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求職自薦信 >

城市園林專業自薦信格式(精選多篇)

城市園林專業自薦信格式(精選多篇)

第一篇:園林專業自薦信

城市園林專業自薦信格式(精選多篇)

園林專業自薦信

尊敬的領導:

您好!

我是**大學**系園林專業的一名應屆本科畢業生。通過對貴公司的一些初步瞭解,本人有意加盟貴公司,為公司盡一份力。為便於公司對我的瞭解,現自我簡介如下:

大學四年,是我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這大好時光裏,我本着學好本專業,儘量擴大知識面,並加強能力鍛鍊的原則,大量汲取知識財富,鍛鍊了自己的各種能力。我努力的學習基礎課,深研專業知識,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次名列前茅,連年獲得獎學金。本人在幾年中系統學習了:生物學、林學、建築學、生態學(包括景觀生態、植物生態、城市生態)、觀賞植物學、園林植物遺傳育種、插花藝術、園林史、繪畫、設計初步、環境藝術學、植物造景設計原理等課程。

通過學習,本人系統掌握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諳透生態學、園林植物、觀賞園藝、園林設計、園林建築、園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繪畫及表現技法、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藝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城鎮綠化、園林建築、園林工程、園林植物造景等規劃設計及園林植 物的栽培、繁育及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為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和花卉企業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 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通過幾年的學習,本人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林學、建築學、設計藝術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風景名勝區規劃、森林公園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養護管理的技術;

4.具有一定的繪畫技法及風景園林表現技法,能應用藝術理論及設計理論對植物材料、(請你關注)自然景觀進行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和園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瞭解國內外園林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

6.熟悉我國國土綠化、風景名勝區及森林公園建設、環境保護、森林資源及國土資源管理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此外,利用課餘時間,我還多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鍛鍊了自己的交際能力。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將所學用於實踐,加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現,在一年級就參加了校黨委主辦的黨校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同時,我還根據自己的興趣,輔修經貿英語,選修二外日語等多門人文,管理課程,使自己不僅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人才,而且努力成為一個知識全面,涉獵廣泛的全方位人才。

“寬以待人、潔身自好”是我的處世原則;“精益求精、勇於進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業業、不斷創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熱情使我能勝任貴公司的技術開發及其他有關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給我一次參加面試的機會,我在此靜候佳音。謝謝!

此文檔由wordhome設計製作,敬請光臨wordhome下載更多word文檔

第二篇:園林城市

城市的美

摘要從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建立適應生態城市發展的規劃建設管理體系,以及生態規劃和園林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出發,着重從城市園林的生態管理建設,尤其是搞好植保工作和自我保護園林綠地等方面,闡述瞭如何建設生態城市,構建和諧洛陽,創造更加適宜人們居住和創業的良好環境,以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建設生態城市的要求

生態城市是按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聚居地。一個生態城市應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高效的投資創業環境和良好的人居環境[1]。在這樣一個城市裏,發展任何產業都必須以不破壞生態平衡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對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護環境成為社會公德和人民的自覺行為準則;到處是綠蔭草地、青山綠水的城市景觀,人的行為與大自然有機結合,相互協調。

要建設生態城市,就必須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園林綠化是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舉措。要營造生態城市的綠色景觀,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地的覆蓋率,同時豐富城市的園林景觀,加大植樹種草的力度。宏觀層次上城市大環境綠化景觀要精選樹種,多種樹,種好樹,大力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中觀層次上要大尺度開發道路綠化景觀,對洛南新區道路綠化,東、西出入口綠化,老城區道路綠化帶的改造都統一規劃設計,突出各綠化帶的主導樹(花草)種和特色景觀,營造色彩豐富和季節變化明顯的復層混交林結構;微觀層次上社區園林景觀要強化精品意識,着重豐富園林綠化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在公園和街頭綠地中,營造“一園一特色,一路一景觀,一街一景點”的綠化新格局,在這3個層次上建立起來的風景園林綠地系統不僅可以優化本系統在當地的生態防護、基礎設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滿足人對自然的需求,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關係,體現出文化休憩、景觀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屬情、審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內涵等。

生態規劃和園林植物配置的多樣性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基礎[3]。傳統城市規劃設計往往是把綠地系統作為附屬規劃,其所關注的內容僅僅是城市產業的結構佈局,導致園林綠化只能在不適於搞建築的破碎空間中見縫插綠,綠地的佈局往往缺乏生態指標的研究,至於綠地的功能、生產單位對綠地的要求,則都是在城市物質形體建設完成後才考慮到的,其結果往往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破壞了城市人賴以生存的生態基礎,而建成後的城市環境無論如何也不會考慮到現代人居住對生態綠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現代的城市規劃設計必須以保護自然景觀資源為基礎,有景觀規劃師參與,從整體出發對整個規劃區進行綜合分析,使其景觀結構、格局、自然特徵和城市建設相適應,從而達到綠地系統的整體優化利用。

近年來,洛陽市堅持政府組織、羣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實行嚴格的城市綠化管理制度,科學安排綠化佈局,合理劃定,切實保證綠化用地,做到片、線、點結合,通過調整和優化城市的用地結構,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條件,擴大綠地比例,不斷增加綠化面積,恢復生態功能和植物多樣性。

園林植物配置就是將園林植物材料進行科學的、藝術的組合,以滿足園林各種功能和審美的要求,創造出生機盎然的園林境域。“多樣性導致穩定性”是一個最基本的生態原理。園林綠地結構越複雜,生物種類越多,園林綠地系統越穩定,植物羣落的相對穩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樣性基礎上,生態園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樣性。植物是生態園林的主體和基礎,單調的植物種類建立起來的園林失去人類的維護是不穩定的;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提高羣落的生產力和生態效益,需要復層綠化,這一點沒有植物的多樣性是無法辦到的;同時,應優先選用當地植樹種類,以保證園林植物的成活率。

第三篇:城市園林專業

城市園林專業(專科)專業簡介:

城市園林專業培養具備園林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瞭解園林建築的設計原理,具有一般園林建築的方案設計能力,具有綠地、住宅區綠化設計和中小型公園的規劃設計能力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在園林規劃設計及相關單位、房地產公司、物業公司等從事景觀設計、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隨着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在眾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寬、廣場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關注綠化景觀設計,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化及生態環境也成為新追求,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競相打起了“綠化牌”、“景觀牌”、“生態環境牌”,因而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城市園林綠化部門、農林部門、房地產與物業公司、公園、植物園、、企事業單位、各類園林花卉公司等,在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製圖、園林施工、觀賞植物栽培、觀賞植物品種選育、觀賞植物市場營銷及經濟林營造等崗位擔任中高級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

第四篇:城市和園林

城市和園林

摘要: 園林是最佳人居環境。城市是人聚居藉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園林設計師要介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和園林均需強調中國特色和綜合性。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而萬變不離其宗。

關鍵詞: 風景園林 人居環境 綜述 城市化 中國特色

1 園林是最佳人居環境

自有人類便有人居環境。經歷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階段,直到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環境。現代的趨勢不僅在於居住建築本身,更着眼於環境的利用與塑造。從居住小區到別墅豪宅無不追求山水地形的變化,形成現代建築與山水融為一體之勢。20世紀末國際建築師協會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築建設在綠色中”,足見城市綠化和園林在人居環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來發展的方向,則不僅在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於人居室外環境。

人居環境廣義可至太空,中義為城市及農村,狹義可至居住小區乃至住宅,無不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係。中國人居環境的理念是文化的總綱“天人合一”之一脈,強調人與天調,天人共榮。其中也包含“人傑地靈”、“景物因人成勝概”等人對於自然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創造藝術美,也是“人與天調,然後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國古代有“天下為廬”之説。其中主要是體現用地之地宜,兼具順從與局部改造的雙重內容。生產是手段,經濟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們的目的是持續發展的天人共榮、興世利民。

園林卻不是自有人類就有的。人類初始,居於自然之中而並未脱離自然。隨社會進步,人因興建城鎮與建築而脱離了自然,卻又需求自然的時候就逐漸產生了園林。古寫的“藝”字是人跪地舉苗植樹的象形反映。人不滿足於自然恩賜的樹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樹,這是恩格斯所謂“第二自然”的雛形和劃時代的標誌。在園圃等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囿、苑和園,在西晉就出現了“園林”的專用名詞。現代的中國園林概念是要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要求,將生態、景觀、休閒遊覽和文化內涵融為一體,為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謀福利。園林學從城市園林擴展到園林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大地園林景觀,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園林不僅要為人

居環境創造自然的條件和氣氛,於中也滲透以人文;人們不僅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物質享受,也從寓教於景的環境中陶冶精神,獲得身心健康。

2 綜合性的城市總體規劃在創造人居環境方面的主導作用

我國目前約有660個城市,預計不到10年要翻倍,即1 200多個城市,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將“大建設、大破壞”改為“大建設、少破壞”是首當其衝的現實問題。我們只有一個和其他生物、非生物共有的地球。城市規劃專家將城市規劃劃分為6個階段,前一階段為環境建設階段,第六階段為生態環境建設階段,如何體現呢?應明確城市是人類聚居,藉以生存、生活和持續發展的環境。因此在城市化的同時,也要使城市社會生產和自然環境同步協調地發展。補償20世紀對自然資源“大破壞”的損失,並在原基礎上重建城市人工生態系統。應由城規專家擔綱,協同生態、建築、園林、文物等各有關方面專家共謀綜合性的總體規劃,而且要各學科專家從專項角度介入總規。首先要切實保護城市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除了必要的石材開發以外,杜絕炸山毀林、圍水造地等激發天怒的破壞性建設。即使開採石材也要避開城市中心城區,在相對隱蔽的地帶進行,而且要認真學習中國古代有益的經驗。如紹興東湖、廣東西樵山等採石場,遵循一定設計原則,有計劃地開走石方,留下一個山水空間。紹興東湖還結合採石於石壁上開了一個桃花洞,並在洞兩旁天然山石上鐫刻了一副對聯:桃三千年一開花,洞五百尺不見底。在起伏的丘陵用地上規劃街道時,建築不宜照搬平原上方格網式的體制。應是路隨山轉、因山構室,總體上一定要人工服從自然。《園冶》説:“假如基地偏缺,隣嵌何必欲求其齊”,“多年樹木礙築檐垣,讓一步可以立根”。山水、古樹名木和一切自然景觀資源都難以移動,而人是活的,可以在總體上因地制宜地規劃街道。但在局部,則必須改造自然地形以適應街道和建築的基本需求。城規宜根據城市的山水形勝布臵街道與建築,與之適應,這是比較難的。但中國哲理是“先難而後得”。民居或山或水,之所以令人賞心悦目,就在於順應自然地形,先難而後得的因山就勢,從而取得最佳效果。每個城市的山水形勝各異,巴山蜀水、楚水漢天、二樵珠江、江南水鄉各有千秋。民居也因地之山水形勝而具特色,而且各自有各自的自然氣候條件和文脈。如有心創造城市特色,又何至於形成“千城一面”的尷尬局面呢?若各自巧於因借本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植物因帶分佈而自別,又何苦在北方城市臵假榕樹、假椰樹

呢?綠地指在自然土地上種植有生命的綠色植物的土地,綠地也要打假。

城市和農村從外觀到內涵都要強調中國特色,我們總的目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可以循時代而進,在繼往開來方面有創造性地發展。對外國文化要學習,但必須結合中國實踐。佛塔、須彌座、琵琶都是在學習外國文化基礎上創造中國文化的實例和典範,學中有創。在某些城市保留的外國租界區或一些展覽性場所可以造外國風光供參觀,但作為城市和農村的總體建設,不宜提出“異國風光”的口號。《北京晚報》2014年10月11日以“西班牙小鎮落户延慶”為標題,提出延慶將陸續建立日本、法國等7個異域風情小鎮。至於温哥華森林、塞那維拉這些冠以洋名的地方就數不勝數了。“一方風水養一方人”,延慶山水何以產生異域風情呢。此風可息,而萬萬不可長。本來就千城一面了,再來千鎮一洋麪,誰受得了?人居環境必須本土化。現在的鄉村都呈現地方風格,從縣到市要力求保護這些差別而不是破壞。

作為專項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必須建立在綜合性總規的前提下,深入貫徹總規的專項要求。指導的理念就宇宙觀而言是人與自然協調,就社會觀而言是以人為本,城市綠地系統包涵園林,園林是綜合的,綠地系統也應包涵人文的特色。“千城一面”之弊只有通過創造城市的特色以求緩解。城市的自然山水形勝與文脈的融會便構成城市特色之根基。要根據城市定位定性而制定相應的綠地指標。基本指標是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綠地覆蓋率主要用於森林,亦可作城市綠地參考指標,但不能只言覆蓋率而不講綠地率。因為城市規劃實質上是土地利用規劃,惟據綠地率才能落實綠線和綠地面積。要從現狀綠地、空地、拆遷等調查中落實綠地,古樹生動地説明了歷史文化,要切實保護古樹名木。我國有3 000餘年的銀杏及周柏、唐槐、宋樟,這種資源是拿錢也造不出來的。綠地佈局的原則是均衡、合理。城市中歷史傳留下來宜於開發為風景名勝區和城市園林的大型綠地不要劃為一般城市用地,否則會破壞優美的自然風景資源。在道路規劃方面,要為獨立的大型公共綠地創造條件而不要橫穿豎剖地把整塊用地分割成碎塊。如作為一般商業、居住用地,也會埋沒了這種自然資源。均衡的難點在於市中心,但市中心缺乏綠地的現狀不是註定不變的,可以通過拆屋建綠來改善市中心的生態環境。生態學家認為從城市中心為大氣環流帶,城市中心最宜規劃作水面和綠地。上海市根

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延安中路熱島高峯所在地拆屋建綠。不惜花每平方米1萬餘元的地價建成20餘hm2的延中綠地,使市中心從生態到景觀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上海改造市中心環境的實踐,初步體現了把城市和建築建在綠色中的世紀嚮往。又如安徽合肥市,鑑於舊城用地很緊,於舊市區西南另闢文化城區,借西面水庫和舊河牀的低地,開闢新城區中心面闊約2km多的大水面。以湖為心,以寬200m的綠帶為軸,四周呈放射形布臵6塊公園綠地,將市政中心布臵在新城區,這就自成城市中心新格局了。城市除大型綠地外,還要有為數更多,分佈合理的中小型綠地,有的城市提出500m見綠。各類型綠地從原有的點、線、面逐漸織成綠網。不僅城市外圍有環城綠地,而且與線狀、楔形綠地結為一體。在城市內以隔離綠地分割建築和街道,防止因城市擴大形成“攤大餅”的不利環境。無論從生態或景觀而言,綠地都是分隔建築和街道的優選方式,惟具有生命的綠色植物能有效地隔離混凝土鎧甲的建築。正如《重刊園冶序》所總結的:“蓋以人為之美入天然故能奇,以清幽之趣藥濃麗故能雅”。園林對人居環境可以起到逐步形成或完善風水寶地的作用。

“滄海桑田”説明水陸之變遷。既在濱水之處建城市,就要以人工疏浚淤積的泥沙,保證城市永不被水淹。杭州西湖如無人工疏浚,絕不可能保存目前風景如畫的景觀。2 000餘年前成功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從理論上總結了6個大字刻在石牆上:“深掏灘,低作堰”。現在一般濱水城市很少掏灘,而代以築高堤防水,以至幾乎每年低流量高水位的水災令人揪心。遭天怒的水災懲罰實在是人為的因素所致,有些水患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是人患。人與自然要協調的正是這些內容。

市區街道平直,到了丘陵地帶的郊區就應順從自然地形了。如果還是像市區主幹道一樣剛直不阿地通過去,山斷坡而損谷,水斷流而枯涸。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且起伏有致的山林被破壞,代之以宂長、平滯、呆板的人工邊溝和擋土牆,令人興致索然。如果有“莫犯山林罪過,須陳風月清音”的座右銘常響耳邊,那就會以“山迴路轉”的原則選線。少量破壞的天然地形也要以人工還谷回坡,加以山林種植,補償和迴歸自然的面貌,將路貫穿其中,那又別是一番景象。為什麼一些先進國家開運河、選高速公路的路線必有風景園林師參與共同策劃呢,道理在此。對於城市人文資源也一樣,如沒有周總理把關,北京的團城也會因城市街道拆建而遭破壞。沒有古建園林專家上

書,德勝門也要去一個角。據説南京中山陵也被路穿了一下。城市化並不註定要破壞自然和人文資源,這就需要城市綜合性總體規劃運籌帷幄了。

現代交通發展帶來了立交橋,從一層到多層,使熱島效應惡化發展。可以連頂帶牆、柱全部以有吸盤的攀援植物綠化,還可以混交,藉有吸盤的植物帶動無吸盤的藤本植物。要與交通部門協調解決所謂吸盤破壞牆面之慮。我在上海看到磚牆上佈滿中國地錦,50年來牆體無明顯破壞,實踐可證明真理。

3 人居環境是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建設

一談到人居環境,首先提生態,提出生態城市、生態園林等,主要強調物質環境建設。其實,中國特色很重要的內容是強調事物的綜合性。相對而言,西方文化強調理性、重視科學分析,以致曾一度認為一切美都是符合數學規律的,研究景觀着重視覺分析。以“天人合一”為文化總綱的中國特色則強調綜合性。中國園林藝術從歷史上講,是從詩、畫發展到園林的。蘇東坡評價王維(字摩詰)的詩畫強調:“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由此更可想見摩詰之園林定是凝詩融畫之作。所以到明代計成總結中國園林的境界和評價標準時提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8個字。中國現代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認為中國園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這都與“天人合一”的綜合性宇宙觀一脈相承。其中“天開”和“人的自然化”反映科學性,主屬物質文明建設;而“宛自天開”和“自然的人化”反映藝術性,主屬精神文明建設。中國文學講究“物我交融”;繪畫追求“似與不似之間”;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充分説明園林是文理交融的綜合學科。如文學之“詩言志”、園林之“寓教於景”等。中國人對景觀的欣賞不單純從視覺考慮,而要求“賞心悦目”,要求“園林意味深長”。有花有鳥的環境中掛一副“看花笑誰”、“聽鳥説甚”的對聯。竹徑不但通幽,如果聯想:“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古意就更發思古之幽情了。因此無論城市環境和景觀、園林環境和景觀都要強調綜合性的功能。生態是環境效益之根基,與人之健康密切相關,但也不宜以某單項功能凌駕於綜合功能之上。生態園林是指歷史上一種以保護自然風貌為主的學派。其實生態學家詮釋生態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既無褒義也無貶義的一種名詞。世上既沒有非生態城市和園林,那就也沒有生態城市及園林。我們要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城市和生態良好、

密切結合現代社會生活,便於休閒遊覽、景觀優美和文化內涵豐富的新型園林。作為人居環境,特別是居住小區,主要要求安全、生態良好、寧靜優美、方便舒適、保障隱私、稱意可心。要從居住文化中借景,而不宜沽名釣譽、軸線縱橫、有節點必有盛景。“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指因借地宜、人宜。必須根據用地的定性、定位,並結合自然、人文因素造景,達到“借景無由,觸情俱是”的藝術效果。園林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學科,是科學的藝術還是藝術的科學呢?我認為是前者。錢學森先生建議園林歸文化部是有深刻含義的。當然不同於文學繪畫,是三維空間環境建設,而且植物種植設計必須具備生物學基礎。

4 植物造景的依託

強調生態必同時強調生物多樣性,園林和城市建設強調植物的多樣性。如何落實卻所言極少。植物造景必依託於人居環境的地形塑造。城市建設“三通一平”中之“一平”的提法是不妥的。因為植物羣落主要是地帶性和小氣候條件所形成。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構成大氣候條件即地帶性氣候,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氣候環境。多樣的植物有多樣的要求,主要是光照、濕度、土壤和風的綜合影響。各種和各品種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態習性。以地形為主創造不同的生態環境,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長,其中包涵植物間的融洽性以形成羣落關係。露地大氣候帶的自然環境是不可違背的,但在大氣候條件下完全可以創造一定的小氣候條件,供多種植物生長和發育。從現狀看,作為人居環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環境人工化、商業化太強而自然化不足。總的講,綠地要以喬木為骨架,灌木即使株數超過喬木也無可形成植被的骨架。灌木可分佈林間、林緣或作灌木叢獨立布臵。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對集中,草本花卉總宜少而精,以林園圍繞花園。也不一定到處提喬灌花草組成立體的植物羣落,要因地制宜。草本花卉首先要變盆栽為主為地栽為主。發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濕生花卉、水生花卉和巖生花卉。植物與地形、建築、道路、場地、小品綜合地進行景觀設計。在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我們先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植物才會為我們創造好的人居環境。我國人居環境面臨新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局面。鞏固既有成績、糾正錯誤、克服困難,前途是錦繡的。

第五篇:園林技術專業求職自薦信

尊敬的領導:

您好!

首先衷心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垂閲我的求職信。當您親手開啟這份求職信,將是對我過去努力的檢閲,當您最終合上這份求職信,也許又將決定我人生旅途新的征程!

我叫xx,於2014年畢業於xx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原xx農校)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藉此擇業之際,我懷着一顆赤誠的心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真誠地推薦自己,並向貴單位表達最懇切的求職願望。真誠地渴望能夠加入貴公司,為貴公司的明天添磚加瓦,更願意為貴公司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在校期間,系統學習了園林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不斷的積極進取,立足基礎紮實,專業求廣度、深度。平時閲讀專業以外的書籍,提高個人修養,努力使自己向複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在課餘時間,加強身體鍛鍊,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學習狀態。

我深知,在現實社會中,空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中。在校期間,我積極參加校園的各種活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強自己的責任心,能吃苦耐勞,誠實、自信、敬業,並且腳踏實地地努力辦好每一件事。期間,曾獲得校園“十佳歌手”一等獎、二等獎,“優秀先進個人”,“校園文明形象大使”的稱號,班級裏二、三等獎學金。專業方面曾在海南省東方市農業實訓基地實習,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實習期間,受到了公司領導們的一致好評,並榮獲“優秀學員”的稱號。

過去並不代表未來,勤奮才是真實的內涵。對於實際工作,我相信我能很快的適應工作環境,熟悉業務,並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做好本職工作。

“懼懷逸興思鬥志,欲上青天攬明月”古有毛遂自薦,今有伯樂點將,願借您的慧眼,開始我千里之行,也許在眾多應聘者中,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堅信我是最努力的,因為我將以實力説話加上我的真心,為貴公司盡心盡力!

再次感謝您的閲讀,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ijianxin/mje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