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結對民情日記(精選多篇)

結對民情日記(精選多篇)

目錄

結對民情日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結對幫扶民情日記第二篇:結對共建民情日記第三篇:縣中學教師結對認親民情日記第四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第五篇: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結對幫扶民情日記

**村“結對幫扶”民情日記

3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初,在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水利局黨組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確定了“開門搞活動”的原則,要求黨員幹部要全面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走訪普通羣眾,瞭解民情民生,開展結對幫扶。真正讓黨員幹部受到教育、轉變作風,讓羣眾得到實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據市局黨組統一安排,機關全體幹部職工集體乘坐公交汽車趕到麻城市龍池橋辦事處**村開展民情大走訪和與生活困難羣眾“結對幫扶”活動。恰巧3月12日,也是國家確定的“植樹節”,所以在這次走訪活動中,局裏還專門安排全體黨員幹部參加**村的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活動。由於上午要參加有關會議,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的活動我因故未能參加,多少有些遺憾。會議結束時,已近晌午,我顧不上中飯,急忙驅車趕往村裏,與同志們一起匯合。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快一點多了。

**村村委會對我們這次民情走訪活動十分重視,專門安排村組幹部幫助我們聯繫農户和帶路。在村婦聯主任的引領下,我急忙趕到了此次走訪活動中的聯繫對象,困難羣眾佔洪波的家中。大老遠就看到門口一位60多歲的老人正在門前正忙着做家務活,一見到我們,老人顯得十分高興,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連聲説着歡迎。村婦聯主任介紹説,這是佔紅波的父親,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老人説,我知道你一會兒要過來。估計在這之前,與我一起負責聯繫和結對幫扶這家農户的局水資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經來過這家並進行了走訪和慰問。老人可能是從他那裏已經知道我馬上要過來的消息。

進屋坐下,房子是一棟三層高的舊樓房,好像正在裝修之中。佔洪波的父親非常熱情,給我倒了杯熱茶。老人説,洪波這孩子,卧病在牀已經好幾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這幾年,全靠小兒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掙幾個錢,把這個家撐起來。最近,正在把舊房子裝修一下,準備過一陣子把小兒子的婚事辦了。這房子裝修的錢,都是小兒子打工掙的。老人忙着介紹,因為大兒子佔洪波的看病治療,家裏已經花了不少的錢,這些也都是小兒子掏的。他自己年齡大了,加上小兒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邊偶爾幫一些農户打點短工,以彌補家用,減輕兒子們的負擔。

我從身上掏出200塊錢,塞到老人手中,真誠地對老人講,這次到您家走訪,主要是來看望一下您們,特別是看望一下佔洪波。這點錢,儘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堅一開始堅持不收,正相互説着,老人突然停頓了下來,盯着我的臉龐,顯得十分驚喜。他説,你是不是原來來過我家搞過走訪慰問?我仔細一瞧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來,2014年開展“三萬”活動,局裏組織進村走訪調查的時候,我好像來過這家的,臨走的時候我還留下了300塊錢給老人,並從家裏給他們帶來了一袋子衣服。這時,村婦聯主任也想起來這事。此時,老人還一直説着謝謝,都説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對老人解釋道,這次我專程到您家裏來看看,既是局裏面的安排,也是我個人的心願。這次來,看到您家庭的巨大變化,趕到由衷地高興。真誠希望您們家新的一年,一切都會越變越好。也希望您們把我當成你們遠房的一個親戚,多聯繫多走動。家裏面如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幫助的,請及時跟我聯繫,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你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離開老人的家裏,老人有些依依難捨。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這個特殊的家庭,想着這位善良、淳樸、熱情、堅韌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們身邊無數個象他一樣的普通羣眾。一次普通的走訪,從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與心靈洗禮。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什麼叫做感恩,懂得了什麼是勤勞,明白了什麼是自強與自立,看到了一個人在直面困難時的百折不撓和對人生的樂觀堅毅。同時,我也更深地感覺到,人民羣眾永遠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愛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羣眾面前,我們都是一名學生,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從心底真心熱愛他們,時刻想着他們、為了他們、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全心全意服務他們。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第二篇:結對共建民情日記

結對共建民情日記

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市tj局組織機關全體幹部深入到局機關黨組織結對共建村--ec區汀祖鎮桂花村開展“進農户、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調研活動。

這次調查,主要是對農户家庭基本情況,收入情況、惠民政策落實情況、農民生產、生活情況、農村富餘人員就業及相關情況、農村文化生活、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真正與農民零距離接觸,真心交流,切實做到訪民情、知民意、排民憂、解民難、幫民富。

2月24日,晴天。

今天,我們調查組一行4人,到桂花村楊家壢壪調查,該壪有120餘户460餘人,家家户户基本上蓋了樓房,有農户蓋得樓房超過了城市的豪華別墅,面積達600餘平方米;户户用上了自來水,家電設備俱全,有的户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互聯網通到了户,少數户用上了互聯網,該壪還有一個活動中心,那家户裏有紅白喜事都可以在活動中心裏辦。據給我們作嚮導的老黨員楊前元説,該壪是桂花村最富裕的小組,在外做生意的多,有位老闆在彎裏辦了一間鑄鋼廠,基本上給每家安排一位在鑄鋼廠上班,鑄鋼廠生意較好,每位工人的月工資在2014—3000元左右,給每家每户年增加收入3萬元左右,沒有在鑄鋼廠上班的,基本上都有一門手藝,如木工、泥工、油漆工等。這些手藝人一般在附近的黃石和本市打工,有事做的時候一個月可賺到2014-3000元,一年能夠給家裏增加收入2萬元左右。

我們去調查的時候,男勞動力基本不在家,遇到的是婦女和老年人,她們在家種田地,一家基本上田地在2—3畝,不夠供自家吃,畝收入在1000元左右;農閒時,有的婦女隨丈夫一道去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一般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有的婦女一年給家庭增加收入1萬多元。

在我們調查中普遍反映現在中央政策好,農民種多少得多少,沒有税費,而且還有糧食補貼、良種補貼、農資補貼,只要你不懶,出去找事做,一年無論怎樣也要賺上2-3萬元。

2月25日,晴到多雲。

今天,我們調查走訪了桂花村的唐王壪。該小組有60餘户200餘人,離村委會較近,村國小就在附近,對教育比較重視,壪子雖小,但培養的大學生可有來頭。

我們調查了一户户主王金山,家4口人,兩個兒子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大兒子博士畢業分到航空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小兒子正在北航讀博士,所學的專業不同。一家為國家培養2位航空航天的博士生,國家航空航天專業方面的高級人才,令我這個今年參加大學聯考的家長是多麼的羨慕啊!

在唐王小組,我們發現這個壪子的房子蓋得特別漂亮,徐輝如老人告訴我們,壪子里人十分勤奮,早晨丈夫騎着摩托車帶着妻子到黃石或附近去打工,晚上七、八點鐘才回來,一年每家可賺到3—4萬元。大人辛苦,小孩讀書也勤奮。徐老家有個兒子現在是湖北大學的教授。

調查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房子雖然建得很漂亮,但沒有什麼規劃,各種朝向的都有,家裏佈置得漂亮,周圍環境髒亂差,村級公路到了彎子,壪子裏面的路難行,有些居民反映強烈;農村水利設施老化,農資補貼按户平均分配有些意見;農村數字電視普及率低、農民文化生活單調;水源不足,基本上靠天收,有些農户將田地撂荒;農民對參加新農保反映強烈,希望早日能如願等。

第三篇:縣中學教師結對認親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記禾尼鄉聯繫羣眾工作的旅程理塘縣中學李 洋

2014年9月22日清晨,理塘縣中學組織21名教職工,在甲措校長的帶領下,去禾尼鄉開展結對認親聯繫羣眾工作。

一路的顛簸,在上午十一點多鐘的時候,我們的汽車終於達到了目的地,禾尼鄉,是我們學校職工結對認親的地方。

這次下鄉聯繫羣眾,開展結對認親工作的同事有21人。下車後,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頂頂的白色帳篷,它們疏落有致地分散在草原上。圍繞在帳篷周圍的是犛牛羣,也有羊羣。

當地的駐村幹部將牧民們集中到一起,並與我們醫務人員圍成一圈坐在柔軟的草地上。

接下來就是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牧民們有的聽不懂漢語,而我們醫務人員之中也有的不懂藏語的,所以我們不得不找個懂漢藏雙語的人來為我們做翻譯。

“大叔,您好!請問您今年多大年紀了?”

“大媽,您家裏有幾口人?”

“大哥,那邊的犛牛(本站向你推薦:)羣都是你家的嗎?”

??

我們在詢問的時候,都紛紛拿出了登記表,對他們家庭狀況的一些重要信息都做好記錄。

他們長時間在牛場上看管牛羣,在日曬雨淋中,他們的臉變得黑黑的紅紅的,可是在他們的臉上依然綻放着樂觀開朗的笑容,比草原上的格桑花開得還要美麗。

他們給我們談論一些家庭瑣事,我們給他們講解一些政府的方針政策,就這樣,交流的場面也慢慢地變得熱鬧了起來。

你看!我們中間的一些同事雙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劃着,口中偶爾還冒出着一兩句蹩腳的藏語,同樣,牧民老鄉們的口中也開始講起一些生硬的漢語來!

此刻,似乎沒有了語言的隔膜,有的只是心靈的溝通!

也不知是時候,天空裏開始下起一陣小雨,涼的風,冷的雨,並沒有吹散和打濕我們彼此交談的熱情,我們的交流仍在草地上繼續着??

時間似乎溜走的很快,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中午,牧民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們的帳篷裏面喝酥油茶、吃奶餅子。

喝着滾燙的酥油茶,吮吸着它的芬芳,我們的身體裏開始湧出了一股熱流,驅散了冷風冷雨中的寒意!

用完午餐以後,我們同牧民朋友們合影,最後揮手告別,又朝着另一個村子進發,禾尼鄉的面積很大,比內地整個縣的面積還要大得多,我們的車在窄窄的凹凸不平的鄉村馬路上顛簸的行駛,大約經過了一個時辰之後,我們才到達另外一個村子。

旁晚的時候,我們學校聯繫羣眾工作的隊伍踏上了歸途。

這次聯繫羣眾工作的旅程,只是一個開始,我想,我們以後還有更多的時間跟他們接觸交流,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努力,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為羣眾辦好事,做實事,一定能與廣大基層羣眾建立起魚水深情和血肉濃情,終將實現“健康甘孜,和諧甘孜,文明甘孜”的遠大目標!

蒼茫暮色裏,炊煙裊裊升起,輕風微雨,搖曳着酥油的濃香!

2014

年9月22日

第四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

民情 日 記

水竹中心校餘正燕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羣體。這一特殊羣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劉順香是八年級年級學生水竹鄉雙旋村,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於她的文靜,以至於她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有時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麼。本學期來每次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而且,最近書寫越來越慢,成績也越來越差。針對這個情況,我和班主任決定對她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取得進步。

二、處理和解決

還沒去家訪,剛跟劉順香説了一下,沒想到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看來,她也知道自己自從他爸爸去世後,她學習中的現況,摸清她心裏的想法,對症下藥,針對她的一些特殊情況,媽媽要多關心她,多和她交流談心,老師也要如此。讓她感受家庭和學校的温暖。放學後我們來到水竹想把村劉順香家,她媽媽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發上。看見我們來家訪,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給我們讓座。一進家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黑白照片,簡單的傢俱,一張四方桌,幾張椅子,一台很舊的電視可以算是值錢的家當了吧。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這位母親的眼眶便紅了,劉順香媽媽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她們本是三口之家,雖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年前張燕的爸爸得病,經過兩次手術,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十幾天前再次發作,離開了她們母女,離開了這個家。她由於過度憂傷和疲勞,也患病多日。孩子請親戚朋友照顧,看了她的回家作業,也發現了她作業馬虎、學習也不夠理想。常常還發現她夜間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劉順香學的速度慢、厭學有着複雜的原因,要幫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愛心。讓她時時處處感到同學、老師在愛她,關心她!瞭解她的所想,關心她的情緒,多一個擁抱,多一個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強調她作業做得夠不夠好,不是需要她一開始就要成為最優秀的孩子。她是在該得到理解的時候沒有得到理解,是在該擁有老師關愛時沒有得到關愛,是在她該得到家長幫助時沒有得到幫助。這時作為老師我決定重新出發,從心出發,慢加等待,愛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溝通,讓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訪回來,我馬上向街道網格領導反映此事,併為這個家庭申請了低保,讓她們感受政府的關懷,在經濟上儘可能幫助她們。

並讓她幫老師發作業,讓她與最能關心同學的孩子做同桌,讓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誠的發現她的優點,及時表揚;真誠看見缺點,及時指正;對她不責備,對她不發怒。以人為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為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

三、感想

在這樣走訪的過程中,獲知羣眾心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正在成為 “為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的載體,並在逐步成為常態。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政府的關懷、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網格走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第五篇:民情日記

村裏植樹日記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裏準備栽樹,我們沒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們早早地起了牀,就直奔集合地點。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討論着植樹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樹是簡單還是困難,有的在討論我們會植什麼樹,有的在滔滔不絕地傳授着植樹的技巧。看着農舍裏跑出來的雞鴨,還有路旁開得爛漫卻有幾分孤芳自賞的意味的杏花,異常地激動,空氣中洋溢着興奮與躁動的因子。

組長劉進帶着我們直奔樹苗,幾個人就扶起了一株樹幹最粗的,最健壯的樹苗,繼而為它找個“安身之所”去了。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選,選中了其中一個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個人扶住樹苗,其他組員則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鋤頭,開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時看似簡單的剷土掩埋,根埋得不夠深,不夠紮實,我們又一次拿起鏟子動土,並把坑挖得更深,讓這棵樹以後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壯成長。日上三竿,太陽的光輝灑遍了上坡,我們逐漸感到了疲勞,紛紛脱掉了外套,可是把這棵樹種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誰也沒有選擇到山上去休息,都盡己所能地為把它打造為將來長的最好的樹做着貢獻。

一個半小時後,在我們反覆填土,反覆夯實基礎下,這樹總算是順利栽好,我們站在坡上俯視,覺得它真是眾多樹中最挺拔,最強壯的一棵,雖然別的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戰績,可是我們依然自豪地認為我們的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長為參天大樹的。我們是既要數量又要質量,高興之餘我們又抬起了一棵樹苗準備在植一棵,這次可比上次有經驗多了,也順利多了,沒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這可雖然顯得不如上一樣強壯,小小的樹架中彷彿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們一改剛開始植樹的煩惱,密佈汗水的臉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顆樹的種植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轉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綠油油的整齊的一排排楊樹,挺立在村主幹道兩側,將來為村裏的人們乘涼,嬉戲,讓村裏有了生氣,我相信它們一定能在這温暖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本網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ezg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