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多篇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多篇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多篇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1

內容摘要:我們於20xx年8月~12月,對桃花江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關鍵詞:學習心理、學習態度、教育價值觀、心理特點?

一、問題提出

隨着社會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對於那些消極的心理我們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①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②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③研究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調查,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桃花江鎮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調查問卷100份,回收調查問卷96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7份,無效調查問卷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93%,調查問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 這説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1.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這表明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應做什麼和該怎麼做,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即使有老師的督促也沒有用處,這是比較危險而嚴重的教育問題。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當代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主要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會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想學習的中學生數其所佔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所討厭的課程中,英語作為高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經過對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

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四、討論(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 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成為中學生中途退學的隱性原因。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着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縣市,尤其是農村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還要有關係。有權有勢的

進了機關等好單位,沒有關係的孩子只能在家待業或到外地打工。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讀書有什麼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後又沒工作。”"的觀念。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並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1.3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

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

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對策

2.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2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2

調查步驟:

1、向全體八年級學生髮放《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狀況調查表》;

2、根據調查的情況仔細分析,找出造成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

3、通過和一些典型的學生的交流,幫助他們分析心理壓力的症因所在,進行疏通,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壓力過大的困惑。

三、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基本狀況

1、8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心理壓力,8%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壓力,6%的學生不確定。事實上,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學生多用好煩、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鬱悶等字眼來形容心理壓力,這表明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超負荷了。

2、學生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人際關係及環境方面。

首先,學習方面造成的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試;成績排名;學習方法。

(1)當談到考試時,67%的學生的反應是:緊張、害怕、厭煩、討厭、想逃避等消極情緒,1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平常心。考試時適當的緊張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過於緊張或害怕等情緒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利於在考試中發揮正常的水平,樹立自信心。

(2)考試結束後,70%的學生認為最關心的是成績,65%的學生認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績排名。成績是學習效果的反映,學生對於成績的關心和獲得高分的願望自然十分強烈,卻畏懼成績排名。成績排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固然是激勵與肯定,同時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他們必須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否則,被師長視為不正常;而成績排名於基礎差的學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敗,受老師冷落同學歧視家長責備,背上沉重心理負擔,甚至自暴自棄。可見,成績排名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是沉重的心理壓力。

(3)是否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沒有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感到苦惱、無助,帶來心理壓力。

其次,人際關係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緊張的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目標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差距太大;父母平時對孩子過問很少,一旦出問題卻沉不住氣,採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對待;父母不願傾聽孩子的訴説,而以家長權威壓服孩子;父母愛將孩子與他人比較……41%的學生認為這些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繼而帶來心理壓力,59%的學生則認為與父母的關係是和諧的。

(2)難以處理好同學關係也會給中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中學生內心有強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學生表示不知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視,或誤解、猜疑等,為此深感煩惱。

(3)相對而言,82%的學生認為師生關係較為和諧,而老師的批評、老師不公平對待、評價不當或對學生不夠理解、不夠真誠則容易在師生關係上造成學生心理壓力。

再次,環境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

5、我們應該利用學生這股熱情引導他們成為未來時代的先驅!然而,加強網絡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強學生對網絡暴力和色情網絡等不良影響的抵制能力,幫助學生儘快適應網絡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則顯刻不容緩。網絡是中學生樂於接受的新媒體。開辦心理網站,應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網上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對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疏導,幫助他們排遣心理壓力,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誠然,必要的壓力是中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為全面發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學生成長過程所必須承擔的壓力。但是,當前中學生揹負着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是不應該揹負的, "減負"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減輕中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全體教師、學校、社會聯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努力。因此,學校有必要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長期的研究,有必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3

我們對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

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

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4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所面臨的內外壓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壓力已超過了他們所能負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紛擾的、不利的、危機重重的後果。國內有些調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和適應不良的學生所佔比例較高。那麼,當前xx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以期瞭解當前xx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xx縣各中學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對策性建議,也供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人士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採取隨機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選擇xx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國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七年級學生108人,八年級學生121人,九年級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於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採用華東師範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每個題項後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範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説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範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數據資料均通過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於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於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於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於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於異常焦慮)。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8分以上)所佔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為:學習焦慮(57.8,384人)、身體症狀(22.3,148人)、過敏傾向(19.4,130)、自責傾向(17.5,116人)、對人焦慮(9.5,61人)、恐怖傾向(6.5,43人)、衝動傾向(4.4,29人)、孤獨傾向(2.3,15人)。

表1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對人孤獨自責過敏身體恐怖衝動總焦慮

焦慮焦慮傾向傾向傾向症狀傾向傾向傾向

平均分8.40

標準差2.36

檢出率

在被調查的664名學生中,41.41的學生(275人)分數在35分以下,説明這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分數在35分-65分之間的學生有378人,佔所有被測學生的56.93,這部分學生處於中等焦慮水平,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導和教育;分數在65分以上的學生11人,佔被測學生數的1.66,處於高焦慮水平,屬於心理不健康的人羣,對於這些總焦慮傾向較強、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需要制訂特別的個別輔導計劃,要重點輔導。

2、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xx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外,其餘六個分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於男生,而且都達到了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個説明女生的總體焦慮程度要高於男生。

表2不同性別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值

msdmsd

學習焦慮-5.1670.000

對人焦慮-4.1890.000

孤獨傾向0.779

自責傾向-4.4320.000

過敏傾向-3.1750.002

身體症狀-3.3800.001

恐怖傾向-5.2260.000

衝動傾向-1.6680.096

總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説明:在這裏n表示被調查的個體數目;m表示平均數;sd表示標準差;t值是兩個數字相比的一個比值;值表示顯著性,如果值小於0.05,那麼説明相比的兩個數字存在差異,下同。

3、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後發現,國中生和高中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經過比較得知,國中生在這四個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於高中生。由此可見,高中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國中生。具體比較可見表3

表3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國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值

msdmsd

學習焦慮0.000

對人焦慮0.000

孤獨傾向0.286

自責傾向0.000

過敏傾向0.310

身體症狀0.065

恐怖傾向0.049

衝動傾向0.127

總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時,對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進行方差分析後發現,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症狀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在學習焦慮方面,九年級學生要顯著高於高一、高二、高三以及七年級的學生;在對人焦慮方面高一、高二的學生要顯著高於九年級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七年級學生要顯著高於高一、高三的學生;在身體症狀方面,九年級學生要高於各個年級的學生,但是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總量表上,九年級的學生要高於高一、高二的學生,七年級學生要高於高一學生。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九年級時期是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多發期。

4、不同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表4不同學校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梅中(n=119)二中(n=138)雲職(n=136)三中(n=121)雲中(n=150)

mdmsdmsdmsdmsd

學習焦慮

對人焦慮

孤獨傾向

自責傾向

過敏傾向

身體症狀

恐怖傾向

衝動傾向

總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對數據的統計後發現,不同學校的學生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可見表4。

對五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進行方差分析可知,五個學校在學習焦慮(f=4.98,<0.01=、對人焦慮(f=6.98,<0.001=、自責傾向(f=7.94,<0.001=、恐怖傾向(f=3.65,<0.01=以及總量表(f=4.72,<0.01=上存在差異。經過事後比較發現:在學習焦慮上,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對人焦慮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二中、三中的學生,而職高的學生也要好於三中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和職高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恐怖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的學生;而在總量表上,也是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和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學生的問卷(佔了所有被調查學生的8),並對畲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具體可見表5。

表3不同民族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漢族(n=611)畲族(n=53)t值值

msdmsd

學習焦慮-0.5900.556

對人焦慮-0.0780.938

孤獨傾向0.436

自責傾向0.000

過敏傾向-1.0670.286

身體症狀0.911

恐怖傾向0.032

衝動傾向-0.6240.533

總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從上表可以得知,漢族學生和畲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方面存在差距,漢族學生在該方面的得分要高於畲族的學生。這説明漢族學生對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懼感要強於畲族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畲族學生的樣本不足所引起的無差異的假象,這個有待今後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三、調查結果分析

1、xx縣中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一般,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1.41處於低焦慮水平,而有56.93處於中等焦慮水平,而有1.66處於異常焦慮狀態,由此可見xx縣中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於存在中等焦慮傾向的學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十分需要通過學校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幫助,若焦慮異常得不到及時解決,就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此外,對於處於異常焦慮傾向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是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羣體,總體焦慮傾向較強、焦慮範圍較廣,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進行心理治療,這部分學生不容忽視。

2、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總體不如男生,這個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似。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以及總量表上的得分都顯著高於男生。

造成兩性差異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對自己的期望,失敗的歸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男女生對成敗歸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將自己的成敗歸因於運氣,而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運氣;而男性則更多的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於任務艱難。這種歸因導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顯然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專業有決定的影響。而且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個弱者的形象,學習成績不好認為是性別差異造成的,認為男生天生比女生聰明,而沒有從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別是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對婦女的歧視都嚴重地挫傷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制約着女生各方面的發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於女生性意識的萌生比男生約早一年的時間,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現得更早,更明顯,他們變得易害羞、難為情,而且青春期的發育早於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對勝利的變化和月經的來臨有一種神祕感和恐懼感,所以常處於焦慮不安中,有時莫名其妙的緊張,特別是在與人交往時尤為突出,於是產生了對人焦慮。

男生在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上的得分要高於女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的水平。這個可能與男生的性格有關,人們在教育過程中賦予男生的形象是生來就剛強,為此在感情上不輕易外露自己,長此以往心中苦悶無處訴説,產生孤獨感,而女生較男生更喜歡找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衝動傾向方面,可能與男生更多地表現出攻擊、多動和違紀等外向行為有關。

綜上所述,加強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心理輔導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3、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九年級年級在各個年級中問題最多,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這主要因為,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的高峯期,在生理上,他們已基本上發育成熟,在心理上,國中三年級學生的智力發展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的某些觀點或看法很深刻。基於以上兩方面的發展原因,九年級學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漸形成並有着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設計,但由於對自我形象過度敏感,他們過於着重別人對自己的外在評價和成敗得失的評價,以至於產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責等。

同時,九年級學生面臨會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遭遇的學習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機,使得個體的心理狀態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成就動機模式的確立,並由此影響其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發展。

4、不同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總體上,雲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於其他幾個學校較好。這個可能是因為xx中學和其他幾個學校相比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調查的漢族和畲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上存在差異,漢族學生要高於畲族學生。這個可能是由於當前的家長給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護型的,使他們缺乏性格上的各種鍛鍊,依賴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差,所以成長過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幫助就感到不安和沒有着落。恐怖傾向的產生大多與家庭的過分保護有直接關係。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學校和家庭,也包括社會環境。就學校因素來説,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升學率仍然是衡量學校和教師好壞的標準,只顧考試課程而隨意增加超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試科目的現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數教師自身人格偏異及不健康的教學行為,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就家庭因素來説,一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過高。他們或者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主觀地給孩子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或者把孩子奉為“上帝”,使孩子擁有無限的權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就社會來説,功利主義的主導性傾向和大眾傳媒的消極因素,使青少年處於一種無所適從和複雜多變的社會中,他們要面臨升學、就業、交友、休閒等各種生活壓力,特別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發展的性心理之間的矛盾,導致產生心理不適應,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中學生在衝動、自責、過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對學習、對考試的一種焦慮反應,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困擾,仍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更加應該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根據我們調查分析發現,改善和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實效,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長要注意兒童早期人格的培養

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大多是兒童早期教育和社會交往帶來的精神發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剝奪、童年的經歷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體驗。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歲)得到適應最佳教育將會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家長要加強兒童早期的獨立性和自制力的訓練,要抓住這一時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開發或優良品德的早期薰陶。家長還應經常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家長只有設法使自己的主觀願望與孩子的客觀實際相一致,同時在實現期望過程中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原有期望進行調整,才能減輕孩子的壓力。應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運用符合子女身心發展實際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2、讓子女在實踐中得到鍛鍊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在家長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子女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育人方法。孔子説:“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説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品德習慣。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持之以恆,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從中得到鍛鍊,並幫助子女從實踐中總結經驗。

3、家長要重視家庭環境的優化

家庭環境的優化不僅應體現在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文化氣氛;還應體現在家長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長樂觀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中受到有利於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對於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為表現,家長及時給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勵、強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顏元説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指出表揚的效果優於批評,因此在教育中,要減少斥責和限制,多給以“表揚”和“承認”的機會,以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為了幫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糾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為和品德,可以適當採取不損害孩子身心為比標準的懲罰。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教育子女,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用簡單的手腕來應付,是無濟於事的。”為此,家長應瞭解有關教育以及兒童心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切實擔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學校教育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機械地按照預設的一套模式向學生強行灌輸,使學生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這個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抹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應將中學生由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轉向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軌道上來,它有助於中國小教育走出狂熱追逐高分、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誤區,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痼疾,把開發人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根本目的和最終任務,才能在教育內部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生。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要糾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傾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學校正常的教學中去。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他助到自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可以採取宣傳普及心理學常識(通過上心理輔導活動課和講座的形式等)、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諮詢以及推廣集體輔導、朋輩輔導的形式,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矯治。

3、加強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一定要講究實效、慎重、科學,並注意把握時機。根據上海等地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經驗,八年級年級是性教育的關鍵期,從這是開始系統地對他們進行有關方面的教育,並將這種教育有計劃的延伸到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

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通過講座、討論、宣傳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和教育先進工作者介紹符號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經驗,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以便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5、重視家校溝通的途徑

建立家庭和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積極相互配合,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善家庭環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和教育子女,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6、重視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課餘時間參加業餘活動,有利於中學生多種才能的發揮,豐富精神世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使生活更有樂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鍛鍊,多種需要得到豐富,心理緊張得到緩解。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腦力、體力的效率,改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三)積極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於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鍊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禦行為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於緊張學習階段的高三、九年級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鎮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緊張而又快樂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次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敍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説,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大學聯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於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後,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裏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説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 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

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着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 部分的教師採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覆地讀,以致於達到背誦,然後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説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 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説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大學聯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説,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説: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説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麼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

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 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着,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箇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於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着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的教育,為山區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6

一、問題提出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羣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於20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研內容: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造成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研結果

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後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現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三、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大多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篇7

陽江市一中“信息時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課題組 樑小冰 、吳倩

一、問題的提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到全民族的素質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面對現代社會競爭的加劇,教育的侷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其健康發展。作為教育者,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呢?為此,我們對高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專門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我們以《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試》為調查材料,調查學生在強迫心理、人際關係敏感、抑鬱心理、敵對心理、焦慮心理和異性交往心理等六方面特點。採取問卷調查法對高一級學生以不記名答卷方式進行調查,發出問卷400份,收回有效答卷368份,並對結果加以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

受調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

強迫 人際關 系敏感 抑鬱 敵對 焦慮 異性交 往心理平均分

正常 65.2 67.3 65.8 75.4 70.5 79.7 70.7

存在心理問題 34.8 32.7 34.2 24.6 29.5 20.3 29.3

其中輕度 30.6 26.5 28.1 20.8 23.7 16.6 24.4

其中中度 3.9 5.0 5.3 3.4 5.1 3.1 4.3

其中重度 0.3 1.2 0.8 0.4 0.7 0.6 0.6

通過調查發現,中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擔憂,29.3%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在強迫症狀方面,34.8%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33%的學生明知沒有必要的事情,但卻有無法擺脱無意義的想法、衝動;30%的學生常會感到不能集中精神,腦子變空。人際關係敏感方面,32.7%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32.8%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34%的學生認為別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6%的學生在公共場所吃東西會感到很不舒服。抑鬱心理方面,34.2%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31%的學生常會感到孤獨、苦悶;29%的學生有時會無精打采提不起勁來;9%的學生經常責備自己;5%的學生容易哭泣。敵對心理方面,24.6%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25%的學生容易煩惱、激動;22%的學生有想摔壞東西的衝動;18%的學生有時會不能自控而打發脾氣。焦慮心理方面,29.5%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7%的學生常會無緣無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學生常會感到緊張或容易緊張。異性交往心理方面,20.3%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如,2.9%的學生拒絕與異性同學交往;90%的學生認為中學階段學生之間發展的是友情而不是愛情;1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異性交往中需要有關方面的指導。

四、分析與建議

中學生存在着心理問題,而且呈明顯增加的趨勢,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究其主要原因,是現代社會的衝擊和學校應試教育的壓力,引起了學生精神和行為上的適應性障礙。改革開放以來,整個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多元價值觀的並存以及社會信息量的激增,生活節奏的加快,無疑都會造成人們的心理緊張,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除了承受社會生活的壓力外,還要面臨學習負擔過重,升學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過高等多種刺激,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不適和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護和增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而作為基礎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在教育上很長時間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學生缺乏此方面的認識,從而,影響學生心理素質的發育。

因此,在培養和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中,學校教育很重要的。那麼,該如何進行呢?具體做法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在教學中,要面對全體學生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知識理論課,如心理衞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衝突。另一部分為活動訓煉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遊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介紹自己、瞭解別人,與人交社的社交技能,還可以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2.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的許多課程都包含着豐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內容,教師應積極深入地挖掘,對中學生實施自覺地、有意地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比如,歷史課中英雄人物的堅強意志和英雄事蹟、語文課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寫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

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學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進的、互為制約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以往只看成績不看能力的測驗評價方法。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愛和尊重,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驅力才能激發。因此,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

3、開展心理諮詢與輔導工作。可以在學校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就新生入校時的適應不良,舊生在學習、人際交往、情感、升學填報志願等心理衝突與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礙等問題等進行個別與團體諮詢、門診諮詢、電話諮詢、信件諮詢、專欄諮詢、現場諮詢,採用一些心理治療的簡易方法對症下藥,使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同時要注意自身形象,真誠關注學生,增強學生的信任感。例如,有位學生由於升會考試考得不好,連續幾個月都苦悶,而無精打采。對此,我們幫助分析考試不好的原因,讓其認識到成敗乃是常事,提高自我認識,鼓勵其自己找到解決的對策。同時,我們指導他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如,多聽輕快的音樂,多活動,多與人交往等等,從而使之克服抑鬱的情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優化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第二課堂是促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知、情、意、行和諧發展的基本途徑,對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養,擴大社交範圍和心理容量,發展學生個性起重要作用。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才能發現開拓自身的潛力。

第二課堂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學校班級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可以舉辦各種形勢教育類、社會生活類、心理衞生類、閲讀類、審美類、信息處理類等指導性講座。可以積極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調查訪問。可以建立多種類型課外活動小組,閲讀小組。總之,第二課堂應當努力體現思想性、知識性、情感性、藝術性、實踐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

5、建立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重視培養教師科學的心理教育觀和樹立教師正確的心理教育意識,組建一支具有豐富經驗,以從事心理學教育的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幹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學校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並以此為先導,對學生進行教育。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我們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夠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中學生容易出現哪些不健康的心理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人生中的一個激動而且混亂的時期。青春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質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處於這一特殊的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由於生理、心理方面疾風驟雨式的千變萬化,加之文化知 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我們必須對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不健康心理有充分有認識,才能因人而異,循循善誘。

(1)敏感: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們珍重自已的榮譽。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做對自已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2)逆反心理: 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 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你説東他説西,你説應該這樣他説應該那樣,以“頂牛”“對着幹”的反常心態顯示自已的高明、非凡。產生這種逆反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於過度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脱成人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已當成小孩。為了表現自已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態度,客觀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會導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反常心理,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就會逐漸演變為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應引起高度重視。

(3)嫉妒: 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已強時( 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悦,自慚、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感情。

(4)青少年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 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 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工作、愛情等方面,挫折和逆境容易給青少年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已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有些青少年常常覺得自已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納自已。心理學中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兒時生活環境,如父母離異,缺乏交流等導致孤獨的性格,而青春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從成熟走向空全成熟的過度期,其獨立意識增強,不願服從父母,但又缺乏安全感,故感到緊張、不安,孤獨無助。

★ 英語教學中教會學生質疑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英語背單詞的幾種使用方法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英語導入課例談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讓學生不再畏懼高中英語寫作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英語教學論文

★ 名言警句與定語從句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更新課程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 淺談國小英語教學論文

★ 學生書面表達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文檔為doc格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vn3y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