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彩多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彩多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彩多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一

在我的記憶中,還記得“千門萬户,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樂;我還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我還記得“棕包分兩鬢,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時,家家户户吃粽子,在無事時總會有陣陣粽香陪伴。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又稱天中節。

帶上五彩繩,步行來到東城河畔,人們正高興賽着龍舟,嘴裏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漸行漸遠的人們很快分出了勝負,不盡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羅江畔,寒風颯颯,你獨立江邊,你彷彿聽到戰火紛紛。“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一曲鏗鏘《離騷》你選擇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館的人們泯着一口雄黃酒,就是完美的節束。回到家,浴室裏瀰漫這艾草的香味,人們這一天都會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頓團圓飯,當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點糖,嘴裏頓時有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指不定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呢!

晚上,來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斕的彩燈顯得十分的和諧,小孩子們繞着噴泉池旁跑來跑去,路人都覺得他們天真可愛呢!泰州的端午節就是這樣,大家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

回家後,我打開《離騷》,滾滾江流,濤濤風景,你的另一種風骨沉澱江底,去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這節日裏,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不僅僅是仍下粽子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骨啃噬,還把自己對屈原的思念裹進粽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平淡又天奇。

介紹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二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年除了春節,端午節是我的家鄉最有節日氣氛的節日了,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説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説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介紹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三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大致和別處一樣。要包粽子,不知到別處用的什麼做的餡兒,總之我們這兒是用黃米,在裏面夾一顆大棗,吃起來特有味兒。再是醃鴨蛋,用鴨蛋就着粽子吃,那香味溢得滿嘴都是,話説屈原在大江裏吃的就是這個。窗户上要掛桃木枝兒,門口兒掛上奶奶縫的類似於小人兒的小猴子,小時候看這小猴子既不像人,又不像猴子,而且有很多條尾巴,總覺得是《封神演義》裏的“四不像”。桃木枝兒能保平安,那“四不像”據説能辟邪。端午節前一天晚上用桃木枝的心兒加上蒿子心兒,再撒上各色的花兒和在一起泡着,端午早上睡醒了,就用這流香溢彩“香水”洗臉。

首先,用這奇怪的花花草草洗臉,能驅蟲,農家院子裏有常見的五種毒蟲: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其次,屈原愛花,也愛種花,花兒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屈原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兮。”的名句。如今像屈原所説的飲木蘭流下的露珠,吃菊花落下的花瓣是絕對不可的,所以我們就改用它們泡着洗臉。孩子們用那些花兒洗完之後,小臉很清爽,活蹦亂跳地揮灑着臉上的花香。

端午節早晨醒來,孩子們就會被叫來系綵線,十幾根綁在一起,一天不許摘下,手洗過之後,就會粘在皮膚上,很是難受,但一想到這日五月初五,五毒皆出,就都忍耐着戴了一天。

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城裏人多半是從超市裏買了回來吃,那種粽子被凍了,防止壞掉,買回來又要再熱一遍,這樣黏味就淡了,還發粉,去了粽子皮兒就不知道這是粽子了,在奶奶村裏,但凡是會包粽子老人的都是自己包來吃,吃粽子主要吃的是那種香味兒,粽子出鍋後,粽葉的醇香就會滲進黃米中,咬下一大口,再挖一勺醃鴨蛋送進嘴裏,香味兒就會把整個人薰得飄起來。

家鄉的端午,就像蘇軾所説的那樣美,但如果沒有這麼多賞心悦目的習俗與傳統,也就出不來“佳人相見一千年”這般優美的詩詞了。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四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本站●(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五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殊的端午節習俗,下面,我就給大家説一説我們這邊的端午節習俗吧。

在我們這裏的,端午節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

端午節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後,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於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葱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麼都要在偷笑我呢?終於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説着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於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着,嘴裏還在嘰哩咕嚕地説一大堆話,説完以後便燒起了紙錢,然後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的端午節習俗,我在端午節的這天過得非常的開心,你們是不是也覺得非常好玩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e3q1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