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春節的調查報告多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多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

一、辦年貨

1. 調查地點:家裏

2. 調查內容:特色年貨

灌香腸了!媽媽先準備了薄如蟬翼的小腸皮,再把豬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時候了:媽媽在碎豬肉裏摻上鹽、味精、料酒和各種調味品,再攪拌着。然後用灌香腸的專用工具,在小的那頭套上小腸皮,大的那頭往裏面加上豬肉。這個工藝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勻,用料均勻,這樣子做起來的香腸才好看。

香腸做好了!看着這紅白相間的精美的香腸,我讒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禮

1. 調查地點:小姑家

2. 調查內容:小屋面貌

一大早,媽媽就拉着我起牀,説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興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飛機去小姑家。

媽媽把餅乾和牛奶等禮品放在車踏板上。不一會兒,就到了小姑家。我樂呵呵地想:小姑看見我和媽媽來她家,肯定會嚇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陣門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小姑打開大門,定睛一瞧:是我和媽媽,果然頓時怔住了,30秒過後,才反應過來。連忙叫我們兩個人進門,還邊走邊責怪:來我家怎麼也不通知一聲?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我和媽媽只能在後面偷笑。

進了屋,媽媽叫我把年禮拿出來,送給表弟。弟弟傻笑着,開心地把我拉回房間吃餅乾去了。媽媽也和姑姑互報祝福。整個小屋裏洋溢着濃濃的喜慶,我們被幸福包圍着。

再來看看這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不豪華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換上了新的桌布,冰箱裏買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來臨,我們要煥發新的活力!

三、美化居室

1. 調查地點:我家

2. 調查內容:衞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們招手了,除了買年禮、辦年貨,是不是應該做一做衞生來迎接新年呢?

光説不做假把式,我們一家三口立刻武裝起來了:媽媽穿着圍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掃廚房和衞生間;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掃帚他負責客廳及陽台;我則手提水桶,準備抹布mdash

;因為我的管轄區是兩間卧室。

滴答滴答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三個人臉上沾滿了汗珠,但各自的包乾區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塵不染;地面幾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鏡子一樣;桌面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就連客廳的兩盆幸福樹也被我們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費了不少力氣!不過現在看着這屋子裏窗明几淨、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暢起來了。

是什麼讓我們揮灑汗水,辛苦勞動呢?我想是新春的動力,要我們改頭換面。春節,我們將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第2篇】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第3篇】文明春節的調查報告作文

今年我是在農村過的春節,看到家鄉修了公路,通了公共汽車一些可喜的變化,我心裏十分高興 。春節前後,走訪了武漢市黃陂區長堰鎮周家石橋,田家畈,侯家村,玉枝店四個村,發現:

一、農村變化較大較好的方面

(一)長堰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環境比以前有很大的變化,路面乾淨整潔,每天早上,村子裏都有人打掃。村村建了公共廁所,以前每家的一個廁所大多拆了,只有少數幾個較好的私人廁所還在。家養的牛、豬都圈養,不像以前那樣到處跑,隨地可見,牛糞、豬糞。養得多的雞也實行圈養。

每個村子在最顯眼的牆上都貼有文明標語的牌子:“不隨地吐痰”、“文明是立村之魂,美德是立村之本”、“不亂潑污水”、“良好習慣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等標語。其中周家石橋村因為是一個有40多户的大村,還建了廣場,裏面有籃球場,乒乓球枱,村支書發了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供農民使用。春節期間許多大人、小孩都集中在這裏鍛鍊身體,遊玩很是熱鬧,在水塘旁建了一個休閒場地,那裏大樹雲集,是夏天人們乘涼的好場所。

以前村中有三個水塘,現在就剩一個大水塘,四周都用水泥圍着,還修了六個洗衣、洗菜的台子,水塘不像以前那樣是死水,而是流水,從一個水溝引進夏家寺水庫的水,從另一個地方排出污水,塘裏的水清亮透明。村長告訴我今年五月周家石橋村,田家畈,侯家村將會有自來水,家裏有的井都要拆了,使家家吃上乾淨的自來水,怕農民不願意,一年不收水費,以後再看。長堰街早就有了自來水,玉枝店因為是一個小集市08年11月就來了自來水管。我看了一下我走訪的三個村,水管都安到村中央了,看來真是村長所説的今年五月就能吃上自來水了。我問十幾個農民對有自來水的看法:他們都説自來水乾淨、沒有污染,要安上才行,井水雖然好,但有雜質,沒有經過進化,水是一輩子的事,花600元安自來水都願意,再説國家也鼓勵農民安,村裏離夏家寺水庫近,一年肯定不收水費,家裏都要安自來水。

以往農民大多使用柴灶,這次調查了20個人家後,我發現家家都有柴灶,煤爐子,電飯鍋,有12家有液化汽灶,其中經常使用柴灶的有15家,其餘5家則偶爾使用柴灶,大部分用液化汽灶,這樣村裏也少一些污染。

農民生活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比以前舒適多了。

(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幾年國家扶植農業,讓農民得到了很多實惠,農民切實的感到農村也有發展的潛力。周家石橋村竟有兩個大學生主動從武漢市回鄉辦起了養雞場、養蝦場。他們蓋起了樓房,裏面有太陽能熱水器,筆記本電腦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在農村是一大亮點。農民家家都有彩電,他們絕大部分都知道今年省裏取消了農業税,知道中央一號文件的部分內容,例如兩減免三補貼等,但對中央提出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具體政策不很清楚,對中央決定5年解決通鄉通村公路的政策比較瞭解,對目前國家對農村的水利建設也很清楚,積極性很高。

春節期間大家聚在一起談起國家政策,都喜笑顏開,感受到國家給自己送來的温暖,就連村中的聾啞人,盲人也吃上了低保,每月拿100元錢,也知曉國家對農村的某些政策。

農民通過電視、收音機、報紙等媒體專注着國家新出台的政策,有的是通過交談了解到的。村中上了八十歲的老人看到家鄉的變化,越來越知足,説自己趕上好年頭,沒白活。

(三)、尊老愛幼。春節農村最能體現尊老愛幼。家庭和諧,分家的農民,春節也要講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吃個團年飯,無論以前有多少矛盾,春節也似乎化解了。春節在農村是不準打罵孩子的,那樣會帶走一年的好運,所以孩子們過的也十分開心。

一個村的都要給村中的長輩,年齡大的拜年。我外公在村中的年齡大、頗受人敬重,村中的老老少少大年七年級都來給他們拜年,就連村支書也來了,還談論國家政策呢。我也被村中的小朋友們約着給村中不大相識的爺爺奶奶拜年。

二、農村春節不好的方面。

(一)、水塘污染嚴重,因為農村尚未使用自來水,加之春節期間人們要洗的東西很多。水塘中的魚鱗、魚腸、雞腸、菜葉隨處可見,塘水雖然清澈,但塘底那些魚鱗等雜物卻一目瞭然,塘面漂浮着的菜葉、塑料袋成了一道退色的風景。

水塘利用頻率很高,又是洗菜、又是洗衣、洗雜物,還有人在那洗拖把,雖然是流水,但這也不衞生。

(二)、垃圾成堆,無人清理。村中現在建了一個垃圾站,專門在那倒垃圾。春節期間因為家家打掃衞生,那裏垃圾成堆,村長告訴我過完春節就有人用車拉走,但時間也太長了。

(三)、成風,麻將桌隨處可見,因為春節期間天氣好,好多人把桌子搬到外面打牌。農村沒有什麼娛樂,只有打牌,有的玩,輸贏達到上千,連小孩都可以在旁邊釣魚。

通過調查三點感受。

一、中央農村政策温暖了農民的心,農民打心眼擁護,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民不再瞧不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再立足於跳出農門,在農村立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一個大事。尊老愛幼雖然在春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聽説平時就大相徑庭,農村的媳婦不大孝順公婆,只敬重孃家。這需要好好的改變。

三、解決問題從上面做起。

通過和村幹部交談,我切實地感受他們的確肯為農民辦實事,他們還虛心地問我有什麼建議。我真希望他們能夠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過,農村現在很重視教育,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個人卻很難扭轉乾坤,希望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村基層幹部也能為農民着想、務實,起模範帶頭作用。

【第4篇】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春節的調查研究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識也在不斷的發生着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在繼承中不斷創新,才能使傳統文化煥發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間開展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春節的調查,加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 關於春節的介紹

1.1春節的起源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説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1.2春節的習俗

掃塵

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1.3春節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包餃子

因為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2 關於大學生對春節的認識瞭解調查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寒假期間,對在校大學生,通過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以瞭解他們對春節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問卷86份,問卷回收率為78.2%,問卷所反映出的問題具體如下:

2.1中國傳統春節跟西方聖誕節相比,您更喜歡哪一個?

a春節 b聖誕節

由圖表可知,94%的同學更喜歡春節,這説明在文化開放交融的今天,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2.2您瞭解春節的習俗嗎?

a非常瞭解 b瞭解部分 c不太瞭解

由圖表可知,86%的同學對於春節的習俗只是瞭解部分,並不十分清楚春節的具體習俗。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卻越來越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

2.3您知道春節的來歷嗎?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圖表可知,僅有34%的同學非常瞭解春節的來歷,而11%的同學不知道春節的來歷,這反映出,當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太少,缺乏對傳統文化深入瞭解,不能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幹什麼?(單選)

a看春晚,吃年夜飯 b上網通宵(玩遊戲、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煙花)等 d其他

由圖表可知,71%的同學在年三十晚上還是會進行守歲、吃年夜飯的活動,10%的同學喜歡出門放鞭炮、煙花等,這説明,對於春節中一些常規性的活動,同學們還是比較能傳承的。但是,在當今社會,這些習俗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所以還需要多一些關注。

2.5您給親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選)

a手機短信 b打電話 c上網發賀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裏問候 e不拜年

由圖表可知,42%的同學選擇打電話拜年,18%的同學選擇通過網絡拜年,15%的同學選擇電話拜年,僅有24%的同學選擇去家裏問候拜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機短信,網絡聊天。這些技術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會面越來越少。與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現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種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這值得我們去反思。

3 存在問題

3.1西方文化的影響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青年們或多或少的會感覺身心疲憊,因而需要機會放鬆。此外,高新技術的發展,各國文化之間相互交融也十分明顯。中國的傳統節日注重的是一種習俗和紀念,比如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國慶節等,而西方的節日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放鬆和情感的表達。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青年人逐漸熱衷於西方節日,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萬聖節,這些節日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個放鬆自己、張揚個性、表達情感的平台,同時商家也迎合了這股潮流,捕捉、甚至製造消費熱點。從以前的不為人知,到現在的眾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聞媒體的宣傳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從這方面來説,青年們更加追求一種享受,而逐漸淡化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春節的,但春節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中國傳統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節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容小覷,我們必須正視各種文化,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3.2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瞭解

隨着社會的發展,中年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很少關注傳統文化方面的信息。對於青少年來説,更加註重生活的享受,對傳統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總之,現代社會的人們可能只是瞭解有哪些傳統節日,而真正瞭解節日起源,深入體會傳統文化的人卻越來越少。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逐漸淡化,很多傳統工藝也因此失傳,對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來説,無形是一重大損失。

3.3對傳統文化的實踐不充分

以前,人們對待傳統節日都很期盼,而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形式。拿春節來説,以前的人們總是提前幾周開始準備年貨,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種春節食物,而現在,由於工作繁忙,人們很少去在意這些事情,多數到了春節前幾天才開始準備。現在的春節,少了很多過年的味道。對於春節的各種習俗,以前人們總是習慣自己寫對聯以表示對新春的祝福,而現在,大街上各種對聯花樣十足,雖是好看,但卻少了好多意義。

高新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生疏了不少。拿拜年來説,以前人們總會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現在,人們更多的是通過短信、網絡等進行祝福。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逐漸減少。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親身實踐越來越少,不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4 建議與對策

4.1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傳統節日的關注程度,合理的調整各種傳統節日的休假實踐。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得到身心的放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體味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政府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程度,對於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藝術,應該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政府可以建設相應的組織,以督促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徑。

4.2學校及各工作單位

學校可以多組織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以提高同學們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組織各種文藝演出,優秀文章徵稿以及春節對聯等活動。這樣,學生們可以從中收穫很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要加強教育力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要多關注、多實踐,在創新中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4.3媒體部門

媒體可以加大宣傳的力度,增加各種途徑,拓寬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體方面應該迎合廣大人們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公益廣告,加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4.4個人

正確對待西方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自身做起,多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利用空閒時間,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多瞭解、多思考、多實踐,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要具有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寫一幅對聯,做一個油燈等等。用實際行動弘揚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體味傳統文化的內涵。

同時,我們也應該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

5參考資料

《春節的起源》

《春節的各種習俗》

【第5篇】2022年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2022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第6篇】有關春節的寒假調查報告

春節年關將至,熱烈的氣氛感染着每一個人,歡樂的時光陪伴着每刻。小年夜的喜慶,除夕晚的歡樂,春節的氣味撲面襲來。在這些傳統節日中人們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收穫着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

傳統節日是我國文化的一種表現情勢。每一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傳統風俗,他們之間既有共同點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正是由於差異的存在才彰顯了民族的特點,也代表了民族的傳統信仰。另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這些風俗都是地域文化的具體體現。

經過冷假的仔細調查和走訪,我逐步地把我所在地的節日風俗整理在一起。在整個進程裏我既體會到傳統節日風俗的重要性,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特殊含義。以下就是我整理出來的過年時的節日風俗。

1、小年夜

小年夜是個喜慶的日子,也是歡樂過大年的衝鋒號。一家人團圓在一起樂和和地圍桌吃飯、聊天,分享這一年的收穫和喜悦。在我們這裏小年夜是農曆的十仲春二十三號。在這一天我們一般都會到祠堂(我們當地的話叫做廳屋)祭祖,這個儀式是要整個族人都參加。

2、掃屋

過年的時候,甚麼都需要有個新面貌,所以連屋子也不例外。掃屋也稱掃塵,從字面意思也能夠知道是打掃衞生。一般情況下掃屋是定在二十四號。由於現在的人都不太講求之前的規矩,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能夠了。掃屋在當地寓意為掃往晦氣,迎接新一年的好運。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全家人都要參與進來。

3、做年糕

民以食為天,吃才是最實在的事情。所以過年的時候肯定少不了吃的東西年糕。我們當地的年糕都是手工製造的,自給自足的。現在還保持着相當傳統的_____,都是比較古老的製作方法。我們使用的工具也是近石器時代的工具石磨。首先製作年糕的第一步就是將普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狀,這個進程完全是靠力氣來完成的。 有了米粉這個原材料就能夠開始製作年糕了。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工序最後得出圖片中的成品。它的寓意為步步高昇。這類年糕的味道甜甜的,嚼起來很有韌勁,是不錯的過年佳品。

4、貼春聯

這是過年重要的風俗,在很多地區都很流行這樣的傳統。除舊換新是很有必要的,由於每家都希看新年有新氣象,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春聯也不例外。春聯的貼法在我們當地還是保存着古老的傳統。比如哪一個貼左側,哪一個貼右側都是有講求的,還有就是很多春聯都是那些老一輩的人自主創作的,完全手工製作。這樣的春聯既有特點,又能正確的表達主人家的新一年的期看與祝願。

5、大年三十

這是最隆重的一天,也是最喜慶的一天。所有人都會在這一天變得生龍活虎,精神抖擻。當地人很早就吃過晚餐,然後家裏的人都出轉悠,拜早年。小孩通常都是最開心的人,由於他們可以在這一天玩個不停放鞭炮、玩遊戲、買東西。我們當地還有一個老風俗,就是在除夕夜的整十二點要祭祖。大家都會把自己預備好的年貨供奉給先人,乞求保佑平安幸福。這個儀式完成後就是熱烈的時候了,各家各户會縱情地燃放鞭炮,煙花。熱烈的氣氛會隨着漂亮的煙花和響亮的鞭炮聲直到天亮。

6、長壽米粉 冷假社會實踐報告

開年第一天是歡樂的一天,家家户户瀰漫着幸福,分享着快樂。大年七年級,所有小孩都要起牀很早,然後見到大人就要問候。這類不變的風俗一直被默默的傳承下來。這一天的早飯一般都是吃米粉,一家人一起開心的吃着米粉,沉醉在歡樂的氣氛中。由於米粉外形都很長,所以它寓意着健康長壽。因此吃米粉的時候,老人吃的米粉越長越好,這是對他們的祝願。

7、回外家

人人都説嫁出往的女兒,潑出的水,可是我們當地嫁出往的女兒每一年的正月八年級都要回外家。每一個嫁出往的女兒都會精心預備好要帶回往的東西,而且還要帶上孩子。實在她們的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女兒回來就已很開心了,根本不會在意他們有無帶東西來。親情是永久沒法割捨的。有哪一個父母不惦記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一個子女不想家的?

隨着大年初五的帶來,人們歡樂的情緒開始沉澱下來,為新的一年奮鬥做好預備。這一天被當地人稱為散節,意味着歡樂的春節要告一段落了。我的調研也隨着散節的到來畫上了美滿的句號。

【第7篇】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時尚信息消費。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較高。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學生都購買了手機用於與外界聯繫,還有的大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等。手機已經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價廉實用的手機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首選,但手機費在逐步提高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體現。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本次調查對象是瀋陽工程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本次調查採用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時, 先把政法系的全體同學分為男生和女生兩類,然後採取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的方法,分別從男生和女生中各抽取30名學生,形成一個由60名同學構成的樣本。同時,根據瀋陽工程學院具體特點, 選取教學樓、宿舍、圖書館為主要調查地點, 以性別、專業方向為分層標準,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此外,為了對調查對象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在調查問卷之外 ,我們對部分在校做過兼職的大學生進行了訪談。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絡德育的首要目標,着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第8篇】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優習網!”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第9篇】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參考

國小生春節的習俗調查報告參考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第10篇】中國過春節的調查報告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原始社會有“臘祭”的儀式:秋收以後人們都要祭祖一番,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堯舜時候起,人們就開始過春節了。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的春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因而春節對於中國人是最歡慶的節日。今天的我們,對春節到底還有着何種看法呢?為此,我們來做一個調查報告。

我們以開放題“提到春節習俗,您會想到什麼?”要求被訪者回答三個所想到的詞彙。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吃年夜飯/團圓飯(24.05%)、辦年貨(17.72%)、放煙花鞭炮(13.92%)。緊隨其後的是:貼對聯(11.39%)、壓歲錢(8.86%)、掃塵(6.33%)、走親戚(5.06%)、拜年(3.80%)、守歲(1.27%)。

您的春節怎麼過?

a.八成被訪者選擇在家休息。隨着時代的不斷變化,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好不容易能放個年假,大多數人選擇在家休息。既能調節疲勞的神經,又有了難得和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時間。調查數據表明,在本次調查中有80%的被採訪者選擇在家休息,而計劃春節期間走親戚的只有18.57%,選擇旅遊的更是少之又少,僅佔被採訪者的1.43%。

b.九成被訪者選擇在家自己做飯。雖然大大小小的飯店早就開始推出各種年夜飯的訂餐活動,甚至增添了各種優惠、特色服務和娛樂活動來吸引顧客。不過從調查結果看,被訪者中有90%的人還是選擇在家做年夜飯,而只有10.00%的被訪者選擇到飯店吃年夜飯。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人們選擇在家做飯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這意義不同的“團圓飯”。一位受訪者這樣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年當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過年了,就有幾天時間呆在家裏,還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飯吃有意思,熱鬧、有氣氛。到飯店吃是省事,但過年不就圖個熱鬧嗎?”

c.三成多被訪者選擇短信拜年.現代通訊的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拜年方式也從傳統的“走親串友”多元化成打電話、發短信等多種方式。本次調查發現,人們在拜年方式選擇中,短信拜年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76%。30.93%的被訪者選擇打電話拜年,23.14%的被訪者選擇登門拜年,還有6.19%的被訪者選擇發電子郵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訪者選擇了其他方式。現代通訊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力在過春節中也可見一斑,越來越簡潔的拜年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d.近一半被訪者過春節不會祭祀。按照習俗,過年都要祭灶。調查表明,31.78%的被訪者表示過春節會祭祀,22.20%的被訪者説無所謂,而46.02%的被訪者卻表示過春節不會祭祀。一些古老的春節習俗還是隨着時代變遷在淡去。

中國過春節的調查報告

【第11篇】關於春節的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XX年曆史了。而平時的假期短而分散,因此,春節是旅遊旺季。在此春節期間,我班調查小組針對春節出行的問題進行了簡單調查。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分析數據並總結出旅遊的規律,作為春節出行參考。

你春節是否出行?

你春節出行地點是哪裏?

你是以什麼方式出遊?

你會給親戚朋友帶一些禮品嗎?

你出行前會看一些相關攻略嗎?

你是自己獨自出行還是和家人一同出行?

以上是我們的調查問題。我們利用網絡以及親朋好友,共發出270張調查問卷(由於部分人春節不止去一個地方,所以數據有重複)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被調查人中出行的人約佔:81.95%,説明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在春節出行。

從選擇的地點方面看: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歡去南方。最熱門的地方是杭州,我們認為,這是由於杭州距離我縣較近,且交通方便。上海位列第二,我們認為其熱門原因與杭州相同。另外,許多人選擇去海南,廈門,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許多人都喜歡去温暖的地方。而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有少部分人已經開始選擇春節出國,這也體現了春節出行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但也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出行。

從交通方式的選擇上看:一般離我縣近的地方,多數人選擇自駕,而少數選擇飛機和動車火車的,主要由於他們選擇這些地方為旅行的中轉點或終點。 而北方的地區,大部分人選擇了飛機和動車火車。因為他們認為自駕遊時間很寬裕,而且條件也都會比旅行團好。這點説明現在自駕遊已經佔了旅遊方式的主要部分,當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選擇了旅行團出遊,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省力,而且還可以有講解。我們覺得兩者各有各的好處,可以互補。

在調查時,我們也詢問了購票的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跟隨旅遊團,不需要自行購票;另一類自助遊,需要自行購票。由於網上購票快捷方便且價格便宜,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在網上購票,這一購票方式,已經越來越普及,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購票方式。

有一些人表明在出遊時沒有幫親朋好友帶禮品,但許多人表示會幫親朋好友帶些禮品,有些人甚至幫朋友及親戚帶了許多禮品。而當我們問及禮品的價格時,還是有許多人表示這些禮品的價格有些偏高,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購買而且買的不止一點點。我們發現,往往出遠門的人會習慣性地給親戚朋友帶禮物,而越是旅遊熱門地點,往往禮品的價格會偏高。

許多人表示在出行前會先看一看相關的旅遊攻略,這些攻略都有各自特點,例如,有些人喜歡熱鬧,就會選擇一些熱門地點;另一些人喜歡清靜,就會選擇一些特別的路線。

綜上所述,我們總結出:我縣大多數的人會在“春節黃金週”的時候出門散散心,遊山玩水。行前會先看一些攻略,許多人會在“春節黃金週”時期選擇與家人朋友一同自駕游去離自己較近的地方出遊,而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在難得的長假裏去一些較遠的地方遊玩。並且,我們預測:在旅遊業不斷髮展和交通系統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未來我縣選擇在春節出行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不斷上漲。同時,我縣作為一個旅遊發展縣,相信在未來也會有更多遊客來到這裏遊玩。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第12篇】文明春節的調查報告

今年我是在農村過的春節,看到家鄉修了公路,通了公共汽車一些可喜的變化,我心裏十分高興 。春節前後,走訪了武漢市黃陂區長堰鎮周家石橋,田家畈,侯家村,玉枝店四個村,發現:

一、農村變化較大較好的方面

(一)長堰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環境比以前有很大的變化,路面乾淨整潔,每天早上,村子裏都有人打掃。村村建了公共廁所,以前每家的一個廁所大多拆了,只有少數幾個較好的私人廁所還在。家養的牛、豬都圈養,不像以前那樣到處跑,隨地可見,牛糞、豬糞。養得多的雞也實行圈養。

每個村子在最顯眼的牆上都貼有文明標語的牌子:“不隨地吐痰”、“文明是立村之魂,美德是立村之本”、“不亂潑污水”、“良好習慣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等標語。其中周家石橋村因為是一個有40多户的大村,還建了廣場,裏面有籃球場,乒乓球枱,村支書發了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供農民使用。春節期間許多大人、小孩都集中在這裏鍛鍊身體,遊玩很是熱鬧,在水塘旁建了一個休閒場地,那裏大樹雲集,是夏天人們乘涼的好場所。

以前村中有三個水塘,現在就剩一個大水塘,四周都用水泥圍着,還修了六個洗衣、洗菜的台子,水塘不像以前那樣是死水,而是流水,從一個水溝引進夏家寺水庫的水,從另一個地方排出污水,塘裏的水清亮透明。村長告訴我今年五月周家石橋村,田家畈,侯家村將會有自來水,家裏有的井都要拆了,使家家吃上乾淨的自來水,怕農民不願意,一年不收水費,以後再看。長堰街早就有了自來水,玉枝店因為是一個小集市08年11月就來了自來水管。我看了一下我走訪的三個村,水管都安到村中央了,看來真是村長所説的今年五月就能吃上自來水了。我問十幾個農民對有自來水的看法:他們都説自來水乾淨、沒有污染,要安上才行,井水雖然好,但有雜質,沒有經過進化,水是一輩子的事,花600元安自來水都願意,再説國家也鼓勵農民安,村裏離夏家寺水庫近,一年肯定不收水費,家裏都要安自來水。

以往農民大多使用柴灶,這次調查了20個人家後,我發現家家都有柴灶,煤爐子,電飯鍋,有12家有液化汽灶,其中經常使用柴灶的有15家,其餘5家則偶爾使用柴灶,大部分用液化汽灶,這樣村裏也少一些污染。

農民生活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比以前舒適多了。

(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幾年國家扶植農業,讓農民得到了很多實惠,農民切實的感到農村也有發展的潛力。周家石橋村竟有兩個大學生主動從武漢市回鄉辦起了養雞場、養蝦場。他們蓋起了樓房,裏面有太陽能熱水器,筆記本電腦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在農村是一大亮點。農民家家都有彩電,他們絕大部分都知道今年省裏取消了農業税,知道中央一號文件的部分內容,例如兩減免三補貼等,但對中央提出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具體政策不很清楚,對中央決定5年解決通鄉通村公路的政策比較瞭解,對目前國家對農村的水利建設也很清楚,積極性很高。

春節期間大家聚在一起談起國家政策,都喜笑顏開,感受到國家給自己送來的.温暖,就連村中的聾啞人,盲人也吃上了低保,每月拿100元錢,也知曉國家對農村的某些政策。

農民通過電視、收音機、報紙等媒體專注着國家新出台的政策,有的是通過交談了解到的。村中上了八十歲的老人看到家鄉的變化,越來越知足,説自己趕上好年頭,沒白活。

(三)、尊老愛幼。春節農村最能體現尊老愛幼。家庭和諧,分家的農民,春節也要講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吃個團年飯,無論以前有多少矛盾,春節也似乎化解了。春節在農村是不準打罵孩子的,那樣會帶走一年的好運,所以孩子們過的也十分開心。

一個村的都要給村中的長輩,年齡大的拜年。我外公在村中的年齡大、頗受人敬重,村中的老老少少大年七年級都來給他們拜年,就連村支書也來了,還談論國家政策呢。我也被村中的小朋友們約着給村中不大相識的爺爺奶奶拜年。

二、農村春節不好的方面。

(一)、水塘污染嚴重,因為農村尚未使用自來水,加之春節期間人們要洗的東西很多。水塘中的魚鱗、魚腸、雞腸、菜葉隨處可見,塘水雖然清澈,但塘底那些魚鱗等雜物卻一目瞭然,塘面漂浮着的菜葉、塑料袋成了一道退色的風景。

水塘利用頻率很高,又是洗菜、又是洗衣、洗雜物,還有人在那洗拖把,雖然是流水,但這也不衞生。

(二)、垃圾成堆,無人清理。村中現在建了一個垃圾站,專門在那倒垃圾。春節期間因為家家打掃衞生,那裏垃圾成堆,村長告訴我過完春節就有人用車拉走,但時間也太長了。

(三)、成風,麻將桌隨處可見,因為春節期間天氣好,好多人把桌子搬到外面打牌。農村沒有什麼娛樂,只有打牌,有的玩,輸贏達到上千,連小孩都可以在旁邊釣魚。

通過調查三點感受。

一、中央農村政策温暖了農民的心,農民打心眼擁護,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民不再瞧不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再立足於跳出農門,在農村立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一個大事。尊老愛幼雖然在春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聽説平時就大相徑庭,農村的媳婦不大孝順公婆,只敬重孃家。這需要好好的改變。

三、解決問題從上面做起。

通過和村幹部交談,我切實地感受他們的確肯為農民辦實事,他們還虛心地問我有什麼建議。

我真希望他們能夠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過,農村現在很重視教育,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個人卻很難扭轉乾坤,希望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村基層幹部也能為農民着想、務實,起模範帶頭作用。

【第13篇】中國春節的調查報告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17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小年:

祭灶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三、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四、正月七年級

拜年: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正月十五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説:“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中國春節的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7y5k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