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人與自然主題精品作文多篇

人與自然主題精品作文多篇

人與自然主題精品作文多篇

人與自然優秀作文 篇一

問:人是什麼?回答:人是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那麼自然是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不知道難倒了多少人。或許有的人會回答道是動物是植物。錯了!自然是一切生靈生存的環境,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保障不知道能回答上來。

自然間一切事物一樣,就算是人,也是經過一億年而進化而來的。人即屬與自然,又想辦法讓自己不屬於自然的一種生物。與其他動物不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高速進化導致了人有着不同於其它動物的雙重進化,人類的超高速進化導致了人類文明的超高速進化。

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埃克希則寫道:“人與自然是歷史的基礎。”

如果人類毀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那麼就等於自掘墳墓。一個具有生命力的人與自然系統的持續發展,有賴於系統中各組分的健全與合理。對於人與自然系統的繁榮與穩定而言,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協同進化是重要的。只有實現協同進化,才能達到發展的可持續。

在傳統的學科劃分中,自然科學的研究目的多是根據人類的需要來認識自然,為改造自然提供依據,使之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是人卻變得越來越貪婪,不斷地從自然中索取但是自然卻在無數次的原諒着人類所犯下的罪行。湯因比認為歷史是由一系列文明和環境之間的挑戰與應戰構成的。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但是大自然不可能跟着人的思維所改變,大自然永遠是大自然,人永遠是人。雨果説過:“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只有服從大自然,我們人類才能戰勝大自然。

人與自然!一個簡單的詞語裏面包含的含義卻無人知曉?大自然已經對我們夠好了,那麼我們對大自然是不是也應該好一點呢?大家記住了:大自然永遠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真正的家園。

人與自然作文1300字 篇二

盛夏剛過,暖暖的秋風拂過臉面。手捧着金色封面的《沙鄉年鑑》,一頁一頁地翻着,那翻書的聲音巧妙地和風聲融合在了一起。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天,可是手中的書卻是涼涼的,書中的內容讓人有些涼意。

這本書講述的是:奧爾多·利奧波德先生在美國的沙鄉、田野的所見所聞——人類與自然從和諧到不和諧的轉變過程。

他在上面寫道:“我對於狩獵有一種天生的狂熱。我有三個兒子,他們小的時候整天和我的鳥玩兒,有時拿着木槍在空地上來回奔跑。可是當他們長大後,山中可能不會再有鹿的聲音;夜幕降臨的沼澤地裏,也許再也不會有野鴨和水鴨的嘎嘎聲;晨曦中,也許再也不會有風吹過鳥兒翅膀的聲音。當黃昏的微風拂過古老的北美白楊樹林,當銀灰色的陽光灑在古老的河流上,温柔地籠罩在寬廣的棕色沙洲時,假如沒有大雁的音樂伴奏,他們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比如説為了保護大型食草動物,去消滅狼和獅子,結果,鹿和赤鹿大量增加,幾乎將草地全部啃光。比如説為鼓勵獵人獵殺動物,修建了許多道路,野地因此不斷被道路分割。作者感慨到:“如果我們永遠無法做到與土地的完美協調,那我們永遠無法獲得絕對的自由。”是啊,我們原本應當與自然完美結合的。

事實上,甚至連原始文明也與野生動物有關:水牛不僅為住在平原上的古印第安人提供了食物,也對他們的建築、服飾、宗教、語言、藝術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過去是這樣,現代依然如此。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在《海洋》這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因為魚翅好吃,所以每年都有許多人大量地捕殺鯊魚,甚至有些人捕了鯊魚之後,只將它的魚鰭割下來,將沒有魚鰭的鯊魚重新扔回大海,讓其自生自滅。就這樣,一隻誤入人們佈下的“死亡陷阱”的鯊魚,它付出的代價不但是死亡,更是生不如死的煎熬。因為沒有鰭,它不能動彈,被人類“殘廢”後鮮血融入海水中,而其它的動物在它身上啄食。人類啊,為什麼不去體會一下一個生物坐以待斃的感覺!海洋生物會越來越少,珍稀動物瀕臨絕跡。

有些人請客吃飯時,點了不下幾千塊錢的飯菜,可實際上只吃了十分之一也不到。事後為了顯得大方,不打包,將食物全倒進垃圾桶。據統計,每年剩下的飯菜足以給兩億人吃上一年,這是因為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是飢餓。在柬埔寨,每天都會有許多小朋友出來討糖吃,見到旅客,就跑過來問:“姐姐,有沒有糖果?”

有些家庭、小孩一年四季不是開暖氣就是用冷氣;有時用起餐巾紙來就象天天吃飯一樣平常,動不動就抽幾張抹抹嘴、擦擦鼻;洗頭時讓水嘩嘩地流過;一邊刷牙一邊讓水流淌着;開完會隨手就將喝了一兩口的“農夫山泉”扔進了垃圾桶……砍樹不用一分鐘吧?抽出一張紙,更無需一秒鐘吧?水似乎是多得不得了的吧?而事實是水的流失已加快了全球的沙漠化。森林的生長週期是多麼的漫長。

種種事例説明,人類離不開自然,可卻不愛惜它。許多看似平常的小事,造成的結果卻是我們的未來不再有鳥語花香,不再有風景如畫。曾經,大自然養育了我們,如今,依然帶給我們快樂與富足。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將地球當做自己的第二個母親,呵護她身上每一寸土地呢?如果,我們可以時刻想着節水省電節約能源,時刻想着愛護動物保護環境,是否可以期待地球早日脱掉“枯黃的外衣”,重披綠色的盛裝呢?“保護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來吧,讓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一起營造我們美麗的家園吧。因為——我們也是地球的一部分。

人與自然作文1300字 篇三

《美麗的西沙羣島》一書,紀實性地展現了作者劉先平兩度考察西沙羣島的見聞。

西沙羣島,是中國南海四大羣島之一,由永樂羣島和宣德羣島組成,別看西沙羣島的島嶼面積只有十平方公里,但是它所囊括的海疆卻有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它不僅面積遼闊,物產更是富饒。

這裏不僅有能預測天氣的水母、會跳的海螺、更有“傳説中的小精靈”——飛魚!這種魚之所以能飛出水面,是因為它的身體兩側有薄薄的由鰭進化而來的翅膀。它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空中停留的最長時間是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有400多米。藍色的海面上,飛魚時隱實現,破浪前進的情景十分壯觀,是西沙羣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海洋魚類的大家庭並不總是平靜的,飛魚也是大型魚類和海鳥爭相捕食的對象。作者在書中生動地描繪了飛魚羣與天敵之間圍獵與大逃亡的殊死搏鬥,讓我們體會到了自然界中生物殘酷競爭,弱肉強食的一面。為了生存,所有的生物都各顯神通。

人類也不例外,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不惜侵害其他生物,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口腹之慾,大規模地捕殺鯨魚,用它們的魚鰭做魚翅,再將失去鰭的鯨魚扔回海里,任它們自生自滅。由於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至少已有5種瀕臨滅絕。除此以外,工業污染也在嚴重破壞海洋資源。隨着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海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對海洋中石油的開發、海運業的發展等也給海洋生物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無數的海洋生物瀕危或近危。當罪惡的鐮刀揮下,當鮮血染紅了大海,當一個個無辜的生命從人類手中消失,沒有人去為它們做些什麼,一切都在靜悄悄地發生着。一但海洋物種失去了多樣性,地球將不可能再有生命存在。每當一個物種滅絕,我們人類就失去了自身生命的一份支撐啊!

劉先平先生説:“把探究,揭示海洋世界的奧祕與提倡保護海洋生態、提高生態道德修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於是,有了這樣一羣人————海疆戰士,自願挑起了保衞西沙羣島,保護海洋的責任。他們熱愛島上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隻鳥獸蟲魚。當同齡人在家中吹着空調,享受着父母的關愛卻無所事事的時候,這羣人卻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揮灑在了這片美麗而富饒的海島上。他們戰勝了灼人烈日、淡水奇缺、寂寞難耐等一個又一個艱難的考驗,自覺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位叫王三奇的戰士,他與同伴們在西沙羣島一點一滴,辛辛苦苦蒐集、整理而成了數千種貝類、螺類鳥類魚類等藏品,並創建了我國南海前哨第一個標本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西沙海洋博物館,該館中有很多藏品甚至是世界稀有。

可是,儘管島上的戰士對生態環境百般呵護,海岸邊出現的大片死珊瑚,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還是讓這片聖潔的土地也難逃噩運。大自然賜予了人類豐富的資源,卻被任意揮霍,給了人類各種各樣的動物,卻被肆意屠殺,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猶如地球的呻吟。劉先平先生説:“生物圈失去了一環,生態就會失去平衡。”“地球是個大生物圈,各種不同的地理環境構成了小生物圈。小生物圈和諧了,人與自然才有可能和諧相處”。

《美麗的西沙羣島》讓我看到了人與自然,各種生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人景象。我不止看到了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也激起了我對自然的感恩。我想,從這一刻起,保護自然、保護地球將會成為我們的神聖使命!

人與自然500字作文 篇四

當我開始使用“自然的語言”和“自然的邏輯”以及“自然的動機”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越能夠感覺到與大自然的“共情”而帶來的愉悦感,原來,自然界的本意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首要條件是“人與微生物的平衡”,事關飢餓、攝食與呼吸等最為基本的生理條件,因為能夠讓人存活的,也必然能夠讓人死亡,例如攝食與呼吸,關鍵就在於如何正確地選擇,尤其是需要知道背後的原因,即人微共同體、人微共生體、飢餓源於菌羣、呼吸源於線粒體,這些內容,在菌心説與雙腦論、菌心進化論、動機進化論以及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四元數矢量模型中都有所表述。

事實上,當我們能夠意識到無論是腸道菌羣這樣的微生物、還是線粒體這樣的細胞器,都是自然界充滿生命活力與生生不息力量的源泉之後,我們人類作為地球生〖〗命系統的後來者,只是將線粒體共生性束縛於細胞質進行氧化磷酸化、將腸道菌羣共生性束縛於腸道中賦予人體飢餓感,於是,我們對於人的認識,就會逐漸變得更自然了,同時也體現了“學以成人”的自然科學伴隨生命哲學共同發展的認知邏輯。

這種對人進行重新認知的衝擊,大約在500年前出現過。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在認知方面螺旋式上升的場景,或許將會再現,即上一次的認知衝擊是認知自然,而這一次的認知衝擊是認知人體。當然,經過若干年之後,下一次的認知衝擊,很有可能是認知精神,即獲得對意識、精神、意志和信仰的科學解讀。

人與自然作文 篇五

今天,我們乘車來到了上海科技館,可高興了!

早晨,我早早地起牀了。我向:呀!好興奮哪!不知道上海科技館會是什麼樣子呢?盼了很久,我們終於到了科技館。我們先來到了動物世界,裏面都是非洲大陸上的動物。石頭上站着一頭大獅子,彷彿大聲吼叫:“看我多威風,這裏,我就是大王。”還有一頭母豹帶着自己的孩子正在休息,猶如正在對孩子説:“你們要乖,不要跑遠了,要小心點。”這裏有高大的大象;威武的獅子;可愛的梅花鹿……雖然它們只是標本,但個個目光炯炯,抓住了人們的心。這恰好證明了人類與動。植物,甚至地球都有親密,不可侵犯的關係。人們千萬不要任意侵犯它們的場所,生活的家,這是人與自然的根本所在。

接着,我們參觀了模擬熱帶雨林,裏面也有一些千奇百怪的動物。有粗壯的蟒蛇,五彩繽紛的蝴蝶,兇猛無比的蝙蝠……雖然這些動物有的美麗。温柔,但未必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有些動物令人膽戰心驚,但也未必滿身缺點。看問題不能只從一個方面去看,對待每個動物,都應該以一個嶄新的好面貌去看待這些生命。人與自然是與諧的。

我們還參觀了人體結構,分有靜脈與動脈,各部分的脹器都很重要,都有各自的用途,真有意思。

我們又來到了虛擬礦場,裏面為我們展示了地底採礦與海底採礦。地底採礦,首先要把採的礦裝入一個箱內放在地底,然後,再用重型大釣車把這一個個箱子釣出來,就算成功了。海底採礦就是把鑽地機與釣車合為一體,變成一座鐵塔。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正在不斷地開採,如果這樣下去,礦很可能從地球上消失,希望人們不要過多地採礦。

最後,我們來到一個影院內看一場大約二十分鐘的短片。主要寫:上海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科技在進步,但是同時也發生了許多災難。因為人類大量砍伐樹木,造成了泥石流,水土流失。我想:啊!沒想到砍伐樹木這麼嚴重呀!國內引進了許多其他物種,也造成了生長速度太快,不斷蓋住了水面,使水資源減少,我想:難道環境還會繼續惡化嗎?

參觀完科技館後,回到了旅館。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在巴拉圭地帶,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禮,是為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的。人們再也見不到昔日那雄偉的景色了,再也聽不見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了。環保人士呼籲全世界的人們保護環境,不要讓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悲劇重演。想挽回局面,就必須得從頭開始,保護環境。

人與自然,互不侵犯,保持生態平衡,這樣人才能與自然界與睦相處。

人與自然優秀作文 篇六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快樂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例如: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清新的空氣,而且她還生活着我們人類共同的朋友——動物和植物。

可是,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卻又無情地在不斷破壞着這個給我們提供賴以生存的條件的自然環境。南極的黑洞、河流的污染以及電視上頻頻報道的洪澇災害和某種生物的瀕臨絕種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破壞和諧自然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最高氣温達到了40攝氏度左右。由於水資源的日漸匱乏,不僅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而且還威脅着人們的生活用水。這些環境的變化,讓我們原本和諧的自然環境,早已變得千瘡百孔。

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能停止對地球環境無情的破壞。任意的捕殺各種動物,肆意的破壞森林資源,讓我們這一代人有時候只能藉助於文獻資料去認識某種已經絕跡了的生物。

現在甚至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無可避免的遭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黃河經常爆發的洪水,讓農民伯伯的房屋和田地都被衝跨。是誰做的呢?是人類,一切都是因為他們亂砍亂伐的行為造成的惡果。如果大家都懂得尊重環境、愛護環境,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生存局面。

今天人們所謂的珍惜動物,大多都是受到了人類的殘殺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稀少後才被人類重視起來的。吃野生動物的現象在這個社會上越來越普遍。你可曾想過?有一天,你以前嘴裏所吃小動物的就是今後被人們認為的國寶!你可曾想過?如果我們在吃一種弱小的野生動物的同時,再去拯救另外一種將要絕跡的野生動物,那樣就可以做到真正的生態平衡嗎?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mwvk1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