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多篇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多篇

社會狀況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國小生學習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為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為: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啟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説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為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説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説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説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説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説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衞-艾爾金德認為,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為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為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為: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為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為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第2篇】關於美國文憑工廠狀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美國文憑工廠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教育監管機構審查

針對這所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的高校,該州的教育監管機構近日發佈了一份內部審查報告。根據報告描述,狄克森州立大學儼然成了一座專為留學生打造的文憑工廠。而這座工廠裏,96%的學生來自中國,其餘的來自俄羅斯。

該報告指出,這所大學的雙學位國際項目連續9年生產出410個學士學位,但其中文件齊備、真正修完所有課程的學生僅有10名;錄取不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更是家常便飯,即使中國學生提交了假成績單,也可以被破格錄取。

眼下,仔細回想參加這個國際項目的前前後後,黃鐘強發現,自己被捲進了一個複雜的國際騙局。

中國院校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2022年3月,在中央民族大學讀大三的黃鐘強從學校網站上看到了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雙學位項目的信息。不久後,這所美國高校的副校長高大、滿臉笑容的哈爾海恩斯,及其中國辦事處的江主任一位長髮披肩的年輕女士,一同來到中央民族大學。

海恩斯與江主任介紹説,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擁有三大權威機構的認證,學生只需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3年,再到美國留學1年,畢業時就可以獲得兩校分別頒發的學位證書。

對年輕人而言,到文化大熔爐體驗一番,無疑十分吸引人。

事實上,在大洋彼岸,這所美國公立大學並不起眼。它在1918年建校,原是一所師範學院,直到1987年才獲得正式大學資格。不過,跨洋過海來到中國後,狄克森州立大學卻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從2003年開始,19所中國高校陸續與該校合作推出國際項目。這所美國大學通常派出校長、院長來訪,與中國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常掛有中美兩國國旗,儀式鄭重。幾乎沒有人懷疑這類國際項目的質量。

黃鐘強回憶,報名參加雙學位項目後,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開始主導申請的各個步驟。按照要求,他將成績單、英語能力證明等文件掃描成電子版,發到辦事處的電子郵箱。

他們對成績沒什麼要求,英語也不需要雅思、託福,甚至連四六級證書都不用,只要我去英語系找個教授,籤個名就可以了。 黃鐘強説,他當時已經考了託福,卻沒派上用場。

3個月後,這一批報名的9個學生全部獲得赴美資格。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特例。之前一年,海恩斯訪問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時,就讚揚該院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金牌合作者,因為該院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獲美國簽證,百分之百完成雙學位學習任務,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直到美國北達科他州大學系統與高等教育委員會攜手調查狄克森州立大學,完美的合作才被一一戳穿。

隨後,狄克森州立大學讓25名已經入學的中國學生重考託福,發現其中21人的成績達不到招生要求。

這一切的原因,是狄克森州立大學各部門的程序長久以來不斷退化。報告指出,一些程序被廢置了,一些監控被有意忽略了。

然而,這還不是真相的全部,調查的線索將問題的脈絡引回了中國。報告指出,學生們申請時接觸到的中介自稱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員工。中國學生的所有文件都通過這些中介傳遞,而狄克森州立大學幾乎接收不到任何直接來自中國院校的官方文件。

報告特別強調,中介傳來的中國學生電子成績單問題多多,一些學生的成績單上印有兩所高校的名字,或者是他們用模板時忘了刪掉名字,或者是簡單複製了其他學生的成績單。

報告中唯一被點名的中介是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文件末尾附有辦事處的兩張名片,上面印有辦事處網址。記者發現,該網站目前已不能打開,但通過百度快照功能,可以看到該辦事處的兩名員工曾多次陪同狄克森州立大學高層訪問中國高校。

記者撥打了其中一張名片上的手機號碼。接聽電話的女士自稱只是名片主人的一個朋友,隨即掛斷電話。名片上的其他電話均不能接通。

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為留學生大開綠燈

事實上,赴美不久,黃鐘強就隱約感覺這個國際項目有欺騙成分。2022年春天,新一批中國留學生到狄克森州立大學註冊入學。黃鐘強發現一些學生來自上海劍橋學院、西安思源學院,這些校名讓他感覺很陌生。

過去幾年,招生不足成了這所高校的一大難題。在美國小城狄克森,石油產業正蓬勃發展,比起上大學,許多年輕人更願意投身高薪的石油工人行列。

2022年3月,新校長理查德馬克卡林剛剛上任,就把擴大招生列為該校一大目標。據美國媒體報道,馬克卡林定期召集會議,讓學校官員給他彙報招生數量,還威脅下屬假如完不成招生目標,飯碗就岌岌可危。

過去幾年,美國許多州都在縮減高等教育經費。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中心的主管菲利普阿爾特巴赫認為,一些美國公立學校開展國際合作,也是受利益驅使。他們需要開拓收入來源。 阿爾特巴赫説。

在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學生學費一年約為7.8萬元人民幣,但雙學位國際項目為中國學生提供相當於學費53%~62%的獎學金,折算下來,中國學生所需費用僅僅略高於美國本地學生。

這樣的國際項目在中國大受歡迎,這個美國校長的招生大計也一路暢通。

除了本科院校,一些大專院校也想分一杯羹。根據審查報告,狄克森州立大學從2022年開始設立與雙學位項目類似的提升項目,太原理工大學與該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卻被查出參加項目的並非本科生,而是來自與太原理工大學有關的大專課程(的學生)。過去數年,狄克森州立大學一直將這些學生當做正式本科學生來錄取,再授予他們本科學位。

在留學中介的承諾及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默許下,中國學生赴美后甚至可以隨意改變專業。在中國攻讀市場營銷的黃鐘強,到美國後選擇了金融專業,一些學生甚至選擇了跨度更大的不同學科,例如從財務學跳到了傳播學。報告説,這意味着,許多學生僅讀了某個專業一年的課程,就獲得了相當於4年學業的學位證書。

報告披露,狄克森州立大學的一個系主任曾至少兩次向院長和負責學術事務的副校長表達過他對這些國際項目的憂慮,但校方從未採取行動。事實上,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為留學生大開綠燈。

調查人員發現,在一些課程中,留學生的成績基本全部是a,一些掛科的學生也被賦予特權,成績單上不留任何污點,下學期重修便是。

此前9年,這些國際項目頒發的文憑數量節節上升2003~2022年,僅授予了35個文憑,但隨後4年發出的文憑總數猛升至559個。隨之而來的是質量不斷下滑。報告指出,在已經頒發的410個學士學位證書中,400個學生還欠缺學分或成績文件。

所有院校都想投身國際化浪潮,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在中國,許多高等院校同樣對狄克森州立大學背後的問題熟視無睹。

2022年8月,虛報招生數字事件被曝光後,這所高校在美國本土已經受到廣泛質疑。不久後,校長馬克卡林被勒令辭職。

似乎沒有人知道,在大洋彼岸,這所大學的全球化已經引發監管機構的懷疑。直到近日,歷經數月調查而形成的審查報告在美國正式出爐,中國輿論才一片譁然。

一時間,狄克森州立大學被一些中國媒體報道為野雞大學、冒牌大學,人們隨後才發現,該校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正牌美國大學。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1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已要求駐美使館教育處核查有關情況。

在美國,報告也引發了軒然大波。報告發布當天,狄克森州立大學就陷入混亂。在發佈會現場,該校教育、商業及應用科學學院院長被發現缺席,這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引起校方注意。警方趕到院長家中,發現院長已經帶着一把來福槍赤腳離家而去,全校一片恐慌,發佈會提前結束,校園一度封鎖。

最終,這名院長被發現在自己車中開槍自殺身亡。眼下,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名院長的自殺與報告有直接聯繫,但報告中提及的許多國際學生,都就讀於這名院長主管的學院。報告公佈後,該校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校長也提出辭職,但沒有發表任何有關辭職原因的聲明。

報告指出,狄克森州立大學混亂的國際項目很可能導致美國教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對其進行制裁。該校公共關係主任瑪利亞莫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大學正與上述部門進行聯繫,核查該校的政策是否符合聯邦法規。

莫爾還表示,狄克森州立大學還將繼續與中國院校合作,但目前所有合作協議已被中止,有待複核。另外,該校今後會親自招收國際學生,不再委託中介機構。

一片迷霧之中,反思的聲音已經響起。一些美國高等教育專家開始提出疑問: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開拓國際合作,但到底誰來監管這些國際項目?誰又能保證在離主校園千里之外開展的項目質量合格?

國際化浪潮現在很火,所有院校都想投身進去。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阿爾特巴赫説,但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是一頭扎進去,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面對不斷增加的國際項目,這些專家的一致觀點是:美國認證機構缺乏資源進行監管,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沒動力去監管,因為只有極少數美國人蔘加此類項目。而美國州政府更沒有動力,因為這些國際項目根本沒有服務州內居民。

而當問題出現,學生便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國際學生是個脆弱的羣體,他們不清楚自己的權責,在外國也常常不敢聲張。研究國際高等教育的美國教授傑森雷恩對美國媒體表示。

現在,感覺受騙了的黃鐘強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一直在等待狄克森州立大學給他一個交代。這關乎我們學生的聲譽,關乎我們學位的真假。黃鐘強説。

另一個曾經參加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項目的女生則在百度貼吧上發表帖子,呼籲學生們抒發對這所美國高校的真實感受,以我們微薄的力量扭轉一下媒體對狄克森的負面報道。

儘管狄克森州立大學表示,目前美國監管機構暫時不打算撤回已經頒發的學位,但黃鐘強感覺,自己在美國一年的努力已經完全被否定掉了。在自己的簡歷上,他把有關狄克森州立大學的留學經歷徹底刪除了,免得人們以為我是個不誠信的人。

【第3篇】近幾年來高職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

為深入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存在問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國家統計局湘潭調查隊於2022年4月—5月組織專題調研,實地走訪了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所在潭高校,與就業指導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大學畢業生就當前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方向開展座談、交流,並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勞動局等部門有關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調查中,嚮應屆畢業生髮放了無記名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6份。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據有關部門統計,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59萬,比2022年增加85萬,2022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破紀錄的611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以每年50萬的數量遞增,還有100多萬曆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和社會上龐大的失業人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不景氣,據2022年2月16日新華網報道,僅廣東就有7萬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倒閉,很多企業招聘崗位鋭減,甚至開始裁員減壓,給處於寒潮中的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針對嚴峻的現狀,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個省(區、市)陸續出台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政府文件。6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重要措施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就業;各高等院校更是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宣傳指導,力促學生就業。但是,各高校就業指導機構負責人普遍反映,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09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着不同以往的難題。

1、企業進校招聘明顯萎縮,簽約率大幅下降。

據瞭解,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09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在啟動期便寒意陣陣。在走訪調查中,校方人員介紹,08年10-12月的校園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許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積極分子不見了身影,甚至有企業宣佈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據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統計,截至2022年底,來校招聘的單位約有200家,需求人數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單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數超過2000人,減幅分別為50%和33.33%。

09年4月以後,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企業進校招聘情況有所改善,加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許多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學校也利用各種渠道,引進企業,積極推薦本校畢業生,招聘單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儘管學校工作有所成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簽約的畢業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個百分點;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正式簽約率約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調查問卷顯示,應屆畢業生正式簽約比例僅為10.3%,達成就業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9.4%,兩者合計還不到40%,雖高於中國社會調查所2022年2月公佈的電話調查結果35.6%的整體就業率,但與社會保障部公佈的力爭09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0%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2、預期薪酬明顯下降。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昔日的“天之驕子”們顯然在心理上已經完成了向普通勞動者的轉變。調查顯示,畢業生已經走出“要價”過高的誤區,預期薪酬迴歸理性。湖南科技大學江主任反映,本校應屆畢業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高校畢業生也出現薪酬大幅下降的明顯趨勢。

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00”(28.7%),只有14%的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甚至有2.2%的畢業生表示願意接受“零工資”就業,這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各大媒體也屢屢報道,就目前來説,房價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兩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學生們求之不得。

3、結構性矛盾突出。

據調查,各專業大學生就業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專業就業比較緊俏,湖南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採礦、地質、路橋專業在5月簽約率已達到90%以上;文科、經濟管理類就業困難,以往的一些熱門專業,由於高校盲目擴招,導致供需比例失調嚴重,就業困難,由“熱門”變“冷門”,譬如外貿英語、計算機專業,尤其是學校知名度不高的畢業生就業困難。湘潭大學謝處長表示,由於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該校英語、國際金融貿易、證券等專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往年房地產行業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房地產相關專業就業情況嚴峻;而房地產部門表現不佳又直接導致了建築、施工設計行業的不景氣,導致這些專業的學生遭遇到以往沒有的“冷遇”;法學、中文、數學等傳統專業表現較差;生物、化學等專業就業情況相對穩定,最熱門的專業是市場營銷。

由於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大力改善農村衞生服務條件,到2022年,使全國每個縣至少有一所縣級醫院和若干所中心鄉鎮衞生院基本達到標準化水平,縣醫院原則上要達到二甲醫院水平,每個行政村都有村衞生室,所以今年醫衞類專業就業比往年好很多。農村的醫療改革使許多醫療機構起死回生,因此醫衞類專業就業不但沒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反而有所好轉,成為09屆畢業生中的幸運者。湖南職業技術學院曾老師介紹,今年本校有醫衞類畢業生2374人,已簽約和達成就業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許多專業望塵莫及。

4、就業呈現性別差異。

除了專業差異,高校就業市場還呈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就業難度遠遠大於男生。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為14.5%,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35.5%;女生的正式簽約率只有5%,有意向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1.7%。兩相比較,可以發現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遠遠低於男生。面對殘酷的就業市場,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考研”,有21.7%的女生認為用人單位選拔不公導致自己求職遇挫。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餘老師介紹,雖然本校學生男女比例約為3∶1,但是建築行業都傾向於要男生,女生就業成為學校的棘手問題。

5、專科、高職層次畢業生就業情況明顯好於本科生。

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22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就業率達到95.77%,從2022年開始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95%以上。今年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但就目前調查的情況看,我們發現專科、高職層次的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要明顯好於本科畢業生,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的整體就業率高出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近20個百分點。

專科、高職畢業生在對薪酬的心理預期和職業層次的要求都相對要低,而且很多專科、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本來就定位在實用型“藍領”人才,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很多院校採取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等方式,使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建設廳的下屬院校,其建築類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設系統相關單位實現就業;湘潭教育學院對全日制學生實行訂單式培養,與廣東、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單位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為畢業生多方提供帶薪頂崗實習與就業平台。

6、定位城市,不願去西部、下基層。

雖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大學生轉變了觀點,不再一窩蜂的湧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東南飛”的景象也一去不復返,但是相當大比例的畢業生仍不願去西部省份,不願下基層工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2%的學生在求職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機會,儘管有95.6%的畢業生表示贊成“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計劃,但是隻有35.3%的學生表示願意去西部或農村尋求個人發展,有45.6%的學生認為這會限制個人未來的發展,而且有35.3%的學生對相關措施的配套優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學08年還有5名通過了村官考試的畢業生出於種種顧慮放棄了當村官的機會。

7、考研、“考公”熱持續升温。

在“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將目光鎖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務員(或是參加選調生考試)上,於是出現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軍和蔚為壯觀的考公務員一族。湖南科技大學今年有500多人蔘加研究生考試,是去年考研人數的近5倍。湘潭大學今年有847人蔘加了選調生考試。從大範圍來看,今年全國各地有77.5萬人湧向國家公務員考場,爭奪1.35萬個職位;今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也出現了12.7萬人競爭4000崗位的情況;全國有124.6萬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試考場。湘潭市08年、09年公務員招考職位數分別為195、77,報考人數分別為3528人、3306人,考試錄取率分別為5.53%和2.33%,競爭激烈程度逐年加劇。浩浩蕩蕩的考試大軍中有相當大比例的人為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年未就業或是就業不穩定的大學生。

8、就業難引發了明顯的社會問題。

一些學生遭遇多次求職受挫之後,容易引發焦慮、自卑、失落、懷疑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了媒體上報道的就業不成而厭世輕生的慘案。調查問卷顯示,在求職受挫後有8.8%的學生個人生活態度比較消極,有16.9%的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懷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很多貧困生傾家蕩產舉債讀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擔心因學生們找不到工作,無法正常離校而帶來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於就業難,大學聯考棄考現象嚴重。據統計,2022年大學聯考報名人數約為1020萬名,比去年約減少40萬,約84萬應屆高中畢業生沒報名參加今年的大學聯考,這一方面是由於大學費用昂貴,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困難,新的“讀書無用論”悄然泛起,在這種情況下,重慶萬名貧困高中生自動放棄大學聯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綜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當複雜的,既有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帶來的隱患,又有淺表性的就業市場供需矛盾;既有高校教育的痼疾,也有學生素質的缺失;既有用人選材的偏見,更有擇業求職的誤區。

1、外貿依存過高的隱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遍佈全球,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雙中國製造的鞋、買兩米中國產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來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經濟已全盤進入國際分工體系,中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是一個高度對外依賴的加工型經濟,對外貿易依存達到驚人的程度。據統計,1980—202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從12.5%上升到66.2%,大大高於美、日20%左右的水平,2022年由於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我國外貿依存度才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經濟體系,都由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因素組成。而每一個因素,都有大量的事務和就業需求。如果是一個自力更生、自主性很高的經濟體系(譬如76年時的中國工業體系),那麼在這個體系中,因為資金、技術、服務等因素都以自力更生為主,所以完成這些方面的各種任務和途徑,也以自身消化為主。因而,就產生了對內的大量人才需要,且對人才的需求呈現橄欖型特徵。大頭集中在大學生這一中間層,而中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則位於兩端,對大學生起補充作用。

作為一個對外依賴程度過高的經濟體系,資金、技術、服務等因素主要以對外依賴為主。資金主要由外部注入,技術服務由外部提供。本國所提供的,主要集中在資源、加工用勞動力以及空間等基礎層面。對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初級的普通勞動者以及少數高級尖端實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謂的社會“精英”,而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協調統一的中高層人才的需求量則因為這方面的需求主要由外部輸入而大大縮減,從而呈現“沙漏型”而非“橄欖型”模型的人才需求。大學生工作難找,但國中生、高中生卻能輕鬆的找到工作,專科、高職畢業生也比本科生就業率高,就是因為對外依賴型的經濟體系,對基層勞動者有巨大的甚至是無限的需求。

從另一個方面看,因為我國經濟對外貿依存過高,也使我國國際分工地位處於國際分工的底部,雖然我國經濟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時也造成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具體表現在,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過快,而服務業(尤其是知識性服務業)則相對落後。這種失衡反映在勞動力的需求結構上,就是知識型服務業崗位(基本上屬於我們所謂的白領崗位)需求相對不足,而對藍領型甚至技術含量很低的純操作型崗位卻出現了異常火爆需求,因此社會上才會出現了大量大學生工資不如中專生甚至不如農民工的新“腦體倒掛”現象。經濟學家郎鹹平曾説過:“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錯不在家長,錯在中國的產業鏈定位。在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

除了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自主產權意識薄弱,熱衷於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和生產技術,而忽視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核心技術缺失。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國的技術開發和創新產業實質上已經被放棄了,因此高端就業崗位越來越少,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的需求量都嚴重不足。由於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廉價勞動力便成為企業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於是走上了加工貿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術操作工便成為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大量依附型企業沒有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數量。

2、就業市場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擴招增加了就業壓力。我國從1999年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達到115萬人,而到2022年高校畢業生將猛增到611萬人,8年增幅高達431.3%,預計今後三年內畢業生數量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由於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等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新成長的勞動力也已進入高峯期,特別是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猛增,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情況相對趨緊。

⑵金融危機緊縮了就業需求。隨着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業務萎縮,減少了用人數量;其次是國內為國外多種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受到影響;再次是影響到能源工業。我國金融、地產、外貿類企業以及位於珠三角、長三角的加工製造類企業的招聘崗位鋭減,保險、汽車、航空、旅遊、廣告等行業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明顯減少。受金融危機一方面使失業人員數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業招聘崗位減少甚至取消,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⑶傳統渠道降低了吸納能力。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長期以來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但近年來,政府機構大幅度精簡,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畢業生;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的歷次機構調整中,分流人員基本上是在事業單位任職,且事業單位由於經費緊張等原因本身也面臨着精簡問題。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由於企業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崗人員,招聘崗位也是逐年遞減,吸納大學生數量有限。

北大教育經濟系副主任嶽昌君教授在07年接受採訪時指出,從近年來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看,吸納就業人員能力最強的是中小企業和三資企業。06年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新增的就業崗位有400多萬,三資企業是100多萬,即使全部提供給大學生也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中小企業的保障機制還不是十分健全,收入也偏低,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有限。

3、用人單位選材的誤區。

⑴過分看重經驗。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語錄:“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你們憑啥要求我有工作經驗!”,引起了很多大學生的共鳴,被奉為經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過於看重工作經驗。隨便拿一份報紙看招聘廣告,隨處可見就業單位提出“數年工作經驗”這樣不合理的要求。一個常識是,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要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需要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完成這一轉變。但是現在由於大學生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大學生在擇業方面的談判地位急劇下降,許多用人單位有條件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後的“在崗培訓”費用,並提出不承擔大學生社會保障費用、任意延長試用期、不簽訂規範的就業合同等不合理要求,嚴重妨礙了大學生就業。

⑵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有些中國小招聘教師也要求研究生學歷,實際上,如果不是專業性很強的理論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專學生的職業水平並不比研究生的職業水平低。

⑶存在性別歧視。由於女性的生理特徵,使得單位在聘用女職員時要付出更高的勞動成本,造成很多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第一,從勞動時間來説,女性有一個男性所沒有的斷裂帶,即生育哺乳期,而這一階段的工資、福利仍需單位負擔;第二,從退休金的負擔來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10年,而且由於期望壽命的性別差異,女性僱員一般會比男性僱員領取更多更長的退休金。由於用人機構的性別觀念,一般來説,女大學生就業機會比男生客觀上要少,而且很多單位在相貌上對女生的要求更為苛刻,很多單位在招聘時註明應聘女性的身高、體重、年齡,只錄用年輕貌美的女性,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性別歧視。

⑷生源地域歧視。很多民營中小企業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習慣,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只選用本地人才。有些單位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社會上畢業生需求日益下降的情況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區生源,對外地生源嚴格控制;有的行業(尤其是效益好的行業,如信用合作社、鐵路等)也只接收本系統、本行業院校的畢業生以及屬於本系統職工子女的畢業生,把外系統的畢業生,尤其是一般院校的畢業生拒之門外。有些事業單位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和就業。

4、高校教育潛在的問題。

⑴專業課程設置錯位。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由於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以及專業設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結構失衡。不少院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一些高職、專科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有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不是以市場為導向,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等,造成學校無特色、學生無特長,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⑵教學知識更新緩慢。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率已經逐步代替了勞動生產率,知識的時效性也在快速縮短,據統計,5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30年,9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10年,2003年,大學生所學知識能用3年,我國入世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調查中,很多學生反映,學校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後,很多教師的知識結構也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學習的知識比較陳舊,想要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還得通過自己上網、買書、進圖書館、聽講座來補充。

⑶社會實踐重視不夠。我國高校在擴招後為節約成本,設置的專業大多不強調動手能力,很少考慮到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由於高校沒有投入成本購買設備,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機會,並且高校和企業聯繫也不緊密,數量最多的工科畢業生實際上去企業實習的也很少,因此現階段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論,但是實踐相對缺乏。

大量理論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只是紙上談兵的高手。譬如金融專業畢業生不懂金融租賃、擔保的具體流程,物流專業的畢業生不知道怎麼跟單、怎麼報關,學生畢業後,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現實是企業尤其是吸納力強的民營中小型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實體,需要的人是能夠給企業帶來業績的人,而擅長理論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效益,並需要老員工的輔導,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因而很多企業明確拒絕沒有實踐經驗的畢業生。

⑷就業指導存在硬傷。在調查中,有13.2%的畢業生將“學校就業指導不夠(包括就業信息不足)”列為“在求職過程中最困擾你的問題”,有63.2%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對自己的就業幫助不大或者沒有幫助”。由於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效果很不理想。具體表現在:

①缺乏針對性。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常常限定於介紹就業形式,傳授求職技巧、面試技巧、聯繫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以及完成就業率指標。由於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着力較少,難以適應變化多端的就業形勢。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應付上級檢查,指導內容空洞、膚淺、缺乏針對性的情況,指導效用差。

②缺乏專業性。一方面,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專職指導人員數量較少,不少指導人員自身分管高校的其他學生工作。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專業機構。儘管目前我國的大學組織體制中,分設了管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忙於應付大量與畢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無論是在知識儲備方面,還是在信息佔有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的效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甚至是畢業生不清楚本校的就業指導機構的職能和辦公地點,從中可以看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缺失。面對一個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市場,與市場不相匹配的非專業化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

③缺乏系統性。就業指導工作應該是一個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培訓、諮詢與信息反饋的一體化流程,但是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沒有與公共就業機構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高校和不同地區招聘會的組織機構也未能建立起緊密聯繫。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學生求職材料證明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信任危機。有些職業學校在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有所欠缺,沒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5、學生自身求職的差距。

如前所述,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如“寧要東部一張牀,不要西部一套房”、“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調查採訪中,市人事局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還湧現出很多考公務員的“專業户”,即畢業後不積極就業,而是全心全意以考上公務員為目標,一年失敗來年再考,“不拋棄不放棄”,認為考上公務員才有出路。當然,就學生個體而言,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因素主要還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⑴就業能力不強。這裏所説的就業能力包括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的社會實踐能力、自我表達能力、求職技巧等。在調查中,60.3%的大學生將缺乏工作經驗視為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困擾。針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也表明,缺乏工作經驗是大學生與其他就業羣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大學生對自身劣勢的認識與用人單位的評價契合,也反映了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越來越理性、客觀。

此外,認為個人能力不足和缺乏求職技巧是最大的困擾的人也分別佔29.4%和19.1%。在回答求職過程中遇到的與自身能力相關的主要問題時,答案分別有專業能力(43.4%)、自我表達能力(44.9%)、外語能力(24.3%)、人際交往能力(33.8%)、環境適應能力(15.4%)。

⑵人際關係不暢。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係在就業過程中往往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儘管特定的社會關係網絡影響了社會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有效途徑。調查中,32.4%的大學生表示“缺乏社會關係”是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困擾,有57.4%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但是,有家庭關係背景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也不注重人脈關係的拓展,從而在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方面處於不利地位。

⑶求職途徑單調。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幹部或是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比例很小;而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地域、特長、工作經驗,甚至是是否為黨員等等限制,更為嚴峻的是,隨着報考大軍的日益壯大,公務員考試已成為競爭最為激烈的考試之一。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但遠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不少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但是沒有針對自己的實際優勢推銷自己,沒有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⑷職業規劃缺乏。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對於以後的就業只有模糊的打算,甚至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打算,真正有明確規劃的人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學生並不瞭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單位發展前景、用人制度、企業文化、人際關係等等,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以後將在一個什麼樣的平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沒有目標。

⑸家庭壓力影響。現在大學生上學的成本很高,大學生平均一年的總支出超過10000元。許多父母將畢生積蓄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子女能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好點的工作。特別是很多貧困地區的農家子弟,舉家借貸供出一個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往往被視為村莊年輕一代的榜樣,“跳出農門”的典範,不但有龐大的債務需要其將來償還,在感情上也揹負着沉重的包袱。在家庭為之做出了很大犧牲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條件如果不如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齡人,甚至只能跟農民工搶飯碗,不但在經濟上大學生及其家人難以承受,在感情上對他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因此,在沒有適合的工作時,部分學生寧願選擇在家待業。

三、大學生就業方向探討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面前,如何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如何順利就業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勇敢面對、理性思考、明確抉擇的問題。我們認為,大學生們應該切實轉變求職擇業的觀念,實現就業目標、就業方向的轉移:

1、從傳統制造業向第三產業轉移。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高等教育就業人員規模最大的行業是製造業。1995年、2000年和2022年製造業中的高等教育就業人員分別為356.9萬、508.5萬和593.4萬,在全部高等教育就業人員中佔比分別為18.2%、15.5%和12.5%,但製造業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員相對規模呈明顯下降趨勢。

另一方面,1995、2000和2022年第三產業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從業人員分別達到1339.3、2034.7和3731.4萬人,呈快速增長勢頭。同期第三產業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比重分別為14.3%、20.1%和23.8%。2022年78.6%的高等教育就業人口在從事第三產業,比2000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其中,高等教育就業人員增幅最大的行業是房地產產業,2022年的高等教育就業人數是1995年的3.7倍。其次是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高等教育就業規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長。2022年勞動力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第三產業中的多數行業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教育67%,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59.2%,金融業58.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55.3%,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47.7%,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47.2%。這表明,人力資本更多地流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不僅是一般勞動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納高等教育人員就業人口的主渠道。

2、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由於東西部地域差別的客觀存在和開放政策效應,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繁榮,發展機會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尋夢,社會上開始流行“孔雀東南飛”,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將東部沿海城市作為自己求職就業的首選目標,他們往往以進入珠三角、長三角的外資或合資企業當白領為榮。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當前的東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經逐漸飽和,區域性就業壓力明顯加劇,再加上東部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最直接,今年東部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明顯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正在實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幅員遼闊的中西部地區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儘管中西部地區經濟還不夠發達,條件相對落後,但發展潛力巨大,大學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幹,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到中西部地區的畢業生人數增加了55萬人左右,預計09年將增加更多。可見,中西部地區不僅是未來經濟蓬勃發展的戰略主陣地,而且是大學畢業生流向的新途徑。

3、從大中城市向城鄉基層轉移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客觀存在,大學生就業時往往將目標鎖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畢業生集中湧入大中城市,加劇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業壓力,很多人無法順利就業。與之相反,廣大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雖然急需人才,但受發展機會、工資收入、流動性等因素制約,難以吸引大學生。近幾年來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的戰略目標,着力促進8億農民儘快富裕起來以實現全國的全面小康。因此,國家積極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行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這就為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紮根農村,紮根基層提供了平台和機會,而且各級政府出台了大量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農村就業的優惠政策。面對大中城市的就業壓力以及農村、基層的廣闊舞台,廣大高校畢業生已經轉變觀念,勇於承擔歷史重任,自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農村、服務基層,在那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育部資料顯示,2022年到基層就業的人數達到58萬人,佔已就業畢業生的16.6%,人數穩步增長。可見,鄉村就業、基層就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新亮點。

4、從白領階層向藍領階層轉移。

在傳統觀念裏,大學生向來以“天之驕子”自居,畢業後大多傾向於進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有大中型企業,並把自己定位於“白領”階層。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隨着高校的持續擴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大學生也不再屬於“物以稀為貴”的社會精英了。同時,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所能吸納的中高端人才畢竟有限,而且在現行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下,無法為社會提供足夠多的白領崗位,相反民營三資企業對藍領型技術人才需求比較旺盛。據教育部發布的資料顯示,2022年到民營三資企業工作的畢業生有143萬人,佔已就業畢業生的40.7%。根據我們到市人事局和勞動局調研瞭解到的情況,儘管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好,但勞動局的勞動力市場仍比較活躍,經常有民營中小企業主動到勞動局擺攤設點,招聘一定數量的技術藍領;與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場相對冷清,很少有單位前來招聘高級白領人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當主動降低身價,把自己定位於藍領,積極到民營中小企業就業,踏踏實實從底層職位做起。

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建議

1、政府:注重加強宏觀調控。

⑴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國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雖然現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出現就業困難局面,但是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和發達國家35%的水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戰略的高度看,國家仍需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為社會發展積蓄人才力量。中央應該加大教育投入,控制教育成本,讓每一個高中生都有上大學的選擇權,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大學的費用。要進一步加大對家庭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建立完善對貧困大學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學貸款政策,簡化助學貸款申辦手續,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情況下延長還貸期限等等。

⑵合理調控外貿政策。“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我國應在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的基礎上,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外貿,理性調控外貿依存度過高帶來的產業結構失衡,從根源上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目前我國外貿增長存在依*廉價勞動力資源、以生產要素的低成本為依託、以“高耗能、高污染”為特徵、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等問題,很多行業和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後,很大程度上使我國淪為世界的“打工仔”,雖然外貿額逐年增長,但是利益微薄,甚至弊大於利,得不償失。中資企業的出口,應按照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wto國民待遇的原則,逐步取消各種税收優惠(所得税減免、出口退税等)和銀行貸款優惠,以改善中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檔次和價格,增加企業的利潤,改變大量出口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的舊格局。

應制定科學評判外貿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的質量指標體系,將“以質取勝”確立為整個外貿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資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於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外貿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通過大幅提升我國外貿產品在世界市場的檔次,切實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從而徹底改變我國勞動力市場向底端勞動力嚴重傾斜的局面,大大改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在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廣闊。當下,政府應在政策引導方面大力扶持第三產業,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鼓勵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信息諮詢、計算機軟件、科研教育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打破行業壟斷,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大學生就業謀出路。

同時,我國應開放服務業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從世界上開放型經濟大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分析,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化了一國的產業結構,擴展了gdp的經濟規模,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同時服務貿易產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服務貿易國際化進程,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鼓勵中國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

另外,政府要出台配套措施鼓勵和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建立和發展,在政策上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綠色通道”,提高產業水平,以此曾加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

⑷積極創造就業環境。

①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各級政府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的基礎上,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性。針對不少地方和部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按市場化的要求加快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促進大學生自主流動;相關部門要加強管制,嚴肅查處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的不規範行為。

②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系統。建立公信度高的就業信息發佈平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應出台配套措施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

③鼓勵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針對用人單位普遍存在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的現象,政府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改善這種現象,譬如對招聘應屆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以相應的税收優惠或是費用減免等,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

④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地區、農村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通過助學貸款代償、考研考公務員加分、發放生活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去基層、西部就業,解決好就業人員户籍檔案、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實際問題,使西部、基層真正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天地。高校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崗位,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服務、創業失敗生活保障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⑤組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為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培訓和實踐機會,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對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同時降低用人單位開發和培養人才的成本,增強用人單位接收高校畢業生的積極性,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組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見習期一般設定為6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月工資可按目前高校畢業生試用期工資標準設定為每月800—1000元。為調動見習單位的積極性,可以由政府給與企業適當補助,並根據其接收畢業生的人數在財政、税收等方面的給與相應的政策扶持。

2、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⑴科學調整專業設置。雖然高等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標上與職業教育有所不同,側重於對象全面素質的提升,但是就目前來説,只有成功就業,才能保障個體生存,學校一味灌輸“學院派”知識,使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甚至空學一身“屠龍之技”,是行不通的。學校應該建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系統、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系統,通過實際考察後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在完成資料收集、通過理論論證的基礎上適量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於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同時學校應該應對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需求,對現有專業進行大膽的調整、改革。以英語專業為例,所有的學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使得本專業畢業生氾濫。可是,英語高端人才仍然稀缺(比如同聲翻譯,比如專業性英語人才),於是出現了一邊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外語“精英”的“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怪現象。

⑵加大社會實踐力度。高校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已成為社會共識,在積極引導、充分發展校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實踐,實現教育教學、課外活動、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切實突破專業培養方案和學生實踐課程各自為陣,甚至忽略實踐的傳統格局。針對當代大學生渴望在社會上兼職,學校應予以支持,並重視實習制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供需夥伴關係。例如,湖南科技大學涉煤專業先後與天府煤業集團等5家煤炭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學生到煤礦主體專業學習,畢業後定向到煤炭企業工作;機電學院與湘電集團共建人才培養創新基地,學生在讀書期間直接參加項目攻關,畢業後根據需要可留在湘電集團工作;管理學院在一批旅遊企業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就業“四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順利實現了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雙贏”局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鑑。

⑶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面對專業化日益加強的勞動力市場,高校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業服務體系也專業化起來。首先,學校要做好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的就業信息提供和傳遞工作。儘管高校學生可以通過人才交流會、網絡等途徑獲得各種就業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信息缺乏甄別能力,上當受騙的新聞屢見不鮮,所以,對個人而言,學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的重要渠道。其次,學校應該着力解決大學生求職技巧的培訓。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有效結合,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斷層。此外,學校要充當好就業協議達成過程中的橋樑作用,既包括溝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繫,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各種交往提供服務(如組織各種招聘會和供需見面會等),也包括建立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信任關係(如學歷學位的證明、就業協議的簽署等)。

3、學生: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⑴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⑵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

⑶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第4篇】環境污染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下面有小編整理的環境污染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羣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在街街道隨機抽取20人作為調查對象:

一、請問你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8人,佔40%。回答不會的有3人、佔1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9人,佔45%。看來,大家還是對環境問題不太重是啊。

二、你會主動義務幫助保護環境嗎(如清除“牛皮蘚”、回收廢電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會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佔10%。回答老師佈置了就去,不佈置就不去的有5人,佔25%,都是國小生。還有一些回答不會去的有13人,佔65%。大家都是把這些工作當作別人的事情,不太關心。

三、平時,看報紙,新聞會不會對環境方面的新聞引起重視?

大多數回答説不會,、只關注一些娛樂或別的方面的,佔55%。回答會的只有1位,佔5%。回答有時候會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視,只覺得這個事情與我們無關的有8人,佔40%。

點評:看來,人們對於環境問題人染是無動於衷,不太回去關心。

地球上共同的環境問題是: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裏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裏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説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 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説,荒漠化意味着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 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為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我們身邊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築廢料,塑料袋,動物的死屍,糞便,一次性飯盒,木塊和果皮.】

污染物對環境來説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死屍會影響環境的衞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公廁排出的糞便不僅對水有污染,並且還影響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積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話,那水就會越積越多,甚至會水浸.

上面介紹的污染物對動物,植物也有極大的危害.

例如:臭氣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響……

污染物對環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氣變得臭氣熏天,而且使排洪水進一步的污染.

遠期的危害:使人身體的免疫力不斷下降,對人肺部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還會死亡.

結論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衞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第5篇】雨湖街居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人民的生存發展情況反映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現在讓我們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街的居民生活現狀進行統計分析吧。

一、關於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東西與湘江平行橫貫湘潭方的老城區,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華國鋒同志工作舊址)東到兩湖兩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處革命舊址。

現雨湖街居民區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區為基礎,現有在冊住户共計274户(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駐住户198户。

2、關於雨湖區的居民:

雨湖區現居住居民多為父輩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舊城改造以來(雨湖區為老城區,現已成為湘潭市中心外圍地區),雨湖區共計遷出住户400餘户,遷入住户三十餘户。

雨湖區的住户多為三代同堂,住房以獨户二層木石結構小樓為主,人均居住面積8.44平方米。

3、關於接受調查的雨湖街居民

筆者調查的為雨湖街臨街部分的住户(雨湖街32號——雨湖街52號),其中常駐住户13户。

二、調查採訪手記:

xx年2月,雨湖街50號。接受採訪的為雨湖街臨街住户。

劉翠香:雨湖街5號户主:女,57歲,筆者朋友的母親。

陳湘滿(滿哥):雨湖街52號户主,男,39歲。

鐵神經(學名不詳):年齡不詳(50歲左右),兩湖街40號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號,女,23歲

其它各年齡階層住户若干。

選擇這些人採訪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狀態(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筆者:各位能先説説收入來源嗎?

劉翠香:我現在有200多塊錢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馬見偉(兒子)每個月能夠給家裏些補貼,他大姐、二姐,都剛生完小孩沒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馬見偉的收入來維持家裏的生活。

(注:馬見偉現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項目經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滿哥:四年沒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鄰居到家裏打打牌,給兩個茶錢。

(注:滿哥在自家空出一間大廳來做茶館,供街坊做打麻將的場所,由此收取茶錢一人2元/一下午。傳説滿哥曾做生意掙了大錢,現仍有上十萬存款,只是不願露財。)

張敏:(笑)

(注:張敏曾以偷竊為生,一xx七年被人買通警衞員削斷手筋,現主要靠幫朋友送貨為生,偶爾到菜場等公共場所去“提包”。)

鐵神經:不就靠各位街坊領導照顧我,今天中午還在滿哥家吃飯。

(注:鐵神經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蹤,數年後只他一個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來靠鄰坊打發些零錢,或給些剩飯剩菜過活,xx年賣了一間廂房給浙江生意人做貨房,得一筆錢,維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開發廊的太多了,做不起價,沒辦法。

(注:盛婷父親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髮廊主要靠給人洗 頭、按摩掙錢,晚上在歌廳坐枱當三陪小姐。)

筆者:你們的支出狀況如何?

劉翠香:吃飯,買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滿哥:差不多。

鐵神經:吃飯。

張敏:抽些煙,吃飯倒吃不得好多錢。

婷婷:要打理工商、税務,再就給我媽治病。

雨湖臨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賭博街”和“吸毒街”,數十户住户中,有吸毒人員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歲的青壯年。五十號的馬見偉(筆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沒有進過拘留所的人。

【第6篇】關於北京國有企業青年狀況的調查報告

在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工作的佟潔,是個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男孩,出生在西城,目前住在東城親戚的房子裏。那是個10平方米的平房,住在那裏是因為班車能路過。他報名參加了自住房搖號,但不知道搖號能否搖到自己頭上,最大的壓力就是在房子上。

收入行業差異大,住房壓力大

團北京市委選調75名企業團幹部和10名專家團隊組成調研組,從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養老保險繳費人員數據庫中進行抽樣,完成了此次調研。

但是,劉水目前最大的苦惱是缺乏私人空間,畢業3年了還住在單身宿舍,感覺不太好,畢竟不同於學生時代。她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多的個人空間,但收入還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買房,現在的年齡不到30歲,又不夠資格申請公租房。

工作穩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團總支書記陳佳麗的想法也印證了這一調研結果。

1984年出生的陳佳麗是北京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第九水廠上班。陳佳麗兩年前結婚,她説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續啃老的狀態:平時跟雙方父母住在一起,因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顧孩子,小兩口也負擔不起房價,所以也沒有單獨買房的打算。

陳佳麗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習慣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未來10年內都沒有換工作的打算。她認為穩定性對於女性更加重要。

調研報告同時顯示,如果有機會再次擇業,中央機關企事業單位仍是北京市屬國企青年的第一選擇。

一直以來,國企青年揹負着高收入等光環,但從調研看,當前北京市國企青年收入較中央企業青年收入低,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也低於非公青年,導致職業前景、職業聲望、社會地位得分較低,職業滿意度不高。

但是,市屬國企青年由於北京户籍比例高,無需買房或可以更多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購房的比例為40%,高於非公企業青年20.9%的自購房比例。市屬國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遠低於非公企業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屬國企青年近3年來沒有搬過家,平均搬家次數0.97次遠低於非公的1.3次。

調研組織者認為,綜合來看,市屬國企青年在住房開支、居住穩定性和環境上稍優於非公企業青年。

發展的困惑

劉銘濤是北京地鐵運營四分公司南邵戰區值班站長,最初到站區工作的時候是一名中控員,剛剛工作時的一次經歷讓他記憶猶新。

那天我們是夜班,當天晚上7點多,高峯剛過,發生了一個倒叉故障。當控制枱顯示倒叉故障後,劉銘濤感覺大腦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緊張,心裏素質那時候不是特別好,處理的過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車有幾趟晚點。

這次經歷,讓劉銘濤開始鑽研學習業務,並取得北京市地鐵技能大賽的第一名。隨着不斷努力,劉銘濤從技術主管升職為值班站長,工資也在原來3000多元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劉銘濤的工作時間長,尤其是在冬天氣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時候,他每天站立的時間超過了十幾個小時。

根據團北京市委的調研報告,北京市屬國企青年羣體中,92.7%是工作在一線的辦事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安全運行保障和人民羣眾生活服務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43.9小時,但平均每天用於通勤的時間為2.16小時,每週學習時間平均僅為3.05小時。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互聯網技術融合應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都給國企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對國企青年的成長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團北京市委建議,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長機制,構築國企青年人才培養工作體系,聯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團,協同推進活動開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

【第7篇】商場經營狀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按照中央“調查研究年”和“轉變作風年”活動的要求,我就_____商場經營現狀及如何擺脱困境這一課題,從不景氣的原因和應對措施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_____商場的基本情況

_____商場位於東風道和南源路交界處,其前身是_____供應站,是我場最早開辦的百貨商場,營業面積1800平方米,主要經營煙酒茶糖、副食調料、日用百貨、五金電料、針紡織品、文化用品、服裝鞋帽等多種商品,屬公有制單位,負責為全場職工提供後勤服務,長期以來靠總場扶植。然而近年來,隨着總場機制的變革,_____商場由原來靠總場扶植變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單位,加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場各種形式的商嘗超市越來越多,競爭日益激烈。由於_____商場在經營管理方式、員工主人翁意識和服務意識上都需要進一步調整和適應,加之近年來職工工資增長幅度較大,致使_____商場陷入內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場疲軟的困境,經濟效益大面積滑坡,職工發不全工資,到了舉步為艱的地步。

二、尚不景氣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一是經營管理思想和現行管理機制與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形勢不相符,存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經營策略和用工制度上受多年來傳統觀念的制約,難以與其他社會上的商場相競爭。因此,從管理角度講,難度較大。二是商場員工主人翁意識不強,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上與其他社會商場相比差距較大。由於商場原屬公有制單位,商場收入不與職工經濟利益掛鈎,職工到月拿工資,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現在一下子變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單位,職工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吃“大鍋飯”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另外,現在都講花錢買服務,而_____商場的員工缺乏主動引導顧客消費的經驗,在服務質量上距顧客的要求差距較大,未能讓顧客享受“上帝”的感覺,這也是造成商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8篇】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面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別關愛狀況如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在xx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晉城、雙鳳等代表團李豔秋、馮小軍代表,提出了《關愛空巢老人》的議案。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組織了七個調研小組,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人大機關也積極開展系列關愛空巢老人活動,送醫送藥、送款送物、幫扶慰問,並組織駐縣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關愛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難題的活動中,充分彰顯了xx人大關愛空巢老人的為民情懷、化解民生難題的履職舉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質。現就xx縣關愛空巢老人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空巢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實地調研,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3.27萬人,其中空巢老人5.1萬人,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癱、老年痴呆、耳聾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們過着重病纏身無錢治,是死是活無人問,生活居住無人管,遇到難事無人幫的窘困淒涼日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情況和問題。

一是重病纏身,治病較難。空巢老人在70歲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種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無人聯繫,加之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使得治病艱難;再者村級衞生站名存實亡,缺乏有效監管,全縣611個村, 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衞生站符合標準,其餘的設備簡陋,或擺在家中當副業,還有的鄉村醫生常住場鎮開診所,有的長期在外掙錢,離崗離職不盡責,有的年老多病,根本無法行醫;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報酬照領等。醫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崗位履職,使治病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獨,死活無人知曉。因外出打工人員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兩三户人家,三四個空巢老人居住,平時很少往來,生瘡害病無人知曉。如金山鄉三村九社74歲老人張澤舉,因突發腦溢血病,一天晚上幾次從牀上暈倒在地,後被小孫子發現後求助鄰居送往醫院才得救。近年來,雙鳳、義興等地先後發生過痴呆老人出走後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樹、多扶等地還發生過老人病死家中腐爛發臭後才被發現有之;古樓、晉新等地發生老人因病未及時施救而亡者有之。這些悲景慘事,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三是生活無助,寂寞無奈。因年老多病體弱,有錢也難買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無保障;未實施人飲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難;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無人説話,只好與貓狗作伴;還因有的地方電視信號不好,廣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無助無奈。

四是子孫不孝,生活淒涼。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外出打工長期不與老人聯繫;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給錢給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無,杳無音信。這類雖為數不多,但情況極差,生活艱辛淒涼,僅靠低保、農保過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個個期盼受關愛。一盼加大尊老愛老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良好風氣;二盼建立關愛窩巢老人服務組織,實現有病有難有人幫;三盼建立鄉村衞生醫療組織機構和服務監管機制,用活政策實現就近就醫;四盼建立村級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填補情感空白,改善孤獨冷清;五盼農村社保擴面提標,減輕政府及家庭負擔;六盼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業主建立養老服務場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實現路暢車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響户户看,填補精神空虛,無言無語;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電話問候一聲也可;十盼村社黨員幹部多關心,上門詢問,講些政策,送點愛心。

二、全縣關愛空巢老人取得的明顯成效

縣委高度重視人大相關調研報告,政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xx縣關愛空巢老人的工作進入了組織領導有力、各項機制建立、關愛職責明確、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軌道。

(一)健康檔案建立齊備

全縣5.1萬空巢老人,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主要以鄉鎮為主體,村(居)黨組織具體實施,其內容包括姓名、健康狀況、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將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為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檔安一式三份,由鄉鎮黨委備案、村(居)黨組織留存,鄉村醫生使用。

(二)鄉村醫生隨叫隨到

鳳鳴鎮雙龍橋村空巢老人何致芬來到村委會旁的衞生室看病時説:我得了小感冒,來看病開藥,只用了三分鐘不到,不僅方便,而且藥價便宜,平時有個急事,村醫生也一喊就到。全縣鄉村醫生有統一制發的巡診簽到簿,空巢老人現場簽字確認鄉村醫生巡診情況,鄉村聯動考核小組,結合巡診簽到情況,每季度對鄉村醫生集會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為年終考核得分。對考核分值低於80分的扣除獎勵資金,對不駐村行醫、不履行職責的,由村委會提出書面解除意見,報縣衞生局依法註銷行醫資格;縣衞生局和老齡辦組建督查小組,對各鄉鎮村醫巡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督辦。

與此同時,全縣統一要求鄉村醫生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坐診、下午巡診,每週巡診不少於兩輪,要100%覆蓋轄區空巢老人,每週上門問候老人,掌握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週至少要組織老人體檢1次,並進行健康諮詢,行為干預,排除疾病隱患;每週上門問診,對健康狀況較差和失能老人進行指導用藥,隨時回訪恢復情況。縣上切實採取擇優競聘,鄉衞生院派駐和鄰村調配等方式簽約839名鄉村醫生,實現了村(居)醫生全覆蓋,通過新建和改建廢棄學校等方式,全縣村(居)都有了衞生醫療陣地。同時充分利用縣級醫療衞生機構、醫學院校平台,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為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能搭建平台,並明確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訓任務,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服務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緊急情況一鍵呼救

鑑於空巢老人健康狀況不一,縣委政府為全縣有智障、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購了600多部愛心卡片機,由聯絡員負責教會使用,如若緊急情況,老人只需一鍵撥號,就可呼叫村幹部、鄉村醫生、愛心聯絡員等上門服務。

(四)老年活動有聲有色。

xx多數鄉鎮均設立了空巢老人服務中心,以村(居)為單位設立了服務站,建立了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等。太平、仁和等鎮充分發揮鎮村兩級老年協會作用,積極豐富老年活動內容,幫且解決空巢老人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如仁和鎮大灣頭村老年協會活動豐富多彩,農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書讀報、喝茶聊天非常熱鬧,有平時自願主動去的,也有三五成羣相約而去的,空巢老人結對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協會還免費敲鑼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歡迎和社會的讚譽,有的子女向協會捐款捐物,支持該村老年協會建設和活動開展。

(五)人大參與愛心彰顯

根據全縣落實的情況,按行業性質分類表明,全縣44個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均參與了該工作,在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隊伍中,國省市縣鄉鎮人大代表參與人數就達1538人,佔駐縣鄉鎮代表總數的67%。國大代表李曉華結對幫扶常林鄉張家店村空巢老人3個,省人大代表張雲定點聯絡空巢老人2人,市人大代表馮小軍負責的仁和鎮大灣頭村關心空巢老人的工作成為全縣的榜樣,受到省市縣領導檢查後的高度讚許和肯定。太平鎮人大代表李樹元負責兩位因病卧牀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顧等等。一個個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兒女、一樁樁感動人心的場景、一件件激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充分體現在人大代表中有挑水的、喂藥的、陪聊的、噓寒問曖的、幫忙洗衣煮飯的,真是不勝枚舉。一場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的風氣正在xx大地蔚然成風、愈演愈烈。

三、關愛空巢老人的幾點建議

空巢老人量大面廣,關愛活動涉及單位和部門較多,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縣人大常委會把關愛空巢老人活動作為一項解決服務羣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項,反覆研究討論,主動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為有效推進空巢老人關愛活動,提出建議如下。

(一)高度重視,增強認識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解決老年人問題是重大社會道德課題,也是一項關係千家萬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執政為民的政治責任。解決好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以人為本的具體實踐,也是讓外出創業鄉友安心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破解老年人問題、弘揚社會新風的重大課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三者緊密結合。黨政應高度重視,各級應列入議事日程,層層狠抓落實。要堅持愛心覆蓋、孝字為先、社會關注、鄰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資源的思路,重點解決空巢老人困難有人幫、生產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話有處説等主要問題。要以老年人子女為主體、政府社會及各界輔助,形成齊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風尚、新格局,努力破解養老難題。

(二)強化宣傳教育,開展孝兒孝媳評選

縣人民政府及鄉鎮人民政府每年應開展一次評選孝兒孝媳活動,並利用重陽節一併表彰獎勵,以此作為載體,弘揚全社會孝敬之風,使愛心覆蓋全社會;以《xx時報》等宣傳媒體,重點宣傳趙鳳林先進事蹟及評選孝兒孝媳典型事蹟,以鄉友聯誼會為平台,向旅外鄉友發起關愛空巢老人倡議書,同時對不孝兒媳 的典型人事進行抨擊,切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三)建立村規民約,明確贍養主體責任

各鄉鎮、村、社應儘快制定村規民約,利用節假日作好宣傳,從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角度和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教育中,喚起兒女們感恩父母,孝字當先的傳統美德,切實承擔起養老敬老第一責任人的義務和責任。

(四)建立關愛機構,制定工作職能職責

縣上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各鄉鎮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中心,負責對村的指導和監督;各村(居)要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各社應確定關愛聯絡員,形成以村(居)社幹部、縣鄉人民代表、村老協、村衞生站四位一體村級服務小組,統攬並具體開展服務工作,服務小組成員每人要聯繫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院子,組上的聯絡員要做好結對幫扶、信息反饋、對外聯絡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層層狠抓,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在工作職責上應明確。一是統籌關愛工作、建立老人檔案、實施分類管理、任務對象到人;二是各聯絡員每週進行一次檢查、每月進行一次總結;三是及時處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項和突發事件;四是讓村醫生定時開展醫療服務管理;五是支持老協會引導、溝通、處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間的不和諧問題;六是向社會募集愛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實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改善老年活動室的環境條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資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關職能部門,要把低保、養老金及農合等相關政策向空巢老人傾斜,縣農合辦應切實降低農合救助門檻,國土局要做好紅層找水工程,教體科局要切實解決老協健身器具缺乏等問題,形成部門齊肩配合的關愛格局;二要整合資源。要充分利用養老院資源,讓全喪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徵得子女同意後,駐進養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户經費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補貼到位;三要緊密配合。村(居)老協與服務小組要配合作業,充分利用自己的陣地和服務項目,解決空巢老人孤獨和生活枯躁問題;四要建立救助機制。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檔案、老人網、愛心呼叫救助站、聯繫卡,方便老人生病求醫和困難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事業,政府應從政策傾斜、土地供給、税費減免、審批立項、辦證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捷。

(六)資金扶持,勞酬掛鈎

縣人民政府應從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居)空巢老人服務組織的工作。一是必要的通訊及交通費補助;二是村衞生站的必要物資購進補助;三是老年協會必要活動設備添置經費等。建議每村(居)每年定補3000元,做到專款專用、考評定酬、勞酬掛鈎、象徵補貼、重精神獎勵。縣上也要對相關職能部門就此項工作開展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形成長效機制。

【第9篇】大學生日常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面對的複雜而美倫美奐的社會,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眾所周知,大學生年紀比較青,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特點。首先,他們有着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他們有為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不足使他們的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再者他們受社會的影響很大,難免會使他們在消費上存在一些非理性的,不切實際的行為。

中國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二、休閒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三、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兩百至三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閒消費部分。

調查顯示: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休閒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手機、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手機的消費,一般上大一那會,大約20%的人擁有手機,暑假回來,班裏一半以上的同學買了手機,到了大三全班幾乎人手一部。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 。

【第10篇】關於大學生電腦使用狀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

隨着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成為一羣電腦使用者,而電腦在學習和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大學生電腦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網絡是信息的海洋,它不僅僅是人們能自我發展的空間,同時為人們學習、生活提供各種可用信息和交流的工具,網絡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就像一把雙刃劍,好好的利用則讓我們受益匪淺,而不合理利用只會毀掉我們的大學生活,將來走向社會只會是一事無成。大學生對於電腦的使用情況及依賴程度,以及他們在對待電腦的問題上怎樣處理好學習與使用電腦的關係是大學生亟待看到和解決的問題。

現我們針對重師老校區同學進行一次關於大學生對電腦使用狀況的調查,本次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樣本總量為60份,實獲59份,有效問卷98.33%。

調查時間:

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調查地點:

_____大學老校區

調查對象:

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學生(考慮到大四多不在學校)

調查方法:

隨機調查

調查分工:

週末於寢室各自抽取室號分發問卷

現我們調查完畢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

一、大學生對於電腦的使用狀況(時間、用途、依賴程度)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有70%的同學都是在中學時期開始使用電腦的,且國中略多於高中,而在國小和大學以後才開始使用電腦的人基本持平,調查報告《大學生電腦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在每天使用的時間上,有42.37%同學是在1-3小時,35.59%的同學在1小時以下,18.64%的學在3-5小時,3.39%的同學則在五小時以上,由此我們發現同學對於使用電腦上網的時間的把握程度還是很不錯的,然而也存在6.78%的同學表明自己是想控制上網時間但一上網就忘記的。在調查中我們特別做了一個關於網絡遊戲興趣的調查,有49.16%的同學對遊戲不感興趣,且沒有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而且在平時用電腦上網的用途調查中我們也發現玩遊戲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的同學主要是看電影聽音樂、查資料、以及聊天交友,接下來則是瀏覽新聞、收發郵件玩博客,只有極少的人在網上購物,僅次於玩遊戲的比例。所以大學生多是使用電腦娛樂,用於查資料和學習的是不多的。

二、對使用電腦的看法以及對電腦的利用

我們同樣瞭解到當今大學生對於電腦頻繁和渴望的,因為在我們對大學擁有電腦的看法的調查中可以看到有76.27%的人選擇支持,沒有人選擇不支持。可見大學生對於電腦的使用狀況也決定着其對於電腦的需求。但是通過調查我們也能夠了解到其實大學生對於電腦本身的利用程度是不高的,因為在我們問及大學對於電腦知識的瞭解程度以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狀況是,選擇很瞭解和了解的均只有3.34%,而選擇會使用電腦常用軟件的僅佔33.89%,多數都是對電腦知識一般瞭解及只會使用一點常用軟件的人,甚至還有不適用常用軟件的人。因此在大學生們對電腦們對電腦的利用程度和效果應該是有待提高的。在調查中有37.78%人認為他們對電腦的使用是沒有達到預期,基本就用於玩了;只有27.11%達到了預期並對於自己是很有幫助的。而且大學生對於自己使用電腦的狀況評價也不高,只有18.64%的人認為大學生用電腦來學習,其他人都認為大學生使用電腦娛樂(聊天、遊戲)。可見,大學生對電腦的利用狀況堪憂,有效的利用很少,成為一種資源浪費。

三、使用電腦後對學習的影響

同樣的,我們也設計了關於使用電腦對學習是否有影響的問題。在晚上多玩電腦後是否影響第二天的學習這一問題中,有5.08%的人認為這樣會經常影響,有45.76%的認為偶爾會受到影響,而49.15%這一部分人認為是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的。然後在使用電腦後對你的成績調查中,大部份認為成績是不受影響的,有6.78%的成績是有大幅下降的,有23.73%是有稍微下降的,也有8.47%是認為自己的成績是有稍微提高的。所以,通過調查結果來看,有超過60%的同學使用電腦後對學習是沒有影響的,也沒有會因使用電腦後大幅提升。綜合來看,對電腦的使用雖然沒有對學習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電腦目前還沒有成為幫助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工具。

四、對電腦的利用程度的提高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大學生對電腦的使用是不夠充分的,是不能幫助學業和個人能力的發展的。而且大學生對於自己利用電腦的程度以及效果的評價也是很低的,認為是用來學習的人幾乎微乎其微,這個問題是我們應該予以重視的。既然我們發現了自己使用電腦的問題,我們就要重視起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這些方面看清主要矛盾,對於電腦的利用程度的提高刻不容緩。

五、結論和建議

綜合的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電腦的使用還是十分頻繁的,而且電腦處在一個與同學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位置上。當代大學生對於使用電腦上網的時間是有一定自制能力的,能夠掌控好自己的時間,以致不會怎麼影響到自己的學業。但是面對對於電腦的利用方面上,利用率是不高的,多數人使用電腦都是用於上網娛樂方面,而上網查資料和學習電腦知識和常用軟件方面的是極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電腦沒有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阻礙,但是大學生也沒有真正利用好電腦的功能使其成為我們的學習工具。

我們希望在當今的大學生活中,大學生也應該把學業當成其主要的努力方向,將電腦用於利於自己學習的方面,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我們的閒暇時間,也有利於我們學業成績和自生能力的提高。

【第11篇】環境保護狀況的調查報告

當今環境污染是人類面臨的一大嚴重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體廢棄物超過30億噸,廢水6000—7000億噸,排放廢氣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億噸。因環境污染造成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成千上萬的疾病和死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每年廢水排放量360億噸,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污染。據調查523條河流中有436條受到污染;在47個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層次污染的有43個;在2億城市居民中僅有1/2能獲得安全的飲水,而農村中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飲水。我國每年排入大氣的粉塵約XX萬噸,二氧化碳1500萬噸,氮氧化物400多萬噸,大氣中有害物質含量遠遠高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標準。此外我國每年固體廢棄物排放量高達7億噸,佔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面對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防治已經刻不容緩了,為此我組特地對當前的環境保護狀況進行了調差分析;

一、公眾方面的調查

為了更好的瞭解公眾現在的環保狀況我們選擇了一個點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公眾對於環境保護態度總體上是積極負責的。如;90%的公眾對於“迅速增加的汽車所排放出的煙塵與其所帶來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對意見,62%的公眾認為“農業燒荒”會引起大氣污染。當時當環境保護與公眾的切身利益相沖突的時候,公眾的分歧就顯示的比較明顯了。如塑料會產生白色污染的問題,人們在認識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眾認為:塑料袋對環境造成污染,應該回收,但在使用上卻只有4。2%的人選擇“堅決不用”,應為這樣污染的是環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據觀察和調查,我們發現:公眾對於環境保護個人的參與行為還比較積極,但對於制止他人的環境污染問題上,表現出的積極卻並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費水時不到5%的公眾會加以制止,而對於亂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還只有2。5%。

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公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又一次體現出來了。

此外就城市垃圾一事來説據瞭解,我國僅“城市垃圾”的年產量就近1。5億噸,這些城市垃圾絕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僅影響城市景觀,同時污染了與我們生命至關重要的大氣、水和土壤,對城鎮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垃圾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棘手問題。垃圾不僅造成公害,更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年產1。5億噸的城市垃圾中,被丟棄的“可再生資源”價值高達250億元!北京市現日產垃圾13000噸,全年生產495萬噸,而且每年將以8%的速度遞增。我國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還有衞生填埋,這種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產生的問題,其缺點是建填埋場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短(一般十年左右),造價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浪費了;再是焚燒,使垃圾體積縮小50%~95%,但燒掉了可回收的資源,釋放出有毒氣體,如二噁英、這個電池中的汞蒸汽等,併產生有毒有害爐渣和灰塵;第四種是堆肥,這種方法需要人們將有機垃圾與其它垃圾分開才行,它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北京市現處理一噸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處理費用就是5億多元。這還不包括建設垃圾處理場的費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廠就得花1~2億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燒廠就得花20多億元,這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當前大量未經分類就填埋或焚燒垃圾,既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又會產生二次污染。而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為此國家也投入使用了大量標有分類字樣的垃圾桶,但是據瞭解成效並不是很明顯了,為什麼了?據調查其實許多人是有這個心卻沒有這個耐性,或是有這個耐心但卻對於分類知識知之勝少。此外也不乏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只知發展不知環保,提倡先污染後治理的方針。但是在我們分析看來還有一點是造成這個結果的一個不能少的原因即;環保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完善。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使得有的地區在垃圾問題上已經波有成績了。

二、企業方面的調查

説起污染,我國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業性污染,即企業。因此我們認為企業方面的調查時十分必要的,他不僅對於環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決定環境和經濟發展能不能齊頭並進的一個重要因素。環境污染問題重點體現在老廠較多,污染大户多;城區企業多,國營企業多。據瞭解大多數企業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輕紡、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據瞭解自XX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1。7%,比XX年提高了6。5個百分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86。3%,提高了25。0個百分點;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為88。1%,提高了37。9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62。1%,提高了10。0個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也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到1351。3億元,提高近3倍。這應該算得上是一個飛躍吧。

企業的環保狀況還體現在各企業環保人員的狀況,據我們調查表明211個企業中,有121個企業擁有專職環保人員131人,平均每個企業一人。此外我們還對環保裝置的運行進行了調查表明:“基本正常,無障礙”的佔71。0%(全國平均數為50%);“有時出故障”為24。1%;“經常出故障”的為4。3%,而環保裝置主要出現的問題為費用不足,專業人員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問題。

三、政府方面的調查

1979年9月,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批准和頒佈了建國以來第一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把我國的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方針、任務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標誌着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走上法制軌道,也標誌着我國的環境法制體系開始建立。之後,國家陸續頒佈了許多重要的環境保護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情況制定和頒佈了一批環境保護條例。把環境保護建立在法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嚴格執法程序,加大執法力度,保證環境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二十世紀80-90年代,我國的環境立法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90年代,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成立,加快了資源環境立法的進度。在這一階段,國家在制定其他法律法規的過程中也特別關注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強調可持續發展。迄今為止,國家針對環境保護對象制定頒佈和修訂了多項環境保護專門法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資源法。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環境法律和標準體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在資源和生態保護方面,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在防災減災方面,制定了《防震減災法》、《防洪法》和《氣象法》等,環境立法在環境保護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為止,制定了8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制定頒佈了環境保護行政法規50餘項,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近200件,軍隊環保法規和規章10餘件,國家環境標準800多項,批准和簽署多邊國際環境條約51項,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共1600餘項。國家頒佈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為消除放射性廢物、醫療廢物環境安全隱患奠定了法律基礎。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環境法律和標準體系,這些法律法規,對我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壞資源環境的活動,加快治理污染的進程,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此外我國政府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國家積極開展環境執法大檢查,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我國的環境執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執法檢查活動為推動,以日常監督執法為基礎,以環境監察執法稽查為保證,以公眾和輿論監督為支持的現場監督執法工作體系。國家對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等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推動重點地區的污染治理。實施關停“十五小”企業,檢查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流域限批,提高執法效果。總體來説,隨着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環境執法工作不斷得到加強。截止到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國家、省、地、縣四級環境執法體系,擁有環境監察機構2954個,環境監察人員5。7萬人。通過標準化建設,環境執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綜合上面的兩點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環保意識是呈現整體上揚的趨勢,公眾渴望好的生存環境,企業雖然環保意識是提高了,但是在經濟利益面前也會有所猶豫,特別是許多高污染行業,要發展就會有更多的污染,就要花更多的錢在治理污染上,這對於許多小企業可謂是難上加難,因此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許多的不利因素。而對於政府來説,從一部部環境保護法的出台我們,國家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可見一般,但是也有不少的地方政府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卻忘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這也是我希望部分政府要注意的。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衞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四、環保生活建議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

外出吃飯儘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在學習中,要儘量節省文具用品,杜絕浪費,比如,鉛筆是用木材製造的,浪費了鉛筆就等於毀滅了森林。

應該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泡沫飯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紙飯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來替代,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垃圾的產生。

不要隨意捕殺野生動物,尤其不要吃人類的益友——青蛙,因為1只青蛙1年內大約能吃掉1。5萬隻昆蟲,其中主要是害蟲。

離開房間時,關上電燈並且拔掉電視機、音響、計算機等的電器插頭。

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沒有必要使室温超過18℃,如果你覺得冷,可以多穿一點衣服。

儘可能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泡,儘管它的價格相對貴一些,但它的耗電量只及普通燈泡的一小部分。

購買飲料儘可能選擇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裝飲料,最好是自帶飲料。 環境保護雖然涉及的方面行業很多,但是環境保護要從個人開始這也是不容小視的。企業由人組成,國家由人組成。個人環保意識的提高必將引領整個社會畫報意識的復甦。個人環保意識增強了,企業,國家才會有意無意的把環境保護放上台面加以重視。

最後我們要説的就是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也無論是家庭、國家,還是世界,環境永遠是我們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第12篇】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生產經營組織化問題是三農工作的重大課題。帶着這個問題,最近,我就_____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是農村經濟體制轉型的基本方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把農民組織起來的最佳載體。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民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批以農民為主體、以民辦為核心、以利益為紐帶、以服務為手段、以章程為依據、以增收為目的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全市的情況看,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正處於從萌芽階段向加速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儘管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也獲得了一定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56個,其中已登記註冊的242個,佔68%;會(社)員13.6萬人,帶動農户18萬多户,佔農業總户數的14.3%。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我市的實踐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了比較明顯的作用:

一是能夠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集中生產要素,實現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通過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產品銷售,降低了生產與交易成本;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從而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澧縣蜂業協會通過提供蜂資供應與信息服務等措施,為蜂農節約40%的成本。xx年,在歐美限制中國蜂蜜出口的不利條件下,及時引導蜂農調整生產標準,打破技術壁壘,全縣蜂業仍實現增收230多萬元。鼎城區中河口鎮榨菜協會引導農户發展規模生產,簽訂購銷訂單,減少了因市場波動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了菜農穩定增收。全鎮種植榨菜2萬多畝,年創產值8000多萬元,户平增收近xx元。據統計,全市xx年各類合作組織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200多元,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300多元。

四是能夠提高政府領導農業效率。長期以來,政府在領導農業中管得過寬,管得過死,直接干預農業生產,往往是政府號召調什麼,市場就多什麼,農民就虧什麼,既影響了政府領導農業的效率,又損壞了政府自身的形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使政府找到了調控農業的有效載體,能很好地解決政府統不了,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包不了,龍頭企業辦不了、農民單家獨户幹不了的許多問題,使政府走出了以往用計劃經濟思維抓調整,只決策不負責,政府和農民各搞一套,官逼民富,民沒有富,官被逼到牆角的怪圈。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把廣大基層幹部從大量的行政事務中解脱出來,集中精力搞服務、辦實事。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之所以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分析,主要原因三: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與市場經濟有很強的共生性、共存性,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是真正意義上農民自己的組織,是當前比較合理的農民權益保障和利益表達機制。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其它組織比優勢明顯:與行政組織比,能克服過多行政干預和計劃經濟慣性,更有效地組織農民按市場規律進行生產經營。

與龍頭企業牽頭比,能有效擺脱受制於龍頭企業的從屬地位,自主進入市場。與分散經營比,更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實踐證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級政府必須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高度出發,把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對策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廣大農民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的又一次偉大探索。各級政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協調、服務和扶持,在具體工作中幫助完善組織、創新機制、優化環境,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真正建成引領農民致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

1.把握髮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基本原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村改革的新生事物,為確保其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堅持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原則。要在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能改變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户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改變成員的財產所有權,不能干預農民家庭經營和自主經營。二是堅持自願、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自願是前提,不強扭、不捏合;民辦是本質,要按照農民的合作願望,以農民為主體,獨立自主地開展勞動、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作;民管是關鍵,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保障成員對組織內部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民受益是核心,要通過合作經營獲取最大效益,並按照惠顧返還的原則,最大程度地增加成員收入,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就是要圍繞主導產業、拳頭產品、優勢資源分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做到因地制宜,不定模式、不定規模、不定框框、不搞一刀切,讓農民自己抉擇,多領域、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發展。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新形勢下的體制和制度創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各級政府不能急於求成,不能下指標,分任務,搞運動,而要調查研究,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做到因勢利導、穩步推進。

2.指導農民探索專業合作組織的多種形式。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生產力水平很不一致,農民素質參差不齊,各地應當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選擇發展模式。從各地實踐看:可以選擇農民合作創辦型。就是通過專業生產經營大户、經營能手和科技人員牽頭組建合作組織,在一定區域內聯合其他生產專業户或農户進行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營銷。可以選擇龍頭企業帶動型。就是依託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龍頭企業(公司)建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與農户簽訂協議或訂單,合作組織向農民提供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指導農户按照標準生產,實行產品回收。可以選擇社區合作型。主要是在社區組織基礎上進行專業合作制改造而組建的合作組織,將單純的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為集資源開發、經營管理、技術指導和資金服務為一體,開展統購統銷等綜合服務。可以選擇能人領辦型。就是以城鄉經濟能人為主領辦的合作組織。這種組織形式由於牽頭人經濟素質較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各種經濟關係比較多,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比較強,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效果很明顯。總之,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尊重農民的選擇。

3.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協調各種關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必須協調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一是合作組織與內部成員的關係。合作組織對內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最大限度為成員服務,增加成員收入為已任。內部成員要嚴格按照專業合作社章程辦事,自覺履行相應義務,維護組織權威。二是合作組織與政府部門的關係。發展合作組織,政府部門不能包辦代替、行政干預、攔關設卡,而要出台優惠政策,制定扶持措施,幫助完善管理,搞好協調服務,扶上馬、送一程,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創造寬鬆環境。三是合作組織與農村基層組織的關係。農村基層黨政組織主要是加強對合作組織的指導、協調、服務和扶持,專業合作組織按市場運作、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4.制定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樹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的觀念。在政策扶持上堅持七個優先:各級財政每年優先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範發展,創造品牌,提高帶動能力;優先對由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組織制訂的項目,給予適當補助或貸款貼息;各級金融機構要在授信基礎上,適當放寬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優先為協會會員提供農業生產和經營信息服務;優先為協會會員提供生產和經營的場所,凡創辦加工、流通企業的建設用地,可以依法優先辦理土地徵用手續,對建設用地優先安排指標,其級差地租經批准後予以全額先繳後返;優先為協會會員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優先為協會會員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其他具體問題。總之,要通過各個環節的優質服務,各項優惠政策的有力刺激,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造更加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第13篇】關於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生就業優勢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第14篇】國小生學習與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為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為: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啟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説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為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説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説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説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説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説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衞-艾爾金德認為,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鋭,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着書包上學起,就面臨着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為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為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説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着高度的認同。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説: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説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為,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矗教師處於這種關係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在瞭解國小生最喜歡的什麼樣的教師時,當問到“你認為具備哪些素質對教師更重要?”多數國小生認為教師應該具備:道德品質好(28%)、教學態度好(47%)、尊重學生(10%)、認真負責(37%)、講課有趣(23%)等。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小生對教師的道德品質、教法教態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們期望教師道德品質好、教學水平高、能夠尊重學生、容納有缺點的學生、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師生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時代的趨勢所向。怎樣改善師生關係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到學生中去。如果師生間沒有隔閡,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的力量肯定是最大的。教師應當本着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則對待學生。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為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為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為: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為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為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第15篇】旅遊業市場基本狀況的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國的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實現了由旅遊資源大國面向亞洲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從國內旅遊業的收入看,從1985年到1998年的

14年數據表明,除1989年外,13年都保持了兩面三刀位數的增長速度。1999年入境過夜者2700萬人次,外國旅遊者人數可達840萬人次,比 1998年增長18%,比歷史上最高年份1997年還增長13%,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可突破140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12%左右,提前一個實現“九五”計劃指標,國內旅遊蓬勃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國內旅遊人次預計達7.1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發揮了刺激內需,活躍市場,拉動經濟的作用,全國國際國內旅遊可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比1998年增長17%左右。

世界旅遊組織預計國際旅遊業前景繼續看好,21世紀旅遊業將成為世界頭號產業,到XX年全球遊客人數將達15億,總收入將達2萬億美元。據世界旅遊組織的調查報告認為,無論是工業化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的地位不會改變。就拿今年來説,旅遊業在假日旅遊等一系列旅遊新產品的帶動下,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據統計到XX年一季度為止,入境旅遊收入增幅已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在14%以上,旅遊創匯比上年同期增長17%,增幅提高近

9個百分點,國內旅遊方面,由於旅遊企業積極努力和節假日的延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張,來自旅遊部門的初步預測,今年全國“五一”出遊人數在4600萬左右,出國遊的為10萬人,都大超過了今年春節和去年國慶的數量,其中北京市“五一”期間外出旅遊人數達178萬,外地進京的遊客近300萬。全國各條旅遊熱線、主要景區全部爆滿,遊人如織,就連以往相對清淡的寧夏沙坡頭等西部地區景點也異常火爆。

雖然市場前景十分誘人,但是,我國的旅遊業存在很嚴重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旅遊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其次,全國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業規模實力小,經營管理分散,體制不活,營銷手段滯後,技術依託和網絡化水平低,市場尚不規範,絕大部分的旅行社為“小作坊”經營方式,只有幾個員工,服務質量低下,這些旅行社從表面上看隸屬於不同的行業和部門,關係錯綜複雜,國旅、青旅和中旅三家骨幹旅行社也僅僅佔30%的市場份額;再次,產品創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沒有能力開發新產品,大旅行社又沒有動力創新,最後,在缺乏產品創新的情況下,當前的旅遊業市場競爭是單一的價格競爭,這是一種低層次的惡性無序競爭,惡性價格競爭最終導致行業利益的損失和消費者所應享受的服務質量下降。

改變這種市場狀況的唯一出路是產品創新,為未來投資。對於公司來説,就需要考慮改變產品創新週期。在傳統的業務模式下,產品的提供基於物理網點,以點對點(人對人)的形式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需求分散,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制約了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銷售,也就延長了產品創新週期和推廣銷售週期。我認為互聯網提供了改變產品創新週期的可能,主要原因是通過互聯網可以集中需求並迅速對需求進行分析並作出反應。集中需求能夠產生規模效應,使需求在一個層面上表現出來,同時促使企業產生新的營銷方式,實現了新產品的開發和迅速推廣銷售。

待加入wto後,旅遊業對外放,大量的外國公司必將踴入中國旅遊市場,中國的旅行社將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首先,進一步加劇客源市場處於買方市場狀況下的旅行社企業之間的競爭,使已微利經營的旅行社企業“雪上加霜”。其次,

外商投資旅行社具有多方面的利益優勢,將吸引現有旅行社的人才,旅行社行業將出現“兩極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擠出市場。其三,國外旅遊企業無淪在經濟實力、運作機制、人員素質的經營方式上,均遠遠強於國內公司,國內一些實力偏弱,機制落後、經營分散、沒有特色的旅行社將面臨淘汰。其四,外資旅行社對海外客源可以實施一條龍服務,以圖獨佔全部利潤,國內旅行社在海外組團的難度則會加大。最後,國外旅遊電子商務的高度發展遠非國內旅遊業電子商務發展所能比的。所以,僅僅依靠現在旅行社傳統的產品和營銷、經營方式,將無法應對國外企業的競爭,必須儘快發展電子商務,改變原有的經營方式,開發新的產品,提高人員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vkrk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