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路徑研究

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路徑研究

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路徑研究

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路徑研究

摘要:普惠金融已被列入國家戰略,是實現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小康重要目標的強有力工具。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深入,信息技術與普惠金融趨於融合,數字普惠金融應運而生。本文以目前金融科技為背景,以更好地推進普惠金融落地為目的,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實現路徑:建立健全數字普惠金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體系;進一步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依託金融科技,創新數字普惠金融新模式;完善數字普惠金融長效監管體制機制;加強數字普惠金融宣傳教育,提升整體金融素養。

關鍵字: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路徑研究數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一種本着平等和可持續的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基礎,為所有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羣體尤其是小微企業、低收入羣體等提供精準、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務。聯合國2006年“建設普惠金融體系” 藍皮書認為,普惠金融的目標是: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監管框架下,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應有一整套的金融機構體系,共同為所有層面的人口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最後一年,也是我國脱貧攻堅的關鍵一年。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普惠金融已被列入國家戰略,是實現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小康重要目標的強有力工具。

作為傳統普惠金融的延伸,數字普惠金融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能突破傳統普惠金融的發展瓶頸,能讓金融服務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延伸至偏遠貧困地區,實現精準扶貧。但目前數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相對較少,還未形成一套科學、全面的理論和體系。但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數字普惠金融理論框架的構建,也有利於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普惠金融體系。本文通過五個方面,闡述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現體系,期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深化金融發展,改善貧富差距,實現精準扶貧出一份力。

一、 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基層實踐

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收尾之年,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發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體系亟待完善。為加快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全面發展,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規劃適應我國國情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框架,並將數字普惠金融全面快速、健康發展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形成各方參與、協調並舉、一齊發力的長效機制。在國家政策引導方面,可以總結其他國家的經驗,並對基層提供分層指導,提出發展規劃,明確具體可行的技術方向。各部委根據自身權責範圍,出台相關措施來擴大數字普惠金融實現,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引領創新,為頂層設計的完善提供堅實可靠實踐基礎。這樣既有國家的安排,也有部委的跟進,容易在實踐中取得成效。除此之外,應進一步完善其他相關政策和制度,改善外部環境,以支撐數字普惠金融健康、持續發展。

二、 構建生態體系,實現合作共贏

數字普惠金融不同於傳統普惠金融,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內在驅動力,數字普惠金融的推進,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欠發達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普遍缺乏,這也使得數字普惠金融的“最後一公里”很難打通。數字普惠金融在脱貧攻堅中的作用,就好比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有渾身本領,也無法得以施展。為此,我國應以政府為主導,充分調動資本積極性,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另外,通過向貧困地區普及智能手機,提升貧困人羣的入網率,為數字普惠金融落地的“最後一公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網絡扶貧、數字扶貧等手段,對各政府部門數據進行整理,打破數據孤島,搭建包括金融徵信、財政税務等在內的統一信用徵信數據庫,真正實現數據共享,破解信息不對稱的阻塞;推動多方合作,建設融資新模式,加強與電商、物流、產業平台合作,完善信息共享,為貧困人羣、小微企業信用評價和信貸獲得提供支撐。隨着數據面的擴大和數據質量的提升,為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開展普惠金融創造活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數字普惠金融各方積極互動、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

三、 堅持金融創新,助力普惠金融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以5G網絡、人工智能、生物識別、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金融科技的不斷突破。數字普惠金融深刻改變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式,突破了傳統普惠金融的時空侷限性,為普惠金融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儘管在一項技術創新初期,可能會面臨高成本、低效率等弊端,但是,隨着技術發展,其便捷性、公平性、包容性等自然屬性,會為普惠金融成長奠定健康、可持續的基礎。一是要充分利用數字普惠金融的自然屬性,不斷豐富數字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方式,不斷豐富完善線上線下渠道客户應用場景,提升客户體驗,實現精準獲客、精準營銷。二是通過數字普惠金融,能讓貧困人羣享受到更全面、低成本的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普惠金融的效果,實現金融扶貧可持續化發展。金融技術的創新,勢必會帶動起普惠金融的服務模式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滿足各羣體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能夠有效破解金融排斥問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優化資源配置,真正做到金融“普惠”。

四、完善金融監管,合理防控風險

數字普惠金融在給消費者帶來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同時,也帶來的新的風險。因此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為了維護金融穩定的需要,應對數字普惠金融中的風險問題予以特別關注。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實行分業監管,而在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中,金融業務會呈現出複雜化、多元化的趨勢,出現經營混業的情況,這也勢必會面臨監管漏洞大的問題。數字普惠金融規範化的監管刻不容緩,必須建立健全長效險監管體系,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首先,需明確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要求機構將“負責任”的經營理念貫穿始終。其次,結合數字普惠金融特點,健全相關風控制度和操作規範,加強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再者,加強數字化監管能力提升,構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監管平台,加大監管的深度與廣度,並通過技術反制,有效消除創新技術帶來的風險。最後,大力培養和引進相關人才,實現監管專業化。同時,為了避免監管約束創新,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在沙盒的安全控件內進行金融產品、商業模式和營銷方案的測試和創新。

五、推廣金融教育,提高金融素養

數字普惠金融並不會改變普惠金融的本質,但並不能讓金融固有的風險隨之消失。由於貧困羣體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數字化產品難以接受,也容易對數字化金融服務產生的信息泄露、金融欺詐等風險予以忽略。所以在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中,要加大貧困羣體數字普惠金融教育的普及,提升消費者的基礎知識和金融素養。具體來説,需要加強金融知識和防詐騙宣傳,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更應充分考慮貧困羣體在金融知識儲備、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等的不足,針對性的開展普及教育。另一方面,通過金融教育對金融消費者尤其是貧困人羣賦能,能讓貧困羣裏從願意參與到積極參與,從積極方參與到強着參與,有效增進金融需求的提升,同時也激勵着金融供給擴大。

本文從政策、生態、創新、監管、教育五方面指出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施路徑,雖較為淺顯,但也不失為一塊合乎情理的敲門磚,供普惠金融各參與方思考、探討。在金融科技日益發展的當下,我們不應忽略數字普惠金融在服務普惠金融、實現精準扶貧的工具價值;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共同發力,構建起良性、可持續、負責任的發展體系,方能使金融真正實現普惠四方。

標籤: 金融 普惠 路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jrp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