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老人椅調研報告多篇

老人椅調研報告多篇

老人椅調研報告多篇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1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帶給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潛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構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忙: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羣眾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就應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齊,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透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推薦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透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推薦。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個性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十分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能夠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就應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透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帶給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忙,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資料的各項活動,個性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狀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帶給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帶給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怎樣體會到學生的反應。有了這份動力,才會想出設計出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才能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設定較高的目標,同時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時,自己的反應。就是預先想到效果不好時,自己應承受這份壓力,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於自己的潛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變化,引起教學效果不佳,自己應理解這一現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破壞了整個活動。當我第二次課效果不好時,當時實在難以理解,爾後的兩天為下次的備課則沒了興趣,沒有了熱情,自己前兩次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會這樣我在思考這些,思慮再三,還是備課不充分,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既沒有預計學生的反應,又沒有思考可能發生的狀況,比如第二次課的板書問題,這都是沒有預計到的。

而當我在第三次課時,情緒平淡而又有熱情,坦然應對一切。這樣就好了許多,語速較前兩次慢了一些,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少了許多。

總的説來,實習讓我收穫許多。不僅僅僅是對教學,做任何事情都滿懷熱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課前的不良反應,作了充分的準備。對事情結果期望高,嚴要求,又要以最壞的結果來思考,坦然應對。這是我較深的體會。

最後,我還想説的事,感謝張老師的悉心熱心感懷。每課必聽,不管是試講還是上課,更重要的事提出學生的問題,以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與幫忙。同時,我們這一團對也是值得學習的。互相幫忙,照應,共同進步。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2

xx村,一個坐落於泉州南安市的小村莊,建立於羣山之中,一條條小道崎嶇蜿蜒,一座座民樓錯落交織,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靜,美,是xx村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這寧靜的小村莊,卻反應着嚴重的社會問題——空巢老人現象。據初步統計,xx村70歲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陽牽晚霞社會實踐隊總計用了近兩天的時間,走訪了80多户人家,接觸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與老人們的交談中,實踐隊員們瞭解到了老人們的狀況,對老人們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瞭解,並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改善這一情況。

走訪情況:

一、子女情況

1. 多數老人都有3個或3個以上兒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況。

2. 一類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為底層工人,過年過節才回家,主要是電話聯繫。一類是子女優秀有所作為,除過節過年,平時會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對老人不是很照顧的情況。

二、身體情況

1.身體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幹農活養活自己

2.長期卧病在牀,需要人照顧

3.腿腳實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較嚴重,不怎麼出門

三、醫療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為老人辦醫保,每年上交100元

2.醫療保險報銷醫藥費,但老人病進口藥報銷少

3.村裏老人生小病治療都聯繫村醫王永濤,王醫生上門治療;大病會去鎮上找醫生或者到市裏大醫院治療一次,回村依舊靠王醫生定期上門檢查治療。

四、發現問題

a,交通、安全

1.地勢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費勁

2.由村到鎮,村民的交通工具為摩的,對於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訪時有許多老人是因為摔跤跌倒而腿腳失靈,觀察發現村裏許多危險路段沒有防護欄,存在安全隱患。

b.醫療

1.村裏只有一個村醫,且只能應對小疾;村民遇上大病,有條件的可以去醫院治療,經濟困難的家庭老人的病就只能長年拖?

2.村裏僅有一個小診所,沒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和先進醫療技術

c.老年人都渴望交流,子女長期不在家或不愛聽老年人嘮叨,造成老年人有事藏心裏不説,影響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因此喪失語言能力

d.部分老人會定期到城裏子女居住,但更喜歡回鄉下生活,一是因為鄉下空氣環境好,二是不會講普通話,和鄰居無法溝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為,想得到社會認同,不想成為兒女負擔。村裏很多老人雖年邁,仍天天下地幹活,種小菜養活自己;走訪時有老人因行動不便成為子女負擔而難過哭泣。

五、xx村已採取的措施,實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組織村裏老年人到鎮裏體?

2.重陽節組織村裏老人聚餐活動

3.有個小型娛樂場所,有運動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幫助貧困家庭危房重建

5.給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礙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輕鬆工作,間接給予老年人幫助

6.每月給予老年人補貼,70歲開始,不同年齡段有不同補貼金額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狀況

村經濟不發達,當地只有農業而無其他產業,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導致當地的生產力外流,老人便被留在農村

2.因xx村年輕人80%都到外務工或經商倒致幾十年的xx國小關閉,滯留的小孩在村裏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帶到城鎮學習,長期下來便留在城鎮,剩下老人留在村裏.

二、老人自身原因

1.老人更喜歡鄉下的舒適安逸的生活,即使做農活也能自給自足,便不願和子女去城鎮居住

2.老人們大多不會講普通話,在城裏溝通不便,大部分時間還是隻能一人在家,生活也是較枯燥,便回鄉下居住

3.老人們不願或是沒有能力學習新科技產品,不能適應城市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更傾向於回鄉下生活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為生計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裏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沒辦法支持自己和父母在城裏的開銷,無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鄉下生活。

2.子女有能力卻不願贍養老人,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解決措施:

一、通過經濟建設,讓子女就地工作

1.多山路,交通不便。大力修建公路,出入方便了,與外界的聯繫也就加大了,xx村便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發展xx村的農林業和特色農業,在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子女既有足夠的生活來源,又能留在父母身邊

村的自然風光很好,氣候宜人,可以發展鄉村旅遊業,同時便能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間接增加了就業機會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讓xx村更適合現代人居住

1.設立學校,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培養更多的知識分子,未來便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xx村的建設當中

2.建設更多的娛樂休閒設施,老年協會青年協會等多舉辦活動,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醫療水平,解決村內看病難的問題

三、改變觀念,增進兩代人間的溝通

1.鼓勵老人們去學習現代的工具和聯繫方式,既能方便與子女聯繫,也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現代生活

2.子女要明白孝道,即使不能常回家也要多打電話慰問父母,有能力者更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在城市生活也要培養他們的愛好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3

隨着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超多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基本狀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06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裏説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狀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潛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潛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狀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能夠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超多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證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透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能夠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忙十分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狀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潛力的思考,“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取。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杯具。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推薦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就應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思考到農村的實際狀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狀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務必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潛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就應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資料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貼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到達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忙,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取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能夠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潛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就應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思考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完美的生活。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能夠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狀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zhèngfǔ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推薦採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當地政府能夠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能夠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期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酷愛跳廣場舞,但是場地有限,期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因此,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鍊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就應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用心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忙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忙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持續聯繫;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户,瞭解農村用電狀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裏,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忙,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結束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向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這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齊努力,幫忙、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4

近幾年來,xx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此刻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羣體。在新農村建設中,留守老人問題日益突顯,為了解這一特殊羣體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我辦近期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高橋、拉片、菇類村四個村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調查村基本狀況與現狀

x鄉轄四個村46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村住户1420户,總人口5430人,外出務工1560人,佔總人口的28.72%,其中60週歲以上的老年566人,佔總人口的10.42%。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122户,215人,佔60週歲以上老年人的37.98%。其中:高橋村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248人,留守老年人74人,佔60週歲以上人口的29.83%;xx村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118人,留守老年人57人,佔60週歲以上人口的48.30%;拉片村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109人,留守老年人52人,佔60週歲以上人口的47.71%;菇類村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91人,留守老年人32人,佔60週歲以上人口的35.16%。

1、在調查訪問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留守老人生活個性簡樸艱難,居住環境十分差,飲食十分簡單。尤其是xx羣眾的留守老人,他們只求温飽,個性是在農忙季節飽一餐餓一頓是經常的事;部分老人因年紀大,翻犁田土,種菜、吃菜都困難,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前屋後雜草叢生、屋頂瓦片支離破碎,逢雨天時外面下大雨、室內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飯,令人擔心。

2、留守老人還承擔着繁重的體力勞動。除少數年齡個性大,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有的70歲以上仍然從事體力勞動,與其他老年人相比,勞動強度更大。如拉片村懂保的謝奶,女,71歲,老伴早逝,兒子、媳婦都出外打工,留下一個4歲的孫子在家,還有一個身患殘疾的兒子須照顧,自己還種有兩畝多的地,購買農肥就把上年收成的稻穀賣掉一部分用來買肥料,幸好有經銷商送肥到組,幫忙把肥料送到家裏,不然即使有錢也沒辦法把肥料拉回家中,插秧季節時還帶着孫兒到田邊,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3、擔負起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從調查村看,xx村因村級已沒有校園可供孩子就讀(今年被撤併),孩子們只能走路到4公里外的校園去上學。從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留在農村父母身邊,由自己的父母看護小孩,帶子女上學。由於農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於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帶孫子力不從心,有的連自己照顧自己也成了問題,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

4、老人遭遇排斥。因老年人閒暇時無處可去,村裏的小賣部又往往是人羣集聚地,老年人因無購買潛力,到其場所閒坐時亦不受店主歡迎。兩代人個性是婆媳關係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婦的排斥,即使當兒子的想孝順也阻力重重。

二、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隨着我鄉農村子女紛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老人羣體的不斷擴大,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容忽視,主要表此刻:

1、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目前除了少部分享受農村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貼補。隨着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少得可憐,由於無經濟來源,三餐基本的油、鹽、柴、米都無法保證,甚至半年都吃不上肉;吃的菜大多數是左鄰右舍的鄉親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燒廢舊木料,生活十分艱難。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如打米、打柴、挑水吃、到醫院看病等都成為難題。個性是老人身體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看病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老人更是覺得孤苦無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連飯都做不了,都無人喂水喝,想哭身旁連一個聽的人也沒有。此外,老年人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後果。隨着年事漸高,一些農村老人記憶力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或身有殘疾,一些日常生活行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隱患,甚至導致杯具。如拉片村堯沙組媽正和,冬季該組沒有水吃,她只能到3公里外的地方抬水吃。她自己還種有2畝左右的耕地,在上半年因種地疲勞過度,昏倒摔傷,好在被飄過村民及時發現護送回家,得到有效治療,等到兒子、媳婦趕回來時,人已經躺在牀上好幾天了。

3、對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負擔重。如果單從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負擔更重,主要因為農村老年人大多數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的學習,擔心學習成績差。其次目前農村交通、通訊得到迅速改善,電視、遊戲到處有,孩子在外的時間長,擔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總覺得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4、精神缺少安慰。人老了有喜靜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獨。農村老人過慣了苦日子,對物質生活往往無過高的奢求,因此來自子女的精神安慰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於子女長期不在身邊,農村老人大多過着“出門一個人,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個性是獨居老人感到有心裏話沒處説,有時間沒事打發,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嚴重的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另外,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老人大多是“蹲牆根、找樹陰、聊聊天”,在家庭外邊也難以找到精神寄託。

三、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推薦與對策

要真正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短期內很難一步到位,應採取近、中、遠期規劃,循序漸進式推進。

1、成立農村幫工服務隊。以村組為單位在村裏成立農村幫工服務隊,幫忙留守老人耕種田地,確保農村承包的耕地不留荒,保證糧食不減產。具體做法:一是以村為單位成立幫工協會組織,村支部書記任組長、村長、副村長任副組長,各村民小組長為成員的協會領導小組,以組為單位成立10至20人的幫工服務隊;二是幫工服務隊的服務費用開支,採取個人投入、政府補貼的方式,即外出務工子女出70%,鄉補助20%,村裏補助10%的辦法解決。

2、發揮主觀能動性,做用心參與社會的主人。農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鍛鍊自己的自立潛力;並且注意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持續勤學好問的習慣,不斷學習新事物,跟上時代步伐。用心尋找精神寄託,充實新的生活資料。尋找精神寄託的方式有許多,如:和鄰居聊聊天,下下棋;參加村裏的公益事業活動,幫忙村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計生協會會員,幫忙做育齡人羣的計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會之中。

3、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構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的唯一形式。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對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應予以弘揚表彰,對歧視、排斥老人等行為給予曝光、鞭達。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樑,在外子女要經常與自己父母持續聯繫,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家中大事多徵求父母意見,即使沒有事也要經常與老人通通話,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與聯繫,給老人以精神撫慰。

4、逐步建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為留守老人帶給如打米、抬水、理髮、環境衞生清理、房屋修繕等日常服務,可由民政或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織牽頭,儘可能在各鄉村組都成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建立一支常年服務的隊伍,以緩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難。

5、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留守老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小病不斷,門診費用大。按照目前農村醫療保險規定,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且報銷比例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對60週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人門診費就應給出優惠的報銷標準,以減輕這部分弱勢羣體醫療費用。

6、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留守老人帶給生活保障。首先是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把貼合條件的農村老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從經濟上保證老年人到達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個體老闆捐資設立老年人基金,對需要幫忙的老人給予扶持。

7、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化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之路。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透過招商引資、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的辦法興辦養老院、託老所等,建立一個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農村老年人休閒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協會等,讓老年人重新找到歸屬感。在老年人組織內部,可實施老年人互助機制,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義務服務,把義務服務的時間進行累積並建檔,等將來自己需要這方面服務時,能夠免費享用所累積的服務時間。並逐步將農村老年人福利事業引向市場,對於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能夠思考由其子女出部分錢,搬進託老所,進行社會化養老,促進諸如個別留守老人無人管等問題的解決。

留守老人的難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晚年生活與身體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難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支持。農村有農村的優勢,政府可在發展農業生產上找出路,加大對農村的財力與科技投入,讓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開發,使他們在農村有錢可賺,既不影響致富,也能照應老人。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5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狀

1、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現狀差

這些農村的老人,屬於貧困的弱勢羣體,他們大多依靠家庭的供養,然而由於我們的農業生產落後,使得以農為生的他們收入微薄,他們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標,中青年農民供養老人成為他們很大的一大負擔,另外,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村中青年越來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攜帶妻兒進城謀生。雖然,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收入高於種地收入,但他們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於大部分老人還要靠勞動來維持生計。特別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他們參加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同時,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數也將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種,這樣一來無疑加重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勞作負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真可謂苦不堪言。

2、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儘管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仍有不少人連補償起付標準線以下的費用也負擔不起。同時,農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抱怨醫院收費太高,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節儉,捨不得花錢看病,對待小病,他們總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乾脆不治了,萬一遇上病情突發,家中無人,又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難以治癒的嚴重後果,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鎮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3、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難熬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萬家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鎮部分村、社區活動室只是作為擺設,活動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鎮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xx年輕父母的事,可是,由於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這項任務全部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雙河村的王世清老人無奈的告訴我:“我兩個兒子都出去打工,放下兩個孫子在家讀國小,要管吃、管住、管監護,教育孫子不但責任大,而且極為操心,今天不是孫子生病,明天就是孫女鬧彆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聽話,又不爭氣,時不時還給你惹禍上身,再加上我們沒文化,無法輔導讀書,怕影響娃娃終身。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埋怨,真是心煩”。

二、當前“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經濟環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於改革開放,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漲,農村的經濟收入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於是產生了農民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來補貼家用,近年農村惠民政策不斷出台,政策寬鬆,農民工地位明顯提升,種地與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加上近年來打工人員中部分人員已成為外地老闆留用人才,工薪較高不願返鄉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齡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xx年代以來,農村生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優育觀念逐步形成,使農村產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也使得代際重心發生傾斜,“寵幼厭老”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人預測,到21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城市裏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60%—7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農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3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產生衝突與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二是子女壓力大(子女的子女讀書等),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四是極少數子女具備條件,但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4、老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念和習慣難以改變

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城市購買了房子,也樂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種與鄉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層的單元套房、相對淡薄的人際關係,使得一部分老人對久居的農村生活充滿懷念。也有的農村老人雖然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覺得雙方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共同居住與子女產生衝突而選擇返回農村居住。總之,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説,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農村。所以,除了那些進城務工尚無多少發展的大量青壯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裏站住了腳的少數青壯年的父母,也一樣多半會不得不自守農村的“空巢”。

三、對改善“空巢老人”現狀的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幸福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四、進一步發展新產業,解決就業問題

家庭養老任然是養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於經濟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村青壯年能留在家鄉,既能養家,又能照顧老人。鎮作為“農特之鄉”,可以依託傳統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傳統工藝“手工面”和“鹽花生”,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來帶動農村的經濟和減少農村的富裕勞動力。其次,鎮內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政府可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導農村青壯年引進產量高,效益好的優質農作物,實現規模種植,吸引廣大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現狀。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6

為了更好地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提高為老服務水平,真正掌握全縣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現狀,我縣組成21個工作組(以鄉鎮和社區為單位,每個鄉鎮選定條件各異的2個村)通過進村(社)入户、深入訪談,分別從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社會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將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老年人6.31萬人,佔總人口的12.09%,高於國際上規定的老齡化社會標準2個百分點。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佔老年人口的30.8%;身體狀況較差的有1.4萬人,佔總數的22.19%;經濟狀況較困難的有1.2萬人,佔總數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佔總數的6.06%。現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經商、務工,空巢老人也隨之與日俱增,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

基本現狀

空巢老人的養老意願主要為居家養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會養老意願;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考慮到將來的身體狀況下降、需要別人照顧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時,表達了將來的養老意願為僱傭保姆、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但對機構養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顧慮,包括不習慣、受限制、入住難、服務差、費用貴、對家庭的名聲影響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務困難、外出購物困難、參加社會活動困難;當老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會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婦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當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能自行解決時,會選擇求助子女、親戚、鄰居來應對困難;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難時會盡量自己解決,不願求助別人,主要原因是認為對其不放心、自己也覺得不大習慣;更不想欠親戚鄰居的人情。面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村(社區)能夠解決老人生活上的困難、豐富業餘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幫其出謀劃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現複雜化。多數空巢老人大都處於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獨出獨進的生活狀態,面對着冷清淒涼的家,老人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之感,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特徵的 空巢綜合症 。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緒不好時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適,但是他們的娛樂方式單調,只能向家人、鄰里、親朋好友傾訴心中苦悶。

在醫療治病方面希望以鄉村衞生所為主,鄉鎮衞生院為輔。空巢老人首選到農村衞生所看病就醫,是因為農村衞生所便捷、費用低,能夠診斷治療常見疾病,可以取到常規的基本藥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設鄉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他們真心希望農村衞生所在醫療條件、服務水平、服務內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很難經常照顧孃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問題

精神慰籍問題。一是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情況還稍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時能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和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就更加孤單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親情,感到晚年生活淒涼孤獨,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的 空巢綜合症 。 二是子女不孝是對老人最大精神打擊。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苦悶。農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輩子把子女拉扯大,兒女成雙成對,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卻成了子女的負擔,於是就另家單過,平時不幫耕幫種,病時不虛寒問暖,雖在同村居住,但視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往往兒子想管老人,兒媳婦不允許,甚至有的兒媳沆瀣一氣,拒不贍養老人;還有少數兒女不僅不贍養不孝順甚至打罵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過年時才來看望父母,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説 能幹活,是兒女的勞力;不能幹,就成了兒女的累贅;能動一天就得幹,不能幹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還相對較好,生活還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

看病難困難。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數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纏身。由於醫療費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雖然絕大部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沒錢醫治。有的老人患頭疼腦熱、身體不適等一般的病痛時選擇忍着,扛一扛就過去了,只有扛不過去的病痛才去買點便宜的退熱止痛類藥物。

經濟困難問題。空巢老人普遍經濟收入不高或缺乏獨立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勞作收入都奉獻給了社會和子女,到年老時卻沒有什麼積蓄,經濟收入低,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飲食、水電、日用品等必須品的開銷上。既使有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但由於保障水平較低,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策建議

加大《老年法》的宣傳力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老年優待先進典型,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推動《老年法》宣傳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敬老法制觀念,讓全社會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落實,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醫藥保健以及維護權益等方面享有實惠,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養老的美德,形成全社會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基層老年組織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對老年人家庭的 一訪四查 活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家庭、子女進行批評教育,責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渠道,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縣、鄉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要給予 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 服務。司法機關繼續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辦案質量和效率。有效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讓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農村家庭養老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我縣去年已開始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標準較太低,60元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養老金額度。二是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範圍,提高低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應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可考慮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

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救助水平。

儘管大多數的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需首先墊付醫療費,受藥品報銷目錄、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報銷額也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探索實現降低老年人醫保報銷起付線和封頂線、擴大藥品報銷目錄、提高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門診藥費報銷,解決醫療費墊付問題,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其參加合作醫療費用應予全免。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城市醫療衞生下鄉巡迴義診等活動,為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農村老年人送醫上門。農村地區大多數散居,特別是空巢老人重病後無力上醫院,甚至無人知曉。應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衞生院簽訂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不斷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滿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着家庭功能的弱化,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同時逐步向農村延伸。認真總結試點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加以推廣,力爭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平台。整合社會和村(社區)資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求助熱線和為老服務信息的網絡平台,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各鄉鎮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援助、心理諮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閒、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無償、低償、有償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務。對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勵和倡導政府購買、志願者、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實施服務。

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的路子。

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調整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養老機構牀位供應量,切實提高入住率和服務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歡住進養老機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願意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管理,有人照顧,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縣目前還沒有一處自費代養福利機構。如今農村集中供養僅限於五保老人,孤兒。空巢老人無法進入此行列,應適度拓寬集中供養範圍,特別是對農村空巢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制度,其子女向供養機構提供生活補貼,讓高齡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及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興辦養老院、託老所。要大力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接納更多的生活困難空巢老人、五保户、鰥寡孤獨老人,國家負責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費。老人們在這裏實行個人開灶,自己煮飯,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應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村民興辦家庭托老院,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學習、娛樂,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的作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

要讓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要樹立 關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 關心明天的自己 道德理念,老年人問題不僅僅是單個家庭問題,更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要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運行管理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各自的職能和作用,任何環節都不缺位,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保證老年人工作層層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難有人幫良好社會風尚,這樣才能弘揚 老吾老及人之老 的傳統美德,才能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的目標,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諧、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必將使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這決定了她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好的贍養環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老人椅調研報告篇7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特徵比較明顯。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和全社會廣泛關心下,老齡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在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提高社會養老保障水平、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為進一步瞭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為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愛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帶給科學決策依據,我街在武勝、萬年、塗家、大董、和平五個社區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對象為年滿60週歲及以上並未與子女(晚輩)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區專職幹部對老年人組織入户調查。調查採取問卷方式,由調查員按照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入户直接應對調查對象進行詢問,由調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當面回答有關問題,並認真記錄答案,當場回收問卷。現將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基本狀況

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的綜合彙總。這次調查對象總量191個。彙總結果顯示如下:

性別分組:男性66人,佔34.55%,女性125人,佔65.45%。

年齡分組:60-69歲的33人佔17.28%,70-79歲的91人佔47.64%,80-89歲的62人佔32.46%,90歲以上的8人佔4.19%。

文化程度分組:文盲39人佔20.42%,國小國中的112人佔58.64%,高中中專22人佔11.52%,大專及以上18人佔9.42%。

婚姻狀況分組:未婚7人佔3.67%,喪偶的107人佔56.02%,配偶健在的65人佔34.03%,離異的8人佔4.19%,再婚的4人佔2.09%。

家庭存續時間分組:0-5年的29人佔15.18%,5-10年的42人佔21.99%,10-15年29人佔15.18%,15-20年的32人佔16.75%,20年以上的59人佔30.89%。

現有子女分組:有1個子女的35人佔18.33%,有2個子女的45人佔23.56%,有3個子女的55人佔28.8%,有4個子女以上的43人佔22.51%,無子女的14人佔7.33%

二、調查凸顯出的主要問題

(一)醫療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數具有較高的生活自理潛力,但身體疾病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並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需完全依靠他人的9人。調查對象的狀況顯示,大多數空巢老年人身體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還有27人患有嚴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醫狀況不容樂觀。透過統計看每月醫藥費支出狀況的人數,每月支出100-500元錢的多達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僅40人。調查顯示,有155為老人認為目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疾病,這給空巢老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二)經濟收入方面

1、調查對象中,女性人數幾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屬於自己名下的房產人數男性卻比重較大,且退休金大多數都在1000元-1500元,僅僅夠維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開支都不大,每月開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對於自費購買助老呼救設備,還是有150人認為無力購買,並有182老人期望政府購買。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娛樂生活比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務、和鄰居聊天散步,有98人選取看電視、聽廣播、閲讀,用心參加文體活動、唱歌、跳舞、旅遊等的僅56人,沒有一個人上老年大學,甚至有23位老人沒什麼事幹也缺少人説話常感到空虛和寂寞。

2、調查結果顯示,子女關心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對老人漠不關心,並且160為老人半年之內會見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長時間都很難和子女見面。

3、空巢老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老年人還是不太理解到養老院養老的方式,仍然願意持續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但他們同時也期望得到社會和政府的幫忙與關照。

4、大多數空巢老人對於“愛心門鈴”、“紅飄帶”、“一鍵通”等助老呼救系統還持有保守態度僅61人證明需要,還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推薦及對策

(一)不斷完善城市的養老保險制度

在基本養老保險這一塊,要切實保證老年人口的養老金的增長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持續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夠共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尤其要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在配偶遺囑補貼、社會養老補貼等方面,也要適時不斷提高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這些收入來源生活的老人能夠維持起碼的基本生活。

(二)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及醫療服務

老年人口的身體狀況決定了他們對醫療社會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於一般人,而與此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又使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日益增大,這就導致了老年人口的醫療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應繼續大力推進城市醫療衞生資源配置結構的調整,加快部分醫療衞生資源向社區的轉移,從而增加社區老年醫療衞生服務的供給潛力;而社區對老年人口帶給的醫療服務應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包括疾病的治療,還應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務,如醫療諮詢,對疾病防治的大力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護理知識等。

(三)加快社區照料服務的發展

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對於我街這種老城區,空巢老人普遍感興趣的是政府買單的免費服務,而目前能夠享受這種免費服務的老年家庭數量極少。因此,政府應思考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狀況,放寬實施免費服務的條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獲益。同時,應加強社區照料服務的整合和宣傳工作。

(四)關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贍養義務,常回家看看,多關心老人。動員和組織廣大青年和社會公眾加入到為空巢老人服務的志願者行列中來,充分發揮志願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強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及場所的建設,要想方設法增加社區的文體設施及場所的建設,要動用政府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區要經常組織開展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活動形式要儘可能豐富,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們的需求,將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區中來。

最後,社區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充分發揮主動性,瞭解社區空巢老人的基本狀況,多多關心和探望他們。尤其是經常探望那些因種種原因不常出門活動的空巢老人,瞭解他們的需求並儘可能給予幫忙,要個性關心獨居空巢老人。

此次開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狀況普查時間緊、範圍廣、受眾面寬,雖然存在着必須的困難,但如果能夠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帶給科學依據,將來能夠使老人們從這項工作中得到了切實貼心的實惠,一切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我們為老服務腳步不會停歇,將繼續秉承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講奉獻的一貫作風,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是我街全體老齡工作人員的執着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kn9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