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心得(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心得(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心得(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一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感到自己對留守兒童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變。作為一個父母常伴身邊的青年,在參加這“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之前,我對於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情況一直都只是停留在新聞和自己的想象上。我也曾設想過,如果自己的服務不在身邊,那麼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時我還覺得就自己的感受而言,已經是非常難受的事情了。但如今真正的見到了這些的孩子之後,我才明白,自己還是不懂得他們的心情。

在活動中,我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情況並不算好,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都有些不便,也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們的父母才會出門,拋下孩子和老人在家去社會尋求工作。雖然對孩子們而言是非常可憐的事情,但我卻更能感受到父母在這份抉擇中內心的糾結。孩子離開父母固然不捨,父母離開孩子,心中也一定十分痛苦。

而在監護人方面,許多孩子又都是由爺爺奶奶來撫養。但生活方面,獨居的老人尚需要照顧,更何況要額外照顧一個小孩呢?但令我感到感動的是,通過和“爺爺奶奶”們的接觸,我瞭解到其實不少的孩子早早的就學會了獨立,能在家裏主動幫助爺爺和奶奶們做事,主動的擔起家中的一份責任。尤其是當我看到孩子在熟練的準備午飯的時候,這是我難以想象的。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認識到留守兒童的環境和思想。他們的問題並不僅僅只是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圓滿家庭的環境。因為環境的緣故,他們不得不提前學會了長大,學會幫助家庭。這會讓他們缺少和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容易在集體中產生疏遠,也同時會失去許多童年的樂趣。

為此,需要幫助他們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一些照顧,更需要多一些的陪伴和關心!我雖然在這類活動中還只是一名“新人”,但在今後的時間裏,我也會盡自己所能,多去陪伴留守兒童,讓自己也能給他們貢獻一些温暖,洗完給他們能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心得 篇二

天下有多少忙碌的人?有多少忙碌的父母?為了家庭,他們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因此,離開了孩子,使孩子過早的失去了父母的關愛。

離開父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痛苦,最大的傷心事。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開了,我是跟着奶奶生活的,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所以我漸漸變的沉默寡言。

我經常可以看見這一幕,一個孩子的父母帶着他盡情的嬉戲、玩耍。每當看到這一幕時,我就會靠在奶奶懷裏哭着喊道:“我也要爸爸媽媽陪我一起玩!奶奶,我的爸爸媽媽去哪兒了?”奶奶把我摟在懷裏説:“乖啊!他們出去掙錢了,過年就會回來的。”聽過奶奶的一番話,我開心的召集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去了。

雖然奶奶經常編造各種理由,但這一次他沒有騙我,因為快要過年了。我想,我的爸爸媽媽也應該回來了。所以我天天在外面等,終於有一天,我看見了爸爸媽媽手提營養品,笑嘻嘻的回來了。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躺在媽媽的懷裏,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爸爸媽媽在家的這幾天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本來以為爸爸媽媽以後都不走了呢,可是,過完年才幾年,爸爸媽媽又要走了,我又傷心的哭了。

時間到了,爸爸媽媽就要走了,我哭着跑過去抓住媽媽的衣襟,哭着喊着:“媽媽,不要走……”媽媽安慰我説:“孩子,放心吧,我很快就會回來的”我聽後疑惑的睜大了眼睛看着媽媽……

不過好在現在,媽媽已經在家陪着我了,爸爸也經常回家,我們家十分幸福。

我是一個留守兒童,所以我知道留守兒童的心,他們最傷心的事就是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們想能與父母真心的擁抱一次;他們想能吃到父母做得可口的飯菜一次;他們想真心的和父母交談一次……

天下的父母們,回來看看你們的孩子吧!他們在想你!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三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淮海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灌雲縣下車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這幾天時間,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温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透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信息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資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我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帶給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台,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説,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構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狀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透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我的位置,對自我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好處,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潛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我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潛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我、發展自我,使自我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四

時光荏苒,轉眼間大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已悄然而至。“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無疑是大學生暑期生活的重頭戲,也是大學生體現自身價值、更好地展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的良好平台。我也作為化工學院“築夢童年”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隊的一員,在學院團委書記孔繁繁和團委老師的帶領下,奔赴菏澤市鄆城縣陳坡鄉楊寺村,開展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藉此機會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深層次地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幹,鍛鍊韌性,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楊寺村明德國小我們先後開展了對留守兒童的親情陪伴包括一對一輔導、素質拓展運動會、課業輔導、以及手工畫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所輔導的那個小朋友,他叫楊明遠,今年11歲,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們交流了許多,在交流中我們也瞭解到了這些孩子,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有辦法陪他們玩,他們除了在學校跟同學們玩,其他時間基本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而家裏的老人更不可能會陪着孩子玩。有些孩子太過調皮,有些孩子又太過於靦腆,不愛説話,我們一次次的溝通、調節。終於得到他們的理解,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跟着我的團隊,走去走訪。看了才真正體會到,城市的小孩與鄉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樣的。城市的孩子乾淨整潔,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鄉村的孩子誰沒有整潔的外表,但是他們快樂着,因為他們自由。這就是城鄉之間的區別,包括環境,更包括孩子。面對着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他們明顯沒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識的抗拒。但是我們花了心思去與他們遊戲,與他們説話,他們才慢慢的接納我們這些大哥哥姐姐們。可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也是從他們的年紀裏走出來的。他們的心思我們懂——他們缺少了一種關愛。而我們將盡我們所能,給他們心靈上帶來一點關愛。

此次我們實踐隊在一起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卻建立了非常棒的友誼!我們一起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但我們確實快樂的,我們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一起吃飯,相互幫助。感覺這種感覺很棒,很難得。這幾天雖然很累,但收穫了這番友誼,是值得的!

三下鄉”的目的,就是在學習之餘,鍛鍊我們大學生的意志,提高我們的思想。我們通過在大學的學習,要儘快的成為對現代化建設有用的人才,適應社會新的需要。那麼,在學習期間,我們就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的準備!

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大學生活以來首次親身步入社會,儘自己能力將學到的知識用應用出去。同時也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以後的社會生活積累了很多經驗。最後希望我們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五

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温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台,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説,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六

開學一半,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讓我愈加了解留守兒童是什麼樣的有羣體,也讓我為他們感到心疼。這個世界總是會有這樣的一個羣體,儘管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可是社會也也越加的殘酷。所以本次實踐活動真的讓我有了很大的體會。

現在的我已然成為了大學生,我也是從村裏出來的,所以我瞭解我自己的村子情況,為此這次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地點就是我村——xxx村。我們村子雖然還可以,但是村裏人也還是有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的。在我們村裏就有好幾户目前家裏只有爺爺奶奶陪伴的,父母都是出門打工去了的,平時很難回來一趟,一般都只有過年才回來,也就只有幾天。這次因為活動,我去對他們進行了瞭解,並在瞭解之後,發現他們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窮。即使他們也都在上學,但是身上穿的衣服是補了無數次的,身上的鞋子要不就是大了,要不就是小了。家中真的是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了,用的灶台竟然還是土堆得,我都無法想象自己要是這樣會是個什麼樣的情境。

因此在瞭解之後,我們對其進行了關照,買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也對其的家進行了清理,幫這些兒童買了秋冬衣服和書包,並幫他們的情況上報到村裏的辦事處登記,以為他們爭取到貧困補貼。在做完這些事後,看到他們的爺爺奶奶和孩子臉上的那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表情,真的特別的心疼。雖然我們是同村的,但是我的家庭也是屬於小康的,而且我父母都是陪伴我長大的。以前知道村裏有這麼幾户貧困户,但是不知道是這樣的境況,無法感知他們的痛苦和對生活的無奈。可是他們還那樣的堅強,真的讓我很敬佩,亦難受。在他們都看到家裏新添的物品時眼睛裏透露出來的淚水是,我更加的慶幸自己來對了。最後他們對我們表示了感謝,真的是特別乖巧的一些兒童。

經過了這次對他們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愛活動,我希望未來也能幫助到他們一些,也希望村裏能夠關注到這一些人,幫助他們擺脱貧困。當然此次的活動我也感觸非常大,原來留守兒童是這樣的一個境況,根本無法做出比較,只覺得讓人悲傷。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可是貧富的差距也拉得越來越大,不禁感歎社會的不公平,可是這現象也是一直都在去解決的。只是趕不上變化的速度。但此次經歷終將讓我明白我們應該對這個羣體多一些關愛,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是有美好的一面。

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心得體會 篇七

近期,我參加了xx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在這段時間裏,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温暖與慰問,宣傳了消防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台,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説,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出國留學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八

留守兒童的工作在我們重慶是非常重視的,各個學校都很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以及他們的身心健康。我作為一名班主任,理所應當要對我班留守學生格外關注,特別是要關注像某某同學那樣的雙親外出打工、心理健康有問題的留守學生。通過研究和實驗,塬來“愁眉不展”的某某同學又變得“喜笑顏開”了。下面就談談某某同學“愁眉不展”的成因分析和“喜笑顏開”的演變回顧。

一、“愁眉不展”的成因分析

父母背井離鄉,為“創造美好的生活”去了浙江打工。他們除了回家和孩子一起過春節外,一出去打工就很少有聯繫。某某同學缺少了父母的經常性關愛和監護,又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重要時期,由祖父母教育意味着由文盲來撫養他。因為他的祖父母多是亂喊亂叫,只怕孫子磕着凍着,雖有教育孫輩的精力和體力,卻沒有教育孫輩的能力,也不會有教育孫輩的文化素養,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從他上課喜歡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舉動,我可以知道他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來獲取同學們的信任、讚許;但因為回到家卻感覺沒人關心、陪伴、傾訴,所以就逐漸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作業不及時完成,電視機陪伴做作業,不講個人衞生;心情不順時常罵人,處理事情不能沉着冷靜,而且愛管閒事,喜歡亂插嘴。因此,他難以和同學和睦相處,只是孤鳥一隻;同學碰一下就以為是在打他,自然而然就哭了起來。在受到同學欺負和嘲笑以後,回到家就自我封閉,自暴自棄;對祖父母的牴觸心理就越來越重,往往採用千聲不開口等過激行為來回應;結果綜合分析能力日漸消煺,成績跌落難以提高,愁眉不展。

二、“喜笑顏開”的演變回顧

我從某某同學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言行表現各方面入手,處處留心觀察,進行訪問和談心,發現問題及時詢問了解,時刻注意關心和愛護他。比如: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時常利用放晚學以後的時間與他溝通,面對面地指導學法、批改作業、輔導功課,教給他漢字的書寫筆順規則,讓他揚長避短,改掉那些壞習慣,幫助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當他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悦;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激勵與困難做鬥爭,讓他永擎不斷奮進的火炬。還有,在安排座位時,我安排了一名學習有潛力、上進心強的同學與他同桌,幫助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課堂上專心聽講,作業與時俱進,學業與日俱增。

我積極與某某同學的代理監護人祖父母溝通,與村支部書記某某同志取得聯繫,把家訪工作落到實處。我在家訪中積極指導他的祖父母認真履行監護職責,幫助他們對某某同學進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保護,建議並指導他利用電話與父母溝通,感受父母的親情,祛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進行全程跟蹤管理。記得有一次放晚學,他爺爺接他來了,可不知什幺回事,某某在和同學拌嘴。他爺爺看見以後,就把他拉上摩托車準備走了。可就在上車時,那幾個同學發怒了,一起圍住他,用腳使勁地蹭他的摩托車,揚言叫他第二天別來上學。晚上,他爺爺打電話把事情告訴了我。我説:“明天你送他上學來吧,我在學校等你。”第二天,他來了,我把那幾位同學也找來了。經過了解,那幾位同學還在為某某七年級年級時罵他們的事情而故意找茬呢。我狠狠地批評了那幾位同學,並且讓他們當面認錯道歉、握手言和好,保證改正錯誤。從此,某某同學心裏踏實了,臉上逐漸地有了微笑,學習也更加勤奮了。

我從學校內外生活中的小事去具體關愛他。我時常幫助他正確處理好每一件小事,讓他知道哪些話應該説,哪些話不應該説;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引導他多與同學溝通,做個文明學生,用微笑面對每一天,少與同學斤斤計較,努力做到心胸開闊,不鑽牛角尖,幫助他消除與同學之間的積怨,把自己融合到集體中去,想方設法使之樹立自信心,在興趣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在主動中學習。

你瞧!某某同學的母親終於不外出打工而在家陪伴他了;他本人現在也成熟多了,學習積極性日漸高漲,學習成績穩中有升,放學以後也能夠一個人大膽的走路回家了;同學們不但不再欺侮他,而且時常與他一起探討問題,一起遊戲,一起作業。五年級期末考試語文59分,數學60.5分;六年級開展實驗以後,備受班主任等全體師生的關注,心情逐漸開朗起來,期會考試語文68分,數學74分。

實踐證明:假如我們教師、父母都能從生活的具體小事中、學習的點點滴滴中給留守學生真實的關愛,那孩子們的世界將會陽光燦爛,人人都能喜笑顏開!

當然,農村“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站在對後代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與家庭、社會各界密切合作,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為祖國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九

古往今來,家長對孩子最殷切的期許莫過於“望子成龍”,然而,對於怎樣去培養和教育孩子,每個做家長的往往感到困惑,不明白該何從入手。孩子的培養與教育關乎其未來的人生旅程,也關乎做家長的職責。

我班眾多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雖然在外經商、務工,可是大多的父母無法將孩子接到自我身邊一齊生活,只能留在家裏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很多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構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家庭、社會影響頗深。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着自我,努力使自我不會愧對於代理家長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我的教學工作如下: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教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景。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全日制寄宿等服務等。異常是生管教師謝孝忠的職責心很強,經常晚間起牀幫忙小同學蓋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間更加對學生的關心,一旦發現學生有病,立刻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還要自我掏腰包。

3、學習上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他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還評上縣“三好生”,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國小的學業;趙伏棗和張小珠教師自我掏腰包買蛋糕、水果給班上的留守兒童過生日;常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齊散步、拉家常,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景,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教師;每當逢年過節,學校都把他們當“貴賓”,在經濟十分拮据的情景下給每位留守兒童買節日禮物。

4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幹部協助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我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歡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5、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此刻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必須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麼多,無形中給教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於這些重重的困難擺在我們教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團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景,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繫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能夠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景。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台,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堅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供給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5、健全”留守”檔案、便於信息捕捉。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景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景、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6、堅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着家裏的孩子,可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堅持聯繫,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教師總不能看着這些留守兒童的杯具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景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經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堅持聯繫,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髮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景。許多家長照着這種方法去做起到進取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着正確的軌跡發展。

7“第二家長”言教、發展良好事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程。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職責。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進取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788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