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孔子登山原文及翻譯內容精品多篇

孔子登山原文及翻譯內容精品多篇

孔子登山原文及翻譯內容精品多篇

孔子登山原文 篇一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登山”打一字謎:字謎解析,孔“丘”登上“山”之後,“山”被“丘”壓在下面,上“丘”下“山”,二者就組合成字“嶽”。

“孔子登山”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孟子·盡心上》之<觀於海者難為水>,其原文和譯文如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不成章不達。”

譯文:孟子説:“孔子登上了東山之後就覺得魯國縮小了,登上了泰山之後又覺得天下縮小了。因此,對於看過大海的人,對於一般的水都不會輕易產生興趣,在聖人指導下學習受益的人也很難對其它學説感興趣。觀賞水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觀賞那波濤洶湧的壯闊。太陽和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輝,哪怕再細小的縫隙也能照射到。流水在地面上流是有規律的,不注滿低窪之處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事物不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達。”

這篇文言文深富哲理,啟示我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要有博大的胸襟,同時也要注重紮實的基礎,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文章和字“嶽”也喻指了孔子的強大,他的志向、胸襟、智慧、成就非常人能及,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智者登一座山,哪怕是一座不知名的山,依舊可以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更何況是孔子。他胸懷天下,“一覽眾山小”,所説的話都是富有哲理的語言,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孔子的政治主張 篇二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張對以往傳統的政治思想文化,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礎上創建了新的領域,形成以“仁”、“禮”為中心的政治主張。

孔子政治主張下的“仁”:仁者愛人。仁者的愛,是大愛,包含一切的美德。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仁”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義務,在享受到別人關愛幫助的同時,也要學會對身邊的人進行回饋。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實施仁的同時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強加於人。

孔子政治主張下的“禮”:克己復禮。懂得剋制自己的行為,在禮的範圍內做規範的事,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孔子的禮是多方面的,有對個人的禮,有對君臣的禮,又有對國家的禮。萬變不離宗,禮先源自於對自身的要求及約束,只有約束小我才能進一步約束大我。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拯救和恢復西周的“禮”一直是他的夢想和追求。他主張“以禮治國”,以禮治人,以禮服人,反對“法治”,反對嚴苛的政治制度和各類刑法,他相信道德的力量比刑法更有説服力,更能使人民信服。德治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孔子所推崇的。

孔子游春 篇三

孔子,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作為一代大賢,孔子有着過人的智慧和見解,其言論很有啟發性和教育性。他善於觀察和體驗生活,常常能從身邊細小的事情,自然萬物中領悟到人生百態的哲理。

孔子游春出自《論語》: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內容敍述的是:春暖花開之際,孔子率領子貢等眾弟子出遊,去泗水看春潮。萬物復甦的季節,春風習習,草長鶯飛,這一切是多麼的和諧。面對此時此景,孔子望着泗水,卻有着不一樣的體會。波瀾壯闊的泗水從羣山之中奔湧而出,又無所畏懼的奔騰遠去。孔子站在泗水河邊,看着奔騰不息的泗水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中。孔子的行為引起了弟子們的不解,紛紛上前過問他在看什麼。孔子回覆:“我在看水。”弟子們更疑惑了。這時,子貢上前説道:“老師在此觀水不語,想必是心有感受,能否與我們講講其中的道理?”孔子就此展開了一番關於“水與君子的”言論,弟子們聽後無不驚歎老師的智慧,也受益良多。

世間上的“水”有千萬種,它們千遍一律,孔子卻能從中領悟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並以此來教育他的弟子。像“水”一樣,剛柔並濟,做一個真正的“君子”,可豪情萬丈胸懷大志;可柔情似水温謙如玉;像“水”一樣有情有義,哺育眾生滋潤大地,教人真、善、美。像“水”一樣,始終堅定着前進的道路,一生都在朝一個方向努力,奔湧前進、毫無畏懼、百折不饒。

猜你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op11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