有堅強的後盾。

其次,它幫助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高職大學生任重道遠。在未來職業人生道路上要大顯身手,必須抓住黃金般寶貴的大學時光全面發展自我,做到不虛大學之行。要達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確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內涵,否則就會片面地認為高技能人才就會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間只要學好技術、練好技能就行了,其實,這樣的人才首先必須有健康的心理,樂觀接納我們所在的高職院校,認可我們高職大學生的這種心理。

最後,它給我在人際交往方面和環境適應提供指南,xx説過“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我們從高中生到大學生這樣的一個角色轉換,不僅名稱改變了,而且周圍的環境也隨之改變了,環境包括學習、生活、人際、校園文化等環境,其中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新的人際環境,大學是以集體生活為特徵的,來自全國各地、興趣愛好各異、生活習慣不同的同學共同生活,難免會產生矛盾。大學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師的限制,交往的範圍擴大,但是心理的閉鎖性特點使得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交往不如中學融洽,處理人際關係相對困難,同時,戀愛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同學的戀愛以及自己面臨的戀愛,會使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對於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學中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本來只會引起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關係僵化。第二,克服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像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時衝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第三,對別人常懷寬容之心。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的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衝突,第四,克服封閉心理,對於性格內向的同學,最重要的是努力改變自我,自強不息,主動與人親近。

總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標,作為高職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加強自我培養,糾正錯誤心理的意識,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5

現在的小孩雖然比較活躍,家長們也比較寵愛,但是也有一些小孩,總是會膩的家長,有時候家長讓他去喊人,孩子就是不願意和人交流,那麼孩子不愛和別人打招呼是什麼原因呢?

不少父母帶孩子不管是到親朋好友家做客,還是在公共場合,總會要求孩子去打招呼,很多孩子並不太情願,更多的是在父母的引導和逼迫下去打招呼,孩子都比較怕生人,總會往父母的身後躲去,父母會覺得尷尬,甚至會對孩子説“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這類的話。

孩子被大人在外人面前説教“不懂禮貌”,會讓孩子有羞辱感。孩子是害怕與人打招呼的,每次打招呼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父母的身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父母。好像是在尋得父母的求救,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做的就是蹲下身來,拉着孩子的手説:寶寶,你要勇敢地去跟別人打招呼,打招呼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會放鬆警惕,會嘗試去打招呼,當孩子打招呼同時獲得對方的微笑和誇讚時,孩子就不會恐懼和拒絕打招呼了。

孩子打不打招呼,並不是天生的!

人的性格可以遺傳,但後天環境的影響也很關鍵。有些不怕生的孩子會自然勇敢的去打招呼,但性格內向靦腆的孩子,性格是敏感的,對陌生人有着戒備之心,要孩子對陌生人打招呼,需要孩子內心的一番掙扎,這需要孩子放心警惕,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心理梳理。

孩子怕生,實則是在保護自己!

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表現出的擔心和敏感,這是孩子的自我保護狀態而已,就好比寶寶在6個月以前,誰都可以去抱起,也不會哭鬧,等孩子在7—8個月大時,這時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陌生人去抱的時,孩子就會表現出抗拒,會通過哭鬧來表達不滿和拒絕。這是因為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時寶寶可以分辨人了,對於自己不喜歡和陌生的人,就會表現出自我保護的狀態。

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常見4種原因

1、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害羞,對陌生人會有戒備之心,這樣的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時,是不願打招呼的,通常會躲在媽媽的身後,這需要媽媽的引導去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感。

2、不懂得如何打招呼,孩子之所以不敢打招呼,是孩子不懂得如何打招呼,如果生活中,孩子經常能見到媽媽跟別人問候打招呼,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如果父母本身就不願或沒有打招呼的習慣,孩子是很難去跟外人打招呼的。

3、孩子敏感內斂,一些孩子比較內向,這種是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的,不過這也屬於正常情況,有些敏感內斂的孩子,內心會想的很多,如:“打招呼後,會不會被嘲笑方式不對”,“會不會問我很多問題”等,孩子的內心敏感,就會導致孩子多想和胡思亂想,最後乾脆就不打招呼了。

4、害怕打招呼得不到迴應,當孩子嘗試跟外人打招呼説“__您好”時,如果得不到迴應,孩子會很失落,覺得打招呼沒有什麼意義,也就慢慢不願再去打招呼了。孩子每一次的主動打招呼,都應給予迴應,當孩子不願主動打招呼時,父母要做到跟孩子主動打招呼,並去迴應孩子,這些好的習慣會讓孩子保持打招呼的熱情。

父母希望孩子打招呼,要懂得一些方法:

1、父母以身作則,主動打招呼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則,除了積極跟外人打招呼,還要教會孩子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禮貌用語,讓孩子掌握在什麼場合下使用這些語言。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招呼和禮貌問候他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

2、讓孩子跟喜歡的人打招呼

孩子對喜歡的人是沒有牴觸心理的,如果讓孩子對不喜歡的人打招呼,孩子肯定是拒絕和牴觸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先跟喜歡的人打招呼,當孩子掌握打招呼的快樂後,再去引導孩子跟外人陌生人打招呼,內心就會減少這類的接觸,孩子也會主動去打招呼。

3、增加孩子和其他大人接觸的時間

孩子不喜歡接觸陌生人,是因為孩子跟陌生人相處的時間少,父母要帶孩子,在熟人面前多接觸,比如讓熟人跟孩子主動打招呼,減輕孩子的敏感和牴觸心理。這會讓孩子放鬆很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熟悉起來,這時孩子自然就會去問候。

4、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不要強迫

有一部分孩子,即使是父母的引導,就是不肯去打招呼,這類孩子太過於內向,這時父母不要責怪孩子和強迫孩子去打招呼,或許孩子正在做打招呼的心理準備,還在猶豫中,等孩子準備好了,就會主動去打招呼的。

在孩子打招呼這件事上,父母的原則是:鼓勵孩子打招呼,不要給壓力。孩子不打招呼不要強迫,慢慢引導和疏導。

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篇6

8月12日,我和媽媽來到科技館參觀一個《心理與健康》的科普展覽。

剛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些類似於遊戲機的機器,當時我還疑惑呢:心理與健康的展出怎麼全是遊戲機啊?不管了,還是先玩吧!

我們來到“一分鐘有多久”的遊戲前,先看遊戲説明:屏幕上出現動畫片,覺得一分鐘到了,就按下結束鍵。動畫片可是我的最愛,我迫不及待地按下了“開始”按鈕,陶醉在動畫片的驚險刺激裏。哎呀,快一分鐘了吧,趕緊按下“結束”鍵,畫面竟然顯示80多秒,這時間也過得太快了吧!第二次遊戲我生怕超時了,就沒顧上看動畫片,按下鍵後剛30秒。該第三次了,我終於有了一個爭氣的成績:56秒。看來珍惜時間它就過得慢,不珍惜它就過得飛快,我以後應該多珍惜時間。

往前走我們來到“放鬆菩提樹面前”,屏幕上出現的是一課“參天大樹”,但只有光禿禿的枝幹。原來這是一棵根據心情成長的大樹,當心情放鬆時大樹就會長出茂盛的葉子;相反,如果緊張,菩提樹就只有枝幹。我坐到沙發上儘量讓自己舒服一點,閉上眼睛,調整呼吸,使自己放鬆起來……五分鐘過去了,我睜開眼睛:“啊,什麼?居然連一片葉子也沒有?”我大叫起來。媽媽笑道:“哼哼,看我的!”媽媽坐到沙發上……五分鐘慢慢流逝,還沒等媽媽睜開眼,就聽到了我的笑聲,原來媽媽的菩提樹和我的一樣,也是一片葉子都沒有。看來我們倆都是沒有放鬆啊!緊張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和媽媽都沒學會放鬆,我們有機會還是多來這兒練習練習,放鬆自己的心情讓自己輕鬆的生活。

接着我們又玩了“心理掃描儀”和“記憶跳舞機”等遊戲。每一個遊戲都讓我有一種不同的心理體驗。這個展出真好,不僅讓我們在遊戲中知道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還提高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w1v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