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文化傳承與創新作文【精品多篇】

文化傳承與創新作文【精品多篇】

文化傳承與創新作文【精品多篇】

文化傳承與創新作文 篇一

在教育部的語言生活報告中,國人漢語能力退化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報告中援引了一些媒體和社會的調查結果,如《中國青年報》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確認當前社會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危機的佔80。8%,認為造成漢語應用能力危機的原因在於“很多人重視外語學習,輕視漢語學習”的佔52。0%

看了這一段報告,我不禁感到羞愧和悔恨——漢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之一,那一個個方方正正的中國字濃縮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血,一筆一劃都是我們中國人內在品質的象徵。現在,竟有那麼多中國人輕視自己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這怎不讓人悲憤?

遙望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光輝的古代文明,它們帶給我無限的驚歎和自 豪:商朝的甲骨卜辭,西周的青銅編鐘,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秦皇的萬里長城,漢武的絲綢之路,兩晉時期的《洛神賦圖》;貞觀時的玄奘西行,開元時的鑑真東渡,唐朝初年的雕版印刷術……中國悠久的文化滋養着中華民族的靈魂,而擁有這些輝煌歷史的中華民族,一定能擁有更加光明前程,我們中國人也會大展宏圖,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並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並不只是説説而已,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在這個充滿希望,生機勃發的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生髮愛國情感,建議朋友、老師、父母多讀文學典籍,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去迎接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學習,不斷奮鬥,傳承中國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傳承與創新作文 篇二

四大文明古國想必大家都瞭解,那就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而到了現在,前面三個古文明已經湮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只有中國。而中國能夠源遠流長,留存至今的原因有很多,我個人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之後,頒佈了“書同文,車同軌”的詔令,自此,中華經典便開始了它源遠流長的傳承,也讓我能夠在幾千年後的今天讀到那時候的經典,從經典中我能粗略地瞭解到先秦的諸子百家爭鳴的精彩,盛世的和平,百姓的安居樂業,亂世的動盪和悲慘。不是這些經典,我們是不會了解中華歷史中所發生的這一切。

中華經典,我的精神家園。《三字經》教了我做人的道理,《千字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愛不釋手,《論語》讓我知道了孔子為人處世的方法,《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劉備的仁德,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勇武,曹操的奸詐,《西遊記》讓我一下就進入了那奇幻的世界,也讓我知道了不管多困難我們只要認定自己的目標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成功。

中華經典浩瀚如海,而我看的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在往後的日子裏,我要閲讀更多的中華經典,學習更多的古人智慧,更加充分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且讓更多的人接近它們瞭解它們,把它們傳承發揚到世界各地,展現出我們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傳承與創新作文 篇三

墨香飄然,滲入小院的每一個角落,筆影飛騰,佳作一氣呵成。

書房散發出特有的清香立於院落一隅,題字後將筆至置於筆山,我嗅着令人心曠神怡的墨香,挺直腰背,欣賞着姥爺曾執筆留下的每一點痕跡,望着那整齊的書桌,擺在上面的工具齊全得像待售的貨架,一筆一硯都能輕易勾起我的回憶和無限的反思。

思緒不禁倒退,姥爺消瘦卻筆直的身影立於桌前,揮動袖肘,浸墨的後的狼毫在宣紙上留下磅礴大氣的字跡。姥爺的石硯上沒有硯銘,原始的紋路埋在縫隙間,樸素的外表下沒有一絲雕琢的痕跡,深邃的灰黑色如午夜的天空一樣神祕而美麗。眼睛微眯,又憶起姥爺持筆浸墨,在石硯上輕舔,筆尖輕觸米白色的宣紙,時快時慢,彷彿人筆和一,每一次頓、提、回峯都是那麼完美,細膩的運筆留下來鏗鏘的墨痕,優雅的詩篇在姥爺筆下昇華。

想到這裏,不禁再次拾起毛筆,挺直脊樑,憶着姥爺的樣子,頓筆後小心的拉出一橫,回峯收筆,再下一筆,寫着那曾經極其厭惡的詩篇,那時的我終日站在桌前不務正業,常為應付而胡寫亂畫,並未領悟到什麼,當我意識到毛筆真正的樂趣、那白與黑之美時,姥爺也即將離我而去。

如今昔人已乘黃鶴去,我靠臨摹姥爺的作品和母親的指導回了姥爺一生所堅持的文化。

一口硯,一支筆,它們便是傳承。家風和文化只有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身體裏才是傳承。書法,我要將之傳承。

傳承與創新作文1100字議論文 篇四

春天花會開

虞詩彤

春和景明,玉蘭吐蕊。

春日花開,是順應自然,依乎天理之事。幾億年來如此,這是花的傳承;然天下花極多極繁,每日每月每年之花開各有不同,富於生物多樣性,這又是花的創新。

花為什麼要開?是為了美觀嗎?不,是為了繁衍後代。我們為什麼要傳承?這不算復古嗎?不算,這是對文明的接續。

泱泱中華,巍巍華夏,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像是黑夜裏驟然爆出的一顆星,璀璨耀眼,迸出黎明的金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詩之豪邁;“滿地黃花堆積,如今有誰堪摘?”這是宋詞之婉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是元曲之唯美;“丈八的燈台,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這是明清小説之辛辣……更有安溪柳編的精美細緻、榆林泥塑的生動可愛、綏德石雕的惟妙惟俏。這樣的文化瑰寶,我們又怎麼忍心看着它從王冠上墮落?讓我們傳承這萬古長青的優秀文化,綻放那娉婷婀娜的中華文明之花。

花為什麼如此紛繁不同?是為了獨特嗎?不,是為了不在競爭中被淘汰。我們為什麼要創新?這不算數典忘祖嗎?不算,這是對文明的發展。

“閉關鎖國”帶來的惡果仍歷歷在目,先烈們用血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想不被時代的浪潮淹沒,唯有創新這一條道可走,也必須走。只有有創新的花種,才能在災害來臨之際留下火種;只有在發展的文明,才能在泰山崩於前之時面不改色。

然而,傳承了糟粕的花開不了,創新得怪異的花長不大。只傳承不創新的花種延續不長遠,只創新不傳承的花種將迎來滅絕。

可見,創新和傳承並舉,傳承得當,創新得法,我們才算在亂雲飛渡之中把牢了正確方向,才能開創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

《古今笑》中《物性之愚》提到“白鷳愛其尾,棲必高枝”,可也正是白鷳對於尾羽的過分愛惜,每逢雨久,棲於高枝不動,終致餓死。傳承也是如此。優秀的,美好的,我們自然要傳承,但那些“重男輕女”、“八股之風”、“同俗自媚於眾”者,我們也要一刀斬斷,絕不能搞這樣的“文化復辟”。這是在歷史長河中早已被拍進深淵的糟粕,是精神的病根,一定要從國民腦中根除。

譚維維説:“我們不能為了創作而創作。”是的,我們要創新,要發展,可不能亂創新,亂髮展,做一些無用功。“國潮”正當時,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文明相結合,例如《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文化節目的爆火出圈,無一不印證着創新與傳承交融之後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和能量。創新是離不開傳承的,言之要有理,要有據,憑空捏造出的空中樓閣終會倒塌,再繁華的表象都遮不住它內心的空虛。以傳承為基底,才能蓋出一棟好的創新大樓。不開花,再美的花都會失去意義,而不傳承,再富有新意的創新都是笑話。

縱有千古,橫有八方,前途似海,來日方長。讓傳承與創新並舉,在這萬花齊放之際,奔湧出生命的芬芳。

傳承與創新作文1000字議論文 篇五

草螢有耀終非火紅塵有幸識丹青

肖婷

“創新”遇上“傳承”,是川端康成發現海棠花未眠,還是世人褻玩本該遠觀的清蓮?

湖南衞視大型民歌競唱“春天花會開”節目中恰上演了“傳承”與“創新”的碰撞——MTIK月隊改編了經典音樂作品《鴻雁》引發熱議。聽眾觀點不一,表示“喜歡”與稱“離譜”者皆有之。對此,職業歌手譚維維説:“我們不能為了創作而創作。”一曲《鴻雁》,便成為了當下社會熱潮的縮影:自我創作融合經典,個性創新接手傳承。

“為了創作而創作”的作品,顯然,是”炒作”而稱不上“創新”。而或許靈感迸發的火花,或許對經典發於內心的熱愛使然,才稱得上“創新”。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這是白居易在《方言無首》中的感言。誠哉斯言,螢火蟲雖能發出耀眼的光芒,卻終究不是燈火,荷葉上的露珠雖圓潤晶瑩,卻也不是珍珠。縱然一時惹人光鮮,也終會消弭——“炒作”這是如今網絡流行歌曲,也不只是歌曲的大規模現象。它們披上“致經典”,“創意改編”“傳承經典”的羽衣在大街小巷肆意穿行,借一點水軍的聲勢登上藝術殿堂,而終是流行得一時,待得利者賺得盆滿缽滿後,鮮亮的羽衣也被一根根拔去,暴露真目:單調統一的節奏,無內涵而乏味的填詞。最終也只有真正熱愛經典的聽眾味同嚼蠟。這樣經不住時間的流行歌曲,又怎稱得上“創新”?怎實現“傳承”?

“素尺無緣知錦繡,紅塵有幸識丹青”,網絡作家阿堵如是説。是的,素白布匹無緣知錦繡繁華,遇得妙筆丹青方見紅塵之幸運。當經典被時代的快腳步遺忘,“創新”也該作一筆“丹青”——傳承經典。火遍全網的“上戲416女團”以京劇戲腔翻唱古風歌曲,女孩們説,並沒有對京劇本身作任何改編,只是在古風歌曲中加入了京劇戲腔,真正改造的其實是流行歌曲。是炒作還是創新?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認為:“如果女孩們在藝術語彙,藝術表達,藝術傳播上都沒有提供新鮮元素卻標榜創新,那麼可以稱其為炒作。但她們在堅守京劇本體的前提下,創新了京劇的傳播方式,融入了時代審美和情感,有效延展了傳統藝術的舞台。”事實確實如此,女孩們憑藉出色而專業的戲腔,以“讓更多人感受京劇之美”為夢,激發了更多羣體尤其是年輕人對京劇藝術的嚮往,對戲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起到了積極正向作用。此般翻唱。便稱得上為傳承經典作“丹青”的創新。這樣為經典傳承撥雲霧,為人們指引傳承經典道路的“創新”正是所謂“好的創新”。

“傳承”遇見“創新”,其融合碰撞,當是川端康成凌晨四點醒來,偶然發現海棠花未眠,最美不過恰好;當是“紅塵識丹青”,何其有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k6dg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