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1

6月30日,在熟讀《樑家河》一書後,我有幸隨着區人社局全體黨員踏上樑家河這片神聖的土地,近距離參觀《樑家河》書中講述的一幕幕情景、一處處實物,詳細瞭解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度過的七年時光。

習近平總書記説:“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總書記當年離開北京插隊到樑家河,從一個15歲的少年成長到22歲的青年,從被動、牴觸地適應這片土地到主動、用心地帶領這片土地上生活貧困的鄉親們戰天鬥地、創造新生活,是這片寬厚包容的土地接納了當年無依無靠的他,是這裏樸實、厚道的鄉親們從自己嘴裏省下糧食分給他吃,是這裏的黃土地用7年時光磨練了他,讓22歲離開樑家河的習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對未來充滿了自信。反覆閲讀《樑家河》一書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從陝北黃土高原上走出來的“人民公僕”——習近平,他身上所承載着的如黃土厚實般堅韌、沉穩的性格,以及透過這些所折射出優秀共產黨員忘我、無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這次走進樑家河實地參觀,是一次精神洗禮,腦海中彷彿閃過一幕幕樑家河人民挖沼氣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墜壩火熱的勞動場景。年輕後生們撲滿灰塵的臉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婦們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歡欣笑容,老人們爬滿皺紋的臉上被歲月寫下的滄桑,孩子們迎着新時代的朝陽茁壯成長,這裏孕育着希望,這裏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這塊曾經貧瘠的土地用實幹孕育出了中國夢新的希望。

通過閲讀《樑家河》,又走進樑家河,,我對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有了新的認識,也對樑家河有了新的解讀。這次在樑家河實地參觀學習,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做一名幹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2

近日,細讀了《樑家河》一書,感受頗多。該書記錄了習總書記七年知青的艱苦生活和成長經歷,展現了青年時期總書記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為民造福的初心,也給我們基層的黨員幹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樹立了榜樣。

我們黨通過的奮鬥,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面對十九大確定的三步走到兩步走戰略,新的征程,路險且艱,我們任重道遠。

書中習總書記説,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羣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做為一名鄉鎮幹部,要在新時代偉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貢獻,就必須樹立堅定的信心,植根羣眾,融入農村,把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實幹巧幹,全面提升農村經濟水平和農民生活條件,打贏脱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奠定堅實的基礎。

堅定黨性信仰,夯實執政基礎。黨員幹部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需要不斷昇華,堅定黨性信仰對其至關重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武裝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荊斬棘,直抵彼岸。習總書記在樑家河自學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擔任村支書期間率領羣眾改變了面貌,完成自我昇華,踐行了黨性信仰。我們也要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和力量。一要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斷加強作風建設,讓思想奠基黨性塑造發揮實效,使鎮村幹部主動作為。二要借村兩委換屆機遇,選出一支人品好、素質高、能力強,愛農村、愛農民、懂農業的農村帶頭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能人提供一個平台,為鄉村振興夯實人力資源。

強化責任擔當,打贏脱貧攻堅。在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生活中,他把自己看成是黃土地的一部分,與羣眾融在一起,鍘草、挑糞、放羊、修地,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改變貧困山區、傳播知識文化的責任驅使着他,在離開樑家河時他説,我有一種想法,如果將來我有機會從政,我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做實事改善貧困地區羣眾生活是當頭大事。一要在產業培育上用足心思,緊緊抓住產業增收這個牛鼻子。圍繞全縣兩長兩短+n個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加大規模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二要加大技術培訓和政策宣講力度,讓羣眾不斷加深對各項政策的理解,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掌握,培育出一批新的農民隊伍,示範帶領脱貧致富,提升羣眾自主脱貧意識。

開拓發展思路,壯大集體經濟。大力推進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羣眾模式,打造產業示範基地,以集體經濟成功效應,推動各村特色集體經濟產業落地生根,真正讓羣眾在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中得到實惠。同時,通過集體經濟的壯大,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民風民情,為創建和諧社會打牢經濟基礎。

習總書記的樑家河精神所傳播的農村生活是鮮活靈動的,是感人肺腑,更是引人深思的。七年的知青生活體現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更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不斷學習實踐。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3

受到極大的觸動,深切感受到習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和勵志奮鬥的使命。 近日,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學習了《樑家河》,

樑家河,這個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山溝裏的小山村,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插隊地方,從1969年開始,他在這裏度過了七年的崢嶸歲月。1974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組織帶領羣眾修道路、打淤地壩、辦鐵業社、縫紉社、建磨坊代銷店、打大口井、發展沼氣,引領羣眾向過上好光景奮進。當年在樑家河,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習近平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那個年代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習近平在樑家河與鄉親們同甘共苦的青春歲月,使習近平經受了磨礪,鍛鑄了筋骨和靈魂。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不經風吹雨打的洗禮,就看不到最美麗的風景。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地回憶,“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青年時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最容易迷失的時期,陝北七年,習近平從那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一路走來,面對惡劣的環境,他也曾有過迷茫,但心中始終不變的是為人民辦實事的樸素理想,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仍一步一個腳印,向着心中所向,跋涉前行,沉澱至社會實踐的最前沿,最終譜寫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華章,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但不要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雖然艱難困苦,但磨練了他的意志,也讓他從走上社會之初就與最底層的羣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從此,樑家河不再只是生命中一段曾經的過往,更是他為民謀福祉的初心萌芽,宗旨意識紮根生長的地方,這段經歷是哪一座象牙塔裏都學不到的真東西。“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這個大學問,是忠誠、是擔當,是不忘初心,是求真苦幹,是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想要在塵囂煩躁、物慾橫流的宂繁時代堅守本心,不迷失自我,就要時刻牢記心中的樑家河,矢志不渝傳承好黨的奮鬥精神,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總書記的理論精髓都來源於他在實踐中對真理的求索。《樑家河》的小故事中,藴藏着無限的大學問,我們每個人都要向樑家河學習,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在崗位上建功當代,築夢未來!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4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印在《樑家河》封面上的這句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樑家河時對年輕人和孩子們説的話。樑家河是一所學校,用真實的歷史細節,生動地再現了總書記在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為當代青年特別是法院幹警幹事創業提供了鮮活教材,為錘鍊黨性提供了生動範本。

書中真切反映了總書記回到樑家河時的生動場景和對鄉親們的綿綿深情及關心牽掛。一聲聲呼喚鄉親們的小名,親切自然拉家常,村裏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讓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問時,總書記脱口而出:“我確實把自己當做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啟程點……我現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觀念,很多基本的特點,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他教了我做什麼”。飲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論走的多高多遠,不論做什麼工作,心中裝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初到樑家河,艱苦簡陋的環境,窮困飢餓和繁重的農活都沒有將這位年輕人打敗,在磨礪中他虛懷若谷,不忘修身,刻苦學習,脱胎換骨。習總書記的讀書範圍非常廣,從文史哲學到外國名著,甚至美術作品和當地縣城文學期刊都是他閲讀的涉獵範圍。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實踐中也一樣,書中寫到,在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時,青年習總書記始終腳踏實地做實事,親身調研取真經。正是這種追求真理的精神,讓習總書記在實幹中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年輕人,正要學習總書記這種精神,幹事創業、追求真理都要要一往無前,永不鬆懈。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5

1969年1月,不滿16週歲的懵懂少年習近平從首都北京來到“窮山僻壤”的黃土高原一個小山村延川縣樑家河。從此,在窯洞一住就是七年。這七年,讓我們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羣眾思想的誕生過程。

陝北七年,當知青們受不了惡劣環境難以生活而紛紛離開的時候,他還住在一個老百姓的窯洞裏。他説他並不感到寂寞。因為晚上的時候,村裏邊那些半大小子都會圍過來聽他講故事。大家有什麼吃什麼,晚上一起蓋幾個破被子,互相用身體來互相取暖。為什麼大家對一個十來歲的小夥有如此的親近感、親熱感。為什麼其他幹部開會時,羣眾説閒話,基本上沒人聽,亂哄哄的開始,稀裏糊塗地結束。而他開會,大家靜悄悄。因為,他沒有把老百姓當外人,他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鑄造江山的主人,共產黨離不開老百姓。他不説大話、空話,都是大實話,都想聽的話,他乾的事都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地為他們辦實事—習近平)。

為老百姓建沼氣池,解決了他們的取暖做飯,為老百姓建淤地壩,使他們多打糧食,解決肚子問題,修男女廁所,解決上廁所的尷尬問題,切切實實地為老百姓謀幸福,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過了“五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拉近了與人民羣眾的距離。據習近平總書記回憶,晚上,窯洞裏有四五個小夥子陪着我,晚上不僅是他們,村裏的其他人,都是陸續地吃完飯以後進了我的窯洞,來串門,來聽我講古今,因為我的故事多啊。問我這個問我那個,北京什麼樣子,知道還有國外,美國是怎麼回事,很好奇。你們都吃些什麼,在北京吃什麼,什麼最好吃,你們都還見過什麼稀罕事,《三國》、《水滸》、《紅樓夢》是怎麼回事。後來我就給他們講了,講《三國》、《水滸》、《紅樓夢》,跟大家都是成為好朋友。面對數次申請入黨屢屢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幫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當他上大學離開樑家河時,因為睡得比較晚,早上一起來推開門呢,外面都站滿了老百姓、鄉親們,因為我在裏邊睡覺,靜靜地等,感動地哭了。正是人民羣眾這些心靈饋贈,讓習近平總書記的心與老百姓緊緊連在了一起,人民情懷與日俱增,日益深厚。

七年多的知青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形成深厚人民情懷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們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他成為全黨的核心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和深厚的羣眾基礎。他從小受革命家庭的紅色薰陶,15歲上山下鄉,在陝北黃土高原度過艱苦的知青歲月,然後進入清華大學這個最高學府學習知識、開闊眼界。大學出來後又進入高層領導機關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眼界、增長了才幹。緊接着沉到縣裏直接當縣委書記這樣的“一線總指揮”,一直在改革發展穩定前沿摸爬滾打,在縣、市、省重要領導崗位做實際工作。從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從普通公民到國家主席,從下層軍官到軍委主席。從西北到華北,再到東南沿海地區。中國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都待過,黨和國家各個領導層級都幹過,農民、大學生、軍人、幹部都當過。這麼豐富的閲歷,在這麼多重要領導崗位上歷練過,有這麼長時間的實踐積累,所有這些都是幹好領導工作的寶貴財富。

人們常説“厚積薄發”、“多年磨一劍”,這就是典型的厚積薄發,這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劍。始終把對人民負責作為自己的天職,心裏時刻裝着人民、感情貼近人民、奮鬥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以百姓心為心”、“權為民所賦”的真諦。歸結起來是一句話:習近平總書記這個全黨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羣眾基礎和實踐基礎的,是黨和人民之福,是國家和民族之幸。毋庸置疑,基層幹部的艱難經歷,為習近平總書記從政後形成堅持走羣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的執政理念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不由得使我想起,2015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脱貧致富座談會上第一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脱貧致富是不完整的,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樣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還要做到精準扶貧。在他的身上,無不閃爍着羣眾思想的光芒,時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間。

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的知青生活,身上體現出來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學習。

今天,對於我們檢察機關,來説應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嚴厲打擊發生在羣眾身邊、侵害羣眾利益的犯罪案件,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 閲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 樑家河物業公司讀書心得

★ 讀童年河有感

★ 讀童年河有感

★ 大學生村官參觀樑家河村知青舊居有感

★ 讀好書心得體會

★ 關於讀活法心得體會

★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體會

★ 讀中醫心得體會

★ 讀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文檔為doc格式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6

根據組織安排,認真深入學習了《樑家河》,《樑家河》記錄了七年知青歲月。一幅幅圖片、一篇篇稿件,充分展現了為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頭苦幹的作風,有攻堅克難的意志,有中華復興的夢想。

一、初心是共產黨人的魂。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説:“樑家河,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多次回陝北考察,回樑家河看望鄉親們,時刻惦記着樑家河的發展和鄉親們的生活。始終將自己看做是黃土地的兒子,正是從農民中來,從艱苦的地方來,深入基層,才能始終感知人民的需求,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學問,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由一名15歲的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再到黨的,幾十年來,職務在變,環境在變,但他的初心從未改變。學習樑家河“大學問”,我們就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記職責使命,踐行初心之志,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別樣的人生。

二、羣眾是共產黨人的根。

知青七年間,同樑家河的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過了“五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無論走到哪裏,永遠是黃土地兒子的堅定信念。正如他所説: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羣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身為黨員幹部,就是要始終紮根羣眾之中,以羣眾為師,以羣眾為鏡,以羣眾為秤,把羣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尺。

三、實幹是共產黨人的本。

修淤地壩、挖甜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房等等,儘管困難重重,但堅持實幹就是解決辦法。七年知青歲月,使實現了脱胎換骨式的成長,並觸摸到了一個真實的鄉土中國,培養出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當幹部,就是要堅持實幹為本、幹字當頭,在實幹中歷練人生,在實幹中體現價值,在實幹中為民造福。作為青年幹部,對工作,我們要有擔當,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為企業、為職工做出實實在在的實事,帶來真真切切的效益。

四、學習是成長的階梯

説:“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讀書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尤是年輕時那種對知識的渴求,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誠如村民樑玉明感慨:“他在樑家河待了七年時間,我就沒見他離開過書本,沒見他放棄過讀書。”並且留下了“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經典故事。讀書涉及範圍非常廣,從古典名著到現代經濟,從國內文學到國外名著,豐厚的閲讀量,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無不來自他對祖國優秀文化和歷史傳統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的基石。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把每天讀書當做吃飯一樣平常的事情,書籍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思想、眼界,用書籍來補足我們的精神之鈣、填補我們的閲歷空白,為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理論基礎,更充分做到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通過學習《樑家河》,深刻領會樑家河藴含的大學問,從樑家河的寶貴精神財富中不斷汲取追趕超越的力量,切實發揮示範表率作用,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一級帶着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始終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到集團各項事業的發展上來。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7

連日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鬥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築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着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着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樑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裏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樑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於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後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裏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後,樑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樑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鋭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裏工作,時常遇到羣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裏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麼什麼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羣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裏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説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羣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後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羣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看樑家河書的心得體會篇8

閲讀紀實文學《樑家河》,總書記在樑家河的艱苦磨礪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青年習近平在窯洞裏讀書求知,在磨礪中脱胎換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起“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那麼,我們這一代青年基層黨員幹部該如何淬鍊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優秀基層組工幹部呢?

我們要向總書記堅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對標看齊,把牢思想之舵。我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曆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多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難磨礪自己,在基層幹出一片天地。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我們要向總書記博讀天下的尚學精神對標看齊,鍛造過硬本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痴迷”於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留下了“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作為新時代的基層組工幹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習,在實踐學習,加強工作能力的學習,補足精神之鈣。

我們要向總書記實幹攻堅的使命擔當對標看齊,堅定扛起責任。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境中,青年習近平帶領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説出口,只要説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為基層一線的組工幹部,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着力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加強各領域黨的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突破,體現責任擔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je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