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科技調研報告多篇

科技調研報告多篇

科技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西部科技人才資源開發狀況調研報告

西部科技人才資源開發狀況調研報告

一、西部地區人才現狀

(一)缺乏高層次人才成為制約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創業環境差劣。幾十年來,西部地區的人們喜歡強調客觀自然環境的差劣,而很少談人才創業環境差劣。而實際上,人才是靠創造一個良好的機制和環境自動集聚起來的。人才着重的是創業環境,西部地區的人才每年往東部跑的多達數十萬人,人才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2、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據統計,到1998年底止,西部地區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僅為全國總量的15.5%。每萬人中中專以上學歷及初級以上職稱人員僅92人,還不到東部發達城市的十分之一:西部農村的現有人才嚴重不足,平均每萬名農業人口中專業技術人員達不到6名。

3、缺乏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主要表現為:一是高素質人才稀少。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在西部地區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只有1862人(西部地區平均數),佔總數0.35%;二是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差。1998年,從事於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有11448人(西部地區平均數),僅佔全部專業技術人員的1.65%。而東部發達省市這兩項比例分別為3.21%和4.16%。由於高層次人才稀少,對實施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工程極為不利。

(二)科技人員分配機制平衡有餘,競爭不足。

西部地區不論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工資結構基本一致,工資水平大體持平。由於分配機制毫無競爭性,且實際收入低,極大地挫傷了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決辦法與建議

(一)更新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點。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須更新觀念,切實改變重自然資源開發,輕人才資源開發的思想傾向,正確認識人才是開發潛力最大並對其它資源起支配作用的資源,強化人才意識,明確人才是促進西部大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點,就是要在西部地區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開發人才為本,而不是以官為本。只有以人為本,才能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整個社會羨慕知識分子,而不是羨慕大款、羨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知識分子的經濟與社會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

(二)、發展高新技術,吸引高質量人才,培養培訓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開發,既要立足於當前,更要放眼未來,突出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須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資源地域佈局,要有超前意識和全局觀念,不斷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二是根據西部各省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抓好科技人才資源第

一、第

二、第三產業的合理佈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資源的結構調整,從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調餘補缺,緩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培訓和人才資源配置,重點培養培訓在職人員和造就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提高科技人才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價值,激勵人才機制。

要以靈活的機制激勵科技人才。應採取以下五項措施:一是以業績為上,不論資排輩,大膽起用有突出成績,敢於挑大樑的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競爭為準則,能上能下,採用競爭型的崗位職能工資制,工資與學歷、資歷基本脱鈎,而與崗位業績、效益緊密聯繫;三是以有功必賞、實施重獎的人才管理理念,使科技人才趨之不回的發揮才幹,讓大西北成為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首選之地;四是以真對實學為主,職稱為輔,實行“評聘分開”,解決長期以來職稱與工資等待遇掛鈎過緊的問題;五是要樹立讓科技人員先富起來的觀念,以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構築靈活、寬鬆的環境,便利人才的引進和流動。

一是户籍管理上的靈活寬鬆;二是政府政策上的靈活寬鬆。各級政府在人才資源的開發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需求,面向人才,積極做好政策服務,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方便;三是完善人才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對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流動上的靈活寬鬆。諸如:

(1)完善、健全與人才市場相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

(2)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的人才信息網絡及人才市場體系;

(3)完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人才評價、人事仲裁、社會保障等功能;

(4)完善協調機制使人才在公開、平等、競爭條件下,實現合理流動拓展人才需求渠道,規範和優化市場環境;

(5)打破本位觀念,實現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範圍的人才資源共享的新路子。

【第2篇】關於市企業科技創新情況調研報告

你們知道關於市企業科技創新情況調研報告應該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市企業科技創新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一、企業發展現狀及科技創新情況

(一)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求發展的思想意識正在逐步增強。

調研的大部分企業對科技創新已有初步認識或瞭解,其中有5家企業經營者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意識,開展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引進了不同層次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內部技術研發機構或組建了鬆散的技術研發團隊。在技術研發方面捨得投入一定的資金給予支持,研發成功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達到了國內先進以上水平,產品以其較高的技術含量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如華夏乳品公司研發的無水黃油、黃油粉等產品,華安生物製品公司研發的酪蛋白磷酸肽等產品。

(二)企業科技創新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從調研中我們發現,科技創新對特色產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這次調研的10家企業,近兩年共研發成功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新產品30多個,取得多個省州級科技成果,這些產品均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拉動了相聯產業的較快發展。在奶產業發展中,華安、華夏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始終把新產品研發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研發成功的酪朊酸鈣、酪朊酸鈉、酪蛋白磷酸肽、酪素膠等系列新產品,達到了國內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創新在給企業發展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為全州奶產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三)院企科技合作已成為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由於我市企業技術研發基礎條件有限,高層次技術人才缺乏,所以新產品研發難以靠自身去獨立完成,只有通過院企科技合作,引進智力、引進成果,消化吸收再創新,才能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近幾年,我市的院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部分企業與省內外的9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係,正在組織實施多項科技合作項目。臨夏什錦集團依託甘肅農大科研條件,通過優勢互補,掛牌成立了清真食品研究所,合作開展特色食品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不斷拓展市場佔有率。甘肅農業大學在清河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科研、教學和實習基地,共同開展畜產品深加工等研發項目,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後勁。

(四)企業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平台正在開始搭建。

基礎條件平台建設是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調研企業中,有6家企業已成立了企業技術研發機構,配備了專職技術研發人員,購置了較先進的研究和分析儀器設備,還有5家企業設立了技術實驗室和分析化驗室,已具備常用的分析和檢測設備和手段。這些企業均能自主開展一般性技術研究和日常性的產品主要成份分析和品質檢測工作。

(五)政策環境不斷改善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確立了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去年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增加了企業技術進步專章,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規定了通過財税政策、產業政策、資本市場、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等引導和扶持企業技術創新的多項優惠措施。省上出台了《甘肅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條例》。州委、州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的意見》,將企業科技創新首次納入縣(市)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實行量化考核,市上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聯席會和市上領導聯繫科技項目制度,科技創新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國家、省、州、市對企業科技創新從項目、資金方面切實加大了支持力度。華夏、華安兩家企業先後列入省級創新試點企業,有2家企業被認定為州級民營科技型企業。

二、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整體淡薄、開展科技創新的主觀能動性明顯不夠。

在調研的企業中,大部分的企業經營者雖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體會,但對本企業如何開展科技創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覺無所適從,對研發設備和技術人才投資缺乏積極性;也有少數的企業經營者科技創新意識不強,對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安於現狀,小富即安,滿足目前的產品和市場,缺乏危機意識、進取意識和擴張意識,固守小農經濟的思維定勢,不願進行技術研發和擴大再生產的思想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禁錮。

(二)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引進、轉化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創新工作的正常開展。

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就應該首先成為創新投入的主體,這一點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財力有限的地區尤其重要。但是,我們發現在調研的企業中有50%的企業技術研發經費投入為零,而國家確定的創新型企業的必要條件是技術研發經費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業經營者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模式,將技術研發經費全部寄託於政府投入,沒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會自主投資開展創新。同時,企業中只注重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投入,忽視技術、人才等無形資產投入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企業科技創新基礎條件薄弱,創新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有效的創新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建立。

在10家企業中有60%成立了技術研發機構或實驗室,其他企業由於思想認識、自身條件和客觀因素的制約,目前均無內部的、依託的或聯合的技術研發機構,也不具備任何實驗研究、分析化驗設備和條件。企業缺乏創新技術服務機構、技術交易中介組織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所以,創新僅侷限於單個企業、單個行業的行為,全面發展、縱橫交錯、內外相聯、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的創新體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四)企業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和掌握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人才極為缺乏。

在10家企業的員工中,有中專學歷的佔職工總數的14%,大專學歷的佔職工總數的12%,本科學歷的佔職工總數的4%;有初級技術職稱的佔職工總數的11%, 有中級技術職稱的佔職工總數的5%,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職工總數的2%。可以看出,有學歷的和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僅佔職工總數的31%和18%,這種人才擁有量與企業的發展規模極不適應,難以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五)激勵企業科技創新的有些政策措施難以落實到位。

雖然各項推進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但部分政策措施在貫徹過程中往往受到種種因素的牽制而落實不到位。如《甘肅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條例》中規定的有關所得税、營業税、進口關税和進口環節增值税等減免政策,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得到落實執行。由於關乎企業切身利益的激勵政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既弱化了企業對政府的信任度,也削弱了激勵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導向作用。

三、對策及建議

(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意識,儘快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

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和動力,任何企業無論它現在的規模大小、效益如何,離開創新,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都將停滯發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業要把科技創新擺到與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為企業的根本戰略和中心環節來抓。必須認清形勢,準確定位,毫不動搖地樹立科技創新的強烈意識,要把創新作為在市場上競爭制勝的法寶。企業要通過成立技術研發機構、培養技術研發隊伍、改進技術研發條件等措施,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要通過對現有產品的市場追蹤,掌握其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瞄準同行業先進水平,不失時機地抓好新產品的研發,優化產品性能,提高產品品質,賦予產品新的內涵。新產品的研發要注重產業鏈的配套延伸和結構的優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術密集、引領市場、面向未來的新型產品的開發研製和技術儲備。

(二)要高度重視政府行政推動作用,充分發揮對經濟運行的宏觀引導職能。

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享有高度的經營、管理自主權,但是從我市企業目前的技術發展和信息擁有水平來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放任企業盲目地開展創新,與發達地區競爭技術優勢,勢必會走許多彎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創新成本,反而會挫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相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企業、一個產業的創新事業,如果有了政府的強力推動,都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事實説明,不能簡單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新就是企業自己的事,而是要進一步加大各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推動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想方設法激發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導企業開展各類技術創新活動。要在創新決策、資源分配、責權利確定上,充分體現企業的主體地位。要通過加大項目支持、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幫助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引導通過創新來做大企業,做強企業。進一步加強省級科技創新試點企業的爭取、州級科技型企業的認定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利於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內在創新潛能。

(三)積極推動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企業要在鞏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從企業自身發展需要、關鍵技術需求出發,主動去尋求技術支撐。要充分利用好臨夏州與西北民族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建立長期合作的資源和平台,繼續拓寬科技合作領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進先進技術成果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政府相關部門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積極牽線搭橋,吸引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我市企業聯合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幫助論證和引進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科技項目,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團隊,形成引進科技資源與企業內部資源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新機制,儘快建立起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創新服務體系。

(四)加強企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企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企業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在調研中企業談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機構不合理已成為制約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企業是吸引人才的主體,要樹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為,不求所有的意識,研究建立引進使用好人才的機制,積極創造條件吸引人才來企業創業。通過科學評價,讓引進的科技人才以無形資產入股,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創新積極性。企業還要有計劃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考察交流和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持久不斷地提高企業員工的科技文化素質。針對我市企業的實際,人才引進中要注重引進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業現有人才,建立務實的用人機制,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要通過營造環境、搭建平台、選派科技特派員等措施,調動各種知識、技術、管理、資本與經濟相結合,讓一切為創造財富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在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使企業成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建功立業的舞台。

(五)不斷拓寬民營企業科技投入渠道,切實加大企業科技創新投入。

針對目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融資難的現狀,要引導全社會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優惠政策作扶持的企業科技創新投入體系。鼓勵企業更新觀念,不斷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方面的自主投入,特別是對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的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政府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機制,加大財政對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工作,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企業創新項目的貸款支持,組織企業創新項目招標,爭取社會及企業人員資金入股,擴大企業資本金用於科技創新的投入比例。協調財税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關於支持企業技術進步的有關優惠政策,用足用活國家各項優惠政策不斷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六)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有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以中介機構為重點的社會服務體系。一是要引導、幫助重點企業儘快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研發機構,配備必需的技術研發和檢測設備,以及專職技術研發人員。支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創辦中試基地和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二是成立起按照市場經濟運作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或其它科技中介、技術服務組織,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三是要大力發展技術、信息和人才市場,規範技術交易行為,形成經紀人交易、非常設技術市場和常設技術市場並存而逐步以常設技術市場為主體的規範動作體系,保證技術貿易的公平和公正,使成果轉化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護。

【第3篇】新農業科技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促進轉型跨越發展,全面落實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升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按照xx市農業局要求,於xx月xx日對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農業科技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堅持以“抓產業,建基地、上龍頭、求高效、重生態、保安全”的發展理念,實施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全力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增強,特色產品規模化生產趨勢凸顯。

我們活用國家惠農政策,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強化機械作業等關鍵技術措施,使全市糧食總產穩步增長。同時,加快推進了農業種植業優勢區域發展,現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東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雜糧混合種植的糧食生產優勢板塊,連續三年實施了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和糧油高產創建示範田建設,提升了全市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

特色農業也呈現出規模化發展態勢,“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營、新安等為主的食用菌種植;以平安鎮為主的綠色水稻種植;以溪河、白旗為主的肉雞養殖;以法特、亮甲山為主的生豬養殖;以朝陽、舒郊、二道等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等等一批特色農業專業村、示範村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現在,我市本着早認識、早部署、早準備、早安排、早行動、早落實、早出成果七個方面,在行動上堅持認識到位、組織到位、宣傳到位、培訓到位、服務到位、督導到位、落實到位,堅持農業科技攻關不動搖、堅持農業技術推廣能力不動搖、堅持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不動搖、堅持紮實農民科技培訓不動搖、堅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不動搖、堅持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不動搖、堅持惠農政策農民致富不動搖。在工作上重點完成七項工作: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工程、“雙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環境整治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農村科技創新工程。

(三)農業科技推廣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示範輻射效應正在逐步擴大。

近年來,我市農業新技術推廣步伐不斷加快,立體間作套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xxxx玉米良種推廣,優質玉米地膜覆蓋,玉米新品種種植示範,土地深鬆旱作農業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得到重點應用,農業產出效益明顯增加,特別是我市今年取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產糧大縣。

二、當前xx市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我市農業科技發展已經邁開了可喜一步,部分資源優勢、人文優勢、政策優勢得到了發揮,但仍藴藏的巨大可挖掘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優勢得天獨厚

我市幅員遼闊,光照充足,氣候温和,適宜於水稻、玉米、小雜糧、藥材等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發展特色農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動

市委政府“xx”期間提出實施“五大戰略”的宏偉構想,其中在農業富民戰略中對今後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農業提升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和目標,為加快農業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

(三)特色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為先導引領,政策為主導推動,利益為根本驅動的前提下,全市xx個鄉鎮都具有產業基礎,且初具“一村一品”雛形的特色產業顯露端倪,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農業新技術運用與推廣勢頭強勁

到目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已從體制上、規劃上有了較好基礎,開局良好,廣大農民羣眾已經認知,產業發展中科技貢獻份額逐年加大,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現代農業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着眼點和立足點沒有完全找準,農業部門協調配合需要更加統一。

雖然近年來,政府對“三農”十分重視,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科技、興農方面沒有制定出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統一規劃,投入只偏重基礎建設開發,各鄉鎮對本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目標不夠清晰,涉農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資金難以整合,各自為戰突出,因此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沒有統一規劃目標,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投入不足,舉步維艱,基礎脆弱,難以抵禦市場風險。

我縣農業項目長期以來重基礎建設,輕產業發展,重傳統產業生產,輕科技提升,使農業產業化規模層次不高,規模不大,基礎薄弱,加之各類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增收增效。全縣xx萬畝溝壩地,可謂旱澇保收,但種植單一,傳統耕作方式占主導地位,產業發展滯後,難以產生經濟效益,龍頭企業只能維持現狀,擴大再生產能力較弱,小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技術設備落後,生存困難。

(三)農業生產組織經營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盡人意。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層次較低,目前我老祕網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以生產資料的採購服務和組織農產品統一銷售等初級合作為主,而入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農民企盼的,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開展的較少。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還很不規範,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不夠,各級財政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資金較少,有關部門對合作社的扶持沒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農技推廣體系與服務水平不高,農業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在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技推广部門,被“轉、並、撤”,鄉級農技推廣“網破線斷”狀態,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沒有形成新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不能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作用,縣直涉農部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短缺乏、老化、青黃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勵機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五)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不完善,門檻高,農業企業和農民融資困難。

一是小額貸款公司少,農民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商業貸款程序繁,利息高,擔保困難,不能適應農業季節性所需的企業資金需求。二是門檻高,貸款數額少,由於農業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土地使用權證、房產證等不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

(六)農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轉渠道不暢。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要求土地集中連片開發,現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經營權可以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進行流轉。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淡薄,存在戀土情結和“紅眼病”現象,加之土地流轉費相對較低,農民擔心今後的保障問題,而不願進行土地流轉,從而使土地難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規模經營,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七)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鏈延伸不長

農產品加工領域,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完整產業鏈系統沒有建立,產品流通領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統。

三、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加強各部門之間統籌協調

各級領導應該充分重視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擺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城鄉統籌發展,統籌協調全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二)制定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應該抓緊組織農業各相關部門充分調研全市的農業發展的現狀,借鑑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並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合理、有序、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大農業科技發展投入,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圍繞糧食、蔬菜、藥材、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大推進基地建設,提高基地標準、打牢產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強力推進農業招商,以招商為載體,緊盯大型龍頭企業,主動對接,力爭在引進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準確把握國家新的投資重點,完善項目儲備,進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爭取更多對農業發展具有支撐性的項目落户我市,適時舉行和參加名優產品展示展銷會,做大做強產品品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主打品牌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場帶動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其擴規模、提檔次、升水平,提高其輻射帶動力。

(四)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

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能力,出台並落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網絡服務平台,創建農產品產加銷和信息化服務新機制,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

(五)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着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鄉鎮站、區域站建設,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大力推行農技人員聯合作經濟組織,聯企業、聯基地、聯專業大户制度。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和植保專業化防治體系,提高社會化水平。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科學生產和就業創業能力。

【第4篇】科技創新發展調研報告

科技創新發展調研報告

為了使我們切身的體會到改革開放以來,身邊城鄉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使我們身體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論課中所傳授的理論在實踐中的反應,xx年暑假,我們同學三個人,來到了位於遼寧省xx市。在來凌海市之前,我們粗略的學習了一些最基礎的中國特色理論,希望在此次社會實踐中,能夠在書本的基礎上,在實踐中用心感受着這一理論給我們帶來的喜人的變化。我們着眼於凌海市工業科技創新,將切身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特寫成此報告,我們將在歷史、現實、以及調查後的的情況的分析等方面進行報告。

我們在渴望看到家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脱貧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我們在切身的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的以及學校的號召,我們渴望用心去體會、感受這個社會,我們相信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切身學習特色理論課和接觸社會的絕好機會。我們就是在這樣澎湃好奇的心情中,來到了遼寧省xx市金日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廠址,當我們進行了調查中,才發現真真切切的從生活中發現科技的發展與創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我們近幾年耳熟能詳的國家政策,這個口號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全東北人、甚至是全國人民的心願。21世紀,是知識和科技的世界,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要想謀求發展,就需要積極把握住國家這一有利的政策,從科技下手,不斷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進行思想和技術上的創新。在我們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廠中時,我們不但欣喜,而且彷彿看見了中國千千萬萬個類似凌海的小城市發展的明天。體會到了地方政府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作人民的政府,帶領本地區的人民結合自身特點,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進行科技創新。由此,我們衷心的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早日實現小康,人民安居樂業,也希望我們共同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達的交通連無限商機

凌海市地處關內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發達。遼寧重要港口之一的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處,地處渤海遼東灣的環抱中,全市海岸線長83.7公里,是中國最北部的一類開放口岸。錦州機場僅距凌海市區30公里。京沈(北京-瀋陽)鐵路、秦沈(秦皇島-瀋陽)高速鐵路、京哈(北京-哈爾濱)高速公路、錦阜(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錦朝(錦州-朝陽)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距遼寧省省會城市瀋陽210公里,距大連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於連接東北關內的交通要道,京沈鐵路、公路橫貫東西,錦承鐵路、錦朝公路在境內通過。境內有火車站9 個。有市、縣級以上公路12條,總長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國家、省級幹線為骨架,以市、鄉幹線為網絡的公路網。連接關內外的現代化高速公路和電氣化鐵路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同時又具備水運和航空的優勢,距錦州港60公里,距錦州飛機場僅30公里。凌海市擁有現代化通訊設施,程控電話與國內國際各大城市間直接連網。在遼寧各縣(市)中首家通了無線尋呼系統,電報傳真機廣泛應用,移動通訊項目已廣泛應用。

改革開放之後,凌海市的人們的腰包鼓了,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的臉上洋溢着淳樸滿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共有鄉鎮級以上工業企業298家,其中市營工業企業52家,鄉鎮集體工業企業246家,形成了輕工、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印刷、機電、食品等近30個行業的工業生產體系。

多年來,凌海市立足資源優勢,全面實施開放牽動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現已形成以金屬冶煉、農產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裝紡織為主體的四大特色產業。

(一)金屬冶煉業

金屬冶煉業是凌海市的支柱產業,現有企業20餘家,以沈宏、華宇公司為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鉬鐵,年產值達到14億元,上繳税金3000萬元,僅沈宏公司1家企業年出口創匯額就達9000萬美元。

(二)農產品加工業

以通亞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800家,採用“公司+農户”的經營模式,主要產品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鬆牌罐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通亞食品有限公司現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產品品種100多個,發展訂單農業3萬多畝,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

(三)石材建材業

依託豐富的花崗巖石材資源優勢,以石山鎮為中心,現有石材加工企業400家,產值達到5億元。這裏的石材產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選為裝飾材料,大量出口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現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場。

(四)服裝紡織

以秦仕服裝公司、漢之王服裝公司為龍頭,形成紡紗、織布、服裝系列化生產,生產廠家多達68家,其中秦仕集團投資1200萬元,建廠房8200平方米,該廠的產品主要有品牌服裝和出口工作服,擁有“雅仕”、“秦仕”等服裝品牌,產品定位在精品、高檔、中檔的標準上,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份額。產品主要出口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在這些產業的帶動下,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xx年城鎮在崗職工人均收入達到10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93元,剔除物價因素分別比xx年增長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18.6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休閒旅遊等服務性消費支出有了較大增長。萬人擁有醫生和病牀率、現代媒體利用普及率、人口學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體工業奠發展之基

早在建國初期,凌海市作為遼寧省錦州市的一部分,位於東三省,曾為祖國的輝煌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年,東北老工業區作為中國工業發展的心臟,進行重工業發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以及最初的發展鞠躬盡瘁。後來伴隨南方的開發,東北老工業區的進步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後。伴隨黨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東北地區將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為發展的政策方針。繼續推動裝備製造、原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升級,支持高端製造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旅遊、文化等服務業產業。

xx市為例,近年來,遼寧省凌海市緊緊抓住臨海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規劃建設各類工業園區14個,在主導產業、經濟總量和項目建設等方面實現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臨海經濟產業區建設為龍頭,全力推進14個工業園區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提速。目前大有產業區起步區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總投資10.3億元的中冶京誠大有產業區6個基礎設施整體打包項目、新華龍鉬系列產品精深加工、科誠60萬千瓦線式無感電阻器等項目全面推進。大連桑拓生物、深圳好運來生物、德國雙元制教育生產基地等大項目正在積極洽談之中。園區起步發展的同時,凌海市也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今年以來,新上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新擴改項目13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達7個。在經濟、技術、以及思維高速發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機遇進行產業升級,努力學習新技術,在新的一輪技術大比拼中努力發揮創新精神。將凌海的具體情況與新技術相結合,走科學的、可持續的、創新的道路。爭取在再一輪的發展中正作“排前兵”。

藉助我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熱潮,凌海市依託臨海、臨港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高效率開發錦州灣凌海區域,高起點打造百里濱海工業帶,全市工業經濟戰車開足馬力駛上高速路。凌海適時提出讓外向型經濟成為全市主導型經濟,引導和扶植工業企業向外生長。突出對外出口貿易,把多出口、多創匯作為對外開放戰略重點,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突出抓好外貿出口企業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積極幫助有出口產品的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據介紹xx年以來,凌海全市上下搶抓沿海經濟帶開發的機遇,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全市新擴改項目達到152個,提前一年多時間完成“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0個,同比淨增11户,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18户,30多户規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翻番,淨增營業收入30.3億元,全市上繳税金超百萬的企業增至27户,3户企業進入全省上繳税金百強民營企業行列。全方位優化機構,提高技術,改革創新,在對外開放的大潮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三、與時俱進的科技創新促企業騰飛

為了深入調研凌海市的工業的發展的狀況,我們走進了這個富饒的城市,也走進了這裏的企業,因為企業的發展以點帶面的反應了整個城市的工業,產業等的建設,這些企業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等它能體現在改革創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發展與進步,繁榮與昌盛,我們一隊人也對給我們這個機會的企業表示真誠的謝意。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蒸蒸日上的企業吧:

錦州金日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東北最大的生活用紙生產企業,具備漿料蒸煮.紙張抄造及生活用紙後加工,三大生產系統,年產量1.5萬噸,全部產品均為原生漿料,綠色環保,高檔生活用紙全部採用100%進口原生漿為原料,中檔衞生紙全部採用100%自制原生葦漿為原料,產品柔軟,細膩,潔淨,拉力強,方便不同層次消費者選用,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眯,金日紙業力求持續發展打造國優品牌帶給每個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紙業公司的經營宗旨:誠實誠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發展。金日紙業公司的服務理念:一流技術 、一流產品、一流服務。在這樣的經營理念指導下,我們看到企業的勃勃生機,企業領導對我們講解的十分耐心,我們也十分耐心的學習,我們在這一個過程中,看到了機械加工的過程,以及工業產品的製作和生產原理,我們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廢鐵在師傅很細心又熟練的“幫助”下,就會煥然一新產生任何工人師傅所需要的形狀。這個過程需要分為很多個步驟,先煉成鐵水,然後鑄造,再車成光滑的鐵,在經過打磨等等,最後再將個個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車車輪的製造我們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後我們又參觀了這個金日公司的機械廠,這個廠子生產的大剷車十分的結實,我們看了之後不禁感慨,工人真偉大!勞動真偉大,能夠生產出這樣的東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靈巧的!而且把先進的技術和熟練的加工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將實踐和理論水乳交融。

我們又調研金日塑料製品廠,這個工廠的對衞生的要求十分嚴格,要求我們要穿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進入其中,我們看到一個個的機器在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着塑料,我們知道了製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麼樣的,回來的時候,幾個工人叔叔還給我們好幾種塑料袋作為紀念品。我們還調研了造紙的過程,將紙漿壓平,烘乾,造出雪白的,潔淨的衞生紙。這裏距離盤錦葦場很近,有着良好的優勢,由於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的程度比較高,有助於企業工業化的進展。

緊接着,我們又再好奇心的驅動下,和有關領導商量,要求參觀橡膠廠。初入橡膠廠,便被那些大大的工業橡膠產品所吸引,我們不禁感慨,原先在書本上常見到的形形色色的各類橡膠,今天在這裏可以碰面,説道橡膠,不得不説,它的名字雖然簡單,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經濟、環保,有利於代際利益的橡膠,那可沒有單單“橡膠”,這兩個名字這麼簡單。隨着石油價格的不斷抬升,如今橡膠生產越來越往着高質量、低價格、利環保的方面發展,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膠產品誕生!顏色各異、品種齊全的橡膠產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爐裏,便被加工成結實耐用的各種各樣的工業橡膠產品,耐燙、環保、不易磨損是它們的新的代名詞。在參觀的途中我們不斷的想,金日造紙股份有限責任不過是凌海市萬千工業體系中的一個小小的企業,還有很多和它類似的、不斷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企業,而這個企業積極抓住了機遇,並且廣闊開拓市場,集多種加工於一身,使其更科學、節省資源、同時又增加了效益,不斷引進新技術,進行新的管理模式,實現了企業、工人的共贏。用實際行動落實了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戰略。使企業開拓進取,用於創新。這次參觀給我們在視覺上精神上都帶來了巨大的震撼,我們覺得如果有機會還應該多進行實地考察,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來親身體會科技創新帶來的好處,來目睹祖國繁榮昌盛的進步。了深入調研凌海市的工業的發展的狀況,我們走進了這個富饒的城市,也走進了這裏的企業,因為企業的發展以點帶面的反應了整個城市的工業,產業等的建設,這些企業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等它能體現在改革創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發展與進步,繁榮與昌盛。在這樣的奮鬥的過程裏,有許多優秀的,努力的人們在默默的奉獻着。

經過接連不斷的參觀,使我們三個人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凌海市的工業,不單單憑藉着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學的發展路線,更工廠積極主動的運用高科技,進行工業創新脱離不開,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細分析,我們也能從中到了科技的進步,以及其與實踐、技術的相結合,我想這恰恰印證了科學理論課所要求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吧!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平日常“養在深閨大院裏“的我們,不出來不足以內心受到震撼,不出來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觸和認識這個社會,所以十分感謝這次理論課的社會調查建議給了我們這個出門的動力和理由。

四、勤奮踏實的集體率企業進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漢族,現任金日紙業有限公司橡膠廠廠長,在金日企業改革之初,橡膠廠是一個千瘡百孔、虧損嚴重的企業,人心渙散,瀕臨破產。為了挽救企業,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大膽進行了股份制改革,選舉了新的企業領導班子,董帥同志就是在此危難之時就任了廠長,擔起了這重擔。上任伊始,董帥就以一個企業家的睿智和膽識,依據股份制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基本特點,結合企業實際,對企業陳舊落後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廠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來“大鍋飯”的落後體制,建立了層層選聘、競爭上崗、多勞多得的激勵競爭制度;第二,改革了設備所有制,這樣就既便於了公司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更新,又減輕了公司的設備資金佔用。第三,將不斷提高企業的人才、科技含量確立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增加企業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業的整體知識結構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第四,改革強化了工程質量、安全責任獎懲制度。正是先進的體制煥發無窮的力量!在董帥的優秀帶領下,橡膠廠奇蹟般地煥發了青春,僅1995年就扭虧為盈,成為全市的利税大户,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了新的發展。1996年,公司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工業企業。 工廠產值增長了,但董帥同志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不前,而是開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隨着黨的xx大的勝利召開,董帥再次以一在深入領會黨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實際,將公司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現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膠廠裏積極勤奮的繼續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個很樂觀的人,遇事不驚慌,做人從容正直,深受人們喜愛。

五、客觀正確的原因助工業進步

(一)條件優越

遼寧省xx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自然條件。其位於大淩河畔,水陸交通便利,並且,從古至今,其農業基礎優越,為其發展,改革創新奔小康創造了優越的無與倫比的先天自然條件。

(二)政策實惠

xx年11月,黨的xx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加強東、中、西部經濟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xx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強調要“採取有力措施,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凌海市緊緊抓住這一黨中央的優惠政策,抓住機遇,努力發展。

(三)積極進行科技創新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新的歷史號角下,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在科學發展觀的帶領下,在新技術的帶領下,凌海市人民一個又一個的努力引進新技術,脱貧致富。不斷向國內外的優秀企業學習技術和管理辦法,使其科學、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廣大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自己所在的行業中努力學習業務、勤勞踏實、不斷進取,不斷學習,實現社會和個人的雙贏。

六、身臨其境的體會願祖國之騰飛

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以下深入的研究與思考。下面我將結合09級學生中開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達到實踐目的凌海市的發展讓我們深深地理解了優秀崛起的含義,以凌海市為例。首先,它的堅持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其次,

一個優秀企業的背後,肯定也“站”着一個服務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為企業着想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公務員團隊。企業產出效益,政府打造環境,沒有優質的政務環境,即使企業有三頭六臂,也終將會倒在政府與社會冷漠的眼光之下。當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決戰工業xx億,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優秀企業擔綱,需要一大批成功企業永續的經營能力來支撐外,更需要全社會來向企業學習,為企業着想,為企業自豪;需要政府創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水平。最後,“改革開放28年來,尤其是近xx年來,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中國老百姓普遍得實惠最多的時期,改革開放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凌海市認識到了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實現了科學發展和又快又好的發展,凌海市的工業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是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好的體現。看凌海之崛起,數工業風流城市,還看今朝!!!

【第5篇】華天科技調研報告

事件描述:我們於9月上旬對公司進行了調研,主要就公司的經營狀況、發展戰略與公司總經理、董祕等進行了交流,具體問題涉及公司市場地位、競爭優勢、訂單情況、產品結構和客户結構等情況。

評論:

1、國內ic封測業景氣度快速反彈。華天科技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業務(後文簡稱“ic封測”),xx年上半年,公司完成ic封裝量12.91億塊,在中國內地內資ic封測企業中,公司產能排名第三,僅次於通富微電和長電科技。xx年1-2月份,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全球ic封測業處於低谷,國內ic封測業開工率僅為50%左右。xx年3月後,在國內家電下鄉、3g建設等策的推動下,國內ic需求快速回升,下企業回補庫存,國內三大內資ic封測企業開工率快速回升至90%左右,其中又以華天科技表現最為突出,其第二季度淨利潤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季度是集成電路行業的傳統旺季,國內ic封測業開工率繼續反彈,目前國內ic封測企業基本滿產,高於台灣ic封測業85%-90%的開工率水平。

2、訂單飽滿,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自xx年7月份以來,華天科技產品需求十分旺盛,產品訂單量大幅超過公司產能,且可見度較高。目前公司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員工24小時三班倒,但是仍不能滿足訂單需求。公司正在招標設備和招募新員工,預計10月份將會有新增產能釋放,這將部分緩解公司產能供需矛盾。橫向對比來看,今年公司的訂單情況和盈利情況明顯好於國內同行,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1)、受益於國內ic設計業的發展。公司客户以國內ic設計公司為主,xx年上半年內銷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的87%。在內需市場的拉動下,xx年上半年國內ic設計業逆勢增長,同比增長了9.7%。具體到公司層面,以海爾ic設計公司為代表的衞星機頂盒用ic封裝需求增速較快,目前這部分收入約佔公司總收入的10%左右;同時,部分新興ic設計公司經過幾年產品設計研發和驗證之後,今年產品銷售開始上量,因此華天科技的新客户的ic封測需求增速也比較快。

(2)、公司成本優勢明顯。公司地處甘肅省天水市,生產資料價格相對低廉,在動力、人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同時公司管理層成本控制能力也相當突出,公司在通過提高開工率降低單位攤銷成本的同時,根據現有條件,對廠房進行適應性改造,以容納更多的ic封裝設備,從而進一步降低房產折舊和動力等帶來的單位攤銷成本。從目前國內ic封測業發展情況看,公司的成本優勢將長期存在。

(3)、公司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目前華天科技是國內lqfp產品系列最全的供應商,公司在lqfp封裝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力,預計今年公司lqfp封裝收入增速在30%以上。同時,隨着集成電路封裝產品向微型化、高密度、無引腳等方向發展,dfn型微小形ic封裝產品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公司qfn系列封裝訂單飽滿,生產線滿負荷運行,但仍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我們預計上述兩大系列產品收入總和約佔公司總收入比重50%左右,低端的dip封裝佔比明顯萎縮,公司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公司高端封測產品bga試生產線已通過公司內部認證,目前已進入客户認證階段,預計公司bga產品將於xx年量產。

3、西安基地建設將拓展公司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目前公司天水基地廠房內部的設備分佈已較為擁擠,通過廠房改造提升的利用空間有限。為緩解公司廠房緊張的局面,公司正加快西安基地的建設,該基地員工宿舍樓已經完工,預計廠房也將於年底結頂,加上後續設備安裝、員工培訓等,預計西安基地將於xx年中投產,屆時公司產能將進一步擴大。我們認為,西安基地的投產在擴大公司產能的同時,還將從三個方面提升公司競爭力,首先,公司能夠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優勢,發展高端ic封裝和測試業務;其次,西安基地離機場更近,公司能夠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提高市場響應速度;此外,與客户溝通也更為便捷。

公司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4、我們預計該公司xx、xx和xx年的eps分別為0.28、0.41和0.54元,對應前日收盤價6.63元,動態市盈率為23倍、16倍、12倍,公司在元器件板塊中具有極度明顯的估值優勢,鑑於公司未來幾年增長明確,建議“立即買入”的投資評級。(東方財富網 )

【第6篇】科技調研報告範文

引科學技術是科學與技術的通稱,簡稱為科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科技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科技調研報告為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我縣科技服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3月下旬至5月下旬,縣政協由主席楊秋良掛帥,副縣級幹部、黨組成員陳罡,副主席凌曉林,祕書長劉俊輝帶隊,縣政協教科文衞體委負責組織,縣政協提案委及縣科技局配合參與,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湖南安邦新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恆生製藥有限公司、湖南華高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湖南華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衡陽縣桃花湖生態農業、衡陽縣衡創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衡陽雙雁運輸機械有限公司、衡陽縣益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縣科技局、縣農業局、縣經濟發展局等企業和單位,採取現場視察、聽取彙報、座談研討等方式,就全縣基層科技創新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至20xx年底,全縣專業技術人才總量11118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高級職稱830人、中級職稱6374人、初級及以下職稱3913人。按學歷分:碩士學歷3人、本科學歷6753人、大專及以下學歷4361人。教育衞生系統專業人員佔95%以上,而科研、農業技術、工業技術的專業人員比重太低,科技人才特別是中高級人才嚴重不足。

近年來,我縣科技創新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秉承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這一方針,縣科技局率領全縣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科技興縣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着力強化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進我縣科技服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目前,全縣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近三年累計申報專利926件,專利授權602件,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全市首位。近三年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7項502萬元,其中列入國家科技部項目5項,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3項,市科技計劃項目19項,獲得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共7個。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範基地12個,扶持星火科技示範户84户,創建市級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範基地2個, 評選市級優秀星火科技示範户25户,有10家基層服務單位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湖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範省基層服務站等等。

二、主要成績

近年來,縣科技局積極營造創新環境,強化科技服務,打造創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推進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進步,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縣先後兩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縣、國家防震減災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湖南省科技管理系統先進單位、湖南省專利工作先進縣、湖南省知識產權工作先進縣、湖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縣等榮譽。我縣科技工作在全市科技工作績效考核中連續十年被評為先進單位。主要成效是:

(一)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近三年全縣共研發、引進轉化各類科技新成果53項,其中,自主研發20項,引進轉化33項,推薦上報市科技進步獎7項,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專利申請從2022年開始,每年平均以31%的速度遞增,位居全市前茅。2022年申請專利334項,其中發明專利60件,專利授權269項,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列全市第一位。西渡經濟開發區提升為省級高新區,衡陽現代農業示範園躋身國家級農業示範園。

(二)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近幾年來,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庫。扶持企業建立各類專業研究5個,科技創新服務機構3個;20xx年,湖南安邦農業研究院、現代農業社會化集成式服務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相繼在安邦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為我縣首家省級院士工作站。全縣擁有恆生製藥、安邦農業、華高設備、衡泰機械、榮爾輸變電、雲天鍋爐、勝玉高科等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家企業被列入高新技術產品企業統計範疇。連續三年在全省新型工作化考核工作中科技指標的增幅均列全市第一。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促進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社會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科技項目的實施,引領了全縣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近三年來,通過承擔實施國家、省、市科技項目,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鑑定項目12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長,全縣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恆生製藥設立新藥研究中心,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上繳國家税收逐年攀升,是我縣最大的納税大户。據預算,今年税收總值可達5000餘萬元。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升了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利用特色農業打造特色品牌,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轉化,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水平。湖南安邦新農業實施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管理模式,是從事農業科研、肥料生產、供種供苗、全程機械化作業、病蟲防治、穀物烘乾、農產品訂單收購和農業技術培訓等服務於一體的一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被中央電視台譽為安邦模式。衡陽縣寺門前豬資源場的生豬優良地方品種保種選育項目推進了品種改良,獲得了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桃花湖生態農業改良培育丹桂苗圃,種植生態農業1100畝,實現年銷售收入5500萬元,輻射5個鄉鎮75個村3500餘户,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衡泰機械等一批高新技術和現代工藝入駐的企業,帶動了全縣技術引進和創新的步伐。20xx年全縣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77.2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9.5%。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我縣建立了衡陽縣科技信息網站,面向省內外、縣內外開展信息查詢、信息發佈等服務,拓寬了信息服務領域。開通了12396星火科技熱線,三年來,共接處熱線電話1600餘個,並組織專家上門120次,幫助農民解決問題2000餘個。

(四)科技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及縣科技局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為重點,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紮實推進。同時,加快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出台《衡陽縣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積極構建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以西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重點,加大科技資源整合,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為企業壯大提供技術人才支撐。在全縣凍編的大環境下,創造條件設立了縣生產力促進中心,與縣科技服務中心一道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評估,先後為60餘家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包裝、申報項目45個,獲得立項支持12個。近三年下派科技特派員340人(次),累計推廣農業新技術34項,引進新品種26個,發放各類科技資料8萬餘份。科技下鄉,科技服務,科技興農,科普惠農,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三、存在問題

儘管科技工作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助推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基層科技工作現實情況不容樂觀,仍陷入位子不高難謀事,經費不足難辦事,職責不清難成事和要帽子無人權,要支持無資金,要技術無人才的尷尬局面,主要表現在:

(一)科技意識不濃。一些領導對科技工作在縣域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或認為科技創新投入大、風險高、見效慢,不容易出政績。因而佈置任務多、指導工作少,行政推動力不強。一些政府和部門在科技自主創新和引進上主動性不夠,只熱衷於短、平、快的一般項目,因此,抓科技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沒有將科技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在工業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多注重於投資環境、投資規模等,缺乏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創新的主體、創新成果的形成和成果轉化等環節之間,沒有形成靈活有效的配套激勵機制。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創新意識不濃,只熱衷於賺取微薄的產業低端效益,沒有制定科技發展戰略,把項目研究和推廣作為年度任務和職稱評定的手段,在課題立項和成果申報以爭取科研經費和評獎為目的,忽視市場需要和技術創新,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

(二)財政投入不足。近年來,儘管財政把科技經費列入了年度財政預算,但因多種原因,科技經費一直不能足額兑現,科技經費有名無實。科技創新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建設工程,涉及對象上至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下至企業及每個生產要素單位。創新主體的培育、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等等,都需要人、財、物提供有力保障,雖然目前也有一些相關配套政策,但以企業為主、政府為引導的科研投入機制沒有真正形成,資金投入遠遠不夠,致使科技創新總量不足;一方面,財政投入不多。據調查:全縣科技投入經費(含科技局一切經費)年均不足200萬元,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只達到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0.47%,遠低於先進縣市1.1%的標準(全國省市區科技進步考核指標)。捉襟見肘的科技創新經費遠遠不能達到上級規定的最低比例。由於財政投入太少,導致目前全縣基層科技部門的基礎設施極其薄弱,影響工作的有效開展。另外產學研專項引導資金也至今未確定,而全省90%以上的縣(市)設立了每年不低於50萬元的產學研專項引導資金。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不夠。調研發現,貸款難問題是涉農企業和種養大户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不少涉農企業認為金融支持不力,許多種養大户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資金,但由於沒有資金抵押,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同時,基層科技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社會投入體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業和廠礦根本沒有預留科技發展基金,基層科技的原始創新缺乏強勁動力。

(三)科技含量不高。我縣工農業產品總體科技含量不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不多,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進步伐不快,嚴重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競爭力。就農業科技這一項來講,由於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農技推廣等單位之間缺乏相互配合,因而造成農業科研主題分散、低水平重複較多,產學研嚴重脱節,致使現有鑑定的農業科技成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常規技術多、高新技術少;增產技術多、提質技術少;單項技術多、配套技術少。現有的農技推廣機構設置分散,特別是鄉鎮站組織規模少,開展服務工作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的整體優勢。

(四)科研體制不順。目前,科研立項和績效評價機制不夠健全,科技評價還停留在論文發表上,科技成果沒有惠及廣大人民;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科技人員進行科技研發和推廣的積極性不高;科技創新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很多科技項目開發不起來,如農業方面,由於土地流轉不快,農業企業和大户辦基地以及規模經營開展不起來;農業科技投入風險保障機制也不健全,目前開展涉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少,政府對涉農保險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也不夠強。尤為嚴重的是我縣發展環境欠優。縣委政府既沒有制定出台科技創新有關政策,也沒有着力優化科技發展環境,既沒有積極培育科技創新企業主體,也沒有積極主動為科技企業排憂解難。比衡陽雙雁運輸機械有限公司,成立於1982年,企業發展前景看好,但苦於沒有實施基地,奇缺職工住房,職工娛樂設施建設更無從談起,老闆一度向縣委、縣政府申請購地擴建,至今杳無音訊。

(五)科研隊伍不強。從技術研發和推廣人才看,全縣從事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的高技能、高層次人才很少,懂技術、能科研、會管理、善經營的綜合人才更少。一是高科技人員佔科技人員比例太低。例如,我縣科技創新的主管部門縣科技局在崗幹職僅有29人,而其中是官多兵少,副科級以上幹部就佔13人(班子成員4人,主任科員9人),中高級科技人才少,複合型人才更少,不但科技專業人員缺乏,而且掌握現代科技經營管理的人才更為缺乏。二是科技人員偏向老齡化。由於編制限制,加上各科技企業部門的條件太差,招聘進來的大中專畢業生逐年減少,年輕科技人員流失逐年增多,導致老中青比例失調,年輕科技人員嚴重不足。同時,調研表明:年輕科技人員不安心本職工作主要表現在:第一是改行跳槽。有的想方設法跳槽,去當公務員或到條件較好的事業單位工作。第二是工作動力不足。有的科技人員敬業精神不強,工作不努力,不願深入基層做服務工作,不求上進,傳授技術也是照本宣科,對科技工作不熱心。第三是不重視提高自身素質。有的競爭意識不強,憂患意識不強,對新科技學習研究不夠,靠吃老本應付工作,知識退化,觀念老化現象普遍。以致基層科技單位出現了沒人可進,沒人願進,進了也留不住的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認為基層科技工作者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與其他部門縱橫比較,心理失衡。二是激勵機制不完善。在經濟待遇上,沒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在職稱評定上,重學歷,輕能力,不能完全體現工作實績。

(六)職能發揮不力。當前科技部門的職能逐步弱化:一是有關基層科技部門的職能定位問題,無論是基層科技人員還是地方政府領導,大多數表示其職能不清。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科技局還將會併到經發局去,以至科技隊伍人心惶惶。二是科技部門所擁有的職能與經濟尤其是涉農部門的交叉比較多,協調溝通的難度大,科技部門開展工作往往需要利用行業主管部門的資源開展,其工作的權威性受到很大影響。三是基層科技服務網絡建設不健全,特別是鄉鎮一級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基本癱瘓,科技服務不夠廣泛。

四、對策建議

全縣科技工作目前面臨的困境,究其根源,有思想認識、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加強基層科技工作,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症下藥,標本兼治。

(一)強化領導 營造氛圍

科技創新的基礎在於全民,關鍵在於領導。我們建議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科技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戰略高度、全局高度逐步認識基層科技的重要性,形成科技工作是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縣域經濟發展快慢、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實現的共識,全力支持基層科技工作。要始終堅持抓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真正把科技服務提到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位置。縣委、縣政府應就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專題研究,下發政策性文件,在資金投入、税收優惠、人才培訓和引進、目標考核等方面作出規定。要切實加強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儘快成立和健全衡陽縣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兩年召開一次科技創新大會,評選和重獎一批對全縣科技創新有重大貢獻的企業、項目和個人。要以貫徹實施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計劃行動綱要》為契機,大力宣傳貫徹新時期的科技創新方針政策,積極探索新時期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廣泛開展羣眾性、基礎性、社會性科普活動,加大科技知識在全社會的傳播速度和覆蓋廣度,不斷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

(二)加大投入 提供保障

一是縣委、政府要加大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建議縣委、縣政府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省、市有關規定,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依法調整科技工作預算支出方式,將全縣科技投入統一納入科技經費專項列支項目,並在財政預算報告中具體體現,確保我縣黨政一把手科技進步目標管理考核達標。二是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通過行政、經濟的手段和政策約束激勵機制等,刺激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主動牽線搭橋,定期舉辦支持科技創新的銀企洽談會,促進銀企工作。三是加快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逐步建立有利於全縣科技進步創新的有效保障政策體系。此外,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做到科技經費專款專用,為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切實保障。

(三)完善機制 推進創新

建議縣委、縣政府儘快出台以科技投入、財税金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監督考核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相關配套政策。儘快制定出衡陽縣科技創新工作獎勵辦法,設立科技進步獎勵專項基金,對國家和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發明專利等,都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在技術開發、管理創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應給予大力表彰激勵。要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科技工作的指導和扶持力度,指導和支持企業在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問題,培育縣區科技項目,國家級星火、火炬計劃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農業成果轉化獎金適度向基層開放。要加強金融部門對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和技術改造項目扶持力度,予以貸款貼息,減少貸款風險。完善企業貸款擔保機構,擴充擔保本金,創新擔保方式,提高運轉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同時,要積極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考評機制,要把科技進步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建立和完善對地方綜合性和重要專項科技工作的考評辦法,並形成考評制度。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工作在黨政工作中的地位,切實保證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工作落到實處。

(四)建強隊伍 服務發展

建議省、市、縣人民政府對鄉鎮主要負責人要有計劃地進行科技政策知識培訓,提高其領導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有計劃地加強基層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的科技知識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全民科技綜合素質。建議縣委、縣政府要明確基層科技部門是一線綜合性的部門,是直接為地方經濟發展主戰場服務的,應當具有協調相關部門科技工作的職能。要制定優惠政策,把一些優秀的科技人才充實到科技部門中來,從待遇和再教育與培訓等方面調動基層科技同志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地工作,並努力為企業科技創新搭建服務平台。一是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圍繞我縣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科技需求現狀,進一步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為緊密的產學研對接通道。二是要搭建科技開發平台,一方面積極籌建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為企業創新提供設計、信息、研發、推廣、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辦實事。另一方面,要依託龍頭企業建立科技研發機構,使之成為聚集人才、研發產品、培育品牌的載體,把更多的企業推向科技創新的前台。

科技調研報告範文

【第7篇】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營科技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探索者和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閲讀!

為全面掌握全市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情況,找準存在的問題,推動民營科技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九三學社xx市委組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科協、市農委等單位和有關專家,採取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做了深入調研,調研結果表明, 自十二五以來,由於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我市民營科技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已經成為非公經濟中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同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我市的民營科技企業從十一五期間14家發展至131家,其中xx區25家,xx縣68家,水城13家,鐘山25家,佔全市民營企4000家的3.28%;民營科技企業總產值100億,佔民營企業總產值10000億的1%。資產總額12.48億元,其中資產上億企業有4家,資產超過5000萬企業有7家,銷售收入上千萬的企業4家,就業人數共6643人,涉及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機械製造、中藥、食品加工、建材、電子電器、創業投資等行業。湧現出一批以xx市神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貴州xx縣紫森源(集團)有限公司、xx市新藍天科技有限公司、金星機電公司等為代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

(二)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進一步完善,有力支撐了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

建成xx市科技計劃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中小企業創新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大型儀器共享平台、中藥產業共享信息平台、貴州省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台六盤水分中心等科技平台,在資源共享、企業推介、技術需求、產品供求、政策法規方面有力支持了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

(三)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增強了民營科技企業持續創新能力

一是以六盤水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龍頭,各縣(特區、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骨幹的生產力中心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近年來,六盤水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民營科技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400餘家,組織申報項目160餘項,立項項目90餘項,累計爭取各級科技計劃資金4298萬元;二是與貴州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六盤水涼都富硒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5000萬元,創辦了六盤水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0xx年,為22家民營科技企業提供服務,融資14667萬元,其中,完成投資200萬元,擔保金融4080萬元,科技小額貸款10387萬元;三是積極協助、組織民營科技企業申報國家、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xx年以來,共獲國家級立項4項,省級立項5項,獲科技項目經費395萬元,提升了相關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民營科技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只有131家,僅佔民營企業總數的3.28%;大部分民營科技企業註冊資金都在100萬元以內,作坊生產、家族式管理比較普遍;企業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技術含量較低,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不強。長期處於市場追隨者或落伍者的地位,以致企業的產品市場空間狹窄,市場競爭力孱弱。

(二)誠信擔保體系不健全,融資難問題仍突出

近年來民營科技企業資金除了自籌,主要靠各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的支持,而且,由於大部分民營科技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沒有形成科技企業誠信擔保體系,加之經營市場多變,商業銀行不願貸、不敢貸,進一步加劇了融資難,難以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資金需求。

(三)科技創新體服務系不夠完善,運轉困難

我市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體系雖然初步形成,但由於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是在情報所基礎上成立的,沒有專門的建設資金、業務經費及公務車輛,沒有新增編制和人員,聯繫服務企業的主動性、服務能力有限;科技資源平台建設重點在信息化服務方面,其他方面作用發揮有限。

三、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民營科技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探索者和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結合調研,我們認為,全市應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重要性的認識,健全和完善扶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門要健全和完善民營科技企業培育、扶持相關政策,採取有力措施,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幫助解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促進民營科技企業步入規範、快速發展的軌道。

(一)着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深入貫徹《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充分發揮企業推動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民營龍頭企業,支持具有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的民營中小企業做強做大。支持民營企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增加技術儲備,加強技術人才培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健全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建立以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龍頭,縣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骨幹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體系,在資金、人員、辦公環境方面給予適當扶持,真正建立起功能齊全,網絡化、社會化、產業化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化、專業化、科技孵化器等共享程度較高的研究開發和創業平台,真正為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科技資源支撐,為民營科技企業持續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科技資源保障。

加快推進xx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窗口平台建設,不斷整合專業技術服務資源,規範中介機構服務流程,提升科技諮詢、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專業水平,通過信息化體驗區、成果轉化體驗區的建設,搭建技術交流與合作的有效平台,實現科學技術成果與民營企業間的零距離接觸,加快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進程。

(三)大力培育重點科技企業。為進一步支持和推進我市工業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龍頭帶動作用和示範效應,市經信委啟動了市級重點中小工業企業培育工程,並出台了《xx市市級重點中小工業企業培育實施方案》,從20xx年開始,每年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的市級重點中小工業企業,力爭在經濟總量、帶動效應、創新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方案》已將xx縣茗露礦泉飲料有限公司、xx區霧峯純天然食品廠、貴州省xx縣益康管業有限責任公司、xx區宏奇藥業公司、貴州xx縣紫森源有限公司等一批民營科技企業納入50户重點培育名單,從企業融資、資源配置、科技進步、人才建設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隨着產業園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三才微電機、賽格蘭電子、滿全食品、仙農園農業科技公司等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企業落户園區,這些企業也將成為民營科技企業的重點培育對象。

(四)盡力加大項目資金支持。《貴州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由省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專項用於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專業化發展和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節能和清潔生產等項目。市級財政設立xx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引導作用和六盤水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融資扛杆作用,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類項目進行資金重點支持。同時,充分吸納社會各界資金,幫助民營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五)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意識。結合xx市實際,適時研究《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獎勵辦法》,每年表彰一批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民營科技企業,激勵、鼓勵發展的角度全力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積極引導有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促進民營科技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聯合,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雙邊或多邊技術協作網絡,實現人才、技術資源互補,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明確技術依託,促進民營科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三個解放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對非公經濟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真正為民營科技企業營造平等競爭環境。

(二)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利用比較優勢原理加速發展。xx市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要注重民營科技企業利用比較優勢發展煤化工、煤矸石、煤層氣的綜合利用等相關產業或開展科技服務。同時,注重發展電子、化工、新材料、機電設備製造、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等新技術、新材料產業。

(三)支持民營科技企業以項目為載體引資金、聚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科學技術的載體。沒有一流的人才,就不會有一流的民營企業。應結合全市建設貴州產業人才高地和人才創業首選地目標,在用好本土人才的前提下,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採取措施讓高層次人才到六盤水進得來、能留下、能發展,為六盤水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技術支撐。

(四)積極鼓勵民營科技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可以讓先進的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是解決民營科技企業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的瓶頸,是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的捷徑。要完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營科技企業走出去、請進來,與更多的科研院、所與開展技術合作,讓更多的科研院所、大學落户六盤水,做六盤水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的堅強後盾,為六盤水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第8篇】農民科技需求調研報告

**縣國土面積1859平方公里,耕地10.7萬公頃,人口165萬,轄30個鄉鎮 ,346個村(居委會),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總產百強縣、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全省漁業生產十強縣等稱號.

一、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

xx年,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到xx年達到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的目標要求,我縣先後制定出台了《**縣財政支持科技自主創新實施細則》、《**縣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縣委、縣政府關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的實施意見》、《**縣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實施意見》、《**縣專利資助辦法》、《**縣產學研合作經費資助辦法》等專項鼓勵科技創新政策。科技項目資金投入達843.6萬元,佔xx年財政預算支出的1.08%。截止到11月底,我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3.2億元,同比增長68.5%;全縣74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62億元,同比增長44.5%;財政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47.7%。

二、**縣優勢特色產業情況

1、三粉產業:甘薯在我縣年種植面積達40—50萬畝,年產澱粉20多萬噸,其中耿棚、西三十鋪兩鎮年種植面積達10萬畝左右。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型粉絲加工企業500多家,其中常年生產户佔40%左右,年產粉絲10萬噸,產值達4億元,獲利4000萬元,產品暢銷上海、江蘇、湖北、河南等10多個省區,並在西三十鋪鎮建立了在華東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仁和三粉大市場。

2、水產養殖:我縣總水面34.8萬畝,其中可養水面21.6萬畝,並擁有湖窪沼澤地近10萬畝和規模正逐年擴大的煤礦塌陷區。今年,全縣養殖面積達16萬畝,其中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5.2萬畝,產量1.08萬噸,佔全縣水產品總量的35.1%。同時建立了八里河2.5萬畝省級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範區和焦崗湖近2萬畝市級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範區,建立焦崗湖萬畝圍網蟹鱖混養基地,八里河3000畝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建立八里河、焦崗湖兩個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產品運銷到上海、天津、杭州、哈爾濱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

3、優質蠶桑生產情況:我縣現在優質桑園面積4600畝,佔阜陽市的80%以上,主要分佈在耿棚、盛堂、紅星等20個鄉鎮。近幾年,依託阜陽市京九絲綢有限責任公司,認真實施國家“東桑西移計劃”項目,推廣應用了桑蠶新品種、省力化養蠶等多項新技術,畝產鮮繭150公斤,畝均效益4000元左右。同時,在耿棚鎮建立了3000畝優質蠶桑示範基地,建立一座日烘乾繭12噸的現代化鮮繭收烘廠和一所蠶桑技術

培訓學校。預計到xx年,全縣蠶桑栽植面積達2萬畝。

4、龍蝦養殖:龍蝦是我縣重點推廣的優質水產品品種之一,xx年全縣龍蝦養殖面積達8000多畝,其中溝塘養殖3200畝,稻田養殖5000畝,畝純收入2500元左右。我縣現擁有各類水面34.8萬畝,另外還有52萬畝稻田及近10萬畝低湖窪地,發展龍蝦養殖潛力很大,預計到xx年全縣發展龍蝦養殖將達2萬畝。

5、水生蔬菜開發:我縣水生蔬菜重點以茭白、蓮藕為主,其中茭白種植主要分佈在關屯、半崗、王崗、八里河等沿準低湖窪地,重點引進種植雙季高產茭白3000畝,平均畝產達2500公斤,畝產效益達4000元。**縣淮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合肥海興精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資近800萬元在關屯建立了1000畝的茭白套養龍蝦基地,畝產效益達7800元。預計到xx年,全縣茭白套養龍蝦達1萬畝。

蓮藕在我縣目前栽培共有3000畝,主要分佈在八里河、王崗、半崗等鄉鎮,重點推廣了產量高、抗病性強、品質好、貯運方便的美國飄藕、鄂蓮5號等新品種,畝產商品藕2500公斤,畝均效益4000元。預計到xx年,全縣可發展蓮藕種植面積1萬畝。

6、循環經濟情況:**縣六十鋪鎮經緯循環農業園是採用“糧—豬—沼—菌—菜”生態循環經濟模式,集小麥加工、生豬養殖、沼氣利用、菌類培植、蔬菜種植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經濟實體。充分運用“企業+基地+農户”的運行模式,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實現了經濟活動的生態化,達到了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生態環保協調統一。該園區xx年出欄生豬1萬頭,年節約電費40.6萬元,年產優質有機蔬菜300多萬公斤,年產值10170.6萬元,實現利税500多萬元。在該園示範帶動下,預計到xx年,全縣可發展循環經濟園10家。

7、煤礦塌陷區綜合治理:**縣謝橋、迪溝、古城等鄉鎮,隨着煤礦的不斷開採,地面持續下陷,一部分村莊和農田變成湖泊和低窪地,形成約10萬畝大面積水域。為加強塌陷區綜合治理工作,我縣重點實施沉陷區水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積極開展大水面水產種植養殖,計劃到xx年在淺水區種植菱角1萬畝,進行網箱養魚和發展圍網養魚3萬畝, 建立“漁家樂”休閒旅遊及垂釣區6萬畝。

三、農村科技信息化、科技特派員創業、農業專家大院等工作開展情況

1、農業科技信息化建設:近幾年,我縣重點推行以電子政務為重點,出台了《**縣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加強農村科技信息化建設。一是全縣30個鄉鎮全部建立了自已的網站,統一更新配備了電腦等設備;二是全縣各鄉鎮配備170多名科技信息員,及時上報信息,解答農民問題;三是我縣80%行政村開展了黨員遠程教育活動,建立4家“農家書屋”。年訪問量達3000萬人次以上,有力

推進農業科技的大發展。

2、科技特派員創業情況:我縣認真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通過3年努力到xx年在全縣建設一支50人以上的科技特派員隊伍,重點在水稻、小麥、三粉、水產、畜牧、蔬菜、蠶桑、香草等方面創建6個市級以上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提升產業化龍頭企業,計劃xx年選派10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進行農業科技創新工作。

3、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工作開展情況:目前我縣已建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4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3個。省級名特優香草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在今年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新建200畝香草繁苗基地,香草大院首席專家安農大董召榮教授多次親臨現場技術指導和開展專題技術培訓,帶動建立香草示範種植基地600畝,接待來人、來電農業信息諮詢1萬人次,培訓農民800人次。xx年完成銷售收入26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開發香草產品2個,已與我縣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金太陽藥業進行香精油生產合作,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16家代理、批發銷售網點,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良好。**縣賢庭蠶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充分發揮專家大院科技服務功能,示範推廣桑蠶新品種5個,大力推廣應用栽桑養蠶新技術,積極開展新技術試驗研究,我縣桑園豐產園由原來3年提升到2年,蠶繭所剿絲質量達到5a+50,部分可達6a級,今年共培訓學員500多人。完成年銷售總額180多萬元,實現利潤58萬元,輻射帶動發展優質蠶桑基地3000多畝,平均畝產效益4000元,同時開展利用養蠶廢棄的桑技進行種香茹、黑木耳等實驗、示範,走“桑葉養蠶,桑技產菌、菌渣肥田”生態循環農業之路,新增畝效益200多元。此外,我縣的脱毒紅芋甘薯科技專家大院和焦崗湖特種水產專家大院也都充分發揮科技示範作用,為我縣農業科技的大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四、我縣xx年、xx年承擔的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實施情況

1、國家農業部批准的總投資150萬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項目,在我縣兩年來累計推廣面積達100萬畝次,同時開展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氮、磷、鉀最佳肥量研究,根據我縣土壤結構特點,初步研製出小麥、水稻的最佳施肥配方,建立規模化示範區10個,確定30個土壤肥力監測長期觀測點,實施了區域配方施肥建設卡和施肥技術指導入户率達到95%,畝基本增收40元以上。

2、《**縣高產菱角推廣種植及產品開發》是我縣xx年被國家科技部批准實施的星火計劃項目。xx年在六十鋪、慎城、紅星等20個鄉鎮推廣種植面積0.6萬畝,建立了1000畝菱角種繁基地,平均畝產菱角750公斤,畝產效益1500元。

3、《煤礦塌陷區水域生態保護與漁業綜合開發》是我縣xx年底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的星火計劃項目,xx年已投入資金400萬元,其中科技部投入80萬元,初步完成6000畝的塌陷淺水區的改造任務,計劃xx年種植1000畝優質菱角和圍網養魚5000畝。

4、《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繁育基地建設》是國家農業部xx年批准實施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總投資788萬元,已在我縣魯口鎮全面實施,前期的倉儲、運輸、道路等基本已完成。

5、《陽光工程培訓計劃》是我縣重點實施的國家級科技培訓計劃項目,總投資250萬元,xx年—xx年我縣共培訓各類專業人員10000人。

6、《安徽省名特優香草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是由我縣茂生香草有限公司承擔實施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現有香草繁育基地270多畝,擁有6個香草繁育棚,8個香草盆栽擺放棚,8個連棟式大棚。今年完成銷售收入26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

五、有關科技政策、關鍵技術等方面的需求及建議

1、中低產田改造方面:**縣現有中低田73.6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47.48%,需要省、市縣聯合成立一個技術攻關小組,由省財政下撥專項科技攻關資金,深入研究適宜我縣中低田改造,增加糧食產量的新品種和組裝配套技術。

2、紅芋澱粉產業化方面:我縣年產甘薯澱粉20多萬噸,生產澱粉產生的粉漿水自然排放到村莊附近溝塘及田地,造成區域內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威脅到農民的飲用水安全,急需尋求一種高效便捷投資少,見效快,處理方法簡便的污染處理技術

3、農村清潔衞生技術應用方面:為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健康素質,創造衞生環境,有效預防控制疾病,加強農村飲水、改廁,力爭xx年我縣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5%以上總體要求,急需尋找一種具有清潔、安全、衞生、操作方便等優點適合農村需要的農村改廁清潔技術。

4、水生蔬菜產業化方面:一是雙季茭白套養龍蝦的技術推廣與應用;二是煤礦塌陷區淺水區蓮藕及菱角的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主要是提高單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5、現代農業產業化方面:紅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是經省政府批准的全省6個省級示範區之一,建設規模為集中連片綜合開發治理2—3萬畝,總投資為5億元,通過三年時間表(xx—xx年)把示範區建成農業產業化的基地,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使示範區成為休閒、觀光、旅遊基地,建議省廳將此項列為今後幾年重大扶持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第9篇】西部地區科技人員資源開發狀況調研報告

一、西部地區人才現狀

(一)缺乏高層次人才成為制約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創業環境差劣。幾十年來,西部地區的人們喜歡強調客觀自然環境的差劣,而很少談人才創業環境差劣。而實際上,人才是靠創造一個良好的機制和環境自動集聚起來的。人才着重的是創業環境,西部地區的人才每年往東部跑的多達數十萬人,人才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二)科技人員分配機制平衡有餘,競爭不足。

西部地區不論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工資結構基本一致,工資水平大體持平。由於分配機制毫無競爭性,且實際收入低,極大地挫傷了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決辦法與建議

(一)更新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點。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須更新觀念,切實改變重自然資源開發,輕人才資源開發的思想傾向,正確認識人才是開發潛力最大並對其它資源起支配作用的資源,強化人才意識,明確人才是促進西部大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點,就是要在西部地區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開發人才為本,而不是以官為本。只有以人為本,才能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整個社會羨慕知識分子,而不是羨慕大款、羨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知識分子的經濟與社會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

(二)、發展高新技術,吸引高質量人才,培養培訓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開發,既要立足於當前,更要放眼未來,突出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須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資源地域佈局,要有超前意識和全局觀念,不斷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二是根據西部各省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抓好科技人才資源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合理佈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資源的結構調整,從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調餘補缺,緩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培訓和人才資源配置,重點培養培訓在職人員和造就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提高科技人才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價值,激勵人才機制。

要以靈活的機制激勵科技人才。應採取以下五項措施:一是以業績為上,不論資排輩,大膽起用有突出成績,敢於挑大樑的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競爭為準則,能上能下,採用競爭型的崗位職能工資制,工資與學歷、資歷基本脱鈎,而與崗位業績、效益緊密聯繫;三是以有功必賞、實施重獎的人才管理理念,使科技人才趨之不回的發揮才幹,讓大西北成為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首選之地;四是以真對實學為主,職稱為輔,實行“評聘分開”,解決長期以來職稱與工資等待遇掛鈎過緊的問題;五是要樹立讓科技人員先富起來的觀念,以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構築靈活、寬鬆的環境,便利人才的引進和流動。

【第10篇】現代農業示範園科技措施應用情況調研報告

現代農業示範園科技措施應用情況調研報告

近期,鎮農辦的張磊同志對3個示範園的科技措施運用情況做了調研,調研取得了一些成果,現予發表交流。

一、永豐牧業

在餵養上,通過採用全日糧混合飼餵機,全面替代傳統的人工餵養方式,全程進行機械化餵養作業,相對於傳統餵養方式,機械化餵養有諸多優勢:一是進行自動配料,這不僅節省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更能做到配料精準,添加合適的微料,促進奶牛健康成長;二是攪拌均勻,在飼料品質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三是提高了3%的產奶量,增加產值。

在牛犢性別控制上,採取性控精液的方式,實現了人為控制新生牛犢性別的目的,該措施主要是根據x與y基因,分離提取,達到改變性別的效果,使得生產母犢的機率保持在95%以上,取得了可觀的收益。

在牛糞處理上,與環保路線緊密結合,以科學、環保的方式,解決了牛糞污染問題。主要為修建大型沼氣池,將奶牛產生的牛糞,作為沼氣原料,生產沼氣,供400餘户羣眾使用。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牛糞處理的棘手問題,而且便利羣眾,造福一方。

二、惠生蔬菜

在灌溉上,通過採用滴管替代漫灌,使得水直接到達蔬菜根部,減少了揮發,降低濕度,節省用水量達50%至60%,同時也節約了用電量。

在防蟲殺蟲上,使用大量黃板,利用蟲喜歡黃顏色的特性,進行除蟲。較於打藥除蟲,不僅使得蔬菜更加綠色健康,而且效果顯著,減少蟲害對蔬菜的影響,提高了產量和產品質量,使得打藥週期延長,節約了成本費用。

在育苗上,採取嫁接苗的方式,比如利用野茄子苗的根系與人工培植的茄子苗身嫁接,這樣做有極大優勢:一是提高了產量,增加收入;二是使得蔬菜生存週期長,有的蔬菜正常生存時間大概為兩個月,而嫁接苗的蔬菜,卻可以全年生存,從而確保了反季節蔬菜的供應量,提升產值;三是銷售方式更為靈活,由於蔬菜生存週期延伸,企業在該類蔬菜市場價較低時,可以選擇暫不出售,等待價格回升,再售出,確保了利潤空間。

在蔬菜大棚生產中,通過使用捲簾機,鋪設防寒棉被,提高了效率,以前人工需要30分鐘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8分鐘,同時,節省人力,節約人工成本。通過使用煙霧機,以霧狀方式噴灑藥物,不僅提高效率,而且使得噴藥更加均勻,確保噴藥效果,提高了蔬菜質量。通過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調節空氣,滿足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對二氧化碳的需求,促進蔬菜健康成長。

三、國人菌業

國人菌業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通過採取液體菌種進行制種,縮短近50%的食用菌生產週期,同時使得生產成本降低約50%。通過使用高壓微噴技術進行加濕,加速出菌生產,控制產品品質。通過引入無公害化生產流程,明確技術工藝標準和操作流程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品質優良、產量豐富。通過利用微生物發醇技術,進行廢菌胞處理,為菌胞生長提供生物有機肥,實現了廢物處理,變廢為寶的雙重收益,促進了菌種生長,提升質量,節約成本。

在防蟲措施中,採取生物防蟲和物理防蟲兩大類措施,生物防蟲是利用自然界生物羣體中彼此間存在的相生相剋、趨利避害關係,改善農業生態平衡狀態,比如種植苦楝樹達到防蟲的目的。物理防蟲是利用蟲對顏色、燈光等偏好的特性,達到防蟲的目的,如:粘蟲黃板、滅蠅燈、性引誘素等,都是物理防蟲原理的應用。在生產中採取生物防蟲和物理防蟲方式,較以往的化學藥劑做法,效果更為顯著,有效地防治蟲害影響,降低損失,增加產出,確保品質;更加節約成本,無需組織人力進行藥劑噴打,可節約生產成本;生產過程更為環保,藥劑一定程度會對食用菌造成污染,通過科學方式防蟲,可以摒除因藥劑使用而帶來的產品污染,使得產品更加優質、健康、綠色。

《現代農業示範園科技措施應用情況調研報告》出自:本站範文網

【第11篇】科技項目扶貧黨風廉政的調研報告

科技項目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民素質,幫助農民脱貧致富發揮着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高科技項目扶貧效用,促進貧困地區改變落後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對科技項目扶貧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科技項目扶貧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提高了農村產業層次和效益。我市科技項目扶貧大部分是圍繞已經形成並初具規模的主導產業,根據產業發展的不同需求,推廣和普及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支持關鍵環節和重點技術,去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村產業層次和經濟效益。

2、通過引進農業新產品、新品種,開發利用本地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市科技項目扶貧的特點是,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因地制宜,選擇引進適合本地發展的新產品、新品種。這些項目投資相對不大,但通過引進示範,在轉變觀念、開闢新的生產門路,調整生產結構方面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3、通過科技項目的試點示範,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加快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我市實施科技項目扶貧為推廣農村科技和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試點和示範效應,使廣大貧困農民看到了效益,得到了實惠,激發了農民羣眾應用科技的積極性,學科技、用科技已經成為廣大農民羣眾的自覺行動,崇尚科學、重視科技的意識普遍增強。我市科技項目扶貧每年培訓農民xxxx多人次,通過科技項目扶貧培訓,提高了廣大農民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追求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無公害及綠色農產品已成為農民羣眾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4、農村貧困狀況繼續緩解,部分農民已經脱貧。我市大力開展科技項目扶貧,提高了農民羣眾自我發展能力,改變了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形成了新的農村產業,增加了經濟收入,使得農村貧困狀況繼續緩解,部分農民已經脱貧,奔上小康致富路。

二、科技項目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的科技項目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效解決了農村的貧困情況,達到了科技項目扶貧工作的初衷與目的,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六點:

1、財政困難,科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我市重點縣、重點村和貧困人口所佔比重較大,實施整村推進戰略,需要投入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戰線長、數量多,所需投資大。科技項目扶貧由於技術要求高、資金需求大,籌措配套資金困難,使一部分項目得不到後續扶持,推廣普及能力有限,影響了項目效益的最大發揮。

2、部分農民羣眾文化素質偏低,科技基礎薄弱。部分農民羣眾由於長期貧困,思想意識落後,生產觀念保守,這種心態制約着自身的發展,加大了扶貧開發的難度,導致技術推廣難度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速度慢。

3、科技項目扶貧貼息貸款到户難。農行在鄉鎮的營業網點撤消後,農行以沒有網點面對千家萬户和貧困户抵押信譽低為由,拒絕向貧困户發放小額科技項目扶貧貼息貸款,出現了貸富不貸貧的現象,科技項目扶貧貼息貸款沒有起到扶持貧困户發展生產、解決温飽的作用。

4、科技承包服務機制有待繼續完善。我市一方面在技術服務、引進創新、消化吸收以及利益機制等方面,技術單位、技術員和農户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弱化了項目的輻射帶動能力。二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户與龍頭企業、加工企業之間關係鬆散,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羣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5、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嚴重製約地方經濟發展。我市山區和半山區面積大,山高坡陡,丘陵平壩面積小,土壤貧瘠,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業無法形成規模經營,造成貧困山區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民收入增幅較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矛盾依然突出,經濟作物在農業中的比重較低,農村經濟特色不明顯,農民增收緩慢且不穩定,嚴重製約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商品經濟不發達。不少貧困鄉村農民羣眾閉關自守,缺乏開發資源、發展經濟、脱貧致富的信心。

6、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我市貧困農村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户,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同時大部分企業規模小、裝備差,龍頭企業少,缺乏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幹工業企業,帶動能力弱,這在客觀上影響和制約了貧困地區產業化的發展壯大。

三、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充分認識科技項目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要性,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謀劃和指導扶貧開發工作,把過去單純追求數量擴大外延的增長方式,轉變到擴大開發領域、提高開發質量和效益的軌道上來,發揮科技項目在扶貧開發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科技項目扶貧要與農村產業化結合,與整村推進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緊緊圍繞貧困地區經濟生活、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科技項目,選擇重點技術,把科技項目推廣應用貫穿於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通過實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提高土地的生產率,提高種植、養殖水平,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重新認識區情鄉情村情,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變劣勢為優勢,以增強扶貧開發的信心,激發農民羣眾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內在活力。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農田水利和農村公共設施,減少貧困地區農民羣眾因生態環境惡劣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而返貧,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做到科學規劃,支持關鍵環節和重點技術。貧困地區的自身特點決定了科技項目扶貧必須以引進、消化、吸收先進適用技術為主,輔之以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引進的技術必須是符合當地生產發展需要的、實用的、成熟的,廣大貧困農民羣眾簡單易學的綜合配套技術或單項技術。因而在科技項目扶貧選項時,必須加強篩選和論證,依託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優勢,注重科技的先導性,堅持高起點、高水平的原則,提高扶貧項目、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主推的品種必須是主管業務部門認定的國家、省級的優良品種、優良畜禽,主推的技術必須是業務部門認定的在當地實踐證明是處於領先的技術。通過做到科學規劃,支持關鍵環節和重點技術,加大優良品種改良,種植、養殖技術及標準化生產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貧困地區形成主導產業及局部區域性有優勢的產業,推進扶貧工作進一步發展。

【第12篇】科技調研報告怎麼寫

文化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創新驅動發展中佔有核心地位。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科技調研報告怎麼寫,希望對你有幫助。

摘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大包乾”之後,農村經營體制的又一次大變革,是對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雙遼市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充分重視科技服務水平的提升,並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項調研,提出了相應調研報告,供業務部門和上級科研部門作出決策參考。

關鍵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科技服務;農村經營體制;調研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經營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户,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地位,這是繼“大包乾”之後農村經營體制的又一次大變革,生產關係的又一次大調整,生產要素的又一次大活化,生產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雙遼市參改面積38900萬平方米,此次林改已確權37700萬平方米,佔97%,尚未確權面積1200萬平方米。這樣,承包到農民手中的林地資源為37700萬平方米。市林業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科技需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林業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篩選,爭取多種形式推廣應用。同時,針對基層生產單位和林農最關心、最迫切、最關鍵的林業技術難題與上級科研部門展開專項研究,逐步開展科技服務林改活動,實現“推廣一項技術,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1 專項調研逐步開展科技服務林改活動

1.1 加強對接,建立科技服務網絡

請吉林省林科院、四平林研所派出不同專家支援雙遼市林業科技服務工作,與鄉(鎮)技術員和示範户組成一個覆蓋全市的“四級林業科技服務網絡”,深入開展“科技進農户”活動,組織建立高效林業示範點,採用廣播、圖冊、光盤、講課、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傳授林業科技信息、理論和實用技術,同時組織開展科技興林競賽活動,要求林技人員建立一塊示範基地,組織一次技術培訓,撰寫學術論文,研讀一本科技書籍,並根據完成情況進行評比,給予獎勵。

1.2 注重實效,促進林業增產增收

以服務林業為突破口,充分挖掘利用森林資源,開展“科技服務林改”活動。選定以鄭家屯苗圃為主的“楊樹優良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名優花卉種苗示範基地”兩個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優質苗木,滿足林農的需求,促進林農增收。選定以國有林場為主的“板藍根林藥間作”、“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經營”、“森林培育與高效利用”、“食用菌林下栽培基地”等基地建設,起到試驗示範作用,以實現興林富農,提高農民素質。

1.3 加強科普,提高林農科技素養

制定林業科普行動計劃。結合雙遼市林業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幾個項目:建立以鄭家屯苗圃為主體的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及容器育苗基地,以玻璃山林場為主體的林草間作基地,實驗林場為主體的品種楊栽培基地。

組建林業科普工作隊。年初,林學會積極動員和組織會員投身林業科普工作,並積極收集整理他們在林業方面的論文所主持參與項目的成果及會員的相關材料,組建一個林業科普人才庫。

加大林學會科普工作力度。林學會擬定在植樹節前後,開展一次以“建設良好生態,振興吉林林業”為主題的林業科普之春的宣傳活動。準備印發一些內容豐富多彩、通俗易懂的宣傳單。內容包括綠化新樹種簡介、果樹栽培新技術、花卉栽培技術及一些林業政策法規,深入鄉(鎮)、村落,走到哪兒,宣傳到哪兒,把科技信息送到廣大羣眾手中,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投身於“發展生態林業,建設秀美吉林”的偉大實踐中去。林學會還將利用防治荒漠化日,結合雙遼市防沙治沙工程開展一次宣傳活動。

積極撰寫林業科普文章。林學會將利用《吉林林業科技》開闢《科普園地》欄目的有利時機,組織會員積極撰稿。同時,林學會也將組織好《雙遼林業簡報》的發行工作。

2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雙遼市的科技成果大多數是十年前的成果,技術含量不高。期望在科技服務林改活動中有質的飛躍。科技人員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積極性不高,做與不做一個樣,而且幾乎是沒有科研經費,也無法去做。建議把科技成果作為無形資本,應用到生產中,取得經濟效益後,應當給予科技人員一定的獎勵,或者以入股的形式分紅。

【第13篇】生物科技研究利用調研報告

為科學謀劃我縣“十二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全縣生物產業發展水平,實現以生物產業工業化提升生物資源開發產業化,促進傳統生物產業向現代生物產業轉型。根據3月1日縣委湯副書記主持召開的“產業發展規劃研究”會議,縣創新辦嚴格按照

在產品開發上,公司現已自主開發的30多項除蟲菊生產技術已申報了國家專利,其中20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3項獲得新型技術專利證書。公司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25%-70%的除蟲菊素原藥、雲菊5%除蟲菊素乳油、可濕性粉劑、水乳劑、除蟲菊乾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蟲菊系列產品,市場銷售情況良好。

2022年,紅河森菊公司計劃在全縣種植除蟲菊4萬畝,收購乾花5000噸。目前,縣創新辦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鄉鎮宣傳動員,抓好種植規劃前期工作。

2、萬壽菊產業快速發展

(三)綠色食品加工業前景廣闊

1、阿廬牌蕎系列食品倍受青睞

我縣依託阿廬旅

遊食品(五)其他新興產業正在起步中

1、花卉產業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產業是我縣一個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花卉產業方面,我縣在金馬、中樞等地逐步引進玫瑰、火龍株等品種進行種植20餘畝。苗木方面,目前,我縣白水鎮有觀賞植物、綠化苗木基地2600畝,主要品種有清香木、石楠、擬單性木蘭、雲南尖頂紅欒、雲南櫻花、多花含笑、雲南含笑、火棘、鵝掌楸、大葉樟、滇樸、黃連木、長青藤等一批鄉土苗木,年生產經營花卉盆景多盆(株),觀賞綠化苗木50萬株,現已成為我縣重要的花卉生產基地,對全縣其它花卉產業和專業户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縣創新辦向州創新辦申報的《縣鄉土苗木及綠化樹種繁植基地建設項目》已實施,標誌着我縣花卉產業開發工作已啟動,我們正積極配合縣林科所在白水鎮抓好項目工程的實施。

2、重樓、金銀花等新興藥材正在引進試種中。

在舊城鎮引進重樓、紅花、鐵皮石斛種植,三塘鄉試驗種植金銀花100畝的基礎上,今年,我縣又在三塘鄉試驗種植柴胡30畝,在立崗、紅石巖種植板藍根600畝,進一步豐富了我縣特色生物藥業的種羣。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實行目標考核

縣、鄉各級始終堅持把生物產業開發工作納入對下中心目標責任考核,年初層層簽訂生物產業工作目標責任制,明確產業工作重點和具體發展任務,做到組織有領導,實施有人員,工作有目標,生物產業開發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第14篇】區十五科技發展深度調研報告

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我們××區科技局結合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起草和編制工作,對全區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通過回顧總結“十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認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間我區科技發展的方向和工作重點。現就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回顧

1、“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取得的成績

(1)深入實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創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

“十五”期間,全區科技進步目標管理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優化,成為推動科技工作不斷登上新台階的有力抓手。五年來,全區堅持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社會科學文化素質的“科普工程”,2022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礎上,將科技進步目標考核體系提升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每年市、區領導在科技工作會議上籤訂目標責任書,每年全區將科技進步考核目標列入“三個文明”指標體系,年終進行自下而上的考評。五年來,全區共引進本科以上各類人才×××名,其中高層次人才××人;創辦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家,認定民營科技型企業××家;開發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項。通過五年的努力,全區企業的自主科技創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計專利申請量×××件,其中2022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鑑定××項,其中2022年××項,比2000年增加××%。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

截止2022年,全區××家企業在手生產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項。其中,近兩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項。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佔全區列統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到2022年達××%,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開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近兩年計劃並已着手通過引進、嫁接高新技術,重點建設和培育××××、×××××兩個產業化特色基地。

(3)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產學研聯合的構架基本形成。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致力於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的平台。區政府××××年與××××××諮詢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聘請兩位專家為區政府科技、經濟顧問,請專家組幫助,為區工業產品科技創新五年規劃作諮詢;××××年區政府與××大學×××××系簽訂合作協議;2022年與××工學院就開展全面合作進行了多次接觸,學院準備每年至少在區內組織4次高新技術講座,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不斷拓展全區各級幹部,特別是企業家的科技創新視野。

五年來,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組織重大科技活動,先後邀請×××××、國防科工委、××大學、××大學、××大學等幾十家單位的××名專家、教授來××參會;組織××多家企業分西線、南線、北線出行,走訪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廣州、深圳、西安、成都、哈爾濱、瀋陽等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項目61項。

(4)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投入機制逐步完善。

“十五”期間,區財政在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堅持保證科技經費優先到位,重點支持全區高新技術項目開發。通過不斷拓寬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補充的多途徑、多形式的社會科技投入體系框架。區本級財政科技三項費用每年按財政實際支出的××%撥付,並逐年增加,五年內科技三項費用投入×××萬元。其中2022年×××萬元,比2000年的×××萬元增加了××%。科技三項費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發揮了政府資金引導的作用,扶植和啟動了一批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速了企業成為科技投入主體的進程。

(5)廣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公眾的參與度、認知度不斷提高。

一年一度的科普宣傳週,通過鮮明的主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廣大市民喜聞樂見。每年全區有近×××人蔘加科普志願活動,直接受益羣眾逾萬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鄉”、“科教社區”活動,實現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在農村開展的“學科學知識、做現代農民、建美好家園”科普活動和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素質培訓,讓科技真正走進了農村、走進了農户。在城區開展的科普示範街道、示範社區創建活動,經過幾年努力,全區×個街道、×個社區通過市級驗收,其中×個街道、×個社區通過省級驗收。2022年,我區被中央文明辦、×××××聯合表彰為“科教進社區”全國先進集體。2022年市、區又明確了在城區再新建高標準科普畫廊××座。

2、“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區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與兄弟市、區相比也存在明顯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

五年來,企業研發機構數量增加緩慢,區內企業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更沒有一家企業具備建立博士後工作站的條件。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相當一部分企業研發經費達不到應有的比例。研發機構自身開發能力欠缺和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不緊密、不到位,是制約多數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22年,全區工業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的比例不足 %。

(2)產業發展層次不高。

全區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品基本屬於仿製性質,自主創新開發新品和自覺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的意識有待強化。儘管全區的專利申請量呈大幅度上升趨勢,但大多限於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的申請和授權量較少,藉助專利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企業極少。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偏小、市場佔有率不高而未曾遭受侵權賠償教訓的情況下,很難走出簡單模仿的路子,這是制約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3)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面不寬。

雖然區屬企業整體改制使得過去一直困擾企業的體制性障礙得到了解除,但部分改制新生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科研成果應用方面並無多大起色。企業負責人的思想觀念和認識程度尚待加強、提高,加之受資金、市場風險等因素的影響,企業高新技術引進、嫁接改造工作比較困難。

(4)創新型人才不多。

“十五”期間,儘管全區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科技人才的結構性矛盾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尤其是企業基層一線所需的工程、農業、經濟類技術人才數量嚴重不足。

(5)推進科技進步的載體和功能不全。

××區沒有自己的傳媒、電力、通訊、郵政、環保等基礎行業,這種功能性缺陷,對科技進步的整體推進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二、“十一五”期間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

1)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單位為依託,科技中介服務為橋樑,科技投入為支撐,政府宏觀管理和政策為導向的科技發展框架。

2)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推動作用。到2022年,科技進步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力爭達到60%。

3)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通過培養、引進等途徑,重點建設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高層次管理人才隊伍和以專業技術人才為核心、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的技術開發人才隊伍。到2022年,全區人才總量達××××人,高層次人才達×××人。

4)推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實現多層次、多形式緊密型合作,全區企業形成與中科院系統、國防科工委系統和國內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等三大支撐體系相掛靠的科技合作局面。全區半數以上企業都分別與1-2家以上高等院校建立緊密型關係。到“十一五”期末,全區建成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家,省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家。

5)逐步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在全區工業產品中的比重,全區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初步形成。

6)組織實施國家級新產品及省級以上火炬計劃項目××項,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個,到“十一五”末,力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

7)建成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集團××個。半數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集團在國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甚至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建成市級產業化特色基地××個。

8)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成效顯著,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上世紀末水平。

9)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基本形成,用於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資金投入逐年增長,達到產品銷售額的×%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發展的對策建議

1、創新與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形式。針對區內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現實,加大“柔性”引進力度。通過兩年一度的科技洽談會、“項目推介會”以及各種重大科技活動,為企業積極尋求技術合作搭建平台,確保企業在開發高新技術項目過程中至少擁有一個以上高校、科研單位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在具體合作方面可採取3種形式:

①一次性買斷技術的“拿來主義”,對條件允許的企業,鼓勵買斷科研單位的專利技術實施新產品的開發。

②“捆綁式”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建立合作聯合體,藉助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的品牌,提升企業產品的知名度,此種做法國內已有很多成功的範例。

③“帶土移栽”式引進科技成果。將高校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連人帶項目一起引進,建立企業研究所或研發中心,實現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質的飛躍。此類合作對象一般為科研單位轉制或退休專家。

2、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圍繞五大產業領域,進一步提高火炬、星火項目、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等各類科技計劃的組織程度。加強對科技項目計劃申報、評審工作的指導,採取上門服務、以行業、系統為單位,聘請項目開發聯絡員,實行例會制度等形式,加大推動力度。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高新技術在手開發項目,作為區委常委掛鈎服務對象。選擇×××個具備發展前景、成長型的企業作為區政府重點跟蹤對象,扶持其每×年上一個技改項目,轉化×項科技成果,開發×新產品,更新裝備一批具備當前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設備。每年全區力爭有1-2家企業申報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通過五年努力,使得一批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年產銷億元以上的企業、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提取和科技開發費用不低於銷售收入的×%,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及建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的企業提取的科技開發費用不低於銷售收入的×%。

4、建立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創建服務機構,形成科技服務網絡。

①以工業園區為依託,建立高新技術創業園區,為新產品研發,尤其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提供服務。五年內,視全區工業企業發展狀況可在園區內建立創業中試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單位的高新技術項目,將孵化成熟的項目轉向區內企業,形成良性循環。

②建立以網絡服務和數據庫服務為重點的信息服務體系。由政府牽頭,建立和完善暢通的信息採集、分析、研究和傳輸信息網絡。上與國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聯網,下達企業,為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項目源,實現網上技術交易,進而降低新產品前期開發成本。

③發揮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過規範運作,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合作,充分發揮apec技術轉移分中心作用,實現與亞太經合組織的直接合作,拓展技術轉移的廣度和深度;深化與中科院信息諮詢中心的合作,為區內傳統產業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特色基地建設等方面,提供技術、項目和規劃服務。

【第15篇】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調研報告

以園區化建設提高農業現代化示範水平

——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調研報告

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湧現出的一種科技與農業相結合的經濟組織形式,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根本途徑之一,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給人們展示了農業現代化的廣闊前景。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我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全面啟動,為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民收入增漲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導作用。但也存在投資渠道不通暢,運行機制不靈活,管理創新力度不大,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根據市政府“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大型調研活動的安排,我區對轄區內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種基地、山西金貝植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金貝植物園(以下簡稱金威航天、金貝植物)2個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烏金山鎮宏大紅棗科技示範園、陳侃奶牛養殖園區等12個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園區建設基本概況

金威航天位於郭家堡鄉王湖村,是省計委立項建設的高科技項目,第一期建設規模為1000畝。園區堅持以航天育種、引進試驗示範為主體,是航天專家和農業遺傳育種專家協作探索的育種新途徑,是21世紀農業發展新領域。xx年開始從中國航天育種中心引進航天種大豆

1、

2、3號,航天種西紅柿、青椒、黃瓜等進行試驗。目前已投入資金1600萬元,項目正常運行後,預測年獲純利潤在xx萬元以上。

山西金貝植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xx年6月,生產基地金貝植物園位於莊子鄉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組織培養(克隆)為主要業務,是採用國際最先進的科技手段生產、推廣、培養、繁殖各類綠化及高檔花卉、綠色經濟作物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目前真正解決了大批量苗木生產中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馴化等問題的少數企業之一。金貝植物園佔地xx畝,當年實驗室培育繼代苗、生根苗達xx萬株,生產各類苗木500萬株。xx年4月,金貝植物被授予“晉中市雙百工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6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根據晉中市舉辦10件實事的安排,我區今年建設12個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佔全市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總數的1/5,其中蔬菜1個,紅棗4個,養殖6個,糧食作物1個。目前,示範園區處於整體推進,全面建設階段。張胡蔬菜示範園區發展温室大棚130餘套,實現以農業為主的農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紅柿效益位居全區前列,先後被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山西農大農科教示範基地。宏大紅棗科技示範園區佔地350畝,種植紅棗5萬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鮮庫、一座沼氣池的建設,推廣實施了矮密豐技術,年產量可達100餘萬斤。中昌農業示範園區為晉中市“綠色無公害梨棗示範園”,栽植梨棗130畝,年產量15萬斤,產品已註冊“潔沃田”牌梨棗商標,被晉中市確定為有機生態循環示範、紅棗縮果病防治的標準化生產示範園區。晉中貴仁紅棗科技園區為晉中市紅棗裂果防治示範基地,佔地100畝,年產可達9萬餘斤。北胡喬奶牛園區已投資300萬元,佔地60畝,養殖户15户,存欄150頭,今年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陳侃奶牛園區已投資800萬,佔地44畝,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園農户22户,存欄400頭,今年新擴建10户。演武蛋雞示範園區,佔地300畝,新上一個萬隻以上的養雞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常西沛霖肉羊示範園區,佔地30畝,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欄200餘。張慶玉米示範園區種植飼用玉米500畝。

二、園區建設標準

我區園區建設根據各自行業特點、經濟實力、經營理念等,形成了高標準專業型園區、綜合性封閉型園區、粗放性聚集型園區等幾種建設標準。

(一)綜合性封閉型園區。以金威為代表。基地位於王湖村東北方向,距市區3公里的無水源、大氣、土壤污染的56版塊的台垣地內,地段內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設前原屬旱垣性摞荒地、蒿草灘、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設中經過滅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畝地改造成既能保澆,又好經營的專項開發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設地下管道1.2萬米,把老旱地變成中產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為6個專業區,即科研育種區、試驗示範區、生產展示區、畜牧養殖區、水果調產樣板區、庫房、辦公、生活區。另外在基地的東面,與基地接壤的土橋溝一段共489畝荒溝建成休閒渡假區。基地在建設中注重綠色環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護、綠化功能的樹種2萬餘株,形成綠色屏障;道路兩旁栽植觀賞性、經濟性的水果風景帶6400米;園區全部使用漚制雞糞、羊糞、秸杆等有機肥料;化肥、農藥由2名高級農藝師把關,按照國家規定科學選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氣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農藥、化肥噴打果樹作物。

(二)高標準專業型園區。以金貝植物和畜牧養殖園區和紅棗園區為代表。金貝植物園由中國林科院、山西農大的林業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基地總投資6000萬元,先後在莊子鄉租賃土地近500畝,用於生產、培育及種植苗木,建設組培研究生產車間3000平方米、辦公用房及其他附屬設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備超淨工作台36台、培養架211套、週轉箱3500套及組培器具等。xx年初又規劃發展用地1000畝。為真正保護原生林,利用公司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公司於xx年—xx年先後在長凝鎮高家山、王莊村、馬頭村等地租賃荒山林地近90000畝,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化與開發。中昌農業示範園區位於北田鎮杜堡村,被晉中市命名為“綠色無公害梨棗示範園”,佔地約150畝,栽植梨棗樹130畝,稼接梨棗5萬餘株,年產梨棗15萬斤。園內建有60立方米恆温儲存庫、豬舍20餘間,雞舍10餘間,沼氣池20餘個,養豬300餘頭,雞5000只。該棗園利用沼氣

儲存梨棗、沼液噴打棗樹、沼氣供做飯、照明、取暖,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紅棗示範綜合開發基地。xx年被晉中市確定為有機生態循環示範、紅棗縮果病防治的標準化生產示範園區。

(三)科技性聚集型園區。以糧食、蔬菜示範園區為代表。北田鎮張胡村温室大棚園區温室蔬菜種植注重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試範:推廣應用了無菌土壤處理技術、防蟲網技術、二氧化碳發生器殺菌技術、拱棚雙層保温技術、生物菌肥應用技術等,近期還上馬了捲簾機2台;引進了法國莉瑪、韓國大紅、山東無核早紅葡萄、台灣洋香瓜等新品種。張慶玉米示範園區在區農業中心的技術指導下,種植優質飼用玉米500畝。

三、運行機制和帶動功能

我區園區運行管理機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農户”制、“公司+合作社(協會)+會員”制、“村委會+農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種公司屬民營股分份制企業,經營靈活,在管理、運行機制方面不斷有所創新。自投為主,資助為輔的投資機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萬元中,國家投資佔5.5%,企業投資佔94.5%。各負其責,成果共享的科技機制:育種公司、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業大學三方以協議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種項目。航天育種研究中心負責種子搭載,山西農大負責誘變機理研究、地面育種技術,公司負責搭載育種研究經費、投工、生產資料,所獲成果三方共享,榮譽權屬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大,成果轉讓、出賣權屬育種公司。合作共建機制:水果、蔬菜、養殖項目分別與區果樹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負責技術,公司負責投入投資。

(二)大户制。我區在紅棗產業發展上走“公司帶大户,大户促農户”的路子,紅棗開發大户已達150多户。通過大户的園區建設推進科技示範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區的貴仁棗園、宏大棗園、新付棗園、仙棗公司棗園在裂果防治、豐產管理、技術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創新,被我區與晉中市聯合授予紅棗示範基地稱號,在全區、全市起到試驗示範推廣作用。北田鎮貴仁紅棗科技示範園,是晉中市紅棗裂果防治示範基地。園區經營户王連貴科學實踐,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藥、噴水、疏花、疏果、防裂果為一體的棗樹豐產管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棗樹的掛果率,特別是經過3年的潛心鑽研,防裂果技術取得了成功。園區建有防裂果紅棗烘乾房4間。xx年棗園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產達30餘斤,總產達9萬餘斤,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榆次仙棗基地,佔地2050畝,已完成投資500萬元,栽植紅棗24萬株,建苗圃地380畝,引進新品種48個。同時解決本地勞動力50餘人,每年為當地羣眾提供勞務收入60餘萬元。該工程是一項集灘塗造地、農田改良改造,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被晉中市命名為“晉中市紅棗品種繁育示範園”。

(三)“公司+基地+農户”制。金貝植物採勸公司+基地+農户”的生產經營模式,以金貝植物園為種苗輸出中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形成現代化管理、本地化經營的大規模苗木生產及培育體系。具體形式為公司每畝給農户提供優質種苗900株,每年提供農户育苗費900元/畝,農户所種苗由金貝公司統一收購。以上方式經測算,農户每畝每年收入為1400元,而傳統大田作物每年每畝收入僅為600元,每畝每年可以給農户增收800元。園區正在推廣的香花槐培育項目,達產後年生產能力在320萬株,當年即可帶動農户711户,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們常説的畝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該園在建的四倍體刺槐苗項目,苗木自栽種後第二年起,每年每畝可生產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鮮葉(包括嫩枝)飼料,以每隻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飼料計算,一畝地的四倍體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優質飼料。若按每頭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飼料計算,則可供一頭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積營造四倍體刺槐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用於發展畜牧業,帶動農牧民早日致富。項目達產後,年生產能力在240萬株以上,可帶動農户240户,種植1200畝。

(四)“公司+合作社(協會)+會員”制。陳侃奶牛園區是榆次博瑞乳業公司採勸公司+合作社+農户”建設的4個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區第一個“世行”貸款扶持的奶牛養殖項目和“四位一體”生態示範工程。園區採勸五統一”模式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供水供電、統一管理。園區採用合作社的管理辦法,入園奶牛統一編號、登記造冊、建檔管理,博瑞公司統一免費擠奶、集中收購、定期結帳,並向社員提供飼養技術、飼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園區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合作式、現代化、生態型的高標準千頭奶牛園區。

(五)“村委會+農户”制。張胡村位於北田鎮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積2759畝。該村從1993年發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會的統一組織下,到目前温室園區已發展温室大棚130餘套,實現以農業為主的農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單棚年收入至少在3萬元以上,最高單棚收入達到4.5萬元,全村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xx元。

四、存在問題

我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經幾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於建園時間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區園區建設中首先面臨着徵地問題,如養殖園區建設,由於村內養殖易造成環境污染,園區應建於村外,但受去年國家土地部“~準”影響,畜牧園區佔地相當難,園區建設受到影響。如陳侃奶牛園區,奶牛養殖户入園積極性很高,今年又報名50多户,但受場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擴建10户。在調整土地方面,由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耕地調換往往因個別農户的原因而失敗。特別在温室大棚園區建設中,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ld98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