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科技徵文(精選多篇)

科技徵文(精選多篇)

第一篇:科技徵文

科技徵文(精選多篇)

東陽市湖溪鎮中心國小 五年級4班張舒晴指導老師 張珊珊

科技與生活

科技就在我們身邊,科技無處不在。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悦,還跟給我們帶來了身體上的舒適。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科技代表了一種精神,也代表了一種力量;代表了一種創新,也代表了一種文明。

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科技的參與,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煤氣、石油,人們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鑽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

現在,我們的國家一天天強盛,科技也隨之一天天發展,各式各樣的科技新產品一代換一代,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愛迪生經過無數次實驗後,終於發明了電燈,人們就不用生活在像熒光下的夜晚,晚上也可以像白天一樣正常工作……自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了超級水稻之後,農民們種出的水稻大大增產,人們就不愁食不果腹鬧糧荒……自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人們就不用坐輪船,坐汽車,更不用走路去很遠的地方,人們就可以坐飛機環球旅行,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金錢。總之,是科技改變了一切!如果沒有科技的發展,今天的一切就不可能實現!

科技影響現在,科技創造未來!

東陽市湖溪鎮中心國小 五年級4班程若雁指導老師 張珊珊

科技改變生活

科技,顧名思義,就是科學技術的意思。對於科技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它就運用和服務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切相連。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生活。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神仙騰雲駕霧的本領變成了平常事:

人們用電話可以和地球上任何角落的親戚朋友交談、見面。航天飛機縮短了地球的距離,過去需要幾年或幾個月的路程,坐上飛機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外出旅行。人造衞星可以方便的傳輸電波、觀測氣象雲圖和地球上的任何事物,為人們提供好看的電視節目和氣象資料。因特網的發明,為人們學知識、瞭解世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總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也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第二篇:科技徵文

“媽,你們小時候有電視嗎?”晚飯後,我對媽媽發起了提問。“我們小時候哪來的電視啊?”接話的卻是爸爸,“我們小時候全村也就只有一台電視,每天晚上大家就自己搬椅子去看,黑白的,還只有一個頻道,經常信號不好,連圖像都不清楚,我們照樣?聽?得津津有味,那像你們現在這麼幸福,都42寸的大電視還嫌小!”爸爸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是什麼,讓農村在短短三十年中的變化如此之大?

這個問題令人困惑。爸爸出生在70年代,正是處於生活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是什麼促使我們的生活水平高速變化呢?直到我讀了《輝煌六十年》這本書才明白。

1977年,鄧小平爺爺提出了“從科學和教育着手”的國家戰略方針。從那時起,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高精技術工人和人民教師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科研教育第一線中,讓新中國科技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飛速提高。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家,一個曾經貧窮的小山村。記得我小的時候,通往老家的山路盡是土路,一下雨便變得泥濘不堪,難以通行;僅有的幾台電視都是黑白的,頻道少,而且還經常出現雪花;在山區冬冷夏熱,夏天不但沒有空調,有的連風扇都沒有,熱得令人難以忍受,蚊子又乘機出來搗亂,一直是我既愛又恨的地方。

不知不覺的,我慢慢長大了。每一次回到老家時,都感覺有了新的變化。昔日泥濘荒山,今日茶樹滿山;昔日製茶農活靠手幹,今日鐵皮機器轉的歡。看,那一袋袋制好的茶葉,宣告着人工製茶的傳統做法一去不復返;看,那茶葉車間中的恆温空調,彷彿在用那強勁的風兒告訴大家那“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結束;看,昔日的黑白電視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指哪播哪”的衞星電視和“連接網絡”的數字電視,其中衞星電視可以接收來自於大洋彼岸的

美國電視頻道,而數字電視則徹底實現了“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的“高難度動作”……誰也沒想到,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曾經貧窮的小山村發生瞭如此鉅變。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年華老去時,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啊!我們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科技徵文

科技改變生活

學校:實驗中學

班級:八(6)班姓名:霍楨浩

第三篇:科技徵文

淺談中國科技的發展

摘要

科技進步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推動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科技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科技發展,推動了中國這一大國的崛起。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科技發展在某些程度上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避免的負面影響。我們要以客觀的角度去分析看待科技的發展。

關鍵詞:科技進步 社會發展 推動 客觀 科學發展觀

正文:

鴻雁傳書的意境早已經在消逝在歷史的長河裏,淪為文學回憶裏的一抹悠揚。縱觀科技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每一次的社會變革無不是以科技的進步為基礎的。生產力的每一次重大變革,社會的每一次轉型,人的每一次提升都與科技進步有着直接的關係。

一:科技發展的作用以及地位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進步。

在每一次生產方式變革的過程中,人們都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以適應生產方式的改變帶來的認知與實際的脱鈎這一現象。例如,信息技術的出現以及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信息技術以適應時代的變化!並促使人們學會用新近的思想去思考社會的各種現象,比如如何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台來創造更多的財富等等。

(二)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發展促進了生產工具的變革與進步,例如:冶煉技術的發展促使鐵器應用於農業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機械的發明和使用代替了手工農具。機械的發明以及信息技術的產生大大提高了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社會效率的倍數增長,並創造出更多的產品提供給社會民眾。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鄧小平曾經説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説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諸要素中起着決定性作用的第一要素,它決定着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例如,隨着科技的發展,誕生了各種各樣的機器,大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計算機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其中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使我國經濟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

二: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及推動社會發展

(一)古代中國——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科技活動有着悠久的歷史。例如,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關日食的記載。距今2500年以前就出現了金屬的冶煉。公元1世紀初期的西漢時期,發明了造紙術,之後蔡倫又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公元3世紀左右發明了瓷器。到唐朝,發明了火藥並在公元9世紀首次將其用於戰爭之中。宋朝,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指南針和活字印刷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達到了頂峯時期,四大發明已經先後登上了歷史舞台。正如著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説的“中國在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

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

(二) 近代到建國時期——科技的曲折發展

明朝開始對外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影響了近代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並使之處於相對停滯狀態。在戰爭的摧殘下,中國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19世紀中期,先進人士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引進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強烈主張科學救國,但是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條件落後科技發展相當緩慢。1928年6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國立中央研究院國民政府在此後的十幾年裏,把各國發展科學技術的經驗移植到了中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科研成果。這時的中國科技界已不再與國際科技界隔絕,科技交流逐漸增加。

(三)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科技的起步與挫折

中國的科學技術需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作為新中國的主要政府研究機構,並在隨後的幾年裏陸續成立了中國科協、中國氣象局、國家地質部等科學技術協調與研究機構。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大批海外學子毅然回國,發展中國的科技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短短的時期裏,中國的科技體系逐漸建立。中國科學技術事業進入了國家計劃下的現代發展時期。然而文化大革命對科技的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毀滅,幾乎停滯不前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四)改革開放以來——科技蓬勃發展

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78年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也真正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1988年,中國政府先後批准建立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此期間,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工程,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成功,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相繼研製成功,長征系列火箭在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5年江澤民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這是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進程中第三個重要里程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始,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國民營科技企業迅速發展等等都給中國的科技帶來了飛躍性的發展。我國正邁向一個科技大國的行列!

三:中國科技發展的利弊

科技進步把人從自然力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賦予了人以無比強大的力量,卻擺脱不了科技對人的奴役和不良影響。科技並不是萬能的,它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福音的同時還會伴隨着一些副作用。它給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使社會發展出現了隱憂和後患,例如,在中國,環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機、資源枯竭等都是科技發展的副產品。中國正走在高污染,環境破壞的路上,科技發展經濟發展的代價太過嚴重了。

因此,如何正確對待科技的影響尤為重要。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為人類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使科技與社會相互滲透、和諧發展,推進人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

四:中國科技發展的趨勢及方向

(一)科技發展以自主創新為特徵

中國已經擺脱多年來以跟蹤模仿為主的科技發展戰略,逐漸形成以自主創新

為特徵的跨越式發展模式。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開始發生轉變。國家明確提出了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強調要在“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兩個層面進行戰略部署,在進一步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逐步形成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羣體優勢和新的比較優勢。例如,我國目前的電子,汽車等多行業均邁向自主研發步入高精尖科技的行列!

(二)科技發展科學可持續

不能只會為科技唱讚歌,還要充分重視科技的負效應,客觀看待科技的發展;要從人與自然關係的角度出發,使科技對環境的影響真正“從機械時代的破壞自然環境、電子時代的適應環境,轉變到信息時代的創建新的環境。”建立和諧的天人關係——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技術是調節人和自然關係的重要手段,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必須要樹立生態文明意識,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注意科技進步的生態化趨勢,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有機結合。從而為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利用科技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富裕強盛的國家!

結語

科技發展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科技的發展必然導致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隨着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科技的日益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了東方世界的一個奇蹟。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科技發明的大國,是曾經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們更要關注科技的發展,必須從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通過科技發展戰略的制訂來引導其發展。使科技發展真正服務於國家,減少不必要的負面效應,把科技發展帶來的環境,社會健康等問題的危害性降到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低點,用積極地心態和方法引領中國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李鋼:《代價論視野中的可持續發展觀》,河北學刊.2014(1):24-28.

[2] 李淑蘭:《試論科技發展的倫理意義》,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10):102-105.

[3] 路甬祥:《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學家人文論壇,2014-11-25.

經濟與管理學院11公管(1)班陳俊傑

第四篇:科技徵文

科學

讓生活更美好

眼鏡的發明,使數億人解除了近視之苦;抗生素的發明,讓無數染不治之症的患者重獲 健康;雜交水稻的發明,使十數億人免除了飢餓的困擾;飛機的發明,捨去了在外奔波的人 們的漫漫路途;,手機的發明,緩解了身處異地的人們的相思愁緒。是科技,讓我們的地球 變小而成為真正的村子,也是科技,將更多的歡樂與幸福帶進了人們的生活。 真的是不能不佩服人類的偉大,從那個野蠻恣虐的自然到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從 沒有生存能力到現在擁有改變自然的能力,這其中經歷了多少變革,現在看來真是不敢想象, 可是確實人類向整個宇宙證明了自己的力量,這種不畏艱難的霸氣,也着實震撼了這個人類 生存的空間。如今人類的發展還是蒸蒸日上,就像一個登山者,他的每一步雖然艱難,但卻 都重新詮釋另一個新的高度,攀過了一座山,他便又有了新的目標——一座更高更險的山。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是生活在古代的人快樂還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快樂?我 不知道被提問者是怎樣回答的,而每個人看問題時的角度也是各異的,但我認為是都有快樂, 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更快樂。 場景一: 場景一:從天上到手上 古時候人們為了安排自己的生活也需要計時工具,可是那時候卻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的科 技。最早他們依靠觀看太陽在天上的位置的方法來了解時間,隨着不斷的發展有出現了沙漏 等工具。十六世紀中葉,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 從此鐘錶就誕生了。鐘錶的誕生無疑不給人類科學帶了新的飛躍,爾後人們又對它作了一系 列的改進和完善。從機械擺鐘到電子手錶,各種鐘錶,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對於我們日常 中的計時,這些鐘錶就已足夠了。人類真正從“看天上的”進步到“看手上的”。 場景二: 場景二:從腳下到天外

這裏要説的就是交通工具的發展了。早些時候,人類還沒有“交通工具”這一代名詞, 那時,人們主要是靠步行來相互走訪聯繫的。所以,那時候的科技、政治、經濟等等都很不 發達,畢竟相對距離較遠的兩地無法很好地溝通,人們不能相互交流融合,發展也極其緩慢。 後來,人類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動物可以載人,之後發明了馬車等,對於水上交通的突破也來 自人類平日的觀察。他們發現木頭可以漂浮,便發明了木船等,這些都在那時為人們的交流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人們也不斷追求更好的交通工具,“半機械時代”又發明了自行 車。隨着科技革命的到來,火車、汽車、輪船、飛機以及衞星宇宙飛船這些發達的交通工



應運而生。人類的這一步不僅從腳下邁到了地上、水上和天上,而且還邁到了地球以外的星 球。 場景三: 場景三:從奔波到手動 交通工具發明之前,人類的通信技術當然也不發達,只能靠人力,最早是靠人的雙腳。 在發達的交通工具發明之後,通信水平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由於人類的不斷開拓,我們 有了郵局電報的通訊方式。後來電話的發明,當然也是一大突破,它同時也為後來的通訊的 發展奠定了基礎。現在手機普及了整個世界,不論身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與自己想要聯繫的人 聯繫。電腦的發明是人類發展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的電子郵件聊天等功能對人們的通信產生 了莫大的作用,尤其是用電腦和網絡,我們可以時刻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不僅方便 而且實惠,想要了解什麼、聯繫什麼,只需要我們這雙手動一動就可以實現。這方面的發展 確實可謂從奔波到手動。 場景四: 場景四:從期盼到隨心所欲 從前,人們的忙碌生活之後是怎樣娛樂的呢?我想大概是自娛自樂,或者是上街觀看街 頭節目,最多也就是去戲院看戲。這些娛樂場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不由得人們自 己選擇節目,而又是人類對精神生活的需要,使我們的業餘生活也不斷得到豐富。隨着人們 的探索,我們發明了收錄機、電視機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數不勝數的科技產品,我們有了根據 自己愛好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我們可以‘掃描’電視上的一切節目,可以聽收音機,聽音樂, 可以上網娛樂等等。這一方面的發展真正實現了從期盼自己喜歡的到隨心所欲的選擇。 古代人們的生活因為簡單而快樂,他們相互之間的聯繫需要通過飛鴿傳書,從北京到新 疆也是跋山涉水,一路艱辛。若是患上了肺炎,便是無藥可醫而只能是全家祈福。但是他們 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因沉迷網絡而耽誤學業,不會為環境污染而大傷腦筋,不會因核武器擴 散而憂心重重,更不會為了爭搶石油而毀了整個國家人民的安定與幸福。這樣的快樂很單純。 話雖如此,生活在當今的我們仍然是快樂的,而且,我們比古代人們的快樂更廣泛更直 接。 發展至今的醫療技術,幾乎可以將生活中所有常見的疾病通通治癒,被延長了壽命的人 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展生命、享受生命。生物、化學、電子等自然學科技術發展的突飛 猛進,給原本好奇心強烈的人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人類在探索與發明 的同時給自我價值以肯定,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祉的同時也收穫着快樂。

人類擁有如此偉大的智慧,發現、創造了那麼多的“奇蹟”。dna 分子的雙螺旋解密,

因特網施益於千家萬户,第一宇宙速度送各種航天器進入宇宙,克隆技術的發展助疾病患者 重獲新生。 科學,讓生活更美好。但是與此同時,它又將那麼多附加的憂慮與恐慌帶入了原本純粹 的生活。這樣説雖然不是聳人聽聞,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冤枉了科技。讓人們對科技的感情變 得複雜,既關愛科技的發展,又擔心科技無序發展給人類正常生活和倫理道德帶來的負面影 響。並不見得就是科技本身,而是去選擇如何運用它的人。 科學,之所以能使生活更美好,是因為有一批又一批合理使用科學技術的善良人們。他 們將美麗的科技運用於對社會和諧的建設、對人類物質及精神的豐富與塑造、對真理永不停 息地正確的追求。 當有人提問你,是覺得生活在什麼時期的人更快樂的時候,請不要猶豫地告訴他,現在。 因為你將用你自己的力量,去約束自己並影響他人,使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百分百用於造福人類、 造福自然、 造福世界, 讓科學綻放最美麗、最純粹的光彩!

七年級七班 邊 聿

2014-10-14


第五篇:科技徵文

【科技徵文】

植物能夠淨化空氣

——劉冠三

這幾天,叔叔阿姨給我家送來了幾盆花和幾株樹。門口放點,客廳裏放點,房間裏和陽台上都擺上了盆景。我對爸爸説:“我們家都要成植物園了,擺那麼多植物幹嘛呀?”爸爸笑着説:“植物能製造氣氛,淨化空氣,人和動物離開了他們都不能生存。”為什麼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買來了來兩隻小倉鼠。這兩隻可憐的小倉鼠即將成為我的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着,圓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隻倉鼠放在一個大魚缸裏,把魚缸口封的嚴嚴實實,生怕缸裏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着,直接小倉鼠沿着缸壁,繞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竄。咦?小倉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説的不是真的?可是,沒過幾分鐘,只見小倉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知道停滯不前,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保鮮膜輕輕地拿開,捉出第一隻小倉鼠,放進第二隻小倉鼠,又搬入一盆枝繁葉茂的植物。然後輕輕地蓋上保鮮膜,我不停地拍打着魚缸,之間

小倉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還是活蹦亂跳。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了我們老家的一個加工廠。那裏的空氣裏到處瀰漫着一股濃濃的怪味,薰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後,我又跑到一片草地裏,那裏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着相當密切的關係。在此,我們呼籲全社會的人不要再亂砍森林,讓它們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標籤: 徵文 多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jk91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