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共4篇)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共4篇)

【引言】讀《大學》的心得體會共含4篇,由本站的會員“15813941359”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共4篇)

第1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

這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此刻: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資料、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既要求我們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潛力的培養。我們除了紮紮實實掌握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培養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因此,我們要個性注意自學潛力的培養,學會獨立地支配學習時間,自覺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還要注意思維潛力、創造潛力、組織管理潛力、表達潛力的培養,為將來適應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四年的時間其實是很短暫的,所以我們就應好好珍惜這段時間,充分利用時間,認真學習,努力使自己的`大學生活過得充實。在大學裏,雖然各種各樣的活動很多,但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所以在時間安排上我們必需處理好。那麼我們就應怎樣學才能學得既好又簡單呢。

首先,我們就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我們自身的價值,而不是為了他人而學習。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不能灰心,就應持續一種用心向上的樂觀的態度。我們不能一味地只看中分數,只注重結果而不去管過程,這樣到頭來是欺騙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一切。

其次,我們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到達學習目的的手段。錢偉長曾對大學生説過: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問題,不要靠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對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大學學習中我們要把握住的幾個主要環節是:預習、聽課、複習、總結、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等,這些環節把握好了,就能為進一步獲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1)預習時要把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聽課時才能增加求知的針對性,既節省學習時間,又能提高聽課效率,是學習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2)聽課時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對老師強調的要點、難點和獨到的見解,要認真作好筆記。課堂上力爭弄懂老師所講資料,經過認真思考,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3)課後及時複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一環。複習中要認真整理課堂筆記,對照課本和參考書,進行歸納和補充,並把剩餘的部分刪掉。每過一個階段要進行一次總結,以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温故而知新,構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所學知識更加完整、系統。

(4)要獨立完成作業。做作業是鞏固消化知識,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養成良好習慣。

(5)對考試要有正確態度,不作弊,不單純追求高分,要把考試作為檢驗自己學習效果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潛力的演練,起到了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加以彌補的作用。

在學習中抓住這幾個基本環節,進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及時注意消化和吸收。經過不斷思考,不斷消化,不斷加深理解,這樣得到的知識和潛力才是紮實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期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第2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四書之中,《大學》為經義之根本。《大學》的開頭的總綱便首先闡明瞭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目,這三綱八目指出了儒門學士的學習修行的目的與所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準則。就如同《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與任務一樣,《大學》也指出了儒家學派的性質與任務。從個人的學習生活到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鬥爭,由淺入深而又貫穿始終地將“正道”灌輸到了儒門弟子的心中。

歷史上,將《大學》從《小戴禮記》的從屬地位中首先單獨提出來的是韓愈。在經過兩晉南北朝以及安史之亂的黑暗時代之後,儒家學者受佛道兩家學術影響頗深,文學上崇尚追求聲律辭藻,對仗工整的駢文。而為了解決這一由學術思想影響到社會風氣的問題,韓愈為首一批知識分子掀起了古文運動。而為了解決更深層次的政治思想受到佛道兩家感染,“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的社會現狀,韓愈提出了《大學》中的三綱八目,以此作為儒門學士的學術根本,用天下公義與佛老學説的個人心性相抗衡。自此,《大學》在儒家經義中的地位隨着與佛老學術的鬥爭的深入進行,而變得越發重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了眾多學子的政治理想。到了宋代,宋明理學日趨成熟,《大學》的基礎地位也越發不可動搖。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格物致知”。在《大學》中,解釋“格物致知”的章節失傳已久。宋明理學,無論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都對“理”十分重視。相比起着重訓詁的漢唐儒學,宋明理學更注重個人思想的闡述,也即“六經注我”與“我注六經”的以個人學術觀點和經文相結合,在原有經義上闡發自己的學術思想。故比起考據經義內容,宋儒更注重研究義理,研究的方法便是致知。《大學》上講,致知在格物,二程洛學開創性地將“致知”與“格物”合二為一,成為“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也成為了程朱理學的根本立足點。二程認為的“格物”,是“窮至事物之理”,為了認識存在客觀事物中的“理”,必須“凡事上窮極其理”,包括讀書學習,體察人情等等。而繼承了洛學的朱熹,受到了張載氣學的影響,認為世間事物是由氣產生,由理驅動,所以“理”是“氣”形而上的根本,也是物中的“性”。他對格物致知又進行了完善與補充,因為世間的“物”實在太過廣泛,人不可能一一去“格物”來“致知”,所以要將廣泛的不同事物的“理”提升到統一的宇宙本體,即“天理”的高度,也即“太極”中去,從而得到自己內心本有的“明德”。

而這種追求“理”的過程,與三綱中的明明德是一致的。與程朱理學追求至高的“天理”不同,陸王心學提出“心即理”,人自身的“心”已經包含了所有的“理”。陸九淵反對了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式的通過外在“格物”來獲得“理”的做法,將“格物”的對象由外在事物變為內在的內心,追求人的“本心”,“致知”也是為了引出“本心”中的“明德”,通過“明心”來“明明德”。王陽明則更進一步認為“心外無物”,人的知覺才是存在本身,同時反對理學中“格物”而後“致知”的做法,認為既然“心”才是唯一存在,那麼就應當“知行合一”,將格物致知真正化為一體,再結合孟子所言“良知”通過實際行動“致吾心之良知”,回覆人本性中的“明德”,以此來達到“明明德”的目的。無論是理學還是心學,與唯物主義哲學不同,無論如何格物致知,最終目的都是明明德這一綱領,所以還是迴歸到了人內心的層面上,而不是得到外在的“物理”本身。在宋明理學走向衰亡之後,王夫之對格物致知又進行了新的擴充。

他將“物”由原本的人事擴展為包羅萬象的自然界事物,既反對心學派將格心代替格物,混淆客觀主觀的唯心説法,又反對了理學派將格物與致知作為同一過程兩個階段的含糊做法,將“格物”與“致知”重新分成兩件獨立不同的事。“大抵格物之功,心官與耳目均用,學問為主,而思辯輔之,所思所辯者,皆其學問之事。致知之功,則唯在心官,思辯為主,而學問輔之,所學問者乃以決其思辯之疑。”王夫之以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的成分區別開了“格物”與“致知”,以論述“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不同於程朱“先知後行”和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觀點,提倡務實不虛談的學風。時至今日,“格物致知”完全可以賦予更廣泛的內涵。在西方自然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宋明理學體系崩壞,實學卻受到文字獄的影響而沒落,儒家學派又回到了訓詁的老路上去的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

“格物致知”本身無疑是人類探究外在廣闊世界的路途。相比宋明理學通過“格物”來追求內心的道德與義理,西方學者通過“格物”逐步發展和完善了自然科學的架構,比之儒門學士更能窮至事物之理。而在自然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又能引入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通過觀察客觀事物和總結客觀規律,我們能得到事物的發展規律,而想要“致良知”,也可以通過科學地統計手法觀察客觀事物,而不是以主觀心性去“格物”來獲得“明德”。

第3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但這次的情緒與以前有很大不同,歸心似箭的情緒早被考試不理想的惆悵所掩蓋。想想若是考的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尤其這次我為了應付英語四級着實花了很多時間,以致把其它功課都拉下了,所以説關於這次考試我的複習工作是做的很不充分的,可此刻想想卻是得不償失啊。尤其我現。版權所有在對於能不能過四級還是缺乏把握的,不管這次考試結果如何,下學期我都得加倍努力了,而且必須改掉以往偏科的老毛病,爭取每門課都踏踏實實地學。

上大二的我們也早已走出那座象牙塔,開始嘗試接觸社會。記得大一的時候還時常會為自己作為一名計算機系的學生而有那麼點優越感。此刻卻被那些從人才市場上反饋的一些消息給打擊。此刻我不得不為將來即將面臨的就業危機而作好準備。本來嘛,眾所周知我們學校的牌子不是很硬;二來我們計算機行業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緊張了;三來我是名女生,一名學計算機的女生。早就聽説此刻許多企業發話説“寧願要最差的男生也不用最好的女生。”説起來真讓人氣憤。但應對這些偏激的社會現象,我們又能怎樣辦呢,唯今之計只有從改善自身條件作起。

來學校兩年多也早已習慣大學生活緊張又簡單的氣氛,課程雖然還是安排的很緊湊,但課餘時間明顯增多了,令我真正感受到大學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已經熟識的朋友早已沒有大一剛入學時的拘束與隔閡。至今為止我與宿舍的人相處融洽,雖然偶爾會有點小過節,但也很。版權所有快能冰釋前嫌,所以有的時候,我很慶幸我能來淮工,不然也不會交到那麼多知心的朋友了。大學不僅僅是一個交流知識的場所,亦是我們學習做人處世,接觸社會的好場所。我感覺我此刻所理解的教育也是各個層面的,所以我必須會好好利用這份難得的機會,珍惜這段寶貴的時間,嚴格要求自己,力求作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第4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

給大家帶來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

在拍完我們的畢業照之後,各位同學都在準備着,打點自己的行李,該寄回家的都寄回去了,身邊剩下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拿走的了。回顧四年大學生活即將結束,自己從此就要踏上社會,一時間心中百感交集,一齊湧上心來。還記得自己大一剛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是轉眼間四年結束了,不得不感歎時間實在是十分的迅速。這天走進校門,明天我就要迎接新的曙光了。還有幾天我就要離開,心中自然是無限的感慨。

回顧大學四年,覺得經歷了很多事情,自己也有了不斷的成長。我在思想政治上用心追求進步。我在高中時成為預備黨員,大一期間順利透過了一年的考察,轉為正式黨員。我用心參加黨課學習、黨課小組討論、黨的組織生活和黨支部的活動,思想認識和組織紀律上都能夠按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尤其是透過黨支部兩週一次的組織生活,我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和其他同學交流的機會,思想認識上收穫很大。我不僅僅進一步堅定了政治信念,而且也認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職責。我還擔任了一名同學的入黨介紹人,用心發揮黨員的帶動作用。

大學階段是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構成的過程。我開始獨立地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有了很深入的思考。我逐漸瞭解了自己的個性,開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我也開始思考我所追求的目標,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面臨畢業的時候,看着一齊走進大學校園的同學,即將走向不同的方向,我也即將開始兩年的碩士生活,然後離開我一向所處的校園,完全地走向社會,開始走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我覺得自己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標準還有必須的差距,自己還缺少一些素質和潛力,比如組織潛力、人際交往潛力較差,社會工作等方面的經驗不足等,這些還要在今後的兩年裏來彌補和提高。

四年我始終持續了比較好的學習態度,能夠持續嚴謹的學風。除了完成本專業的學習之外,我還選修了計算機應用的輔修專業,學習上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對待學習比較認真,總能夠獨立地按時完成,但是有時候學習方法欠佳。課外我用心參加各種講座和報告,拓展自己的眼界,大二大三學年參與了兩個srt項目,參加了結構設計大賽等各類科技活動。我用心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自己開始嘗試進行一些詩歌的寫作,並參與了朱自清文學獎的徵文等活動。我覺得自己最有收穫的是在體育方面,清華的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給了我很好的薰陶,我一般都能夠堅持進行一個階段的體育鍛煉,也用心參加了一些有益身心的體育活動,並且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這對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也許是巨大的。

在大學裏,從課堂上學習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更多地得益於清華帶給的各種各樣的機會和豐富的資源。在那裏,我接觸到了科學技術領域的學術大師,能夠感受他們豐富的學識和科學的精神;在那裏,我接觸到了全球商業企業界的領袖,能夠感受他們的創業激情和成功經驗;在那裏,我接觸到了各種文化,能夠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和西方藝術的魅力。我更多地接觸到的是周圍普通的同學和師長,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開始學習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和他們相處,我也透過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學習用心的態度和方法。在我的同學裏,有的在社會工作中表現用心,有的在文體方面有所專長,有的具有很強的交流溝通潛力,每個人都展示了多彩的一面,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4篇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標籤: 心得體會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nkm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