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環境建設調查報告多篇

環境建設調查報告多篇

環境建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我市軟環境建設的調查報告範文

根據市委的部署,五月下旬以來,市紀委牽頭組織的軟環境建設研究課題調研組先後深入到市區的一些國有及民營企業開展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瞭解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現狀

總體上看,全市的投資軟環境有了新的改善各級機關致力發展、服務發展的意識增強,市場主體投身發展的積極性高漲,據統計部門2004年對100家企業進行的投資軟環境評價調查結果表明,有80%的企業認為近兩年我市的投資軟環境有較大改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領導重視,抓軟環境建設的合力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工作,把軟環境建設工作列為今年全市加快發展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成立了軟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領導小組由市人大、市紀委、市zd委的主要領導掛帥,辦事機構掛靠在市紀委、監察局。為加強組織協調工作,堅持每週召開一次領導小組辦公室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成員會,及時研究安排部署工作,協調解決軟環境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不定期召開專項工作小組聯席會議,聽取各責任單位的工作情況彙報。領導小組還根據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把市軟環境辦、效能辦、糾風辦、行政服務中心、整規辦的工作人員統一調配使用,形成合力推進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是深入調研,抓軟環境建設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為增強軟環境建設專項整治工作的針對性,市裏組織人員走訪了市直40多家企業,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查找當前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營造我市經濟發展優良軟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工作任務分為“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密切黨和政府與羣眾的聯繫;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積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分別由四個專項工作小組分3個階段(即宣傳發動、集中整治、總結表彰)抓好軟環境整治工作。四個小組分別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突出圍繞深化項目年競賽活動、推進創城工作、完善行政服務平台、建立審批服務網站、實行政務公開等方面來抓好軟環境建設。

三是健全制度,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長效約束機制逐步形成。制定了《關於對損害經濟軟環境行為實行效能告誡的暫行規定》,市、縣兩級建立行政服務中心9個,推行項目聯審聯辦制,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提高辦事效率。在行政機關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首問責任、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在全市範圍內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和幹部人事制度)“四項改革”,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完善並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產權交易進入市場和政府採購)“四項制度”,從制度上減少腐敗現象的滋生。各縣(市、區)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梳理完善內部工作制度,清理不符合優化軟環境的制度,着力解決職責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實、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現象,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機制。尤溪縣出台鼓勵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規定新開辦工業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標準,對部分客商實行“尤溪綠卡”,持卡者可享受尤溪境內免交縣內公路通行費,非特殊情況企業免受檢查,子女入學享受本縣居民待遇。沙縣實行效能評議制度,開展民主測評,對民主評議好的單位及領導給予通報表揚。對民主評議反映差的單位及領導給予通報批評,要求後三名的單位及主要領導寫出書面整改措施,責令限期整改,連續兩次居最後二位的單位,其主要領導進行崗位調整。

四是典型引路,營造良好軟環境氛圍更加濃厚。重視發揮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及時發現軟環境建設方面好的典型。在機關效能建設中總結推廣了市國檢局為我市外經貿發展營造“低障礙、低收費、高效率”的檢驗檢疫通關環境、市公安局辦理涉企經濟案件做到“四個不查”和“五個不輕易”;市地税局開展辦税“四零”活動(即“服務零距離、流程零障礙、質量零差錯、對象零投訴”)、等經驗,指導全面工作,不斷提高全市的行政服務水平;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總結推廣了將樂縣率先對全縣國有集體林木資源轉讓實行統一“陽光作業”,泰寧縣推行村級採購制度,建寧縣對縣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公房進行統一管理,梅列區積極開展公務用車改革,永安市構建“三位一體”的行政服務模式和“勤廉宣教中心”,明溪縣實行紀檢監察幹部跟蹤服務非公企業制度,大田縣推行建設工程經評審最低價投標中標法等各具特色的措施辦法,鞏固和深化了反腐倡廉工作。同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還通過軟環境建設工作《簡報》和《情況通報》對一些好經驗好做法進行通報,為軟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是強化督查,軟環境建設工作各項任務的進一步落實。堅持日常督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自查與自糾相結合,提高工作實效。今年以來,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效能辦、糾風辦、行政服務中心等單位先後3次組織人員到市直60多個重點部門和單位和8個縣(市、區)開展督查指導或明察暗訪,還走訪了各商會和各類企業及個體户瞭解情況,在督促工作落實的同時,將發現、掌握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反饋給市直相關單位並責令整改。進一步暢通渠道,在充分發揮市效能投訴中心作用同時,今年又開通了糾風熱線電話,設立了“糾風之窗”網站,認真受理投訴舉報,上半年全市效能投訴中心共受理投訴417件,辦結率為91.4%,給予黨政紀處分2人,效能告誡16人,誡勉教育5人。通過強化督查,軟環境建設工作各項任務的進一步落實。在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方面,針對查找出的突出問題,抓好整改。如市林業部門就下屬事業單位執法人員存在執法不文明的行為,採取了建立獎懲制度、規範檢查行為、強化行政督查等措施進行整改;市人行鍼對企業反映貸款難的問題,創新信貸方式,配合各級政府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舉辦銀企資金供需見面會等進行整改。在提高行政服務水平方面,按照“領域再拓寬、內涵再豐富、資源再整合、環節再減少”的思路,進一步加強市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今年前三季度進駐中心的40個單位共為羣眾辦理各類審批、審核、備案等事項6.95萬件,辦結率95.3%,總辦結時限比承諾總時限節省2.37萬個工作日。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以開展“增強紀律觀念,自覺接受監督”主題教育為載體,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和紀律教育;嚴肅查處一批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干擾改革、阻礙發展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及時為受誣告的黨員幹部澄清事非,認真維護黨員幹部的權利,積極幫助發案單位分析發案原因,切實把廣大黨員幹部一心一意謀發展、放開手腳幹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圍繞“四個堅決糾正”和“三個繼續治理”,加大糾風治亂工作力度,逐步解決一些羣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加強對“四項改革”、“四項制度”和“五公開”等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推進了源頭防治腐敗工作的開展。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方面,從關係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情入手,先後開展了整治“餐桌污染”、汽車市場秩序、安全生產、糧食市場、文化市場、農資市場、藥品市場等專項活動。市直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出動執法人員一萬多人次,查處各類違規行為3000多起,進一步淨化了市場秩序。在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的同時,積極開展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競賽活動,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法制環境方面,以“創建平安##”活動為抓手,zd各部門通力合作,加大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的力度。司法部門對律師隊伍進行了教育整頓,以營造公正、公平的司法環境。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市軟環境專項整治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與新一輪創業的要求、與廣大羣眾加快發展的願望、與投資者的呼聲、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些明顯差距,主要體現在:

1、政策環境相對滯後。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乏比較優勢。如,所出台的優惠政策多是參照發達地區或後發展地區,不僅由易受“硬環境”的影響,存在操作上的區域侷限性,而且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又易造成滯後性。二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少數單位“私”字當先,對本單位有利的政策就執行,不利的就變形,隨意曲解政策,使政策優勢大打折扣。有的更是搬“條條”上的具體規定多,執行黨委、政府的政策少,出現了政策截流、政策梗阻現象。據我市有關方面的調查顯示,有49%的私營業主對各種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表示不滿意。

2、政府的職能服務不夠到位。突出表現在:一是觀念不新。一些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患得患失,缺乏與時俱進、主動服務思想,執行政策簡單生硬,死抱着政策條文不放,服務不夠主動、熱情,不能為基層和投資者排憂解難。二是治政不實。有的部門工作中急功近利,將“剛性規定”變成“柔性操作”的問題,辦事程序與審批手續裁而不減;有些幹部作風飄浮,工作中敷衍塞責、欺上瞞下、從中作梗。三是在崗不勤。一些部門管理鬆懈,工作人員崗位責任意識不強,上班遲到早退或擅自離崗現象時有發生。

3、執法行為有待規範。一些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政、越權執法、濫用權力、野蠻執法等問題仍然存在,“三亂一多”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執法不嚴,將執法過程“關係化”,以關係親疏作為執法寬嚴的標尺;有的執法隨意,以權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有的以罰代管,重收費、輕管理,重處罰、輕教育;有的方法簡單,作風粗暴,舉止不文明。極個別部門和單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利用職權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甚至吃、拿、卡、要、報的現象仍屢禁不止。一些部門以協會會員費、管理費、辦刊物雜誌贊助費等名目向企業收費,有的中介機構收費彈性大,有的搭車、重複收費。一些執法部門隨意到企業進行各種檢查,企業對管理部門名目繁多、華而不實的檢查十分反感。據調查,有26家企業反映2003年接受各類檢查達162次,平均每家企業6次,最多的一家企業被檢查了20次,令投資者十分無奈。

4、人文環境亟待改善。我市雖屬經濟欠發達山區城市,但飽含歷史文化底藴的“風土人情”,本應是軟環境中的比較優勢,由於沒有很好從根本上做好“人”的工作,以致人們觀念上的“劣勢”掩蓋了人文環境整體上的“優勢”。在市民素質問題上,有幾種不良傾向值得注意:一種是冷漠無知,消極順從。這類人對軟環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也不想認識,以為發展經濟是黨委和政府的事,與已無關。另一種是個人至上,“積極”排外。這類人並非觀念落後,不思發展,只是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以為優化軟環境是“吃裏扒外”、“引狼入室”,專為外面人好賺錢、多賺錢服務,進而為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排斥異己。三是信用缺失。由於公眾信用的社會約束力較弱,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市民在經濟交往過程中的信用觀念有所退化,失信現象也時有發生。

5、輿論氛圍仍不夠濃厚。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輿論的輻射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發揮。電視、報紙、電台等新聞媒介對社會輿論的軟環境功能沒有進行強有力的整合,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還不明顯。二是投資者的輿論效應沒有得到積極重視。“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地方軟環境優劣,投資者最有發言權和説服力,但由於我們的軟環境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又沒有讓投資者參與軟環境建設的快捷溝通渠道,因而投資者難以擔當正面的“宣傳員”。

三、進一步優化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領導,堅持把優化經濟環境擺上重要位置。全面改善和優化經濟環境涉及面廣、工作範圍大、要求標準高。為此,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保護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營造環境就是創造生產力的觀念,切實把優化環境工作作為大事抓在手,放上重要位置。二是要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工程。加大對優化經濟環境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完善組織領導機構和制度,進一步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認真研究和制定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各部門、單位領導都要認真研究、客觀分析,針對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優化和改善經濟環境工作做出全面有效的部署,並進一步狠抓落實。

2、強化督查,嚴格落實分解優化經濟環境的目標責任。優化經濟環境要取得明顯成效,關鍵還在於認真落實到位。為此,一是要層層分解目標責任。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認真對照優化經濟環境的總體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層層進行責任分解,進一步細化責任目標,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項項見成效。二是要推行首問責任制。通過首問責任制,把責任目標真正落實到每個人、每個崗位,使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三是要加大跟蹤督查力度。各級黨政領導各相關部門要經常督查經濟環境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對於重點項目、重點案件、突出問題,各級領導要親自加強協調處理和督查督辦,真心實意地幫助企業和投資者切實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

3、結合實際,突出抓實優化經濟環境的重點措施。在現階段要着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市有關部門要按照“能進則進”的原則,將有關行政審批項目特別是涉及收費的項目納入“中心”窗口統一辦理,在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形成幾大類“一條龍”審批服務鏈,杜絕辦事人員“多頭跑”、“來回跑”的現象;市有關部門應對“中心”窗口充分授權,使“中心”窗口既能受理,又能及時辦結;建立行政審批連動模式,形成“窗口為辦事人員服務,後方為窗口服務”的良好局面。二是要整合服務平台。進一步規範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交易中心、政府採購中心、國有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招投標交易中心的監督管理,借鑑外地做法,整合四個交易中心的資源,做到統一平台、減少場所、規範管理、資源共享,切實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三是要進一步開展治亂減負工作。對各級各行政機關、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收費進行全面清理,實行重新申報、重新確認。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制度,推行收費陽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企業負擔監測網絡,實行亂收費責任追究制。四是要規範行政執法檢查行為。建立健全重點企業免檢制度,對市場信譽好、經濟效益佳、社會貢獻大的重點企業給予一定期限的免予檢查的待遇。對企業的檢查要堅持精簡、便捷、實效的原則,能合併的要合併,能簡化的要簡化,能放寬週期的要放寬週期,可以聯合實施的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實施。五是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要加強效能監察,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廉潔高效。要強化責任追究,對羣眾意見集中、社會反映強烈、事實清楚、情節惡劣、嚴重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要果斷處理,凡發現對市委、市政府決策執行不力的,甚至敢於違規繼續搞“三亂”的一定要嚴肅查處,並依據有關規定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

4、激活機制,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方法途徑。優化經濟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進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創新發展的力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一是要研究建立科學的經濟環境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投資投資者、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投資環境綜合分析評估。對在評估中名列前茅的給予表彰,對評估較差的部門,給予公示,限期整改。逐步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整套有利於優化經濟環境的制度。二是要激發機關活力。要進一步完善機關的工作機制,以是否有利於改善和優化經濟環境為標準,不斷採取措施,激發和調動廣大機關幹部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把優化經濟環境轉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三是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努力探索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辦法和措施,着力拓展新思路,借鑑新方法,實現新突破,打造##投資興業的樂土。

5、廣泛發動,形成全民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強大合力。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聲勢,使廣大人民羣眾支持和參與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同時,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行為,敢於抵制,敢於舉報。要通過全市機關幹部和廣大羣眾不懈的努力,在全市上下合力打造優化經濟環境的濃厚氛圍,形成一個“人人都是經濟環境、事事相關經濟環境、處處維護經濟環境”的工作格局,努力實現##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第2篇】寒假實習調查報告:校園環境建設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 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第3篇】關於我市軟環境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現狀

總體上看,全市的投資軟環境有了新的改善?各級機關致力發展、服務發展的意識增強,市場主體投身發展的積極性高漲,據統計部門2022年對100家企業進行的投資軟環境評價調查結果表明,有80%的企業認為近兩年我市的投資軟環境有較大改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領導重視,抓軟環境建設的合力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工作,把軟環境建設工作列為今年全市加快發展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成立了軟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領導小組由市人大、市紀委、市政法委的主要領導掛帥,辦事機構掛靠在市紀委、監察局。為加強組織協調工作,堅持每週召開一次領導小組辦公室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成員會,及時研究安排部署工作,協調解決軟環境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不定期召開專項工作小組聯席會議,聽取各責任單位的工作情況彙報。領導小組還根據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把市軟環境辦、效能辦、糾風辦、行政服務中心、整規辦的工作人員統一調配使用,形成合力推進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是深入調研,抓軟環境建設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為增強軟環境建設專項整治工作的針對性,市裏組織人員走訪了市直40多家企業,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查找當前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營造我市經濟發展優良軟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工作任務分為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密切黨和政府與羣眾的聯繫;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積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分別由四個專項工作小組分3個階段(即宣傳發動、集中整治、總結表彰)抓好軟環境整治工作。四個小組分別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突出圍繞深化項目年競賽活動、推進創城工作、完善行政服務平台、建立審批服務網站、實行政務公開等方面來抓好軟環境建設。

三是健全制度,治理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長效約束機制逐步形成。制定了《關於對損害經濟軟環境行為實行效能告誡的暫行規定》,市、縣兩級建立行政服務中心9個,推行項目聯審聯辦制,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提高辦事效率。在行政機關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首問責任、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在全市範圍內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和幹部人事制度)四項改革,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完善並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產權交易進入市場和政府採購)四項制度,從制度上減少腐敗現象的滋生。各縣(市、區)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梳理完善內部工作制度,清理不符合優化軟環境的制度,着力解決職責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實、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現象,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機制。尤溪縣出台鼓勵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規定新開辦工業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標準,對部分客商實行尤溪綠卡,持卡者可享受尤溪境內免交縣內公路通行費,非特殊情況企業免受檢查,子女入學享受本縣居民待遇。沙縣實行效能評議制度,開展民主測評,對民主評議好的單位及領導給予通報表揚。對民主評議反映差的單位及領導給予通報批評,要求後三名的單位及主要領導寫出書面整改措施,責令限期整改,連續兩次居最後二位的單位,其主要領導進行崗位調整。

四是典型引路,營造良好軟環境氛圍更加濃厚。重視發揮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及時發現軟環境建設方面好的典型。在機關效能建設中總結推廣了市國檢局為我市外經貿發展營造低障礙、低收費、高效率的檢驗檢疫通關環境、市公安局辦理涉企經濟案件做到四個不查和五個不輕易市地税局開展辦税四零活動(即服務零距離、流程零障礙、質量零差錯、對象零投訴)、等經驗,指導全面工作,不斷提高全市的行政服務水平;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總結推廣了將樂縣率先對全縣國有集體林木資源轉讓實行統一陽光作業,泰寧縣推行村級採購制度,建寧縣對縣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公房進行統一管理,梅列區積極開展公務用車改革,永安市構建三位一體的行政服務模式和勤廉宣教中心,明溪縣實行紀檢監察幹部跟蹤服務非公企業制度,大田縣推行建設工程經評審最低價投標中標法等各具特色的措施辦法,鞏固和深化了反腐倡廉工作。同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還通過軟環境建設工作《簡報》和《情況通報》對一些好經驗好做法進行通報,為軟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市軟環境專項整治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與新一輪創業的要求、與廣大羣眾加快發展的願望、與投資者的呼聲、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些明顯差距,主要體現在:

4、人文環境亟待改善。我市雖屬經濟欠發達山區城市,但飽含歷史文化底藴的風土人情,本應是軟環境中的比較優勢,由於沒有很好從根本上做好 人的工作,以致人們觀念上的劣勢掩蓋了人文環境整體上的優勢。在市民素質問題上,有幾種不良傾向值得注意:一種是冷漠無知,消極順從。這類人對軟環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也不想認識,以為發展經濟是黨委和政府的事,與已無關。另一種是個人至上,積極排外。這類人並非觀念落後,不思發展,只是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以為優化軟環境是吃裏扒外、引狼入室,專為外面人好賺錢、多賺錢服務,進而為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排斥異己。三是信用缺失。由於公眾信用的社會約束力較弱,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市民在經濟交往過程中的信用觀念有所退化,失信現象也時有發生。

5、輿論氛圍仍不夠濃厚。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輿論的輻射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發揮。電視、報紙、電台等新聞媒介對社會輿論的軟環境功能沒有進行強有力的整合,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還不明顯。二是投資者的輿論效應沒有得到積極重視。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地方軟環境優劣,投資者最有發言權和説服力,但由於我們的軟環境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又沒有讓投資者參與軟環境建設的快捷溝通渠道,因而投資者難以擔當正面的宣傳員。

三、進一步優化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領導,堅持把優化經濟環境擺上重要位置。全面改善和優化經濟環境涉及面廣、工作範圍大、要求標準高。為此,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保護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營造環境就是創造生產力的觀念,切實把優化環境工作作為大事抓在手,放上重要位置。二是要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工程。加大對優化經濟環境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完善組織領導機構和制度,進一步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認真研究和制定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各部門、單位領導都要認真研究、客觀分析,針對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優化和改善經濟環境工作做出全面有效的部署,並進一步狠抓落實。

2、強化督查,嚴格落實分解優化經濟環境的目標責任。優化經濟環境要取得明顯成效,關鍵還在於認真落實到位。為此,一是要層層分解目標責任。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認真對照優化經濟環境的總體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層層進行責任分解,進一步細化責任目標,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項項見成效。二是要推行首問責任制。通過首問責任制,把責任目標真正落實到每個人、每個崗位,使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三是要加大跟蹤督查力度。各級黨政領導各相關部門要經常督查經濟環境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對於重點項目、重點案件、突出問題,各級領導要親自加強協調處理和督查督辦,真心實意地幫助企業和投資者切實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

3、結合實際,突出抓實優化經濟環境的重點措施。在現階段要着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市有關部門要按照能進則進的原則,將有關行政審批項目特別是涉及收費的項目納入中心窗口統一辦理,在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形成幾大類一條龍審批服務鏈,杜絕辦事人員 多頭跑、來回跑的現象;市有關部門應對中心窗口充分授權,使中心窗口既能受理,又能及時辦結;建立行政審批連動模式,形成窗口為辦事人員服務,後方為窗口服務的良好局面。二是要整合服務平台。進一步規範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交易中心、政府採購中心、國有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招投標交易中心的監督管理,借鑑外地做法,整合四個交易中心的資源,做到統一平台、減少場所、規範管理、資源共享,切實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三是要進一步開展治亂減負工作。對各級各行政機關、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收費進行全面清理,實行重新申報、重新確認。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制度,推行收費陽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企業負擔監測網絡,實行亂收費責任追究制。四是要規範行政執法檢查行為。建立健全重點企業免檢制度,對市場信譽好、經濟效益佳、社會貢獻大的重點企業給予一定期限的免予檢查的待遇。對企業的檢查要堅持精簡、便捷、實效的原則,能合併的要合併,能簡化的要簡化,能放寬週期的要放寬週期,可以聯合實施的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實施。五是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要加強效能監察,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廉潔高效。要強化責任追究,對羣眾意見集中、社會反映強烈、事實清楚、情節惡劣、嚴重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要果斷處理,凡發現對市委、市政府決策執行不力的,甚至敢於違規繼續搞三亂的一定要嚴肅查處,並依據有關規定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

4、激活機制,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方法途徑。優化經濟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進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創新發展的力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一是要研究建立科學的經濟環境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投資投資者、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投資環境綜合分析評估。對在評估中名列前茅的給予表彰,對評估較差的部門,給予公示,限期整改。逐步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整套有利於優化經濟環境的制度。二是要激發機關活力。要進一步完善機關的工作機制,以是否有利於改善和優化經濟環境為標準,不斷採取措施,激發和調動廣大機關幹部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把優化經濟環境轉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三是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努力探索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辦法和措施,着力拓展新思路,借鑑新方法,實現新突破,打造##投資興業的樂土。

5、廣泛發動,形成全民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強大合力。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聲勢,使廣大人民羣眾支持和參與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同時,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行為,敢於抵制,敢於舉報。要通過全市機關幹部和廣大羣眾不懈的努力,在全市上下合力打造優化經濟環境的濃厚氛圍,形成一個人人都是經濟環境、事事相關經濟環境、處處維護經濟環境的工作格局,努力實現##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第4篇】2022年寒假校園環境建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 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寒假校園環境建設實踐調查報告

【第5篇】關於縣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

隨着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社會對林業的主要需求已經轉變為生態需求,北京市把緊緊抓住舉辦奧運會、建設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做為重要的歷史機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延慶縣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從林業整體的發展上看,對服務於總體功能定位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縣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

(一)森林資源現狀

從蓄積看,全縣活立木總蓄積180.9萬立方米。全縣人均佔有林木蓄積6.7立方米。

由於森林面積的增長,灌木林面積的擴大,使全縣林木綠化率從99年的55.4增加到現在的69,提高了13.6個百分點,年平均遞增1.9個百分點。

(二)城鄉綠化

近年來,延慶縣委、縣政府下大力氣對縣城區進行改造,整治河道,淨化污水,處理垃圾,植樹、種花、種草,先後建起了香水苑公園、媯川廣場、夏都公園、江水泉公園、媯水公園、三里河濕地公園、百泉公園等14處別具風格的大型公共綠地。目前,延慶縣城的綠地面積已達616.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8.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9.6。

從2022年開始,我縣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出了綠色村莊建設項目,三年來,推進重點綠化村莊72個,栽植油松、刺槐、連翹等60個品種的大規格喬灌58萬餘株,創建達標延慶縣綠色村莊48個,首都綠色村莊6個。

(三)人工造林效果

從2000年開始,我縣開始啟動北山綠化造林工程,先後進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業生態工程、農業生態工程,六年來,延慶北山綠化造林1333公頃,植樹150餘萬株,苗木保存率達95以上,成為我縣北部一道綠色的風景線。

(四)森林資源保護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業生態站,專門負責生態林補償、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實施了生態林補償機制,全縣有8600多名農民養山就業,對12.13萬公頃生態林進行常年管護,防亂砍濫伐、毀林亂採、森林火災、亂捕濫獵,有效保護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態安全。

在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市各項林業方針、政策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制定和出台了《關於加快延慶縣林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農田林網體系建設與保護意見的通知》、《關於野生動物造成損害的補償辦法》和《關於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實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護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在森林資源管理上,一是強化限額採伐制度,依法審批徵佔用林地。二是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的測

報和防治。建立了由一個國家級測報點和23個市級測報點、27個縣級測報點組成的國家、市、縣、鎮四級測報網絡,監測覆蓋率達100,林木種苗產地檢疫率達100。三是強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網絡差轉等相關設備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編制的縣森林消防大隊;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防火網絡。四是強化森林案件查處。

(五)林業產業

二、問題

(一)林業生態環境還很脆弱

雖然全縣森林質量總體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質量和防護功能還很脆弱。如全縣林木總蓄積為180萬立方米,按180萬畝林地計算,每畝蓄積量僅1立方米。存在嚴重的有山沒有樹,有樹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現象。在防護作用上由於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沒有形成喬、灌、草、地被植物復層林分結構,生態防護能力較低。

(二)部分荒山荒灘急需綠化

目前,我縣尚有荒山荒灘6萬畝,其中荒山4.5萬畝,荒灘1.5萬畝。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遠山,屬困難地造林。荒灘多集中在採石場、採砂場和季節性河牀,造林難度大。

(三)城鄉綠化問題

一是城鄉綠化的設計整體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綠色村莊創建還缺乏自轉。三是缺乏項目的支撐。

(四)森林資源保護手段

主要體現是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勝防,具有突發性和撲救的艱鉅性。病蟲害防治以美國白蛾為主要的侵入性蟲害,已對我們構成了極大的危脅。

(五)林業產業沒有實現產業化

林業經濟缺乏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更沒有形成產業鏈,主要果樹品種缺乏後續的加工產業,龍頭的拉動作用沒有發揮起來。

三、基本指導思想

我縣今後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文件精神和現代林業思想為指導,確立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總體戰略。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堅持植樹造林與資源保護並重,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並舉,實施精品戰略,城鄉一體推進,加速構築高標準的林業生態體系,高效益的林業產業體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實現構築綠色屏障、保護綠色資源、發展綠色產業、建立綠色延慶的宏偉目標。

四、建議

(一)提升縣城的綠化美化水平

縣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顆明珠,是全縣的對外窗口,綠化美化的亮點首先應體現在縣城。作為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縣城,總體綠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們落後於同等發展程度的區縣城。比如:我們公園不少,缺少各自的特點格調;街道綠化零亂;單位與居民小區綠化是我們明顯的弱點;城市整體綠化投入資金少,管理水平差;縣城與鄉村結合部不管是綠化還是環境整治更是問題較多的地方。

突出延慶山水城市的特點,從建設理念上提高,關鍵是要有特色。

突出鄉土樹種的使用。如:小葉楊、柳樹、榆樹、國槐、臭椿、欒樹、五角楓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羣中的橡櫟類、樺、椴等應積極馴化入城,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迴歸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營造。延慶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觀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綠化黃土不露天的基礎上多栽喬木,多植大樹,讓樹冠層佔領立體空間,實現城在林中,人在園中,路在綠中。

突出街道綠化一樹一路、一路一景,設計主要樹種,合理配置伴生樹種。

突出街道、單位和居住小區綠化的通透性,內外借景,綠化成果共享,隔離牆應變為透視欄,形成整體景觀。

突出居住小區和單位綠化水平,應結合花園式單位創建,研究運行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建設與綠化同步,給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間。

突出城市的綠化精品亮點。縣城的各個公園都應是精品亮點,它們應體現不同的區域定位,形成一顆顆的閃亮明珠。

突出綠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確責任主體和檢查督促,讓城市的綠化美化成為城市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慶川區重點地區生態佈局,加快四大生態走廊建設

四大生態走廊指:媯河生態走廊綠化;官廳水庫延慶段庫濱帶生態修復;龍慶峽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遊線觀光產業帶建設。四大生態走廊總面積約5.4萬畝,是以縣城為中心的生態環形圈,是提高延慶以媯河為主題的重大生態建設工程,也是打造旅遊資源,增加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四大生態走廊建設已例為縣委、縣政府的 十一五規劃,是必須完成的綠化工程。

四大生態走廊要以大生態、大園林、大綠化、大產業理念進行建設,突出點、線、面結合,路、樹、景配套。綠化與園林相融,生態與產業雙贏。

媯河生態走廊應突出媯河中段生態治理,貫通十二個景點,形成林藥、林花、林草的林下經濟模式,以植物材料裝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線內外結合,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並與周邊民俗遊結合起來。

官廳水庫庫濱帶建設應突出濕地景觀,不同的海拔高程線配植適地樹種,喬灌草結合,形成延慶川區西部一道森林生態屏障。

龍慶峽下游沙荒治理應同一、二、三期8000畝森林相連,形成萬畝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觀,使龍慶峽與金牛湖濕地成為拓寬龍慶峽大景觀的延伸,也是延慶水源地的重要保護區。

北山產業帶西延古龍路,東伸香龍路,以路為線上下兩側發展觀光果樹帶,這是利用現有土地資源,提高果園生產力的重要項目。

(三)提升重點小城鎮的綠化

延慶現有15個鄉鎮,建議八達嶺、康莊、張山營、大榆樹、永寧、舊縣、千家店、四海這8個小城鎮綠化先行,形成以城帶鄉,以鎮帶村,以點帶面,以重點帶一般的綠化格局。

按照小城鎮綠化達標條件,結合各自特點,扮綠、扮美、扮靚。

合理規劃,適地適樹,設計要突出以人為本和服務功能。

在重點抓好小城鎮綠化的同時,加大花園式單位和綠色村莊建設力度。全縣每年花園式單位達標不少於20個,綠色村莊每年不少於25個。

綠色村莊建設一定要同農民意願結合;同農民收益結合;同環境整治結合;同新農村建設結合;同村莊規劃結合。

村莊綠化要形成村莊森林環抱,街巷林蔭遮道,公園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網、林網、水網的營造和管護

突出村委會的組織作用和對羣眾的宣傳教育。

各鄉鎮、村要結合縣政府的政策同農田承包者利益掛勾,讓農民收益得大頭,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提高苗木質量,適當大苗,當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裏專門看護或責任制到人頭。

依法嚴懲毀林者。

(五)提升造林質量,消滅宜林荒山荒灘

延慶現有宜林荒山4.5萬畝,荒灘2.5萬畝,十一五期間可消滅宜林荒山荒灘。

荒山荒灘面積越來越少,造林也就到了關鍵的攻堅階段。因為立地條件好的地塊已經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且近年乾旱少雨,保證造林質量才能確保成活。

十一五消滅宜林荒山荒灘這在延慶曆史上是件大事。延慶解放初期森林覆蓋率不足7%,2022年是56.29%,在消滅宜林荒山荒灘後,全縣森林覆蓋率可達到60%,這將是歷史性的飛躍。

消滅宜林荒山荒灘綠化後的重點將從山區下移川區,綠化重心從荒山綠化向農田林網和城鎮村莊綠化轉移。造林綠化新的戰役已經開始。

消滅了宜林荒山荒灘不等於山地林業無文章可作。如殘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撫育和近自然經營及森林資源保護是長期的。

(六)提升森林資源的保護能力

我們通過解放以來的幾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並舉,山綠了、林子多了,保護森林的責任也就更重了。當前森林資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

挖掘林業歷史文化底藴與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不斷滿足社會需要。宣傳森林生態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們熱愛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形成生態環境道德和全社會造林、愛林、護林的良好風氣。全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通過文學、書畫、美術、音樂、詩歌等多種形式樹立和傳播,弘揚生態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6篇】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西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董福科

一、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狀況

西豐縣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是個“七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全省林業重點縣之一。全縣34萬人口,18個鄉鎮,總區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其中在冊耕地67萬畝,林業用地251萬畝(其中有林面積2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6%,林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全縣共有三大水系,187條河流,較大河流64條、847.7公里長,有護堤407公里,石築壩2530座,護岸林620公里,有小型水庫15座,總庫容量為1300萬立方米。

西豐歷史上是個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風調雨順、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多年來,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忽視生態環境建設,致使全縣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逐年下降,山場砂化加劇,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逐年減少,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河道出現乾枯斷流,生態多樣性遭到破壞,物種不斷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到200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僅達51%,與解放初期相比下降近30%,水土流失面積到2002年為130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2.3%,與解放初期相比增加了74.1萬畝,增長57%,水土流失量2002年520.1萬噸。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不但惡化了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制約了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僅94、95年大水和2000、2001年連續特大幹旱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64億元;工業生產和城市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一些用水量大的工業項目不能上,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飲水十分困難,如再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將難以實現。2003年初,中共西豐縣委審時度勢,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在縣十二屆黨代會上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擺到了西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從而拉開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序幕。

二、主要措施

1、做出決定,編制規劃和完善政策措施。縣委確立生態立縣戰略後,縣人大常委會根據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宏觀要求,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生態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共分五個部分、16條,對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都進行了明確界定和詳細闡述,並於03年12月12日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這個《決定》,對全面推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用一年多時間,認真組織編制了《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總體規劃》,於今年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在全縣組織實施,進一步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縣政府從2001年就開始着手製定和完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各項政策措施,先後制定下發了《西豐縣封山育林的通告》、《關於做好全縣“十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西豐縣鼓勵城鄉居民植樹造林政策規定的通知>》和採伐跡地更新、加強整頓林木經營加工點及五小礦點等有關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十幾個文件,並編制和完成了《西豐縣2001--2011年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實施方案》。縣人大常委會還從有利於全縣生態建設與保護出發,審議通過了《西豐縣河道管理辦法》,建議修改《西豐縣柞蠶場管理辦法》,這些政策與措施的制定與不斷完善,為加快西豐生態環境建設步伐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證。

2、加強領導,建立責任機制,形成氛圍。為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縣政府於2004年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主管農業副縣長任副組長,林業、農經委、水利、畜牧、財政、環保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在林業局。對成員單位進行了職責分工,落實任務,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生態建設領導組織,建立了統一協調和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鄉鎮與各村之間都簽訂了生態環境建設責任狀,縣委將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任務納入到縣直部門和各鄉鎮目標考核責任制當中,實行一票否決。縣人大加大了監督力度,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檢查或視察活動,並且每年的人代會都要聽取審議縣政府關於生態建設工作的報告,有力地促進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同時,為促進全縣生態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縣委、人大和政府積極組織廣泛宣傳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目的和重大意義。成立了由宣傳部、文明辦、廣播局、教委、林業、農業、畜牧、環保、共青團等部門參加的宣傳組織,在西豐有線電視台開辦了專欄;縣鄉政府每年都印發了大量的有關封山林禁牧、嚴禁開荒種植等保護生態的宣傳通告;縣人大常委會專題召開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參加的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座談會,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增同志在有線電視台做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專題講話,極大激發和鼓舞了全縣幹部羣眾加強生態建設的士氣和熱情,為全縣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工作。開展植樹造林和認真清理各類開荒種植、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轉變機制、落實各項林業發展政策、清理開荒種植,全縣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積極性逐年高漲,造林數量和質量連年攀升。三年來,全縣植樹造林達到18萬畝,成活率平均達85%以上,其中退耕還林達12.7萬畝,在冊耕地就佔5萬畝。幾年來,以恢復和治理為目的,克服以罰代治現象,全縣共清理小開荒、假果園種植8萬多畝,絕大部分退耕還林;全縣個體造林發展迅猛,造林大户層出不窮,振興鎮農民薛邦國承包河岸造林400多畝,西豐鎮居民王景峯承包房木和樂善兩條河岸造林40萬株。三年來,全縣個體造林為15.4萬畝,佔全縣三年總造林面積的86%,湧現出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户732個,這些造林大户將萬畝林業生態建設的主力軍。

4、嚴格限制森林採伐,認真清理各類林木加工點。面對西豐森林資源現狀,縣委、縣政府制定措施,嚴格削減計劃採伐限額,並主動取消特批指標。全縣“十五”期間年均林木採伐限額5.5萬立方米,與“九五”期間年均林木計劃限額7.4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1.9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年均採伐8.36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了2.86萬立方米,減少34.2%;而前三年實際林木採伐為13.8萬立方米,年均4.6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採伐年均限額減少3.76萬立方米,減少45%,與“九五”相比每年僅此一項相當於淨增加森林蓄積量近4萬立方米。為從生產加工環節和流通領域減少森林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在全縣範圍內,用兩年多時間認真開展了“兩清一打”工作,將原有145家木材經營加工點削減剩到58家,並重新核發了《木材經營許可證》,規範了經營行為;全縣共關閉了以消耗天然林為主的7家炭廠和1家地板生產企業;取締了非生產性“五小礦點”及亂採亂控現象,使全縣剩餘的木材加工 生產企業能夠規範、守法經營。同時,開展嚴厲打擊亂砍盜伐林木的專項鬥爭,全縣三年共查處各類破壞和盜伐林木事件1752起,涉及林木1940立方米,有力打擊了破壞森林現象氾濫。

5、實施封山禁牧,狠抓蠶場生態建設。實施封山禁牧是保護森林和地表植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全縣所有山地實行長期封育,全年禁牧,並大力推行牛羊的舍飼圈養,不準牛羊上山,嚴禁打柴、剝樹皮、挖樹根、開荒種植農作物、開砂、採石、挖砂、取土等破壞森林植被行為。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全縣共劃定公益林56461.2公頃,全縣普遍建立了護林組織,聘任監管員80人,護林員527人,並明確職責、簽訂管護合同,落實了責任;為有效實行全年禁牧、實行牛羊舍飼圈養,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推行飼養方式轉變和飲料改革。三年來,建畜牧小區個,種植牧草3.5萬畝,建青貯窖1000多個,秸稈貯運9000萬公斤,推廣各種飼料機械3000多台套,目前,全縣牛羊基本實現舍飼圈養。針對西豐柞蠶場比重較大,佔全縣有林面積的30%多,且稀疏、砂化、退化蠶場佔有相當比例的實際情況,將蠶場生態建設列為重點之一,近三年來從完善承包合同、延長蠶場承包期、推行中刈化管理、對稀疏進行蠶場柞樹補植、嚴重退化、砂化蠶場實行封育等多方面加強柞蠶場生態建設。全縣共投入32萬元補貼蠶農400户,植柞蠶場6.7萬畝;封育柞蠶場19萬畝,停蠶育林3萬畝,3000多份蠶場承包合同進行了完善,柞蠶場生態功能提高。

6、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和綠色產業開發步伐。農村能源建設是解決林柴矛盾,減少林木資源消耗重要措施,全縣建成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户100户,被動式太陽能房4000平方米,高效預製組裝架空炕灶2000鋪,中型沼氣池2座。僅柏榆鄉鹿鳴村生態園的50個集中連片“四位一體”大棚每年所提供的沼氣能源可節省燒柴150多噸,全縣每年可節省枝柴6942噸,相當於減少林木消耗近9000萬立方米,獲益200多萬元。同時,加快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開發生產,不僅有利於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還可大大減少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幾年來,共完成全縣土地環評261萬畝;取得綠色標識7項,生產面積8.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6項,8.9萬畝,正在審無公害農產品6項,41.8萬畝,屆時西豐將有38萬畝玉米是無公害生長。

7、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生態環境建設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可利用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蓄水和植被水源涵養能力,有效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2003年實施了“引寶入豐”工程,投資2800多萬元,將寶興水庫水源引入西豐縣城,並建淨水場,使縣城日供水能力比原來提高1萬多噸;2004年正式開始進行誠信水庫建設工程,總投資預計1.6億元,將建成總庫容量達329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052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目前,該工程建設已進入移民動遷和壩基修築階段,建成後的誠信水庫可保護耕地20萬畝,可提高西豐城區寇河段防洪能力達50年一遇標準。到2005年全縣小流域綜合治理263.53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面積的42%;營造河道護岸林620公里,修橡膠壩2座,建城鄉綠化加快,全縣建綠色通道479公里,縣城建起大型公園三處,縣城建綠地33.6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5.4平方米,中心鎮植樹46萬株。

三、初步成效

通過調查比較看,三年來,通過全縣幹部羣眾解放思想,紮實肯幹,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及縣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決定》,不僅使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態環境指標開始逐漸得到恢復,而且還促進了山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一是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復,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全縣有林面積從2002年的208萬畝,增加到2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6%提高到53.6%,提高了2%;由於封山禁牧、牛羊舍飼圈養地表植被得到恢復,水涵養能力增強,草木豐盛,野生動植物增加。二是水土流失減少,水土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39.5萬畝,佔應治理面積的30%;土壤侵蝕量每年308.31萬噸,比三年前減少58%,土壤侵蝕基數為平均為每平方公里5000噸,比三年前下降30%。三是大氣質量明顯改善,河流水質進一步提高。2004年底,全縣工業廢氣總排放量比“九五”期末減少200萬噸,城區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天氣255天;河水化學需氧量比“九五”期末年減少234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比“九五”期末提高了二個級別。四是綠色產業發展增效。全縣僅德興艾清河牌甜瓜每年就可多增加收入100萬元,全縣幾年來綠色產業開發可為農民增收近億元。五是通過生態環境改善、水資源增加和開發利用,一些關停的用水量大的企業也開始啟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得到較快發展,全縣保護地發展達到了20000畝,比三年前增加了8000畝,僅此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三年來,西豐生態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恢復,對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作用開始顯現,但是總體看還只是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重要問題沒有解決。一是退耕還林進度徘徊不前,進展緩慢。全縣近30萬畝退耕還林地塊目前只退下12.7萬畝,不到一半,且有些地方出現反彈和邊退耕邊開荒問題,清理種類開荒種地、責任田擴邊伸沿蠶食林地問題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工作難度加大;二是封山禁牧沒有完全落實。偷牧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飼料改革和牧業小區建設相對滯後;三是柞蠶場生態建設力度不夠,措施不到位,嚴重砂化、退化、稀化和地處 險坡山脊的蠶場,以及生態地位重要的蠶場等還沒有得到封育和保護,蠶場補植柞樹和中刈率還較低,達不到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四是由於受資金困擾,一些大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項目、農村能源建設和綠色產品生產開發還進展緩慢,有的不能開展,跟不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節奏。

五、對策措施

1、完善政策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建設制度化。對生態建設總體規劃要逐項分解落實,在對各項有利於生態建設政策、措施、辦法完善基礎上,重點對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蠶場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更好地推動生態建設重點工作的完成。

2、加大資金投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多元化。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的公益事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要走多元化投入體制。要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扶持,要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和域外投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要調整和轉變收費資金使用方向,將本區域內相關的林業、蠶業、水利、環保等規費收入真正用到生態建設當中去;政府要拿出一定資金,用於生態建設中的一些技術推廣、示範、試驗等工作。

3、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科學化。生態環境建設是系統化複雜工程,涉及工業、農業各個領域,必須尊重科學、依靠科技,實現治理環境科學化,才能實現標本兼治,全面恢復生態功能。在造林綠化上,要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以林種、樹種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低產林改造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質量,積極推廣應用造林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資源管護上,加大中幼林撫育力度,逐年削減採伐限額,保持森林資源的連續性,提高森林淨蓄積;農村能源建設上,要注重推廣“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户、秸稈氣化等農村新能源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治理要以生物壓柳為主要措施;要切實加快生態蠶場、優質飼料作物種植、綠色食品開發、環境污染防治與保護步伐,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總體水平。

4、強化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化。要成立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監督檢查組織,健全隊伍,對全縣各部門和各鄉鎮落實生態環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工作作風、質量的好壞進行督查;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監督,對新建和擴建企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項目堅決不批,對限期治理仍未達標老企堅決關停,嚴格監控各類污染企業的生產活動。要建立鄉鎮和縣直包鄉單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責任區定期督查制度,劃分幾個重點區,由縣級領導和部門及18個鄉鎮黨政一把手分別承包,並確定出具體的承包辦法,由縣生態建設小組會同縣考評辦、政府督查辦共同進行考評。

【第7篇】寒假校園環境建設實習調查報告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 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寒假校園環境建設實習調查報告

【第8篇】關於校園環境建設的調查報告

調查方式:實地調查和網絡搜索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3come。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第9篇】校園環境建設調查報告

校園環境建設調查報告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問題及其對策>;

目的:瞭解校園環境建設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地點:校園

調查方式:實地調查和網絡搜索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關於校園環境建設的調查報告。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調查報告《關於校園環境建設的調查報告》。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3come。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第10篇】寒假校園環境建設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 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gw8z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