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1

什麼是不簡單,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千上萬遍的做好,就叫不簡單。我們身邊的勞模就是這樣的一羣人,他們的崗位可能很平凡,每天從事的可能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工作,但就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逐步積累中,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最終在平凡的崗位中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勞模的光榮稱號就是對他們腳踏實地,不斷進取的最真實的褒獎。一個人幹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你在這個行當中乾的怎麼樣。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得有自己的目標、理想與抱負。併為此能夠堅持不懈的去努力。 通過對勞模事蹟的學習,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一步一步的成長軌跡,支撐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就是對自身工作的熱愛和對企業的忠誠。員工就像一顆種子,而企業就像一片土壤:再好的種子沒有適合的土壤,他可能永遠只是一顆種子,即使勉強的發芽,倔強的生長,也不可能有長成參天大樹的一天;反之,再肥沃的土地,如果沒有一顆健康的種子,土地也僅僅只是一片不毛之地,隨着時間的流逝,最終可能變成一片沙漠。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員工的成長離不開企業提供的舞台。

人生沒有目標,就會隨波逐流。所以,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明確目標的意義就在於給自己一個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同時努力實現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只為了薪水去工作,其結果最大的受害者正是他自己。他只會在繁瑣而機械的工作中迷失自己,麻木自己,根本不可能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即使他日後再怎樣地奮起直追也不能補償他所蒙受的損失。

勞模的事蹟告訴我們,太陽雨就是一片沃土,只要你是一顆健康的種子,只要你能腳踏實地,有不斷進取的決心,你的人生將會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平凡並不可怕,只要有一顆不斷進取心,只要堅持,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2

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每個人不一定都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沒有“光環”的預期,更多的是職業的喜愛,發現的喜悦,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我們不妨帶着“問題”、“感情”、“鏡子”去學,或許,我們更容易學到勞模精神的實質。

勤問好學,帶着“問題”去學。我們學習勞模,就是要帶着問題去學,學習勞模如何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勞模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帶着自己的思考,帶着自己的問題去學,有學習才有進步,有問題才有進步。

尊師重教,帶着“感情”去學。勞模的閃光點就在於他們把工作當事業,把付出當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勞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勞模,帶着一種深厚的感情去學,帶着真誠地心去學習,學習勞模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要想學到真本領,腿就要跑勤一點,或許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

取長補短,帶着“鏡子”去學。勞模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面鏡子,值得大家經常照一照,這樣就能找到差距、發現不足,激發見賢思齊的內在動力。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規範自己的行為,奮起直追,不斷向勞模靠攏看齊;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持之以恆向勞模學習,做到常態化,不斷克服“小勝即滿”的膚淺認識,避免三分鐘熱度;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偏離角度對照,做到務實、求真;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習一種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學習勞模精神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精神正是企業發展新需要、新呼喚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3

對很多福建漳州市民而言,“漳州110”是伴隨他們成長的名片。我是一名普通的80後公司上班族,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漳州人,從小就耳濡目染“漳州110”的事蹟,但一直覺得“漳州110”很近又很遠,近的是街頭巷尾經常看到110,經常聽到110的故事,遠的是漳州社會治安好,自己沒有親身接觸過110。

直到有一天,我才切身體會到“漳州110”的快速反應。20xx年4月份,我租借了一輛共享單車,中途沒鎖就去辦事,回來單車找不着了,也不知道是被騎走了還是有人惡作劇,我趕緊打電話給單車服務公司,得知如果一週內找不到單車要賠償損失1680元。我當時就着急了,在周圍人的提醒下撥打了110,感覺不到2分鐘他們就出現在我面前,我着急的心情馬上緩和下來,民警迅速詢問了我丟車的情況,帶着我調取各個路口監控,一個小時就在路邊找到了丟失的那輛單車。

無獨有偶,20xx年8月,我參加朋友的婚禮,那天新娘子接到了“漳州110”的電話,通知她之前被盜的電動車已經找到,可以去認領。新娘子剛開始覺得很不可思議,以為是詐騙電話,在確定信息真實後,新娘子高興地擁抱了我半天,這輛電動車見證了新娘和新郎的戀愛過程,在這個特別日子,“漳州110”帶來的是最好的結婚禮物,是錦上添花、雙喜臨門。這件事情讓我非常感動,還分享到朋友圈,很多朋友都點贊留言。

年底工作繁忙,我經常要忙到很晚。有一次,和一個女客户談到凌晨2時,於是就帶着她出去吃點東西。客户很詫異,對我説,“都這麼晚了,別説還有店家營業,我們兩個女孩子大半夜的走在街上,你不覺得很不安全嗎?”我很自豪地説:“在漳州無論白天黑夜,走幾步就能看到110巡邏車,很有安全感的。”果然,我剛説完,身邊就經過一輛“漳州110”警車。“你們漳州治安真是好啊!難怪你敢大半夜出來吃東西。”客户對漳州治安環境的好感,也為我帶來一些便利,無形中拉近了我與客户的距離。

很感謝“漳州110”,生活在有“漳州110”的城市真好,讓我感到很安心,很幸福!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4

歷史在見證,人民在期待。20__年10月24日至27日,黨的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將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全面系統的戰略部署,將在黨的建設光輝歷程中,鐫刻下時代經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向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黨的以來,以為的黨中央滌盪“四風”,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鐵腕反腐,黨心民心為之一振;強調“四個意識”,加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堅強領導核心;踐行羣眾路線,倡導“三嚴三實”,推動“兩學一做”,深化黨內教育,鍛造合格黨員……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作為一個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只有把“五個必須”貫穿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過程,才能擔負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民族復興夢想的使命。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加強思想建設。思想建設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開關”,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些人蜕化變質,一步步走向腐化的泥潭,往往是從思想上的病變開始的。重視思想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以來,我們黨先後開展了一系列黨內教育,目的就是為黨員幹部補足精神之“鈣”,築牢思想之“魂”,防止思想決堤。全面從嚴治黨首先嚴在黨員思想上,要從理想信念、黨性修養、理論學習、警示教育等方面抓起,用好思想建黨這個傳家寶,牢牢抓住思想教育這個從嚴治黨的根本,讓廣大黨員保持高度警惕,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襲,把握正確的思想航向。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強化制度建設。同志指出:“剷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20__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這是黨的後全面落實從嚴治黨重要舉措,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離不開制度保障,“嚴”字不能停留在紙上,貼在牆上,掛在嘴上,一旦法規制度成為擺設,就會產生“破窗效應”,對任何觸犯法規的行為,必須嚴格依照法規制度,以“零容忍”的態度進行懲處,不留“暗門”,不開“天窗”,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折不扣地將法規制度落到實處,積極營造人人遵守制度、敬法畏紀、按規矩辦事的氛圍,使全面從嚴治黨深入人心。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嚴肅黨內生活。同志指出:“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從古田會議首次提出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到延安整風建立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礎,再到改革開放之初制定《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95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黨內政治生活這個大熔爐中,錘鍊黨性、砥礪品格。嚴肅認真的黨內生活,增強了黨的團結統一,提高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如果黨內政治生活的大熔爐長期不生火,變成了沒有温度的冷灶台,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功能。黨內政治生活鬆一寸,黨員幹部隊伍就散一尺。只有嚴肅黨內生活,才能讓錘鍊黨性的熔爐真正熱起來。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嚴明黨的紀律。同志指出:“我們這麼大一個政黨,靠什麼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麼來戰勝風險挑戰?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規範和紀律。”紀綱一廢,何事不生?紀律是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持黨的戰鬥力的基本條件,從近年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來看,違法必先破紀,幹部走向腐敗,大多是從突破紀律、破壞規矩開始的。廣大黨員幹部要時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樹立規矩意識、增強紀律自覺,築起紀律和規矩的堅固防線,堅決在法紀之下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做遵規守紀的表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以“釘釘子”精神,一着不讓抓好規章制度落實,使黨紀黨規始終成為帶電“高壓線”。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落實治黨責任。“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員幹部最根本的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及其書記必須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進一步深化“責任不明確、責任不落實,就做不到從嚴治黨”的思想認識,將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主動把責任記在心、扛在肩、抓在手,推動黨的各項事業無往不勝。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強力問責倒逼責任落實,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督促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在其位、謀其職、擔其責,真正使管黨治黨嚴起來、實起來。

揚帆起航,正當其時。將對全面從嚴治党進行再強調再部署,必將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向新境界、新高度、新成就,必將鍛造一個更加堅強有力、更加蓬勃向上、更加團結奮進的共產黨,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5

“五四”運動至今已九十六週年,提到“五四”運動,又一次激發起我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我滿腔熱血想為我們科院、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什麼。

“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序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為此,我們應明基它,銘記它帶給我們的偉大意義。

“五四”運動是愛國分子、知識分子和無數個青年及學生共同團結起來勇於推翻封建社會、推翻三大帝國的愛國運動,從根本上轉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使中國徹底完全地走出封建社會,走向新民主主義。古往今來、回顧昨日、放眼今日,沒有昨日的“五四”愛國主義。也許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也許也就沒有了今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也就沒有了當今和諧穩定的社會。繁榮發展的國家。為此,我們怎能不激動、興奮,提到“五四”愛國運動。我們又怎能不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從“五四”運動至今,九十六年的歷史。中國在此期間經歷了風風雨雨,遭到了種種困難,並度過了樣樣難關,在這漫長的九十週年裏,中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步一步地朝上攀,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走到了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又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我們應讚揚、歌頌他們所帶給我們的“五四”運動,給予我們的“五四”愛國精神。我們沒有理由不銘記“五四”愛國運動。沒有理由不銘記“五四”愛國精神。更沒有理由不學習併發揚“五四”愛國運動精神。

人本固跟,漸漸長大成熟的我們不能忘本,忘根,忘記歷史啊,“五四”運動雖過很久,但它給予我們偉大祖國的業績與意義是深遠流長的永存我們心間。

作為學生,我們年輕,我們朝氣澎湃,我們是新的主力軍,是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更要學習“五四”愛國運動精神,也可以説學習“五四”運動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與責任,我們還要發揮“五四”愛國運動精神,為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更加強大做出貢獻,為使偉大的祖國更加偉大添上一筆!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6

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粧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員工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説,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説: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品質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我們員工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團的精神心得體會篇7

重拾工匠精神,對教師教育的啟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經驗。

教育經驗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對每個教師而言都帶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經驗還是以教師或學生的某種犧牲為代價的,因而彌足珍貴。優秀的教育經驗是教育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將其全都視為低級、片面、膚淺的,認為他們需要被理論知識覆蓋和替換。

尊重教育經驗,首先要培育教育經驗。教師要堅守育人為本的職業精神,各項工作都應該以育人為目標。尊重教育經驗,還要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教育實習的定位主要不是基於技術理性的將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論教學的工具”,而是通過實踐形成教育經驗。教育經驗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教育實習時間要延長,讓準教師逐步從邊緣到中心,從依賴到獨立,從而在上崗前積累其獨當一面的經驗。

二是推行師徒制。

教育經驗彌足珍貴,但作為個人經驗,它卻依賴教師的肉體,會隨着某個教師的離職或離世而消失,“人亡藝絕。”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重視教育經驗傳承。教育經驗內含緘默知識,其傳承要靠“傳、幫、帶”,要落實到師徒制。

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經驗傳承是否有價值?回答這個問題,關鍵看我們堅持何種改革觀。如若我們認為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麼經驗傳承當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實是漸進和連續的,從一定意義而言,是不斷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傳統、教育現實與理想的教育之間雖有差異,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轉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都不能忽視和輕視教育經驗傳承。

積極倡導共享的氛圍,努力構建共贏的機制,師徒制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教師對公開教育經驗有顧慮,害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不願跟同行分享“乾貨”。有位教師曾跟筆者説,她找到了一個教化學某個知識點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試過程中也極少遇到問題。可是,她不會將其用於公開課,也不會告訴其他同行。可見,師徒制價值的發揮,在於共享的氛圍和共贏的機制。

三是彰顯能力本位。

教師教育要重視(準)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要建構“能力本位”的課程觀和評價觀。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技藝。其要義,簡言之,就是會教且教會。可是,當前教師教育課程與評價偏離了教師核心技藝。

這種偏離在職前教育階段的表現是,教育理論課程重過實踐課程,導致準教師只是為考而學而不是為教而學;在職後教育階段的表現是,“研究”重過“教學”,導致教師只是為發表而研究而不是為教學而研究。

建構能力本位的教師教育課程觀和評價觀,就是教師教育的課程和評價都以核心技藝為中心。這意味着,教師教育課程不僅要強化實踐課程,而且理論課程也要緊緊圍繞實踐展開,指向教師的核心技藝。教師教育評價應該以教師核心技藝為基準,重點考查其“應會”,而不是“應知”。

四是強調“技進乎道”。

我國職前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後技藝,試圖讓準教師在還沒有足夠的教育教學經驗的情況下掌握科學概念,樹立先進理念。這個思路,只能讓準教師形成了“關於教育的觀念”而非“教育的觀念”。因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觀念不可能以觀念的形式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當一個人把觀念告訴別人時,對聽到的人來説,不再是觀念,而是另一個已知的事實。”

其實,正確的思路是先技藝,後理念,“技進乎道”。技藝固然包含緘默知識,但也有可明言的規則,即技法。技藝學習要從技法開始。教師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教師教育的起點,是教師教育理念生成和創新的基礎。所謂教學有法,指教學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方法。

當然,教學有法無定法。所謂無定法,基於維特根斯坦的視角,即對規則的使用本身無法還原為規則。換言之,教學本身雖有各種原則和方法,但是這些原則與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體運用,卻無法還原為一定的原則與方法,必須藉助教師的判斷力。

教師熟練掌握各種具體方法後,才能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提升關注層次,這時就要推動他們從對技法的關注提升到對藝術的關注,達到“技進乎道”的境界。

標籤: 心得體會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3gv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