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聰明與糊塗心得體會

聰明與糊塗心得體會

人們都想做聰明人,都願別人誇自己聰明;都不想做糊塗人,不願別人説自己糊塗。但是,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塗亦有真糊塗、假糊塗之別。

聰明與糊塗心得體會

做人過於聰明,無非想佔點小便宜;歪打正着,吃小虧佔大便宜,有些人只想處處佔便宜,不肯吃一點虧,總是斤斤計較,到最後,機關算盡太聰明。鄭板橋曾書寫過一橫額:“難得糊塗”,他將體系闡述為:聰明難,糊塗更難,由聰明糊塗更難,“難得糊塗”的真義是勸人在處理利益關係上多一點忠厚利他之心,少一點個人盤算之機,不斤斤計較,忍讓吃虧,多做善事,使自己心安理得,並不求回報,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即人們通常所説的大智若愚,它是經由大聰明的反思而得來的。

難得糊塗,前提在於先學聰明。難得糊塗並不是要人們都去做糊塗蟲,整天渾渾噩噩的什麼也不做不學;而是要先去學習立足社會的各種知識,所謂“聰明難”是也。其實“聰明”就是指懂得多理解的深刻,而要想聰明,唯有不斷地學習。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首先應該有爭先恐後的精神,要有學而不厭的態度。

但僅僅靠此還不能夠聰明起來,孔子又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裏孔子強調的是好的學習方法。他指出: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從而陷入迷茫;如果僅僅會思考而不讀書學習,不進行知識的積澱,也一樣要陷入危殆的境地。有了好的學習態度,再加上好的學習方法,如此不斷前進則聰明自然而來。一、正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正事有兩種:一種是公司的正事,如本職工作、領導交辦、公司目標等;一種是自己的正事,如合同、薪水、待遇、升遷等等,對這些事都要清楚些;除此之外的事,可算是些小事,可以糊塗些。二、工作聰明些,關係糊塗些,對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要釘是釘,卯是卯,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儘可能不要説;處理人際關係上,變數很大,非常微妙,還是做和事佬、少表態,不背後議論他人,難得糊塗些好了。三、想好聰明些,未好糊塗些,工作上會遇到許多事,對已經經深思熟慮、想好的事,可表現得聰明些,提出自己的、有獨特見解的意見和建議來;對突發的時間、自己拿捏不準的事情,要表現得糊塗些,不要輕易表態,等想好了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來。

聰明反被聰明誤,難在如何選擇糊塗。難得糊塗,僅有聰明是不夠的,關鍵在於如何抉擇,何時糊塗何時應該聰明,所謂“糊塗難”是也。聰明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着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然而,“聰明”不是“小聰明”,小聰明則是貶義詞,用來諷刺一些人心胸不寬廣,眼界不寬,只知道在小事上耍滑頭。有道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愛耍小聰明、愛佔便宜的人常常是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丟失了長遠的利益。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不耍小聰明。要對自己真誠。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麗,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誠至善的人生。人生要有難得糊塗來作為聰明的緩衝帶,因為沒有什麼人可以聰明一輩子,聰明一世而糊塗一時時常有之,事事聰明、時時聰明那也是不可能的。糊塗的本質是一種高明的聰明,切不可既為聰明所累也為糊塗所困,在與人相處時,該聰明時當聰明,該糊塗時則糊塗。

難得糊塗,貴在擁有廣闊的胸懷。難得糊塗,最難之處在由聰明轉入糊塗,要做到“放一著,退一步。”需要當事者有博大的胸襟和氣量,這是最高境界。《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四月,進圍邯鄲,連戰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漢光武帝劉秀在誅滅王郎勢力後,收繳了上千封其部下與王郎勾結的來往書信。他並沒有將這些信件一一打開,反而當着眾將士的面一把火將信件全部燒燬。此舉令那些因寫過信而惴惴不安的人放心跟着他,整個部隊的軍心也得以穩定,為最終一統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

板橋的“難得糊塗”,從思想根源上説是受益於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鄰”和老子的“愚人之心”,孔老都堅信與人為善則人亦善己。老子所謂“愚”乃真樸之義。人類在進化的同時,人性亦有退化,如同一個人在智力成長的同時往往喪失兒童的赤子之心。老子提倡返樸歸真,卻被自認為聰明的世俗之人目為蠢笨。《道德經》説:“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一般人總是自作聰明,精於計算,分毫必較,卻昧於大道,這是小聰明大糊塗。得道之人,雖昧於個人利益,卻明於“知和曰常”、“既已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這是大聰明小糊塗,可以説是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故板橋説“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莊子.德充符》有言:“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所以道通為一。這是一個“大我”的境界,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彼此不能分離,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如墨子所説“兼相愛則交相利”,反之兼相惡則交相害。

當然,社會人羣具有複雜性,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做聖賢;人們都有個人、家庭正當利益的考量,但底線是不能損害他人。《聊齋》説“有心為善,雖善不賞”,意思是做好事動機要純,否則不宜讚揚,如同板橋以仁心積陰德,不求受惠者回報,甚至不使其知曉施恵者為誰,這個標準也許太高了。人人都想做聰明人而不糊塗,但對聰明與糊塗的理解頗難取得共識。不過聰明人只要不聰明到害了自己,糊塗人只要不糊塗到觸犯法律,也就罷了。正如板橋在家書中所説“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則一德遵王,風俗偷則不同為惡。”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精神生活中會充滿光明,心中安詳而自在,醜惡和煩惱便會離他而去。今天的人們如果能在業餘時間讀一讀《鄭板橋集》,相信能從中得到許多人生的重要啟迪。

越聰明越顯得自己為人處世的高明。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塗亦有真糊塗、假糊塗之別。小事糊塗者,輕權勢、少功利、無煩惱,則終成正果;大事糊塗者,則朽木不可雕也。聰明或糊塗均需把握一個度,二者怎樣結合、如何並用,也需用心掂量,得糊塗時且糊塗,得聰明時須聰明,此智者所思、尊者所為也。

標籤: 心得體會 糊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3yy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