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生態文明調查報告多篇

生態文明調查報告多篇

生態文明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服務光山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

縣檢察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非常深入,所提問題、原因及建議非常切合光山實際,請縣委辦通過工作通訊轉發,以期促進各鄉鎮及相關局委學習、思考、研究和運用。日前,光山縣委書記文宗鋒在該縣檢察院呈報的《關於服務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上作出肯定批示。光山縣委辦公室向該縣各鄉鎮及相關局委印發了120份工作通訊。

去年8月份,光山縣檢察院開展了兩服務一配合活動。為了取得實效,該院抽出精幹力量組成3個調查小組,對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着重分析該縣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優勢、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和機遇,提出推進對策和建議。

為了寫好這份報告,光山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付大銀親自查閲相關資料,擬定調查提綱,指導確定選題和調查思路,多次面對面指導調查,力求向縣委、縣人大、縣政府提交一份高質量的調查報告。

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深入實地走訪等形式,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寫出《關於服務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萬餘字的報告從三個方面分析資源開發對該縣環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該院提出了推進該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五項對策建議:

一是堅持理念為先,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注重制度建設引導;二是不斷提高全縣環境質量,深入推進美麗光山建設;三是構築生態經濟格局,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四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創建工作,建設美麗鄉村;五是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聯動機制。

報告還詳細闡述了該院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幾項舉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嚴厲打擊盜伐林木、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採礦(砂)、非法佔用農用地等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二是嚴肅查辦生態環境建設領域的貪污賄賂及破壞生態資源環境、重大污染事故背後的瀆職失職犯罪。三是履行訴訟監督職能,紮實開展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立案監督專項活動,充分利用立案監督、檢察建議等手段,防止對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隱瞞不報、以罰代刑,甚至充當其保護傘,促進有關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職責。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五是積極延伸職能,結合辦案中發現的問題,向有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結合典型案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各方參與、全民動員的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氛圍。

【第2篇】關於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今年初,縣委、縣政府提出用4至6年時間實現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目標,並將生態文明村建設作為創建生態縣的基礎性工程來實施。為了促進生態文明村建設,縣政協課題組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初步成果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年來,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優美、城鄉結構合理、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紮實、有序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縣54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村建設逐步推開,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各鎮村以改善鎮容村貌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東邵渠、高嶺等鎮大力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對廢棄礦坑進行整治,恢復植被和地貌。高嶺鎮完成生態林撫育2500畝,並對10000畝綠色速生豐產林進行科學補植,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各鄉鎮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溪翁莊鎮“兩水”工程進展順利,日處理污水2500噸的污水處理廠和日供水5000噸的供水廠主體工程完工,年內將投入使用。西田各莊、十里堡等鎮各村通過改水改廁,推廣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有效地解決了污水亂排放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全縣生態文明試點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資200萬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營造生態景觀林;投資53萬元,改造飲水工程,讓全村羣眾飲用上乾淨水,部分村民開始以太陽能、沼氣作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通過環境綜合整治,一些村莊呈現出綠樹掩映、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的生態新景象。

二是農村生態經濟有了初步發展,主導產業已現端倪,湧現出一批生態經濟示範村。各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一批村級專業化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巨各莊鎮蔡家窪村投資xx萬元,建起佔地500畝的巨龍生態觀光園,栽植10餘種水果,是全市屈指可數的高標準綠色生態園區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業,人均可增收500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園”。

三是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逐步推進,人們生態意識有所增強。縣委、縣政府啟動了“生態縣建設百村行”活動,通過普及生態知識、科技知識,為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和生態文明村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各鄉鎮普遍開展了“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生態知識進農家”、“創建生態文明户”等活動,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和綠色消費。溪翁莊鎮石馬峪村興起“環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撿拾白色垃圾,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村莊環境,而且增強了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馮家峪鎮與北京崇陽光田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資147萬元,完成了4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隨着有線電視入網、村級健身公園、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農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二、生態文明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環境綜合治理任務依然艱鉅

從整體看,由於落後的經濟狀況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我縣大部分農民生態意識薄弱,農村髒、亂、差的環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廁所簡陋、人畜共處、柴草亂垛、垃圾污水隨意排倒堪稱當前農村的四大“頑疾”。如廁所多屬地坑式,無任何保潔措施,尤其夏季,不僅氣味難聞,而且成為蒼蠅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糞便無專人管理,滲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近年來,我縣農村養殖業發展很快,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但個別村因場地有限,人的生活區和家畜家禽飼養區未能做到嚴格分離,人畜共處易造成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儘管一些村對垃圾進行處理,但因工藝和設施簡陋,只是就地、異地填埋,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此外,我縣早已提出農業生產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絕,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區還相當普遍,影響了區域環境質量。

(二)因盜採鐵礦造成的植被恢復難度較大

我縣北部山區鐵礦資源較為豐富。近兩年來,一些人把盜採鐵礦石作為“致富”門路。儘管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鄉鎮進行了有效治理和打擊,但盜採盜運現象沒有根本杜絕,庫北某鎮僅6個村就因盜採留下18個廢棄礦坑。盜採造成礦產資源大量流失,而且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惡化了當地的自然環境。要恢復原來的地貌、植被,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並要投入大筆資金。高嶺鎮為治理廢棄礦坑,已投入300多萬元。此外,由於採礦區多在密雲水庫上游,盜採盜運鐵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將會影響密雲水庫的水質,給密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農村生態經濟尚未形成強勢

農村生態經濟只是剛剛起步。儘管大部分村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已分別確定了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果業和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但尚未形成商品優勢和規模效益。近年來,雖然出現了“西白蓮峪柴雞蛋”、“生茂鮮菇”、“密水鮮魚”、“密雲甘慄”等一批知名生態品牌產品,但無論是在首都還是在外埠,其市場份額的佔有率都不高,有人曾形象地説,密雲的農產品是“吃什麼都有,賣什麼都無”,因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農民還不能依託主導產業增收致富。作為農村二、三產業的主打項目山區民俗旅遊業也是如此。我縣自1994年在京郊率先開發民俗旅遊,經過xx年發展,已建成民俗旅遊村35個,民俗旅遊户1500多個,從業人員近萬人。但近年來由於宣傳攻勢減弱,扶持力度不夠,規範管理缺位,加上自身基礎薄弱,民俗旅遊內容單調,客源嚴重不足。據瞭解,目前,全縣民俗旅遊户還剩下800多户,減少了近50%,作為山區農民致富主導產業的民俗旅遊業形勢比較嚴峻。

(四)農村清潔能源還未全面推廣使用

全縣90%以上農村仍以煤、柴作為主要能源,品種單一,成本較高,加之農民用能設備落後,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我縣就在農村推廣沼氣清潔能源使用,當時共建成沼氣池70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為户用沼氣池,但由於缺乏規劃和扶持力度,使沼氣等清潔能源在農村推廣使用後繼乏力。據有關部門調查瞭解,目前,我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的農户僅有xx多户,僅佔全縣農村總户數的5%,和先進地區相比,我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來,縣政府能源辦在西田各莊鎮白道峪等村推廣沼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全面推廣則受到資金和服務管理體制的兩大限制。在鎮一級,能源開發和推廣工作,有的是部門代管、兼管,有的則根本沒人管,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也就缺乏工作的原動力。而在一些經濟發展薄弱村,由於受經濟狀況的影響,村幹部和羣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清潔能源的推廣舉步維艱。

(五)一些措施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

生態文明村建設拉開序幕以後,各鄉鎮和部分村根據環境整治的需要,相繼出台了一些措施。有的鄉鎮購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運車,組建了垃圾清運隊伍,但因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堅持持久,令人擔憂。因為,我縣有的鄉鎮方圓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達二、三十個,自然村近百個,且許多村地處深山區,交通不便,採取垃圾“村集、鄉運、縣處理”方法,不僅難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做到全縣340多個行政村的垃圾日日清、處處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農民作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

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廣大農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和參與行動,農民應成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但是,我們在調查走訪中發現,許多農民對於生態文明村建設這樣一個對自己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將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舉措不理解,認識不到位,參與熱情不高,行動遲緩。例如,一些村在農民中推廣“三格式無害化污水衝式廁所”,當地鎮政府、村委會和縣推广部門都給予了資金補助和物資支持,每户農民只需投入100元?200元即可,但有的農民就是不幹,認為“既然政府為我辦事,就得替我出錢”。甚至在自家改廁當中,還要政府為自己的勞動付工錢。

三、關於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嚴格規劃,在實施中確保規劃的剛性

建議縣政府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和本縣有識之士,根據生態涵養髮展區的功能定位和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及水平,編制全縣各村生態建設的詳盡規劃。詳規應體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堅持高起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主導產業搞建設。二是詳規要具有剛性,經縣、鎮人民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注意保護耕地和農民的實際利益,防止不顧主客觀條件和羣眾意願,用行政手段人為“造村”的現象。

(二)通過綜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一是要切實解決好垃圾污染問題。在總體上實施“村收、鎮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的同時,依據當地不同條件,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可在解決好防滲漏的情況下,採取填埋的方式。還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國內外資金、企業,包括激活民間投資介入本縣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從長遠的觀點看,要對農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做好垃圾分類,研究以垃圾製造有機肥料和發電等,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二是切實解決好生活污水等無害化處理問題。根據投資少、工藝可靠、排放穩定達標的要求,採取建滲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規模污水處理技術,杜絕户户隨意排放污水的現象。可在我縣主要鄉鎮和大村採取“人工合成濕地技術”。用這種方法處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蠅,有利於水體淨化,還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資少,無動力消耗,運行成本低廉,污水處理結果達到中水標準。由於人工濕地與當地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可建設濕地公園,構成新的景觀。

三是加大打擊盜採盜運鐵礦石的力度並搞好所破壞的地貌、植被的生態恢復。實行公安、地礦等部門聯合執法,對非法採礦點一律炸燬,對採礦機械一律處理掉。發動和組織當地村民參與對礦產資源的管理,有關鎮村應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進採礦地區各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種種植、綠色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和項目,向荒山要糧、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構築生態產業支撐

每個村應根據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緊扣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突出培育並強化生態農業、民俗旅遊等主導產業,推廣農牧結合式、種養結合式、農林結合式,以及綜合式、庭院式等多種小型生態經濟模式,打造密雲的“有機魚生產村”、“有機果品村”、“生態旅遊度假村”、“休閒觀光村”。結合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加大投入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民俗旅遊村的檔次和水平。要利用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良機,開發本地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爭取村村都有主導產業,户户都有致富項目,並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發展思路、一項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推進廣大農民的持續增收,儘快實現小康目標。

(四)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構築良好人居環境

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設,形成良好的人居環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後,應由政府統籌規劃農民的住宅建設,以減少農民單家獨户的投入,如地基、給水、排水等可作為公共設施工程統一規劃建設,節省資金和能源、資源消耗,提高公共設施的利用率。二是通過規劃設計,綜合開發,科學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種配套設施,儘可能地做到住宅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大力做好改廁工作,推廣水衝式環保廁所;創造條件,逐步使農村居民生活區與畜禽飼養區分離,杜絕生活污染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要大力推廣使用節地、節能、節水、治污等生態環境新技術,採用綠色環保建材。三是根據生態人居環境的要求,把村莊綠化與村莊建設、美化環境結合起來,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綠中”的目標,要儘可能選擇和採用本地特色樹種、花卉,在搞好綠化美化的同時,促進本縣相關產業的發展。農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滲水、集雨的功能。充分體現環保的特點。

(五)以綠色消費為導向,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

政府統一指導農村再生能源開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採取縣內外招標或委託的形式,吸引技術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能源公司參與密雲的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按照“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進行運作,在推廣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播放科教片、組織參觀、推廣太陽能和沼氣使用的示範典型引導農民。二是以養殖業的發展促進沼氣池的建設利用。三是成立清潔能源物業服務中心或在鄉鎮一級確定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技術服務人員,經常深入農户面對面指導,解決農民在建設、使用中遇到的困難與技術問題。技術人員可兼職經營沼氣池和太陽能設備配件業務,方便羣眾購買配件。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基礎上大力抓新建,並充分考慮到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數量。

(六)在專項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實效,抓住重點

為了確保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縣政府已明確縣財政每年撥款4000萬元,五年共計2億元。有關部門在加強有效監管,防止濫用、挪用的同時,應科學安排好專項資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對重點村、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不搞撒“芝麻鹽”。應對改水改廁,垃圾消納、清潔能源推廣等關鍵性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做到投一筆便有起色,落一處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鎮政府也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並吸納農民自有資金用於生態文明村建設。

【第3篇】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專題報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改善城鄉環境,建設生態家園

1、開展生態示範創建工作。從2022年開始,縣逐步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以生態示範為載體的創建工作,推進環境綜合整治。自去年以來,編制了覆蓋全縣13.15萬農村人口的59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涉及整治項目資金1.6億元,爭取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資金50萬元。通過多年的創建,我縣已逐步實現了生態創建以點帶面的發展。

2、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在建設生態宜居和內涵方面,縣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圍繞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為目標,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態型、現代化中等城市現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標要求,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目前正在實施的百里綠色長廊項目和月亮灣建設項目是推進創特色、鑄品牌、成一極,建設風景獨好新的重要舉措。以百里綠色長廊建設為主線,與全縣特別是兩岸的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通過綠色長廊建設,依託兩岸的生態資源,把沿線的一產、二產和三產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發展沿線的休閒觀光農業、建設特色工業基地、進行鎮和村莊整治、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等項目,使百里綠色長廊沿線成為我縣紅色旅遊、休閒旅遊、生態旅遊的基地。在建設過程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調研、謀劃、爭資爭項、規劃設計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辦法,百里綠色生態長廊工程建設指揮部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各成員單位的積極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將不斷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環境躍上新水平。

(二)注重科學發展,壯大生態經濟

2、構建旅遊網絡,發展生態旅遊。近年來,縣確立了以景區為龍頭的旅遊發展戰略,通過實施旅遊旺縣戰略,充分發揮區位、交通、資源等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創新機制,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現在重點推進生態長廊旅遊區、地貌觀光旅遊開發區、温泉旅遊度假區三大旅遊項目建設。通過大手筆、大項目,逐步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經濟,打造旅遊強縣。

3、強化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生態工業發展。縣通過抓技改、建園區,推進生態工業發展。一是嚴格執行產業發展規劃。工業園區今年完成了《省氟鹽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和《台商創業基地產業發展規劃》,並以兩個規劃為依據,實施分類管理,提升綠化低碳發展水平。二是制定《生態園區規劃》。今年初,工業園區聘請省公司諮詢公司對工業園區進行了生態園區規劃編制,將兩基地一小區納入了生態園區規劃範圍。三是全面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嚴把生態入口關,嚴格項目規劃環評,尊重專家意見。四是大力提高園區綠化水平,近兩年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對省氟鹽化工產業基地九二大道、工業園工業大道、南北大道、台商創業基地沿江路進行了重點美化綠化,建成以錦順達公司為代表的花園式工廠5家。

(三)強化監管力度,保障生態建設

1、切實抓好污染減排工作。一是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和驗收關。二是將減排任務分解到排污單位。三是抓好節能減排;四是嚴格環保執法。五是加快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2、嚴厲打擊企業違法排污行為。一是按照環保部的部署,加強對十五小、新五小企業的整治。二是抓好礦山治理整頓工作,全面整治礦業開發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嚴查企業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超標排放污染物等情況。四是加強對國控企業的監管,確保監管工作切實到位。五是抓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確保了飲用水源水質量100%達標。

3、加強環境監測。一是切實抓好縣內大中型企業污染源全年的常規監測工作。二是認真做好污染投訴的監測調查取證工作。三是認真做好環境監督監測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一)輿論引導還不夠強勢

一是沒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輿論導向。幹部羣眾沒有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二是宣傳沒有突出重點,缺乏針對性。三是沒有充分利用好各種紀念日或活動日,運用電視、報刊等媒體進行綠色消費、生態城市等科普知識的宣傳。

(二)生態經濟還比較落後

生態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還比較低;品牌可持續保護和發展的意識亟待增強。生態工業方面,生態工業關鍵技術創新不足;節能工作剛剛起步,但宣傳不夠,未引起企業足夠重視;大多數企業規模小,力量薄弱,產品檔次低,單位產品能耗高,節能改造心有餘力不足;生態旅遊方面,仍然存在旅遊新項目開發建設進展緩慢的問題;現有的、温泉、地貌觀光旅遊區由於投入不足,景區的檔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區周邊村民關係太複雜,又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還須加強

一是髒、亂、差的環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現在廁所簡陋、人畜共處、柴草亂垛、垃圾污水隨意排倒是當前縣農村的四大頑疾。二是清潔能源還未全面推廣使用。近年來,縣雖然建成沼氣池幾千個,在這項能源的開發上,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推廣使用時,卻受到了資金、技術、服務等條件的限制,這一清潔能源並未在農村全面推廣使用。三是農民作為生態文明村、省衞生村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許多農民對於生態創建工作不理解,認識不到位,參與熱情不高,行動遲緩。

(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艱鉅

從總體上看,目前縣仍以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主,資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工業污染源中以工業廢水污染為主,而廢水中以工業園區污染較突出。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增加,污染治理進展較慢,重點污染行業、重點污染源企業雖經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結構性污染重,排污總量大、治污欠帳多的問題。企業生產力不斷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對滯後。由於小規模,零散選礦點多,選礦工具落後,環保設施不健全,礦山污染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五)執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強化

縣環保執法力量不足,環境監察、監測設備相對落後,專業人員較少,離環保規範化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未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環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要求,環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切實加強工作領導

一要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縣裏要形成“縣委負總責,政府負實責,職能部門具體抓,相關部門協同抓,人大、政協督促抓”的工作格局;鄉(鎮)也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二要建立工作責任考核制。要倡導“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政績觀,把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效納入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之中。縣委要制定全縣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量化考核內容和辦法,納入黨建工作之列,每年對鄉(鎮)進行嚴格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推薦選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三是強化資金保障。按照生態縣建設規劃,設立專項引導資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導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體制

一是制定規章條例,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步入規範有序的法制化軌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生態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調度、調劑。三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按照“林農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廣泛地動員林農投資投勞育好山、護好山、開發好山。四是充分發揮人大監督、政協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建立起權力監督、行政監督、媒體監督與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

(三)構築生態經濟格局

一是突出資源培育,發展生態林業。通過產權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業結構的調整,加大經濟林和林木資源的精深加工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凸現林業生態效益;二是突出綠色食品開發,發展生態農業。結合主導產業、區域特色產業,依託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載體,本着因地制宜、相對集中、規模經營、提高品質的原則,抓好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促進農產品的就地加工和轉化,形成“閉合”式生態產業鏈。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基地。三是突出生態保護,發展生態工業。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不斷改進工業生產模式,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污染較小的清潔生產工藝,逐步改造和淘汰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的工業設備,最大限度降低工業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項目均要進行嚴格的“環評”,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必須堅決“砍”掉,始終把可持續發展貫穿於發展工業的全過程。四是突出資源整合,發展生態旅遊。加快推進創建5a風景區、地貌觀光旅遊開發區、温泉旅遊度假區和重點景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生態保護與自然景觀的協調,強化包裝宣傳,規範經營管理,促進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

(四)創建良好生態環境

一是繼續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組織開展以畜禽糞便污染、化肥農藥污染、農村改廁等為主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二是開展生態示範鎮創建活動。藉助創建推進城鎮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動城鎮美化、綠化、淨化等公用工程建設,改善城鎮環境“髒、亂、差”現象。同時着力實施一批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藍天、碧水、綠地工程,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三是形成科學的區域開發格局。根據懷集縣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範、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

(五)強化生態文明意識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廣闢宣傳陣地和渠道,培養全民的生態道德,樹立強烈的生態責任感,讓推進生態文明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二是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大力開展以“綠色企業”、“綠色家園”、“綠色學校”等為主線的綠色系列創建活動。三是引導羣眾樹立生態化的生活方式,綠色消費,適度消費,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四是保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開展獎勵環保違法舉報人活動。五是發揮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羣團組織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六是大力推進環境保護民間組織和環保志願者隊伍的發展,在環境日、地球日、保護母親河等紀念活動中發揮引導者和主力軍的作用。

【第4篇】生態文明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和意義:

瞭解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類,意義在於在此基礎上了解居民對環保意識的深淺,好進一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鄉。

調查過程:

在寒假的這段時間裏,我實地考察過家鄉的河道,也去了村委會詢問。在與村委會領導的交談中,我得知前幾年,縣裏加大對鄉村的經濟建設,村委會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資工作,村裏經濟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過於注重經濟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流經村裏的一條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廠向河裏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裏倒。從前清澈的河水,而現在垃圾四處漂浮,邊緣彷彿污穢的水溝一樣。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單方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導致環境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相反還使部分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基本情況與分析:

1、平林開擴土地,綠態嚴重遭到破壞,由於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資源缺乏,為了開擴

更多土地空間,從而進行了平山伐林,導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大批樹木被伐,綠地呈現指數上升減少人口的增多同時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國家在很早之前就頒佈了保護環境條令,同時也實施了許多措施,禁止人們隨地扔垃圾,廢品回收利用,城市還設有專門的收垃圾場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垃圾,然而在農村,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頭支票,沒有專門的回收垃圾場所,人們為了方便,都是會隨地找個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為人們倒垃圾最“關照”的場所,積堆成山的垃圾引來了喜愛垃圾的動物,散發出陣陣臭味,河水在人們的照顧之下,清澈之軀也像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從此望不到裏,街道上散佈着的是人們不自覺隨手扔的垃圾,沒有人掃,這些垃圾就像到處漂流的浪子,沒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飄到哪兒就是哪兒 廢品重新利用的不夠全面,在這些生活垃圾裏,有許多塑料袋,紙袋,舊衣服,舊玩具,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別是塑料袋,塑料袋屬於一級污染品,人們購買東西的商品袋用過一次之後都會隨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隨着人們經濟的發展,舊衣服、舊玩具已被人們遠遠拋之而去,有些以撿垃圾為生的就會撿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環保。

調查結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 “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 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 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 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 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 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 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 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 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 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 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 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 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 少,且分佈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着我 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 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 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 的時候了。

建設生態文明,並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很多地區有着嚴重誤區,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科技發展,就必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黨在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也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生活的新景象。同時我們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喝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幾年來,國家努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縣裏各村也開始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村也不例外。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業,堅決給與整頓甚至關停。

評價建議或對策:

雖然目前國家提倡使用環保袋,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樣,不用塑料袋裝東西,比如我們去買菜,每家每户都會有一個竹籃子,買豬肉可以用稻草捆豬肉,其餘菜類可以用籃子裝起來 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專門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並聘請家庭困難失業人員對這些衣物進行縫縫補補,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業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給需要的人 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飯盒,每年國家都會有大量的塑料盒飯被棄,這些一次性塑料飯盒都只利用一次,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會選擇快餐食用,從而導致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因此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選擇用可重新利用的飯盒外出去打快餐時用自身攜帶的飯盒裝飯,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從而提高環保作用 每個村每個城市都必須成立一個回收垃圾的場所,街邊設有垃圾桶,同時也必須得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也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環保活動,這樣可以提高人們環保的興趣。

關於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今年初,縣委、縣政府提出用4至6年時間實現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目標,並將生態文明村建設作為創建生態縣的基礎性工程來實施。為了促進生態文明村建設,縣政協課題組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初步成果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年來,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優美、城鄉結構合理、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紮實、有序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縣54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村建設逐步推開,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各鎮村以改善鎮容村貌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東邵渠、高嶺等鎮大力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對廢棄礦坑進行整治,恢復植被和地貌。高嶺鎮完成生態林撫育2500畝,並對10000畝綠色速生豐產林進行科學補植,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各鄉鎮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溪翁莊鎮“兩水”工程進展順利,日處理污水2500噸的污水處理廠和日供水5000噸的供水廠主體工程完工,年內將投入使用。西田各莊、十里堡等鎮各村通過改水改廁,推廣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有效地解決了污水亂排放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全縣生態文明試點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資200萬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營造生態景觀林;投資53萬元,改造飲水工程,讓全村羣眾飲用上乾淨水,部分村民開始以太陽能、沼氣作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通過環境綜合整治,一些村莊呈現出綠樹掩映、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的生態新景象。

二是農村生態經濟有了初步發展,主導產業已現端倪,湧現出一批生態經濟示範村。各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一批村級專業化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巨各莊鎮蔡家窪村投資xx萬元,建起佔地500畝的巨龍生態觀光園,栽植10餘種水果,是全市屈指可數的高標準綠色生態園區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業,人均可增收500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園”。

三是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逐步推進,人們生態意識有所增強。縣委、縣政府啟動了“生態縣建設百村行”活動,通過普及生態知識、科技知識,為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和生態文明村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各鄉鎮普遍開展了“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生態知識進農家”、“創建生態文明户”等活動,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和綠色消費。溪翁莊鎮石馬峪村興起“環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撿拾白色垃圾,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村莊環境,而且增強了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馮家峪鎮與北京崇陽光田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資147萬元,完成了4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隨着有線電視入網、村級健身公園、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農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二、生態文明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環境綜合治理任務依然艱鉅

從整體看,由於落後的經濟狀況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我縣大部分農民生態意識薄弱,農村髒、亂、差的環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廁所簡陋、人畜共處、柴草亂垛、垃圾污水隨意排倒堪稱當前農村的四大“頑疾”。如廁所多屬地坑式,無任何保潔措施,尤其夏季,不僅氣味難聞,而且成為蒼蠅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糞便無專人管理,滲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近年來,我縣農村養殖業發展很快,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但個別村因場地有限,人的生活區和家畜家禽飼養區未能做到嚴格分離,人畜共處易造成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儘管一些村對垃圾進行處理,但因工藝和設施簡陋,只是就地、異地填埋,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此外,我縣早已提出農業生產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絕,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區還相當普遍,影響了區域環境質量。

(二)因盜採鐵礦造成的植被恢復難度較大

我縣北部山區鐵礦資源較為豐富。近兩年來,一些人把盜採鐵礦石作為“致富”門路。儘管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鄉鎮進行了有效治理和打擊,但盜採盜運現象沒有根本杜絕,庫北某鎮僅6個村就因盜採留下18個廢棄礦坑。盜採造成礦產資源大量流失,而且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惡化了當地的自然環境。要恢復原來的地貌、植被,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並要投入大筆資金。高嶺鎮為治理廢棄礦坑,已投入300多萬元。此外,由於採礦區多在密雲水庫上游,盜採盜運鐵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將會影響密雲水庫的水質,給密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農村生態經濟尚未形成強勢

農村生態經濟只是剛剛起步。儘管大部分村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已分別確定了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果業和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但尚未形成商品優勢和規模效益。近年來,雖然出現了“西白蓮峪柴雞蛋”、“生茂鮮菇”、“密水鮮魚”、“密雲甘慄”等一批知名生態品牌產品,但無論是在首都還是在外埠,其市場份額的佔有率都不高,有人曾形象地説,密雲的農產品是“吃什麼都有,賣什麼都無”,因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農民還不能依託主導產業增收致富。作為農村二、三產業的主打項目山區民俗旅遊業也是如此。我縣自1994年在京郊率先開發民俗旅遊,經過xx年發展,已建成民俗旅遊村35個,民俗旅遊户1500多個,從業人員近萬人。但近年來由於宣傳攻勢減弱,扶持力度不夠,規範管理缺位,加上自身基礎薄弱,民俗旅遊內容單調,客源嚴重不足。據瞭解,目前,全縣民俗旅遊户還剩下800多户,減少了近50%,作為山區農民致富主導產業的民俗旅遊業形勢比較嚴峻。

(四)農村清潔能源還未全面推廣使用

全縣90%以上農村仍以煤、柴作為主要能源,品種單一,成本較高,加之農民用能設備落後,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我縣就在農村推廣沼氣清潔能源使用,當時共建成沼氣池70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為户用沼氣池,但由於缺乏規劃和扶持力度,使沼氣等清潔能源在農村推廣使用後繼乏力。據有關部門調查瞭解,目前,我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的農户僅有xx多户,僅佔全縣農村總户數的5%,和先進地區相比,我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來,縣政府能源辦在西田各莊鎮白道峪等村推廣沼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全面推廣則受到資金和服務管理體制的兩大限制。在鎮一級,能源開發和推廣工作,有的是部門代管、兼管,有的則根本沒人管,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也就缺乏工作的原動力。而在一些經濟發展薄弱村,由於受經濟狀況的影響,村幹部和羣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清潔能源的推廣舉步維艱。

(五)一些措施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

生態文明村建設拉開序幕以後,各鄉鎮和部分村根據環境整治的需要,相繼出台了一些措施。有的鄉鎮購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運車,組建了垃圾清運隊伍,但因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堅持持久,令人擔憂。因為,我縣有的鄉鎮方圓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達二、三十個,自然村近百個,且許多村地處深山區,交通不便,採取垃圾“村集、鄉運、縣處理”方法,不僅難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做到全縣340多個行政村的垃圾日日清、處處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農民作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

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廣大農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和參與行動,農民應成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但是,我們在調查走訪中發現,許多農民對於生態文明村建設這樣一個對自己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將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舉措不理解,認識不到位,參與熱情不高,行動遲緩。例如,一些村在農民中推廣“三格式無害化污水衝式廁所”,當地鎮政府、村委會和縣推广部門都給予了資金補助和物資支持,每户農民只需投入100元?200元即可,但有的農民就是不幹,認為“既然政府為我辦事,就得替我出錢”。甚至在自家改廁當中,還要政府為自己的勞動付工錢。

三、關於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嚴格規劃,在實施中確保規劃的剛性

建議縣政府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和本縣有識之士,根據生態涵養髮展區的功能定位和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及水平,編制全縣各村生態建設的詳盡規劃。詳規應體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堅持高起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主導產業搞建設。二是詳規要具有剛性,經縣、鎮人民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注意保護耕地和農民的實際利益,防止不顧主客觀條件和羣眾意願,用行政手段人為“造村”的現象。

(二)通過綜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一是要切實解決好垃圾污染問題。在總體上實施“村收、鎮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的同時,依據當地不同條件,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可在解決好防滲漏的情況下,採取填埋的方式。還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國內外資金、企業,包括激活民間投資介入本縣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從長遠的觀點看,要對農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做好垃圾分類,研究以垃圾製造有機肥料和發電等,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二是切實解決好生活污水等無害化處理問題。根據投資少、工藝可靠、排放穩定達標的要求,採取建滲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規模污水處理技術,杜絕户户隨意排放污水的現象。可在我縣主要鄉鎮和大村採取“人工合成濕地技術”。用這種方法處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蠅,有利於水體淨化,還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資少,無動力消耗,運行成本低廉,污水處理結果達到中水標準。由於人工濕地與當地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可建設濕地公園,構成新的景觀。

三是加大打擊盜採盜運鐵礦石的力度並搞好所破壞的地貌、植被的生態恢復。實行公安、地礦等部門聯合執法,對非法採礦點一律炸燬,對採礦機械一律處理掉。發動和組織當地村民參與對礦產資源的管理,有關鎮村應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進採礦地區各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種種植、綠色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和項目,向荒山要糧、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構築生態產業支撐

每個村應根據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緊扣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突出培育並強化生態農業、民俗旅遊等主導產業,推廣農牧結合式、種養結合式、農林結合式,以及綜合式、庭院式等多種小型生態經濟模式,打造密雲的“有機魚生產村”、“有機果品村”、“生態旅遊度假村”、“休閒觀光村”。結合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加大投入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民俗旅遊村的檔次和水平。要利用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良機,開發本地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爭取村村都有主導產業,户户都有致富項目,並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發展思路、一項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推進廣大農民的持續增收,儘快實現小康目標。

(四)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構築良好人居環境

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設,形成良好的人居環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後,應由政府統籌規劃農民的住宅建設,以減少農民單家獨户的投入,如地基、給水、排水等可作為公共設施工程統一規劃建設,節省資金和能源、資源消耗,提高公共設施的利用率。二是通過規劃設計,綜合開發,科學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種配套設施,儘可能地做到住宅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大力做好改廁工作,推廣水衝式環保廁所;創造條件,逐步使農村居民生活區與畜禽飼養區分離,杜絕生活污染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要大力推廣使用節地、節能、節水、治污等生態環境新技術,採用綠色環保建材。三是根據生態人居環境的要求,把村莊綠化與村莊建設、美化環境結合起來,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綠中”的目標,要儘可能選擇和採用本地特色樹種、花卉,在搞好綠化美化的同時,促進本縣相關產業的發展。農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滲水、集雨的功能。充分體現環保的特點。

(五)以綠色消費為導向,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

政府統一指導農村再生能源開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採取縣內外招標或委託的形式,吸引技術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能源公司參與密雲的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按照“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進行運作,在推廣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播放科教片、組織參觀、推廣太陽能和沼氣使用的示範典型引導農民。二是以養殖業的發展促進沼氣池的建設利用。三是成立清潔能源物業服務中心或在鄉鎮一級確定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技術服務人員,經常深入農户面對面指導,解決農民在建設、使用中遇到的困難與技術問題。技術人員可兼職經營沼氣池和太陽能設備配件業務,方便羣眾購買配件。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基礎上大力抓新建,並充分考慮到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數量。

(六)在專項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實效,抓住重點

為了確保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縣政府已明確縣財政每年撥款4000萬元,五年共計2億元。有關部門在加強有效監管,防止濫用、挪用的同時,應科學安排好專項資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對重點村、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不搞撒“芝麻鹽”。應對改水改廁,垃圾消納、清潔能源推廣等關鍵性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做到投一筆便有起色,落一處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鎮政府也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並吸納農民自有資金用於生態文明村建設。

關於服務光山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

“縣檢察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非常深入,所提問題、原因及建議非常切合光山實際,請縣委辦通過工作通訊轉發,以期促進各鄉鎮及相關局委學習、思考、研究和運用。”日前,光山縣委書記文宗鋒在該縣檢察院呈報的《關於服務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上作出肯定批示。光山縣委辦公室向該縣各鄉鎮及相關局委印發了120份工作通訊。

去年8月份,光山縣檢察院開展了“兩服務一配合”活動。為了取得實效,該院抽出精幹力量組成3個調查小組,對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着重分析該縣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優勢、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和機遇,提出推進對策和建議。

為了寫好這份報告,光山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付大銀親自查閲相關資料,擬定調查提綱,指導確定選題和調查思路,多次面對面指導調查,力求向縣委、縣人大、縣政府提交一份高質量的調查報告。

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深入實地走訪等形式,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寫出《關於服務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調查報告》。萬餘的報告從三個方面分析資源開發對該縣環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該院提出了推進該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五項對策建議:

一是堅持“理念為先”,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注重制度建設引導;二是不斷提高全縣環境質量,深入推進美麗光山建設;三是構築生態經濟格局,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四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創建工作,建設美麗鄉村;五是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聯動機制。

報告還詳細闡述了該院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幾項舉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嚴厲打擊盜伐林木、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採礦(砂)、非法佔用農用地等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二是嚴肅查辦生態環境建設領域的貪污賄賂及破壞生態資源環境、重大污染事故背後的瀆職失職犯罪。三是履行訴訟監督職能,紮實開展“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立案監督專項活動”,充分利用立案監督、檢察建議等手段,防止對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隱瞞不報、以罰代刑,甚至充當其“保護傘”,促進有關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職責。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五是積極延伸職能,結合辦案中發現的問題,向有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結合典型案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各方參與、全民動員的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氛圍。

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報告

前言: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 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 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 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狀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1x年 x 月 1 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 120 份, 回收問卷 117 份, 其中有效問卷 117 份, 回收率 97.5%, 問卷容量為 117。

(二)調查問題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 常關注生態環境„„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

慮去付出行動, 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 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2. 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 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 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 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 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 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6: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

【第5篇】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報告

前言: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 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 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 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狀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1x年 x 月 1 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 120 份, 回收問卷 117 份, 其中有效問卷 117 份, 回收率 97.5%, 問卷容量為 117。

(二)調查問題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 常關注生態環境„„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

慮去付出行動, 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 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2. 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 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 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 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 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 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6: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

【第6篇】2022年生態文明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x月x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陽光大學生網,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7份,其中有效問卷117份,回收率97.5%,問卷容量為117。

2、調查問題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常關注生態環境。

2、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慮去付出行動,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3、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4、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2)如何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

2、養成關注環保知識並向身邊人傳播綠色生活意識的習慣。

3、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

4、積極響應有關生態文明宣傳的活動。

5、從自身出發少用一次性餐具。

四、結語

本調查通過對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以陽光大學為例從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學校的生態文明建設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大學的生態文明觀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在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我們不應該害怕,我們不應該畏懼,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建綠色家園!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第7篇】大學生生態文明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生態文明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目的: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x月x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陽光大學生網,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7份,其中有效問卷117份,回收率97.5%,問卷容量為117。

2、調查問題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常關注生態環境。

2、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慮去付出行動,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3、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4、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2)如何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

2、養成關注環保知識並向身邊人傳播綠色生活意識的習慣。

3、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

4、積極響應有關生態文明宣傳的活動。

5、從自身出發少用一次性餐具。

四、結語

本調查通過對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以陽光大學為例從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學校的生態文明建設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大學的生態文明觀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在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我們不應該害怕,我們不應該畏懼,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建綠色家園!

大學生就業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普遍關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畢業生正面臨着嚴峻的就業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為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作為一名即將走入畢業的大學生,我認識到這一嚴重的問題後,決定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進行調查。今年寒假我隨高郵市高璐寶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以下便是我總結出來的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的分析。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為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

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為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為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户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為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為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大部分人都熱衷於名牌企業或者外企,認為比較有面子。其實我認為很多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很有發展潛力,不一定要侷限於所謂的外企,給別的國家的人打工,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

以上就是我在大學生就業觀社會實踐調查總結出的幾點結論,希望對大家的求職應聘有所幫助!

【第8篇】2022年大學生生態文明社會實踐報告調查報告範文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x月x日,運用問卷的形式對陽光大學生網,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不記名問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7份,其中有效問卷117份,回收率97.5%,問卷容量為117。

2、調查問題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學人為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十分擔憂,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學經常關注生態環境。

2、偶爾關注的佔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認為環保與大學生有關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對身邊的人進行環保宣傳,可見大學生具有較好的環保意識但很少能夠去考慮去付出行動,幾乎所有人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覺得一般或不滿意但只有極少數人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有意義,認為環境保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但行動性差。

3、80%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4、81%同學會在周圍沒有垃圾桶時,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時再丟掉,説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不過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周圍無人時把垃圾丟掉,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60%同學對當今世界生態資源環境狀況十分擔憂,可見他們對環境十分關心。

三、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對策

1)學校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1、學校切實加強宣傳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和懲罰措施。

4、學校以身作則,決策要符合生態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礎設施的數目。

2)如何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

1、積極參加生態環保活動。

2、養成關注環保知識並向身邊人傳播綠色生活意識的習慣。

3、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

4、積極響應有關生態文明宣傳的活動。

5、從自身出發少用一次性餐具。

四、結語

本調查通過對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以陽光大學為例從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學校的生態文明建設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大學的生態文明觀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在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我們不應該害怕,我們不應該畏懼,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建綠色家園!

大學生就業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普遍關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畢業生正面臨着嚴峻的就業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為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作為一名即將走入畢業的大學生,我認識到這一嚴重的問題後,決定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進行調查。今年暑假我隨高郵市高璐寶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以下便是我總結出來的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的分析。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為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

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為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為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户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為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為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大部分人都熱衷於名牌企業或者外企,認為比較有面子。其實我認為很多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很有發展潛力,不一定要侷限於所謂的外企,給別的國家的人打工,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

以上就是我在大學生就業觀社會實踐調查總結出的幾點結論,希望對大家的求職應聘有所幫助!

【第9篇】2022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和意義:

瞭解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類,意義在於在此基礎上了解居民對環保意識的深淺,好進一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鄉。

調查過程:

在寒假的這段時間裏,我實地考察過家鄉的河道,也去了村委會詢問。在與村委會領導的交談中,我得知前幾年,縣裏加大對鄉村的經濟建設,村委會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資工作,村裏經濟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過於注重經濟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流經村裏的一條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廠向河裏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裏倒。從前清澈的河水,而現在垃圾四處漂浮,邊緣彷彿污穢的水溝一樣。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單方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導致環境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相反還使部分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基本情況與分析:

1、平林開擴土地,綠態嚴重遭到破壞,由於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資源缺乏,為了開擴

更多土地空間,從而進行了平山伐林,導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大批樹木被伐,綠地呈現指數上升減少人口的增多同時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國家在很早之前就頒佈了保護環境條令,同時也實施了許多措施,禁止人們隨地扔垃圾,廢品回收利用,城市還設有專門的收垃圾場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垃圾,然而在農村,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頭支票,沒有專門的回收垃圾場所,人們為了方便,都是會隨地找個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為人們倒垃圾最“關照”的場所,積堆成山的垃圾引來了喜愛垃圾的動物,散發出陣陣臭味,河水在人們的照顧之下,清澈之軀也像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從此望不到裏,街道上散佈着的是人們不自覺隨手扔的垃圾,沒有人掃,這些垃圾就像到處漂流的浪子,沒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飄到哪兒就是哪兒 廢品重新利用的不夠全面,在這些生活垃圾裏,有許多塑料袋,紙袋,舊衣服,舊玩具,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別是塑料袋,塑料袋屬於一級污染品,人們購買東西的商品袋用過一次之後都會隨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隨着人們經濟的發展,舊衣服、舊玩具已被人們遠遠拋之而去,有些以撿垃圾為生的就會撿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環保。

調查結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 “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 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 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 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 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 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 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 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 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 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 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 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 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 少,且分佈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着我 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 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 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 的時候了。

建設生態文明,並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很多地區有着嚴重誤區,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科技發展,就必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黨在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也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生活的新景象。同時我們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喝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幾年來,國家努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縣裏各村也開始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村也不例外。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業,堅決給與整頓甚至關停。

評價建議或對策:

雖然目前國家提倡使用環保袋,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樣,不用塑料袋裝東西,比如我們去買菜,每家每户都會有一個竹籃子,買豬肉可以用稻草捆豬肉,其餘菜類可以用籃子裝起來 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專門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並聘請家庭困難失業人員對這些衣物進行縫縫補補,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業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給需要的人 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飯盒,每年國家都會有大量的塑料盒飯被棄,這些一次性塑料飯盒都只利用一次,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會選擇快餐食用,從而導致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因此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選擇用可重新利用的飯盒外出去打快餐時用自身攜帶的飯盒裝飯,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從而提高環保作用 每個村每個城市都必須成立一個回收垃圾的場所,街邊設有垃圾桶,同時也必須得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也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環保活動,這樣可以提高人們環保的興趣。

【第10篇】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旗着力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工程等生態建設項目,大力開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劃區輪牧工作,通過合理利用草牧場,加強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力度。經過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

一、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xx年以來,我旗累計投入資金34961.7萬元,治理面積1112.39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1萬畝,封山育林70.56萬畝,農田防護林0.5萬畝,林木種苗1.01萬畝,人工種草0.4萬畝,人工造林31.03萬畝,圍欄封育656.53萬畝,劃區輪牧271.68萬畝,基本草牧場1.31萬畝,飛播牧草12.5萬畝,暖棚16.67萬平方米,飼料機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處,節水灌溉489處,小流域治理5.87萬畝,生態移民864户4130人;xx年開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在10個嘎查實施禁牧416萬畝,在61個嘎查實施草畜平衡3709萬畝,政策涉及全旗7個蘇木鎮、71個嘎查、5300個牧户1.8萬餘人;通過圍欄封育、“三區四帶五個基點”建設,全旗打草場面積達到732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18%,正常年景打貯草總量超過2億公斤;加強草牧場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圍欄化草場面積達到3848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95%,其中實施劃區輪牧面積達到2802萬畝,佔全旗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1%,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工作已成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護成效的亮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着力改變傳統草牧場利用方式,不斷降低利用強度,有效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全旗放養牲畜總數由xx年的168萬頭只壓減到146.6萬頭只,牛和馬分別增加58%和52%,山羊和綿羊分別減少54%和15%;通過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蓋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蓋率由0.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場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產草量由xx年的23.2釐米、41.7%、81.2公斤/畝提高到xx年的35.1釐米、54.7%、88.8公斤/畝,分別提高了11.9釐米、13%、7.6公斤/畝。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自xx年啟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我旗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始終將該項工作放在全旗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實施“圍封轉移”和“兩轉雙贏”戰略,落實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有效地推進。

——堅持科學的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建設與保護並舉;堅持“三生結合”(生態、生產、生活),“三效”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堅持以工程建設為支撐,以科技為動力;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項目佈局;轉變畜牧生業產經營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眾的認識水平。開展廣泛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調動羣眾積極性,鼓勵羣眾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堅持“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態項目建設發揮具大的現實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種草質量。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把生產適用技術落實到生態建設的全過程,加強科技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攻關和有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區域特點的優良品種。

——加大工程管護的執法力度。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建設週期長的綜合性工程,它是造福於後人的工程,因此我旗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更好的管護,同時各項目實施部門及時督促有項目區的各蘇木鎮、嘎查建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制度,廣泛宣傳,責任到户、到人,依法管護,提高廣大羣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人人有責的自覺行動。

——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草原管護水平。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實施後,我旗結合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了《關於招錄全旗草原管護員的實施方案》、《阿巴嘎旗嘎查級草原管護員選聘錄用辦法》、《全旗草原管護員考試考核方案》等考錄方案,並在全旗範圍內進行公示,在全旗7個蘇木鎮共聘用嘎查級草原管護員188名、旗級草原管護員40名,充實草原管護隊伍,加大了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xx年3月16日起截止31日,對全旗188名嘎查級草原管護員以蘇木鎮為單位進行了專門培訓,頒發了“聘書”,簽訂了“合同”,並給每個草原管護員製作了“草原管護員工作實用手冊”和“草原管護員巡查日誌”。同時對考試招錄的旗級40名草原管護員,重點培訓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執法、行政執法、勞動合同法等,並簽訂了“草原管護員勞務合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草原管護員已全部上崗到位,開展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管護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後,我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嚴格的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限量養殖標準,壓減了牲畜頭數,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雖然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牧民增收,所以提高牲畜個體產值是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提高牲畜個體產值除了提高種畜質量外,保護基礎母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還沒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措施。所以建議出台給予基礎母畜相應的補助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如每頭合格基礎母牛每年補助800元,每隻合格基礎母羊每年補助500元等。

(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來,項目區的管護問題越顯突出和重要,我旗按上級要求聘用一批牧民擔任了嘎查級管護員,也起到一定作用。由於嘎查級管護員工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執法權等原因,未能發揮足夠的管護作用。建議在聘用草原管護員的工作中,由執法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招錄一批文化素質高、辦事能力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予以充實草原管護員隊伍,從而加強項目區管護力度。

(三)目前,我旗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較落後,從而影響載畜量的測算。為使產草量測算更加準確,望上級支持配備更加先進的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

(四)近年來,牧民保護草場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牛羊育肥等現代化養殖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增加收入的認識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引領牧民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道路上需要標準化育肥棚圈、儲草棚、水源井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希望上級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出台新項目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後我旗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我旗被納入烏珠穆沁沙地治理區域的有利機遇,立足於長遠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營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措施、生態移民等各類生態項目,以沙化、退化嚴重地區為重點,加強生態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我旗不同地區草原生態及土質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建設方式,北部地區以圍欄封育為主,南部地區以封山造林、飛播造林及人工造林為主,同時在全旗範圍內加強棚圈、水源井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草地、林地和濕地的保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林草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為,進一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積極穩妥推進牧區人口轉移,不斷完善牧區人口轉移的政策措施,重點抓好牧區青年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在城鎮創業就業本領,加強對轉移進城牧民的管理和服務,解決進城牧民的後顧之憂。穩步控制牲畜數量,放養牲畜數量控制在140萬頭只以內。爭取五年內全旗植被蓋度穩定在6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9omr4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