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我是範雨素原文徵文內容及解析【精品多篇】

我是範雨素原文徵文內容及解析【精品多篇】

我是範雨素原文徵文內容及解析【精品多篇】

我是範雨素全文在線閲讀 篇一

文| 範雨素

1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

我是湖北襄陽人,12歲那年在老家開始做鄉村國小的民辦老師。如果我不離開老家,一直做下去,就會轉成正式教師。

我不能忍受在鄉下坐井觀天的枯燥日子,來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歲。

來北京以後,過得不順暢。主要因為我懶散,手腳不利索,笨。別人花半個小時幹完的活,我花三個小時也幹不完。手太笨了,比一般的人都笨。上飯館做服務員,我端着盤子上菜,愣會摔一跤,把盤子打碎。掙點錢只是能讓自己餓不死。

我在北京蹉跎了兩年,覺得自己是一個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個東北人結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

結婚短短五六年,生了兩個女兒。孩子父親的生意,越來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我實在受不了家暴,便決定帶着兩個孩子回老家襄陽求助。那個男人沒有找我們。後來聽説他從滿洲里去了俄羅斯,現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頭了。

我回到了老家,告訴母親,以後我要獨自帶着兩個女兒生活了。

2

童年,我和小姐姐倆人腳對腳躺牀上看小説。眼睛看累了,就説會兒閒話。我問姐姐:我們看了數不清的名人傳記,你最服的名人是哪個?小姐姐説:書上寫的名人都看不見,摸不着,我都不服氣,我最服的人是我們的小哥哥。

我聽了,心裏不以為然。是呀,書上的名人是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生活中能看見摸着的人,我最服氣的是我的母親。小哥哥無非就是個神童罷了。

我的母親,叫張先芝,生於1936年7月20日。她在14歲那年,因能説會道,善幫人解決矛盾,被民主選舉為婦女主任。從1950年開始幹,執政了40年,比薩達姆、卡扎菲這些政壇硬漢子的在位時間都長。不過,這不是我服氣母親的原因。

母親只有幾歲的時候,偽爺(外祖父)把她許配給房子連房子的鄰居,就是我的父親,以後母親就能幫襯我的舅舅了。我的父親年輕時是個俊秀飄逸的人,可父母親的關係一點也不好,他們天天吵架。

從我記事起,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個大樹的影子,看得見,但沒有用。父親不説話,身體不好,也幹不了體力活。屋裏五個娃子,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撐。

我的母親是生在萬惡舊社會的農村婦女,沒有上過一天學。但我們兄妹五人的名字都是母親取的。母親給大哥哥起名範雲,小哥哥起名範飛。希望兩個兒子能成人中龍鳳,騰雲駕霧。母親給我們仨姐妹的名字起得隨意多了。大姐姐叫範桂人,意思是開桂花的時候成人形的。小姐姐是開梅花的時候生的,應該起名叫梅人,但梅人,諧音“黴人”,不吉利。媽媽就給她起名範梅花。我是最小的娃子,菊花開時生的,媽媽給我取名範菊人。十二歲那年,我看了當年最流行的言情小説《煙雨濛濛》,是瓊瑤阿姨寫的。便自作主張,改了名字,管自己叫範雨素。

大哥哥從小就有學習自主性,但沒有上學的天賦。每天夜裏,捨不得睡覺地學習,考了一年,沒考上大學,復讀了一年,還是沒考上。大哥哥生氣了,説不通過大學聯考跳農門了。大哥哥要當個文學家跳農門。我們家是個很窮的人家,兩個姐姐的身體都有殘疾,長年累月看病,家裏窮得叮叮噹噹響。可是因為大哥哥要當文學家,當文學家要投資的。大哥哥把家裏的稻穀麥子換成錢,錢再換成文學刊物、經典名著。沒有了糧食,我們全家都吃紅薯。幸運的是,媽媽的五個娃子沒有一個是餓死鬼託生的,也沒有一個娃子抗議吃得太差。

大哥哥又讀又寫了好幾年,沒有當成文學家。身上倒添了很濃的文人氣息,不修邊幅,張口之乎者也。像這樣的人,在村裏叫做“喝文的人”,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一樣,是被人鄙視的。

但是,大哥哥和孔乙己有不一樣的地方,大哥哥有我們英勇的母親。因為母親的緣故,沒有人給大哥哥投來鄙視的目光。

母親口才很好,張嘴説話就有利口覆家邦的架式。她長期當媒人,在我們襄陽被人喊作“紅葉”。母親當紅葉不收一分錢,純粹是做好事,用現在的詞語叫志願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農村,家家都有好幾個娃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像母親這樣的人,是最受歡迎的人才

大哥哥沒當成文學家,沒跳出農門,這不是要緊的事。但大哥哥需要結婚,這是大事。像大哥哥這樣類型的人,在村裏被人叫作文瘋子,説不上媳婦。可是我們有厲害的媽媽,她向來能把黑説白,能把大哥哥的缺點説成優點。憑着母親的凜凜威風,我們這窮得叮噹響的人家,給大哥哥找了一個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樸實的妻子。

結了婚的大哥哥依然迂腐。他對母親説,村官雖小,也是貪官污吏的一部分,他讓母親別當村官了,丟人現眼。那時候,我雖然年齡小,也覺得大哥哥逗,哪裏有每餐啃兩個紅薯的貪官污吏?

但是,母親什麼也不説,辭掉她做了四十年的村官。

大姐姐生下來五個月,發高燒,得了腦膜炎。當時交通不方便,母親讓跑得快的舅舅抱着大姐姐往四十里外的襄陽城中心醫院跑。住上了院,也沒治好大姐姐的病。大姐姐不發燒了,智障了。

據母親説,是打針藥時下得太重了,大姐姐藥物中毒了。

大姐姐傻了,可母親從不放棄。母親相信自己能改變這個事實,她相信西醫,相信中醫,相信神醫,不放棄每一個渺茫的機會。經常有人來家裏報信,説哪個地方,有個人成仙了,靈了。母親便讓父親領着大姐姐討神符,求神水喝。討回來的神符燒成灰,就着神水,喝到大姐姐的肚子裏。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母親從來沒放棄過。

小姐姐的小兒麻痺症,一直治到12歲,腿開了刀,才慢慢好轉。

母親生了五個娃子,沒有一個省心。

下一頁是我是範雨素原文內容的相關精彩內容>>>

關於範雨素的常找問題都在這裏啦(↓↓↓通道入口點擊進入↓↓↓ 篇二

>>>>農民大哥揭露社會現實問題

>>>>範雨素僱主是誰包個小三勝范冰冰

範雨素僱主是誰包小 篇三

離婚之後,範雨素帶着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做了育兒嫂,看護別人的孩子,每星期休一天。大女兒在東五環外的皮村,在出租屋裏看護小妹妹。範雨素做育兒嫂的人家是上了胡潤富豪排行榜的土豪。男僱主的夫人生的兩個孩子,已是成年人了。她是給男僱主的如夫人看護嬰兒的。

在做育兒嫂之前,範雨素在和皮村相鄰的尹各莊村找了份在打工學校教書的工作,一個月給一千六。再後來去做育兒嫂,一個月給六千多,只每個星期回來看一次小女兒,工資有了很大幅度的上漲。

在範雨素的描述中,她做育兒嫂的人家是上了胡潤富豪排行榜的土豪。男僱主的如夫人生了一兒一女,大兒子在國際學校上學前班,小女兒是剛三個月的小嬰兒。男僱主給大兒子僱了一個少林武校畢業的武術教練。。除了學武,又找了一箇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學霸,做家庭教師,包吃住,負責接送孩子,指導孩子寫作業。

女僱主比男僱主小25歲。有時候,範雨素半夜起來哄小嬰兒,會碰到女僱主畫好了精緻的粧容,坐在沙發上等她的老公回來。女僱主的身材比模特曼妙,臉比那個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宮鬥劇裏的娘娘一樣,刻意地奉承男僱主,不要尊嚴,伏地求食。

在自述文章中,範雨素感歎運氣好,僱主是“上了胡潤富豪排行榜的土豪”,土豪的正室夫人生了兩個小孩,但已成年。她帶的小孩是土豪的“如夫人”的幼子,且該“如夫人”為土豪生了一兒一女。

範雨素雖是身處底層,但頗有文化和素養,尊稱女僱主為“如夫人”。看不懂“如夫人”的朋友,佐強給你科普下:“如夫人”,出自《左傳·僖公十七年》,後代指妾或小老婆。

由此可見,範的服務對象是土豪的“小老婆”,用當下流行的詞描述就是“小三”或“二奶”。古時“小老婆”是可進家門與正室共侍一夫,兩人相安無事。

如今女權盛行,“小三”或“二奶”現象雖常見但仍有違公序良俗、普世價值,婚外情難以登堂入室,不管對普通人還是明星、富豪仍是醜聞。

在範雨素的筆下,土豪的“如夫人”比土豪小25歲,雖身材妙曼,貌勝范冰冰,但“不要尊嚴,伏地求食”。

今天,新華社、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媒體推出對範雨素的專訪,從專訪中可知《我是範雨素》為紀實文章,創作的契機是因為範雨素81歲高齡的母親因農村土地被徵而艱難維權。

範雨素文中提及的寫作指導老師張慧瑜、文友郭福來等,佐強搜索後發現均確有其人。皮村在北京也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城中村,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曾三度主持在皮村召開的“打工春晚”。

那基本可判斷,範雨素文章所述的“土豪”包養情人且婚外生子,就確有其事了。

近兩年躋身胡潤富豪榜的北京富豪不少,每年都數十個,但符合“兩個孩子已成年”且是男士等條件的不多。正房夫人生的孩子已成年,那男主應該50歲左右,李彥宏(48歲)、雷軍(47歲)、劉強東(43歲)、賈躍亭(44歲)等人基本可排除,而王健林(獨子王思聰)、潘石屹(三個兒子)等大咖也不可能是男主角。

不能再分析下去了,大家猜猜看這個土豪是誰?

我是範雨素作品評價 篇四

《我是範雨素》是在北京做育兒嫂的範雨素所著的作品。她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範雨素裝訂得極為拙劣。 範雨素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到她命運的這本書中,擊中中國社會的痛點,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倔強而柔韌的生命對底層“苟且”的記錄。現實很沉重,她卻以輕鬆卻不造作、幽默卻很深刻、温和而有立場的方式寫出來了。

範雨素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一家三代人坎坷的生活經歷,但又深深透露出堅強、自愛、奮鬥等難能可貴的個人品格。

範雨素在遍讀20世紀80年代在她在村子裏能找到的小説和文學雜誌後,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20歲的範雨素一路北上,來到距家鄉千里之外的北京。在飯館做服務員,但她形容自己“很笨”,會摔一跤把盤子打碎。結婚五六年經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她離開了丈夫,帶着兩個女兒自己打工過活。

範雨素現在住在東五環外的皮村,那裏有眾多小型加工廠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初到皮村,範雨素陸陸續續搬了好幾個地兒,最後以300元每月的價格租了一户四合院裏的8平方米單間。這間朝南的房間有一塊大玻璃,陽光可以灑進屋子,“特別幸福,有安全感。”

她和幾十位有文學興趣的打工者組成了文學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開始寫作。“活着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慾望。”範雨素説。

皮村“工友之家”文學小組開課,範雨素聽了一年。起初,因為小女兒要看管,她在和皮村相鄰的尹各莊村找了份在打工子弟學校教書的工作。打工子弟學校工資低,一個月只給1600元。小女兒可以獨立上學、回家之後,她就去做育兒嫂,一個月給6000多元,每個星期回來看一次小女兒。

在離鄉多年的打工生活裏,範雨素和誰交往都是點頭之交,有時甚至害怕見生人。後來,她翻了很多心理學書籍給自己治“社交恐懼症”。她擔心,一旦惡化,自己就成“抑鬱症”了。範雨素説,一路走來吃了很多苦,她的心好像變得很柔軟。寫小説就是自己的精神寄託,她沒有想過很多複雜的事情,比方説買房子,也從來沒有想過養老。

範雨素所在的北京皮村,有許多和她一樣的打工者,雖然承受着生活的困難和艱辛,卻依然沒有失去夢想和尊嚴,用寫作發現生存的意義。世紀之交開始大量出現的打工文學,正是範雨素走向聚光燈的時代背景。

上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這種流動遷徙的生活本身,便使範雨素不再侷限於家鄉一村一地的封閉環境中,便使範雨素能夠在一個大的座標系上看清自己的生活境遇,發出植根於自己生活及心靈深處疼痛的呼喊,為當代文學寫作注入真人生、真靈魂、真疼痛、真希望。

底層、打工、草根,這些標籤製造了範雨素,成就了範雨素。

下一頁是我是範雨素原文內容的相關精彩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jvlq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