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再遇連環畫徵文

再遇連環畫徵文

七零後的我,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精神生活可以説是極度的匱乏,那時候除了聽收音機,對小孩子來説,最高興的娛樂項目就是在野地裏和小夥伴們瘋跑,嘴饞時去菜園偷吃媽媽看護的不捨得讓我們吃的嫩黃瓜,去地瓜地裏和地瓜玩“捉迷藏”。不過我覺得那時最充實的事,就是看連環畫。

再遇連環畫徵文

小時候的連環畫內容豐富多樣,開本多種多樣:有中外古今名人故事,歷史傳説,神話、民間、童話故事,更有四大名著,24開、40開、48開、32開、64開的。我是從三年級開始,越看覺得連環畫越有趣;連環畫看得越多,自己也越不滿足,對世界也越好奇。

那時因為大家生活都很困難,每一家都為孩子買的連環畫都很少。每增加一本兒,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歡愉。自己家的很快就看完了,於是就去交換,去別人家裏去看。但是別人的東西也是非常愛護,不願意往外借,於是就去人家家裏軟磨硬泡,抽準了時機去人家看。特別是吃飯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在吃飯,所以書肯定是空閒的。所以説我就專門兒挑人家吃飯的時候去人家玩兒,然後趁着小夥伴兒吃飯,自己抓緊時間看。

看的時候也不會分品種,也不管新舊,有什麼就看什麼,遇見哪本就看哪本。哪怕是一些看的都破破爛爛的連環畫,拿到手裏都感到非常的欣喜。如飢似渴兩三遍的看:一邊看圖,一邊讀文字,再看一遍圖。把裏邊描寫的一些細節反覆的看,覺得非常過癮,不經意間閲讀和識字能力大大提高。

我的這種情結一直延續到工作。1996年20歲的我參加教師工作以後,不經意事偶爾會在書店角落裏看見謝新版的連環畫,我發現我仍然是那麼喜歡連環畫。於是我重拾小時候的夢想。空閒時去舊書攤,廢品站,收藏市場,把小時候曾經看過的連環畫。逐漸又逐漸的買了起來。不經意間成了一大愛好——收藏,買的連環畫越發豐富。

參加工作以後,逐漸的發現,孩子手中的書籍種類雖然非常多,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閲讀興趣總不是很濃,甚至是被老師,家長逼着讀,也不情願讀。我思考很多:現在的孩子們有了許許多多的書,但是他們在閲讀的時候,卻缺少了我們那時候童真,缺少對書的那種對書的飢餓感。我還感覺學生除了缺少閲讀興趣,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這些書中缺少直觀的形象,孩子們讀書效果自然差,甚至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有豐富多彩的畫面,會更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如果書中有豐富新奇事情,豐富和新奇的畫面,會更受小朋友的歡迎;如果更小巧些,會更容易成為學生的掌中寶。我的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集萬般寵愛於一身的連環畫嗎?

2017年以後學校有大力倡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這種模式的一部分規則是獎勵學生積分,利用積分鼓勵學生學習。我心中的一個揣摩了很久的想法,逐漸的清晰起來。學生得到積分兒的行式多種多樣,關鍵是積了分,怎樣利用積分持續的激勵學生學習?於是我從名師的經驗中,學到利用積分兑換獎品。獎品一般是玩具和學習用品。我靈光一閃,對呀,還可以有連環畫!

現在的學生對連環畫,幾乎是一無所知。為了和學習掛上鈎,我給學生們買了西遊記、科學家的故事、三國演義等名著和名人連環畫。我又自費在網上買了一個簡易的書架,放在教室的作為圖書角。當孩子們看見我給他們選購的連環畫以後,倍感新奇。努力學習的動力大增。當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的積分換取連環畫時,他們是那麼的興奮,那麼的新奇,讀得是那麼的認真。

架子上擺滿了這些連環畫,除了可以兑換這些連環畫兒,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積分兒兑換讀書卡、借閲卡,借閲這些連環畫我還利用課間和自習課上,讓學生閲讀這些,名著和名人故事,大大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注力,許多學生從中受益匪淺。我的我也很高興我的無心插柳,能讓學生享受到一刻快樂時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mvzk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