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聯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聯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聯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聯城鎮調研報告篇1

一、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xx作為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xx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為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着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採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 3.4平方公里,佔全縣27.2%;總人口 9.3萬人,佔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5.5億元,財政收入53 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 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佔全縣 5. %、6. %、9. %、7.2%、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佔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佔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着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佈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佔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台和大豐五個縣(市)。隨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裏“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範圍,這為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於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xx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為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xx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總收入2533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工業用電量2 8 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7.8%、58.3%、33.4%、47.3%、42.8%、7.8%。工業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65%以上,現有各類企業 00多家,初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鉀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該公司是江蘇最大的同類產品出口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税收超千萬元。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達、龍成、海天等一批紡織業項目,與金順昌服飾、利達製衣等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了主體經濟。機械加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眾多,門類齊全,有板材機械、礦山機械、油田機械、塗裝機械、液壓機械等,發展空間廣闊。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先後建成岡南大棚蔬菜、南莊苗禽炕孵等基地,興辦了恆祥食品廠、東昌牧業場等龍頭加工企業,成功註冊“範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獲得省級認定。服務業發展迅速,商貿大街縱橫交錯;xx招商場被評為江蘇省百強市場和全國農村大型市場,成為鄰近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產等專業市場十分繁榮;賓館、休閒、文化遊樂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萬人。 9xx年被確定為全國和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9xx年被省命名為新型小示範小城鎮, 9xx年又被確定為全省30家重點中心鎮之一。社會事業較大進步,被評為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體育、衞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

近幾年,xx鎮經過克難求進,拼搏爭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縱比有不小的進步,但由於所處的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擁有的資源條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自我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速度跟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縣西南各鎮相比慢了;跟縣外市內原有基礎差不多、甚至趕不上的一些中心鎮橫向比較,差距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不快。從自身進行比較,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比xx年增長57.5%、50. %。與東部地區其他三鎮進行比較,岡東、岡西、草堰口鎮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82.2%、75.4%、96.7%;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27.5%、52%、68.5%,增幅均快於xx。與縣外周邊及重點中心鎮比較,新興、益林、新坍、長蕩、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03.9%、65.9%、04. %、3 %、24.9%、52.5%、82%;新興、溝墩、益林、新坍、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73.3%、55.3%、77.9%、82.9%、60.5%、43.8%、68.9%,大多數鎮的增幅遠遠超過xx。

二是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工業上的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加工等產業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上的蔬菜種植僅以岡南為主、苗禽炕孵仍處於一家一户傳統作坊操作,特色優勢沒有形成。服務業仍以商貿、餐飲等傳統項目為主,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份額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藝品、富安的繭絲綢、大岡的製鞋機械、鹽東的紡織、三倉的西瓜等特色鮮明,壯大一方經濟。

三是項目推進亮點不多。近年來,全鎮引進各類企業xx年,xx就被確定為全國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然而建設步伐不快,到目前僅4.5平方公里,規劃起點不高,實施隨意性較大,特色不夠鮮明,經營城鎮的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措施落實不力,環境不夠整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形象。我們參觀學習的益林鎮總面積42.8平方公里,佔xx的一半還不足,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超過xx .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萬人,非農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該鎮堅持工業集聚區與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走出一條既建區,又造城,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鎮內東鎮區、玻璃工藝、紡織工業、輕工食品、民營科技“一城四園”,既是經濟增長點又是城鎮亮麗點。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把中心村建設大部分放在鎮郊村,已建成豪華別墅型的王樓中心村、經濟商住型的大東中心村、居民實用型的倪東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東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區,使中心村建設與小城鎮區建設形成眾星捧月新格局。該鎮現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省市文明鎮。

2、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岡東、岡西、草堰口位於xx北部,呈半月環抱狀,鎮域面積分別為82.4、68. 、60.9平方公里,總人口都在3.7萬人左右。三鎮各項經濟指標都比較接近,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2、2.7、2.6億元,分別佔全縣3. %、2.7%、2.5%;財政總收入分別為853、867、058萬元,分別約佔全縣的 %、%、.2%;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是 .2億元,岡西略低為0.9億元;工業用電量分別為304、244、435萬度,都佔全縣的 %還不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在 .2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岡東4800元。三鎮的區位條件,草堰口鎮優勢明顯,南接xx,北連阜寧,xx年招商引資來看,草堰口鎮新上的項目多一些,發展後勁比岡東、岡西鎮強勁。三鎮的主導產業,農業方面十分相近,工業方面各有特色。工業上,岡東已培植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化工塗料、電線電纜等產業,天成液壓件公司榮獲“江蘇省明星企業”稱號,縣軋花廠、星宇、宇盛紡織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户境內。岡西鎮以土工器材產業為主,全鎮現有排水板生產企業xx年產銷排水板3億米,全國市場佔有率70%以上,年創税收500多萬元,佔全鎮工業税收60%以上;近年還引進坤泰、龍華紡織、外貿箱包、機械鑄造等項目,主體經濟不斷壯大。草堰口鎮近幾年充分利用國道優勢,引進新上銀海氣紡、鑫業、鑫龍紡織、金龍發紙業等一批項目,紡織基礎初步形成;建築業進一步鞏固,年均實現建安產值5億元。農業上,三個鎮都以優質糧棉種植為主,岡西與草堰口鎮草雞養殖業在縣內外較有影響,尤其岡西鎮年飼養草雞300萬隻以上,市級龍頭企業方圓公司牽頭組建的“鹽阜”草雞協會被評為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組織。岡東鎮常年植棉30xx公頃,年產皮棉40xx噸左右,是我市產棉大鎮之一;蔬菜種植面積 0xx公頃,年產辣根等各類蔬菜5萬多噸。三鎮的集鎮建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成區面積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環境不斷改善,集鎮人口逐年增加,服務業快速發展,比重明顯增加。

綜合以上分析,我縣東部區域四鎮尤其是xx鎮在上一輪全市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與縣內外一些重點中心鎮相比,發展速度相對不快,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由於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經濟總量仍偏小。縣委提出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拉動整個東部區域發展這一戰略,是十分及時必要的。東部四鎮更應積極主動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同心協力,採取超常舉措,不斷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大跨越。

聯城鎮調研報告篇2

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第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加快城鎮化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是提高城鎮區域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經濟發展優勢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華陰市地處關中平原東部,位於秦晉豫三省交匯處,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通往西北大地的必經之地。市境有聞名中外的西嶽華山,旅遊景點多達210處。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優質的旅遊資源,對於華陰市加快城鎮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華陰市城鎮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華陰市按照“依山興城、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旅遊興市、工業富市、開放開發、項目帶動”戰略,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步伐,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管理體系,不斷壯大以華山旅遊為主的三產服務業。至2008年底,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城鎮服務功能有了顯著提高,集聚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發展成效顯著。

1、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先後改造了太華路、華嶽路、岳廟西街、老城街、環城西路等城市幹道,新建了府北路商業步行街,開工了長城路、楊震路等;至2008年底,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1.53平方公里,比2005年新增2.53平方公里。後期,隨着華山安置小區、十冶住宅小區、華山北站廣場、實驗學校的建設,城區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城區道路面積達69.7萬平方米,比2005年新增14.9萬平方米;城鎮人口14.4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5.13%,比2005年提高了1.47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5個百分點,主要由於華陰市的廠礦企業多,城鎮人口比例高。

2、城市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加快文化、衞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市醫院住院樓、中醫院,啟動了實驗學校建設;廣電通訊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至2008年底,廣播綜合覆蓋人口23萬人,覆蓋率達88.6%,比2005年增加1.5萬人,電視綜合覆蓋人口25.84萬人,覆蓋率達99.5%,比2005年增加0.34萬人;全市電話普及率為45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5部,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9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4部;商貿流通業更加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37億元,比2005年增長1.13倍,年均增長28.6%。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26%。

3、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據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全年用於城市建設維護的資金達1.26億元,佔財政支出的32.98%,比2005年增長了6倍,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增加了19.4個百分點。加大“創衞”工作步伐,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步伐不斷加快。新建了城北休閒公園,綠化了城市主幹道和城中村閒置土地,城區綠化覆蓋面積457公頃,綠化率39.6%,人均綠地面積1.76平方米,分別比2005年增加了109公頃、16.6個百分點和0.16平方米。建設了寶蓮燈雕塑,實施了政府廣場和太華路、華嶽路、環城西路等城區主幹道及主要建築的亮化工程,城區夜景更加亮麗;啟用了華嶽垃圾處理廠,健全了垃圾清運系統和城市衞生保潔體系,垃圾處理率達80%,城市“髒亂差”現象基本得到根除;加快污水處理產業化項目建設步伐,城區污水管網鋪設基本完成,排水管道鋪設長度達66.3公里,比2005年新增13.3公里。

4、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7.38億元,比2005年增長45.6%,年均增長13.3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11.61億元,比2005年增長47.2%,年均增長13.8%;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實現8608萬元,比2005年增長了1.16倍,年均增長29.3%。財政預算內支出3.82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92倍,年均增長42.9%;旅遊業健康發展。全年接待旅遊人數140.3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14.9%,年均增長4.7%。其中華山登山人數實現113.4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32%,年均增長9.7%。旅遊總收入6.4億元,比2005年增加48.8%,年均增長14.2%。

5、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收入大幅增長。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968元,比2005年增長64.3%增加4293元,年均增長18%增加1431元;消費能力不斷擴張。人均消費性支出達7887元,比2005年增長40.9%增加2290元,年均增長12.1%增加763元;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至2008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28.7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7.1平方米,年均增加2.37平方米。

二、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城市硬件建設相對滯後。

近年來,華陰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羣眾正常生產、生活需求。如供氣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集中供熱工程還未開展,城區路網建設緩慢,污水處理項目正在實施,蔬菜市場僅有一處,城區地熱資源開發還正在起步等,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華陰市城市的擴張。

2、城市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

華陰市作為一個新興的風景型旅遊城市,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構建山水綠色華陰和打造中國西部旅遊休閒之都的奮鬥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華陰市城市的服務功能還不完善。具體體現在:主要路段的環衞設施和公廁太少,城區沒有體育運動場所,城關中學和國小生源超飽和,教學壓力加大。勞動力市場處於自發狀態,文化活動、圖書館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正常文化需求,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共設施較少,衞生服務能力不強,檔次高規模大的賓館和會場基本沒有等。

3、強大的旅遊優勢對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明顯。

華陰市一直以旅遊作為主導產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東擴南接”的城市發展思路,但城區與華山共享旅遊資源優勢,分享旅遊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還不是十分明顯。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現代便利的交通優勢,另一方面是西嶽廟等城區旅遊景點的宣傳促銷力度還不到位,導致部分遊客短時間或僅在華山景區遊玩,而不到城區來或不在城區居住等。這樣,對城區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商品零售等勢必帶來不利的因素,不利於城區消費市場的發展繁榮。

4、城中村改造相對滯後。

隨着,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華陰市的城中村愈來愈多,已擴展到現在的城關、南寺、東宮、南寨等近20個村子。由於村集體經濟軟弱,致使村內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環境衞生狀況較差,村民住宅建築風格參差不齊,嚴重影響華陰市的對外形象。同時,各村都是獨門獨户,況且新規劃的莊基地越來越大,老村中土地閒置,嚴重浪費土地資源。華陰市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必須首先解決“城中村”問題。

5、城鎮管理不夠規範,市民素質亟待提高。

城區的建築風格不一,在主要路段還存在着未經審批的違章建築,嚴重影響城市整體形象;受羣眾習慣影響,還存在着“馬路市場”,尤其是逢集,佔道經營非常嚴重,部分市民素質不高,還存在亂貼亂畫、亂倒垃圾等不良現象。

三、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當前,正處於國家擴大內需,東資西進、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全省加快“一線兩帶”建設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時刻,華陰市應緊抓發展機遇,按照既定的城市“東擴南接”的發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努力提升城鎮化水平,為構建山水綠色華陰和打造中國西部旅遊休閒之都奠定堅實的基礎。

1、完善城市發展規劃。

規劃是城鎮化的指導藍圖,是建設龍頭。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影響着城鎮化發展的水平、速度和質量。目前,華陰市要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堅持高起點、突特色,科學實用理念,制定詳細的建制鎮的發展規劃、城中村改造規劃、城市街景規劃等分項規劃,明確區域的功能,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繫協作,強化其優勢功能互補,擴充城鎮規模,增大容量,力爭在現有2個“關中百鎮”的基礎上,將剩餘的2個建制鎮納入省級重點支持範圍。同時,嚴格執行“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管理一條龍”,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2、創新城市經營理念。

城市建設必須走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路子,以經營的手段來加快城市建設。一是土地資源資產化。要加大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整合閒散土地,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公開掛牌,競價拍賣,以地生財;二是基礎設施市場化。對可經營的基礎設施和市政公共設施實施市場化運作,如出售公共停車場、公廁經營權,拍賣公共場所和建築物上的廣告發布權等,將所得資金再投入城市建設,實現再投入,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建設項目社會化。按照“政府抓規劃,民力搞建設,社會出效益”的要求,變單純的依賴財政投入為政府投入為導向,開發商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四是加快“華山城投公司”運作。城投公司作為政府的融資平台,要在開行融資完成太華路改造的基礎上,以供氣、供熱、道路、公園、學校、醫院、地熱開發等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產業類項目為重點,以開行和市轄各金融機構為融資對象,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大力實施土地置換項目。即以閒置的土地資源為兑換條件,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解決華陰市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加快開發了閒置土地,繁榮了華陰市經濟。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多方籌集資金,加快項目建設,改善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打造安全、舒適、便捷的宜居環境。一是有效開拓西嶽廟旅遊市場。聚集各類民俗文化,合理增加老腔等文化演出時間,加大宣傳促銷,打造民俗文化旅遊景點,吸引遊客,帶動城區經濟發展。二是拓展商業服務網點。以華嶽路、太華路和正在建設的長城路、楊震路及將要建設的華山北站廣場、杜峪河公園等為重點,統一規劃,加大政策引導,社會融資,建設特色商業街、步行街和地熱温泉養生等休閒娛樂項目,滿足遊客及市民的休閒娛樂需求,拉動城市經濟發展,使之真正成為華山旅遊消費的聚集區和承載區;三是健全文化休閒設施。加快建設杜峪河公園、城河公園、體育場,在寶蓮燈雕塑的基礎上,再在主要路段規劃建設“市樹”“市花”或楊震等歷史名人雕塑,同時規劃建設布點豐富的文化廣場和城市文化休閒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加快房地產市場建設。加大政策引導,進一步規範房地產開發行為,建設與華陰市文化相匹配的規模化住宅小區,不斷改善城市經濟發展環境、社區環境和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吸引力。同時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採用村民住宅小區的形式,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節約土地資源,全力改善城市面貌;五是完善便民設施。在城區各路段合理規劃設置垃圾箱,規劃建設公廁。同時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在華嶽路、太華路南段和岳廟街等主要路段規劃建設2個便民蔬菜市場、1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各類專業市場,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六是加快教育、衞生、廣電等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檔次,完善服務項目,滿足人民羣眾的正常需求。

4、落實管理責任,健全管理體制。

城市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以創建省級衞生城市和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一是強化城市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管理機制,以規範建設、交通秩序、市場管理、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為重點,落實門前衞生“四包”責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強市場規化管理。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划行歸市後,堅決取締馬路市場、明火亮灶、亂搭亂建和佔道經營行為;三是健全城市衞生保潔體系。加強垃圾處理廠後期運作,進一步完善垃圾清運系統,繼續實行分段包乾的衞生保潔制度,定期灑水,徹底改變城市“髒、亂、差”現象。

5、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居民素質的提高,要加強對羣眾城市意識和社會公德的宣傳教育,在電視台開闢《城市建設大家談》等欄目,引導培育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為城市建設建言獻策,規範居民行為,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促進城市文化與經濟建設的同步發展和共同進步。

聯城鎮調研報告篇3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城鎮化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縣鄉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全縣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那麼,在新形勢下,鄉鎮城鎮化道路究竟怎麼走?結合工作實際,通過我們##區縣政協小組的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結合##區縣城鎮化建設實際談一下對鄉鎮城鎮化建設粗淺的看法。

一、區縣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區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許多鎮政府所在地建設了廣場,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燈,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0。58%。村鎮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環境衞生等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環境衞生投入不足,衞生死角多。完善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而鎮村財力十分困難,存在資金缺口問題。

二是環境衞生監督力度不夠。農村羣眾環境衞生意識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廁不夠全面,衞生環境差,垃圾亂扔亂堆的現象比較普遍,住在集鎮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隨手往路邊扔,而居住在農村裏的羣眾由於還沒有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大部分往河裏倒,造成水源污染,影響羣眾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規劃不合理。房屋建設雜亂無章,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統一規劃,影響村容村貌,綠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數村沒有綠化帶。但現要規劃整治,沒有資金來源。

四是個別羣眾對收取衞生費實行上門收集袋裝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場與周邊地區發展不平衡,易受影響。

二、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領導機制,落實工作責任 一是鄉鎮黨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衞生工作領導任副組長,黨政辦、村鎮規劃、城管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務分解到村到户,把責任落實到人,形成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二是落實村容村貌管理責任制。成立環境衞生監察組,由工作責任心強的幹部擔任,全面負責環境衞生監察工作,聘請專職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並與他們簽訂責任書,同時制定了鄉鎮村容村貌管理細則及垃圾清運管理辦法,將工作責任落到實處。三是各村配備土地與規劃協管員,明確工作職責,配合鄉鎮職能部門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傳工作到位,營造濃厚氛圍一是在幹部大會、農村工作例會上,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鄉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宣傳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鎮村幹部的思想,增強工作責任感,並進行周密佈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落實。二是通過張貼標語、出板報、發放宣傳材料以及駐村入户宣講等形式,積極開展“鄉鎮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不斷增強幹部羣眾的衞生意識、規劃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羣眾自覺參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聯城鎮調研報告篇4

按照縣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支持發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量利用兩天時間對發展小城鎮、農民工向城鎮積聚情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xx鎮位於xx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為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能力。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築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急後緩、突出重點,以人為本、實用為上”的原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築面積26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的方便了羣眾辦事;投資280餘萬元建設了xx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養目標;投資1635餘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餘萬元的xx汽車站竣工通車,方便了羣眾的出行。同時,對xx中學、xx衞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城鎮管理

城鎮發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為改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重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台了《xx鎮小城鎮管理辦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户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髮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衞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餘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經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民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為發展重點,精心經營城鎮,大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民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發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大的方便了羣眾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為城鎮商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户發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餘個。充分發揮鎮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

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發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傢俱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是構建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平台。扶持創建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民技術、資金、經驗豐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傳,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本領,激發農民工創業熱情。目前我鎮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啟動了農民新社區建設項目。農民新社區根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尊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範”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民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民新社區建成後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為農民改善居住環境提供了典型示範。

三、關於支持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民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傳引導。大中城市具有強大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發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勵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宣傳,營造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台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於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台”,通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提供勞務信息,拓寬農民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大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勵城鎮建設適宜農村、經濟節約、規劃合理的農民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抓手,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大城鎮規模。

(三)提供製度保障。應從解決農民工進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發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經濟由市場調節,社區向農民開放,城鄉統籌就業率先在小城鎮啟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民免除後顧之憂,為城鎮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農民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

聯城鎮調研報告篇5

今年10月,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重點抓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10個鄉鎮集鎮開發。結合XX實際,我縣該如何在小城鎮開發熱潮中乘勢而上,利用自身優勢推動產業化與城鎮化,實現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對此,我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與實際脱離,城市功能不夠完善

一是規劃欠長遠。規劃立足不夠長遠,考慮不夠周全,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羣眾生活還是地方發展都對城市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規劃很快就呈現相對滯後,導致城市功能短缺,制約了地方發展。比如,鄉鎮的停車場問題,下水道。二是規劃不統一。城市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脱離,與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保等規劃銜接不夠,土地、衞生、交通、治安等未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綜合管理體系,導致城市功能佈局散亂,城市管理呈現出低效、

無序和分散。三是規劃難執行。由於鄉鎮的城建國土部門缺少正在意義上的行政執法權,面對違法建築、違規用地等行為只能下達書面停工通知卻不能進行行政處罰,對違法違規行為缺乏必要的威懾力,違法建築、違規用地等行為屢禁不止,導致規劃編制無法落實、形同廢紙。一旦遇到重大項目需要徵地用地,就要花大力氣進行拆遷和補償,既增加了工作難度,造成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的嚴重浪費,也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二)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嚴重不足

一是交通環境不佳。交通建設遠遠落後於交通量的增長,交通對於城市就如同血管對於人體,交通不暢不僅使居民的生產生活不便,更抬高了整個城市的運行成本,導致城市對外資缺少吸引力,使招商引資、產業發展遇到“血栓”;二是環境污染嚴重。垃圾集中處理處於初始階段,處理能力十分有限、處理工藝過於簡單,垃圾無害化處理基本未啟動,環境污染還比較重;三是生活資源匱乏。商貿物流不夠發達,產品集散功能有待提高,醫療、教育、文化等資源稀缺,難以滿足公眾需求;四是投融機制尚未完善。城市基礎建設的多元化投融機制尚未完全形成,資金短缺成為困擾小城鎮建設的核心問題,一些關係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設施無法配套,城市功能不齊全,阻礙了小城鎮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7kmlq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