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1

一户人家,一條家訓;一户人家,一種家風。家風、家訓,不管多麼簡單,它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它們經過多年的傳承,伴隨了一代代人,啟迪了一代代人,也影響了一代代人。

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求“求真務實,説真話,辦真事”。這些話我太熟悉了,因為“實事求是”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從小就這樣教導我,他們不會因為我是小孩,就撒謊騙我,不跟我講真話。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層面上,在真理與原則面前,人人平等。

爸爸經常在家給我講大道理,首先就是“實事求是”的意思,有時我被爸爸講得啞口無言,但後來想一想,其實爸爸是對的。就應了上面那句話“在真理與原則面前,人人平等”,因為等我到了社會,或者出門在外,沒人會讓違背原則、是非不分地讓着自己。只有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了,才能在社會上為自己贏取一塊立足之地,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走進奶奶家的大門,抬頭一眼就看到“安居樂業”四個金光閃閃的銅字,懸掛在影壁牆偏上位置的正中間——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了。安居樂業,四個字看上去普通,裏面卻包含着大道理。安居,指的絕不是要安於現狀,而是説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奮鬥,將自己的家庭盡力建設好、經營好,以家為本,求得生活安定,家庭和睦。國家是一個大社會,更是一個大家庭,它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所以,只有每個人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每個小家庭都能安居了,社會才能安寧,國家才能安定。

論語中有一句著名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業”是最好境界了。樂業,便是愛崗敬業。我現在還只是個國小生,我的“業”就是要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把我的學習搞好,在我的業餘時間儘可能地瞭解多專業、多領域的知識,以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所以現在的我,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分內職責當成了一種使命,一種樂趣,我們賴以生活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強盛!

每年的清明時節和冬至、春節,我總是會和爸爸一起到先祖先輩們的墓前去掃墓、祭奠,緬懷他們、感謝他們傳承下來的樸實無華的治家格言,生活真理。先輩們的言傳身教,他們用經歷和智慧總結出的家風與家訓,不僅利己,更是利人、利社會,使得我們這些王家的子孫都大大受益,並一代一代地不斷地去繼承和發揚!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2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着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説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説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説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説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家風有着文字上的界説,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家風其實有着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説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着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幹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僕。

從廣義上説,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3

她只是供我吃穿用度,可是從來不會認真的關心我。

即使是我再疼再難過。

看別人的文章裏總是抒發母愛:母親半夜為自己蓋被子,為自己雨天送傘……可我從未在陰沉雨天中看見她的身影。記得有次雨天,滂沱的大雨像是要把世界淹沒一般。學校的路又被家長的車堵得擁擠不堪。看着他們臉上焦急的模樣,我多希望她也可以為我在門口等待:我又忘記帶雨衣了。於是我只好頂着徹骨的寒風奮力往家趕,渴望感受家的温暖。

我幻想着她見到我滿身狼狽的摸樣,會驚訝,會心疼。我甚至覺得在下一個街角會看見她焦急等待的背影。可當我推開門的那刻,我只看見她忙碌的身影。聽到響聲她回過頭,此時我的臉上散滿了雨水。她皺了下眉頭,進而開始數落我:“那麼大的雨就不會等等再走嗎?淋成這個樣子……”我沒有説話。

我曾向她抱怨過,曾告訴她我想她來接我。可我的要求總是被她冷漠的話語打斷:“只是下雨而已,別的沒有家長接的孩子,不也是回來了麼……”

是啊,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行?只是我太矯情而已。

就像那次體育課跑步,偌大的操場只有一羣孩子在迎風奔跑。五六圈下來,我們都很累。回到家,她依舊在進進出出的忙碌着,絲毫沒有注意到我額前一縷縷被汗水浸濕的劉海和鞋上的塵土。我向她講述體育課的悲慘遭遇,她只是淡淡的:“我還以為怎麼了呢,看你一副累得不行的樣子,只是跑步而已,吃飯。”我以為我的堅強可以換來她的讚賞和安慰,可她留給我的,只是一個吃飯夾菜看電視的背影。

於是此後無論再苦再累我都不會説一句。我要證明給她看,我可以。

後來看見她轉的一篇日誌:“堅強是一個人、一個家庭莫大的財富。無論有怎樣的困難和苦痛,都可以笑着面對。學會堅強,就不會受傷……”

我在晶瑩中明白:原來她愛我,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付出。她在教會我如何堅強,因為害怕我受傷。我終於理解為什麼妹妹自己摔倒了她不准她哭,她生病了從不説疼:一切都只是因為那所謂的堅強的家風。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4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以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構建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或家族。都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可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我的家風呢,其實不是制定的,而是在生活中,家中長輩言傳身教的。

先來説一下孝順。孝順是中華的傳統美德,而我的家風中。也是重要的一條。關於孝順的攔路虎恐怕也只有婆媳關係了,可是我媽媽和奶奶就相處的很好,媽媽也經常給奶奶買衣服,聊天。我從來都沒有見到她們爭吵過。爸爸也經常説媽媽賢慧,説他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當我漸漸長大才明白那是我媽媽和奶奶都懂得以和為貴,家和才能萬事興,我很感謝媽媽讓我懂得了以和為貴,以孝為先。

接着再來説謙虛。媽媽經常説人要謙虛。才能更加優秀。記得那一次啊,我可是印象深刻。那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考試得了第一名我高興地捧着卷子,回到家中,把卷子遞給了媽媽,激動地説道:“媽媽我得了第一名,第一名哎。”爸爸也非常高興地説道:“考的真不錯,走我們去吃“大餐”。而這時候媽媽説到,考的還行,繼續努力。聽到這話。我非常生氣的説:”什麼叫還行啊。”媽媽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一定把要保持一顆謙虛進取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成大器。”聽到了媽媽這一番話。我才明白,謙虛,是多麼重要啊!

有一句話説得好,“成由儉,敗由奢”。節儉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一種品質。如趙匡胤,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應該説是人間最富有的。可是他不但生活節儉,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檢樸。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七十三次,穿了二十年。在勤儉節約方面為中國人做出了表率。我的家中也有這種節儉的風氣。奶奶和爺爺就給我們做出了表率。什麼東西只要還能用就要留着。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我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十分深遠,記載了祖輩對後輩的殷切期盼。每一個家庭都要一代代的把家風傳承。正是這一代代的傳承,才讓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家風伴我行中學生滿分作文5

孟子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要説:“吾輩當養吾家風正氣,撐國精神脊樑。”

家風是的老人對孩子的聲聲叮囑,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食不言,寢不語”,餐間的莊重,是一家人的虔誠嫻靜;飯後的閒話,是親朋的和睦融洽。“目不斜視,耳不妄聽”是對禮儀的遵守,也對他人的尊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是對糧食的愛惜,對勞動的重視……歲月滾滾,圍爐夜話的場景也許不復,門風家訓卻早已內化為我們踐行着的為人之禮。

家風是經商致仕的父輩的迷途指津,閃耀着哲思光芒。

梁啟超秉承歷代家風,“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採補其所本無而新之”,創造“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之佳話。吳越錢氏承繼先祖嚴謹寬厚之家訓,終成“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之罕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劉備臨終教子真言;“盛時常做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難”,是曾國藩半世宦海沉浮後對子孫的教誨……古往今來,代代傳承的懿行嘉言,是凝練的處世之道,融入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之河。

祖輩躬行開創家風,父輩勤儉力行家訓,而吾輩當光大家風。重新審視,你會發現簡潔的短句裏藴含着奧祕。社交之禮,是温文爾雅的教導;崇儒重教,是先祖對後人文商交融的希冀;盛衰之思,不僅為保一時的榮華,更為浸潤勤勉的品性,厚植一顆不止思索永遠年輕的心……

在新時代,家風的範圍不侷限於一家一氏,可以擴展到一個羣體,作為鞭策自我和他人的規範。初來南菁求學,便感受到積澱了138年的書院文化。有沈鵬、顧明遠先生的諄諄教誨,有歷代南菁人堅守的如蘭如菊的高雅氣質。“忠恕勤儉”是我們的校訓,是我們南菁學子共同的“家風”。

《大學》有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國家之風體現在每個普通而不平凡的個體身上,外顯為時代氣質,內化為個人素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仁愛家風,八禮四儀是禮儀家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當代青年當揮起家風國風大旗,不斷奔跑。

我們當銘記初心,長鳴號角,養吾家風正氣,撐起國家精神脊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gzqy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