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話題的作文精品多篇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話題的作文精品多篇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話題的作文精品多篇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哲人雋語,更是時代風尚。

“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是中華文化,更是人類智慧。

兩河流域的輝煌化作一抹煙雲,在歷史的天空留下遙遠而又凝重的一筆;古埃及文明早已隨時光化鉛,成為一段飽含滄桑的回憶;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歷史的風塵,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華夏文明,與時俱進,歷久彌新,不斷書寫着屬於自己的燦爛輝煌。為什麼上下五千年的風霜不但沒有侵蝕它、湮沒它,卻為它添磚加瓦、增光溢彩了呢?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與共”。

中華文明能夠一面繼承傳統,一面推陳出新。它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在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中不斷髮展壯大。北魏時孝文帝改革,鮮卑族在華夏文明前選擇了交匯融合。蒙古人放棄了中原牧馬,卻也沿襲了漢人“勤農桑,務耕織”的制度優勢。八旗子弟踏破天門豪情萬丈,在入主中原後“興科舉,禮孔孟”,儼然已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與光大者。中華文化總是能以其兼容幷包的頑強生命力走過歷史的風雨,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絕,漸行漸遠漸無窮。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中華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多樣性的內在要求。這種交流從古至今都存在着。

鑑真大師東渡,馬可波羅來華,玄奘西天取經,鄭和西洋送寶,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匯合是歷史的經驗,也是世界的大勢。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那時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並沒有因此就被排擠出去,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華文化起了深遠持久的影響。自隋唐開始,佛教經由中國義理的逐步改造,使中國化了的佛教教義,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華文化不斷髮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樑,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滲透。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個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於各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壯大。_年9月,新時代領路人在聯合國成立_週年系列峯會上明確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革命性理念,倡導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_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載入了新時代領路人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當今時代,多極化趨勢日益深化,單一的文化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無法匹配精彩紛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オ是出路。不同文化類型應作為平等的對話夥伴相互尊重、相互學習,並在一種友好氛圍中逐步消除誤解、摒棄成見。“韓流”也好,日流也罷,“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幷蓄、運用得當,就一定能夠不斷提升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創新能力,一定能夠助力社會主義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傾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來,這是中華文化新的智慧與更大創造。

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900字 篇二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幾粒星子墜入深海,隨之躍出一輪驕陽,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類在不斷創造歷史的同時,又不得不被歷史大勢裹挾着不斷向前。我們處於新時代的茫茫九流之中,高速運轉的時代陀螺將社會劃為一個個網格,把人們分成一個個原子。但我始終堅信,生命意志頑強向上生長,人們走出一個個網格,終讓吾國斯民,遙相守望,才是當代大道。

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大堂門口,飄揚着一面藍旗在風中迎風飛展,便是它改寫了歐洲近代史的滑鐵盧戰場。不朽的偉業、成敗的英雄,總是矗立在滑鐵盧和其他許多戰場上;永久的目光,總是注視着在炮火硝煙間最後升起的那面勝利者的旗幟。然而,歐洲告訴我們,最後升起的旗幟無關勝負,無關國家,無關民族,而是那面聯合的旗,與藍天同色。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偉大的構想,是一種跨疆越界的大善,是一種理性智慧的遠見,更是在歷史大勢所趨。任何一個高貴的民族,都應該低下頭共同商討這個巨大的事關全人類的命題,從而創造一個無比輝煌、無比光明的屬於全人類的未來。

曾經,我們以為人類進入新世紀第_個_年,歷史早已教會人們珍惜和平與發展,但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版圖,一直波譎雲詭。有的國家將國門打開,有的卻關門“退羣”;有的經濟體高歌猛進,有的增長缺乏後勁;有的可能遍地黃金,有的滿目戰亂貧病……

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警報一直在為你我鳴響。氣候變化利劍高懸,核爆危機陰魂不散,霸權與恐怖主義的雙頭怪胎競相瘋長,基因技術與人工智能將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倫理與法律挑戰?

事實早已證明,而且還將不斷證明,很多邪惡行為往往躲在“民族”和“國家”的旗幡後面。我們應該撩開這些旗幡,把那些反人類、反社會、反生命、反秩序、反理智的龐大暗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併合力予以戰勝。否則,人類將面臨一系列共同的災難。

大家已然看到,今天的絕大多數災難,已經沒有民族和國家的界限。無論是大疫當前抑或自然災害,這些都不再是文明與文明的矛盾,而是文明與非文明的衝突,我們自然要共同守護人類共同的文明。

沒有一個國家能退回孤島,自理人類的這些困難。只有深悟命運共同體的真義,穿過看似冰冷的商業與國家競爭,將一個個漂流的孤島連成共享繁榮的大陸,我們才可能在“天下為公中牽手大同,這個日夜旋轉的星球,才不會在浩渺宇宙中顯得寒冷寂寥。

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700字 篇三

_年,一場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原本高度發達的全球一體化進程彷彿一下子放慢了腳步。但是我相信:這根本阻擋不了全人類共謀發展的大趨勢,更加阻擋不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我們仍將朝着人類美好未來的星辰大海繼續努力地前進着。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始終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廣泛的聯繫。有些聯繫有時甚至能夠改變中國歷史的進程。在商周時代,很多來自兩河流域的人類族羣就曾遷徙到中國的腹地,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文化與技術。漢代時,張騫開通了西域的絲綢之路,不僅帶回來了很多植物的種子,還讓凱撒穿上了來自中國的絲綢。唐代時以西域的風物為時尚;宋代時中國的海船走遍南洋。馬可波羅在元代時來到中國,開啟了歐洲對東方的嚮往。三寶太監的寶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達了非洲沿岸。正是由於來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無數……中國的歷史説明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從人類存在的一刻就已經開始了!這一進程不可阻擋,更不能逆轉,因為這是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

世界是全人類的世界,不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個人的。如果某些國家或個人因為一己的私利而剝削、欺詐、侵略、蹂躪其他國家或個人的話,那他們必將成為全人類的公敵,而受到全人類的唾棄。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讓經濟落後的地區慢慢發展起來;才能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安居樂業;才能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就是要全人類共同進步,共同走向和諧幸福。

作為中國青年,我們有幸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全球一體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會繼承歷史的經驗,運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先進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更加先進、更加幸福、更加和諧的“同一個世界”!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希望大家都能認同這一現實,一起攜手,共創未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作文1700字 篇四

人類應如何對待同類與不同類?對待同類,我們應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待不同類,我們應強調“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認識、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不同的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從表層看,是要解決人類羣體之間的緊張、衝突,屬於人與人的關係的維度。其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另一重要維度,卻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因為從深層次看,人類生存於同一個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

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人類及不同羣體的生存就會發生危機與遭遇困境。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同羣體的爭鬥,往往包括着資源的爭奪。

我們的祖先是怎麼認識這個問題的呢?有什麼創造性的看法呢?我們祖宗的智慧,是把人類生命的共同體擴大為人與天地萬物的共同體。這就把人類的生存,與其他類的生存聯繫起來了,把人類共同體在空間上拓展了,在時間上延長了。我們的祖宗意識到,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與草木、鳥獸、山水、瓦石同在。

儒家孟子説:“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主張把對親人的愛推己及人,推愛於老百姓,乃至愛萬物萬類。張載講“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百姓是我同胞,自然萬物都是我們的兄弟。我們愛人類,也愛自然萬物。

道家莊子説:“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佛學大師説:“眾生平等”。從生命的本質上看,一切生命無二無別。眾生都有佛性,眾生都能成佛。

宋代理學家程顥説:“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作為人之仁心仁性,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把愛給予他人和萬物,使愛具有周遍人與萬物的普遍性。這就把孔子的“仁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明代心學家王陽明説過:有仁德的人見到小孩掉到井裏了,定會產生怵惕(擔驚受怕)惻隱(同情憐憫)之心,這是他的仁德之心與孺子合為一體了。當然,小孩與大人是同類;但人見到不同類的鳥獸的哀鳴觳觫(恐懼顫抖),也會產生不忍之心,這是他的仁德之心與鳥獸合為一體了。當然,鳥獸與人一樣都有知覺;但人見到草木的摧折,必有憫恤(哀憐顧恤)之心,這是他的仁德之心與草木合為一體了。當然,草木猶有生命;但人見到瓦石之毀壞,必有顧惜之心,這是他的仁德之心與瓦石合為一體了。

陽明説:“是其一體之仁也”。這就是説,不管是有知覺的動物、有生命的植物,還是如瓦石之類的無生命的物體,當它們受到破壞或損害時,每一個人都會從內心產生“不忍人之心”、“憐恤之心”和“顧惜之心”,並把它們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加以愛護。以此,人所具有的仁愛之心,由“愛人”得以擴展到“愛物”,從而把人與天地萬物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古人有着對天、天地精神的信仰及對天命的敬畏,相信人與天在精神上的契合,由此對天下萬物、 有情眾生之內在價值,油然而生出博大的同情心,進而洞見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濟眾、仁民愛物之仁心;道家強調自然與人是有機的生命統一體,肯定物我之間的同體融合,讚美天籟齊物之寬容;佛家普度眾生、悲憫天下之情懷,都是這種精神的結晶。

由於對人與萬物一體同源的體悟,人們才可能對萬物都持有深切的仁愛之心,將整個天地萬物都看作是與自己的生命緊緊相連的,把生態系統真正視為人與萬物共生、共存的生命家園。

儒家對萬物都是關愛的,而且是從其所具的內在價值去確定這種愛的,因為萬物的內在價值都是“天地”所賦予的,與人的內在價值本同出一源。儒家對動物的關懷是從肯定其內在生命價值出發的。依照荀子的論述,以內在價值的高低排列,應該是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植物到動物,從動物再到人。在這個價值序列上,動物離人最近,其所稟有的'內在價值應該是在人之外最高的。禽鳥與哺乳動物雖然沒有人那麼高的智慧、情感,但它們也一定的感知力,對同類有一定的情感認同,這已經遠遠超出於其他物種之上。萬物的內在價值有很大的差異,人對它們的關愛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

人的私慾、貪慾膨脹,虐待、虐殺動物,對自然資源的取用毫無節制。應反思人類欲求的放縱對人性完善的損害,在對自然資源的取用方面力求做到有理、有節。因此我們必須批判人類中心主義,重建生命倫理。

反思新型冠狀病毒的起因,我們應從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的高度去思考,應當善待其他的類存在,如動物、植物,回到中國傳統的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pm1p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