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學習習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習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心得體會

作為接受七年正規新聞教育的學生,作為畢業後從事媒體行業近兩年的職場新人,作為有着崇高新聞理想的當代青年,我覺得作為媒體從業者,從事新聞輿論工作,理當揭露醜惡、鍼砭時弊,但也須注重總體平衡,把握好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的統一。惟其如此,媒體才能激發更多正能量,鼓舞更多的普通羣眾,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學習習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心得體會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重要命題:在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今天,媒體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甄別力,在真偽是非前保持清醒?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發現力,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

2016年春節期間,一名上海姑娘嫌棄“江西農村年夜飯”的帖子引爆社交網絡,微信、微博、各大論壇都在傳播這一事件,經媒體關注傳播後迅速上升為社會議題,觸發了反思城市與農村關係的討論,甚至激起城鄉不同“陣營”之間的爭鳴和交鋒。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當事人不僅編造身份、虛構情節,甚至連“年夜飯”照片也屬張冠李戴,整個事件被指為假新聞。“虛假髮帖”行為欺騙了公眾,但一些媒體因一味求快而疏於核實、把關不嚴,對不實信息的傳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

年初輿論場的這個話題,堪稱檢驗新聞真實的生動案例。一位詩人曾説,“通往真實之路,既嚴酷又艱險。”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眼見都不一定為實,通往真相的道路肯定不會平坦。俗話説,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這些年來,從“紙餡包子”,到“名人去世”,再到“殭屍肉”風波,“反轉新聞”很大程度上消解着媒體的公信力。在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上保持定力,提高新聞素養踐行真實性原則,這是媒體的公信力所在,也是媒體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每一個媒體從業人必須遵守的信念。

今日之中國,既面臨轉型的陣痛,也有“成長的煩惱”。一點小問題,乘以13億人,就可能是天大的難題。正因為如此,如果只看黑暗、負面,不看光明面、正面,即便所報道的具體事實為真,也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者只顧一點、不及其餘,造成以偏概全,成為一種不完全的真實。

輿論是一種複雜的信息存在形態和傳播方式,時常“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古人説得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見人之所未見”,惟有多思勤想,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涵養非凡眼力與腦力。1939年,毛澤東為《新中華報》題詞“多想”二字,報社將其製成匾額,專門懸掛在編輯部窯洞顯眼位置。佔領思想上的制高點、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才能穿透迷霧、抵達本質,做到“以我之洞見,解人之疑惑”,進而“以我之價值,化人之心結”。

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發射器、放大器,也是社會輿論的穩定器、整流器。當年,帶着對摧毀舊世界的思考,蕭楚女揮灑“字夾風雷,聲成金石”的慷慨文字;帶着對解放工農大眾的思考,惲代英留下與人民“聲入心通”的熱血篇章;帶着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鄒韜奮寫出為社會“盡忠代謀”的激情著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幾十萬媒體從業者落實“三貼近”、深化“走轉改”,在實踐中發現複雜而真實的中國,更多人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心中有思考、胸中有全局,我們的新聞報道才能分辨主流支流、弄清來龍去脈,才能把準政策的脈、點到社會的穴,才能順應改革發展的大勢、服務治國理政的全局。

無論哪個時代,主流輿論總是一股重要力量。深刻領悟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論”,練就“撥雲見日”的功夫,在團結人民、鼓舞士氣上凝心聚力,在澄清謬誤、明辨是非上做好文章,我們就一定能在風雲變幻時站穩政治立場,在眾説紛紜中唱響主流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新聞的本質要求。媒體從業者不應滿足當新聞信息的“搬運工”,而應成為多樣化表達和傳播、在多元中立主導謀共識的擔綱者。不拘泥於一格一態,以表達創新提升新聞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就一定可以讓新聞作品成為煥發和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zzk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