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1

一口氣讀完《樑家河》,輕輕的合上書頁,青年習近平在樑家河“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深深地震撼了我。聯想起剛剛結束的18個月駐村經歷,既為自己追隨人民領袖的足跡而感到自豪,又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深感慚愧。有無數的感慨欲噴薄而出,俱化為扉頁上的一句話“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樑家河學問之大在於他根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發源於習仲勛紅色革命傳統嚴格的家教。習近平在前往樑家河時,隨身攜帶着兩大箱書,是村民們可以眼見的,而帶來的融於血液中紅色革命傳統是村民們不可眼見的。在七年知青歲月中,青年習近平在昏暗的油燈下,如飢似渴的學習,在艱苦繁重的勞作中歷練,一面在書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營養,一面進行着他的農民化實踐。

在生活中“從不抱怨、不訴苦、很堅強,見識多廣,性格隨和,説話不偏激也不保守,為人很實在。”理論上的認知,指導着習近平在知青歲月中開拓創新、快速成長,立下為人民服務、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志向,繼而在持續的實踐中又進一步將理論認知愈來愈趨於完美,與樑家河的工作生活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這種理論認知,實踐於一村,便為全村人民服務,可使一村欣欣向榮;實踐於一縣,便為全縣人民服務,使一縣飛速發展;實踐於一國,便與全國人民血脈相連,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最終帶領全國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碩成果,併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樑家河學問之大在於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偉大事業。這一偉大事業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種空想,是要通過堅韌不拔的真抓實幹來達成並必然可以達成。

青年習近平在樑家河的七年,從一個北京娃蜕變為一個村裏娃,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向羣眾學習,但又不僅僅向羣眾學習,以開闊的視野、無畏的膽識、有力的擔當帶領羣眾在樑家河建沼氣池、鐵業社、縫紉社、淤壩造田,成為人民羣眾信任的大隊支書,成為全縣優秀的基層幹部。

他為何總能事事走在前頭,敢於排除萬難,大膽做事,是因為青年習近平堅信只要是真心誠意為人民羣眾辦好事,就不擔心上級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學調查研究基礎上做事情,就不擔心會失敗。青年習近平的“多動腦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動的巨人”等準則影響培養出隨娃、鐵鎖、黑子等一眾能幹的基層領導,為樑家河後續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產業等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帶來了如今樑家河的富裕安康。

樑家河學問之大在於始終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青年習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他“求知若渴”,紮根人民、團結羣眾。既虛心做人民羣眾的學生,又擔當起人民羣眾的領頭人。事為羣眾所謀、心為羣眾所想、行為羣眾所達,在樑家河經歷七年歲月的積澱,他從馬列名著中汲取營養,從人民羣眾中獲得智慧,從創新實幹中鍛煉出火候,從黃土高原的根脈裏孕育出樑家河的“大”學問。

這個學問雖冠以樑家河之名,卻不獨為樑家河所用,在中國大地上普遍開花結果,乃至於向全人類提供智慧支持。這個大學問上以承接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華,下以開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學問五千年來從未斷絕,綿延含藏於中華人民的血脈之中,由青年習近平在樑家河以馬列主義啟出,於青萍之末,扶搖直上雲海。

在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作為一名宣傳思想戰線的幹部,我要認真學習樑家河的大學問,深入汲取樑家河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以“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精神,將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和祖國的前途與命運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成為知行合一的實幹者。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2

?樑家河》這本書是一本反映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紀實文學,以《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窯洞里長滿了故事》、《一聲聲喊我小名》、《我們走在陽光路上》四個章節34篇文章,講述了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離開了40年的樑家河村的事情。

讀完《樑家河》後,給我的感受有四點:

一是牢記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總書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總書記卻“痴迷”於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幹部,不僅要有計劃的學習、還要高效能學習。要把學習作為提升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是習總書記、知青們和羣眾的親密聯繫。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的七年與羣眾一起吃玉米糰子,住窯洞,睡土炕,打壩挑糞,建沼氣,和羣眾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離開樑家河的時候,家家户户與其話別。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與羣眾交往,才能融入羣眾,做好羣眾工作。

三是對待工作必須兢兢業業。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從羣眾的立場出發,他帶頭打造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經銷社等,贏得了羣眾的廣泛讚譽。工作必須站在羣眾角度,真心實幹,才能贏得羣眾的支持。

四是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堅定信念、不怕艱苦、敢於拼搏、紮實工作。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在實幹中錘鍊黨性、提升修養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3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印在《樑家河》封面上的這句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樑家河時對年輕人和孩子們説的話。樑家河是一所學校,用真實的歷史細節,生動地再現了總書記在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為當代青年特別是法院幹警幹事創業提供了鮮活教材,為錘鍊黨性提供了生動範本。

書中真切反映了總書記回到樑家河時的生動場景和對鄉親們的綿綿深情及關心牽掛。一聲聲呼喚鄉親們的小名,親切自然拉家常,村裏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讓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問時,總書記脱口而出:“我確實把自己當做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啟程點……我現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觀念,很多基本的特點,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他教了我做什麼”。飲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論走的多高多遠,不論做什麼工作,心中裝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初到樑家河,艱苦簡陋的環境,窮困飢餓和繁重的農活都沒有將這位年輕人打敗,在磨礪中他虛懷若谷,不忘修身,刻苦學習,脱胎換骨。習總書記的讀書範圍非常廣,從文史哲學到外國名著,甚至美術作品和當地縣城文學期刊都是他閲讀的涉獵範圍。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實踐中也一樣,書中寫到,在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時,青年習總書記始終腳踏實地做實事,親身調研取真經。正是這種追求真理的精神,讓習總書記在實幹中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年輕人,正要學習總書記這種精神,幹事創業、追求真理都要要一往無前,永不鬆懈。

“做行動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來到世上,就是要為人類做好事”,“要想辦法巧幹,避免苦幹”,“領導幹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這些曾經受過習總書記深刻影響的人們,在他們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當地人民羣眾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青年法官,尤其是基層法官,如何在平凡和瑣碎中書寫人生的精彩,為人民羣眾和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書中給了我們答案——“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羣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

4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樑家河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整潔的農家小院,灰瓦蓋頂的平房,新修的柏油馬路……樑家河,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經是築夢的地方,如今是夢想成真的地方。樑家河的巨大變化,讓我們青年一代深受鼓舞,讓我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樑家河》這本書為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歷練過程,更是讓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禮和昇華,也為自己下一步工作指明瞭努力方向。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4

冬天我從延川縣最東邊的碾盤村歸來時,通往樑家河的高架橋還在建設當中,那是我第一次聽説樑家河這個地方。最近讀完紀實文學《樑家河》,近距離、深層次的感受樑家河,真正悟到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些金句的深刻內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迎來了戰後經濟的騰飛,而在中國大地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運動,讓數以千萬的知識青年來到了農村的廣闊天地,知識青年下到農村鍛鍊雖然給農村帶來了知識,讓農民開始識字,讓農村生活變得豐富,但同時卻給本就單薄的經濟增加了負重,俗話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經濟是一切的前提,一到青黃不接時就拄個木棍要飯總不是長久之計。

誰不想把爛包的光景過好,誰不在為能吃上一口白饃饃而賣力!這是數千年來陝北人與天鬥與地鬥不變的信念,他們在千溝萬壑中磨硬了老繭磨深了皺紋,卻磨不掉對生活的希望,而如今我們共產黨人把這個希望變成現實,可以説和當年的知青歲月是分不開的,因為那時的困境給很多知識青年上了一課。從那時起,有很多和習總書記一樣的知識青年開始在農村實踐中體悟思考中國未來的發展。

在樑家河的7年時光,習近平等知識青年從老百姓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陝北的人情世故是在黃天厚土中一撅頭一撅頭挖出來的,是隔着圪樑樑一聲聲一聲聲吼出來的,哪怕是一撮土都飽含着人情味,老百姓時常把最好的東西送給習近平等人,在那個年代一罈酸菜、一碗米飯相當金貴,把糧食送給別人就相當於把自己的生命續給別人,這樣的真情怎能不讓人滿心感恩呢?我想習總書記説的“不忘初心”就是對老百姓善良的迴應。在農村,百姓尊重能人,也就是肯吃苦肯動腦的人,在蝨子橫行、温飽不豐的年代,習近平和勞苦大眾一起衝在一線幹在實處,苦中作樂磨練意志,通過打土壩、辦鐵業社等提高生產力的形式為樑家河人民造福,得到羣眾的尊重,我想“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是一句空談,“人民公僕”不是一個代號,一切的一切都在於為人民服務。

如今的樑家河發展的這麼好,是因為有一批黨員幹部傳承了當年全村奮鬥的靈魂,在習近平7年的知青歲月中也給黨員羣眾播撒了優良信念。“一碗水端平”就是至今樑家河一個很好的理念,孔子説:“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習近平在擔任樑家河支部書記時,為人處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讀後感.影響着一代代的村裏人,這在發救濟糧時得到了很好體現,這樣的理念使得樑家河村級經濟得到長久發展。“公僕本色”也是樑家河村幹部的準則,一位詩人曾這樣感觸:“不要忘山鄉水村的那些母親,不要忘一同睡過破炕蓆的兄弟,也不要忘縫縫補補的姐妹情誼,他們的煩惱和困難要多多深思,這是我們的本色也是我們的來歷。”習近平在樑家河的日子裏時刻為羣眾生計着想,為了人民不遠千里去學習沼氣技術,帶領人民建沼氣池,後來離開陝北去福建直到成為我們的國家主席,依然把人民羣眾裝在心中,對於樑家河的關心情真意切,這樣一心為公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樑家河的黨員幹部,在樑家河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公僕本色鋥光發亮。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如今的我們在信息時代的渲染下顯得有些浮躁,閲讀《樑家河》正是沉澱昇華的過程,讀進去,讀深入,你會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如何接駁好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傳承樑家河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年輕人深思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5

以樑家河的民本思想為指引,創作“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可以説《樑家河》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語言質樸,字字飽含着真摯的情誼,在讀其中幾個章節的時候,我幾乎無法抑制地流下了熱淚。

四十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才十五歲,就要揹着行李到當時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樑家河插隊。在那裏一待就是7年。從一個白淨的城裏娃鍛鍊成了一個幹農活從不“撒奸兒”的好把式;從一個講普通話的北京人變成了一個張嘴就來陝北話的黃土高原漢子;從一個先後寫了10份入黨申請才被批准入黨的年輕人,成長為當時樑家河的黨支部書記。

真是難以想象,在此期間,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如果沒有一種鍥而不捨、堅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的堅定信念是難以支撐的文章。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和真情實感,贏得了全體村民的愛戴和不捨,譜寫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蕩氣迴腸的壯麗詩章

掩卷深思,樑家河真不簡單,不能小看,這的確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苦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堅信光明,也許它就是一個磨礪石;困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團結一心、鍥而不捨、堅韌不拔,沒有什麼不能戰勝;挫折算不了什麼,只要初心不變、堅定信念、牢記使命,興許它就是一塊試金石;百姓的心裏有桿秤,羣眾的意願大如天心得體會。所以,《樑家河》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認真讀、反覆學、細細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學以致用”。

作為一名基層文學藝術工作者,今後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堅決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立足本職、結合實際,身體力行地帶領全縣文藝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多創作出一些“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盡力為城固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貢獻。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6

紀實文學《樑家河》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樑家河的生動場景及40多年來對樑家河鄉親們的綿綿深情和關心牽掛,講述了他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等發展生產的為民情懷以及刻苦學習、不忘修身的勵志故事,讓讀者深刻認識到青年習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窯洞裏讀書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通過描述樑家河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為讀者展現了樑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培根曾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從“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窯洞里長滿了故事”“一聲聲喊我小名”和“我們走在陽光路上”四個部分中,我讀到了天降大任於斯人前的痛苦與磨難、奮鬥與拼搏、智慧與擔當,更找尋到了作為一名知識青年、一名公務員的職責之所在、使命之所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幹部就是新時代的新知青,我輩要接好歷史的“接力棒”,在自己的基層崗位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

1955年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了這羣特殊的存在,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他們的選擇不僅僅是一種無奈,更多自主作出這種選擇的人體現的是一種無私奉獻、一種為民情懷。這點,是我們這些公職人員特別需要學習的。

都説時勢造英雄,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做貢獻的機會。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我身在改革開放以後,沒有體驗過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時代。和成長在那個年代的他們相比,物質上我們這一輩有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也有着更多的選擇。我們這些成長在新時代的青年,以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當前這個嶄新的同時又充滿挑戰的新的時代,以什麼樣的付出去回報這個我們成長成才的和平富足的新時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7

樑家河村位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插隊7年的地方。近日,反覆研讀紀實文學《樑家河》,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樑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兒”。書中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村的青春歲月,記錄了他從初到樑家河的迷茫到堅定為人民做實事的心路歷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可從書中不斷汲取積極向上的力量、心繫羣眾的為民情懷、敢於擔當有為的責任使命、艱苦磨礪的韌勁,用青春之脊樑扛起新時代復興之夢。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前行方向。習總書記曾強調:“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這是對青年的殷殷期待和諄諄囑託,為廣大青年奮勇投身新時代、接力建功中國夢指明瞭前進方向。青年幹部是一支祖國建設的重要力量,理應率先垂範、身先力行,爭做學習的先行者,不論是上級文件,還是興趣書籍,都要力爭先學一步、多學一些、深學一層,實現幹一項業務、學一項精髓、成一領域能手,不斷豐富知識貯備。 陝北高原鑄就了習總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不變的信念,《樑家河》是有力的“實踐平台”,作為青年幹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樑家河”,積極投身基層,艱苦磨礪,用青春之年華淬鍊心志,強化理想信念。

二要發揮實幹精神,苦練服務本領。有為才會有位。實幹是青年幹部的“基本功”,只有腳踏實地實幹、苦幹、巧幹,才能不成為“庸碌人”。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經歷就是對青年人努力前行最好的指引,青年人理應少説多做,踏踏實實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不講任何理由和藉口,充分發揮青年人實幹精神,實實在在的苦練服務本領。要牢固樹立“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把握機遇,找準定位,順勢而為。做到從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結束,對定下來的工作、承諾的事項,盯緊抓牢、一抓到底,真正做到説到和做到相統一,不讓工作年復一年的“濤聲依舊”。青年人更要樹立“精品”意識,高標準、嚴要求,好中求好,優中求優,幹一流工作,創一流成果。

三要不忘初心不忘根,砥礪奮進做實事。習總書記説:“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 樑家河曾是一片貧瘠卻淳樸的黃土地,一方艱苦卻磨礪的紅色熱土,可正是小小的樑家河,卻藴藏了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大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始發站”,隨着閲歷的增加,職位的變化,我們在人生的“列車”上不斷前行,會經歷“有的人下車、有的人上車”,亦會經歷形形色色的人羣,可唯一不變的是那些砥礪奮進做實事的歲月和經歷,我們要守護好夢開始的地方。無論日後走向什麼的崗位,經歷過多麼輝煌的過往,都要牢牢記住那些培育過我們、鼓勵過我們、幫助過我們的地方和人。樑家河精神需要實踐傳播,需要內心感悟,我們每個共產黨人都應時刻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不忘本,砥礪奮進做實事。

90後梁家河讀書心得體會篇8

?樑家河》一書主要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869年1月至1975年5月在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樑家河村插隊的七年知青歲月及其深刻感悟。在那個激情昂揚的歲月,在艱苦的環境之下,習近平帶領羣眾戰天鬥地、擺脱貧困的實踐生活讓他完成了人生的巨大曆練,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堅毅的品格。樑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啟蒙地,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縮影,更是廣大黨員幹部接受精神洗禮的聖地。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品讀了這本流淌着紅色基因的紀實文學《樑家河》,感同身受,感到特別親切。這是一部吸引人、打動人、啟迪人、感召人的心靈教科書,是我們學習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

作為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品讀《樑家河》,就是要從中感悟書中樑家河精神,也就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樑家河的點點滴滴藴含習近平總書記為民造福、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樑家河》全篇貫穿“初心”、“為民”、“奮鬥”、“實幹”四個關鍵詞,對於新形勢下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方面,要體現到認真學習上。在樑家河人的印象裏,習近平常常看書,吃飯時看,上山放羊時也在看,這種愛學習、愛讀書的知識品格不僅是習近平的人生寫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務樑家河羣眾的力量。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好學精神,沉下心來,消除浮躁心理,加強學習,讀書修身,厚積薄發,聚沙城塔,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為服務羣眾,搞好工作守好學習的耐力和定力。另一方面,要體現到推動追趕超越上。習近平當選樑家河支部書記後,憑着實幹苦幹的精神,帶領村民修大壩,挖水井,建立沼氣池,種植蔬菜,幹了樑家河鄉親們幾十年想幹卻沒有乾的事,使樑家河成為遠近聞名的好村子。習近平這種帶頭實幹的作風,正是共產黨人的鮮明特徵,充分體現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風範。新時代,新徵程,當前處處迴響追趕超越的奮進足音,在落實“五新”、“三區四化”戰略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將樑家河精神轉化為推動日常工作的強大動力,不忘初心,砥礪前進,擔當作為,創先爭優。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勉勵每一箇中國人要堅持學習,嚴於修身,埋頭苦幹,攻堅克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早日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習近平説:“當領導要一碗水端平。”為民做事,就要公道。在樑家河為村民分配救濟糧時,為了公平公正,習近平帶領全體村民挨家挨户查看存糧情況,根據存糧多少進行分配。這樣做不僅讓羣眾接受、信服,還影響身邊一批人做事多動腦經、不能有私心,不僅要把水端平,還要讓碗裏有水,從注重公平到提高效率。立足當下,當樑家河成為一種精神,少年習近平身上閃耀的“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敢為人先、實幹擔當、一心為民”的品質跨越時空,融入我們每個人的心裏,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7zn4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