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1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陽春三月,麗日晴空,春姑娘邁着輕輕地腳步來到人間。大地萬物復甦,小草從土裏鑽出來了,這是春季的眉毛。花壇裏開出一簇簇的鮮花,這是春季的眼睛。班主任馬教師帶我們來到市外的公路邊植樹。

我們抬着樹苗,扛着鐵鍬,拎着水桶,興高采烈的來到公路旁。我們分好小組,我和李浩辰、張__是一個小組。李浩辰和張__一起使出吃奶的勁兒,用鐵鍬剷出了一個坑,再把樹放進坑裏,又用鐵鍬埋好土,踩結實了。

我拎着水桶去找水,走了十分鐘,終於看見一條小溪。我從溪水裏撈起滿滿一桶清清的水,然後拎着水桶跑回樹下澆水。張__也跑來幫我,我們來回拎了好幾桶水,教師當場表揚了我倆。我們雖然很累,但是很高興,因為我們為綠化祖國做出了貢獻。

願天下所有人都種一棵小樹,看着他們長大,那多麼有趣!讓我們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2

理論離不開實踐,只有在實踐中親身體驗,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會潛移默化地變成學生自身的素質。為此,響應錦裏國小的號召,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該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是活動的基礎,沒有好的內容就不會產生好的效果。我覺得國小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相結合,立足本土,在家鄉現代化進程中尋找內容。活動內容除了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實踐性之外,還要體現地方性和時代性的特點。活動內容可以是道德品質,健康生活的;也可以是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方面的;還可以是動手動腦,培養生存能力方面的。總之,能達到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的就是好內容。

二、活動形式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例如1:我們組織國小生體驗了鄉村的田園生活,學會了自己動手、自我管理,加深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在活動中,還採用了攝影、寫作等形式。攝下的一個個美好的鏡頭,寫出的一篇篇優秀日記、作文,既是對話動的記錄,也是對活動的總結。使他們認識了大自然,體驗了鄉村的田園生活。引導了學生迴歸自然,走進自然,認識了多種常見的花草樹木。

例如2: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組織了環保行動。可以開展旅行活動,遊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在遊覽過程中,每位同學手拿一個環保垃圾袋,撿起身邊的垃圾,以自己的行動為奉獻保護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也體驗了環衞工人的偉大和艱辛,從小樹立愛護環境衞生的好習慣。

例如3:由於我校處於鬧市區,更應加強交通安全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就利用星期天,通過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聯繫,組織小朋友上街幫助交警維持交通、社會秩序,打掃環境衞生,宣傳交通衞生知識。通過這種實踐,不僅讓小朋友自己知道應該遵守交通,更是交通安全的積極宣傳者。

例如4:我們還通過社區青少年中心聯繫成都商報社,支持學生賣報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知道爸媽掙錢的艱辛。養成自己不浪費的習慣。同時也給孩子樹立掙錢理財的思想。

例如5:暑假其間,組織小朋友到社區福利院關心孤寡老人,為老人們打掃衞生,給老人講故事,給老人表揚節目等。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三、社會活動時時處處注意安全,確保了活動的順利的開展。

安全問題是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活動開始前,先到活動的地方踩點,下發的有明確的活動方案。在出發前強調了組織紀律,提醒了孩子做好外出的各項準備工作,切實注意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保證了活動圓滿的完成,活動結束時,保證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培養了能力,得到了鍛鍊,孩子們也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體驗實踐的機會。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3

快樂的暑假生活結束了。為了讓學生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學校在放假之前圍繞我校“自強人生,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對學生提出了“生活能自理、學習能自主、行為能自律、活動能自信”的要求,並擬定了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家庭、社會這個大樂園裏培養“自強”意識。新學期的到來,學生們懷着喜悦的心情走進課堂,將自己的暑假生活與同伴暢談交流。現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作以下總結:

1、主題突出

本次活動是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對少年兒童愛祖國愛家鄉教育,全面提高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的背景下開展的。

2、目的鮮明

本次活動讓學生的身心在活動中得到放鬆,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在與動物的親近中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在瞭解古蜀文化的同時見證成都的歷史,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作為成都人的自豪感。

3、注重利用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活動期間,少先隊員們來到了動物園,金沙遺址,陽光教育基地,利用那裏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培養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感。活動結束後,隊員們表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4、加強交流與學習

在這次實踐中,學習交流是一大特點。在實踐中注重向社會、向向羣眾,向老師學習。同時實踐隊非常注意加強內部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在每一階段結束後,都會進行討論,在大家集思廣益後總結收穫與發現不足並提出展望。

總體上看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得到了規範,我校提出的“自理、自主、自律、自信”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自強意識。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4

翻開日曆,印着植樹節的日期已經離我們有一段距離了,但是環保的意識卻一直都沒有離我們遠過,我相信只要努力,將來會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個話題,並真正實際起來,到時候世界將會更美好……

每當我走到大街上看到路兩邊幼小的樹苗時,我就忍不住想起了三月十二那天在電視劇看到的一個場景,一直揮之不去。

那是一個怎樣的畫面呢!故事的主公人跟我一般大,但是他們卻都挽起了自己的袖子,露出小小的手臂,而我呢卻只是躲在家裏,捧着遊戲機玩的昏天暗地,全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手中的工具是那麼大,泥土是那麼的髒,他們的雙手是那麼的稚嫩,但是卻絲毫沒有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反而他們乾的更起勁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丟掉了手中的遊戲機,眼睛中只剩下忙碌的他們的身影。

他們有一些從沒有幹過家務,卻第一次拿這麼沉的東西,他們將鏟子插入土中,再吃力的拔出來,經過漫長的等候,終於挖出了一個小小的坑。這時一個小孩雙手捧着一個稚嫩的幼苗,葉片上沾滿了清晨的露水,接着一大羣小孩圍了過來,一起將它小心翼翼的栽進土裏,這是空氣中彷彿有樹的清香,他們的眼睛裏也充滿了期待和希望。他們灰頭土臉的看了看對方的臉,都笑了,我相信這是他們一生笑得最開心的一次!

看到這裏,我欣慰地笑了,他們的夢想也像這些樹苗一樣雖然現在只有小小的葉子,但總有一天它們會發芽並茁壯成長。

每一棵樹的存在都有它的意義,植樹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人們對大自然美好的憧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我沒有種下過一個小樹苗,我一定要有屬於我自己的!我按下決心。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5

人們都説:勞動最光榮。這一天,我去居委會勞動了一天…

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融會了這句話的精髓。勞動確實很辛苦,但卻是苦中帶甜的。勞動的感受,在勞累時大汗淋漓的感受。這些都不是能從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能觸摸到的,這種感受是作為一名勞動者內心深處的,最平凡而又殊於一般的感受。

星期天,我去居委會幹了一個上午的活兒,居委會的負責人讓我去小區裏面刮小廣告。我高興的應承了下來,心想,弄小廣告有什麼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於是信心滿滿的拿着負責人給我的鏟子和水桶就走了,誰知道事實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我先找到一個貼在地上的小廣告,貌似真的很難弄,拿鏟子颳了半天也沒有太大的結果。

本想放棄,然後去幹點別的事情,但是不服輸的性格使我想到,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我呢,然後,我就在哪裏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時候的情景了,被水衝過的地面上的小廣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將小廣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鐘,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輕輕一撕,小廣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當時心裏挺興奮的,於是更加滿懷信心,去勞動了!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被我清除過的地方確實看着乾淨,整潔多了。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動手動腦解決了問題是我收穫最大的,學習亦是如此吧!

通過這次實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是會還是不會,你都要有勇氣面對它,嘗試一下。做了,你是困難的領導;不做,你是困難的俘虜;而我在實踐中收穫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更加努力,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

國小學生活動心得體會範文篇6

植樹節,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可是你們知道植樹節的來歷麼?我給大家説説!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着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於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所以大家都要植樹,大家都要保護我們的地球,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yq4q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