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關於中學教育科研的調研報告

關於中學教育科研的調研報告

教師角色在歷史上有着不同定位。在我國古代,教師往往被視為道德的楷模和真理的化身,不僅為學問上的授業者和解惑者,而且是社會代言人和“傳道者”。近代以來,人類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培養一大批掌握基本讀寫算能力的產業工人,成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於是,教師獲得了獨立的職業身份,開始專門承擔具體的學科教學工作。時代鉅變,新課改的首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培養目標內涵的變化必然要求教師應由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單一“教育實踐者”角色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雙重角色的轉變。

關於中學教育科研的調研報告

因此,在制定新課程的各類教師培訓計劃時,也都將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訓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一般是經歷這樣的流程:開設專題講座,進行開題報告。跟蹤研究過程,最後結題彙報。按大致相同的此類模式進行運作後,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感覺到這個過程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時甚至流於形式。比如中學教育科研是怎樣運行的,中學教育科研的內、外部條件怎樣,教師自身怎麼看待教育科研,他們的教育科研基礎如何,他們認為最急需研究的課題是什麼等等,我們都缺乏細緻的瞭解。因此,有關教育科研的培訓計劃、授課內容乃至課題的確定及指導等就難免脱離教師的實際。

為此,我對一部分教師進行個別訪談,從宏觀、微觀層面上了解學校以及教師自身的教育科研的運行機制,找出存在問題,為今後的師訓工作決策提供參考。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

大部分教師認為參與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育科研對教學有促進作用。事實説明大部分教師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將教育科研的成果運用並物化為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希望通過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踐發展與完善自我。

反思我們師訓工作,雖然初衷與教師們這種想法一致,即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但在實際操作中時常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如片面追求發表文章的數量,過於注重文章內容的所謂“新潮”,熱衷於設置各種獎項,獎狀越做越精美,獎面也越來越寬。

教育科研工作在當今比較浮躁的社會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面對多重利益的糾集與誘導,而其結果只能造成部分教師科學信念和自省能力的自我缺失。這種情況在當今並不鮮見,比如有些教師教育科研虎頭蛇尾、淺嘗輒止;有些教師更看重的是既得利益;有些教師就乾脆搞假科研等等。導致這種狀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師訓工作者應改變僅僅講述枯燥的科研方法然後下達任務的套路,探索一種與新課改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或探究學習有些類似新的培訓模式,激發教師們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和慾望,這樣就能少一些浮躁。

二、教師自身教育科研概況

就自身教育科研素質參差不齊的教師而言, 師範教育無論是職前或職後,在培養教師教學實踐的專業化方面重視不夠或模式有欠缺,因而造成教師的科研意識和實際能力薄弱,導致學校或個人雖有很好的選題卻找不到與本課題相匹配的研究方法,因而無法將研究引向深入以取得有價值的成果。

與專家和同行合作進行教育科研的這種合作模式,很受老師歡迎。有些高師院校或教育科學研究機構派出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及學者走進學校和中國小教師、校長共同參與研究,相互融合成為科研主體,使學校教育科研既促進了學校事業的發展又增加了理論創新的可能性。作為師訓機構若能設立良好的機制,即鼓勵參與師訓的教師到中學去與中學教師合作搞教育科研,那麼不僅中學歡迎,而且將會使師訓機構近年來漸趨削弱的權威與功能重新得到提升。

進行教育科研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學校領導和機制的支持。此項工作亟待得到教育行政的重視與組織。“應試”不僅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了分數的奴隸,也使教師在片面追求高分過程中對教育工作產生疲憊心理,沒有空間、沒有勇氣甚至沒有心情去嘗試任何有價值的教學改革和研究。

“教學任務繁重”是進行教育科研的最大障礙。一部分教師將教師的科研模式與專業教育研究人員的研究混為一談,將日常教學工作與科研截然分開。其實教育科研無非是從感性向理性飛躍,從實踐向理論深化的過程。只是要求平時較為深入地觀察、反思中邊工作邊研究,注意積累和總結有關資料,這本是教師教學活動題中應有之義。當然,這的確需要時間和環境條件的保障,學校領導有責任為之創造必要的條件。

目前,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教師的教育科研還主要是被動、指令型的。如果這種指令性的課題與教師的教學實際相脱離,勢必造成假科研氾濫甚至引起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反感,這種例子並不鮮見。

三、開展教育科研的外部機制

不少學校對教師每年完成論文的數量都作了一定的要求,也採取一定的形式對論文或評獎或收錄到學校或教研機構、學術團體印發的論文彙編中,少部分學校能從工作量或獎金上對教師的論文列入績效予以獎勵。這對教師進行教科研應該説具有一定的促進和激勵作用。

不少學校的管理層對教師的教科研在評價機制和評價方法上缺乏科學性,一方面表現在過分重視形成文本的書面資料,忽視了科研成效的評價,比如科研活動對實際教學工作有無促進與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是否得到提升等。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誤以為教育科學研究就是寫文章,或者可以“述而不作”。這種只看重論文數量的評價機制將助長閉門造車、不求實效的科研作風,同時還將影響與制約教師教科研的主體性。

往更深層次分析,學校管理層對教師教科研的評價機制與評價方法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實屬無奈。因為某些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考核與評估依據就是這些形成文本的書面資料。這就使學校熱衷於搞“論文彙編”,因為它是學校開展教科研的重要縮影,或者説是有形的政績。

四、對策及建議

1.科研既是認識的昇華,就應該有較之一般備課的更高的要求,需要長期自覺的積累習慣,需要有善於提煉、概括、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一般教師來説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開展此項工作,一定要求真務實,循序漸進,講求實效,任何浮躁和急功近利都必將背離學校教育科研的宗旨。

2.無論是職前培養還是職後培訓,無論是教育機構還是教師個人,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都要重新分析學校教育科研的價值,分析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活動應該發揮怎樣的功能作用,研究內容如何定位以及如何產生實際效益並對其進行客觀評價等基本問題。

3.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的欠缺,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影響教育科研的瓶頸。因此如何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規格等問題應引起教師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作為以教師職後培訓為主的培訓機構,探索出一條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的路子已是刻不容緩了。

4.要求師訓者自身有較高的教育科研素質,探索有效的培訓模式。常常深入一線成為教師教科研的合作者與引導者。在這種合作與引導中尋找典型案例,或在參與培訓的教師中尋找一些教育科研比較成功的案例,以此組織教學和討論能形象生動地再現教育科研方法的過程。

5.作為中學的校級領導要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穩步紮實地進行,不搞一窩蜂、一刀切的形式主義。同時營造良好的教科研環境,不但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而且在軟硬件上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條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8edjw.html
專題