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實習報告 >

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精選多篇)

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精選多篇)

第一篇: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

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精選多篇)

“支部加協會”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以農户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户,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的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實踐證明,這種工作模式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適應了農村經濟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形勢,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農村協會的經濟優勢,解決了羣眾自發經濟組織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問題,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促進了農村經濟與黨的建設的同步發展。

一、我縣農村行業協會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最近幾年,在認真總結經驗和積極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縣在部分鄉鎮試點“支部+協會”這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先後在馬鈴薯、奶牛、肉羊、白鵝、紫皮蒜等產業組建了10多個專業協會,黨組織通過領辦創辦協會,依託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牧業生產組織起來,打造了寶石馬鈴薯、寶石羔羊肉、六户幹豆腐、溪柳紫皮蒜、太和小米、太和笤帚蘼子等一批知名品牌,打開了市場,增加了收入,擴大了影響。永安鎮敖牛村奶牛養殖協會則隨着奶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發展到更高層次的合作經濟形式——奶牛專業合作社。可以説,“支部+協會”工作模式,比較有效地使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方式由直接決策變為出謀劃策,由直接指揮變為引導服務,由直接創辦經濟實體變為創造生產發展條件和環境,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水平,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推進了全縣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學田鄉金星村養殖協會的做法和經驗頗具典型性:

1、支部創辦協會。2014年4月,金星村35名黨員和26名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户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組建了養殖協會,由村黨支部書記律春祥任協會祕書長,支部帶領和引導村委會、村民小組及羣團組織,積極參與協會建設,指導幫助協會完善內部組織體系。

2、支部服務協會。為進一步擴大協會會員的養殖規模,發揮協會的帶動作用,協會成立之初,由村黨支部出面協調,當年落實養殖業專項貸款80萬元,解決了會員發展養殖的資金問題。利用村黨員活動室搞養殖技術培訓,二年完成各類培訓700多人次,全體會員每人都至少接受了3項以上的養殖、種植技術及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協會還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與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為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3、發揮黨員會員的骨幹帶頭作用。協會還注重發揮黨員會員的典型示範和榜樣帶頭作用,2014年,支部書記種了3畝胡蘿蔔(用作奶牛飼料),純收入2176元;黨員陳芳養殖白鵝320只,當年獲利6200元,且不誤大田農活;魏殿波夫婦搞規模養豬,2014年出欄110頭,純收入3.6萬元,2014年出欄120頭,純收入4.1萬元;村長帶頭養奶牛,祕書帶頭養絨山羊,顯著的經濟效益讓對協會心存觀望和懷疑的村民們徹底消除了疑慮,2年時間,協會會員發展到目前的300多户,佔該村總户數的80%以上。

4、黨建與經濟共同發展。在協會的帶動下,金星村41名農民黨員全部站在了發展農村經濟的最前沿,村兩委班子成員進一步轉變的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初步掌握了示範引導、提供服務和説服教育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黨組織在農民羣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增強了農村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與此同時,金星村經濟建設也實現了大跨越,2014年,金星村全村規模養殖户達到366户,新增奶牛130頭,肉羊3000只,獺兔10組,養殖白鵝9000羽,基本上實現了家家養畜、户户增收的目標。

(二)存在問題。

我縣農村專業協會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支部+協會”形式比較單一,絕大多數都是村黨支部成員兼任協會領導,村支部與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在工作中存在兩種不良趨勢:一方面協會對村黨支部的依附性越來越強,協會行政色彩越來越重,不利於協會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自主經營”,另一方面,個別支部過多強調協會的經濟職能,不能理直氣壯地加強對協會的領導,忽視了對協會黨員的教育管理;二是大部分協會規模較小,往往侷限於一村一屯,幅射帶動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為會員服務的面窄,且難以發揮自律、協調作用;三是農村行業協會總體數量過少。從全縣來看,比較成熟的協會每個鄉鎮也就一兩個,覆蓋村數不足10%,覆蓋農户數不足7%,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過低,與當前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不相適應;四是協會在經營中經常遇到土地流轉、農民培訓、完善服務設施及資金籌措方面的困難,僅靠協會自身力量實在難以解決,有的協會經營管理不規範,運作機制不健全,協會經營風險較大,羣眾利益難以保證。

二、影響“支部+協會”模式健康發展因素分析。

從我縣農村協會情況看,影響協會健康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關黨組織對發展農村協會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從農村黨的建設方面來説,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鎮、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要體現在對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上,更要體現在統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駕馭市場經濟和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上,體現在引導農村各類組織健康發展、妥善處理農村各種利益關係的能力上,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改革和完善對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方式,切實從對農民具體生產活動的直接指揮中解脱出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而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創造發展條件和環境上來。“支部+協會”就是符合這種職能轉換的有效方式。從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實踐的要求來説,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絕不簡單地是“公司+農户”,這只是產業化經營的一種形式。中央關於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提出三個要點:第一是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第二是把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起來;第三是企業和農户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公司+農户”一般來説只能滿足前兩個要求,能夠滿足第三個要求又便於實際操作的就是農村行業協會。所以,從推進農牧業產業化角度來説,發展協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很明顯,一些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農村黨支部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加強協會建設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二是有關農村基層黨組織對發展農村協會能力準備不足,措施不得力。首先表現為對發展協會的財政支持不足。我縣農牧業生產產業化基礎薄弱,市場發育不健全,造成農村協會“自我服務、自我調解”的能力弱,在樹立品牌、會員培訓、產品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離不開政府支持特別是財政上的支持。而我縣目前的情況是縣鄉財政自給尚且不足,很難有資金用於扶持農村協會發展。其次,農村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缺乏規範和強化,部分協會與村黨支部關係趨同,在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難以體現社團經濟組織的特點,導致協會凝聚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協會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三、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支部+協會”健康發展

結合我縣農村協會發展和農村黨建工作實際,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關鍵還是要加強黨對協會工作的領導。

1、快速發展一批急需的農村協會,建設黨的建設新載體。第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對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作用,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一些政府正在承擔的具體領導經濟的工作,改由農村行業協會來承擔,在奶源基地建設、舍飼養畜、白鵝產業化、速生豐產林基礎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示範工程等方面,農村行業協會都可以大有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應該通過各級各類協會來實現對經濟工作的間接領導,更大程度調動農牧民參與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羣眾基礎。第二,要摸清底數,搞好整體規劃。要詳細調查瞭解全縣農牧產業分佈狀況、摸清羣眾所盼所需和現有協會的基本狀況,編制協會建設總體規劃,提出“支部+協會”建設時間表和目標任務。第三,要積極培育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選擇一批發展初具規模、市場前景看好、效益比較明顯的協會作樣板,如寶石鎮馬鈴薯產銷協會、六户鎮六户村蔬菜協會、前面提到的學田鄉金星村養殖協會等,每個鄉鎮都應該確定1——2個協會典型,在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着力培育一批章程規範、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效益比較明顯、黨的作用發揮較好的專業協會典型,促其率先發展壯大,發揮幅射帶動作用。第四,按照“雙方自願、互惠互利、契約管理”的原則,支持協會在提供種子(種畜、種苗)、設備和銷售產品等環節收取合理費用,實現以會養會,不斷髮展壯大。

2、在堅持黨管協會的原則下,堅持服務農民羣眾的發展方向,不斷充實行業協會的職能。一是組織行業培訓、技術諮詢、信息交流、會展招商以及產品推介等活動;二是打造品牌、註冊商標、確定行業標準;三是搞好協會之間的聯合,通過組建關於協會的協會,來擴大規模,對內擴大組織化生產程度,對外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3、黨組織與協會互為依託,實現共同發展壯大。在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協會工作中,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發揮農村專業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上的優勢相結合,主要方式有四種:對於“支部+協會”模式已經初步成熟的協會,要始終堅持黨管協會原則,具體管組織領導、管政策引導、管協調服務、管發動羣眾,同時,必須強調不搞包辦代替,要鼓勵和支持協會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對於新成立的協會,實行黨支部與協會領導班子成員“雙向進入”,建立支部領辦協會模式;對於協會由黨員專業大户、黨員致富能手任負責人的,由鄉鎮黨委確定人選,由協會會員選舉產生黨組織,建立“支部協會一體化”模式;對於一些規模較大、地域較廣的行業,如奶牛、肉羊、白鵝養殖業,馬鈴薯產業等,則由鄉鎮黨委牽頭,跨村組建協會,實行“總支+協會”模式,形成專業鄉鎮、專業村格局。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第二篇: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

“支部加協會”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以農户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户,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的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實踐證明,這種工作模式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適應了農村經濟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形勢,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農村協會的經濟優勢,解決了羣眾自發經濟組織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問題,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促進了農村經濟與黨的建設的同步發展。

一、我縣農村行業協會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最近幾年,在認真總結經驗和積極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縣在部分鄉鎮試點“支部+協會”這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先後在馬鈴薯、奶牛、肉羊、白鵝、紫皮蒜等產業組建了10多個專業協會,黨組織通過領辦創辦協會,依託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牧業生產組織起來,打造了寶石馬鈴薯、寶石羔羊肉、六户幹豆腐、溪柳紫皮蒜、太和小米、太和笤帚蘼子等一批知名品牌,打開了市場,增加了收入,擴大了影響。永安鎮敖牛村奶牛養殖協會則隨着奶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發展到更高層次的合作經濟形式——奶牛專業合作社。可以説,“支部+協會”工作模式,比較有效地使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方式由直接決策變為出謀劃策,由直接指揮變為引導服務,由直接創辦經濟實(更多請關注)體變為創造生產發展條件和環境,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水平,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推進了全縣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學田鄉金星村養殖協會的做法和經驗頗具典型性:

1、支部創辦協會。2014年4月,金星村35名黨員和26名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户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組建了養殖協會,由村黨支部書記律春祥任協會祕書長,支部帶領和引導村委會、村民小組及羣團組織,積極參與協會建設,指導幫助協會完善內部組織體系。

2、支部服務協會。為進一步擴大協會會員的養殖規模,發揮協會的帶動作用,協會成立之初,由村黨支部出面協調,當年落實養殖業專項貸款80萬元,解決了會員發展養殖的資金問題。利用村黨員活動室搞養殖技術培訓,二年完成各類培訓700多人次,全體會員每人都至少接受了3項以上的養殖、種植技術及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協會還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與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為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3、發揮黨員會員的骨幹帶頭作用。協會還注重發揮黨員會員的典型示範和榜樣帶頭作用,2014年,支部書記種了3畝胡蘿蔔(用作奶牛飼料),純收入2176元;黨員陳芳養殖白鵝320只,當年獲利6200元,且不誤大田農活;魏殿波夫婦搞規模養豬,2014年出欄110頭,純收入3.6萬元,2014年出欄120

第三篇: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

“支部加協會”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以農户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户,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的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實踐證明,這種工作模式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適應了農村經濟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形勢,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農村協會的經濟優勢,解決了羣眾自發經濟組織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問題,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促進了農村經濟與黨的建設的同步發展。

一、我縣農村行業協會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最近幾年,在認真總結經驗和積極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縣在部分鄉鎮試點“支部+協會”這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先後在馬鈴薯、奶牛、肉羊、白鵝、紫皮蒜等產業組建了10多個專業協會,黨組織通過領辦創辦協會,依託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牧業生產組織起來,打造了寶石馬鈴薯、寶石羔羊肉、六户幹豆腐、溪柳紫皮蒜、太和小米、太和笤帚蘼子等一批知名品牌,打開了市場,增加了收入,擴大了影響。永安鎮敖牛村奶牛養殖協會則隨着奶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發展到更高層次的合作經濟形式——奶牛專業合作社。可以説,“支部+協會”工作模式,比較有效地使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方式由直接決策變為出謀劃策,由直接指揮變為引導服務,由直接創辦經濟實體變為創造生產發展條件和環境,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水平,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推進了全縣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學田鄉金星村養殖協會的做法和經驗頗具典型性:

1、支部創辦協會。2014年4月,金星村35名黨員和26名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户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組建了養殖協會,由村黨支部書記律春祥任協會祕書長,支部帶領和引導村委會、村民小組及羣團組織,積極參與協會建設,指導幫助協會完善內部組織體系。

2、支部服務協會。為進一步擴大協會會員的養殖規模,發揮協會的帶動作用,協會成立之初,由村黨支部出面協調,當年落實養殖業專項貸款80萬元,解決了會員發展養殖的資金問題。利用村黨員活動室搞養殖技術培訓,二年完成各類培訓700多人次,全體會員每人都至少接受了3項以上的養殖、種植技術及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協會還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與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為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3、發揮黨員會員的骨幹帶頭作用。協會還注重發揮黨員會員的典型示範和榜樣帶頭作用,2014年,支部書記種了3畝胡蘿蔔(用作奶牛飼料),純收入2176元;黨員陳芳養殖白鵝320只,當年獲利6200元,且不誤大田農活;魏殿波夫婦搞規模養豬,2014年出欄110頭,純收入3.6萬元,2014年出欄120頭,純收入4.1萬元;村長帶頭養奶牛,祕書帶頭養絨山羊,顯著的經濟效益讓對協會心存觀望和懷疑的村民們徹底消除了疑慮,2年時間,協會會員發展到目前的300多户,佔該村總户數的80%以上。

4、黨建與經濟共同發展。在協會的帶動下,金星村41名農民黨員全部站在了發展農村經濟的最前沿,村兩委班子成員進一步轉變的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初步掌握了示範引導、提供服務和説服教育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黨組織在農民羣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增強了農村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與此同時,金星村經濟建設也實現了大跨越,2014年,金星村全村規模養殖户達到366户,新增奶牛130頭,肉羊3000只,獺兔10組,養殖白鵝9000羽,基本上實現了家家養畜、户户增收的目標。

(二)存在問題。

我縣農村專業協會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支部+協會”形式比較單一,絕大多數都是村黨支部成員兼任協會領導,村支部與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在工作中存在兩種不良趨勢:一方面協會對村黨支部的依附性越來越強,協會行政色彩越來越重,不利於協會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自主經營”,另一方面,個別支部過多強調協會的經濟職能,不能理直氣壯地加強對協會的領導,忽視了對協會黨員的教育管理;二是大部分協會規模較小,往往侷限於一村一屯,幅射帶動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為會員服務的面窄,且難以發揮自律、協調作用;三是農村行業協會總體數量過少。從全縣來看,比較成熟的協會每個鄉鎮也就一兩個,覆蓋村數不足10%,覆蓋農户數不足7%,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過低,與當前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不相適應;四是協會在經營中經常遇到土地流轉、農民培訓、完善服務設施及資金籌措方面的困難,僅靠協會自身力量實在難以解決,有的協會經營管理不規範,運作機制不健全,協會經營風險較大,羣眾利益難以保證。

二、影響“支部+協會”模式健康發展因素分析。

從我縣農村協會情況看,影響協會健康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關黨組織對發展農村協會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從農村黨的建設方面來説,農村基層黨組

織是鄉鎮、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要體現在對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上,更要體現在統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駕馭市場經濟和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上,體現在引導農村各類組織健康發展、妥善處理農村各種利益關係的能力上,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改革和完善對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方式,切實從對農民具體生產活動的直接指揮中解脱出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而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創造發展條件和環境上來。“支部+協會”就是符合這種職能轉換的有效方式。從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實踐的要求來説,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絕不簡單地是“公司+農户”,這只是產業化經營的一種形式。中央關於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提出三個要點:第一是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第二是把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起來;第三是企業和農户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公司+農户”一般來説只能滿足前兩個要求,能夠滿足第三個要求又便於實際操作的就是農村行業協會。所以,從推進農牧業產業化角度來説,發展協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很明顯,一些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農村黨支部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加強協會建設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二是有關農村基層黨組織對發展農村協會能力準備不足,措施不得力。首先表現為對發展協會的財政支持不足。我縣農牧業生產產業化基礎薄弱,市場發育不健全,造成農村協會“自我服務、自我調解”的能力弱,在樹立品牌、會員培訓、產品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離不開政府支持特別是財政上的支持。而我縣目前的情況是縣鄉財政自給尚且不足,很難有資金用於扶持農村協會發展。其次,農村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缺乏規範和強化,部分協會與村黨支部關係趨同,在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難以體現社團經濟組織的特點,導致協會凝聚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協會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三、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支部+協會”健康發展

結合我縣農村協會發展和農村黨建工作實際,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關鍵還是要加強黨對協會工作的領導。

1、快速發展一批急需的農村協會,建設黨的建設新載體。第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對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作用,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一些政府正在承擔的具體領導經濟的工作,改由農村行業協會來承擔,在奶源基地建設、舍飼養畜、白鵝產業化、速生豐產林基礎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示範工程等方面,農村行業協會都可以大有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應該通過各級各類協會來實現對經濟工作的間接領導,更大程度調動農牧民參與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羣眾基礎。第二,要摸清底數,搞好整體規劃。要詳細調查瞭解全縣農牧產業分佈狀況、摸清羣眾所盼所需和現有協會的基本狀況,編制協會建設總體規劃,提出“支部+協會”建設時間表和目標任務。第三,要積極培育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選擇一批發展初具規模、市場前景看好、效益比較明顯的協會作樣板,如寶石鎮馬鈴薯產銷協會、六户鎮六户村蔬菜協會、前面提到的學田鄉金星村養殖協會等,每個鄉鎮都應該確定1——2個協會典型,在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着力培育一批章程規範、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效益比較明顯、黨的作用發揮較好的專業協會典型,促其率先發展壯大,發揮幅射帶動作用。第四,按照“雙方自願、互惠互利、契約管理”的原則,支持協會在提供種子(種畜、種苗)、設備和銷售產品等環節收取合理費用,實現以會養會,不斷髮展壯大。

2、在堅持黨管協會的原則下,堅持服務農民羣眾的發展方向,不斷充實行業協會的職能。一是組織行業培訓、技術諮詢、信息交流、會展招商以及產品推介等活動;二是打造品牌、註冊商標、確定行業標準;三是搞好協會之間的聯合,通過組建關於協會的協會,來擴大規模,對內擴大組織化生產程度,對外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3、黨組織與協會互為依託,實現共同發展壯大。在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協會工作中,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發揮農村專業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上的優勢相結合,主要方式有四種:對於“支部+協會”模式已經初步成熟的協會,要始終堅持黨管協會原則,具體管組織領導、管政策引導、管協調服務、管發動羣眾,同時,必須強調不搞包辦代替,要鼓勵和支持協會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對於新成立的協會,實行黨支部與協會領導班子成員“雙向進入”,建立支部領辦協會模式;對於協會由黨員專業大户、黨員致富能手任負責人的,由鄉鎮黨委確定人選,由協會會員選舉產生黨組織,建立“支部協會一體化”模式;對於一些規模較大、地域較廣的行業,如奶牛、肉羊、白鵝養殖業,馬鈴薯產業等,則由鄉鎮黨委牽頭,跨村組建協會,實行“總支+協會”模式,形成專業鄉鎮、專業村格局。

加強黨對協會的領導,推進農村協會健康發展(第2頁)一文由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四篇:加強黨對老年協會的領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強黨對老協領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對佐村鎮宅口村老協情況調查分析報告

農村老年協會(以下簡稱“老協”)是黨和政府聯繫老年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幾年來,我市“老協”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改革發展、化解社會矛盾和豐富老年人業餘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市佐村鎮宅口村的“老協”工作充分表面,只有不斷加強黨對“老協”工作的領導,才能進一步增強“老協”功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一、佐村鎮宅口村“老協”的基本概況

1、“老協”的領導班子及會員構成

宅口村“老協”班子成員的產生是經過全體會員充分醖釀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候選人,報支部審查後再提交會員進行正式選舉。班子成員共5人,會長1人,副會長2人,理事2人,現任會長65歲,退休教師,黨員。“老協”班子成員都是在村裏德高望重的鄉賢。“老協”的會員資格只有一個,即:本村的老年村民,按照傳統流行的老年標準:男60週歲,女55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會員人數共270人,其中黨員45人,佔全村黨員的53%(農村黨員的老齡化略見一斑)。

2、“老協”的常規性活動

① 老年娛樂活動:村裏有老年活動室3間,電視機一台,幾乎每天都有人在那裏下棋、搓麻將、打撲克、看報、聊天、看電視等。

② 老年體育活動:做保健操、練氣功、打太極拳等。

③ 組織全村的一些公益活動:如負責全村的環境衞生,主持村裏的紅、白喜事儀式及為其宴席提供餐具,迎龍燈等。

④ 負責全村一些家庭矛盾的調解及幫助老年人解決困難,組織老年人學習及黑板報宣傳等。

3、“老協”的經費來源及支出。

“老協”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宅口集市的攤位費每年約0.7-0.8萬元,會員交的會費10元年/人約2740元,活動室承包費800元,紅、白喜事餐具租用費及其他收入等每年收入共計2萬元左右。費用支出主要有:組織老年人出外旅遊,娛樂用具,學習用品,老年協會的經常性支出:如辦公用品、春節、老人節、中秋節等慶賀費用及慰問貧困老人等,量入為出,略有節餘,“老協”班子成員的工作都是義務性的,每年財務帳目接受村支部的監督,並以牆報形式張榜公佈。

二、 老協”的作用

1、支部決策的參謀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村黨支部近幾年來形成的決議、決定都由“老協”參與而形成的。這些決議、決定的內容要麼是事關全村的大事要務;要麼是關係到老年人的利益。“老協”參與支持支部的工作途徑主要有三:一是黨支部接納“老協”會長或副會長列入有關支部會議,就支部工作思路、重點工作,尤其是關係到老年人義務積累工、醫療保險等等徵求意見;二是支部工作意見用書面形式發至“老協”,由“老協”組織集體討論,形成意見反饋黨支部。三是由“老協”領導出面,將老年人的要求與建議反映到黨支部,以反映老年人的呼聲,維護老年人的權益,使老年人關心的問題與困難及時解決。

2、村務工作的助手作用。“老協”的成立,順應了“年青人出去,老年人回來”的農村人口流動新形勢和團、民、婦機構職能弱化,“老協”職能不斷強化的農村工作新特點,因而“老協”在農村日常工作中,承擔了大量的工作職能。具體表現為:①承擔了宣傳教育職能。大部分的廣播、標語、黑板報的宣傳工作由“老協”完成。②承擔了調解糾紛職能。工作主動,調解糾紛及時。③承擔了公益事業職能。城鄉一體化建設以來,“老協”主動承擔了全村的環境衞生整治工作,並將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3、年人的依託作用。隨着“老協”工作的不斷深入,“老協”已逐漸成為老年人依託和靠山。一是“老協”成立後,“老協”依靠集體力量,大膽地為老年人説話,為老年人辦事,為老年人撐腰,維護老年人利益的能力日漸增強。二是成為豐富老年

人文化生活的場所。“老協”建立了老年人活動室,配置了電視機、象棋、撲克、樂器、書籍等文體用品,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比賽。“老協”還積極組織老年人外出旅遊觀光,陶冶老人生活情趣,不少老年人把“老協”活動室視為自己的“第二家庭“。三是成為老年人際關係的”調節器“。他們通過宣傳、家訪、談話等方式,對“大少爺”“嬌小姐”“蠻媳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教育,同時也注意對老年人的自身教育,做開明老人,作好榜樣。在平時特別是節日,老協領導和會員之間以及會員之間互相探望,為生日老人送禮品、祝壽等,對困難或患病老人還會給予一定的救擠補助,對病逝老人還會組織集體送喪等等。

三、當前部分老年人的思想概況及表現特徵

(一)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當前老年人思想狀況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1、熱愛黨,盼政策,恨腐敗。老年人信仰馬克思主義,崇拜黨員隊伍中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好乾部”。農民特別盼望中央“1號文件”一樣的惠農政策。愛憎分明,最不滿的是“貪污腐敗”;認為當前腐敗“有所遏制”。

2、重集體,盼平安,愁公益。致富後,最想幫助的是修路、通水等公益事業;願意“積極出錢”搞必須辦的公益事業;老年人認為當前農村急需改善的是交通信息、醫療條件、教育條件和衞生環境。老年人除希望家人健康外,更希望治安秩序好。

3、信幹部,盼關愛,怨浮誇。老年人對幹部的感情是複雜的。首先是相信幹部。認為村裏幹部發揮了作用。他們有問題需要反映和解決時,最想找的是幹部(含上級領導、信訪幹部等)。其次是期盼關愛。最喜歡辦事公道、關心羣眾、會做實事、解決羣眾困難的幹部。同時,老年人十分抱怨幹部作風浮誇。“機構繁多,人浮於事;幹部辦實事的少,並且有的幹部只説不幹”。認為幹部隊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形式主義、花架子”、“作風浮誇、脱離羣眾”。

4、愛耕地,重科技,怕天災。老年人長遠打算是“種好責任田”。最希望開展“科技培訓”;老年比青年更重視學科技,最盼“風調雨順”。

5、愛子女,重家庭,怕養老。業餘生活方式主要是處理家務,家庭最大支出是“教育”,千方百計讓孩子多讀書。普遍認為怠慢老人和溺愛子女是嚴重的家庭問題,認為“不養老”是目前農村最嚴重的社會道德問題。

6、講誠信,張正義,恨缺德。老年人普遍認為 “自己講誠信,也希望他人講誠信”;認為農村“假冒偽劣產品多”。

(二)老年人思想的主要表現特徵是:

1、理想信念時有波動。老年人在年輕人的影響下思想產生了微妙變化;部分人理想信念出現異化;認為部分黨員幹部“上台為大家,現在為自家”;山區封建殘餘思想的回潮,許多人也信奉“算命看相看風水”,有的甚至公開參加封建迷信活動。

2、價值趨向變化。老年農民普遍認為自己“離天遠隔土近”,希望後輩和睦幸福,盡力為兒孫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只要能吃飽穿暖別無他求;

3、是非標準有時模糊。他們既相信科學致富,但有時又聽天由命;他們相信科學治病,但有時又燒香拜佛;他們信奉勤勞致富,但有時又可憐懶漢窮人;他們憎恨賭博,但有時又參與其中。

4、道德觀念新舊交織。老年人提倡男女平等,但部分老年人對家庭主婦當家卻耿耿於懷;老年人普遍認同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但部分人特別是媳婦出於功利目的又怠慢老人,使養老成為普遍問題;老年人憎恨偷盜,害怕混混,部分人又不檢舉揭發,明哲保身,反而報怨公安太軟。

四、對於今後抓好農村“老協”工作的幾點啟示

農村“老協”具有特殊的意義,它通常成為農村中的長老組織,甚至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宗教組織。在傳統文化影響濃厚的農村中,“老協”即使沒有成為傳統的長老組織或宗教組織,它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也是黨做好老年人思想工作和管理老年人的有效組織,所以必須加強黨對“老協”的管理,使它成為有效管理老年人的戰鬥堡壘,真正起到黨和政府聯繫老年人橋樑紐帶作用。

1、加強黨對農村“老協”的領導。各鎮鄉(街道)均要成立老齡工作委員會,明確老齡工作的分管領導,鎮鄉(街道)主要領導要主動關心,及時解決實際困難。各村、社區黨支部要把“老協“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議程,每年至少兩次聽取老年人協會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主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2、選配好農村老協領導班子。各鎮鄉(街道)要根據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實際情況,及時對農村老協進行充實調整,要以行政村、社區為單位,建立農村老協。老協的領導班子應按照《浙江省基層老年人協會規則》的規定,由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協會理事會候選人由上屆理事會提名,在廣泛徵求會員意見基礎上,報村、社區黨支部審核同意。要選配黨的觀念強,綜合素質好,熱心羣眾工作,身體健康的同志擔任老年人協會的會長、副會長。為有利於村黨支部對老年人協會的領導,可聘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名譽會長。

3、加強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村、社區黨支部要加強對老年黨員的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要建立健全農村老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切實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組織老年人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科普知識和法律知識,教育引導老年人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破除迷信,移風易俗。

4、加強農村老協班子建設,發揮老協的作用。要定期組織協會班子成員學習政治理論,不斷提高協會成員的理論政策水平,增強組織觀念,自覺接受村、社區黨支部的領導,積極支持黨支部和村委會(社區居委會)的工作,經常向黨支部請示、彙報工作,及時反映老年人的思想動態。要圍繞黨支部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因地制宜,組織建立各種形式的老年志願者隊伍,發揮老年人的特長,組織老年人蔘與宣傳計劃生育、關心教育下一代、調解民事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等工作,組織低齡健康老人從事種植、養殖業和服務加工業,為兩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5、積極推進農村老協的規範化建設。要按照《浙江省基層老年人協會規範化建設標準》要求,積極推進村老協和老年活動室的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民主管理。要針對老年人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有益的文娛體育活

動;全面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任務,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

6、加強對農村“老協”工作的指導檢查。市老齡委應該加強對基層老齡工作的指導,主動為基層提供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實施老齡工作目標考核,每年對鎮、街道老齡工作進行年終考評。定期對農村老協規範化建設和老年活動室的規範化建設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對符合條件的給予適當的獎勵。鎮(街道)老齡工委也要加強對“老協”的指導,及時傳達上級有關老齡工作的方針、政策,經常性組織開展敬老、助老活動,每年結合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年終考核評比,對農村“老協”工作進行總結檢查和考核驗收,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農村“老協”作為農村最基層的老年羣眾組織,對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尤其是在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等方面起到作用是任何組織替代不了的。“老協”是老年人的家,是一把傘,為老年人遮風擋雨,撐起一片天;是橋樑、紐帶,聯繫着黨和老年人的魚水關係。只有切實抓好“老協”建設,才能做好老齡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郭 紅 衞

二〇一四年六月九日

第五篇:為什麼要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為什麼要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

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在《決定》確定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原則中,明確提出要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就是要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完善黨管農村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保持黨同農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那麼,為什麼要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呢?

第一,這是由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決定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第二,這是由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決定的。我國3

0年農村改革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最根本的是始終堅持了黨對農村改革發展的領導。在農村改革發展進程中,我們黨多次召開中央全會,專題研究農業農村工作,並作出重大決定,指導農村改革發展健康順利進行。1979年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1991年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此外,我們黨還通過中央年度文件對農村改革發展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和指導。特別是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5年出台1號文件。這些中央《決定》和年度文件,是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指導綱領,始終指引農村改革發展沿着正確方向前進,是農村改革發展不斷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證。

第三,這是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決定的。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要保證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的紮實推進,保證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必須始終堅持黨對農村改革發展的領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改革發展的領導,從而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qw4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