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規劃心得體會 篇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把方向、定目標、繪藍圖、指路徑,彰顯了一以貫之的人民立場,體現了高遠務實的發展戰略,凝聚了治國理政的中國智慧,為第二個百年奮鬥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今後5年乃至1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勾畫了藍圖,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立足本職、乘勢而上。

在深刻認識歷史方向和發展大勢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準,才能看得遠。縱覽以往十三個五年規劃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國情,把握髮展大勢,尊重客觀規律,才能科學回答好未來五年經濟社會如何發展的問題。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正確把握了不變與變、成績與短板、繼往與開來、當前與長遠、國內與全球的辯證法,提出了高瞻遠矚的奮鬥目標和一系列務實管用的發展措施,有利於社會主義新徵程行穩致遠。作為基層行幹部,身處第二個百年奮鬥征程開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深化,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加速拓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找準人生定位與奮鬥目標,把個人際遇融入時代發展大局,做“十四五”時期的奮進者、開拓者、建設者,全行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賽。

二、旗幟鮮明,堅定自信

在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國在“十三五”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取得決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詮釋了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的深刻內涵,充分彰顯了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發展優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各種圍堵遏制中國的聲音和行為,我們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堅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面對“三權分立”“西方憲政”“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站穩立場、敢於亮劍。

三、求實創新、擔當實幹。

要緊緊圍繞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切實將“創新”“人民”“改革”“法治”等高頻詞作為今後工作重點。對於農商行而言,一是創新驅動。勇於創新是業務發展的前提,搶抓機遇是業務發展的關鍵。今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國家關於企業復工復產、生豬養殖、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政府對資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發展的機遇。我行要深入瞭解政府的需要,找準方向積極對接重點項目,不等不靠,持續發力,助推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二是站穩人民立場。認真學習貫徹好民法典,依法維護人民羣眾及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樹立行為準則、引領社會風尚,用實際行動爭當正能量傳播者。三是持續強基控險。風險防控是我業務發展的保障,必須認真做好信用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防控工作,並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合規創造價值”理念,推動我行高質量發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學習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 篇二

作為一名在物流系統口岸一線負責具體單證操作的青年員工,通過認真學習總部“十四五”戰略規劃,我深刻感受到此次總部提出的戰略規劃推動了我們從更系統、更長遠的角度去解決業務發展面臨的瓶頸。

集團十四五戰略重點就是產業鏈經營解決方案和平台打造,聚焦端到端的全程供應鏈服務能力,並通過產業鏈經營的理念進行構建,形成良性互動的物流供應鏈生態。物流作為集團三大核心主業之一、集團產業鏈經營轉型的重要支撐戰略使命定位,我們能否擔當起集團賦予的戰略地位,關鍵是要看能否創造價值、能否創新突破。此次物流十四五規劃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就我自身而言,希望藉助組織的賦能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融入到各個業務板塊的具體操作中,通過完善業務、流程再造,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參與和其他口岸單位協同合作,努力完成自身在業務鏈條中相應的職能,用實際行動貢獻青春力量,助力公司發展!

2021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1100字 篇三

連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引發全國人民熱議。各地區各部門在掀起學習高潮的同時,也在認真擘畫本地區本部門的“十四五”發展規劃。面對深刻複雜變化的發展環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黨員幹部需要錨定奮鬥目標、集聚前進動能、把穩手中舵杆,開好頂風船、走穩新徵程。

開好頂風船,必須繪好“航線”,錨定奮鬥目標。謀定而動,實至勢成。好的規劃設計就是成功的一半。要在充分總結“十三五”經驗基礎上,科學合理起草本地區本部門“十四五”規劃,做到目標明確、契合實際,任務具體、指導性好,措施得當、操作性強;要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通過在線調研、座談研討、專業論證、審議修訂等細緻環節,廣泛徵求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基層羣眾對草案的意見建議,做到能吸收的儘量吸收;要把堅持黨的領導、凸顯“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貫穿在確定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工作措施、制度保障等各個環節,讓整個規劃接地氣、聚人氣、振民心;要認真做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本地區本部門“十四五”規劃的宣傳講解,讓精心繪製的經濟社會發展“航線”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開好頂風船,必須全面發力,集聚強勁動能。一篙鬆勁退千尋。齊心協力開好頂風船,必須集聚強大、足夠的續航動能。要激發黨員幹部的“拓荒牛”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幹部考核工作條例》,落實《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精神,着眼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幹部隊伍素質,優化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引導、激勵幹部不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建設,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豎起千萬黨員先鋒旗幟,讓廣大黨員切實成為驅動航船的重要引擎;要慧眼識才、真誠愛才、科學用才,把黨內外、國內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要堅持常態化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必修課”的學習,握緊強大思想理論武器,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為開好頂風船蓄足強勁動能。

開好頂風船,必須把穩舵杆,當好稱職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領導幹部是實施新規劃、駕馭頂風船的掌舵人。面對新徵程上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羣眾的新期盼,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新時代使命感、責任感,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時代豪氣,義無反顧地扛起“舵手”重任;要帶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四五”規劃、面向2035遠景目標,吃透弄通方針政策,深入一線察實情、出實招,去虛功、去浮華,讓黨的好政策不走樣、不變通、無折扣,讓羣眾得實惠、享幸福;要站穩政治立場,修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紀律定力、抵腐定力,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把穩舵杆,以風險意識、底線意識提前預判、應對可能出現的驚濤駭浪,沿着既定航線把人民羣眾的幸福之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學習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 篇四

每一個五年都是中國前進的關鍵一步,每一個五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説都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此次全會的召開意義深遠。如何在“十四五”期間開新局謀新篇?如何實現中國二〇三五年遠景“成像”?在筆者看來,全國各地基層幹部還得勤練“四力”。

實現中國遠景“成像”須勤練“腳力”走進羣眾心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句古話深入淺出地詮釋了基層幹部勤練“腳力”的必要性,要想真正走進羣眾心裏,構建新時代更加和諧的幹羣關係,基層幹部就得“跑得勤、走得快、踩得深”,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調研民聲民意,多學習基層鮮活經驗,多積累基層工作經歷,為羣眾排憂解難,踐行黨對人民的承諾,真正融入人民羣眾的“朋友圈”做人民的知心人、貼心人。勤練“腳力”是基層幹部的一門“必修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轉作風促改革,也只有勤練“腳力”才能同廣大人民羣眾一道幹出一番事業。

實現中國遠景“成像”須勤練“眼力”瞄準未來出路。眾所周知我們的中醫博大精深,講究“望聞問切”。中醫的精髓放在我們新時代中國的發展中依然可學、可用。就是要求我們的基層幹部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鑑別,以中醫治病的理念把脈中國的未來發展。基層幹部必須用新思想武裝頭腦、開闊眼界增強“眼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觀察力、發現力,練就“火眼金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卓爾不羣的“眼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沉着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中國未來發展之路上不斷提高觀察全局、謀劃全局的能力。

實現中國遠景“成像”須勤練“腦力”巧開治基良方。實現未來中國社會全面的基層治理任重道遠,需要廣大基層幹部“智慧+”引領。基層幹部要勤練“腦力”不斷培養勤奮學習的韌勁,心繫基層羣眾的“急、難、愁、盼”,緊盯社會基層治理中的“短板”,善於從實踐中汲取知識和經驗,在實踐中練就超常的腦力和謀略,秉承為民宗旨在新形勢下着力解決重點、難點民生問題。基層幹部要在機遇與挑戰中勤練“腦力”讓腦子動起來、活起來,做到勤於學、敏於思,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為基層治理巧妙開出新時代“良方”。

實現中國遠景“成像”須勤練“筆力”做好成果文章。“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腳力、眼力、腦力,最終都反映在筆力上。隨着時代的發展,基層幹部不僅要能説會做,還得能寫的要求日趨明顯。只有勤修“內功”,勤學苦練,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在“筆力”上下一番“繡花”功夫,練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寫作能力,把寫作當成一種事業,寫出具有時代價值的文章。以“工匠”精神,不斷強化寫作技巧,用真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不虛不假、不空不乏,勤練“筆力”以“文心雕龍”實現“妙筆生花”為新時代發展成果作出好文章。

“十四五”的號角已吹響,實現中國二〇三五的遠景“成像”是最集中、大的中國力量體現。全國各地基層幹部要勤練“四力”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帶領和團結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規劃心得體會 篇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脱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全會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們黨在百年奮鬥征程中,帶領人民攻堅克難,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治國理政的中心位置,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更是踐行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十三五”期間,我們黨把脱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要求,全黨全國總動員,五級書記齊上陣,精準脱貧思想精準落地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我國在脱貧攻堅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全國人民有信心和決心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規劃心得體會 篇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着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在環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續增長。“十四五”時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應在以下方面加快補短板,讓生態環境得到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統籌資源、環境、生態協同發展,全面推進“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環境綜合治理、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以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為例,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由2016年的81立方米、52.8立方米降至60.8立方米、38.4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0.542提高到0.559。然而,當前資源節約、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三大領域的協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發揮。事實上,環境綜合治理是生態保護修復的必然要求,只有將三大領域的戰略規劃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議》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各地應注重提高資源節約、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在政策設計中的地位和佔比,更加註重系統觀念,統籌資源環境生態源頭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系統三者相互促進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局。

拓寬生態系統功能,創新生態產品形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兼具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生態產品,是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重要途徑。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人民對環境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許,需進一步提升生態產品供給數量和質量。近年來,我國生態產品市場迅速擴大。一是綠色生態產品認證數量迅速增長。2005年至2019年,僅以綠色食品為例,其獲得認證產品總數從9728個增長到36345個,年均增長量達1901個;二是生態文化產品繁榮發展。以浙江安吉為例,其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優勢塑造的文旅一體化產業2019年總收入達388.24億元;三是生態產權市場不斷擴大。2003年起,福建不斷深化林權改革,如今已確定期限長達30年、月息0.6%以下的林權抵押貸款制度。然而,我國經濟產業對生態資源的利用與融合仍不完善,對生態系統的物質、文化、調節等功能均未充分利用,生態產品的創新開發潛力巨大。挖掘生態系統的多樣化功能,創新生態產品形式,要充分依託良好環境為產品注入“綠色生態”“特色”“文化”等內涵,提升產品和服務附加值。要積極探索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的有效途徑。以森林碳匯交易為例,以森林碳排放量作為交易對象,加快設立碳資產管理部門,既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又使得生態資產得到保值增值,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

深化生態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強化生態產品市場化基礎。儘管當前我國生態產品市場規範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約束。其一,生態產權邊界不明晰:一是空氣、水等自然資源的自身屬性決定其產權無法準確界定,二是國有自然資源的收益羣體存在爭議,導致產權邊界難以界定,由此阻礙了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進而影響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統一市場體系:一是生態產品認證標準制度不完善,生態產品的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明顯,二是由於難以統一制定生態產品價格標準,當前林權、水權、碳排放權等生態虛擬產權始終相互分離、自成體系,規範生態產品市場難度很大,市場體系化進程緩慢。為此,需完善生態資源的產權制度,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房所有權、林權、水權等自然資源產權進行確權和賦權,力求“山有界、樹有權、地有證”,為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轉化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認證標準體系,加強生態產品標誌管理,指導和監管生態產品生產過程,助推生態產品品質提升;規範生態產品市場標準,維護生態產品標準化市場秩序,引導生態產品市場消費。

擴大生態補償覆蓋面,完善生態補償標準。當前,我國生態補償覆蓋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單一的天然林擴展到水域、山區、農田等區域。但生態補償標準亟待統一,在補償主體界定、補償方式、補償資金來源與數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學界定與統一標準。因此,一要統一生態補償受益主體標準,改變當前生態補償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層面的現狀,將居民納入生態補償受益羣體。二要統一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當前我國生態補償方式以單一財政支付為主,如果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無法統一,將進一步增大社會資金進入生態補償體系的風險,從而阻礙生態補償方式有序創新,導致生態補償資金來源單一的困境無法突破。三要統一生態補償資金標準,加快構建生態系統生態價值核算體系,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生態系統生態價值核算標準,減少補償資金的隨意性,增強生態補償制度的公平性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生態補償受益主體標準、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生態補償資金核算標準,在保障生態補償資金的補貼性質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其對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激勵作用。

拓寬生態系統共建共享半徑,激勵公眾綠色行為。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公共品,其建設維護及獲益等各個環節應由全社會共擔共建共享。“十四五”時期應着力探索社會參與生態系統共建共享的渠道,建立健全“綠水青山”的社會共建平台和“金山銀山”的社會共享平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只有不斷凝聚社會力量,才能將更多潛在的生態環境資源轉化為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規劃心得體會 篇七

隨着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勝利閉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新鮮出爐”。“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從規劃建設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未來高瞻遠矚的佈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作為組工幹部,也要規劃屬於自己的“十四五規劃”,樹牢格局意識、胸懷家國胸懷,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貢獻應有的力量。

組工幹部要勇於擔當,做守土盡責的“衞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無數組工幹部身先士卒,在社區一線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從排查武漢返鄉人員到做好隔離檢測,從自發排班值守到時刻關注疫情動態,用身體力行踐行了初心使命。我們黨用一名幹部,不僅要平時表現,還要看他在關鍵時刻能不能站得出來,險要關頭能不能豁得出去。新時代組工幹部要勇於擔當,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立足於工作崗位,做實做細每一項工作任務,將“出手即出色,完成即完美”作為座右銘,在平凡的職位上作出組工幹部的精彩。要向時代楷模致敬,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對標榜樣,學習抗美援朝的捨生忘死精神,在同心戰疫的抗疫精神中解鎖時代密碼,不斷提升自我站位高度和眼界,將責任抗在肩上,把使命擔在身上,不當二傳手、不守攤過日子、不做甩手掌櫃。

組工幹部要創新思維,做改革創新的“干將”。

變則通,通則達。組工隊伍要保持肌體活力,就要與時俱進。在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舊有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開展工作的要求,組工幹部要會幹工作、幹好工作,就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及時更新、提高、創新工作體制和方式方法。組工幹部要有闖勁,敢於打破一些瓶瓶罐罐,突破一些條條框框,闖出一條改革創新之路,在趨同化、同質化的建設中打出特色品牌;組工幹部要有幹勁,奉獻幹事創業的熱情。當下,各項容錯糾錯機制在不斷完善,組工幹部立足實際情況,進行精細調研,珍惜每次外出觀摩的學習機會,汲取經驗,在結合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多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紮實推進各項任務進程。

組工幹部要腳踏實地,做真抓實幹的“能手”。

行動最有説服力,説一千道一萬,不如甩開膀子使勁幹。“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組工幹部作為組織上的中堅力量,要克服心理的鬆、懶、散思想,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永不撕下的標籤,不好高騖遠,將工作中遇到的“攔路虎”當做提升自身本領的“試金石”。要加強自我約束,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用黨章黨規對標自己的行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羣眾不解的虛功,以服務羣眾的心態,在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中真抓實幹、擔當作為,用工匠精神定義組工時光。要凡事多問幾個是什麼,多思考為什麼,多想想怎麼辦,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和做法,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真正成為組工隊伍的“行家裏手”。

2021十四五規劃心得體會4200字 篇八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一部中國五年規劃的歷史,可謂一部新中國的成長和發展史,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的顯著優勢

“一五”計劃的實施,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三五”至“五五”計劃的實施,為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七五”計劃後,我國基本上解決了温飽問題;“九五”期末,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十一五”時期,我國實現了從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跨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併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紮實基礎……

曾有西方政要對我國的五年規劃羨慕不已,認為其既有延續性也有前瞻性,放在自己的國家簡直難以想象。其實,這背後的祕訣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中央要討論決定關係黨和國家全局重大問題。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以“十四五”規劃的編制為例,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建議》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和網上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建議》。《建議》在五中全會上討論通過後,國務院據此組織起草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在明年全國“兩會”經由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成為未來五年我國發展最權威的綱領性文件。

“黨提建議、政府編制規劃、人大審議通過規劃、全國人民執行人大審議通過的規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當中創造的一個非常好的經驗。”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表示。

黨的領導,也體現在規劃實施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着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十三五”規劃實施順利,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

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核心領導力量,中國人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幹,全國連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創造出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羣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

2020年8月16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徵求。據統計,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

“七五”計劃開始大範圍徵求意見,“十五”計劃首次通過羣眾徵文方式徵集意見建議,“十二五”規劃編制期間國家發改委、工商聯、婦聯等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五年規劃(計劃)的編制工作,越來越成為發展人民民主,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這一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

“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吉林、湖南、廣東等地調研,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羣眾代表座談會等,就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在五年規劃的決策機制方面,我國形成了包括前期調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議》、通過中央《建議》、起草《綱要》草案、公眾建言獻策、銜接論證、廣泛徵求內外部意見、審批與發佈《綱要》等多個階段和步驟的編制過程。在此過程中,參與諮詢和建議的主體包括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各人民團體以及專家學者,公開徵集羣眾的意見建議,使得五年規劃決策諮詢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可以説,五年規劃的編制就是一個集思廣益、形成共識、科學設計、民主決策、依法通過的決策過程,生動體現了寓科學於民主的中國式決策模式。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在70多年的時間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背後,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一個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實施,就是中國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體現。

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面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為了儘快建立獨立工業體系,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我們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五年計劃為抓手,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很短時間裏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1953至1978年間,工業年增長率達到了11.4%,工業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

例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要求。5年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組成不拔窮根絕不撤退的突擊隊,全國上下共同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感天動地的輝煌篇章,使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口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全國上下正在一鼓作氣、加大對剩餘貧困人口的攻堅力度,全面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解決的目標指日可待、勝利在望。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五年規劃是中國實現階段性、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祕訣,它承載了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夢想,可以集全國之智、舉全國之力來辦成全國之事。

特別是在重大挑戰面前,中國不搞“拳擊賽”“對抗賽”, 堅持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導向,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協同作戰,萬眾一心齊奮進、越是艱難越向前,顯示出強大的攻堅克難能力。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計劃),我國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模式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

從“十一五”開始,我國的“五年計劃”變為了“五年規劃”。

“計劃”變成“規劃”,一字之差,含義深刻。“規劃”更加註重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和長遠性,更加註重發揮市場作用,反映了政府經濟職能的深刻轉變。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歷次“五年規劃”都強調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今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也擘畫了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藍圖。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鞏固增強。

與此同時,五年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和宏觀性導向功能更加明確。比如“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隨着發展理念的演進,五年規劃也從經濟發展規劃演變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而演變為有關國家整體發展的全面綜合發展規劃。比如,在“十三五”規劃中,教育科技、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非經濟類指標中就佔了很大比例。

實踐證明,五年規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的重要制度創新,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彌補市場的短視性、盲目性和分散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挑戰,黨中央審時度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堅持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

“鼓勵廣大人民羣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

縱觀十三個五年規劃(計劃),一條清晰主線始終貫穿——人民至上。無論是哪一階段的任務,説到底,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提升人民福祉。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19元,1952年人均儲蓄只有1.5元。中國通過五年計劃,引導有限的社會資源向弱勢羣體流動,通過糧食統購統銷、農村合作醫療、普及初級教育等方式,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很大程度解決了幾億人民的基本民生問題。

通過“六五”“七五”時期的奮鬥,到1990年,我們黨實現了基本解決人民羣眾温飽問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八五”“九五”時期的奮鬥,到2000年,我們黨實現了讓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奮鬥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十五”到“十三五”時期的奮鬥,到2020年底,我們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並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羣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着一年幹,讓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幾億人民心頭上中國夢,寫進一份份五年規劃上,最後寫進千家萬户的日常生活裏。未來五年的藍圖屬於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夢想,也屬於每個中國人過上更美好生活的小夢想。

規劃心得體會 篇九

十四五規劃是為廣大居民描繪的宏圖遠景,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奮鬥目標。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十四五”五年規劃是中國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形式,這個規劃編制順應民意、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這深刻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凸顯了“十四五”規劃的“民生底色”。

問計於民:宏大的規劃也要接地氣,只有反映民意呼聲,才能把“規劃圖”變成“實景圖”。五年規劃包羅萬象,涉及各行業各領域,因此編制好這個規劃意義重大。“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的重要機遇期。在這個歷史節點,我們必須堅持開門做規劃,真心實意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羣眾中汲取“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在這個五年規劃內描繪出高質量發展和美好明天的“宏圖遠景”。

保障民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原因所在,也是制定規劃的根本。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脱貧攻堅,或是復工復產,我們黨始終以百姓心為心,把人民所思所盼作為工作原點。謀劃好“十四五”規劃,從根本上講也是為了讓居民享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當前,居民羣眾的生活水平節節攀升,但是發展無止境,居民在就業、住房、子女教育、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面依然還有不少新的需求與期盼,一些領域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就是導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一個羣體有一個羣體的困難,我們要重視起來,不斷解決”。社區在參入完成規劃中,將密切關注居民的實際需求,圍繞就業保障、環境保護、綜合治理等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原則和目標,對居民權益、民生福祉給予最大護航,真正使“十四五”規劃更好的保障人民幸福。

“十四五”規劃繪就中國“幸福景”。夯實又一個五年規劃的“民生底色”,用實打實的行動迴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們堅信,未來五年的偉大的祖國一定風景更好,生活更幸福!

規劃心得體會 篇十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局。從表面上看,“十四五”規劃是對以往五年規劃的延續,但基於“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高屋建瓴地擘畫好“十四五”規劃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抓住一些要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前瞻性系統性謀劃城鎮化、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市場化改革、民生領域改革、法制化建設等事關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和改革的方向。二是政府的制度設計和決策,要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淡化行政干預。三是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智慧“外腦”作用,堅持開門規劃、匯智匯力,讓“十四五”規劃更有温度、更接地氣。當然,決策部門也需要從“意見海洋”中掙脱出來,對未來形勢形成獨立、清晰的判斷,作出科學決策。

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最近,中央層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以預期,在這一政策基調下,必將推動我國加快結構調整、擴大內需、科技創新和提升產業鏈水平。換言之,儘管外部經濟環境中國難以控制,但是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説,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需要緊抓消費、穩定增長、擴張市場、深化改革、堅持開放,守住了14億人構成的巨大市場,就能有效穩定中國經濟,也能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信心,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p7y1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