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精品多篇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精品多篇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精品多篇

我眼中的老舍 篇一

最初接觸到老舍先生的是一篇中學課文——《濟南的冬天》,尤今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 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 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老舍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總喜歡以“寫家”、“文牛”、“痴人” 自稱,從不以“作家”自居。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杯散着熱氣的茶、一支叼在手裏的煙,先生就可以用筆書寫人生。身為北京人的他,有着傳統老北京的喜好:養 花、看畫、玩骨牌、逗貓、泡茶館、聽戲等。他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四世傳經是為通德,一門訓善惟以養年”。

老舍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 本質上很嚴肅,很認真;但筆下,笑話連篇,讓人忍俊不禁。詼諧、幽默、嘻嘻哈哈的文風;卻大多講述悲劇,憂國憂民。温文爾雅的老舍先生,沒有尋常作家的習氣;但是,卻很有脾氣,他不願做的事,終究不會去做,他瞧不上眼的人,絕不多説一句話。在作品方面,十分謙虛,看到自己的文章永遠説的是失敗和不足;但是 他對文章永遠不知滿足,什麼文體都寫,別出心裁。在老舍的身上,嫉惡如仇和捨命從善的激情同樣發達,這種相反相成的氣質,不時流露出來,塑就了一個真實、鮮活的老舍。我想,我欣賞的正是這樣一個老舍先生吧,真誠、正直、有氣節。

老舍是一個寫家。他説“寫家”,不説“作家”。寫家—— 以寫作為職業的人,和木匠、拉車的一樣,只是一種營生,職業之一而已。每日堅持不懈的寫作,是他給自己的規矩,練就了他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動的話描寫 複雜的心態、事務、風景的本領。老舍直到晚年創作力仍然很旺盛,寫了二十四部戲劇之後,計劃再寫三部長篇小説:一部自傳體的故事,一部天橋的故事,一部八 大衚衕的故事。他帶着小鋪蓋卷跑到密雲的枳營和香山的門頭村去體驗生活,準備堂堂正正地描寫滿族人,已是六十六歲的花甲老人。然而,事與願違,最後留下的 僅僅是一部八萬多字的未完稿,一場聲勢浩大的““””使他無法再繼續拿筆,甚至,無法再去品一杯香茗。“”完結的只是他的生命,一個寫家的生命。老舍先生 是真誠的,因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喜愛寫序,也不大愛寫後記,最多寫上幾十個字,交代版本或者書名的緣起而已。先生説:改寫的小説裏都有了,不必再多 做解釋;説多了,大有老王賣瓜的嫌疑。的確,很少看見他誇獎自己的作品,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批評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和低能,對自己十分苛刻和嚴厲。

老 舍剖析自己,不論指出的是缺點還是優點,都能意想不到地對別人發生好 多奇妙的作用。這隻能説明一個問題:老舍是用他的人格在寫作。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剛使他罵世,義氣又使他富有善心。老舍説: “要做一個寫家,須先做一個‘人’。蓋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體會世上最善最美的事?何以心明如鏡,鑑別善惡?有了真人,而後才有至文,文藝並非文字把戲 也。”老舍的謙虛,使他成為一位真人,成為一位既有可愛的、幽默的性格,同時又有偉大成就的真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 篇二

我在四年級的時候,曾經讀過老舍先生的兩篇文章,分別是《貓》和《母雞》這兩篇文章。

我還知道老舍先生的幽默自傳,現在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老舍:現代小説家,戲劇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自舍予,筆名老舍。1930年老舍40歲時,寫過一篇質樸自謙,旁敲側擊,妙趣橫生,叫人拍案叫絕的自傳。

學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300篇,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遵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基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未獎為榮,示甘於寒賤也。27歲發奮讀書,科學,哲理無所懂,故寫小説,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34歲結婚,今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着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在活40年也許有點出息。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三

抗戰時期的重慶,文化名家薈萃,但他們的窮愁潦倒,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老舍寫的第一齣話劇《面子問題》,由應雲衞主持的中華劇藝社在重慶柴家巷國泰戲院上演。劇中主角“佟祕書”是為官多年不得志,卻又很要面子的人。扮演“佟祕書”這一角色的名演員項為演出需穿的“長袍馬褂”無處覓到而傷透了腦筋。應雲衞夫人程夢蓮跑了多處,也沒有着落。一天,老舍照例去看排演,他着一身長袍馬褂,成色雖舊,料子卻是上等的。程夢蓮一眼看中,欣喜若狂,但又不好開口。老舍得知後説:“這有何妨?‘佟祕書’就是要穿我這樣的衣服才合適,我這件撐門面的長袍脱了雖沒有衣服換,但好辦,大家將就一下,演出時,我到後台來。”1942年2月15日,《面子問題》正式公演。這天正是大年七年級。清晨,老舍先穿着舊長袍馬褂挨家挨户去拜年,最後來到戲院後台,把長袍馬褂脱給項穿上,自己則換上項的棉衣,坐等項把“佟祕書”的戲演完再換回來。

《面子問題》連續演出了五天,老舍每天準時來到後台“借”馬褂給項堃。

我眼中的老舍作文 篇四

“賣大碗茶了,兩分一碗”悠長的叫賣聲迴盪在青石板的大街小巷內,久久不散。

時至今日,老舍茶館門前的匾額仍紅得發亮,那兩分一碗的茶錢依舊沒有漲,只是街前的車水馬龍換了又換,茶館仍舊佇立在這裏,凝望着一個個被歷史長河淹沒的人們。

走進這古色古香的茶館,就像找開了老北京記憶的閘門。三樓是喝茶看戲的地方,中間是擺着幾排桌椅,紅木漆的,每個椅子都擺上了柔軟的坐墊;桌子正中放着青花瓷制的茶杯,茶杯映着老北京人喝茶的講究:有蓋有託,喝的時候先用蓋在茶麪上輕輕刮幾天,方可託着茶托飲茶。不多時,幾名服務員斟滿了大家的茶杯,又端上幾盤造型精緻的北京小吃。

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被舞台上的燈火輝煌給打斷了。如果説以前這舞台上專門演戲,那現在這裏表演的節目就相當“中西合璧”了。節目的跨度很大,可以從含燈大鼓、相聲一直演到手影和小丑表演,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長嘴壺茶藝。

表演者身着漢服,手握一個長嘴壺,擺出許多狀如飛龍的動作倒茶,好不花哨,或許是因為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不少同學都認為其很無趣,但當一名同學斗膽要上去一試時,我們都吃驚了,明明挺簡單的倒茶,這位同學卻根本把握不好方向,將茶水灑了一地。我突然佩服起表演者來,他一定練習了很長時間,才將茶藝的動作做到極致。

走進老舍茶館,走進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我真正體會到了生活與文化融合的氣息,感悟人生的樂趣。

標籤: 老舍 多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y3lw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