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精品多篇)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精品多篇)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精品多篇)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一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成就也達到了古典小説的巔峯,而曹雪芹這個作者的經歷更是讓人不盡唏噓。正因為曹雪芹的獨特經歷才為紅樓夢中的家族興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那麼曹雪芹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下面,筆者將為你揭示。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作為家中的掌上明珠,是銜着通靈寶玉出生的,而曹雪芹的家庭背景也與賈寶玉極為相似,曹雪芹的家族,是掌管江寧織造的大名鼎鼎的曹家,曹家先祖原是漢人,後來加入滿族正白旗,後又成為內務府成員,而且康熙曾南巡六次,有四次就是住在曹府內,這真是莫大的殊榮了。曹雪芹出生時,他的父親去世了,所以他是作為遺腹子出生的。也正因如此,喜得長孫的曹奶奶對曹雪芹甚為溺愛,這在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也有體現,賈寶玉也是被他的奶奶極為寵愛的。可以説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

而曹雪芹的成長過程,在少年時可以説是極為順利的,在曹雪芹四歲時,他就能熟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並且還能把他們熟練地背下來。而在曹雪芹的幼年和少年時代,他依然是曹府中的小少爺。過的是錦衣玉食的富家生活。就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

而曹雪芹雖然聰明,飽讀詩書,但他內心卻對科舉考試嗤之以鼻。到後來因為政治的原因,他的家道中落,被抄家後他對科舉考試和官場更是深惡痛絕。可以説年少時就看見世態炎涼。試想一下,一個龐大的家族後來竟淪為喪家之犬,這給曹雪芹內心的衝擊不能説是不大的,也為他後來寫紅樓夢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因為沒有去參加科舉,曹雪芹一生都過着清苦的生活。甚至他唯一的兒子也因為沒錢治病而夭折。但也正因為這種清苦的生活,悲慘的經歷,帶給了曹雪芹創作上的豐富靈感。成為一代巨匠。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二

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對手潰不成軍。但你擋得住前面的,卻經不起背後的謀殺。

一塊大地般寬厚的脊背,針針見血地負起母親的叮嚀和沉雄的神州:“精忠報國”!――可報國路,讓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窪窪、險象環生。你忠於誰,誰就決定你的生死。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女的人,説不定何時便賜你一死。可你忙於出征,忙於佈陣,忙於廝殺,便不曾留心,天子的誇獎,是一種帶回鈎的暗器;你醉心於把戰表化為捷報,便不曾注意,金鑾殿不露聲色的檐角,已勾勒出**亭的雛形……

陰謀出籠,出皇城,十二道金牌,十二個――將忠良捉拿。昨日的獵人,今日的獵物――你角色的轉換過於險陡,連看慣沉浮的黃河,事先都毫無預感。手上的拷子,腳上的鐐子,頸上的枷子,最重要的馱在背上――那母親的至囑,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歸路上,當豎着的生命同一柄橫着的利刃勃然遭遇,你才曉得的寫作,是從小校場熟悉的槍尖上起筆,而在一塊陌生的磨石上結束的。亭間是佞臣一個人的獰笑,亭外是滿天下無數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頓成斷章!被噴染的夕陽塗制頁頁血帆,浪踉蹌,船蹀躞,黃河倒吸一口涼氣,剎那改道……

滾燙的座右銘一下子變成了冰涼的墓誌碑,幸虧那識字也識大體的岳母先行一步,否則她這個白髮人該怎個哭祭黑髮的兒郎?“精忠報國”的每個子,都該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可這區區三十八度春秋,已化為構思外的殘簡……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熱血,化作歷史的一把冷汗。莫須有的罪名造奇冤!誰讓你滿懷抱負,渾身功夫,卻趕上一個有重病而無良藥的時代。宮殿裏,龍書案後昏庸的半徑,量得出民間黑暗的周長。這絕對是悲劇的情節:善良遇上惡毒依舊善良,惡毒遇上善良益發惡毒。

肯為良知執言的,只有暴死的良知;能夠給邪惡張目的,還是活着的邪惡。莫認為前朝才有怪胎,邪惡也並非偶然的宮外孕。

我總夢見影影綽潮的亭上,有蚊蟲剔牙,有蒼蠅打嗝。醒來不由驚問:**亭在哪?它是一顆懸於神州大梁的苦膽,讓有志有為的卧薪者品嚐,明目明心,以認清忠奸。

看歷史要細心,看現實要耐心。同為軍人,二十九歲的自殺了,三十八歲的被殺了。,請原諒我高攀,我與你詩之好,而且我們的理想也不致相同,概括起來就是你説過的五個子:“收拾舊山河”!被別人侵佔和被自己污染的山河,都須重新整理。

哦!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瘡疤,你名字的正面是歷史的勛章。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三

古往今來,風流人物數不勝數。這些英雄一次又一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含義。

他們昂首自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們都是錚錚鐵骨,捨生而取義;他們個性張揚,從不諂媚權貴。

一、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大宋已經山河破碎,江山搖墜的時候。文天祥即使有着赤膽忠心,也不得不長歎。多年的抗金救國,失敗一次次在眼前,他心中更是萬分淒涼。他,一介書生,又怎能換來大宋以往的輝煌!但是他面對敵將的話,心中頓時怒氣騰騰。因為他知道必死無疑,又怎麼能夠叛國投敵!

於是他選擇從容就義。

二、陳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陳涉仰天質問的一種氣魄!

在秦王的壓迫剝削的暴政下,他從小立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為天下的百姓抱不平,為蒼天而咆哮!

於是他決定揭竿而起。

三、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身處蜀地,心卻留在長安。蜀道難啊,難於上青天。李白筆下的那一股力量,那一抹雄心。可是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一施抱負。但卻落得日日想着為帝王粉飾太平,這又怎麼是他心裏所願意的呢?!他是不羈的,他筆下是蒼勁有力的。

於是他遊遍天下山水,造就半個盛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范仲淹歎息。擔心國土的留失,擔心老百姓的安危。

諸葛亮聰明過人“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成為劉備的輔佐。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可是他又怎能像輔佐劉備那樣,去輔佐“阿斗”呢?

唐雎不辱使命,為那一份區區五十里的國土。用他那善於外交的能力,與彗星襲月的堅定。讓秦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布衣之怒”。最終保住了國土。

這些千古風流人物,成為我們的學習的榜樣。雖然我們不用捨生就義,但是我們應學着飄然灑脱的生活,潔身自好。應該讚歎,也應該相信自己,勇敢立誓,擁有遠大的抱負。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四

他,是隱士的精神領袖。他,造就了隱士的精神文化。他,是自由精神的化身。

不可否認,莊周是隱士和宦海失意的文人的精神領袖。一部《莊子》把“無所待”的自由精神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中,寓言、神話、傳説等都寄託了他的思想精神。

我是最喜歡莊子的。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各種文化的規則和文化精神都被金錢時代的銅臭淹沒,雜亂無序,混濁不堪,沒有信仰,沒有領袖,莊周就像黑夜裏的北斗七星,有他,你就永遠不會迷路。正如鮑鵬山在《寂寞聖哲》中説:“莊子是一顆孤獨的樹,是一顆孤獨的在深夜裏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裏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顆在清風夜唳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莊子是孤獨的,孤獨的人最嚮往自由,愛絕對的自由。追求絕對自由,是莊子心靈中永恆的旋律。大到高飛九萬里的鯤鵬,小到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有我境界,“無所待”遊於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莊子始終守望着自己孤獨的精神家園。一次莊子在濮水上垂釣,兩名楚國使者身負楚王重任來拜訪莊子,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望着波光粼粼的濮水“持竿不顧”。問了兩個大夫一個毫不相干的問題,楚國池塘裏的烏龜,它們願意到楚王那裏,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裏,用死換個“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着尾巴在泥土裏自由自在地活着?二大夫答曰:“寧願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莊子説:“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個性,這就是莊子的個性,給權勢一個白眼,一個無情的白眼,以至後來的隱士都追求那種自由境界。“悟已往之,知來者之可追”的陶淵明也“不為形役”而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起來。

大抵喜歡自由的人,都很喜歡莊子。冷眼,荒誕的語言對世事無情的嘲笑,讓人覺得莊子更加可愛。

聖哲逝去,留下孤獨的我們只好去守望我們孤獨的精神家園,自由精神是孤獨的人,永恆的鄉愁。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五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李易安,“年年雪裏,贏得滿衣清淚!”林妹妹,“紅消香斷有誰憐?”吾更愛千古風流人物——曹操是也。

——題記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沒有誰能像曹操那樣,引發我無限的思緒和敬意。雖然曹操不具有劉備的仁德、呂布的武藝、諸葛亮的聰明,但是他的智慧和謀略是這些人都不具有的。三國時期,可謂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而我卻偏愛曹操。

人有才不難,有德也不難,難得的是德才兼備,而曹操曾東征袁紹,路經一片麥地,他下令不得踐踏麥子否則將要問罪。自己卻因馬受驚而踏壞了不少麥子,他便要自行問罪,卻因手下眾將力勸,最終,他還是割發代首,以減輕其罪行。千古流傳,吾動之!

曹操還曾為迎接一位謀士的投靠,而赤腳相迎。這樣的行為所體現出的仁德,也並不亞於劉備那樣淚水似的仁德。仁義之至,吾動之!

曹操非常看重人才,這一點劉備與孫權遠不及他。龐統曾先後投靠孫權與劉備,但因龐統貌醜,孫權竟不任用,而仁德美名遠揚的劉備也只是封龐統一個芝麻大的官。可龐統在赤壁之戰前夕,詐降曹操之時,曹操卻重宴相待,封其大官,不以其貌醜而嫌之。極具領導風範――愛才!吾動之!

曹操不但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就在我讀了他的《蒿里行》後,對他更加敬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句詩,深深體現了曹操對遭受到戰亂的百姓的同情。愛民之心,吾動之!

記得我讀《三國演義》時,總希望曹操能贏,這樣一位德才兼備、任人唯才的人不贏,真是天理不容。但是他每次在戰場上遇見諸葛亮,總是大敗而歸。他雖然輸了,在他有生之年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宏願,但是他的千古風流卻讓我感動!

歷史早已過去,我們現在在追溯舊事,來看曹操之“奸”。曹操之“奸”並不令人憎惡,那是因為他的“奸”是豪傑之“奸”,並非小人之“奸”。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後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死而後已。曹操就是後者,他的確實現了超時空的存在,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六

大家都聽説過朱元璋吧!!!他的大兒子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皇太孫——朱允炆。這也是個風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諡恭閔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為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個放牛娃、寺廟裏的小沙彌,經過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一舉掃蕩羣雄、推翻元朝,開創了大明基業。他深知,創業難,守業亦難,因此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他登上皇位的同時,就冊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延請名儒宋濂等人為太子之師,希望能將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史稱“懿文太子”,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而若根據嫡長繼承製度,應該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虞懷王朱雄英,但是雄英於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這樣朱標次子朱允炆就成為首選。

然而朱元璋擔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難以擔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慮過從幾個兒子中選擇。二子秦王朱樉此時最長,但他實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韜武略,有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是個不錯的人選。一次,朱元璋對幾個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時,翰林學士劉三吾認為不可,“立燕王,置秦、晉王於何地?且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朱元璋於是下定決心,9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從年號來看,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會吃大虧。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歲的時候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峯,承繼了朱元璋開創的一統天下,改年號為建文。然而,細心的大臣會發現,新君的臉上並沒有君臨天下的驚喜,更多的則是愁容。是啊,年輕的皇帝面前有兩道難解的題目:一是如何改變太祖建國以來形成的動輒殺戮的嚴峻政治氛圍;二是如何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許太祖朱元璋生前並沒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孫登基伊始就開始着手變革他所開創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建文帝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採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情。

洪武年間,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對局勢有着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奪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時,軍事衙門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而六部尚書卻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規定文官不許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謀士劉基僅僅得封“誠意伯”,而武將得封公侯者多,稱王者也不少。這種局面下,文官在議論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結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風,大力加強文官在國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寶之時,他自己確定新年號為“建文”,與乃祖父“洪武”剛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從中可見建文帝治國方略的改變。他還立即將六部尚書升為正一品,大開科舉考試,並下詔要求薦舉優通文學之士,授之官職。

話説千古風流人物作文 篇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讀完《三國演義》這句話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輕財重義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奸詐無比的曹操、仁義的劉備等等。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兵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裏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裏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諸葛亮心裏十萬火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他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脱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現在臨終殺魏延上。有的人説,魏延又大才,諸葛亮殺之無理,莫須有。我覺得諸葛亮是寧可錯殺,也不漏殺。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諸葛亮死後必然會威脅到昏庸的劉禪的統治地位,為劉禪好,諸葛亮只好藉口殺了魏延完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人人都説關羽是古今中外“義”的化身,我看諸葛亮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義”的化身,諸葛孔明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ez1g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