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社會調查報告大綱起頭

社會調查報告大綱起頭

社會調查報告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10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社會調查報告大綱起頭

第1篇:社會調查報告

猜你正在找社會調查報告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導言

“清明”一詞作為節氣名始於漢代。《淮南子天文訓》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但此時的“清明”只是一個人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物候劃分標誌。《四民月令》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尚未藴含與祭祖有關的民俗學意義。祭祖活動仍在二十四節氣中不固定進行。唐初,出現了在清明前一兩日的寒食節上墳拜掃、緬懷祖先的活動。《通典》卷五十二《禮十二上陵》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寒食節在承載祭祖職能的同時,卻要求禁火,而上墳時燒紙錢之俗在唐代已入朝廷祖典。可以重生新火的清明日逐漸代替寒食節成為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上墳要去郊外,與“三月三日天氣新”的上巳節職能重合,清明日也逐漸取代了上巳節。 清明日成為以祭祀祖先為主要內容,兼帶踏青遊春,包含豐富禮俗儀式的傳統節日。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中國自殷周時起便有祖先崇拜的傳統,具體形式表現為對祖先亡靈敬奉的祭祖活動。祭祖心理的產生大致出於以下幾個目的:一是避禍,唯恐不小心得罪了祖先亡靈而受到懲罰;二是祈福,乞求祖先在天之靈保佑自己;三是悼念先人,表達緬懷祖先的情懷;四是追念祖先的功德,激勵後人。 祭祖心理早期源於原始人對死亡與自然規律的不解與恐懼,偏重於前兩個目的,直至西周時出於確立王朝正統性與鞏固宗法制血緣政治組織模式的需要,開始重視祭祖心理的後兩種目的,對祖先進行“追孝”、“享孝”,並最終發展成涵蓋社會倫理各方面的孝觀念。祭祖的前兩個目的反而與宗教結合,成為民間宗教信仰。祭祖行為已成為以穩定農耕經濟為生產方式,以血緣宗族為社會組織形式的中國社會的顯著特徵,成為中國文化千年承續的紐帶。在祭祖祖先中所獲得的孝敬意識、光宗耀祖意識更成為內睦家庭,外興邦國的源泉。祭祖活動除了辭舊迎新時的家祭外,主要以清明祭祖為主。

關中作為周公制禮作樂之地,有着豐富的民間禮俗文化。清明祭祖習俗在關中也有着悠久傳統。據民國年間《續修陝西通志稿》記載,有“三月清明節,前二日為寒食,人民祭墓燒紙及錢馬,謂之上墳”,“清明折柳枝插門取‘清明’意”,“清明前二日攜冷麪祭墳”,“為鞦韆之戲,士女遊於郊原,日跴青,即踏青也”等豐富的禮俗活動。 XX縣作為周文王豐京故地,XX縣始置於秦孝公時,均是禮樂文明,農耕文化發達之地;靠近西安城,又使其成為發展較快,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縣域,不失為傳統社會轉型期的範例。XX縣與XX縣的禮俗活動狀況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傳統禮俗的文化內涵及其在當地社會的變化情況。

為了全面瞭解關中農村各類人羣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動及藴涵於其中的思想意識,通過對現代關中農村喪葬禮俗(喪、葬、祭)中的孝道狀況及思想根源進行分析評估,為關中農村現有風俗提供合理化建議。本項目組以關中地區的XX縣與XX縣為例,就清明祭祖問題進行社會問卷調查。本調查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以年齡段作為劃分依據進行抽樣。調查資料收集方法採用自填問卷法。本調查在兩縣合計發放問卷210份,收回問卷200份,問卷有效率為95。2%。

二、問卷分析

(一)調查對象的個人信息

受訪者居住於城鎮者(城市、城郊、鄉鎮)與居住在農村者大致持平(108∶92)。性別比基本均衡(113∶87)。在年齡分佈中,20— 40歲人口比例最高(32。5%),其次為20歲以下人口(28%),60歲以上人口僅佔16。5%。由於歷史原因,現在40歲以下的人羣普遍經歷過傳統文化的斷層階段,復甦後的傳統民俗往往陷入有“文”無“獻”的形式化境地,他們對清明祭祖活動的認知是不拘於傳統的,這對清明祭祖活動價值取向無疑是雙刃劍。“先認識,後實踐”,在從事清明祭祖活動時較前人的因循守舊更多了個體意識的參與,他們對清明祭祖活動的思考與實踐決定着傳統文化今日的發展方向。

受訪者的家庭內部關係既是其家庭倫理關係的反映,也會對其祭祖目的產生影響,故筆者以多項多選方式考察了受訪者的家庭結構。受訪者多處於中青年年齡段,負有贍養老人與撫育後代的雙重責任。在已婚的受訪者七成以上選擇不與父母或長輩同住,家庭結構以只有夫妻二人或兼有子女的子系核心家庭為主。

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認知主要來源於周邊環境(如家人的思想意識,當地經濟方式、信仰狀況),但受訪者的文化程度與職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自身對外界事物的理性認識能力與認同度。就兩縣受訪者文化程度而言,以國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為主(國中文化38%,國小及以下文化20%),高中文化程度(22%)及大學文化程度(20%)及以上者較少,農民(39。5%)、與自由職業者(11%)的比例超過五成,在客觀上也使其接觸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機會減少,對清明祭祖現象的認識不會完全與社會主流文化契合,在傳統與反傳統間具有多元性的個體意識。

鑑於家庭經濟狀況會對受訪者清明祭祖規模的支持能力產生影響,本調查分別考察兩縣受訪者的家庭年收入。兩縣受訪者家庭年收入均多集中於5000元以下區間(38%)及5000—10000元區間(6%),除生活基本支出外難以有過多財力用於禮俗消費。

(二)受訪者清明祭祖的大致狀況

54%的受訪者都選擇清明節“一定會”祭祖,幾乎沒有人選擇“從來不會”(1。5%),這反映了清明節祭祖民俗的廣泛性與持久性。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受訪者選擇“大部分時候會”(26%)及“偶爾會”(18。5%),生活節奏的加快與人口流動性的增加使人們因生計忙碌難以返回故里,清明節祭祖隨之無法按時,有可能會造成人們精神信仰的缺失與孝道觀念的淡漠。

一般認為祭祖方式主要為墓祭,我們的調查也證明了這一觀點。70。5%的受訪者都選擇墓祭方式,墳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處,“祭在如神在”,視故去者為親密家庭分子的觀念仍佔主導,不同於完全地將死者神靈化、虛無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國人傳統的重實際、重倫理的觀念。此外有15。5%的受訪者選擇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訪者選擇“在風景優美處祭奠”(8%)及“在網上祭奠”(6%),這種既與近些年盛行的環保風尚有關,也是儒家傳統“心喪”文化的延續。

在受訪者除清明節外去公墓陵園祭奠親人的次數方面,65。5%的受訪者選擇“兩次及以上”(據筆者走訪當地喪葬行業從業者及普通羣眾的調查,其他的祭祖時間應為冬至日或農曆十月七年級。在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給亡人“送衣服”(焚燒紙紮的衣服)也屬於祭祖活動。部分地區新亡者頭三年還要在春分祭祖,俗稱“新分”)。而選擇“一次”的比例也有23。5%。清明與冬至(十月七年級)分為春秋,既同《孝經喪親章》雲:“春秋祭祖,以時恩之”,有周禮遺風,更有在季節變換時對長輩關切之意,莊嚴中有深厚而樸素的人性之美。

清明節祭祖情況在兩地較為普遍,55%的受訪者就“在您的居住地開展清明祭禮的狀況”問題選擇“非常多”,選擇“沒有”項的人數為6%。綜上所述,清明節以墓祭的方式祭祖仍是關中地區一個傳統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關中人的家庭倫理與精神生活中仍佔有重要地位,清明文化在關中地區擁有廣泛深刻的羣眾基礎。

(三)受訪者具體的祭祖具體儀式

根據筆者20xx年4月在XX縣農村對清明祭祖情況的實地調查及對XX縣、藍田兩地喪葬行業者的走訪,當地清明祭祖活動以家人與親戚參與為主,具體儀式比較簡單。由此本調查就以“祭祖時您會舉行哪些活動”、“您選擇的祭品”及“您拜祭掃墓的總花費”三個選擇題與“您的家鄉清明祭祖時特別的風俗及其含義”一個開放性問題調查具體的清明祭祖儀式。

與一般意義的祭祖活動一致,“焚燒紙錢”是關中清明祭祖活動的主要內容(157人)。“燒紙錢”這一民俗據李祥林先生考證,有盼望生命復活祈求靈魂轉生之意。 當然也有對亡者“噓寒問暖”之意,反映了關中人祖先崇拜的生活化特徵。與此相似,“向先人敬獻供品”(121人)與“進行拔草添新土等墳墓修繕工作” (57人)也佔有較高比例,充分體現關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觀念,一定意義上對參與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於這種行為是否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與鋪張浪費,就本調查反映的情況基本是不存在的。50元以內的拜祭掃墓總花費是最為普遍的(70%),100元以上的花費在當地比例較低(10。5%),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關中農耕文化的現實主義精神,即將無實際意義的精神活動僅停留在信仰層面,絕不擾亂正常生產生活,亦與當地孝敬父母、厚養薄葬的良好民風有關。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紙錢或紙紮仍是最為主要的祭品(165人),但是鮮花已成為位列第二的祭品(79人),超過傳統的祭祀食品(60人)。據受訪者的回憶,當地過去有多種祭祀食品,如炸果、油角等面制炸物,式樣很豐富,而鮮花則是“學你們城裏人開花店才有的”。一方面是兩縣均距中心城市較近,更易接受外來西化風俗;另一方面傳統祭祀食品以家庭製作的點心為主,現在會這類手藝的人也不多了。傳統民俗的流失是從相關民間工藝的消亡開始的,清明祭祖禮俗的保護工作也要注意其中相關的民俗工藝的保護。

開放性問題“您的家鄉清明祭祖的特別風俗及含義”回答率不甚理想,兩縣回答率均不過20%,但其中也有不少亮點。如XX縣一位老人用數百字回憶了計劃和老戰友一同參謁烈士墓卻因突發疾病未果的經歷,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家國一體觀念與清明祭祖在社會主義價值觀下的新內涵。還有受訪者提到關中特色的蒸花饃(各種人物造型)習俗,反映了將先祖偶像化的觀念。祖先崇拜中的祈福心理在當地也有所體現,當地有清明節當日全家吃煮雞蛋以祈求先輩保佑家人和睦平安之俗。雞蛋意味着“圓滿”與新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祈願家族興旺的思想。至於XX縣也有出嫁女歸寧祭拜父母,全家吃家做食品“油角”之俗,還有打鞦韆這種清明古風。兩縣均有在燒過紙後在墳頭上壓紙三張之俗,以示此家有後人祭掃祖墓,不為“孤魂野鬼”,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觀念的反映。

(四)受訪者清明祭祖活動的社會關係

祭祖活動自古以來便是宗族內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必然也反映了參與者方方面面的社會關係。本調查主要從祭祖對象與參與祭祖者兩方面進行考察。

祭祖對象以父系直系親屬為主。除祭祀父母者超過五成外,祭祀祖父母者也超過三成。藍田《呂氏鄉約》中對“祭旁親”有“情雖近愛,事則無義” 的評價,認為“近世祭多及旁親”,“祭非其鬼”,不符合宗親關係。這一觀念至今在關中地區的清明祭祖行為中仍影響深刻。筆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了特殊的現象:祭祀公婆者(30人)與祭祀先祖者(31人)均不足兩成。前者源於關中部分地區特有的風俗:清明當日,出嫁的女子要回孃家祭拜孃家故去的親人。這也賦予了清明節另一種層面的“團圓”意義。“祭祀先祖”較少是有特殊原因的:據筆者20xx年4月在XX縣農村的走訪調查,一則因為關中當地少有大宗族,少有族塋存在,一般人家先祖的墳塋往往分散多處;二則新中國成立後大躍進時期及90年代初,關中農村曾興起過兩次“平墳運動”,很多人家先祖的墳墓已“不封不樹”,難以找尋。不過對先祖的不祭拜只是限於清明等墓祭活動,當地人為家中新故者舉行的“家祭禮”前,家族中全體男子還會集體祭拜曾祖的“墳塋”,即在曾祖墳塋大概所存在過的麥地裏鞠躬(當地稱“迎神禮”)。清明時祭祀先祖活動的減少並不代表關中人家族意識的淡漠,“先人”認識關中人內心深處可以家族中的重大事物的“決策者”。

在與受訪者同行人員的身份及同行目的的調查中,“兄弟姐妹”的比例最高(105人),一般情況下,兄弟姐妹各家只有在過年或婚喪嫁娶時才能到齊見面,清明祭祖禮俗具有聯絡親戚,增進親情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傳統血緣宗族聯繫在現代基層社會的穩定性。至於同行者為配偶(86人)與子女(74人)比例也較高,為父母及長輩比例則不高(54人),這表明祭祖活動已更重視個體價值與情感需求,是新時期家庭倫理人性化的表現。

選擇同行者的目的是多樣化的,“凝聚親情”(72人)、“增進家族凝聚力與認同感”(73人)與“教育子女”(68人)、“陪伴孝順長輩” (59人)各有側重,清明祭祖活動也是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的關中地區家族內部主要的交流媒介之一,家人們在一起祭祖時可以在祭祀同一個祖先的親情中共同協商解決家族中的重要事務,完成家族內部倫理道德的規範與延續。

(五)受訪者清明祭祖時的心理狀態

清明祭祖時受訪者的心理狀態反映其對清明祭祖文化的認知度與認同度,是體現其祖先崇拜思想與孝觀念的標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生存地域的文化倫理道德的規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心理狀態本身是很難概括並量化的,本調查選取了《殯葬心理學》 一書中列舉的祭祀心理進行問卷分析。

首先是受訪者對祭祖活動意義的認識。七成多的受訪者都認為在於“對先輩的追思和懷念”,來源於人的天然情感訴求。還有五成多受訪者選擇“祈求先輩保佑”,選擇“遵守公共道德習慣”、“聯絡親族”、“自身情感宣泄”三種答案的受訪者均不到兩成。祖先崇拜觀念的深入人心,祖先在一定意義上也成為現實生活的“參與者”。祖先崇拜本身是非理性的,但被祭祀的祖先作為現實生活中家庭長輩的延伸,對祖先的神聖情感客觀上卻能促進祭祀者對家中長輩的孝敬。祖先崇拜的益處也可以被髮展為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段。

其次是考察受訪者參與祭祖活動時的心情。選擇“悲哀傷痛”與“追思懷念”情緒的受訪者都超過半數。其他選項如“温馨欣慰”、“精神放鬆”、 “懺悔愧疚”及“沒有特殊心情”選擇者均未超過一成。清明時節,在面對故去的親人與新生的萬物時,本是一個反思自我行為、價值觀的契機,但是絕大多數祭祖活動對人們來講還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性的,個人基本為不自覺角色。真正發掘自身情感,以祭祖為契機進行生命意義的思考還較少。

為了避免問題選項對受訪者的心理誘導作用,本調查在正面分析的同時也採用假設性反證方法,考察受訪者不祭祖的理由與心情。不去祭祖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事務性的,如“工作太忙”(57人)和“有其他假日活動”(25人)。只有一日的清明法定假期畢竟難以擔負起祭祀、娛樂、工作等眾多職能。另一種是情感性的,如“與祖輩感情疏遠”(22人)與“懷念先人在於內心,具體形式不重要”(36人)。其選擇者雖不多,但其中九成以上者都是40歲以下的受訪者。現代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長者在後代撫育中的教化職責淡出,是年輕人在心理上產生隔膜,不參加清明祭祖活動的內因,清明文化的傳承實有隱憂。

面對不去祭祖時的心情,較多人感到“內疚不安”(73人),感到“失落彷徨”(29人)與“悲傷思念”(36人)者並不太多。內疚相對於其他情緒而言是具有對象性的“負罪感”,這種情緒會使某一種責任施加在行為者身上,在清明祭祖中具體表現為個體對家庭精神方面的責任,進而昇華為遵守道德,努力工作的“光宗耀祖”。清明祭祖儀式的深入人心可以被有效引導為於家於國的使命感。就受訪者清明祭祖的心理狀態總體情況而言,反映了社會模式轉型期人們在親緣宗族關係上價值觀在傳統中重新定位面臨的矛盾,這是一個契機,以此積極引導吸收傳統文化的“孝”思想並賦予個人獨立精神與能動作用,以家庭為和諧的基礎去激勵個人為國為民作貢獻。

(六)受訪者清明祭祖時的其他活動

此方面本調查僅設置了一個問題:“清明祭祖期間您是否會選擇踏青及其他户外活動,請説明原因”。高達60。5%的受訪者選擇不會參加其他活動,這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認為“祭祖是嚴肅的事情,況且心情沉重”;其他人則是由於“有其他事情要做”。選擇清明踏青者剛及兩成。筆者在導論中已提到,清明節具有寒食、上巳節的職能,踏青遊春在一定意義上代表着祖先崇拜中祈求新生的含義,即是對祖先靈魂復生的希望,也是代表宗族代代承續、興旺之意,是中國傳統“物我皆化”、“天人合一”生命意識的體現。然而由於清明節祭祖職能的長期凸顯,這一職能已在人們頭腦中逐漸淡化。清明節與自然相關的眾多習俗體現了中國人豁達的生命觀與宗族意識,以宗族延續發達使先人不朽,是積極進取的。如果只流於單純地祖先崇拜,將會導致宗教信仰性的盲目祭祀活動,甚至是物質攀比與迷信色彩增強。清明節職能的單一化現象值得注意。

三、結論

(一)清明節與當今社會

清明祭祖活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禮俗活動之一,雖歷經千年演變,加之20世紀幾次社會思想領域變革的衝擊,但仍基本地保持了歷史風貌與文化內涵,而且這種意識行為已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普通百姓的日常道德準則,在人們已不知具體風俗含義的情況下仍篤行不移,在較為開放,處於工業化,城市化轉型的部分原有農村區域,傳統禮俗的具體形式因西方文化衝擊及生活節奏加快,正在發生改變,在刪繁就簡的同時又增加一些新禮俗。但人們頭腦中的“祖先崇拜”等觀念是根深蒂固,傳統社會中的長老權威還在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與活動,核心家庭又帶來的個體意識的增強。與此同時,又因為沒有相應社會評價體系與行為規範的建立,人們在清明祭祖活動上產生困惑。在農村經濟方式轉型時期,政府也應在順應傳統禮俗中的有益之處時加強重構新型社會禮俗與道德體系的工作,注重禮俗中的歷史遺存與教育作用,以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的精髓運用於構建和諧社會,防止道德真空所帶來的社會思想混亂。

(二)清明節與“孝”文化

關中地區清明祭祖活動在祈福、遊春等職能的同時體現了中華民族,尤其是周禮發祥地——關中地區悠久深厚的孝文化觀念,其不僅對參與者本身有反省沉思的作用,對於其他人員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這種孝文化並不意味着厚葬薄養,而是在通過一定禮俗過程中的自省行為來促進生者篤行對長輩的日常奉養不斷完善,進而將盡孝道與為人處世相聯,不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昇華為對家對國的使命與責任感,以孝勸忠。祭祖形式的生活化與精神方面注重,也反映了注重長輩生活細節關照與精神關懷,為孝文化提供了借鑑。近年來西方崇尚個性的思潮的影響也增加了轉型期農村地域祭祖活動中親情的表達與對個體的尊重。總之,清明祭祖成為宣揚孝道的重要方式,我們應當在辯證對待其中虛偽迷信成分的同時,強調其敬老、感恩意義,及對老年人的心理撫慰作用,這也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一劑精神良藥。

(三)清明節與鄉里社會

清明祭祖活動作為傳統中國的宗族性活動,雖然今日因宗族逐漸解體,血緣家族意識淡化而減弱了其社會性,但其仍是人際關係狹窄的農村區域重要的家庭活動,具體地負有聯絡親族、處理家庭內部糾紛的功能。中國傳統的鄉里社會是長老權威的社會,長者的教化權利是維持社會運轉的準則。 在祭祖時“面對”長輩,參與者心中的敬意使其對子女的教育,增強家庭凝聚力與認同感等目標都能完成,並使其具有嚴肅性與神聖性。個人在清明祭祖活動中也可以確立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責任,更可以激勵家庭成員繼承先人生前良好的道德品行與美德,建立良好的家門家風,可以説清明祭祖是家庭倫理結構的集中體現與完善機會。馬伊裏博士認為,清明祭祖還有“三同”(同親、同事、同鄰)方面的關係穿插其中 ,尤其在社會變化中,這種宗族關係以小家庭出現,並以利益聯繫親友,進行禮俗互動表現得更充分。清明祭祖活動中,鄉里社會人際交往形態得到充分展現,也應成為和睦家庭,穩定社會秩序,提高個體道德水平的契機。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清明祭祖作為關中地區一項有特色的民間禮俗活動,用形形色色的儀式表達着人們的情感,在穩定與漸變中延續着,在每位參與者不同的價值觀念與生存背景下,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其中有對現世的思考,更是對未來的希望,成為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地域,一個民族的價值觀的集中寫照。

第2篇:社會調查報告

這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前言: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為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知識儲備和道德修養的特殊羣體。大學生的社會公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高低,將直接關係到21世紀我國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社會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有較高的期望。大學生遵循社會公德對自身發展,對社會進步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體情況 :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結合問卷及調查結果,我們作如下分析: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

五、大學生社會公德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並結合與部分學生的座談,基本可以看出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道德觀多元化與複雜化

社會公德的這五個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來並不困難,對於常年受正規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應該是道德的底限。雖然多數大學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實到每一項,有很多同學達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這五個方面的學生的數量會更少一些,也就是説,社會主義道德觀雖然依然佔據一定的優勢,但已非一統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觀、價值觀已經對社會主義道德觀形成了一定的衝擊。

道德觀的多元化與複雜化有其家庭背景、學校背景與社會背景。

1.首先是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

2.是高校教師本身的道德觀具有多元化特點。

3.社會正處於轉型期,非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在社會上大量存在。

第3篇:社會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為了全面瞭解學生吸煙的狀況,掌握其影響因素,研究分析吸煙的原因,提高學生的危害意識,消除惡習,使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於是我們對某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

吸煙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社會問題,根據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裏查德·皮託的前瞻性調查顯示,到xxxx年中國現有20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有5000萬人將死於吸煙所致的疾病。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的吸煙率有上升趨勢。所以,青少年吸煙問題已成為社會以及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由於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強,一旦染上吸煙的惡習,再想戒是相當困難的。因此,為了全面瞭解學生吸煙的狀況,掌握其影響因素,研究分析吸煙的原因,提高學生的危害意識,消除惡習,使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於是我們對某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我們選擇了某校七、八、九三個年級的30名學生,共發放問卷30份,實際回收問卷30份。

2、調查方法

採取整羣抽樣調查的方法,在調查前講清意義,在調查者的指導下,學生在教室內獨立完成,當場交卷並一律不記姓名,以解除學生顧慮,確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實性。

3、調查處理

我們將調查問卷,用百分率進行統計。

三、調查項目及內容

問卷共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你是何時開始吸的煙?

2、你開始嘗試吸煙時,是一種什麼心態?

3、你吸了多長時間的煙,現在是否還在吸煙?

4、你通常在什麼地方吸煙?

5、你總共吸了幾次煙?

6、你是經常吸煙還是偶爾吸一次?

7、你在何處買的煙?當你去習煙時,老闆會警告你未成年人不準吸煙或説一些阻止你的話嗎?

8、你是受何種影響開始嘗試吸煙的?父母影響、好奇心、同學引誘還是別的原因?

9、你吸的煙來自何處?自己買的,同學給的,拿的父母的?

10、你知道吸煙的危害嗎?如果知道為何還吸?

11、當你看到你周圍的同學吸煙是何態度?你制止過嗎?

12、你通常吸什麼品牌的煙?多少錢一根?

四、調查結果

1、學生吸煙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總數30人中,吸過煙的26人,佔86.7%;僅有4人未吸過,佔13.3%。

從國小開始吸煙的學生10人,佔吸煙總數的40%;從七年級開始吸煙的8人,佔30%;從本學期開始吸煙的8人佔30%。這表明學生多數是從國中開始吸煙的,並且呈上升趨勢。

2、當問你開始嘗試吸煙時,是一種什麼心態,80%的學生認為好奇、刺激、好玩;10%的學生認為象大人一樣,個別學生認為很酷;5%的學生感到害怕、緊張;5%的學生是虛榮心作怪,認為很有面子。

3、當問你通常在什麼地方吸煙,60%的學生是在沒人的地方;20%的學生躲在廁所裏;10%的學生在伙房裏;10%的學生在宿舍裏。這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吸煙是不光彩的行為。

4、當問你是經常吸煙還是偶爾一次,只有10%的學生經常吸,90%的學生是偶爾一次。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吸煙沒有上癮。

5、當問你何處買的煙,當你去買煙時,老闆會警告你未成年人不準吸煙或説一些阻止你的話嗎,80%的學生是在校外買的,10%的學生是在校內小賣部買的,10%的學生是在宿舍買其它同學的;買煙時,無人警告未成年人不準吸煙。《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誌,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這表明老闆不懂法律或是社會責任感不強。

6、當問學生吸煙的原因,學生開始吸煙出於好奇心的佔80%,受同學引誘的佔20%,這表明學生吸煙多是受好奇心的驅使,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7、當問煙的來源,60%吸煙的學生是同學給的,30%的學生是自己買的,10%的學生是偷拿父母的。

8、當問你吸煙的危害性,100%的學生知道吸煙有害人體健康。

9、當問你看到周圍的學生吸煙,持何態度時,80%的學生無動於衷,只有20%的學生出面制止。

10、學生抽的煙80%的是5元一盒的紅旗渠,15%的是3元左右的黃金葉、黃山鬆等,5%的為10元一盒的帝豪煙。

五、青少年吸煙的原因分析

1、強大的好奇心理

調查中我們知道,因為想嘗試而吸煙的佔80%。青少年學生具強烈的好奇心,對新事物和行為都有很大誘惑力。(調查報告)對吸煙的行為也是如此,他們有想試試看的心情,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煙,火光一閃閃的吐出白煙的姿態,覺得好不自在,以為吸煙可能有着無窮的樂趣。所以想親自品嚐一下這吞雲吐霧的滋味。

2、交往心理

在社會風氣影響下,為了聯絡感情,相互敬煙成為習慣,學生認為煙可使人產生親近感。

3、對偶像的模仿心理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因時髦而吸煙的佔20%。不少青少年學生有對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對家長、老師、名人、名星等,對他們的言行舉止都進行模仿,尤其是對偶像吸煙時的姿勢等,認為這樣可以與偶像的距離近了,而且使自己也趨於“成熟”的感覺。於是學生學到了吸煙。

4、虛榮心的驅使。青少年學生虛榮心強,當看到別的同學吸煙,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學一樣吸煙。

六、防止對策

干預青少年學生的吸煙,應由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1、學校要擔當起青少年控煙的重任

(1)學校要制定出控煙的政策。學校是青少年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政策對於青少年吸煙行為的形成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嚴禁吸煙的規章制度,將控煙制度落到實處。

(2)學校要真正落實好健康教育課。學校控煙教育主要通過建設教育課進行,加強學科滲透,要探討一種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將健康教育知識納入到學校正常課中。

(3)要通過主題活動或班級、學校的板報、牆報等活動,進行廣泛持久地做好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座談計論,收看煙草對生態環境、青春期發育影響的電影、錄像、圖片等,使學生切實認識到吸煙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行為,以便他們自覺抵制吸煙。

(4)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調查,我們看到許多青少年的吸煙,不僅是他們的行為問題,而且反映出的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模仿心理、各種心理壓力、交往心理的需要、好奇心理等。我們必須全面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明確人生目標和責任,增強對吸煙行為理智判斷和自控力,達到自覺、理性地抵制吸煙。

(5)教師要起表率作用。學校要制定不容許教師在校內吸煙、在學生面前吸煙等規定,或將教師不吸煙、做學生表率納入《師德公約》進行規範,與評選文明班級、教師獎勵掛鈎,並規定辦公室不擺放煙灰缸、不向來訪者敬煙等。這些措施對青少年學生的控煙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6)對那些不吸煙者應及時地給予表揚,對那部分雖未完全戒煙、而已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學生,向他們道一聲真誠而熱情的鼓勵詞,這樣比吃任何靈丹妙藥都更為有效。學生需要的不是批評和處罰,而是關懷、温暖和友情。鼓勵的形式也不僅停留在口頭上書面上,而要重在實際體現上。

2、要充分調動家庭、社會的力量。

(1)家長要控制給學生每月的零花錢。現在大部分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給予學生的零用錢也較多。女學生喜愛吃零食,喜愛小動物,而吸煙男學生每月零用錢的相當一部分則用於煙的消費上。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吸煙直接來源於吸煙的家長,家長吸煙,影響其孩子,而且家裏的香煙隨時可以拿到。據此,作為吸煙的家長,應積極的戒掉吸煙的習慣,同時在給子女零用錢時要有計劃,另一方面要配合學校加強對學生教育,引導進行正確的消費和健康的活動。

(2)要加大控煙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據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很容易買到香煙。這表明我國的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較大。雖然國家有關法規中已明令禁止一切形式的煙草促銷活動,禁止商業部門將煙草出售給未成年人,禁止一切向青少年教煙、遞煙、勸煙的行為,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但是執法力度明顯不夠。吸煙率最低國家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已證實,對吸煙的未成年人處以一定程度的罰款,並要求他們參加健康諮詢講座是控制青少年學生吸煙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4篇:社會調查報告

關於社會調查報告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關於環境保護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麪??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閲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小吃街路旁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國小學校門口的一家小快餐店裏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閲資料,但關於“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6、為了擺脱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閲資料,查閲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温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麼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於“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衞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

第5篇:社會調查報告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社會調查報告的寫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農村——中國的主體,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發展,改善農村的經濟結構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為此,今年暑假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農村的發展情況。我做了以下社會實踐調查:

地點:南陽鎮

時間:20xx-7-01到20xx-7-24

調查程序:總體觀察——實地考察——調查問卷——整理總結

主要內容:關於環境、人文、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實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開放前,南陽地處山溝,沒有絕對的地理優勢,人們的生活十分貧窮,基本只能滿足三餐而沒有剩餘的費用。人們的衣着也十分單調,並且款式單一,基本談不上好看。

由於生活貧困,只能解決温飽問題,生產水平較低,當時只求飽,根本顧不上營養。有時甚至要吃樹根。

居住條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對較緊張。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係數低,不美觀。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縣城看病,極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基本過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質條件滿足的同時精神文化也不斷上攀。

現今人們告別了單調時代,穿上了豐富多彩的衣服,趕上了時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們注重的是營養,各餐均衡搭配,基本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更有雙湖二級公路的建設,打通了與外界交流的動脈,迅速帶動南陽經濟的發展。不少企業都選擇在南陽投資建設,工廠多了,人們不再失業,做到有勞有得。

如今,在南陽的建築面積不斷擴大,一片新氣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磚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觀又安全。

在物質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每年春節都會舉行一系列當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還開了書店,在業餘時間人們都會去看看書。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開通,使人們獲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時也滿足了精神需求,無論是在學習、娛樂、做生意都改不少,過上了快節奏的生活。當地人基本都裝上了電腦,跨上了信息時代。

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環境質量下降。產生的垃圾處理不當、污水未經處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帶頭先行,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繼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第6篇:社會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調查背景:

在我國飛速發展的今天,由於人們的無節制性開採,污染氣體肆意排放,導致我們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天天被霧霾所籠罩,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環境的污染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所以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

實踐時間:20xx年x月

實踐地點:中國

實踐內容:調查中國霧霾天氣日益嚴重的原因、現狀、危害及政府的解決措施。

實踐方式:關注新聞媒體、走訪有關部門、向有經驗的前輩詢問.瞭解、自己觀察登記

一 、什麼是”霧霾”

霧: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霾: 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霧霾: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併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Pm2.5: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二、霧霾的成因

(一)自然環境的原因。

一方面,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偏弱,風速小,風力弱,大氣層比較穩定,大部地區穩定類天氣出現頻率明顯偏多,尤其是華北地區高達64.5%,出現為近10年最高,頻繁出現的穩定天氣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積聚,從而導致霧霾天氣多發;另一方面,因我國冬季氣溶膠背景濃度高,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在冷空氣較弱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形勢下,近地面低空為靜風或微風,受大範圍靜穩天氣的原因,沙塵的疊加,偏南氣流,濕度大,水汽使幹細的粒子迅速膨脹,也催生了霧霾形成。

(二)環境污染的原因。

PM2.5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兇,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2.5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卡車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進一步催化霧霾天氣的形成,加劇霧霾發展。霧霾形成的另一個原兇,是冬季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及有機物、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這些懸浮污染物在靜穩空氣中產生化學反應,轉變成大的粒子,也促進了霧霾天氣的形成。

(三)地理環境的原因。

現在城市裏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促使靜風現象增多,導致在垂直方向上出現高空的氣温比低空氣温更高的逆温現象,逆温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動性均非常小,大氣擴散條件非常差,受近地面靜穩天氣控制,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中形成空氣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受其控制,城市無論規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產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斷積累,最終集聚在一定空間範圍內,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與此同時,由於霧霾天氣的濕度較高,水汽較大,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污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容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四)追求經濟發展的原因。

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導下,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長期把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追求GDP本身沒有錯,錯在盲目上。西方國家用了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我們非要幾十年就完成,殊不知我們同時也是在用幾十年的時間製造了幾百年的污染。另外對於引進外資各國都有規定,而像我國這樣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沒有第二家,其結果是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給全世界的知名企業打工,然後把利潤送給人家,把污染留給自己,既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又污染了生存的環境。同時,為擴大內需,沒有考慮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道路承載的能力,大力發展汽車產業,鼓勵國人購臵,忽略這麼多汽車尾氣對大氣污染的後果,據專家介紹汽車尾氣排放已佔到PM2.5的20%—25%。國人為圖方便,企業為了賺錢,國家為了GDP,當然污染的後果不僅催生了霧霾的產生,還導致了環境的惡化。

三、 霧霾的危害

1. 霧霾天氣極易使哮喘復發。包括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和變異性咳嗽悶氣、呼吸不暢等哮喘症狀。人們每次呼吸,往肺部深處吸入大約50萬個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氣中,吸入的微粒比這多100倍。

2. 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殺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病情,甚至心臟病發作,引起生命危險。專家指出,之所以説霧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天”,是因為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同時,霧中的一些病原體會導致頭痛,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

第7篇:社會調查報告

本站編輯推薦:社會調查報告的寫法,請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也可以通過搜索找到更多相關內容。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就業的`激烈競爭,近年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出現了很多新動向,在社會實踐的目的、組織、時間、內容等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很多學生針對社會實踐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偏好不同,對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程度認識不同。面對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挑戰,加上我校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精神,讓學生正確面對社會現實,引導學生觀念;更深入有效地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如何激勵更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何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更好條件並提供優質服務等諸多問題需要認真思考與探索。我們將就我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為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一定參考。

一. 調查概況

為了瞭解本校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基本狀況,瞭解大學生對參加社會實踐的意見,態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適應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進行了本次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西南政法大學全體學生。此次調查對象,我們根據年級、性別、專業劃分出了三個維度進行具體的調查。10級的學生比例為34%,09級的學生比例為30%,08級學生的比例為20%,07級學生的比例為16%左右。男生佔43%左右,女生佔57%左右。法學專業學生佔48%左右,管理學專業佔11%左右,經濟學專業展13%左右,刑偵專業佔10%左右,新聞學專業佔6%左右,語言學專業佔6%左右,政治學專業佔8%左右。

二. 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採取的是系統抽樣方法,以全校學生所住宿舍號為樣本,抽取1518個宿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 此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以訪談為輔。此次調查問卷一共1518份,收回13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244份,有效回收率為82%左右;此次訪談隨機抽取了15個訪談對象。

三. 調查時間: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四. 調查內容

1.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基本情況,包括大學生對參加社會實踐的態度、意見和看法,參加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和內容,以及參加社會實踐的場所取向等。(此次問卷調查我們一共設計了15個問題 )

2. 訪談主要調查了一下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實踐工作、實踐困難、實踐目的、對實踐的態度、意見、看法。

五. 調查説明

1. 此次調查,我們發現在調查的實際狀況中,有一部分拒訪和不在宿舍的情況,還有一部分宿舍是輔導員辦公室,由此導致我們的樣本有小幅度減少。

2. 此次數據統計,我們採取了控制變量法(年級)進行統計,因此我們的調查結果也將以年級為標準進行説明。

3. 此次調查,我們是面向廣大會員徵召調查員和統計員,由於一部分調查員對問卷調查和統計並非十分了解,是本次調查的不足之處。

六. 調查結果

(一)問卷調查結果: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經歷來看,其中參加過社會實踐的同學佔四分之三左右,28%(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

從大學生認為參加社會實踐的必要性來看,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那是必修課;也有較大一部分人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是值得嘗試一下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是沒必要的或者是抱着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的。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目的來看,各大年級的學生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社會經驗,鍛鍊自己的能力,較大部分的同學是為了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突出表現在09級和08級。這説明大學生都很自然地把參加社會實踐和就業、社會接觸聯繫在一起了。同時,各年級大約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同學參加社會實踐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掙取零花錢。當然為就業做準備更是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之一,這方面突出表現在08級和07級。還有一大部分同學是為了增長見識、廣交朋友。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途徑來看,各年級有超過一半的人數會選擇學校的途徑,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對周圍環境不熟悉,因此對學校的依賴比較大。還有大部分同學會選擇自己找,只有較少的同學會選擇廣告和就業中介的途徑。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會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實踐內容,只有較少數的同學不會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內容。其中以兼職為主要形式的,10級、09級、08級、07級的學生比例依次為63%、67%、70%、71%;以主題調研作為主要形式的10級、09級、08級、07級的學生比例依次為24%、29%、33%、40%;以參觀交流為主要形式的10級、09級、08級、07級的學生比例依次為28%、33%、40%、36%;以 自主創業為主要形式的10級、09級、08級、07級的學生比例依次為21%、22%、25%、21%;還有一小部分會採用其他形式。

參加社會實踐) 居多數。選擇政府機關、學校、公益性組織作為自己的實習單位的大一、大二的同學相差不大,但是大三、大四的同學此時則偏向於選擇政府機關作為自己的實踐單位。這可能與大學生的專業聯繫比較大。

從大學生選擇實踐地點來看,絕大部分的同學會選擇在商業區附近和學校附近,有較大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居民區附近,還有一小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其他地點參加社會實踐。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選擇來看,選擇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的同學佔絕大多數,也有較大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課餘實踐和週末進行社會實踐,還有較少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節日進行社會實踐。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天數來看,參加不到一天的同學10級、09級、08級、07級的比例分佈依次為8%、7%、4%、21%;參加天數在1-15天的同學10級、09級、08級、07級比例分佈依次為33%、43%、37%、36%;參加天數在16-30天的同學10級、09級、08級、07級比例依次為14%、18%、26%、27%;參加社會實踐天數在30天以上的同學10級、09級、08級、07級比例依次為8%、11%、19%、26%,這則數據顯示個年級的同學參加社會實踐的天數集中在1-15天左右,而大三、大四的同學可能是因為課程比較少的緣故,參加社會實踐的天數明顯大於大一、大二的同學。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面臨的困難來看,聯繫合適的實踐單位是各大年級同學參加社會實踐面臨的最大困難,由此我們可以多在聯繫實踐單位方面對大學生加以幫助;同時各年級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同學認為在確定實踐項目方面比較困難,這種情況突出表現在08、07級;而認為在組織實踐團隊、資金投入、政策保障方面還需加大力度的同學10級佔21%左右,09級佔27%左右,08級佔35%左右,07級佔30%左右。

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來看,極大一部分同學認為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 間太短,無法真正進入角色;較大一部分同學認為相關的組織管理有待提高,活動不務實,形式主義較強,沒有什麼創新性。

當涉及到學校可以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問題時,絕大部分同學希望學校應該多為大學生創造一些實踐機會,聯繫實踐單位;也有一部分同學希望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講座)進行正確引導;還有一部分同學希望可以多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保障。

(二)訪談調查結果:

據此次訪談結果顯示:接受訪談對象都有過參加參加社會實踐的經驗,還有極個別學生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他們通常會選擇在寒暑假、週末、節假日參加一些兼職、支教、實習、三下鄉活動之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了解訪談對象參加社會實踐的目的,他們大部分是為了積累社會經驗,鍛鍊自己的能力,為參加工作做準備。也有少部分人是為了掙零花錢補貼家用。通過對受訪者參加社會實踐所遇困難的瞭解,

主要有兼職機會少、交通不便等客觀困難,也有受訪者個人毅力不夠、缺乏耐心等主觀因素。不過在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方面的政策,大部分受訪者都不瞭解或是不太瞭解。通過對受訪者參加社會實踐的看法的瞭解,我們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都很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並希望以此鍛鍊自己的能力。

七. 調查建議

1. 學校多為廣大同學聯繫合適的實踐單位,以疏通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渠道。

a. 學校可以與各大商場建立合作關係,為其提供兼職人員,商場為學生提供兼職機會,做一些節假日促銷、銷售類的工作。

b. 學校可以根據廣大學生的專業訴求,提供一些對口的實習單位。比如為法學專業的同學聯繫律師事務所,為管理專業的同學聯繫企事業單位等。

2. 學校能夠開設相關方面的課程,舉行相關方面的講座,進行正確的理論引導。

a. 學校可以開設關於大學生實踐方面的指導課程,讓同學打好理論基礎。

b. 學校可以邀請一些知名企業的領袖現身説法,分享走向成功的社會實戰經驗。

3. 學校能加大在組織和管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投入和支持。

a. 學校可以在財力上加大對大學生參加實踐的投入和支持,並制定成文的管理制度。

b. 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大學生實踐管理機構,對有意願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登記註冊管理。

c. 學校應該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供相關的證明。

4. 大學生也要加強自己參加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鍛鍊與培養。

a. 學生本身應該在夯實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實踐能力的鍛鍊。

b. 學生應該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以便找到對口的實習機會。

第8篇:社會調查報告

如果這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能幫到你,請支持本站,我們會更加努力!

伴隨着商品經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現在人們購物消費只要拿起鼠標輕輕一點足不就能完成網上購物,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而且價格比市面較便宜。

一個星期的實踐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度過,裏面包含着很多的艱辛,同時也身受着收穫。一個星期可以説是很短也可以説是很長,短的是時間跑的飛快,還沒讓人感覺出其中的味道出來;而慢的確是那種在實踐中困惑與艱辛的體驗,讓自己明白了自己的一些不夠與不足,當然那些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後來都成了一份份收穫與成功的喜悦。

一個星期的實踐讓我得以明白電子商務的本質,電子商務是指利用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人們不再是面對面的、看着實實在在的貨物、靠紙介質單據(包括現金)進行買賣交易。而是通過網絡,通過網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和方便安全的資金結算系統進行交易(買賣)。

還有就是了解到了電子商務交易的模式,例如B2B模式、B2C模式等。而且還進入了一些網站,如淘寶網、逛街網、卓越網等知名的網站。對他們的交易模式,盈利模式,網站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這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了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及流程。還對傳統商務與電子商務進行了對比。

這次工作總結實踐不論是從自身的體會上,還是對這學期的思想轉變上都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學校給的這次實踐,讓我學到了很多,更多的是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已經很久沒有在我骨子裏出現的危機感了,正是因為這份危機感,讓我感悟出以後學習生活應該走的方向,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每一份成功的後面都隱藏着艱辛的勞動與付出。

開始實踐的第一天,看着那份實踐題目,當時頭腦裏面只有一個想法,這麼多怎麼能完的成呀!心裏都涼了一半,感覺這個星期都不好過的了,結果確實是這樣,回顧這個星期的生活,那是一個字:累!每天像機器人一樣坐在凳子上機械的敲着冷冷的鍵盤。雖然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坎坷,有太多的荊棘阻擋着我向前的步伐,可你只需用一種武器就能把它們全部的擊斃,那就是執着。一個人的生活只要擁有一份執着,那他將擁有生活中的充實與成功。這個想法在我以前的生活中也驗證過,但通過這次實踐,我想這份充滿非凡意義的執着將會一直的陪伴在我理念中。

通過這次實踐,我認識到了要學好電子商務,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固然重要,但實踐操作才能使我們更快的掌握這些知識。

雖然這次實踐比較的辛苦,但是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這些東西給我帶來新的體驗和新的體會。我認為:在21世紀,電子商務作為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新興商務模式正在以爆發式的速度成長起來。主要由於

(1)它有着廣闊的環境,不受時間,空間且諸多購物的控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2)廣闊的市場,在網上這個世界已變的很小,一個商家可以面對全球的消費者,而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一商家購物。

(3)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價格,電子商務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從而大大降低商品的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4)符合時代的要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講究個性,注重購物的環境,網上購物,更能體現個性化的購物過程。

因此,我堅信,只要我用心去發掘,勇敢的嘗試,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和啟發,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積累更多的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我會慢慢成長、成熟,我相信不遠的未來定會有屬於我們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第9篇:社會調查報告

本文系列之一社會調查報告範文,你可能需要。

1. 引言:刻板印象一直廣泛存在於人類社會社會中,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則是關於男性該從事什麼職業;女性該從事什麼職業的固定看法。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往往對於男性和女性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男護士的“職業隔離”,比如女性職場的晉升天花板。本次研究通過孫豔梅(20xx)的成熟問卷成熟問卷《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問卷》調查研究大學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探究大學生對於男性和女性分別從事專業性工作和服務性工作的態度差異是否明顯;探究外顯職業刻板印象的性別差異是否顯著。

1.1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定義

刻板印象(Stereotype)這一概念, 早在 1922 年就由新聞工作者 W mann 在其著作“公眾輿論。”(1922)中首次提出(江曉琳,20xx)。劉修進(20xx)認為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是指“實際上是性別刻板印象的延伸,是指人們根據性別將職業進行分類而形成的關於某類人適合從事某些職業的固定印象。”。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在專業、職業方面的期望 、要求和一般看法。在現實社會中,傳統認為男性大多堅強、獨立、膽大 、冒險 、理性 ,適於從事家庭以外的 、具有競爭性和開拓性的工作 ,所從事的職業多為科學家 、大學教授、醫生、律師、建築師 、工程師等 ,而女性大多温柔、內向 、仔細 、體貼 、情感細膩、膽小, 適於從事家務以及服務性的工作 ,從事的職業多為幼兒教師 、祕書、護士及各種服務性工作(江曉琳,20xx)。綜合職業刻板印象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定義對於職業刻板印象定義為,“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定義為: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是對職業進行性別劃分、歸類的一種傾向,是以性別來劃分職業,認為某種職業只適合某一性別的一種認知傾向。”( 孫豔梅20xx)。

1.2大學生對於職業性別的態度

在職業刻板印象及影響因素研究中, 通過外顯刻板印象研究和內隱聯想測試對本科生的 120 名大學生進行了測試 ,結果表明 :大學生存在明顯的職業刻板印象, 對某些職業評價很高, 有些則很低 。大學生就業觀存在某些偏差(胡志海 ,樑寧建、徐維東,20xx)。社會青年在投射測驗中存在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社會青年傾向於認為男性應該從事專業技術性行業,而女性應該從事服務行業,並且男性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高於女性(連淑芳,20xx)。已有的研究均證明了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是存在的,人們傾向於認為男性更適合從事男性職業、女性更加適合從事女性職業(孫豔梅,20xx)。

1.3研究目的及假設

以往研究都發現職業刻板印象是存在的,本次問卷調查研究是為了進一步驗證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基礎上融入更多人口學變量;做出更加精確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本研究使用孫豔梅(20xx)編制的成熟的自陳式《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問卷》,在考察大學生是否存在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大學生在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大學專業類型的影響。

2. 方法

2.1被試

162名在校大學生,其中62大學生在問卷星上進行問卷的填寫,其他100名被試填寫相同內容的紙質問卷。最後電子問卷以低於兩分鐘的作答時間為刪題標準,刪除四份無效問卷。紙質問卷設置第25題和40題分別為相鄰的和隔開的重複題目來檢測被試是否認真作答,據此標準刪除15份答卷。最後有效問卷為143份。

2.2實驗材料

孫豔梅(20xx)碩士論文所使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0.785,具有良好信度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問卷》 。

2.3研究程序

隨機選取162名大學生髮放電子問卷或紙質問卷,之後收集問卷,篩查問卷質量和做數據錄入分析。

2.4數據統計分析工具

採用spss22.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3.實驗結果

3.1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於男性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和男性從事服務性工作的態度差異不顯著;表明大學生認為男性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和服務性工作一樣合適。對於女性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和服務性工作的態度差異不顯著,認為女性從事技術性工作和女性從事服務性工作一樣合適。對於男性從事專業性工作和女性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態度差異不顯著,即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適合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對於男性從事服務性工作和女性從事服務性工作的態度差異顯著,即認為相比於男性女性更適合從事服務性工作。

3.2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性別差異

表2—1 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性別差異

表二可以看出男性被試的得分比女性被試的得分略高,但是差異並不顯著。表明男性女性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差異並不顯著。

討論

本次問卷採用的是成熟的信效度高的成熟問卷,但本次問卷調查結果與以往的外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調查研究結果都存在明顯不同。即外顯職業刻板印象的差異只在男性從事服務性行業與女性從事服務性行業時才存在顯著差異。本人認為,可能是因為在師範學院中因為女生多,男生少;抽樣總體存在偏差。男女性別比的顯著差異造成女性自信水平和對於職業的預期水平較高,對於自己從事技術性工作(包括教師,律師)的信心很足;而男性因為處於男女性別比差異顯著的環境中導致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被意識所抑制。由此最後的結果反映在僅僅對於傳統色彩最濃厚的“男生不宜從事服務性行業,女性適合從事服務性行業。”這一態度存在顯著差異。以後的研究應該考慮取樣總體的特點,克服無關變量的影響;同時也應該結合內隱測驗來避免被試有意識抑制自身偏見。

第10篇:社會調查報告

如果這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能幫到你,就是對本站小編最大的鼓勵。

崇仁古鎮各類空間組織方式淺析

作者:周麗

來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xx年第29期

現存崇仁古鎮保持了宋代遺風,明清特色,其內部傳統結構仍保存較好,街、巷、弄仍然基本保持原有空間尺度關係;建築羣體組合也基本保持原有的空間格局;道路體系完整,仍然保存原來縱橫交錯的棋盤狀路網結構。路面形式有局部改動,多數道路名稱沿用至今。這些都為人文研究和古鎮空間形態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物質原型。本文將對古鎮部各類空間組織方式進行分類研究,期望為以後的保護規劃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空間組織、整體空間、建築空間、街巷空間、水系空間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崇仁古鎮鎮位於浙江省嵊州市西北部,五百崗山麓,距離嵊州市區11公里,崇仁江(長善溪)穿鎮而過,古鎮面積約30公頃。崇仁始建於唐代(618—89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有裘、張、黃、李、段、白六姓,以裘氏為主。裘氏家風以崇尚仁義為本,崇仁因此得名。崇仁古鎮歷史遺蹟眾多,至宋裘氏遷入至今,由裘氏祖輩建造的祠堂40餘個,台門140餘座,大多保存完好。20xx年崇仁古鎮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xx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1 整體空間組織

在對鎮區空間環境、建築形態、道路系統、水系系統進行調研後發現,整個鎮區空間可以用“一縱二橫三大片區四種風貌”來概括。 其中“一縱”指的是以上街為主軸,串聯沿街傳統商業店鋪和手工業作坊;“二橫”指的是兩條橫軸,其一為桂花井路至石馬路至旗杆路至菱塘,串聯“上裘”來台門。其二為竹行街至上街至橫街至指道碑,串聯“下裘”老台門。“三大片區”指的是以玉山公祠為核心的台門聚集區;以石鼓台門、愷鏜台門等為代表的台門聚集區;以竹行街、小橋下路建築為代表的近代建築集中區。“四種風貌”指的是以家族聚居老台門和祠堂為代表的深宅大院,宏大精美的建築形式為表現的大型建築聚落風貌;傳統村落與自然環境、田野、河流相結合的鄉村田園風貌;以上街、竹行街為代表的傳統商業和手工作坊聚集的城鎮傳統肆市風貌;以小橋下路和西竹園巷為代表的中小型建築臨水而建的江南水鄉民居風貌。 2 建築空間組織

古鎮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築多建於明代晚期至民國時期,平面格局多為規整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規模較大的民居宅第也是以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單元,通過橫向或縱向的組合擴建而成。古鎮民居多采用院落廳堂式佈局,採用準園林空間處理,廳堂敞開部分用隔扇板門,廳廂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10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標籤: 大綱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1379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