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1

?朝花夕拾》中充滿了魯迅先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留戀,寫出魯迅童年生活的快樂、美好,兒童純真、好玩的天性,但這之中也夾雜了對惡勢力的強烈諷刺。

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出現在我們的眼中,作者筆下那些有缺點、在生活中或許會被我們忽略的小人物,卻能看出他們的偉大。長媽媽善良質樸的性格,無常重人情的故事,藤野先生細心嚴謹的畫面,壽鏡吾先生忘我讀書的神情……

身份低下、粗俗、迷信、無知的保姆長媽媽,愛孩子、盡力幫助孩子,給年少的魯迅買來了《山海經》。

公正、講人情的陰間裁判無常,因同情別人,放人還陽半刻而捱打。

毫無民族偏見的老師藤野先生細心、嚴謹地幫魯迅改血管圖、講義,希望醫術能傳到中國。

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先生壽鏡吾對學生嚴而不厲、和藹卻專制,不讓孩子問課外的問題。

不僅如此,文章還插入了大量童話、傳説和故事,讓讀者在閲讀時增添趣味。

?狗·貓·鼠》中選入狗貓成仇、貓婆婆、貓鬼、老鼠成親、老鼠數錢的故事,諷刺了“正人君子”之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插入“美女蛇”的傳説。

?二十四孝圖》中細寫了“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卧冰求鯉”等故事,批判了封建教育,表現了對妨害白話文者的痛恨與厭惡。

?無常》中無常放人還陽半刻的傳説,表現出魯迅對無常的喜愛、讚揚之情。

這本書,作者把片段寫的生動有趣,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更表現出作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2

暑假,我閲讀了魯迅的《吶喊》這本書,其中《孔乙己》讓我印象很深刻。

“孔乙己”很愛讀書,也擁有很高的讀書人的尊嚴。可是,他很窮,很多人不相信他是個讀書人,而且他平時一直只穿着長衫,以維持自己是一個讀書人。如今,我們不用穿長衫,不用像他那樣了,就更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

孔乙己常去偷一些讀書人的書,每到酒樓,很多人就因此的取笑他,可他每次都説,這不是“偷”,這是“竊”,不能算偷。他這是在用讀書人的方法去維持自己是讀書人,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來反駁那此取笑他的人,用我們普通人想不到的“竊”字告訴他們,他這樣做對嗎?這值得我好好思考。

有一回,他為了顯示才華,就問“我”説“你讀過書嗎?”“我”點了點頭,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孔乙己”見“我”沒回答,就説“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怎麼寫?”“我一副看不起他,不想搭理孔乙己”。雖然是一個簡單的“茴”字,我們現在的人也都認識,但是誰會這樣考別人呢?我想,這是孔乙己,對自己擁有學問的一種自豪感,由內而發。

文中最後的時刻,孔乙己偷了舉人家中的書,被打斷了腿,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穿長衫去喝酒。他對讀書人的唯一他嚮往,在最後一刻沒有改變。讀到這,我為孔乙己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他生活在現在,會是怎樣的呢?

我終於明白了,是社會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結局,他只是為讀書而讀書。如果我們也像他那樣,今後怎能立足於社會呢?更談不上實現“百年中華夢”。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3

最近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著《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是艱深的,多讀風遍,就會有了一些感悟。正如《朝花夕拾》的第一篇——《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裏的一篇佳作。

?狗·貓·鼠》這篇文章通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説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文中: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麼一種態度。”這段話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寫出了反動文人的殘忍和媚態,不禁人拍案叫絕,使我感受到作者對貓以及和貓有着同樣品質的人的煩感。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胸懷。:至於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後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集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裏面,打得它垂頭喪氣,文章層層深入,把“推廣”手法活化,語言十分巧妙。“現在我已經記不清當時是怎樣一個感想,但和貓的感情卻終於沒有融合,到了北京,還因為她們傷害了兔的兒女們,便舊隙夾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貓”的話柄,也從此傳揚開來。這幾句話用詞準確,讓讀者也一目瞭然。

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十清晰,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挾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也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國家的士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4

單位的書櫃上不經意多了一本《魯迅雜文精編》,想起了昔日讀書時代的《朝華夕拾》,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熱愛自由嚮往的生活,便拿着翻看起來,魯迅先生的文采非比尋常,嬉愛辰罵皆成文字,某些論點上更是一針見血的犀利,一口氣下來讀了十多篇,就這樣間隙的一直讀着,某天竟忽然嫌隙起來,雜文的字裏行間,缺看不到幾句稱頌的話。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是現代中國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他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自由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生活,不希望整日在父母的管束中生活着,這正是兒童期間所希望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青年,每天都活在在這忙忙碌碌、紛紛擾擾的工作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是記憶猶新,忍俊不禁。而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小時候遊樂場地現已變成高樓大廈,我和兒時小夥伴們都為了自己的前程努力奮鬥,因此對大自然的接觸也少了許多,但我心中對大自然的熱愛始終如一,嚮往自由,這也許就是我和魯迅先生的相似之處吧,讓我在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感觸頗深。

書中頭幾頁的出版説明中講到魯迅可以説罵了,但他罵從不對被罵對象的外形上加以醜化,而是打擊、剖析:從政治、道德、精神方面,結論予以最本質的揭露。相比那些優美的散文來説,雜文激烈了許多,尖鋭了許多,原本一門心思的紮了進去,讀到會意處,不忘會偷笑幾聲,而後的偷笑少了,文字在視線裏漸漸模糊,或者停留在某一段、某一句,竟然不知文意,在也讀不下去了,罵的堆築的太高,作為讀者我難免也要發幾句牢騷,寫上幾段感慨。況且這些文字確實激烈又尖鋭,在短的時間太過頻繁的閲讀,會有一定的反面效應,一件事物關注的太多,即便是好的,可能也會變了味道。然而它真的變了味道,物極必反,在此,雖無這般誇張,但是要懂得如何適可而止。書,要慢慢的讀,閒暇之餘,翻將幾頁來看,倒也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嫌隙的也並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自己在文字基礎上附加了個人的情感,報喜不抱有,見好不見壞,在長篇讀之後,精神疲乏,需要另類的輕輕的文字來解脱釋放。

或許我就不該只看一個人的文章,只欣賞一種風格的文字,魯迅的文字是**年代的寫實,這些苦難動盪的日子,多多少少給我加重了沉悶與壓抑,然而我又是那種見不得傷口的人,儘快終結這樣的痛苦,回到我真實的和平的世界,豈不痛快?再有興致百家各樣的文字調劑看着。換一換異樣的口味。;領會異樣的風采,正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別有一番韻味。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5

不瞭解為什麼魯迅把“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説,這夕拾的朝花,已不僅僅是舊事,反倒是新事、喜事、傷心事。這篇文章可以分為酸、甜、苦、辣。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本有點酸,什麼酸?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裏説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後的疲態,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裏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過錯”。感人的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説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温馨,也不説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低吟,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的童趣,一切心裏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了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阿長,父親的逝世是苦,永別的藤野先生是苦,跳進舊國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這本在暴虐、陰暗、烏煙瘴氣中躺過的《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其筆塵直指人羣。那句“橫眉冷對千天指”,凜然一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誓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鹹。淚水的味道,樸實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鹽分,染鹹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看過的回憶錄,大也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閒情逸致,倒也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中,朝花夕拾一樣豔。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6

我記得在讀魯迅這篇"頹敗線的顫動"的時候,讀到最後,竟被哽住而不能讀下去。

這篇短小的散文,是野草集裏面我最喜歡的一篇,通過一個夢,兩個夢境,寥寥幾句的對話,寥寥幾句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把一個感人至深悲苦無助隱忍的偉大母親形象鮮活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讓讀者發自內心地要去痛恨人世間的忘恩負義,給予讀者的是回味無窮的暇想。

在這兩個夢境中,這個母親有過兩次“顫動”,這兩次不同的顫動,濃縮了這個母親幾十年的人生,她所有的生活,她所有的情感。

第一次顫動,是在多年前,她為了要養活兩歲的女兒,被迫去身賺錢,“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識的披毛的強悍的肉塊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軀,為飢餓,苦痛,驚異,羞辱,歡欣而顫動。”

她對餓着的兩歲女兒説,“我們今天有吃的了。等一會有賣燒餅的來,媽就買給你。”她欣慰地更加緊捏着掌中的小銀片,聲音低微、悲涼地發抖,默默地抬眼看着破舊屋頂以上的天空。

第二次顫動,是在多年後,她已是一個垂老的女人,她的兩歲的女兒,已長大成人,結了婚,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那個小屋內,可是,他們都怨恨鄙夷地看着她。因為他們認為是她讓他們沒臉見人,還以為是養大了女兒,其實是害苦了她,讓她委屈一世,還要帶累了他們的孩子。

她聽到這一切,她一怔,接着便平靜,她開開板門,邁步在深夜中走出,遺棄了背後一切的冷罵和毒笑。在深夜中,在無邊的荒野,在沒有蟲鳥飛過的高天,她想着她這幾十年的人生,眷念與決絕,愛撫與復仇,養育與殲除,祝福與咒詛。她於是舉兩手儘量向天,口脣間漏出人|與|獸的,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語。當她説出無詞的言語時,她那偉大如石像,然而已經荒廢的,頹敗的身軀全面都顫動了。這顫動點點如魚鱗,彷彿暴風雨中的荒海的.波濤。

這個女人,這個母親,一輩子的人生,就濃縮在這顫動中,無比地淒涼絕決,從而更讓人心中那股痛恨薄情寡義的焰火越燒越烈。

魯迅讀書心得體會篇7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流傳千古的芳句,描寫了小草,描寫了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那堅韌不屈的個性。

這幾天,我學了一篇課文《野草》,課文中,作者夏衍舉了兩個例子來描寫植物種子的神奇力量,那種不屈不撓的意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令我驚歎,使我折服!

古往今來,鮮花、青松、翠竹,都曾被人們説的那麼詩情畫意、優雅超然。真正讚頌小草的人們卻寥寥無幾。你看,在牆縫、瓦礫,甚至堅硬的石縫中,嫩綠的小草悄悄的鑽了出來;在狂風暴雨中,小草迎着凜冽的寒風,抵抗着極度的嚴寒。小草,不擇環境的優劣不論火燒、水淹、霜凍、乾旱,都不能使它有絲毫的屈服。

小草,你雖然沒有青松的英姿,沒有垂柳的婀娜,沒有桃李的絢爛。但是,你卻有屬於自己的個性,不是嗎?你,將一切機械力不能完整分開的頭蓋骨輕易的分開了,你掀翻阻擋你的一切力量,頑強不屈的透出地面來,誰能有你這樣奮然向上的意志?

小草,你已在我心中扎着根,不僅僅因為你頑強的生命力,還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有着無數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更因為,小草那精神啟示着我:在困難面前不要被嚇倒,不要悲觀歎氣,要以頑強的意志去克服一切阻力,迎難而上!

啊,小草,我要讚美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33k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