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某村民的脱貧故事

某村民的脱貧故事

一勤天下無難事

某村民的脱貧故事

——西鄉縣堰口鎮羅鎮村朱龍保的脱貧故事

穀雨前後,是茶葉採摘的黃金時節。此時採摘的茶葉質優、價優,很受消費者青睞。4月14日上午,西鄉縣堰口鎮羅鎮村三組朱龍保家“鐵將軍”把門,只有一條小黃狗和過往的路人打着“招呼”。

“我在地裏摘茶,馬上回來。哦,你要到茶地裏來,也行,離我屋裏不遠,就從門前哪個小斜路下來就看到我了。”電話裏傳來朱龍保爽朗的回答。

沒走幾步,抬頭碰見朱龍保的老母親劉秀明,她拄個小竹竿提着水壺正給棚裏的小秧澆水。“朱龍保在地裏摘茶,我給你們指路。”順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向下走了七八分鐘,看見戴着草帽、穿着迷彩服在茶園裏摘茶的朱龍保。

朱龍保今年49歲,家有 3口人。母親今年74歲,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兒子現在上九年級,女兒已嫁到外鎮。十年前,媳婦因為受不了家庭的貧困,外出打工後與他離婚。他一個人既要伺奉年老多病的母親,又要養育一雙兒女,一直住在羅鎮村三組路邊的的兩間土坯房中,生活很困難。

堰口鎮羅鎮村是四個自然村合併形成的行政村,全村共265户貧困户,貧困發生率49%,是西鄉縣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以來,省市縣加大脱貧攻堅工作力度,羅鎮村通過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大力實施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落實創業就業、醫療兜底保障各項政策,通過三年的努力發生顯著變化, 2019年12月順利通過了省上的第三方評估,實現了整村脱貧。國家扶貧政策惠及全村每一個人,朱龍保家門前的土路原來只能通三輪車,現在變成了4.5米寬的水泥路,原來的兩間土坯房變成了嶄新的磚木房屋,自來水也接到了家門口。

茶葉是羅鎮村的主導產業,全村有1100畝茶園,户均2畝多。朱龍保家原有5畝茶園,2018年又新栽了6畝無性系良種早熟茶。“今天是開園摘茶第十二天了,中間下了兩天雨,其他時間天天採。剛開始幾天價錢好,賣60元一斤,但一天只能摘兩三斤。這幾天一天一個價,昨天20元一斤,採了多半天賣了128元。鮮葉不愁賣,胡氏茶廠、黃龍茶廠都在大量收購,每天都能賣個一百五六十塊錢左右。”朱龍保一邊和我們説話一邊利麻地採着茶。“茶葉一般都要採到小滿後,還能摘一個多月,越到後邊越便宜,只賣幾塊錢一斤,但一天能採幾十斤。這一季我的茶葉估計能賣五六千塊錢。”

“每年這一段時間主要是採茶賣。大部分土地都種茶了,留了點地種點包穀、洋芋和小菜,今年育了1畝多田的小秧,栽1畝多穀子,夠一家人吃了。平時基本沒得歇氣的時候,遇到下雨天就在屋裏伺候牲口,去年從村互助資金協會貸了5000元貼息款,養了兩頭牛,年底賣了一頭,賣了8500元。圈裏還有一頭母牛,再過一個多月又要下了。”朱龍保興奮的説。“一頭小牛,喂上半年,最少能賣四五千元。本來還想買兩個豬崽喂着,但最近價錢太高,不划算,過一段再説。”

因為74歲的老母親有高血壓和冠心病長年服藥需人照顧,朱龍保無法外出打工。村兩委會給他申報了保潔員公益崗位,負責打掃村委會到三組約800多米的通組路,每逢農曆三六九上崗。他很珍惜這個崗位,工作盡職盡責,兒子周未回來也幫着打掃。“現在國家政策太好了,我媽一個月買藥要花一百多,慢病每月能報銷100元,有時我只需出幾塊錢。去年住了一回院,總共自費也只交了100多元。她每月還有養老金118元、高齡補貼50元,加上我保潔員工作資每月600元到月底就到帳,我們一家人都夠用了。”

朱龍保的小兒子朱萬林在堰口九年制學校上九年級,除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外,每學期享受寄宿生生活困難補助625元,中午還有免費營養餐。説到兒子,朱龍保眼裏充滿希望。“他已經復課上學第二週了,學校伙食好,有時候一份飯不夠,我就讓他吃兩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在乎這點錢。等他高中畢業,要是考上好大學更好,要是考不上,讓他去學個技術,有技術到哪都能掙到錢。”

“我現在的幫扶人是縣巡察辦的鄧主任,我去年已經脱貧了,但鄧主任説脱貧不脱政策、脱貧不脱幫扶。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一勤天下無難事。去年上半年我栽了5畝雷竹,活得好得很,有些已經發筍子了。前年栽的6畝早茶活了有八成,明年就能採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今年八月十五之前我要把缺的苗補上。村上分給我的路段我一定打掃乾淨,有空再去打點零工,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的。”談到未來,朱龍保充滿信心地説。

標籤: 脱貧 村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vev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