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計算機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認識什麼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的種類和防治

教學重點: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義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資料的程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二、病 毒 的' 歷 史

1988年發生在美國的"蠕蟲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蠕蟲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並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臺連網的計算機停止執行,並造成鉅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 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現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當時軟體種類不多,使用者之間的軟體交流較為頻繁且反病毒軟體並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廣泛流行。後來出現的word巨集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們對病毒的認識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對病毒理論的構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說。在70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複製,利用通訊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式,並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三、病 毒 的 產 生

1、開個玩笑,一個惡作劇。

2、產生於個別人的報復心理

3、用於版權保護。

四、病 毒 的 特 徵

未經授權而執行。一般正常的程式是由使用者呼叫,再由系統分配資源,完成使用者交給的任務。其目的對使用者是可見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式的一切特性,它隱藏在正常程式中,當用戶呼叫正常程式時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先於正常程式執行,病毒的動作、目的對使用者時未知的,是未經使用者允許的。

1、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計算機網路去傳染其它的計算機當你在一臺機器上發現了病毒時,往往曾在這臺計算機上用過的軟盤已感染上了病毒,而與這臺機器相聯網的其它計算機也許也被該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判別一個程式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最重要條件。

2、隱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程式設計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式。通常附在正常程式中或磁碟程式碼分析,病毒程式與正常程式是不容易區別開來的。病毒一般只有幾百或1k位元組,而PC機對DOS檔案的存取速度可達每秒幾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轉瞬之間便可將這短短的幾百位元組附著到正常程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覺

3、潛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統之後一般不會馬上發作,它可長期隱藏在系統中,只有在滿足其特定條件時才啟動其表現(破壞)模組。只有這樣它才可進行廣泛地傳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會提三個問題,答錯後會將硬碟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號的星期五發作。國內的"上海一號"會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發作。

4、破壞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顯示些畫面或出點音樂、無聊的語句,或者根本沒有任何破壞動作,但會佔用系統資源。 惡性病毒則有明確得目的,或破壞資料、刪除檔案或加密磁碟、格式化磁碟,有的對資料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5、不可預見性 從對病毒的檢測方面來看,病毒還有不可預見性。不同種類的病毒,它們的程式碼千差萬別,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駐記憶體,改中斷)。

五、病 毒 的 分 析

整個病毒程式碼雖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導部分,傳染部分,表現部分:

1、引導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主體載入到記憶體,為傳染部分做準備(如駐留記憶體,修改中斷,修改高階記憶體,儲存原中斷向量等操作)。

2、傳染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程式碼複製到傳染目標上去。不同型別的病毒在傳染方式,傳染條件上各有不同。

3、表現部分是病毒間差異最大的部分,前兩個部分也是為這部分服務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條件才會觸發其表現部分的。

六、病 毒 的 命 名

1、按病毒出現的地點

2、按病毒中出現的人名或特徵字元

3、按病毒發作時的症狀命名

4、按病毒發作的時間

七、病 毒 的 分 類

按破壞性可分為:良性病毒,惡性病毒 按傳染方式分為:引導型病毒、檔案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按連線方式分為:原始碼型病毒、入侵型病毒、作業系統型病毒、外殼型病毒。

八、病 毒 發 作

⑴計算機無故宕機

⑵計算機無法啟動

⑶Windows3.X執行不正常

⑷Windows9X無法正常啟動

⑸微機執行速度明顯變慢

⑹曾正常執行的軟體常報記憶體不足

⑺微機列印和通訊發 生異常

⑻曾正常執行的應用程式發生宕機或者非法錯誤

⑼系統檔案的時間、日期、長度發生變化

⑽執行Word,開啟文件後,該檔案另存時只能以模板方式儲存

⑾無意中要求對軟盤進行寫操作

⑿磁碟空間迅速減少

⒀網路資料卷無法呼叫

⒁基本記憶體發生變化 根據上述幾點,我們就可以判斷您的微機和網路是否感染上病毒,如當前流行的病毒,通常也會表現為某些應用軟體經常發生宕機。

九、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壞可執行檔案,使這些檔案不能正常執行。 破壞檔案資料,造成資訊的丟失。 破壞系統檔案或引導記錄,使系統盤無法引導系統。 破壞硬碟的主引導記錄或分割槽表,使系統資訊丟失。 破壞檔案分配表,造成資料的丟失。 佔用磁碟上的可用空間或在盤上產生坡塊現象,使磁碟可用空間減少。 佔用系統記憶體,使記憶體可用空間減少,造成一些應用程式無法執行。 對整張磁碟或盤上某個扇區進行格式化,破壞磁碟資料。 佔用系統時間,使系統執行速度減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計算機病毒的傳播與防治

1、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

2、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陝西省九年義務教育九年制初級中學教科八年級(上冊)資訊科技,第一章《計算機系統》第六節《電腦保安》的內容,本節內容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本節是第一章《計算機系統》的最後一節,內容以理論知識形式呈現,較為枯燥,學生不易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般會盡量採用一些生活中的例項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非常同意這樣的做法,但如果僅僅靠例項吸引學生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在本節課中主要有兩個內容——計算機病毒與電腦保安,本節課的核心目標是為了能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進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主動”遵守電腦保安規範,“主動”形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所有的目標都圍繞著“主動”兩個字。

如何能讓不同的學生更有效地“主動”起來,這就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國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慾旺,在課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在課堂中對知識的獲取很大程度上還基於感性的經驗,還不能進行較為系統的小結,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部分。

八年級的學生,愛動愛玩,如果課堂教學拘泥於教師一板一眼的傳授知識,可能不到一會學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很重要。

現在學生家中多數有計算機,學生有一定的見識,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班級中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傾向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學生表現的機會,教師只負責“穿針引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瞭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徵及傳播途徑

B、掌握防毒、防毒的基本方法,學會主動防範計算機病毒

C、瞭解電腦保安的含義及常見的安全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在提問與回答的學習環節中,提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技術利用中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與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4、行為與創新

通過大膽的“辯論賽”環節,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效率。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2、教學難點: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電腦保安意識

計算機教案 篇三

(1)瞭解計算機組成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2)知道什麼是計算機軟體,瞭解計算機軟體的作用。 (3)瞭解計算機處理資訊的過程。

建議1課時。

(1)計算機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種裝置組合在一起的一個整體。 (2)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概念。

(1)在講授計算機硬體時建議採用直觀教學法,教師通過展示計算機的各組成部分,讓學生體驗到計算機是由中央處理器(CPU)、儲存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2)通過觀看錄影片(介紹計算機基本組成)讓學生體驗感受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3)教師還可以在計算機教室中實際地拆裝計算機,讓學生感受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如果學校條件許可還可以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切斷電源的條件下),由學生拆裝計算機,親身體驗,瞭解計算機的各組成部分。 值得提請老師注意的是,學生分小組拆裝計算機後,必須經計算機教師檢查合格,各接外掛均符合要求後才可以通電開機。 在說明計算機的基本組成時,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從外觀上看,計算機由主機箱、鍵盤和顯示器組成;二是從邏輯組成來看,即控制器、運算器、儲存器、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在教學過程中要講述清楚。 (4)講授計算機軟體時,我們可以結合通過計算機處理相關工作的例項,直觀地進行教學。 (5)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如果計算機僅有硬體,沒有軟體是沒有辦法進行工作的;計算機再怎麼聰明,沒有人編寫系統軟體或應用軟體,它也沒有辦法進行處理。

一、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

現代的計算機面對使用者的不再是簡單的、由電子線路組成的機器,而是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的計算機系統。

1.硬體

計算機硬體從外觀上看主要有主機箱、鍵盤和顯示器;從邏輯功能上看,可以分為控制器、運算器、儲存器、輸入裝置、輸出裝置五個部分,一般地又把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判斷一臺計算機的效能主要看兩個指標,第一是CPU的型號與主頻,第二是匯流排型別。

開啟計算機主機箱,裡面有一塊印刷電路板,這就是計算機的主機板(簡稱主機板),一般地,計算機的重要控制元件都做在計算機的主機板上。主機板的型別和品種很多,從型別上來說,它們都是以CPU來分類的,CPU晶片在主機板上是可以插拔的。主機板上還許多部件,如ROM、RAM、匯流排槽、插座、電池等。

(1)CPU

CPU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英文縮寫,它是計算機的運算控制中心,是計算機中整合度最高、最貴重的一塊晶片。它是由幾千~幾千萬個電晶體組成的超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晶片。計算機所有資料的加工處理都是在CPU中完成的。CPU還負責發出控制訊號,使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協調一致地工作。

(2)儲存器

①內部儲存器

內部儲存器簡稱為記憶體,計算機要執行的程式、要處理的資訊和資料,都必須先存入記憶體,才能由CPU取出進行處理。

記憶體一般可以分為隨機讀寫儲存器(RAM)和只讀儲存器(ROM)兩種。

ROM中儲存的資料只能讀出,而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寫入。它的最大優點是它儲存的資料在斷電後不會丟失,因此用來儲存計算機經常使用且固定不變的程式和資料。ROM中儲存的最重要的程式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這是一個對輸入輸出裝置進行管理的程式。

RAM中儲存的資料可以隨時取出來(稱為讀出),也可以隨時存入新資料(稱為寫入)或對原來的資料進行修改。RAM的缺點是斷電以後所儲存的所有資料都將丟失。

充當記憶體的積體電路晶片是做在一小條印刷電路板上的,稱為記憶體條。記憶體條可以很方便地插在主機板上,其容量有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在選擇記憶體條時,要考慮容量稍大一些的,但不要插滿槽口,為今後的升級及記憶體的擴充留有餘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597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