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精選多篇)

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

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精選多篇)

大家好!我是xx國小的xx。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為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為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 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步驟:

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 幹什麼”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 誰 在什麼地方 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説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 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3 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為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説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結合剛才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

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啟發,由學生説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為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説。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2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着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裏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3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例如,剛才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説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説一説,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2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3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説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xx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

第二篇: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

我應邀參加了這次林芝廣東實驗學校舉辦的國小語文聽課評課活動,前天和昨天共聽了8位老師的8節小語課,對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當時與老師們在課後作了短暫交流,現在集中談談我的看法和意見,並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 聽課整體印象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學教研工作,希望老師們快速成長、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迫切心情溢於言表。聽了勞校長和廣東援藏的葛校長以及教務處阮主任的介紹,知道他們正在採取有力措施指導幫助老師們不斷進步,我感到很高興,覺得咱們這所新建的學校很是值得期待。學校的設備配置很不錯,班班都有數字化講台,每節課都可以用課件;雖然老師們製作的課件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有了這麼好的條件,是很有利於老師們的成長的。

上公開課的8位老師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設計上下了些功夫,教學態度非常嚴肅認真。老師們都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基本功和基礎較好。每節課都取得了一些教學效果,例如低年級的識字和朗讀、中年級的閲讀理解,學生們顯然是學有所獲的。

咱們實驗學校語文組的老師來自地直學校和各縣鄉學校,具有不同特點和差異,而且有的是中學老師來擔任國小老師,有的是非語文老師來當語文老師,要把這樣的隊伍打造成一個精英團隊是尚需時日的。我覺得,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呈現出來的缺點和問題還是比較多,指出來對大家改進教學大有幫助,我這裏就着重談問題。我們地區有的學校教師反映,長期以來存在怕得罪同行而在評課中盡説好話的不正常現象,這種狀況應該改變。我這個二線專職教研員一直對辛勤工作在教學一線的中國小老師們深懷敬意,但我經常到中國小聽課,總是喋喋不休地挑毛病、找問題,實際上老師們也是樂於接受的。下面我具體談談我對每節課的看法,主要談缺點和問題,不一定都對,敬請大家諒解。

二、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1、五(2)班《晏子使楚》。

學生掌握生字情況較好,但學生把“侮辱”的“侮”這個三聲字讀成一聲字,老師未糾正。老師準確地解釋了課題,但沒有講講齊國和楚國在今天的哪個地方,講講很有必要。老師開頭用繞口令引出課題,但繞口令的“巧舌”與晏子的“巧舌”沒什麼聯繫,前者是發音技巧,後者是智慧的體現。“敝國”當然是謙稱,但能否講一下“敝”的本義?

這篇課文在朗讀訓練中最適合分角色朗讀,但未採用。概括全文大意,好像老師是從教參上搬來的,如果口語化一些更好。

晏子與楚王的三次較量,應由老師提問,學生思考作答,直接給出答案很不可取。也未弄清楚楚王設狗洞讓晏子鑽、譏諷齊國無人、抓獲齊國偷盜者是楚王故意為之。

吉鴻昌口頭反擊洋人捍衞中國人尊嚴的故事,非常精彩,以此拓展訓練學生思維很好,但學生答不出吉鴻昌説了什麼話,老師就給出了答案,也未解釋是何意思。

學生們該怎麼做?學生説“武力解決”。老師缺乏正確引導。老師又説有些時候不該侮辱人,未講要看什麼情況,事關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是非善惡等不能容忍,但遇到一些生活小事和矛盾則要忍讓。

後有充裕時間,仍未分角色朗讀,只是齊讀了一遍。

指名學生複述故事,學生講得較好。這方面還要加強。

“楚王故意笑起來”,沒聽見師生模仿楚王笑聲。讀課文,要入情入境,讀出滋味兒來。

感覺整堂課不夠精彩。老師教學語言比較平淡,無激情。作教學設計時不能不想到學生。

2、一(2)班《松鼠和松果》。

這節課主要是訓練朗讀。老師的教學語言和範讀、領讀飽含感情,值得大家學習。

出示兒歌型謎語,老師讀了一遍,學生説出答案。為何不指名學生讀?

老師強調“又”字重讀,未指名學生模仿老師重讀。老師又糾正了多處讀法,還是未讓學生單個模仿老師讀法。

老師對全文邊讀邊問,顯得支離破碎,目的不明確。整節課學生讀得有氣無力。有的學生讀得結巴不流利,未重視單個學生朗讀過關。這是三個較嚴重的問題。

還有個大問題:老師讓學生開火車讀課文,每個學生讀一個獨詞句或一個分句,這就很彆扭,導致整篇文氣不暢,很不利於感受文意。至少要讀整句,在有句號、問號、感歎號的地方停下。

3、三(1)班《亡羊補牢》。

板書字體不是很好,要加強訓練。

對“寓言”的解釋不夠準確。“寓”是“寄託、包含”的意思,“言”卻不是動詞短語“講道理”,“言”是名詞嘛,“寓言”即“有所寄託的話”,是文學作品,發言稿《國小語文評課發言稿》。

老師要求學生概括全文內容,學生基本上是讀全文作答,老師示範概括,未引導學生概括,教給學生方法。

同桌互議、集體交流這兩個環節做得不夠。

“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麼説?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讓幾名學生上台表演。遺憾的是學生按課文內容表演,並沒有創造性地表演課文外的想象對話。老師未發現活動不成功。

“養羊人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課文中的此話似乎不合情理,師生均未質疑。

4、二(1)班《北京亮起來了》。

老師聲音洪亮。板書字體較好。

老師問學生喜歡題目中的哪個字,不妥。字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在句中用得準確、鮮明、生動才叫好。

學生默讀、齊讀較多,朗讀不夠,尤其是指名學生讀更少,不大瞭解學生的朗讀水平。20分鐘後才指名學生讀。單個讀比齊讀更重要。

師生解決問題落實得不夠好,分析課文有些瑣碎雜亂,給人印象不深。老師講得多些,學生有點處於被動狀態。

先閲讀分析課文後認生字?還是先掃除文字障礙再來學習課文內容為好。

學習生字時,為什麼去掉拼音後不指名學生讀,只是齊讀?要檢驗每個學生是否都會認讀生字,一個個過關。老師組詞讓學生讀,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組詞?

字謎識字法並不太好,例如:扮:一隻手撿了一分錢;猶:一條狗咬掉了龍的尾巴;爍:火很快樂就閃“爍”了。這很牽強,只能偶爾一用。後面我給大家介紹一種識記字形結構的簡便方法。

時間安排不當,造成拖堂。

5、一(1)班《松鼠和松果》。

這是一節識字課,下一節複習生字並重點訓練朗讀。

學生把“以”説成“以經的以”,顯然不對,老師未糾錯。

老師把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後鼻音、整體認讀音節歸了類,但在分析字形結構時未歸類。

分析結構時,師生説“口和斤組在一起是聽字”等等,這很麻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識記字形結構的簡便方法:獨體字就説是獨體字,如“果、用、口”等;左右結構的字就説“什麼旁,什麼邊”,如“對、析、結”,説成“又字旁,寸字邊”、“木字旁,斤字邊”、“絞絲旁,吉字邊”;上下結構的字就説“什麼頭,什麼底”,如“字、簡、音”,説成“寶蓋頭,子字底”、“竹字頭,間字底”、“立字頭,日字底”;全包圍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就説“什麼框,什麼心”,如“國、麻、這”,説成“口字框,玉字心”、“廣字框,林字心”、“走之框,文字心”。這很簡便實用,教學語言也乾淨利落。

這節識字課,未教寫字,也是缺憾。不能顧此失彼。

最後只用4分鐘讀文,時間太少了。要在識字中閲讀,在閲讀中識字,互相促進。

6、四(2)班《蝙蝠和雷達》。

學生認讀生字、老師糾正學生讀課文時的發音和添字丟字、多音字組詞等情況都比較好,但“塞”未組成“塞外”。

這節課有兩個大問題。

一是貼標籤分析法。老師先給出段落大意,再讓學生找段落。只能是感悟課文後經過思考歸納出段落大意,而不是先有答案再找內容來印證。我地區中學語文教學中也存在類似情況。這樣教,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難以提高。

二是教學法太傳統、太陳舊。例如給課文分段等,學生被老師牽着走。

還有,老師讓學生質疑,學生提的問題都是課文中有現成答案的,提的問題沒有價值。整節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得到有效訓練。

7、二(2)班《難忘的潑水節》。

雖説是借班上課,老師也應糾正學生齊讀時的唱讀不良習慣,然而老師不但沒糾正,反而説“讀得真好”。

認字時,也沒有讓學生自己組詞,由老師代勞了。也沒有進行寫字練習。後讓學生在句中認讀生字,不如讓學生再讀讀課文。

“人們歡呼着:‘周總理來了!’”老師範讀時讀得很平淡,沒有讀出高昂的語調和拉長聲音的語氣。後面的抒情文字,老師也是讀得感情不到位。老師們應加強朗讀、朗誦練習,給學生做好示範。“三分文章七分讀”,如果師生把文章讀好了,讀出意思和滋味兒來了,文意盡顯,課文是無需繁瑣講解的。

8、四(1)班《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這位老師的板書設計合理,字體也好看。教態親切自然,聲音動聽。提出的三個問題具有啟發性,引起學生思考。還給學生傳授了思考問題的方法。

“山麓”的“麓”和“概括”的“概”,老師沒讀正確。老師們應養成勤翻字典詞典的好習慣,遇到把握不準的讀音都要查一查。

學生小聲讀、默讀課文時間較多,多形式朗讀較少。一至九年級,都要狠抓朗讀,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基本功。

最後要求學生課後寫一條關於保護家鄉河的環保標語。其實完全可以在課內用幾分鐘時間完成。一節課內要儘量進行聽説讀寫的全面訓練。

三、 幾點建議

1、加大校本教研力度。開展好常規教研活動,經常聽課評課,經常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希望廣東援藏老師和骨幹老師搞好對語文組全體老師的傳幫帶,有你們的指導和幫助,大家一定會很快進步,很快讓人刮目相看。

2、老師們要刻苦學習,努力鑽研。一是要學好專業知識,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今中外文學知識以及語文教學法等。二是要掌握豐富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多看這方面的專著和優秀文章,多看小語教學方面的刊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三是要認真搞好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有效實施,課後認真寫好教學反思。

3、重新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語文課程標準》,全面掌握其基本內容,吃透其精神實質。要更新觀念,改進教法,不斷創新,跟上新課改的步伐,符合新課改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努力成為優秀教師。

第三篇:國小二年級語文評課發言稿

國小二年級語文評課發言稿

今天上午聽了顧老師的課後,我覺得有這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準備充分。從精美的掛圖和頭飾中,不難看出顧老師為這節公開課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些直觀教具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工整。這節課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多,但並沒有因為板書內容多,而字跡潦草。工整的板書與課文的掛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構完整。作為一節閲讀課,這節課既有上節課字詞教學內容上的回顧,又有故事內涵上的挖掘;既有課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課本劇的表演;既有學生與文本的接觸,又有師生思維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兩種動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學生。

顧老師以其紮實地教學基本功,敬業的工作態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課堂教學,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完美,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仍要努力改進。

一、第一次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師生合作把該問題解決了,但確切地説是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做剝奪了學生認真思維、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權利,放棄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是我,我會按“讀——思——説——評”的環節,組織教學。

二、再讀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狐狸對烏鴉説了幾次話?分別説了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沒有思考的價值。它是幫助教師把一篇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分解得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如果我是教者我會設計這樣兩個問題統率這節課的教學: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和烏鴉?你想對這隻狐狸和烏鴉分別説什麼?放手讓學生閲讀、討論、交流,這樣做至少避免了老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的錯誤傾向。

三、對文本的表演,應建立在熟讀理解、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否則,這樣的表演,就會顯得很倉促、很呆板。不但會讓表演者顯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另外,我覺得語文姓語,不姓演,沒有特別的需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謂課本劇的表演上。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讓學生的心靈在閲讀文本中受到震憾,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體驗中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四、要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識。要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烏鴉肉被騙走後的情,要充分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的烏鴉會是什麼心情?它會吸取什麼教訓?努力實現“課雖終,但意無窮”的效果,讓“讀、想象、體驗、表達”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第四篇:語文評課發言稿2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三位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公開課。我個人的感覺是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説來,三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有如下特點:

1、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這三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説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説三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張知鋒設計的讓學生“聽、讀、説、悟、思”,朱淑豔老師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丁玉蕭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可以説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三位老師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願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膽嘗試,擁有更多的第一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朱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感知親情,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土培養親情,培養學生具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感的意識。丁玉蕭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培養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三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張老師讓學生説説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師讓學生説自己感動的話,説説自己的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教材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重陶、感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剛才我説三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具體説來,張老師的課問題設計很有梯度,由聽、讀、説到悟、結,一步一個問題,一步一個台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豔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丁玉蕭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着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語文評課發言稿(2):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彙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彙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閲我校的教研信息。

xx年,隨着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件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台,並達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為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佈、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諮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為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

今天,我們是將實驗國小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這裏,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裏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

自xx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啟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穫的喜悦。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羣研上。羣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xx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

其實,實驗國小的羣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着紮紮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羣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樑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週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為一週一次的教研組羣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羣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着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為了讓教師儘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驗最初的兩年裏,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併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為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澱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羣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羣策羣力,博採眾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 的羣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穫: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穫: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説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説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穫: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説:“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第五篇:語文評課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感謝中心學校為老師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台。每一次活動都會有收穫。我個人認為活動中注重過程享受,不在乎結果名次。懷着激動的心情,帶着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帶着對幾位教師的精心準備説聲“謝謝”。剛剛聽完幾堂語文教師的課來不及系統的整理。對於評課,見仁見智,眾説紛紜,我談點個人的認識,首先我向幾位老師學習,你們的課是我鎮紮實開展教研活動的一個縮影,你們的課各具特色。

從幾節課看,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教師角色轉變。

1、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陶行知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從幾節課看,老師們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課堂上老師們不斷地運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喚醒。學生自主地學習,老師恰當點拔。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老師們在一次次反覆地、耐心地、期待地啟發下,孩子學得快樂,學得真實。包老師課堂上的激趣導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較好詮釋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

2、師生相互尊重(請繼續關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的朋友,今天的幾位老師將尊重學生做得淋漓盡致。唐老師的課堂上將“尊重”一詞進行到底。

二、教師們的語文意識。

1、以讀為本。幾節課,我們聽得到朗朗的讀書聲,有學生默

讀時的沉思。這就是語文課以讀為主,有老師範讀,齊讀,指名讀,讀的時間充足。

2、解讀文本,吃透教材。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當作一般讀者去閲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找準語言訓練的重點。馮老師和包老師對文本解讀起到了一個示範。

3、教師言行和激情。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你的話語是學生學習的旗幟,你的形象和體態語都會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包老師年輕,但給學生親切,教師上課有激情,語言也很有特點。

4、上出語文特色。語文課主要是聽、説、讀、寫。這是雙方的,一是老師的聽説讀寫,老師以引導、示範、評價為主;一是學生的聽説讀寫,學生以訓練、鞏固、評價為主。各環節之間能做到水到渠成,絲絲入扣,不着痕跡地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每一堂課我用一句話概括:唐老師的課:師生平等相互尊重角色變;馮老師的課:解讀文本鑽研教材方法好;包老師的課:調動興趣師生互動氣氛濃;楊老師的課:潤物無聲巧用佳節教古詩;龔老師的課:

上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的活動重在交流,我藉此機會談點自己的認識,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1、備課時備學生,作精心準備。課堂四十分鐘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構建高效課堂上做學問。學生已經知道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不明白的不講。學生課堂上能做的老師不做;學生課堂上能説的老師不説;學生課堂上能寫的老師不寫。

2、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指導。國小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3、尊重個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説:“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課堂上對學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個要求,對學困生給予更多能夠得着的機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讓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多一點語文意識,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語文教學中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方法,越來越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4mj5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