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一

橄欖綠中國紅

掛起紅燈籠、貼起紅對聯、舞起紅獅子,我們發紅包、穿紅衣、插紅花,裏裏外外一片紅彤彤,紅紅火火的春節到處洋溢着新年氣息。

如果問新年是什麼顏色?你的答案是不是紅色?

是啊,每一年新春佳節,從白雪皚皚的漠河到陽光燦爛的西沙,從肅殺的帕米爾高原到煦暖的東海之濱,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新年的中國紅盪漾在中華大地上。我走在大街小巷,發現每個人的臉上,綻開笑容紅光拂面……

新年是什麼顏色?我的回答斬釘截鐵:中國紅、橄欖綠!

是的,在我們家,新年的顏色除了中國紅,還有橄欖綠!

橄欖綠,來自我爸的橄欖綠軍帽!

20多年前,我爸是一名邊防軍官。從軍校邊防專業的歷練開始,這身橄欖綠就伴隨着他,走過無數個邊防哨所。在這些低調沉默的邊防哨所,我爸和來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一樣,默默駐紮在祖國邊陲,守衞在和平安寧的第一線。茫茫羣山,冰峯雪谷,橄欖綠們用熱血和青春築起了巍峨界碑。

大年初八,大家都還沉浸在熱熱鬧鬧的過年氣氛中。在大紅燈籠和紅色窗花的映襯下,我爸又拿出了他的橄欖綠軍帽,一邊仔細擦拭,一邊和戰友們視頻聊天敍舊。這是他們每年春節的固定節目。

但是,和平常的高聲談笑不一樣,視頻中的這些中年漢子常常陷入長時間的沉默。我爸端起第一杯酒,先灑在了地上,悶悶地説:“先敬他們一杯!”每當這時,我都會看到爸爸眼睛裏有淚水。

兩杯酒下肚,我爸和戰友們唱起了他們最愛的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衞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只是這個歌唱着唱着,就變成了嗚咽。

去年的大年初八,我第一次知道了“加勒萬河谷”,第一次知道了在中印衝突中犧牲的戰士們。這一天,中央軍委表彰了中印邊境衝突中湧現的五位戍邊英雄,媒體向大眾公佈了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衝突中的細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正是這些英雄的犧牲,讓我爸和戰友們心痛不已。

很多時候,邊防就是寂寞、清苦、危險和犧牲的代名詞,邊防戰士們是“開路者”,也是“守路者”。如果沒有衞國戍邊橄欖綠,我們的春節怎麼會有喜氣洋洋的中國紅?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二

乘風破浪中國船——讀《中國有了一條船》有感

早在五千年前,中國便和船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們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學會了使用獨木舟和筏,並以其非凡的勇氣和智慧駛向海洋。從秦始皇派徐福揚帆東渡,到漢末“王濬樓船下益州”;再從宋元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南海一號”,到鄭和的寶船七下西洋,中國的船一路乘風破浪,敢為世界先。“China”這個詞被外國人熟知,就是因為中國的船將瓷器帶到歐洲大陸,英文就稱瓷器為“China”。因為船,中國從此有了世界的名字,中國瓷器也成為歐洲貴族的最愛。

“但是永樂大帝死後,中國的遠洋航海就突然中斷,轟轟烈烈的下西洋立即變成了禁海,到了清朝甚至變成了閉關、鎖國。”直到400年後,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了一段任人宰割的歷史。道光十八年,走私鴉片猛增到四萬零兩百箱,這時林則徐開始禁煙、銷煙,他大聲疾呼:“中外臣工,併力一心,誓除此害!”煙是禁了,但是外國人卻藉故一次次發動侵略戰爭,腐朽的清王朝一次又一次戰敗,和列強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不僅要賠大量白銀,還要割讓國土,香港、澳門、台灣、威海衞……七子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祖**親的懷抱。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直到一艘紅船搭載着民族解放,將中國人從苦海中營救出來。

1921年7月的一天,載入史冊的一天,南湖浩渺煙波之上,停泊着一艘畫舫,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面對滿天風雨陰霾,會議閉幕時他們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國人民……

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環伺,喪權辱國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共產黨,讓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瞧啊,那條紅色小船,在靜靜的南湖,熠熠生輝。

斗轉星移,如今,小小的紅船忽然搖身一變,變成了體現我國綜合實力的航空母艦——遼寧號2012年09月25日入列海軍,完全自主研製的山東艦也駛向大海,第三艘更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正以“中國速度”在建造。

“船”是引領我們上下五千年的燈塔,更是檢驗興衰的標誌。現在,中國船不僅在全世界通行無阻,中國宇宙飛船、載人空間站還飛上了太空。

中國這艘巨輪,必將完成偉大復興的航程。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 篇三

—春風和煦,在清明節前一天,我們來到座落在雲居山麓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

在此之前,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一些朵小白花。我們有的是對着視頻學做的;有的是跟家長學做的;有的甚至是自己一步一步琢磨。大家都抱着認真的態度做了白花,準備在這天緬懷英勇的革命烈士。

上午九點左右,我們搭上車到了雲居山腳,爬了會兒山路,到了紀念館前。此時,這裏已是人山人海,有許多個學校的學生緬懷先烈,國小、國中甚至高中的都有。這個大如足球場的廣場被滿滿當當地佔上了。不但人多,而且每個人臉上表現出的都是肅穆、沉痛的表情。不一會兒,隨着高亢的國歌和一位老紅軍的演講,莊嚴的緬懷活動開始了。來自各個學校的同學,在紀念碑前,以自己的方式,寄託自己對革命烈士的哀思。他們一遍遍地默哀,獻上一個個花圈,朗讀了一首首緬懷詩?

當輪到我們時,大家排着隊,一個一個將飽含着自己深深哀思,深深懷念的小白花掛在樹枝上,然後緩緩從旁邊走開。

在緬懷結束後,我想:革命烈士們英勇無畏地犧牲戰死,為的就是今天這樣幸福安定的生活,和祖國的繁榮富強。如果社會依然動盪,國家仍舊落後來,烈士們的犧牲就毫無意義了。這也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罷!所以,我們一定要繼承志士們的遺志,努力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四

山河已無恙,光影致英雄

晶瑩的雪花在淒厲的北風中打轉,世間萬物都呈現着一副蒼老的容顏,早已不見春天裏那奼紫嫣紅的精神氣。不時傳來的幾聲驚天動地的炮響聲,為這寂寥的夜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從《長津湖》影廳走出來,透過車窗看滿街的燈火通明,恍如隔世。想要形容卻發現,言語太過於蒼白無力。

戰場不是遊戲場,犧牲在所難免。可戰場上的志願軍們卻從未屈服,他們與惡劣的氣候抗爭,與難纏的敵軍周旋,使他們堅持下來的,唯有那股赤誠的愛國信念。

在行軍過程中,後勤補給常常被美軍炸燬。他們唯有克服生理上的飢餓,戰勝內心的恐懼,才敢踏出堅定的步伐。那份執着,那份堅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我們都明白,現實的廝殺遠比電影來得慘烈。美軍轟炸不斷,掃射不斷,有人不斷倒下,亦有人不斷向前。是苟且偷生地活着,還是光榮地犧牲?顯然,他們都選擇了後者。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在影院聽到這句話,眼淚就再也止不住,如洪水般噴湧而出。為什麼要打仗?只為後輩的安定無憂,多大的胸襟與格局!

在敵我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們卻能夠憑藉自身頑強的意志,上刀山,下()火海,帶着必勝的決心,昂首走向他們的敵人。哪怕是飛機大炮的轟炸,哪怕是無法預測的深淵,志願軍依舊向美軍發出一次又一次衝鋒。在那響徹天地的號角中,中國志願軍依靠着如此強大的信念,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打贏了一次又一次。

回首遠眺過去的歷程,那樣的崎嶇不平。你看那遍地鮮血,一個個記載着不知多少風雨與滄桑的腳印。

“肯定會有這麼一天的。”這是攻下機場的時候,伍千里口中的話。往昔暮雪風霜熱血難涼,今朝山河無恙如您所想。

“一唱雄雞天下白,喚來春天照人間。”現今,我國已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國民經濟與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沉睡的雄獅已經甦醒!

如今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至此,我才真切感悟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 篇五

今天,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許曉軒故居。許曉軒故居位於江都區的龍川步行街中段,離揚州約有一小時的車程。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長約4米,高約3米的照壁,上面鐫刻着“許曉軒故居”五個大字,在往後走便到了故居門前,門上方“許曉軒故居”五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許曉軒故居是前後三進四箱的民宅,青磚小瓦,古樸莊重。進入院子,裏面栽種着一棵石榴樹,聽説是為他爺爺載的。再向前走,便進入了第二進屋子,這間屋子裏的六間房間,牆上由100多幅珍貴照片,及烈士的10多件和一組浮雕組成,分別為“少年時代”“參加革命”“獄中鬥爭”“英勇獻身”“光耀千秋”五部分。

他們都形象的再現了烈士光輝而短暫的一生繼續向前走便進入了第一進屋子,走進去便可以看到2組浮雕和14幅領導題字。第一進屋子正中是許曉軒烈士的塑像,下面是許曉軒烈士的介紹:許曉軒出生在江都縣仙女廟(今江都區)。學名永安,字小軒。1938加入中國共產黨,認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被捕,關押在白公館看守所,在他的獄友傳看獄中挺進報是,不幸被特務發現,還被毒打,他挺身而出掩護獄友,在19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殺中殉難,臨刑前高呼“共產黨萬歲”年僅33歲!這次參觀之後,我明白了:共產黨人是不會向強大的敵人屈服的!

這次參觀之後,我明白了:共產黨人是不會向強大的敵人屈服的!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感受 篇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遇斷魂……”每當我們背誦起這首流傳千古的的名詩,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為了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他們那種大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始終感染着、激勵着我們這一代中國人!

一天,八路軍知道了敵人要來,就讓王二小裝作是老百姓去山上放牛,王二小把牛放在那兒,自己去玩了,九月十六那天,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敵人昏頭昏腦的迷失了方向,正好王二小在那兒玩,被敵人抓住了,叫他在前面帶路,正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候,敵人發現王二小不見了,就急忙去追,追到王二小以後,把他當成了人質,讓他帶路去找八路軍。王二小眼睛骨碌一轉,想出了個好辦法,就説:“好吧”。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我們的埋伏圈,四處響起了砰啪砰啪啪的響聲,敵人才知道上當受了騙。把王二小挑在槍尖上,殺死了他,鄉親們殺死了敵人,含着眼淚埋葬了王二小。

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幸福。他的精神永垂不朽,這種精神將激勵我們去創造明日的輝煌。今天,我們不用再像革命先烈們那樣為了自由和解放去拋頭顱,灑熱血,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們的意志,去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傳承紅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心得體會 篇七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強調:“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紅色資源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留下的革命遺址、革命文物,還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貴資源,藴涵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

紅色資源作為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的記錄,承載着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使命,無論歲月如何更替,世事如何變幻,始終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發圖強的巨大精神動力。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就能夠傳承好紅色傳統、紅色精神、紅色基因,讓我們黨永葆生機與活力。

用好紅色資源,要做到保護與開發並重。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紅色的故事源遠流長。紅色資源是我們珍貴的歷史遺產,保護紅色資源,就是在保護我們國家的歷史,就是在傳承我們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數革命先烈留下的優良傳統是永遠激勵我們前進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對於紅色文化資源,我們既要注重有形遺產的保護,又要注重無形遺產的傳承,大力弘揚紅色傳統。”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首先要在保護開發上下功夫,通過建好紅色陣地,堅決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不斷彰顯新的時代價值。有效保護、開發、運用好紅色資源,應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在保持原樣原貌原色的基礎上進行開發,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呈現真實,以此喚醒人們的內心世界、思想靈魂,穿越烽火連天的歲月,感悟革命先輩、仁人志士為國家命運、民族大義犧牲奉獻的可貴精神。

用好紅色資源,要做到體制與機制並行。紅色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源,具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綜合性的功能與價值。各級黨委要把紅色教育納入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機制,把紅色教育貫穿到黨員教育管理、意識形態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國民教育全過程,形成紅色文化教育人、薰陶人、激勵人的良好局面。要建立紅色資源協同開發機制,統籌政策、信息、技術、實物等各種有效資源,形成組織、宣傳、文化、教育、網絡、媒體、學校等聯合研究開發的工作體制機制,提升紅色資源的歷史性、文化性、實效性。要建立紅色資源保護機制,完善和實施紅色資源保護規劃,做到應保盡保、應修即修,嚴防損毀和人為破壞,着力解決保護不力、管理不善等問題。要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讓紅色資源得到永久保存。要規範紅色資源開發行為,既保護好不可再生的原生性紅色資源,又能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賦予其新的內涵,研發和創造出新的教育資源成果。

用好紅色資源,要做到黨員與學生並舉。紅色資源是最生動的教材,需要我們常翻閲、常傾聽、常思考、常感悟。各級黨組織要把深入開展紅色教育作為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以及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建工作,使紅色教育制度化、常態化。要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重要活動、主題黨日等時機,到紅色館場、革命聖地開展紅色教育。同時將參觀紅色資源教育與學習紅色經典著作、舉辦紅色文化報告會等結合起來,形成系列化、系統化的教育活動,切實讓紅色基因真正融入黨員幹部的精神血脈中。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開創偉大未來的生力軍。要注重利用紅色資源加強對青少年的紅色教育,推動紅色文化進學堂,促進紅色資源與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受到紅色文化的薰陶,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勤奮學習、報效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八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紅色中國”的真相深深吸引着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為此隻身闖過重重封鎖前往陝北蘇區,並在那裏生活了四個月,寫下了一部蜚聲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此書以一個美國記者的視角描寫了中國革命,它記錄了沉重的歷史與殘酷的戰爭。我卻在這本書中讀到了可親可敬、血肉豐滿的革命者們。他們充滿生機與活力,革命情懷純潔而又強烈,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這顆紅星的力量。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怎樣的意志,讓他們挺過艱苦奮戰?是怎樣的軍人,英勇無畏地在長征中揮灑熱血?是怎樣一羣人,書寫了世界軍事上的史詩?是永不磨滅的熱情,永不放棄的希望和令人驚歎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像一團團紅色的火焰照亮這一路的征程。

飛奪瀘定橋一役,瀘定橋上一半的木板被敵人撬走,身下是萬丈懸崖、湍急的河流,對面是敵人的機槍陣地,第一個戰士中了彈從鐵索上掉下深淵,接着又有第二個、第三個。但是更多的戰士爬到橋中央,沒有一個人退縮。每次讀到這部分內容時,我的眼睛都是濕潤的。我想如果眼光和淚水能開出小雛菊,他們的墳前此刻也許會有些許暖意。

成百上千的紅軍戰士在雪山上凍死,十分之一的中央紅軍永遠地留在沼澤地中……本該是青春綻放的年紀,卻永遠地融入了祖國的土地,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激情燃燒的生命照耀了中國共產黨追求真理、解放貧苦大眾艱苦卓絕的征程,為黨旗染上火紅的底色。這長征,為了人民;這熱血,為了人民;這星火,為了人民。

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還照耀着全世界。中國人民取得的勝利和積累的經驗在為全世界帶來福祉,為破解世界性難題提供中國智慧,展現出大國風範。這一切都建立在雄厚的國力基礎之上,從“東亞病夫”到GDP總量全球第二,從“弱國無外交”到擁有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老一輩革命者在千難萬險中開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他們帶領我們創造了這偉大的奇蹟。

如今建設國家的重任已經落到我們肩上。前幾年,網絡上總有些人説“一代不如一代”,説“中國新一代挑不起大梁”。每當看到這些話,都能激起我的鬥志。我們要牢記當下的使命與責任,更要為了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而矢志不渝,立志創造下一個奇蹟。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九

遲到三十七年的擁抱

烈士吳鋒平,建德航頭鎮航川村吳潭人,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四十二師一團二炮連排長。

小外公家就在航川。那邊風景獨美,村民們也十分富足。今年春節,航川村的老少們自編自導了一部舞台劇《尋找吳鋒平》。線索是一封寫於三十七年前春節,來自中越自衞反擊戰前線的信。

信中寫道:“春林,今天下着小雨,我在貓耳洞裏給你寫信。春天到了,家鄉的土地上散發出芬芳,我在前線都能聞到。家鄉人民那微笑的臉龐,我在前線的戰壕裏都能看到。我一定英勇殺敵,安全回家……”短短尺素書,悠悠鄉友情。他回來了!不過,他是在信中回來的。寂寂黃昏,軍號呼嘯,馬革裹屍,為誰多嬌?

台上的“他”靠在貓耳洞的崖壁上,膝上橫放一本書,書上蒙着一張紙,左手拈一株草,右手握一支筆,沙沙寫下對家鄉的思念。據我所知,貓耳洞、老山艱苦非常。邊界線的哨兵們有時一天要換三次口令,潛伏的暗哨有時一天不能出聲,即便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戰士犧牲於此。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強勁的攻勢,就算只剩數十人,甚至十數人,也要死死守住每一寸土地。

“……春林,有很多英雄倒下去,又有很多英雄站起來了。今年的春節,要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但是請你放心。祝你的家人春節愉快,為勝利,為新的一年乾杯!春林,真感謝你對我家的關心,真趕上親兄弟一樣,謝謝你。盼望着戰爭勝利,凱旋歸來,與你重逢!”讀到信中的這一段時,台下一位六十二歲的老人早已熱淚盈眶。他便是陳春林,吳鋒平信件的收信人,我的小外公。那時我才知道,吳鋒平烈士是他同學。

小外公説:“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我很想他。我已經是個六十二歲的白髮老人了,但他永遠是個二十五歲的精神小夥……”

吳鋒平烈士,1984年7月參加中越自衞反擊戰,1985年4月30日壯烈犧牲,被追記二等功,年僅二十五歲。吳鋒平烈士犧牲後,小外公堅持履行諾言,銘記那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忙照顧好他的家人。

演出結束,當扮演吳鋒平的演員同台下的陳春林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時,他們終於完成了這個遲到三十七年的擁抱。兩位同學,兩位同鄉,兩位奔赴在不同崗位上但做着“為人民服務”這同一件事情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同志,他們的心,永遠不會分開。

正如劇本中所寫,“吳鋒平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化作了風,化作了雨,浸潤着整個航川村”。那麼我的血脈中,會不會有這種精神呢?我覺得,應該會有;即使沒有,也應當擁有。

烈士的人數可以計量,但烈士的精神能否計量?我想,應該不能;即使能,也應是人民羣眾向他們致敬的那片赤忱之心。英烈精神崇高,英烈令人敬重。百年風雨兼程,在多少人的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因為有他們的滿腔熱血,紅旗才會在一代代薪火相傳中不褪去一絲一毫顏色;因為有他們的鋼筋鐵骨,共和國的廣廈才會在一批批的接續奮鬥中建出輝煌!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十

開學後的第三週由於疫情突然對我省的影響,大家都在家上網課,課後媽媽還會在業餘時間讓我讀一些課外書,最近我迷上了省圖書館的紅色故事,比如《英雄少年王二小》、《林海雪原》、《毛主席在長征途中》等,其中《毛主席在長征途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澤東爺爺不僅是一位軍事指揮家,還是一位詩人,他的詩詞意境開闊,慷慨激昂,歷來都廣受詩詞愛好者的喜愛。其中有一首詞《憶秦娥·婁山關》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詞中這樣寫道: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首詞就作於一九三五年二月,紅軍取得婁山關之戰的勝利之後。那麼婁山關戰役是怎樣得勝的呢?這是本書中的一個故事。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我軍由遵義出發,毛主席指揮英明,用兵如神,忽而揮戈東指,忽而乘虛偷襲,聲東擊西,機動靈活,出敵不意地四渡赤水,重佔了婁山關,致使敵人腹背受挫,傷亡慘重。這是我軍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

曾經紅軍長征節節失利,處處受制於敵人,而婁山關大捷之後,紅軍打破了“走也走不動,打也打不好”的被動處境,開始了反攻,這次大捷也閃耀着遵義會議的曙光。

爸爸是一位共產黨員,他去過很多革命根據地,婁山關位於貴州遵義市,聽爸爸説,如今婁山關上,昔日紅軍開挖的戰壕,與敵人交鋒留下的彈坑,早已被豐茂的青草掩蓋,而四通八達的道路,也陸續結束了“婁山難越”的時代,當時那種險峻氣勢,已經被現代化的各種建設削弱,但是紅軍留下的慷慨之音,卻始終不會磨滅。

讀完這些紅色故事,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浪潮如何激盪,請不要忘記那些紅色記憶,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被戰爭踐踏,我們觸目所及的地方,曾經血流成河,更不要忘記,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想起過勝利的號角,留下過壯美的詩篇。

如今,中國之崛起,屹立東方。面對疫情,中國展現着“屹然砥柱立中流”的大國擔當。在大災難面前,中華民族也總能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局面。同樣做為少先隊員的我們,要多讀書,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報效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3oe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